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的ADM一次能取多少錢

印尼的ADM一次能取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5-02-15 17:15:16

Ⅰ 胃癌的中期會有怎麼症狀

胃癌

【概述】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占胃惡性腫瘤的95%。胃癌在我國發病率很
高,死亡率占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全國胃癌平均死亡率高達20/10萬,男性高於女性,男:女約3∶1。發病年齡高峰為50歲~60歲。世界胃癌的年發病率為17.6/10萬,日本、丹麥等國發病率高,而美國及澳洲則較低,在我國以山東、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區為高發區。
【診斷】
(一)症狀 早期表現為上腹不適,約為80%患者有此表現,將近50%胃癌患者有明顯
食慾減退或食慾不振。晚期可出現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後出現惡心、嘔吐、進食困難。腫瘤表面潰瘍時出現嘔血、黑便。
(二)體征 早期無特殊體征,晚期可見上腹腫塊,直腸指診可及腫塊,左鎖骨上淋巴結
腫大,同時貧血、消瘦、腹水等惡液質表現。
(三)實驗室檢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離胃酸低度或缺,如紅血球壓積、血紅蛋白、紅細
胞下降,大便潛血(+)。血紅蛋白總數低,白/球倒置等。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等化驗異常。
(四)X線表現氣鋇雙重造影可清楚顯示胃輪廓、蠕動情況、粘膜形態、排空時間,有無充盈缺損、龕影等。檢查准確率近80%。
(五)纖維內窺鏡檢查 是診斷胃癌最直接准確有效的診斷方法。
(六)脫落細胞學檢查 有的學者主張臨床和x線檢查可疑胃癌時行此檢查。
(七)B超 可了解周圍實質性臟器有無轉移。
(八)CT檢查 了解胃腫瘤侵犯情況,與周圍臟器關系,有無切除可能。
(九)免疫學CEA、FSA、GCA、YM球蛋白等檢查。
【治療措施】

胃癌的治療與其他惡性腫瘤的治療相同,均應將手術治療作為首選的方法,同時根據情況合理的配合化療、放療、中醫中葯和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
根據TNM分期,當前採用綜合治療方案,大致如下。

I期胃癌屬於早期胃癌,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對個別Ⅱa十Ⅱc型侵及粘膜下層,淋巴結出現轉移者,應配合一定化療。
Ⅱ期胃癌屬於中期胃癌,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有的輔助化療或免疫療法。

Ⅲ期胃癌多侵及周圍組織並出現較廣泛淋巴結轉移,雖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應配合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和中醫中葯治療。

Ⅳ期胃癌已屬晚期,多採用非手術療法,有適於手術者盡量切除原發與轉移病灶,配合化療、放療、免疫、中醫中葯綜合療法。
(一)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分為根治性手術、姑息性手術和短路手術。
1.根治性手術切除:此概念是相對的,指從主觀判斷認為腫瘤已被切盡,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實際上只有一部分能達到治癒。
2.姑息性切除:指主觀上判斷腫瘤已不可能完全切除,但主要的瘤塊可切除,切除腫瘤可解除症狀,延長壽命,為進一步綜合治療創造條件。
3.短路手術:主要用於已不可能手術切除的伴有幽門梗阻的病例,作胃空腸吻合術可緩解梗阻。
(二)放射治療
1.術前放療:指對某些進展期胃癌,臨床上可摸到腫塊,為提高切除率而進行的術前局部照射。每次200cGY,5次/周,共4周,總量為4000cGY。停止放療後lo一14d行手術。可增加局部切除率,但不能影響淋巴結轉移的程度,術前費時6周。因此對5年生存的影響難以估價。
2.術中放療:指腫瘤切除後建立胃腸吻合前,針對以腹腔動脈為中心的術野進行一次大劑量照射,以3000~3500cGY為宜。對進展期胃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約10%。術中確保將腸道隔離在照射野外,防止放射性並發症的發生。

3.術後放療:多數學者認為無效。
(三)化療 早期胃癌可不用化療外,其他進展期胃癌均應適當化療。
1.周身化療:臨床上決定化療方案。首先考慮腫瘤病理類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為腺癌,常選用5-FM、MMC、ADM、MeCCNu等葯物。術後第一年應作三個療程,每療程約2個月,休息2個月後作第二療程。第二三年每年作二個療程,第四五年每年作一個療程,五年後可不必化療。
常用化療方案:
1)FAM:5-Fu 500mg iv d1d8d15
ADM 30-50mg iv d1
MMC 4-10mg iv d1
21天為一周期。
2.腹腔化療:可術後腹腔置管或腹腔埋置化療泵及插管化療。增加局部濃度。
(四)免疫療法 免疫治療與化療並用,可延長患者生命。常用干擾素、IL-2、BCG等葯物。
五)中醫中葯治療 以扶正為主。可對抗放療副作用,提高白細胞、血小板,調整胃腸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
【病因學】
目前認為下列因素與胃癌的發生有關:
(一)環境因素 不同國家與地區發病率的明顯差別說明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飲食因素。
食鹽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誘發因素之一,居民攝入食鹽多的國家胃癌發病率也高。亞硝胺類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動物體內誘發胃癌。熏制的魚肉含有較多的3,4-苯並芘(benzopyrene);發霉的食物含有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後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學性質與結構都與石棉纖維相似,上述物質均被認為有致癌作用。
(二)遺傳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發病率較高。一些資料表明胃癌發生於A血型的人較O血型者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發病率較高,可能機體免疫功能障礙,對癌症的免疫監督作用下降,在胃癌發生中有一定意義。
四)癌前期變化
所謂癌前期變化是指某些具有較強的惡變傾向的病變,這種病變如不予以處理,有可能發展為胃癌。癌前期變化包括癌前期狀態(precancerous
conditions)與癌前期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狀態
(1)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率呈顯著的正相關。
/2)惡性貧血:惡性貧血患者中10%發生胃癌,胃癌的發生率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絨毛型息肉雖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變率卻為15%~40%。直徑大於2cm者癌變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見,而癌變率僅1%。
4)殘胃:胃良性病變手術後殘胃發生的癌瘤稱殘胃癌。胃手術後尤其在術後10年開始,發生率顯著上升。
(5)良性胃潰瘍:胃潰瘍本身並不是一個癌前期狀態。而潰瘍邊緣的粘膜則容易發生腸上皮化生與惡變。
(6)巨大胃粘膜皺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經巨大胃粘膜皺襞漏失,臨床上有低蛋白血症與浮腫,約10%可癌變。
2.胃的癌前期病變
(1)異形增生與間變:前者亦稱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細胞增生,少數情況不可發生癌變。胃間變(anaplasia)則癌變機會多。
(2)腸化生:有小腸型與大腸型兩種,小腸型(完全型)具有小腸粘膜的特徵,分化較好。大腸型(不完全型)與大腸粘膜相似,又可分為2個亞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與胃癌發生關系密切。

【病理改變】
(一)胃癌的發生部位
胃癌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半數以上發生於胃竇部、胃小彎及前後壁,其次在賁門部,胃體區相對較少。
(二)巨體形態分型
1.早期胃癌
不論范圍大小,早期病變僅限於粘膜及粘膜下層。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淺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潰瘍型)三型。Ⅱ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淺型),Ⅱb(平坦表淺型)及Ⅱc(凹陷表淺型)三個亞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圖1)。早期胃癌中直徑在5~10mm者稱小胃癌,直徑<5mm稱微小胃癌。
圖1 早期胃癌分型的示意圖
2.中晚期胃癌 也稱進展型胃癌,癌性病變侵及肌層或全層,常有轉移。有以下幾種類型(圖2):
圖2 中晚期胃癌分型示意圖
(1)蕈傘型(或息肉樣型):約占晚期胃癌的1/4,癌腫局限,主要向腔內生長,呈結節狀、息肉狀,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爛、潰瘍,亦稱結節蕈傘型(彩色圖3)。癌腫呈盤狀,邊緣高起,中央有潰瘍者稱盤狀蕈傘型。

胃竇小彎後壁有一腫物突出胃腔,略呈分葉狀,表面不平呈顆粒狀,並見有糜爛。腫物基部稍狹小,呈亞蒂型,周圍粘膜未見明顯浸潤
(2)潰瘍型:約占晚期胃癌的1/4。又分為局限潰瘍型和浸潤潰瘍型,前者的特徵為癌腫局限,呈盤狀,中央壞死。常有較大而深的潰瘍;潰瘍底一般不平,邊緣隆起呈堤狀或火山口狀,癌腫向深層浸潤,常伴出血、穿孔。浸潤潰瘍型的特徵為癌腫呈浸潤性生長,常形成明顯向周圍及深部浸潤的腫塊,中央壞死形成潰瘍,常較早侵及漿膜或發生淋巴結轉移。
(3)浸潤型:此型也分為兩種,一種為局限浸潤型,癌組織浸潤胃壁各層,多限於胃竇部,浸潤的胃壁增厚變硬,皺壁消失,多無明顯潰瘍和結節。浸潤局限於胃的一部分者,稱「局限浸潤型」。另一種是彌漫浸潤型,又稱皮革胃,癌組織在粘膜下擴展,侵及各層,范圍廣,使胃腔變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腫而無潰瘍。
(4)混合型:同時並存上述類型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病變者。
(5)多發癌:癌組織呈多灶性,互不相連。如在萎縮性胃炎基礎上發生的胃癌即可能屬於此型,且多在胃體上部。
(三)組織分型
根據組織結構可分為4型。①腺癌:包括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與粘液腺癌,根據其分化程度分為高分化、中分化與低分化3種;②未分化癌;③粘液癌(即印戒細胞癌);④特殊類型癌:包括腺鱗癌、鱗狀細胞癌、類癌等。
根據組織發生方面可分為兩型。①腸型:癌起源於腸腺化生的上皮,癌組織分化較好,巨體形態多為蕈傘型;②胃型:癌起源於胃固有粘膜,包括未分化癌與粘液癌,癌組織分化較差,巨體形態多為潰瘍型和彌漫浸潤型。
(四)轉移途徑
1.直接播散
浸潤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漿膜直接向胃壁內、食管或十二指腸發展。癌腫一旦侵及漿膜,即容易向周圍鄰近器官或組織如肝、胰、脾、橫結腸、空腸、膈肌、大網膜及腹壁等浸潤。癌細胞脫落時也可種植於腹腔、盆腔、卵巢與直腸膀胱陷窩等處。
2.淋巴結轉移
占胃癌轉移的70%,胃下部癌腫常轉移至幽門下、胃下及腹腔動脈旁等淋巴結,而上部癌腫常轉移至胰旁、賁門旁、胃上等淋巴結。晚期癌可能轉移至主動脈周圍及膈上淋巴結。由於腹腔淋巴結與胸導管直接交通,故可轉移至左鎖骨上淋巴結。
3.血行轉移
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發現癌細胞,可通過門靜脈轉移至肝臟,並可達肺、骨、腎、腦、腦膜、脾、皮膚等處。
【流行病學】
不同國家與地區胃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有明顯區別,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日本、智利、冰島、奧地利、芬蘭、匈牙利等國為高發地區;北美、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埃及等國發病率較低。我國胃癌發病率也高,尤其是甘肅河西走廊、膠東半島、江淅沿海一帶。同一國家不同地區的發病率可有明顯差別,高發區有低發點,低發區有高發點。流行病學調查,對研究胃癌的病因與發病機理有重要的意義。
【臨床表現】
(一)症狀 早期胃癌70%以上可毫無症狀。根據發生機理可將晚期胃癌症狀分為4個方面。
1.因癌腫增殖而發生的能量消耗與代謝障礙,導致抵抗力低下、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等,表現為乏力、食慾不振、惡心、消瘦、貧血、水腫、發熱、便秘、皮膚乾燥和毛發脫落等。
2.胃癌潰爛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為咬嚙性,與進食無明確關系或進食後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潰瘍的疼痛,進食或抗酸劑可緩解,這種情況可維持較長時間,以後疼痛逐漸加重而持續。癌腫出血時表現為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嘔血或黑糞,5%患者出現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醫者。
3.胃癌的機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狀,如由於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飽脹感、沉重感,以及無味、厭食、疼痛、惡心、嘔吐等。胃癌位於賁門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難,位於幽門附近可引起幽門梗阻。
4.癌腫擴散轉移引起的症狀,如腹水、肝大、黃疸及肺、腦、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轉移而引起相應症狀。
(二)體征
早期胃癌可無任何體征,中晚期癌的體征中以上腹壓痛最為常見。1/3患者可捫及上腹部腫塊,質堅而不規則,可有壓痛。能否發現腹塊,與癌腫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關。胃竇部癌可捫及腹塊者較多。
其他體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轉移而產生,如腫大,質堅、表面不規則的肝臟,黃疸,腹水,左鎖骨上與左腋下淋巴結腫大。男性患者直腸指診時於前列腺上部可捫及堅硬腫塊,女性患者陰道檢查時可捫及腫大的卵巢。其他少見的體征尚有皮膚、腹白線處結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晚期可發熱,多呈惡病質。此外,胃癌的癌旁綜合征包括血栓性靜脈炎,黑棘病和皮肌炎可有相應的體征。

【並發症】
胃癌可發生出血、穿孔、梗阻、胃腸瘺管、胃周圍粘連及膿腫形成等並發症。
【輔助檢查】
(一)胃腸X線檢查
為胃癌的主要檢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顯示粘膜紋,如加壓投照力雙重對比等方法,尤其是鋇劑、空氣雙重對比方法,對於檢出胃壁微小病變很有價值。
1.早期胃癌的X線表現
在適當加壓或雙重對比下,隆起型常顯示小的充盈缺損,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寬,附近粘膜增粗、紊亂,可與良性息肉鑒別(圖4)。

A.胃充盈片 顯示胃幽門前區大彎側稍有凹陷,無充盈缺損可見

B.胃加壓片 顯示胃部小的充盈缺損,胃竇部粘膜增粗。病理檢查發現為早期胃癌
圖4 早期隆起型胃癌
淺表型(圖5):粘膜平坦,表面可見顆粒狀增生或輕微盤狀隆起。部分患者可見小片鋇劑積聚,或於充盈相對呈微小的突出。病變部位一般蠕動仍存在,但胃壁較正常略僵。

A.胃充盈片 顯示胃小彎角切跡略不光整

B.雙重造影片 顯示胃竇及胃小彎側粘膜增粗,相當於胃角切跡附近粘膜變平坦
圖5 早期平坦型胃癌
凹陷型(圖6):可見淺龕影,底部大多毛糙不齊,胃壁可較正常略僵,但蠕動及收縮仍存在。加壓或雙重對比時,可見凹陷區有鋇劑積聚,影較淡,形態不規則,鄰近的粘膜紋常呈杵狀中斷。

A.胃充盈片 顯示胃小彎側垂直部呈局限性不光整

B.胃加壓片 顯示局限性小片鋇劑殘留,附近粘膜增粗,胃竇部粘膜亦增粗

C.胃切除標本 箭頭所指為胃癌凹陷區
圖6 早期凹陷型胃癌
2.中晚期胃癌的X線表現
蕈傘型(圖7):為突出於胃腔內的充盈缺損,一般較大,輪廓不規則或呈分葉狀,基底廣闊,表面常因潰瘍而在充盈缺損中有不規則龕影。充盈缺損周圍的胃粘膜紋中斷或消失。胃壁稍僵硬。

圖7 胃竇蕈傘型胃癌
顯示胃竇部不規則充盈缺損,呈息肉樣
潰瘍型(圖8):主要表現為龕影(見圖8),潰瘍口不規則,有指壓跡征與環堤征,周圍皺襞呈結節狀增生,有時至環堤處突然中斷。混合型者常見以潰瘍為主,伴有增生、浸潤性改變。

圖8 胃竇部潰瘍型胃癌
胃竇小彎側不規則陰影,周圍有息肉樣增生,形成指壓跡(↑)和裂隙
浸潤型(圖9):局限性者表現為粘膜紋異常增粗或消失,局限性胃壁僵硬,胃腔固定狹窄,在同一位置不同時期攝片,胃壁可出現雙重陰影,說明正常蠕動的胃壁和僵硬胃壁輪廓相重。廣泛浸潤型的粘膜皺襞平坦或消失,胃腔明顯縮小,整個胃壁僵硬,無蠕動波可見(圖10)。

圖9 胃竇浸潤型胃癌
顯示癌腫引起胃竇部狹窄

A.胃腔顯著縮小,正常粘膜紋消失,呈顆粒樣陰影

B.胃不能充盈,易排空,胃輪廓尚光滑
圖10 浸潤型胃癌(呈皮革胃)
(二)內鏡檢查 可直接觀察胃內各部位,對胃癌,尤其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很大。
1.早期胃癌
隆起型(彩色圖11)主要表現為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廣基,表面粗糙,有的呈乳頭狀或結節狀,表面可有糜爛。表淺型表現為邊界不整齊,界限不明顯的局部粘膜粗糙,略為隆起或凹陷,表面顏色變淡或發紅,可有糜爛,此類病變最易遺漏。凹陷型有較為明顯的潰瘍,凹陷多超過粘膜層(彩色圖12)。上述各型可合並存在而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圖11 早期胃癌(隆起型)
胃體中部大彎側有一半球形息肉樣隆起,表面光滑,質硬,直徑約1.5厘米,基底寬,四周粘膜完整,無水腫,無浸潤
圖12 早期胃癌(淺表潰瘍型)
幽門前區偏後壁有一隆起,部分呈節結狀,色蒼白,其中央有一不規則淺潰瘍,病理證實為腺癌
2.中晚期胃癌
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現,內鏡診斷不難。隆起型的病變直徑較大,形態不規則,呈菜花或菊花狀。
三)胃液檢查
約半數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礎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過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對胃癌的診斷意義不大。
(四)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檢查
包括癌的免疫學反應、本內特殊化學成分的測定及酶反應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單克隆抗體的檢測等,但這些檢查假陽性與假陰性均較高,特異性不強。

鑒別診斷】

胃癌須與胃潰瘍、胃內單純性息肉、良性腫瘤、肉瘤、胃內慢性炎症相鑒別。有時尚需與胃皺襞肥厚、巨大皺襞症、胃粘膜脫垂症、幽門肌肥厚和嚴重胃底靜脈曲張等相鑒別。鑒別診斷主要依靠X線鋇餐造影、胃鏡和活組織病理檢查。
預防】

由於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確,故無特殊預防方法。除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或減少攝入可能的致癌物質,可多進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水果等。對所謂癌前期病變,要進行密切隨訪,以早期發現變化,及時進行治療。
【預後】
胃癌的預後取決於癌腫的部位與范圍、組織類型、浸潤胃壁的深度、轉移情況、宿主反應、手術方式等。

參考資料:中國癌症網

Ⅱ 急!急!!急!!!請有豐富醫學知識與經驗的進來,謝謝!

核桃的葯用價值很高,中醫應用廣泛。祖國醫學認為核桃性溫、味甘、無毒,有健胃、補血、潤肺、養神等功效。《神農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唐代孟詵著《食療本草》中記述,吃核桃仁可以開胃,通潤血脈,使骨肉細膩。宋代劉翰等著《開寶本草》中記述,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潤肌,黑須發,多食利小水,去五痔。」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述,核桃仁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處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腸風」等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核桃中的磷脂,對腦神經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有防治動脈硬化的功效。核桃仁中含有鋅、錳、鉻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體在衰老過程中鋅、錳含量日漸降低,鉻有促進葡萄糖利用、膽固醇代謝和保護心血管的功能。核桃仁的鎮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顯,冬季,對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療效極佳。可見經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體,又能抗衰老。有些人往往吃補葯,其實每天早晚各吃幾枚核桃,實在大有裨益,往往比吃補葯還好。
核桃是食療佳品。無論是配葯用,還是單獨生吃、水煮、作糖蘸、燒菜,都有補血養氣、補腎填精、止咳平喘、潤燥通便等良好功效。核桃的食法很多,將核桃加適量鹽水煮,喝水吃渣可治腎虛腰痛、遺精、陽萎、健忘、耳鳴、尿頻等症。核桃與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能治尿頻、遺精、大便溏瀉、五更瀉等病症。核桃與芝麻、蓮子同做糖蘸,能補心健腦,還能治盜汗。生吃核桃與桂圓肉、山楂,能改善心臟功能。核桃還廣泛用於治療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肺氣腫、胃痛等症。
核桃有提升白細胞、保護肝臟、抑制癌細胞的作用。尤其對食道癌、胃癌、鼻咽癌、甲狀腺癌等的抑製作用較強。
但要注意食用方法!

Ⅲ 誰知道魯花、福臨門等大品牌花生油的發創業史啊

每年中秋都是各行各業奮力一搏的好時機,食用油行業也不例外。今年中秋期間,在中央電視台我們看到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等輪番上馬拚命打著廣告,誰也不願輸給誰。大概,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這是四大家族在互相較勁,其實不然,以上四個品牌分屬兩大陣營,前面兩個是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麾下,而後面兩個則隸屬中糧集團旗下。嘉里和中糧是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龍和虎,自從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向外界表達了集中資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臨門」品牌的決心,同時也昭示著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進入龍虎爭霸的時代。

市場競爭是殘酷的,每個參與競爭游戲的企業都恨不得自己獨霸天下,但事與願違,在許多行業,洗牌到最後總是變成幾個巨頭共同玩游戲。另一方面,正因為競爭對手的存在,每個游戲的企業都不敢懈怠,在共同做大一個蛋糕。「既生瑜,何生亮」只能是古人的一時悲鳴,現代開明的企業家如可口可樂無論如何在心裡是感激它幾十年的老對手——百事可樂,不知道嘉里和中糧的當家人是否也有同樣的想法。好,現在讓歷史的車輪往回走,讓我們回顧一下中國小包裝食用油行業兩個巨頭的成長史,以及這幾年來它們鬥法的種種實戰案例。

金龍魚:潛龍出水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時人們吃油,都是提著空瓶去糧店買個一斤豆油或兩斤菜籽油。在十幾年前,幾乎誰也不敢想像中國小包裝油會有什麼市場。隨著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量食品企業紛紛上馬,再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油源開始不能滿足居民消費的需要。這一階段中國還沒有小包裝食用油,市面上到處充斥的是雜質多、油煙多、衛生安全無保障的散裝食用油,而符合國際衛生標準的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還是一片空白。最初進入我國市場的主要是成品油,如棕櫚油、菜籽油、黃豆油、調和油等等,都是以散裝油或190公斤大鐵桶包裝為主。

80年代末,發跡於馬來西亞的亞洲著名跨國企業郭氏兄弟集團通過對國內外市場考察,認為小包裝油在中國肯定會有巨大的市場,最終下定決心於1990年組建了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國第一批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推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金龍魚。然後郭氏兄弟集團把在中國的食用油企業,統一用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的旗號,嘉里糧油成為中國第一家引進小包裝食用油的企業。

90年代初期,中國老百姓對小包裝食用油還很陌生,主要是受阻於高昂的價格。嘉里糧油在初期完全以一種培育市場的心態耐心地度過幾年效益低迷階段。我們得承認,在打造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上,嘉里功不可沒。最終打開中國老百姓的腰包,使小包裝食用油被國人接受,嘉里採用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把小包裝食用油以單位發福利的形式用團購方法解決,也就是所謂的用「福利油方法」打開市場缺口。

現在大家感覺很正常的營銷戰術,但在10年前,卻不容易被想到。1990年,面對市場上幾乎不存在小包裝食用油的局面,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很難的事情,那時,嘉里糧油總經理李福官向董事會提交報告:准備用三年時間,投入2000萬的資金敲開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大門。一年下來,銷量達3000噸。通過思考和調查,他們發現,中國企事業單位逢年過節,有發「福利」用品的習慣,這是中國的特色,而正是這個特色,使小包裝食用油得到了推廣和普及。嘉里糧油開啟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大幕,他們是行業的製造者,並在以後十幾年的市場實戰中,一直也是這個行業的領跑者。

福臨門:猛虎下山
據國家內貿部公布的調查資料顯示:嘉里糧油旗下的金龍魚食用油品牌10年來一直以絕對優勢穩坐小包裝食用油行業第一品牌寶座,它的市場份額超過第二名到第十名的總和。在全國十大食用油品牌排名當中,嘉里旗下品牌就占據三個位置,並仍有增多趨勢。從1994年開始的一年一度的全國主要城市消費品調查中,金龍魚品牌知名度比排名第二的競爭品牌高5倍;是消費者心目中最佳品牌,金龍魚比排名第二的競爭品牌高8倍。僅金龍魚、胡姬花、鯉魚三大嘉里糧油旗下品牌,銷量就超過了十大品牌中其餘品牌銷量的總和。如果再加上其他13個品牌的銷量,嘉里糧油差不多佔據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半壁江山。

這樣寡頭壟斷局面,直到1995年中糧旗下福臨門橫空出世才被打破。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開始真正出現攪局者,同時也昭示著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進入龍虎爭霸的時代。

僅隔半年,中糧又爆新聞。2002年5月17日,中糧旗下又一重要糧油加工企業——大海糧油正式投產,主要生產「福臨門」系列食用油和「四海」牌豆粕。該項目是「福臨門」開拓西南大市場以及未來東南亞周邊市場的「橋頭堡」。出席慶典儀式的嘉賓除中糧集團總裁劉福春外,還有來自美國ADM公司的董事會主席艾倫安德列斯和新加坡WILMAR公司的總裁郭孔豐。

大海糧油工業(防城港)有限公司由兩大全球500強企業--中糧集團、美國ADM公司聯合新加坡WILMAR公司共同投資,投資總額為5000萬美元,日大豆加工能力3600噸,中糧集團占股40%。

中糧集團總裁劉福春強調,大海糧油是中糧集團未來開拓西南地區市場及東南亞市場的「橋頭堡」,也是中糧集團油脂業務的一支生力軍。此次強強聯手巧佔地利,打造出的大海糧油足以引起業內震動。為此,中糧集團豪情滿懷對外宣稱「要用3年時間,將『福臨門』打造成中國食用油第一品牌!」自此,中國食用油市場一頭猛虎咆哮出山。

目前,中糧集團油脂業務所投資控股的食用油生產基地由4個增加到5個,總投資規模超過20億元,均劃歸福臨門公司所有。中糧油業航母其他4家分別是東海糧油,位於張家港;黃海糧油,位於山東日照;北海糧油,位於天津;以及位於廣東增城的東洲糧油。這些油廠大部分布在沿海地區,形成了立足沿海發達地區、輻射中國內地的合理的產業布局。

中糧如此布局,從產品銷售上來講,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居民購買力較強,是精煉食用油的主要消費區;從原料供應方面看,利用港口便利的運輸條件,便於採用大批量集中采購、分頭消化的策略,往往一次采購原料5萬噸以上,通過大船運輸,從北到南在幾個油廠依次分卸,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

在食用油市場,價格大戰始終此起彼伏,沒有成本優勢就難以立足。目前,中糧擁有的這5家食用油生產企業,具備了亞洲最大的油脂生產線,總計日處理油料能力突破1萬噸,其中"東海"糧油更以5800噸的日榨油能力成為世界第三大榨油廠。中糧希望藉助規模產生的成本優勢不斷發動進攻。

在中糧拋出手中3.8億港元的金龍魚所有股份後,我們注意到中糧加強了對手中一張王牌萊陽魯花的控制。萊陽魯花是近年來在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上的後起之秀,通過幾年的努力,躋身中國食用油三強,以差不多9%的市場佔有率在第一集團軍中佔領一席之地。中糧擁有魯花的股份,想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控制魯花增長過快,以免對自己形成強大威脅,更重要的是想聯合魯花共同抗擊金龍魚。

面對嘉里在全國從南到北,600多家經銷商的龐大經銷商網路,中糧集團進一步健全銷售網路,加大營銷力度。2000年底,中糧集團旗下上海福臨門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目的是強化"福臨門"的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力度。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福臨門"首先將全國劃分為11個大區,其中北方5個區,南方6個區,建立了既覆蓋全國各地、又方便分類管理的龐大的營銷網路。同時,針對各區域的不同特點,分別採取直銷、半直銷半經銷等方式。

山雨欲來風滿樓,雖然目前福臨門離金龍魚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從中糧種種舉動,我們已經感覺到了福臨門要做老大的決心和實力,這場龍虎鬥的好戲還在後頭。

嘉里、中糧龍虎鬥
當年,嘉里一個人在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領跑的時候,我想那時侯,他一定很孤獨。沒有對手的高手往往很寂寞,以至於古人都會發出獨孤求敗的感慨。

打破嘉里寂寞的正是中糧及其旗下福臨門(對應金龍魚),魯花(對應胡姬花)等品牌。由於攪局選手出現在擂台上,這段時間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競賽雙方在品牌、品種和價格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對抗和競爭,演繹了一輪又一輪精彩的龍虎鬥。

品牌戰

嘉里軍團最初推向市場並最後成為嘉里食用油旗艦品牌的是金龍魚,後來嘉里陸續在中國市場又推出16個品牌!其中較為著名的是鯉魚、元寶、胡姬花、香滿園、花旗、手標、巧廚等等。這種多品牌戰略在中國企業中是罕見的,國際上能找到媲美的例子也許最好的是寶潔。

在推出金龍魚這個品牌時,嘉里是慎重考慮的。由於食用油是快速消費品,是老百姓每天都要消耗的日常用品,因此一個有親和力的品牌對產品銷售和企業形象都有巨大的幫助。在淘汰多個候選名字後,嘉里選擇了金龍魚。金龍魚是一種富貴的觀賞魚,象徵著幸運、高貴,有較強的品牌聯想力。十幾年下來,市場實踐證明,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名字。

在外包裝設計上,金龍魚強調精美、親和力和高品位,把瓶貼包裝圖案設計做得極為精緻。在色彩上採用了紅色和黃色,甚至在口味上都採用了最適合中國人的濃香風格。這些定位使金龍魚小包裝油從一開始就有著濃濃的中國特色,因此很快就被中國老百姓接受了。

與寶潔公司多品牌戰略不同的是,寶潔公司比如洗發水產品功能定位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飄柔和海飛絲等是不存在直接的厲害沖突,但嘉里旗下品牌則不然。嘉里決策人的思路是這樣的,與其等競爭對手和自己爭奪市場,不如自己先設置競爭對手,根據市場需求,在不同層面,從高到低,在不同品種上,設立不同分支品牌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

如金龍魚花生油同胡姬花花生油是一種直接競爭,對此,嘉里的解釋是:金龍魚是個綜合品牌(有各種類型的油品),而胡姬花是專業花生油品牌,用這個劃分角度,新穎獨特,值得中國企業思考借鑒。

福臨門品牌同樣是打喜慶牌,字面拆開來的解釋是福氣臨門,這對於有著5000年悠久文化的中國來說,討個口彩是最好的吉利話,這比什麼都容易產生親和力。

與嘉里多品牌戰略不同的是,中糧集團精於一業,在福臨門品牌上下足功夫,並沒有大范圍地去打造新品牌。論實力,中糧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有雄厚的資本,在發展新品牌上資金應該不成問題,這也許和中糧領導人與嘉里不同的品牌觀點有關。

中糧旗下還有一個能拿出手的品牌是魯花。1998年,隨著鋪天蓋地的廣告,「魯花花生油引發中國食用油革命」這一概念迅速傳播,獨特的廣告宣傳策略幾乎使魯花一夜竄紅。不長時間,魯花就一舉躍上全國十大食用油明星陣營。

嘉里過去曾經強推過香滿園這個副品牌,在這幾年則加強胡姬花品牌鍛造,今年上央視的除金龍魚外就是胡姬花。中糧集團針鋒相對,面對花生油這個較大的市場,推出的是魯花花生油,期待繼續擴大魯花花生油在花生油市場繼續擴大份額。於是,今年中秋期間,就看到金龍魚對福臨門,胡姬花對魯花的局面。

價格戰

中國商戰在許多行業都發生過,每次價格大戰的背後都是一輪市場洗牌,一些中小企業在一輪一輪價格大戰中灰飛煙滅。價格戰無疑抬高了入行的門檻,打壓了一些質量品牌沒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最後價格戰的結果往往是幾位優勝者玩起了寡頭壟斷的游戲。

為搶占市場,從去年中秋開始,食用油市場上演了價格大戰。年初,5升/桶裝色拉油跌破30元大關,現在卻只有二十五六元,競爭結果是市場向規模企業和優勢品牌集中。據2002年3月份統計,銷售前10位的食用油品牌市場佔有率達到77.44%,而小包裝油也在競爭中拼出了150億元的市場。

上海市場的食用油價格歷來是中國食用油市場的敏感點。今年中秋期間,剛剛上市的金龍魚2.5升裝第二代調和油標價23元,但經優惠後售價為22.5元;日清2.7升裝烹調油原價36.40元,實際售價僅為20.60元;而海獅、天天旺、紅燈等品牌的產品也有不同幅度的降價。一位經銷商說,「一年前,金龍魚5升裝的調和油還賣50多元,現在只有30多元了。」在這場暗暗較勁的價格競賽背後,是一個爭奪日益加劇的食用油產業。

對價格戰,上海福臨門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立山曾有過這樣的看法:「有些人看不起油脂行業,說每次你們降那麼一兩塊真是沒刺激——他不知道這是一個『玩資本』的行業,一兩塊錢的降價就意味著幾個億的利潤損失,長年下來,有多少人能玩得起呢?大亂之後是大治,只要挺過一兩年最困難的時期,艷陽天就會到來。」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嘉里對價格戰是一種什麼樣的觀點。深圳嘉里糧油商務拓展公司副總陳波認為,「在我跟同行看來,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入世後供應原料的變化,如何讓散裝油消費者接受我們,將小包裝油市場做大,現在市場遠未進入飽和狀態,沒有必要打價格戰,這是對自身行業的傷害。」

以上雙方談話都溫文爾雅,可我們別忘了,去年由福臨門發起的價格大戰,當時中糧還持有嘉里的股份,福臨門和金龍魚互相較勁還有自己兄弟互相殘殺的感覺,但去年底,中糧出讓手中嘉里所有股份後,形式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哪一方發起新一輪價格戰,都將少了幾份顧忌。新一輪價格戰何時再次全面爆發,讓我們拭目以待。

品類戰

小包裝食用油有多個品類,中國老百姓在上個世紀吃的油往往是散裝的豆油、菜仔油等,後來先是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而後又出現粟米油、葵花油,讓人眼花繚亂。隨著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開始關注營養和健康,更關注食用油的原料和成分。為適應這一需求,一些企業開始從價格戰逐漸轉向開發新油品,並增大宣傳力度,吸引消費者。於是,食用油市場競爭也表現為品類競爭。品類競爭由來已久,只是沒有現在這么激烈,品類競爭的最終受益者是消費者。

在小包裝油市場上,品類方面的競爭格局一直是呈金字塔狀:最底層的,也是目前銷量最大的是色拉油,中間層是市場份額第三的調和油,最上面的是天然食用油。從成長性來看,以非化學手段加工而成的花生油是純正的綠色食品,在三大油種中成長速度最快,是高檔油的代表。

我們先來說一下幾種油的特點。最先出現在中國老百姓視野里的是色拉油,色拉油是一種用菜籽油或豆油、棕櫚油加上各種中介質,經過脫色、脫酸、脫臭後精煉而成,色拉油在衛生條件方面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加熱後不起沫、不冒煙、無色無味,一直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然而,這種油沒有太多油香,不適應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為此,1990年,金龍魚進入中國首推的產品便是調和油,即將花生油、芝麻油等同菜籽色拉油混合起來,在衛生安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營養和美味。食用油市場逐漸從毛油時代進入到色拉油和調和油時代。1995年,福臨門進入市場,成為金龍魚在調和油市場的主要競爭者。1998年,花生油強勢闖入食用油市場。在眾多花生油生產企業中,魯花對這一品類的宣傳似乎最充分。隨著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魯花迅速竄升為繼金龍魚、福臨門之後的第三個全國性品牌。然而,如何攻克花生容易發霉的問題,仍是花生油能否在品類競爭中站穩腳跟的關鍵。

色拉油從品質角度來說無疑是純度最高的食用油脂,但該油脂中的一些營養成分可能會大量損失,因此從有利於環保,又不損害健康的角度出發選擇高級烹調油也不失為良策。而目前在歐洲就已經出現了趨向食用天然食用油的趨勢。在天然食用油領域,橄欖油和粟米油都一直是國外受寵的產品,但由於我國是世界花生的主要生產國,因而花生油便更快、更自然地成為中國人天然食用油的首選了。

調和油則在衛生基礎上對油的營養有更高的要求,一般是在菜籽油里兌上一定比例的花生油加以調和,達到增加香味的效果,它在配方上也不斷改良,品種很多。我國食用油市場逐漸從毛油時代進入了色拉油和調和油時代。

2001年3月份,金龍魚隆重推出粟米油,號稱斥資數億元進軍「粟米油」市場,並提出了「健康新概念」來倡導一種全新的消費觀念。有業內人士稱,金龍魚挺進粟米油市場定有原因:其一,魯花花生油大力宣傳綠色健康,給金龍魚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推出粟米油可以阻擊花生油對於色拉油的侵佔;其二,表明國內食用油廠商有意在WTO到來之際,搶先佔領高檔油市場;其三,說明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之後,開始從衛生、安全用油階段步入健康、營養用油的新發展時期。粟米油早已風靡歐美,既去除了油脂中的各種有害物質,又保留下特有的營養與芳香,吸收率高達97%。一時間,粟米油大有取代花生油之勢。但由於粟米油價位較高,只能吸引消費層次較高的消費者,短期內還難以和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平起平坐。

為繼續捍衛行業領跑優勢,金龍魚今年上半年研製推出第二代調和油,中秋節前在巨額廣告拉升下,強行推向市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膳食脂肪酸建議,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最佳比例為1∶1∶1,達到這一比例,人體益於吸收。金龍魚稱,第二代調和油正是按照這一比例生產的,並成為惟一獲得中國營養學會DRI(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認證的食用油。目前,金龍魚第二代調和油是市場終端走勢最好的小包裝食用油。

資本戰

現代商業競爭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實力的較量。油脂行業是一個高投入、低回報的行業,在熱熱鬧鬧的品牌戰、價格戰和品類戰背後,必須有強大的資金支持。應對價格戰必須有成本優勢,而成本優勢往往需要藉助規模和強大的資本。因為品類的創新、市場營銷與策劃、廣告宣傳及促銷活動等,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正如嘉里糧油董事總經理李福官所說:「對任何一個糧油企業來講,動用幾個億的資金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回報一般只在2%~3%。」

「金龍魚」屬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麾下,注資後盾為馬來西亞郭兄弟集團,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專為中國的糧油企業而設立的一個投資公司,資金應不是問題。目前,嘉里在遍布中國六大地區建立了7個生產廠,培育了包括金龍魚、元寶、胡姬花、鯉魚、手標和香滿園等在內的16個食用油品牌。正是雄厚的實力,使金龍魚的品牌運作游刃有餘。

福臨門、魯花等背後則是中糧集團。中糧集團全稱是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於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中國政府直接管理的44家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是一家集貿易、實業、金融、信息、服務和科研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橫跨農產品、食品、酒店、地產等眾多領域。1994年以來,一直名列美國《財富》雜志全球企業500強。 中糧在食用油行業的合作夥伴是美國ADM,也是全球500強企業,這種強大的股東優勢是內地其他食用油生產企業難以比擬的。糧油巨頭的強強聯合,不僅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形成優勢互補,而且也有利於實現資源在全球求市場上的優化配置。中糧和ADM作為國際糧油市場上的巨頭,對國際市場油料作物的供求趨勢和價格變化非常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將其國際貿易的經驗和優勢轉化成了成本采購上的優勢。

2000年,中糧聘請麥肯錫等國際著名管理公司為顧問,實施了以重組、改制、上市為主要內容的重大變革。中糧集團成立了專門的油脂部,對所控股經營的5個油廠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同時,2001年初中糧將"福臨門"業務注入了其擁有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糧國際"(香港聯交所編號0506)將依託香港資本市場,加大對"福臨門"的投入。

在散裝油奪食的部署中,中糧先是於去年年底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全部股權,然後在今年5月份聯合美國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公司共同投資5000萬美元,在防城港建立大海糧油,主要生產「福臨門」系列食用油,開拓西南大市場。至此中糧集團油脂業務所投資控股的食用油生產基地增加到5個,總投資規模超過20億元,劃歸福臨門公司所有。其他4家分別是東海糧油,位於張家港;黃海糧油,位於山東日照;北海糧油,位於天津;以及位於廣東增城的東洲糧油。這些油廠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區,形成了立足沿海發達地區、輻射中國內地的合理的產業布局。中糧方面宣稱:要用3年時間,將「福臨門」打造成中國食用油的第一品牌。

綜述
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中國食用油消費量達到1200多萬噸,銷售總額大約為600億人民幣,其中小包裝食用油的年消費量約為100萬噸,約占食用油消費總量的8%,銷售額約為80億人民幣。

盡管目前小包裝食用油尚不到10%,但是隨著城鄉居民、特別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食用油消費發展趨勢上,安全、衛生、健康、營養等新觀念越來越突出。中國的小包裝食用油正處於高速成長階段,消費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長。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食用油成為市場主角。在北京和青島等一些已經取消了二級油或散裝油銷售的城市,小包裝食用油所佔的比例更高。食用油行業正孕育著巨大商機。小包裝食用油行業將成為未來幾年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行業之一。

小包裝食用油行業這幾年是中糧和嘉里的天下。據2002年3月份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對全國重點大型零售商場的銷售統計顯示,銷售前10位食用油品牌及市場佔有率分別為金龍魚(28.67%)、福臨門(18.75%)、 魯花(9.18%)、元寶(5.96%)、中昌(4.91%)、駱駝嘜(3.27%)、紅蜻蜓(2.15%)、胡姬花(1.58%)、鯉魚(1.52%)、鷹嘜(1.45%)。

其中金龍魚、元寶、胡姬花屬於新加坡郭氏(郭鶴年)兄弟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其累計市場佔有率達到36%;而分列二、三位的福臨門、魯花則屬中糧集團旗下(福臨門為中糧控股、魯花為中糧參股),二者相加市場佔有率為27.93%。另外在嘉里旗下,還有分布於全國六大地區的萬黛蘭、嘉龍、祥龍、巧廚、寶鷺等12個區域品牌,而中糧還有一家四海。

據了解,嘉里糧油去年的銷售收入為60億元,今年則把目標鎖定在80億元;而中糧集團下屬的福臨門食用油去年營銷業績亦不錯,增勢也很迅猛;山東魯花為自己定的目標是,到2005年,花生油加工生產能力擴大到30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據專家估計,中國的食用油市場2003年底將達到300億元,2005年超過50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食用油品牌進入高速增長階段,有三大趨勢已漸露端倪:一是小包裝在市場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二是質量差、規模小的地方小廠在大企業的擠壓下迅速瓦解;三是小包裝食用油越來越向大品牌集中。

食用油市場眾多品牌競爭的熱鬧也好,行業「寡頭」的寂寞也罷,作為剛剛邁入世貿組織這一特定大背景下的我國食用油市場充滿了太多的變數。

雖然目前嘉里和中糧處在食用油行業排頭兵位置,但風雲變幻的市場隨時都有新的兵家出現。隨著入世,早已在國門外徘徊的國外油脂巨頭,也要到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印度尼西亞糧食大王林紹良已經在福建投巨資建廠;而另一家印尼大企業金光集團在浙江投資的「大滿貫」則已經赫然進入市場前五強的行列。與中國市場目前的兩強比起來,國外的油脂巨頭在經濟實力、經營管理上決不處於劣勢,相信在未來的食用油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洗牌之後,浮出水面的就是幾個大的品牌,形成行業寡頭,但集中到大品牌並不意味著競爭完結,

對於中國的食用油行業來說,龍虎鬥剛剛開始,這個行業還會有更為激烈的競爭。我們也預感到,在龍虎鬥之後,也許還有三國鼎立等等變化,但不管怎麼說,共同做大一個蛋糕是中國食用油行業的共同願望,我們期待這個行業更加成熟,越來越好!

閱讀全文

與印尼的ADM一次能取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卡怎麼發圖片給中國號碼 瀏覽:197
英國大學生生活費多少 瀏覽:368
偉星管業和中國地產哪個好 瀏覽:845
中國在美國的人數有多少 瀏覽:744
印尼駐華使館在什麼地方 瀏覽:652
中國的金融業如何發展規劃 瀏覽:239
印尼泗水到巴厘島多少公里 瀏覽:83
印度國旗怎麼畫才簡單漂亮 瀏覽:25
阿根廷vs義大利哪個台直播 瀏覽:235
印度什麼人種吃素食 瀏覽:353
十萬越南盾能換多少美元 瀏覽:344
印尼虎魚不開口是什麼原因 瀏覽:280
江西省與越南哪個經濟總量更大 瀏覽:325
英國大學讀博要多少錢 瀏覽:566
印度買葯如何支付 瀏覽:785
美炸死伊朗怎麼看 瀏覽:482
印度人用微信怎麼說話 瀏覽:782
越南為什麼經濟增長率高 瀏覽:506
印度有哪些棉花 瀏覽:409
英國玉璧多少錢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