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4年的東南亞海嘯,海浪從沿岸涌進內陸最遠有多少米
這個數據沒有確切的統計測量,不過我知道個大概,印尼海嘯的時候,我家一個親戚最中國災害救援隊去進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據他說那場面相當慘烈,受災最嚴重的班達亞齊整個市都不見了,後來我曾在Google地圖上量過,摧毀的深度大概在15到20公里的樣子,希望能給你提供一個大體的概念,祝您好運!
2. 印尼海嘯退潮多少米
有10餘米高。印尼海嘯是指2006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南部的印度洋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沿岸部分地區大海嘯,造成至少668人死亡,1438人受傷,287人失蹤,74100人無家可歸。
3. 如果紐西蘭的基督城發生了海嘯,海嘯可以沖上岸多遠
親愛的朋友:
海嘯沖上岸多遠,取決於海嘯的大小。06年的印尼海嘯,海水沖上岸200米左右。非常可怕。所以,外出旅遊,注意安全。不過遇到這種天災,只能求告上帝了。
他立高天,我在那裡;
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
上使穹蒼堅硬,
下使淵源穩固,
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
立定大地的根基。
(箴言 8:27-29 和合本)
求告這位為滄海定界限的神吧!
4. 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給印尼帶來了多大的損失
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是因為印尼蘇門達拉島一帶海域發生了劇烈地震而導致的驚天海嘯,當時印度洋沿岸掀起了10多米高的驚濤駭浪,瞬間席捲了8個國家,至少15.6萬人瞬間在災難中喪生。印尼在這次災難中受損特別嚴重,據當地政府統計,失蹤和死亡的人數達到了238945人,確認死亡的有11萬多人,失蹤的人數則有12萬多人。
印尼海嘯的危害根據印尼海嘯之後統計的數據,這次海嘯導致的遇難者總人數不少於29.2萬人,印尼的失蹤和遇難人數接近24萬,僅次於印尼的是斯里蘭卡有接近31000人遇難,失蹤5637人;印度失蹤和死亡人口為16000多人,泰國5393人遇難、馬爾地夫82人、索馬里298人、馬來西亞68人、緬甸61人也在災難中遇難。
5. 印尼海嘯丨巨浪沖上陸地,下一浪直接到酒店區域,把車掃翻
▲視頻丨 印尼萬丹發生海嘯 源自梨視頻( 視頻數據有更新 )
據CNN報道,根據印尼國家抗災署消息,當地時間12月22日晚,一場因火山爆發和滿月潮汐共同作用的海嘯襲擊了印尼萬丹省的板底蘭、西冷以及楠榜省南部。截至23日15:00,海嘯已造成至少168人死亡,745人受傷,30人失蹤,死傷人數可能仍將繼續上升。
▲海嘯過後 一片狼藉 圖據CNN
據海外網消息,災情發生後,中國駐印尼使館即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核實災區中國公民情況。截至目前,尚未收到中國公民在海嘯中傷亡的報告。
此次海嘯還造成至少558棟房屋,9家酒店被嚴重損毀,60家餐廳和350艘船隻受損,居民區及旅遊區均遭到海嘯襲擊。
「我們還在收集信息。」印尼國家抗災署發言人蘇托波·普沃·努格羅霍稱,「遭受襲擊最嚴重的是板底蘭區海岸,包括丹戎萊森海灘、卡利達海灘等地區的居民區和旅遊區。」
據路透社報道,印尼相關部門警告稱,巽他海峽海岸地區的居民及遊客仍需遠離海灘,在25日前還有潮水預警,喀拉喀托火山當下仍處於活躍狀態。
房屋損毀,道路阻塞,救援困難海嘯襲來時,挪威攝影師安德森正在拍火山照片。
突然看見巨浪襲來,「我趕緊跑,海浪很快掃過海灘,沖上陸地15到20米遠。下一浪就直接到了我待的酒店區域,還把路上的車掃翻了。我跟家人穿過森林和村莊,撤到高處,當地人照顧我們。謝天謝地,沒有受傷。」安德森在社交媒體上稱,「這是我跟海嘯的第一次相遇,希望也是最後一次。」
6. 印尼海嘯是什麼時候發生
印尼海嘯主要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
這場海嘯是由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的9.1級地震引發的。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早上7:58:53,震中位於蘇門答臘島以西北近海海底,距離印尼西蘇門答臘省巴東市以西北90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發生後不久,就引發了巨大的海嘯,席捲了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馬來西亞等國。
這場海嘯對印尼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人員傷亡。海嘯巨浪高達10餘米,襲擊了印尼12個省市,包括旅遊勝地尼亞斯島和蘇門答臘島北部沿海地區。據印尼政府統計,此次海嘯造成23.9萬人死亡或失蹤,數百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高達100億美元以上。這是印尼歷史上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也是全球近年來最為嚴重的海嘯災害之一。
總的來說,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海嘯是一場毀滅性的自然災害,給印尼和周邊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人員傷亡。這場海嘯提醒我們,自然災害是無情的,我們需要加強預防和應對能力,以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7.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海域的9級地震並引發的海嘯的震中位置在首都雅加達什麼方向相距多少千米處
當時印尼海嘯的時候我寫過一篇關於海嘯的讀書報告,不然刪節後摘一些帖給樓主看下吧:
關於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這種波浪運動引發的狂濤駭浪,洶涌澎湃。它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牆」內含極大的能量,沖上陸地後所向披靡,往往嚴重摧殘生命,造成財產損失。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移動了上萬公里仍不減雄風,足見它的巨大威力。
它們同風產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異的。微風吹過海洋,泛起相對較短的波浪.相應產生的水流僅限於淺層水體。猛烈的大風能夠存遼闊的海洋捲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動深處的水。而潮汐每天席捲全球兩次.它產生的海流跟海嘯一樣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嘯並非由月亮或太陽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動所產生,或由火山爆發、隕星撞擊、或水下滑坡所產生。海嘯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0千米,可輕松地與波音747飛機保持同步。雖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嘯並不危險,低於幾米的一次單個波浪在開闊的海洋中其長度可超過750千米這種作用產生的海表傾斜如此之細微,以致這種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經意間就過去了。海嘯是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通過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淺水中它會達到災難性的高度.
不管源自何處,海嘯都要經歷三個部分交叉卻又有顯著差異的物理過程:首先,由某種攪動水體的力產生海嘯。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然後,海嘯從爆發源附近的深海處傳到淺海岸地區。在開闊的海洋中海嘯波的速度可以超過每小時700千米,令長度一般的海滔相形見絀,從一個浪頭到另一個浪頭的距離有時竟超過100千米。但是因為在開闊的海面上浪頭的高度小於1米,所以對過路船隻並不能造成什麼損害。最後,淹沒陸地。沿著海濱,災害性的海浪可能沖上海岸,橫掃一切,引起的生命、財產損失比地震本身還大。在這些過程中,人們對傳播階段了解最多,然而產生過程和淹沒過程卻難於進行計算機模擬。在預測未來遠源海嘯將會襲擊何處以及指導災難調查和營救過程中.精確的模擬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重點必須放在可能會遭到最嚴重襲擊的地區.
總的來說,海嘯可分為4種類型。即由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海嘯、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嘯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嘯。中國地震局的材料表明,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涌去,並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涌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並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就屬於此種類型。「隆起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一起抬升,並在隆起區域上方出現大規模的海水積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於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涌巨浪。這種隆起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波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屬於此種類型。而本次印尼的海嘯,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嘯。
歷史跡象表明,海嘯引起的災難面廣而且是毀滅性的。1960年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沖擊了整個太平洋。猛烈的海嘯能到達非常遠的地方:能將毀滅性的能量從其源頭傳到數千千米之外海岸。夏威夷因其處於海中央.極易遭到這種席捲整個太平洋的海嘯的襲擊.自1895年以來.12次災害性海嘯襲擊了夏威夷。在最慘重的海嘯事件中,源於幾乎達3700千米外的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的殺人波浪於1946年在夏威夷奪去了159人的生命(見後面框內文字)。來自如此遙遠的海嘯都能夠出乎意料地造成災難。
歷史上部分重大海嘯
時間 地點 浪高 成因
1586年7月9日 秘魯 24米 地震
1746年10月28日 秘魯利馬 24米 地震
1854年12月23日 日本東海道 28米 地震
1871年3月2日 印尼蘇拉威西 25米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1877年5月10日 智利 21米 地震
1896年6月15日 日本三陸 38米 地震
1899年9月10日 阿拉斯加灣 60米 地震和泥石流
1917年6月26日 薩摩亞群島 26米 地震
1933年3月2日 日本三陸 29米 地震
1946年4月1日 阿留申群島 35米 地震
1960年5月22日 智利 25米 地震
1964年3月28日 阿拉斯加灣 70米 地震
1994年6月3日 印尼東爪哇 60米 地震
1998年7月17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49米 地震
減少海嘯危害依賴預報
目前一些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得不錯。當地震發生後,有關部門將地震的位置、震級和類型輸入電腦,即可分析出它是否會造成海嘯、海水波動程度及其傳播方向,然後就可盡快向可能受影響的地區發出預警,通知居民撤離。1946年,Alentian群島位域的一次地震激發起一場海嘯,海嘯掀起的巨大波浪導致了夏威夷群島上159人喪生。作為反響,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監測委員會(NOAA)事後在夏威夷建立了一個海嘯報警中心站。 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爆發了一次強烈地震,地震釀成了一場海嘯大災難,這使得阿拉斯加、加利檑尼亞、俄勒岡州的111人喪生。此次慘案發生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監測委員會在阿拉斯加_州闢建了第二個海嘯報警中心站。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曾在日本造成嚴重破壞。目前日本地區每當發生較大地震時,日本政府都對其後的海嘯進行嚴密監視,確定是否發出海嘯警報。而在環太平洋,也已經設立了一些海嘯的監測系統。例如美國,設立的海底記錄儀,在海嘯浪峰通過的時候.海底記錄儀就根據壓在其上之水的額外數量探測出壓力的增加。就是在6000米深處.這種靈敏的儀器也能探測出不高於僅僅l厘米的海嘯。船舶和風暴引起的波浪不會被它探測出來.因它們的波長短,並且就像潮流一樣.其壓力的變化不能傳播到洋底。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和日立造船技術研究所在離日本高知縣室戶岬1 3千米的太平洋海面上,設置一座「GPS海嘯儀」的實驗裝置,實時捕捉巨大地震引起的海嘯。該實驗裝置是一個全長約16米、直徑3.4米的圓筒形特大浮標,上部7.5米露出海面,頂端的GPS天線可接發衛星的信號,並每秒測定出海面的變化,精確到2厘米~3厘米,傳送到室戶岬測侯所的基地局,由研究小組判定是否發生海嘯並報告給有關部門。據說在海嘯到達陸地前約1 0分鍾就能觀測海嘯。將來把該浮標裝置設置到更遠的海域,以便更早地預測海嘯的發生毒制定防災對策,減少災害損失。
參考文獻
1. 災害地質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 GPS海嘯儀誕生 海洋世界2004.5
3. 海嘯 Gonz.,FI 冉隆華 科學(中文版) 1999
4. 「死亡之波」—海嘯成因探索 王建華 Monas.,R 世界科學 1999
5. 追根尋源話海嘯 高華根 地球 1989
6. 印度尼西亞東爪哇地震引起海嘯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漲洪由 李懷英 國際地震動態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