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海軍與印尼海軍舉行聯合演練,這一聯合有怎樣的作用
中國海軍與印尼海軍舉行聯合演練,這一聯合有怎樣的作用?中國海軍和印尼海軍這次舉行聯合軍演,實際上是一種相互信任的軍事機制建立。這次聯合軍演,實際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給大家重點分析一下,朋友們參考:
第三,通過這次軍演,中國和平崛起已經得到世界認可,這種示範效應將會輻射其他各個國家:
這次軍事演習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證明中國已經和平崛起,而且得到了南海周邊國家認可,也得到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認可。南海本身就是中國領海一部分,通過這次中國海軍和印尼海軍聯合舉行演練,也將為未來中國海軍和印尼海軍相互合作,建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模式。同樣這種模式也會輻射到南海其他國家中,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和南海各個國家的軍事方面的合作將會進一步加深。
② 中國該不該控制南海
1. 近日,印尼、菲律賓、越南和汶萊四國海軍正研究在南海的印尼納土納群島附近海域實施聯合巡邏。這一行動旨在監視中國漁船,抗衡中國在南海擴大主權行使的行為。
2. 在南海聲索問題上,應分清主次。與中國對立,不僅不利於中國在南海問題的處理上取得進展,也可能對中國的未來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3. 越南是南海爭端中的主要對手,其非法侵佔中國的29座島嶼令人無法容忍。面對越南,中國可能需要採取戰爭手段,以收回南沙諸島,甚至是北部灣的白龍尾島。
4. 菲律賓作為另一個爭端國家,應被視為一個難以對付的對手。對其策略應強硬,確保中國在南海的利益不受損害。
5. 在處理南海問題時,應對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採取不同的策略。馬來西亞佔有的礁盤相對較少,且位置較為規矩,應可通過協商解決。而印尼和汶萊佔有的礁盤數量不多,位置也不重要,若因此與他們發生沖突,對中國的整體戰略並不有利。
6. 中國應向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承諾相應的保障,如確保他們在南沙的海礁數量和漁業利益,使他們退出南海爭端,並支持中國的立場。這樣,越南和菲律賓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可能向中國屈服。
7. 這種策略並非賣國或懦弱,而是實現勝利的有效方式。中國應採取行動,通過遠交近攻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減輕南海的軍事壓力。
8. 通過與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的合作,中國可以樹立和平友好的國家形象,消除南海其他非爭議國家對中國的疑慮。
9. 如果沒有恐懼和疑慮,南海其他國家不會支持菲律賓和越南,這將使美國難以插足南海。
10. 控制南海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封鎖日本的海上經濟命脈,還能促進台灣回歸祖國,實現中華統一大業。
③ 聯合軍事演習隱含內容
聯合軍事演習不僅是軍事活動,更是政治、經濟關系的體現。通過觀察聯合演習,我們能夠洞察國家間政治關系的密切程度和發展趨勢。一般而言,聯合演習發生在國家政治、軍事、經濟關系密切的情況下。對於處於政治、軍事上嚴重對立或互為嚴重安全威脅的國家,聯合演習較少發生。然而,若在對立較嚴重的國家間舉行聯合演習,則可能是兩國關系出現和解的重要跡象。但這種聯合演習往往象徵性較強,實際內容可能不多。
非軍事聯盟國家之間的聯合演習通常以非傳統安全合作為主題,國家間存在著加強合作安全的現實需要,演習的公開性較強。中國與俄羅斯、法國、美國、英國、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舉行的聯合演習均屬於此類。這種演習通常與國家關系和演練科目緊密相關,如友好國家間的救援、維和、反恐等,或同盟國家間的聯合作戰、協同支援、模擬對抗等。
國際關系的復雜性也反映在聯合演習的具體樣式中。例如,2003年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11國海軍在珊瑚海海域舉行的「太平洋保衛者」聯合演習,表面上針對非傳統安全領域關切,實質上是預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演習想定及「假想敵」設置都讓人聯想到當時的朝核問題。
大規模的災難救援行動,對救災物資和人員動員、遠距離投送、多兵種協調指揮、通信聯絡和領導層意志下達等方面的要求,堪比真正的軍事行動。2005年美泰「金色眼鏡蛇」聯合演習將重點放在災難救援上,既有應對實際威脅的需要,也有軍隊職能擴展的考慮,這是在印度洋海嘯災難發生後各國提高對大地震和大海嘯警覺性的背景下進行的。
聯合軍演中,參演國最新武器裝備的展示,旨在宣示實力、檢驗作戰性能或向其他國家兜售軍火。例如,2006年美日舉行的大規模海空聯合演習展示了最新裝備的F-15戰機、E-767電子偵察指揮機等,目的之一是顯示美日在西太平洋地區的作戰實力。2005年美韓聯合軍演中,美軍演練了最先進的作戰模擬指揮系統,並首次運用裝備有空對地監視系統的E-8C空中預警機,以檢驗新式武器裝備的作戰性能。北約12國在埃及舉行的「明星-2005」聯合軍演則展示了美國的F-16戰機、法國的「幻影」戰機、德國的「豹」式坦克等,目的是向非洲國家推銷武器。俄印舉行的「因德拉-2005」陸海反恐聯合演習,俄軍派出了最先進的「BMP-3」裝甲車、「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參演,實際上是一次俄羅斯給印度的武器裝備「展銷會」。
聯合演習的協同能力是衡量軍隊戰鬥力的關鍵指標,也是評估聯合演習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准。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在協同方面體現在聯合演習的各個方面,並貫穿始終。為實現聯合行動、協同配合,參演國軍隊需要進行通信聯絡和信息共享,對參演國軍隊的通信裝備兼容性提出較高要求。聯盟國家由於長期的軍事合作關系,通信裝備兼容性較好,甚至參演國軍隊還配備了相同型號的通訊裝備,使用了同一版本的軟體系統。而友好國家之間的聯合演習,通信裝備多數不具有兼容性,難以實現直接的互聯互通,參演各方需要預先商定實現互聯互通的具體措施,擬定統一的通信聯絡辦法。消除語言交流障礙是實現密切協同的必要前提,通過制定共同遵守的規則,可以加強協同能力。例如,1999年埃及與美、法、英、德等國在地中海沿岸舉行的「明星」聯合演習中,詳細規定了統一的手勢和旗語,與一些重要的軍用短語相結合,使參演國軍隊間得以進行簡單、有效的聯絡。在「環太平洋-2000」聯合演習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中,美軍向參演國軍隊提供了計算機翻譯系統(TIDS),協助多國部隊有效地克服了聯合演習中的語言障礙。此外,總結並制定《海上意外相遇規則》和《演習戰術1000》兩個文件,發給聯合演習的參演國軍隊,為彼此協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聯合軍事演習,是指由兩個以上軍種或兩支以上軍隊聯合進行的軍事演習。其內容一般包括搜救演習、反恐演習、登陸演習等。聯合軍事演習,就是兩個或者多個國家為了一個共同的公開目的(如印尼等國的反海盜演習)或者隱性威懾(美日每年的海空演習)。
④ 長白山號船塢登陸艦的服役動態
據中國海軍網報道,雲飛浪涌,參加「科摩多」人道主義救援演習的海軍兩棲船塢登陸艦長白山艦,疾速航行在茫茫海天間,艦上一片繁忙的練兵場景。
「17個國家共同參與聯合演習,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把中國海軍的良好形象展現給世界。」自2012年入列以來,長白山艦還是首次執行這樣的涉外演習,作為首任艦長,鄧先武心中憋了一股勁。出發幾天來,他召集艦上各部門骨幹,不斷對演習方案進行修改完善。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張名片!」正在指導艦載機飛行訓練的某直升機團副參謀長劉挺松這樣告訴記者。
按照計劃,在「科摩多」人道主義救援演習過程中,將安排中方與印尼方的直升機進行互降。印尼的艦艇起降平台相對狹窄、艦機協同方式與我方有所不同。為此,劉挺松帶領機組人員根據印尼艦艇特點,制定了「點、線、面」結合的飛行訓練計劃,並晝夜展開訓練,讓直升機起降精確化。與此同時,他們積極借鑒印尼方的指揮方式,改進塔台與直升機機組之間的通信方式,確保信息能及時准確傳達。
各國軍演,如何實現快速高效的溝通?面對記者的提問,女信號兵永榮蘭向記者講述了國際通信的相關知識。
「演習中,要用統一的國際信號進行溝通。」畢業於新疆師范大學的錫伯族女兵永榮蘭翻開厚厚的一本《國際信號》向記者介紹,書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讓人眼花繚亂。在大學期間主修俄語和英語的永榮蘭理所當然地成了戰友們的「翻譯官」。
「字母A在國際信號里要讀成『阿爾法』!」搖擺的艦上永榮蘭教得認真,官兵們學得也認真。由於發送信號的符號和程序與國內相比發生了很大改變,永榮蘭除了要學習國際信號復雜的符號,還要和男兵們一起練習旗語、燈光等視覺通信信號的發送。
在陌生海域參加演習,如果不準確掌握海域地形特點,艦艇隨時都有觸礁和擱淺的危險,而復雜的水文氣象特點,則直接影響到任務的完成。在航海室,副航海長李曉龍正根據各方傳來的資料,對演練海區海域進行深入細致的對比分析,並對海圖航線進行正確標注。
李曉龍說:「對我們航海部門來說,任何一組錯誤的數據,都會給艦艇航行帶來危險。此次參加多國海軍聯演,我們一定要交出漂亮的答卷!」這位曾參加過國慶大閱兵、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年輕軍官,把榮譽看得很重。
正如官兵所言: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張名片。這將是一次跨越大洋的握手,也將是一次展示中國海軍良好形象的航程。 新華網長白山艦4月2日電為了生命和家園,攜手大洋——「科摩多」多邊人道主義救援減災海上實兵演習側記
一條窄窄的海峽,雲集了來自17個國家的24艘軍艦……
3月31日至4月1日,由印度尼西亞海軍主辦的「科摩多」多邊人道主義救援減災海上實兵演習在新加坡海峽以東如期舉行。演習背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海嘯在印尼納土納海掀起了滔天巨浪,過往商船多人落水、海上石油鑽井平台損毀造成大量原油泄漏、臨近某國災情嚴重……
生命高於一切,災情就是命令。
中國、美國、俄羅斯等17個國家的海軍星夜兼程,急速趕赴救援集結點,並迅速成立救援減災聯合指揮所。搜救力量中,既有搜索能力較強的驅護艦,也有多功能用途的登陸艦艇,還有專門用於海上救護的醫療船,以及負責空中偵察的巡邏機……按照艦機性能和用途,各國救援力量被分為阿南巴斯群、海上平台群、納土納群和空中支援群4個兵力群,分別具體負責4個方向的搜救工作。
中國派出的兩棲船塢登陸艦長白山艦,不僅專門設置有醫療救護區,還搭載了兩架搜救直升機和一個醫療分隊,具有較強的搜救能力和海上救治能力。演習中,長白山艦被編組到阿南巴斯搜救群。
由印尼3架固定翼飛機和美國1架P-3C飛機組成的空中支援群率先升空,對災情進行綜合評估,並將評估結果通過聯合指揮信息系統及時傳回聯合指揮所。
在由中國海軍長白山艦、馬來西亞「馬哈旺薩州」號指揮支援艦、印尼兩艘西格瑪級導彈護衛艦組成的阿南巴斯搜救群,一場海天立體搜救隨即展開。空中,中國和印尼兩架艦載直升機飛速搜索;海上,艦艇雷達天線搖頭旋轉,不停地掃描搜索。長白山艦駕駛室里,印尼派出的聯絡官不時地用英語與其他艦艇通報搜救情況。
「發現目標!遇險船起火並有部分船員受傷落水……」中方艦載直升機機長劉挺松報告後,駕機在遇險船上空盤旋,引導艦艇前往救援。
長白山艦快速放下小艇,副航海長亓歡和軍醫苑飛帶領4名官兵迅速登上小艇,對落水人員進行救撈。隨後,長白山艦駛向遇險船,進行滅火。
長白山艦損管隊長王亮打開水龍帶,將一頭緊緊接在消防閥上。戰士李光明和任海龍快速在水龍帶的另一頭裝上高壓水槍。也就是十幾秒的時間,扛在兩名戰士肩上的高壓水槍沖著遇險船奔涌而出……
其他國家的3艘軍艦也很快加入救援隊伍,密切配合對遇險船和遇險傷員進行搶救……
為了增加演習的難度、考驗各國艦艇的應急處置能力,每一個突發情況,參演各群的每艘艦艇事先都不得而知。
「報告指揮員,印尼NBO直升機搭載重傷員准備降落我艦實施手術治療,同時請求我艦派出直升機轉運傷員!」作戰指揮室里,中方參演指揮組長章楊向指揮員紀洪濤報告。
「同意!直升機組做好前出轉運傷員准備,醫療隊員准備實施傷員搶救!」收到命令後,劉挺松一拉飛機控制桿,飛機迅速爬高,向印尼軍艦飛去。
短時間內對不熟悉的外方艦船實施直升機起降,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指揮領航、通信協同等都需要雙方精確溝通。
「通過直升機互降,互相熟悉了對方組織指揮、艦面保障方式,這種經歷將在以後的國際救援減災行動起到積極作用,」劉挺松說。
直升機互降、救撈落水人員、搶救傷員……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海水漸漸與夜幕融為一色,海上實兵演習漸次進入燈光通信演練階段。
燈光閃爍,各艦信號兵准確捕捉燈光傳遞的信號。
「燈光信號翻譯為:我船受損,請求支援!」長白山艦女信號兵永榮蘭的報告聲顯得有點緊張:一方面,通信是艦艇機動搜救演習的基礎,只有快速准確的通信,才能確保艦艇機動的准確無誤和搜救行動的順利完成;另一方面,她學的是國際信號,但這次演習應印尼要求,聯合演習中使用不同於國際信號的《多國海上戰術規則MTP1(E)版》。
為了熟練掌握這份文件,演習前永榮蘭和戰友們反復練習,逐條背誦,終於將這份文件規定的代碼爛熟於心。
與此同時,各個救援群救援工作也在相關海域同步進行:海上平台群對海上損毀石油鑽井平台進行搶修,防止油污擴散;納土納群抵近受災國海域,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一望無際的大海上,這場代號為「科摩多」的多邊人道主義救援減災演習按計劃順利實施。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面對國際重大自然災害,往往需要多國密切協同、聯合實施,單靠一個國家很難實施快速有效的救援。這也體現了各國合作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共同意願。
聯合救援時間持續48小時後,完成搜救任務的各國軍艦依次撤出救援海域。窄窄的海峽,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