㈠ 印尼軍事實力比起越南如何
與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相比,最大的兩個優勢是海軍和空軍。印度尼西亞的軍事力量比越南強得多,未來成為東南亞第一軍事強國也不是不可能。 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優勢是人口多,超過1億人,所以經濟總量也很大,進入了G20集團。 也就是說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總量在世界前二十以內。
當然,海軍和空軍是最燒錢的軍種。 像越南這樣經濟量有限的國家,不能自然建設,但說到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軍事力量,兩國隔海相望,印度尼西亞被稱為千島國。 所以,他們最好比海軍和空軍吧。 印度尼西亞海軍45000多人,分為東部和西部兩個艦隊,還有一個軍事海運司令部,這些編制類似於美國海軍的部署。最後,印度尼西亞空軍裝備了大量的蘇-30MKK和蘇-35戰斗機,還有80架美國製造的F-16戰斗機。 相比之下,越南空軍只有20多架蘇-27SM戰斗機和少量蘇-30MKK戰斗機。 不足以與印度尼西亞空軍對抗。
所以,印尼的軍事力量要比越南強大,主要還是因為有錢,買得起先進裝備,而且買的還不少。至於說單兵素質嘛,那還是越南強,但是在導彈面前,恐怕越南那點單兵素質,也無法完全展現了吧。
㈡ 印尼的軍 事 實力如何
印尼除了少數幾艘西方製造的靜音性能和續航力都很好的西方潛艇外其他武器裝備和軍事軟實力都不會對中國構成任何有意義的威脅。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主要統計
面積188.9569萬平方千米(陸地面積)。人口2.06213億人(其中,13~17歲男1105.3萬人,女1057.1萬人;18~22歲男1099.4萬人,女1053.4萬人;23~32歲男:1789.5萬人,女1802.4萬人)。國內生產總值1400億美元(1999年)。國防費22.71億美元(2000年國防預算)。原煤3610.4萬噸(1995年)。天然氣618.64億立方米(1995年)。原油5.53億桶(1996年)。發電量688.04億度(1995年)。糧食5853.1萬噸(1998年)。海運能力,商船(載重100噸以上)2014艘,總載重量313.02萬噸(1999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機場81處,客運量143.3億人千米、貨運量6.068億噸千米(1999年)。
國防政策
印尼國民軍的職能是保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國家的海岸線和連接各島嶼的領空。其建軍方針是:建設一支兵力精幹,機構合理,具有高度機動和威懾力,擁有先進武器裝備和專業人員的現代化軍隊。同時,印尼不斷加強同東盟國家及美、澳大利亞等國的軍事合作,提高整體防禦能力,共同維護地區安全。
軍事戰略
印尼實行積極的「逐島防禦」戰略,即建立以大島為核心、以群島為基地、內外兼顧、獨立防衛與機動作戰相結合的防禦體系,獨立保衛本島領土、領海和維護社會治安。鑒於未來國防安全的主要威脅將來自海上,印尼重點加強瀕臨馬六甲海峽、南海及印度洋等具有戰略意義的前沿、邊境重要海峽及偏遠地區的防衛力量,形成以爪哇島為中心、東西兼顧的戰略布局。
國防體制
總統為武裝力量統帥。實行國防與內衛合一的武裝體制。國防部負責制定國防政策,國民軍總司令部負責作戰指揮。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兩部分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總統通過國防部和國民軍總司令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統帥阿卜杜勒-拉赫曼·瓦希德(1999年10月20日上任)。國防部長馬赫福德(2000年8月26日上任)。國民軍總司令維多多·阿迪·蘇吉普托上將(1999年10月29日上任)。國民軍總參謀長查馬里·扎尼亞戈上將(2000年3月1日上任)。陸軍參謀長恩德里亞托諾·蘇塔爾托上將(2000年10月9日上任)。海軍參謀長因德羅科·薩斯特羅·維里約諾上將(2000年10月9日上任)。空軍參謀長哈納菲·亞南斯上將(1998年6月29日上任)。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里雅米扎德·里亞庫杜少將(2000年7月31日上任)。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阿米爾伊斯奈尼准將(2000年6月16日上任)。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29.7萬人。
陸軍
約23萬人。編有1個戰略後備部隊司令部,11個軍區司令部和1支特種部隊。戰略後備部隊編有2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3個空降旅,2個野戰炮兵團,1個高炮團,2個裝甲營,2個工程兵營。11個軍區共編有2個步兵旅,65個步兵營,8個騎兵營,11個野戰炮兵營,10個高炮營,8個工程兵營,1個混合航空兵中隊,1個直升機中隊。特種部隊編有5個特種大隊。
輕型坦克:AMX-13型約275輛,PT-76型30輛,「蠍子」50輛。
裝甲偵察車:「薩拉丁」69輛,「白鼬」55輛,BL式18輛。
步兵戰車:BMP-2型11輛。
裝甲輸送車:AMX-VCI型、「薩拉遜」、「突擊隊員」等共461輛。
牽引炮:76毫米100門,105毫米180門,155毫米5門。
迫擊炮:81毫米800門,120毫米75門。
無坐力炮:90毫米90門,106毫米45門。
火箭炮:89毫米700門。
高炮:20毫米125門,40毫米90門,57毫米200門。
地空導彈:「輕劍」51部,RBS-70型42部。
飛機:「島人」式1架,NC-212型4架,「指揮官」680型2架,DHC-5型3架。
直升機:「貝爾」205型30架,BO-105型17架,NB-412型28架,「休斯」300C型15架。
海軍
4萬人(含陸戰隊和航空兵)。編有東、西2個艦隊司令部和1個軍事海運司令部。
潛艇:「卡克賴」級2艘。
護衛艦:「艾哈邁德雅尼」級6艘,「法塔希拉」級3艘,「提亞哈胡」級3艘,「哈加爾達溫塔拉」級1艘,「沙瑪迪昆」級4艘。
巡邏艦艇:共36艘,其中導彈艇4艘、魚雷艇4艘。兩棲艦艇:26艘。後勤支援艦船:15艘。
海軍航空兵
約1000人。裝備飛機112架(其中作戰飛機54架、武裝直升機18架),主要用於海上偵察和反潛。
陸戰隊
1.3萬人。編有2個步兵旅,1個特種作戰營,1個戰斗支援團。裝備有輕型坦克100輛,裝甲偵察車14輛,步兵戰車10輛,裝甲輸送車84輛,牽引炮48門,火箭炮15門,高炮若干門。
空軍
2.7萬人。編有2個空軍作戰司令部,5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個戰斗機中隊,1個海上偵察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4個運輸機中隊,3個直升機中隊,3個教練機中隊。作戰飛機108架。
攻擊戰斗機:A-4型21架,F-16型10架,「霍克」MK-53型14架,「霍克」MK-109型8架,「霍克」MK-209型31架。
戰斗機:F-5型12架。
武裝偵察機:OV-10F型12架。
海上偵察機:3架。
空中加油機:2架。
運輸機:C-130型等77架。
直升機:S-58T型等共42架。
教練機:AS-202型等共69架。
預備役部隊
40萬人
准軍事部隊
國家警察約19.5萬人。海上警察1.2萬人。
部署
印尼海軍東部艦隊司令部駐泅水,西部艦隊司令部駐雅加達。空軍2個作戰司令部分別負責東、西部空防任務。全國共有軍事基地42處,其中空軍基地26處(主要有雅加達、朱安達、烏絨潘當等),海軍基地16處(主要有雅加達、丹絨檳榔、臘太港、烏絨潘當、勿老灣等)。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和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義務兵服役期2年。軍官最高服役年齡55歲。
軍銜
分5等23級:將官4級(上將、中將、少將、准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級(上尉、中尉、少尉),士官10級(預備軍官、一級准尉、二級准尉、軍土長、中士長、一級中士、二級中士、下士長、一級下土、二級下士),兵3級(特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駐外兵力
駐克羅埃西亞、喬治亞、伊拉克和科威特、獅子山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共20人。
外國駐軍
聯合國駐東帝汶維和部隊7905人,其中包括179名軍事觀察員和1262名文職人員。
軍隊節日
武裝部隊節9月5日
㈢ 印尼軍事實力和越南相比如何
1. 印度尼西亞在軍事力量上明顯超過越南,有潛力成為東南亞的首個軍事強國。其人口超過1億,強大的經濟基礎支持了其軍事現代化。
2. 印度尼西亞的軍事優勢體現在海軍和空軍。海軍方面,印度尼西亞擁有45000多名海軍人員,分為東部和西部艦隊,以及一個軍事海運司令部。印度尼西亞已購買兩艘丹麥「伊萬·休伊德」級護衛艦,其性能在東南亞地區首屈一指,配備了先進的雷達系統和多種導彈及炮系統。
3. 除了「伊萬·休伊德」級護衛艦,印度尼西亞還有四艘「西格瑪」級導彈護衛艦在役,並正在建設兩艘。這些護衛艦雖然排水量較小,但火力充足,配備了各種導彈和炮系統。
4. 印度尼西亞海軍還擁有六艘荷蘭製造的「派克」級護衛艦和十六艘東德製造的「帕特莫拉」輕護衛艦,增強了其海上作戰能力。「望加錫」型船塢登陸艦是其海軍中噸位最大的艦艇,能夠遠程投送兵力。
5. 越南海軍的裝備相對落後,其四艘「獵豹」級護衛艦缺乏直升機支持和遠程兵力投送能力。越南海軍主要依賴六艘「基洛」級常規潛艇,但在護衛艦數量和種類上無法與印度尼西亞海軍相比。
6. 在空軍方面,印度尼西亞裝備有蘇-30MKK和蘇-35戰斗機,以及F-16戰斗機。相比之下,越南空軍的蘇-27SM和蘇-30MKK戰斗機數量較少,難以與印度尼西亞空軍抗衡。
7. 盡管越南可能在單兵素質上占優,但在現代戰爭中,先進裝備和體系化作戰能力更為關鍵。因此,在軍事實力上,印度尼西亞顯然占據上風。
㈣ 東南亞各國軍事實力怎麼樣
東南亞11個國家中,東帝汶建國未久,尚未形成完整的國防力量,沒有列入排名之中。列入排名的10個國家是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汶萊和印尼。
緬甸:陸軍:約32.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615餘輛(其中坦克230餘輛,裝甲車385輛),各種火炮約970門。
馬來西亞: 8.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236輛(其中坦克26輛,裝甲車1210輛),各種火炮637門以上,防空導彈發射裝置60部,陸航飛機10架。
新加坡: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480餘輛(其中坦克約410輛,裝甲車1070餘輛),各種火炮540餘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30部以上。
柬埔寨:約9萬人。坦克和裝甲車350輛(其中坦克110輛,裝甲車240輛以上),火炮約430門。
菲律賓:7.4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500餘 (其中坦克41輛,裝甲車460輛),各種火炮282門以上。
寮國: 2.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25輛(其中坦克55輛,裝甲車70輛),火炮75門以上。陸軍水兵:約600人。小型艦艇約60艘。
汶萊: 3900人。坦克和裝甲車68輛(其中坦克16輛,裝甲車52輛),火炮24門,防空導彈12枚。
在各國的陸軍中,顯然以越南最強,無論兵力和裝備都穩居第一;泰國、印尼兩方面都位居前列;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兵力較少,但裝備一流;緬甸和柬埔寨則反之;菲律賓不太重視陸軍;寮國和汶萊則落後比較明顯。
㈤ 東南亞,印尼軍事實力第一,泰國第二,越南第三,對不對
本文從兵力和裝備的角度分析東南亞10個國家的軍事實力綜合排名。東南亞11個國家中,東帝汶建國未久,尚未形成完整的國防力量,沒有列入排名之中。列入排名的10個國家是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汶萊和印尼。
一、陸軍
越南:約41.2萬人。坦克和裝甲車3435輛(其中坦克1935輛,裝甲車1500輛),各種火炮1.5萬門以上。
寮國: 2.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25輛(其中坦克55輛,裝甲車70輛),火炮75門以上。陸軍水兵:約600人。小型艦艇約60艘。
柬埔寨:約9萬人。坦克和裝甲車350輛(其中坦克110輛,裝甲車240輛以上),火炮約430門。
緬甸:陸軍:約32.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615餘輛(其中坦克230餘輛,裝甲車385輛),各種火炮約970門。
菲律賓:7.4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500餘輛(其中坦克41輛,裝甲車460輛),各種火炮282門以上。
馬來西亞: 8.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236輛(其中坦克26輛,裝甲車1210輛),各種火炮637門以上,防空導彈發射裝置60部,陸航飛機10架。
泰國:19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789輛(其中坦克787輛,裝甲車1002輛),各種火炮1100餘門,反坦克導彈300杖以上,陸航飛機300架。
新加坡: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480餘輛(其中坦克約410輛,裝甲車1070餘輛),各種火炮540餘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30部以上。
汶萊:3900人。坦克和裝甲車68輛(其中坦克16輛,裝甲車52輛),火炮24門,防空導彈12枚。
印度尼西亞:23.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088輛(其中坦克500輛,裝甲車588輛),各種火炮2350門以上,防空導彈發射裝置93部,陸航飛機80餘架。
評價:在各國的陸軍中,顯然以越南最強,無論兵力和裝備都穩居第一;泰國、印尼兩方面都位居前列;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兵力較少,但裝備一流;緬甸和柬埔寨則反之;菲律賓不太重視陸軍;寮國和汶萊則落後比較明顯。
各國陸軍實力綜合排名:
1、越南;2、泰國;3、印尼;4、緬甸;5、馬來西亞;6、新加坡;7、柬埔寨;8、菲律賓;9、寮國;10、汶萊
二、海軍
越南:約4.2萬人。各型艦艇100餘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51艘),海軍航空兵有飛機約22架。
寮國:無海軍
柬埔寨:2000人。各型艦艇33艘。
緬甸:約1.58萬人。各型艦艇95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65艘)。
菲律賓:約2.59萬人。各型艦艇88艘,海軍航空兵飛機20架;海軍陸戰隊裝備:裝甲車109輛,榴彈炮150門。
馬來西亞:1.25萬人。各型艦艇56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35艘),海軍航空兵飛機12架。
泰國:7.3萬人。各型艦艇132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102艘),海軍航空兵飛機86架。海軍陸戰隊裝備:裝甲車33輛,火炮36門。
新加坡:約9000人。各型艦艇35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24艘)。
汶萊:700人。各型艦艇約13艘。
印尼:約4.3萬人。各型艦艇約130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74艘,潛艇2艘),海軍航空兵飛機114架。海軍陸戰隊裝備:坦克和裝甲車208輛(其中坦克100輛,裝甲車108輛),火炮63門以上。
評價:除寮國之外,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有比較長的海岸線,因此都相當重視海軍的建設。其中,擁有眾多海島的印尼和菲律賓尤為重視海軍,其海軍實力的排名均明顯高於陸軍。總體而言,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是四強,它們的海軍實力明顯高於其它國家,而彼此之間差距不大。
各國海軍實力綜合排名:
1、印尼;2、泰國;3、越南;4、菲律賓;5、緬甸;6、馬來西亞;7、新加坡;8、柬埔寨;9、汶萊;10、寮國
三、空軍
越南:約1.5萬人。各型飛機427架(其中作戰飛機約244架)。防空軍:1.5萬人。
寮國:3500人。各型飛機80架(其中作戰飛機26架)。
柬埔寨:2000人。各型飛機50架(其中作戰飛機20架)。
緬甸:9000人。各型飛機約220架(其中作戰飛機約143架)。
菲律賓:1.74萬人。各型飛機362架(其中作戰飛機138架)。
馬來西亞:1.25萬人。各型飛機254架(其中作戰飛機89架)。
泰國:4.3萬人。各型飛機46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206架)。
新加坡:1.35萬人。各型飛機21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177架),防空導彈24枚以上。
汶萊:400人。各型飛機38架。
印尼:2.1萬人。各型飛機約250架(其中作戰飛機91架)。
評價:空軍對於東南亞各國來說應該都是一個薄弱的環節。相比之下,除了汶萊、柬埔寨、寮國三國較弱之外,其他七個國家的空軍實力都沒有太大的差距,如果打起仗來,第一名對第七名都不會佔有太明顯的空中優勢。
各國空軍實力綜合排名:
1、泰國;2、越南;3、菲律賓;4、印尼;5、新加坡;6、馬來西亞;7、緬甸;8、寮國;9、柬埔寨;10、汶萊
四、綜合排名。
陸軍:
1、越南;2、泰國;3、印尼;4、緬甸;5、馬來西亞;6、新加坡;7、柬埔寨;8、菲律賓;9、寮國;10、汶萊
海軍:
1、印尼;2、泰國;3、越南;4、菲律賓;5、緬甸;6、馬來西亞;7、新加坡;8、柬埔寨;9、汶萊;10、寮國
空軍:
1、泰國;2、越南;3、菲律賓;4、印尼;5、新加坡;6、馬來西亞;7、緬甸;8、寮國;9、柬埔寨;10、汶萊
陸海空三項綜合:
1、泰國;2、越南;3、印尼;4、菲律賓;5、緬甸;6、馬來西亞;7、新加坡;8、柬埔寨;9、寮國;10、汶萊
總體而言,泰國、越南、印尼為第一檔次,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為第二檔次,柬埔寨、寮國、汶萊為第三檔次,同一檔次之內的軍力相距不大。另外,這個排名只是按照兵力和裝備來排名的,實際作戰時,戰術、戰鬥力、作戰經驗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越南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征服史,經過漫長的蠶食和同化,最終完全吞並了占婆國(今越南中南部),又割佔了柬埔寨最肥沃的部分。而且又有同蒙古(忽必烈時代)、法國、日本、美國、中國等大國作戰的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泰國和印尼所不能相比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越南才是東南亞軍力最強大的國家。
㈥ 以為印度閱兵夠厲害了,沒想到印尼的更厲害
印尼在東雅加達地區舉辦了印尼國民軍建軍74周年的閱兵儀式。印尼的總統和印尼的軍隊總司令一起出現在了這場閱兵式上。這次閱兵式是印尼最近幾年舉行的最重大的一次閱兵了。想展示自己的武力有多強大,國民軍派出了很多走路的方隊和武器方隊。這次來參加閱兵的,都是現在正在服役的主要戰斗部隊和裝備。印尼的部隊還首次展示他們國家比較先進的武器。印尼軍隊這次展覽的大多是陸軍的武裝設備,有很多的車載導彈還有防空導彈,空軍部隊也參加了這次閱兵,還給我們展示了很多的直升機和戰斗機。
本來以為印度的閱兵很搞笑了,印尼的閱兵也不少。希望各國都能越來越繁榮吧。
㈦ 世界上的國家武器裝備實力排名!(綜合軍事實力)
世界軍事力量排名
根據世界各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和核武器力量綜合推測出世界軍事力量排名:
第一名:美國
第二名:俄羅斯
第三名:中國
第四名:法國
第五名:英國
第六名:德國
第七名:印度
第八名:朝鮮
第九名:以色列
第十名:巴基斯坦
1. 核彈力量
各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
美國:6600枚;
俄羅斯:6300枚;
法國:500枚;
中國:450枚;
英國:380枚;
印度:70枚;
巴基斯坦:30枚。
除上述7國外,還有幾個國家可能也具備一定的核打擊能力。據估計,以色列可能擁有80~100枚核彈頭,伊朗約有25~30枚,朝鮮有15~20枚。
各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中國以450枚排行"第四",僅以50枚的差距落後於法國。
2.坦克
在各國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數量方面:中國以1.9萬輛坦克和3萬輛裝甲車排名"第三"。
各國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數量
美國:2.6萬輛和4.4萬輛;
俄羅斯:2.2萬輛和3.6萬輛;
中國:1.9萬輛和3萬輛;
印度:1.3萬輛和2.1萬輛;
朝鮮:9000輛和1.6萬輛。
3.空中力量
在各國裝備的戰斗機和直升機數量方面:中國以1750架戰斗機和1250架直升機排名"第三"。
各國裝備的戰斗機和直升機數量
美國:2800架和3500架;
俄羅斯:2500架和3000架;
中國:1750架和1250架;
印度:1080架和1115架:
朝鮮:553架和410架。
4.海軍
在各國裝備的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數量方面,中國以315艘大型水面艦艇和85艘潛艇排名"第三"。
各國裝備的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數量
美國:281艘和92艘;
俄羅斯:310艘和42艘;
中國:315艘和85艘;
印度:200艘和27艘;
朝鮮:93艘和19艘。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海軍共裝備有12艘大型航空母艦,俄羅斯海軍擁有一艘中型航母。根據俄羅斯最新公布的海軍發展戰略,俄將在今後15年內再建造兩艘新型航母。
5.總兵力
在各國武裝力量人數對比方面,中國以230萬總兵力,其中陸軍160萬、海軍40萬、空軍25.5萬排名"第一"。
各國武裝力量人數對比(四組數字分別表示總兵力和陸、海、空軍人數)
中國:230萬、160萬、40萬、25.5萬;
美國:145萬、51萬、37.9萬、37.6萬;
印度:133萬、110萬、17萬、6.1萬;
俄羅斯:120萬、86萬、19萬、18.8萬;
朝鮮:111萬、95萬、11萬、4.7萬。
附:詳細評論
各國最新軍事實力排名
1、 美國:全球戰略進攻型軍隊,公認的超級大國,其建立在最發達的工農業生產上,地緣環境好,抗制裁能力超強,其良好的硬體和形象對世界各地精英有強大的吸引力。
憑借2戰和戰後中東地區的沖突,在5大洲都有駐扎大量精銳部隊,控制了歐亞多國的政局。(海軍和空軍武器質量總體領先全球,數量是西歐和日本的總和),信息技術先進,空間技術一流,具有太空戰實力,海空軍實力優勢明顯,作戰理念先進,特點是先發制人,深入敵國作戰,把威脅(包括對本土利益和海外利益的威脅)消滅在萌芽狀態,對中俄實行談判-遏制政策,盡量避免直接作戰,對其他國家,實行非友即敵政策,設法盡量軍事打擊敵對國,此戰略在911後在國內受到更多支持。在做為頭號強國的幾十年內,在全球范圍內多次發動中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勝多敗少,有時陷入泥潭,但對其自身利益不構成致命影響。
2、 俄羅斯:亞歐大陸戰略進攻型軍隊,技術基礎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數量上仍跟美國不相上下,但是工農業生產相對落後,國內資源非常豐富,抗制裁能力超強,軍人素質一流,且能吃苦耐勞,紀律嚴明,空間技術優勢明顯,但近年落後於美國。本土外作戰的能力一直偏弱,海空軍因為多國的戰略包圍而活動受限制。
3、 法國:全球性軍隊,微型超級大國,工農業非常發達,體系完整,但因為國小人少,戰略資源缺乏,抗制裁能力較弱,北約內部獨立的軍事大國,海空軍隊戰鬥力強而靈活,空間技術在歐洲優勢明顯,國內精英渴望制定政策協調歐盟各國的利益使歐洲一體化最終統一,以遏制大國對西歐的控制,(2004-2005年獨力控制非洲一個跟伊拉克實力相當的國家,這點較美國成功)。
4、 英國:全球性軍隊,但軍工業體系欠完整,太空作戰發展相對落後,故常擔當美、法等國的追隨者,工業發達,國內戰略資源比較豐富,抗制裁能力在西歐各國中最強,20世紀90年代以後英國空間、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總體實力有回升勢頭,軍隊作戰思想非常先進,文化底蘊深厚,重視情報收集,持久戰、反游擊戰歷史悠久。
5、 德國:歐洲地區性的軍隊,工業生產力非常強,技術尖端,但因美、法的雙重控制體系欠完整,因為國小封閉,抗制裁力很弱,其國民素質一流,文化深厚,戰斗意志和戰術思想聞名世界而富有創造力,陸軍戰鬥力在歐洲首屈一指。
6、 日本:地區性軍隊,戰後在美國的重點支持下,工業生產非常發達,門類齊全,技術先進,但抗制裁能力較弱,在未被完全孤立的情況下能在短時間內武裝為亞洲超強的戰鬥力,民性兇悍而殘忍,組織紀律性很強。
7、 義大利:明顯受制於美國的,歐洲和中東地區性的軍隊,因為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令美國在戰後對其重點培養,使其在戰後由弱小而半分裂的弱國成為軍事實力和潛在武器生產力名列世界前列的強國。
8、 韓國:東北亞重要軍事力量,但受制約於美日,地方狹窄,抗制裁能力很弱,新興發達的工業和技術大國,國民民族意識非常強,民性兇悍,組織紀律一流。
9、 西班牙:類似於義大利的歐洲和中東地區性軍隊,曾經被國際孤立,加入北約和歐盟時間較晚,近年海空軍力量在美國和歐盟的支持下發展迅速,非常積極地參加美國和法國主導的對國際熱點地區的控制,擴展勢力范圍很快。
10、 中國大陸:防禦性的大國軍隊,軍事工業部門比較齊全,初步具有空間戰和信息戰的能力,但軍隊總體科技水平偏低,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主要高新技術常依靠對國外產權的引進,而任何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輸出設限重重。國民重視教育,有很強的創造力和靈活性,然而自身發明創造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而常被別國利用。因為人多優質地少,周邊強弱敵對勢力林立,且缺少對海外資源的控制,國內資源現已經超負荷運用,抗制裁封鎖的能力較弱,民性比較溫良,過分依賴和相信聯合國,遵循與鄰為善,缺乏侵略性,官方對政治學習的重視程度甚於提高技戰水平。但由於人民勤勞堅韌,文化底蘊深厚,在國民生存權受威脅之時,智慧能充分用到戰爭中,國家維系了數千年不倒。
11、 以色列:以攻為守的小國先進軍隊,國家很小,生存環境惡劣,周邊強敵林立,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不被國際社會支持。國民重視教育,文化底蘊深厚,重視軍事而不濫用武力,武器和戰術的創造性非常強,在長期戰爭中屢戰屢勝。
12、 澳大利亞:地區性的軍隊,軍工業技術比較先進而生產規模較小。而且門類比較單一,海上力量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居重要地位,由於資源豐富且國民素質很高,抗制裁力和潛在戰鬥力很強
13、 瑞典:歐洲防禦性的軍隊,非北約成員國,國家規模很小,軍工業非常發達,能自主研製和大規模生產先進武器,主張和平和中立,國民素質非常高,軍內民主、平等、廉潔,紀律嚴明,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勇猛異常,這是中國軍隊的典範。
14、 奧地利:歐洲防禦性的軍隊,國家規模很小,國小封閉,資源極其匱乏,但集中了美歐以及國際社會大量的科研機構,使其軍事工業非常發達,歐洲中世紀後極權思想的故鄉,民性兇悍而好戰,納粹勢力在此屢次死灰復燃,但都在美法的壓力下被平息。
15、 荷蘭:進攻性的全球化軍隊,但都是追隨西方其他大國,經濟發達而軍工業欠發達,但具有系統性,大量購買美歐先進的武器,民主自由思想深厚,在強敵入侵之時總能打出賞心悅目的持久戰、游擊戰。這也是我國軍隊學習的模範。
16、 烏克蘭:東歐防禦性的軍隊,資源豐富,處於戰略地理位置,軍事工業基礎很強,但缺乏有效管理,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長期游移不定,政治上的缺乏主見讓其在軍事思想、技術走向後繼發展上趨向緩慢。
17、 加拿大:國情跟澳大利亞差不多,海空軍相對落後,地面部隊較強。
18、 中國台灣:防禦性的軍隊,技術比較先進,而且長期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和大陸人一樣,民性比較溫和,缺乏侵略性,但在生存權受威脅的時候能頑抗到底,軍內缺乏團結和民主風氣,訓練懈怠,腐敗嚴重,使美國人的支持大打折扣。
19、 印度:只有防禦實力的軍隊,俄羅斯長期為其提供最先進的武器,國家大人口多,但民性不好戰,先進的技術只被少數人掌握,軍隊規模大而總體落後,政府喜歡講大話、空話,缺乏戰爭勝利的歷史,在強敵面前長期只是少數人的抵抗,近年經濟發展迅速,但未能解決邊境地區的沖突。
20、 巴基斯坦:防禦性的軍隊,伊斯蘭世界中頭號強國,相對印度國內經濟和軍工業生產更落後,但得到中、美兩大國以及伊斯蘭世界長期支持,政府運轉穩健,講究現實主義,國民文化素質很低,崇武而好戰,跟印度形成南亞兩個均勢的對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