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尼一機場被曝重復使用鼻拭子,有多少人因此受到了影響
近日,一則“印尼一機場被曝重復使用鼻拭子”的消息,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我們知道,最近呢,由於印度的疫情變的非常的嚴重,每日的新增都是超過30多萬,這幾日更是破了新高達到了41萬例的每日新增,而由於印度的疫情影響呢,就導致了,印度周邊的國家也是發生疫情,特別是印度尼西亞,也是感染了很多的病例。
一.反復使用
最糟糕的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機場,既然反復的使用新冠病毒鼻拭子,使用過後,制葯廠回收拿去清洗之後就再次拿出來給別人用,這導致了9000人受到了影響,本來沒病的可能都要被傳染的有病了。而他們通過這樣的方法呢,也是獲利了80多萬。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❷ 有關紅豆杉
紅豆杉
基本資料
中文名:紅豆杉
學名:Taxaceae
別名:紫杉,赤柏松
屬:紅豆杉屬
歷史: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
開發價值:常綠針葉,結櫻桃大的奇特紅豆果,是第四世紀冰川後遺留下來的世界珍稀瀕危植物,全世界自然分布極少,並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其木材細密,色紅鮮艷,堅韌耐用,為珍貴的用材樹種。特別由於含有抗癌特效葯物紫杉醇而非常珍貴,這種神奇的葯物是繼阿黴素和順鉑之後,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葯物,是迄今國際市場最暢銷,最熱門的新型抗癌葯物,也是晚期癌症患者的最後一道防線,具有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生態習性
紅豆杉南北各地均適宜種植,具有喜蔭,耐旱抗寒的特點,要求土壤PH值在5.5~7.0,可與其他樹種或果園套種,管理簡便,
其中東北紅豆杉,它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的古老樹種,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頑強的生命力使之在地球上已生活了250多萬年。它不但側根發達、枝葉繁茂、萌發力強、而且適應氣候范圍廣、對 土質要求寬、還耐修剪、耐寒、耐病蟲害。而且可以長成高大的喬木、有的單株甚至可以生長上千年不衰,即可以用做葯用品種,還可以用做綠化品種,東北紅豆杉在民間百姓傳說中,素有「風水神樹」之稱。
形態特徵
紅豆杉屬常綠喬木,胸徑有1米之多,高達20米。它對於所生長的小環境要求很特別,在海拔2500-3000公尺的深山密林之中才可以見到它的蹤影,成材需50--250年。
得名由來
紅豆杉這類植物近年來是植物界一位走紅的名星。因為它可提煉紫杉醇,所以是國際上公認的防癌抗癌葯劑,同時又是國家一類保護樹種。紅豆杉的紅豆,宛如南國的相思豆,外紅里艷,可以寄託人們的相思。紅豆杉得名也是因為它生長著與紅豆一樣的果實,故得名紅豆杉。
分類
紅豆杉分類一
紅豆杉的分布及種類:
除澳洲的Austrotaxus Spicata一種產於南半球之外,其餘紅豆杉均產於北半球。 我國紅豆杉有4種1變種,分布於我國大部分地區。 東北紅豆杉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長白山和黑龍江一代,遼寧東部山區也有少量分布。 雲南紅豆杉主要分布在 滇西與地州16個縣總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 其特點分布廣, 生長分散,無純林,多為林中散生木。 南方紅豆杉主要分布在 滇東、滇西南, 滇東純林,多為林中散生木。 西藏紅豆杉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東南部。
紅豆杉功效: 利尿消腫、治療腎臟病、糖尿病、腎炎浮腫、小便不利、淋病等。 溫腎通經、治療月經不調、產後瘀血、痛經等到有效的功效。
紅豆杉分類二
全世界的紅豆杉根據生長地域和生物學特性可分為11個種類,除澳洲的AUSTROTAXUS SPICATA 產於南半球外其於分別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至亞熱帶地區。我國有4個種類和一個變種。
1、東北紅豆杉(T.CUSPIDATA STEB.ET IUCC)主要分布在吉林長白山和黑龍江一帶,遼寧東部山區也有少量分布。
2、雲南紅豆杉(T.YUENNAN ENSIS CHENG ET L.K.FU)主要分布在滇西與地洲的16個縣,總面積約九萬平方公理。其特點是分布廣、生長分散、無純木林,多為林中散生木。
3、西藏紅豆杉(T.WALL ICHIANA IUCC)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西南部。
4、中國紅豆杉(.CHINENSIS (PILGER) ROHD)
5、南方紅豆杉(T.CHINENSIS VAR MAIREI(LEMEE ET L『EVL)CHENG ET L.K.FU)主要分布在滇東、滇西南、滇東純林,其它多為林中散生木。
6、曼地亞紅豆杉、是二十世紀末引種我國的雜交品種。其母本是東北紅豆杉(T.CUSPIDATA).父本是歐洲紅豆杉(.T.BACCDFA).在美國和加拿大不過80年的歷史。曼地亞紅豆杉多為灌木型,由於其只能長成灌木,不能長成喬木,所以是綠化的好品種。
從全球范圍看,雖然紅豆杉在美國、加拿大、法國、印度、緬甸及中國都有分布,但亞洲的紅豆杉儲量最多。其中中國的紅豆杉儲量是全球儲量的一半以上,在全球的11個品種中中國就有5種。
葯用價值
癌症葯物的新來源:紫杉酚(taxol)是一種有效且常用的癌症葯物,但它目前僅能采自於一種瀕危植物的針狀葉,人們對該葯的需求很可能超出這種樹的生產能力。最近,研究人員在美國化學協會舉行的會議上宣布說,他們已經從榛樹和真菌中分離出了這種化合物。這一發現可能會為該葯提供一個充足的新來源,也可能使其成本大幅度降低。紫杉酚屬名paclitaxel,是全世界癌症葯物銷售量最大的葯物之一。它被用於治療子宮癌和乳腺癌,許多乳腺癌治癒者仍服用該葯以預防癌症的復發。雖然現在這種葯物的供應仍很充足,但很快需求可能會增加:調查人員正在測試該葯對阿耳茨海默氏病、多樣性硬化以及其它癌症的療效。如果該葯對上述疾病確實有療效,那麼葯物將變得供不應求。因為該葯的生產是先從太平洋紅豆杉的針狀葉中提取先導化合物,再對其加工而成的。太平洋紅豆杉是一種瀕危植物,生長在北美太平洋西北沿岸。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大學的化學家安傑拉·霍夫曼一直在尋找辦法,提高紅豆杉中紫杉酚的產量。出乎意料,她在另一個完全無關的研究課題中發現了該化合物的一個新來源。她和她的同事當時正在研究榛樹,想搞清為什麼榛樹中有些更易患上枯萎病。這種枯萎病在俄勒岡州的威拉米特河谷毀壞了成片的榛樹林。研究人員從幾種類型的榛樹中得到了提取物,並對這些樣品進行了純化和分析,霍夫曼在其中發現paclitaxel的化學特徵。霍夫曼和她的同事發現,榛樹的樹葉、樹枝和果實中都含有paclitaxel,雖然含量僅有紅豆杉的 10%。他們同時發現生長在榛樹上的真菌也可產生paclitaxel。戴維·霍克說,最終,有關真菌發現可能是最有價值的。戴維·霍克是美國馬薩諸塞州伍斯特縣一家葯物公司的天然產品專家。他說,紅豆杉中也含有產紫杉酚的真菌。霍克強調,如果能用真菌在大缸里產生這種葯物,「這將肯定是很有價值的」。
紅豆杉的葯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提取物——次生代謝衍生物-——紫杉醇。根椐方唯碩博士(方唯碩------1997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葯物化學博士曾師從於梁曉天教授)的研究結果,紫杉醇最早是從短葉紅豆杉的樹皮中分離出來的抗腫瘤活性成份。是治療轉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最好葯物之一,同時對肺癌、食道癌也有顯著療效,對腎炎及細小病毒炎症有明顯抑制。紫杉醇的抗癌機理是:紫杉醇能與微量蛋白結合,並促進其聚合,抑制癌細胞的有絲分裂,有效阻止癌細胞的增殖。
為減少對野生紅豆杉資源的破壞,人們又開始用紅豆杉的枝莖葉部分,提取前體化合物10----去乙醯巴卡亭Ⅲ、然後用半合成辦法制備葯用紫杉醇。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廣譜、強活性、抗癌葯物,具有獨特的抗癌機理。
國外最早報道是1971年美國從紅豆杉中提取紫杉醇,美國食品醫葯管理局 (FDA)1992年批准用於臨床,經證明對多種癌症有療效,由其是對卵巢癌、乳腺癌的治療獲得成功,治癒率達33%,有效率75%.用美國腫瘤研究所(NEI)所長BRODER的話說:紫杉醇是繼阿黴素、順鉑之後十五年來,人類與各種癌症相抗爭時,療效最好、副作用最小的葯物。
另一方面,全球范圍內,世界各國對傳統醫葯的治病方法和治療原理逐漸接受(傳統醫葯是指在現代醫葯出現以前,保護和恢復健康的醫療方法)。中國在傳統醫葯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如中葯麻醉、針灸、中草葯等。
經權威部門鑒定和相關報道,中國境內的紅豆杉在提練紫杉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含量。以東北紅豆杉和南方紅豆杉的含量較高,由其以生長環境特殊的東北紅豆杉含量為最高(含量可達萬分之二)。獨特的氣候條件有利於植物體內干物質的沉積。如把東北紅豆杉適當南遷可增加生長期、改善生長環境有利於植物體內有效成份的合成,提高含量和品質。
目前,紫杉醇已成為世界銷量第一的抗腫瘤葯物。同時國外又在做紫杉醇對阿爾茨海默氏病及其它癌症方面的臨床試驗。
當前,人類獲得紫杉醇的方法有:1.天然提取. 2.人工合成. 3.半人工合成. 4.生物發酵. 後三種方法大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1) 紫杉醇的生物合成:
紫杉醇的分子式為:C47H51NO14是萜類環狀結構的天然次生代謝物。主要由紫杉烷環和側鏈組成。研究其生物合成,對於人為定向的提高合成效率及克隆組合,形成關鍵的酶的基因,提高紫杉醇的產量意義重大。目前的關鍵是能否找到一兩個關鍵酶的發現,並使得其基因純化和基因克隆。克隆紅豆杉基因能否突破還有待於觀察,不過人們已經找到的假想途徑,目前這些技術還處在實驗室階段。
(2).紫杉醇的化學合成
根據研究及報道:從紅豆杉植物中分離得到的10---去乙醯漿果赤黴素Ⅲ (巴卡亭Ⅲ),顯然活性低於紫杉醇,但可以從紅豆杉針葉中提取。該物質經過四步化學過程可合成紫杉醇。為解決紫杉醇新來源途徑,取得重大進展。以NICOLAOU博士為首的美國研究小組在1994年報道通過化學方法全合成紫杉醇的結果。但化學合成從實質意義上說還沒有取得徹底的突破,目前還不具備應用價值。
(2) 紫杉醇的微生物合成
STTERLE等從短葉紅豆杉韌皮部分, 分離得到一種寄生真菌(taxo myces an dreanae).可以在特定的培養基中產生紫杉醇及相關烴合物,但由於目前產量極低,所以還不能在生產中得到應用。重組DNA技術可望提高紫杉醇的產量。
通過研究還發現:根是除樹皮外紫杉醇含量最高的器官。人們利用發根農桿菌(agrobac terium rhizogenes )浸然紅豆杉植物外植體誘導生根。這一辦法不需外援激素,發根生長迅速,遺傳性狀穩定而受到重視。如能把尋找合成紫杉醇或其類似衍生物,從微生物合成途徑中,定向得到關鍵酶和克隆紅豆杉相關基因結合起來,可使這一方法得到突破
具第五界北京生物醫葯發展論壇介紹,從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發展過程大體情況是:
從60年代起,抗癌新葯的發現主要是從原始植物的代謝產物中尋找,就是目前正在使用的幾種抗癌化療試劑,也不是從高等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
比如:從長春花中分離出的「長春花類生物鹼」
從盾葉鬼臼中分離得到的「表鬼臼毒素」類衍生物。
從喜樹中分離得到的「喜樹鹼類衍生物」
以至到現在的從紅豆杉中分離得到的「紫杉二帖類」成份等。
提取紫杉醇所需的相關技術和設備:
1. 用紅豆杉提取紫杉醇的關健技術及相關資料.
2. 紫杉醇含量的精度測定方法及質量標准及相關資料.
3. 去雜超凈設備.
4. 高壓液相色譜儀及液相色譜分析拄等。
幾種應用紫杉醇製成的抗腫瘤葯物:
1. 達克素
黑龍江紅豆杉科技有限公司生生產,廣譜抗癌葯用於治療乳腺癌、卵巢癌和起它細小病毒炎症。
2. 紅豆杉膠囊
重慶賽諾公司生產,是利用吸附提取和分散制劑等技術研製的純中葯,用於中晚期癌症的治療.
3. 普蘭特
廣譜抗癌葯,促進微管蛋白的聚合,並使其不易解聚。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對宮頸癌、乳腺癌、及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癌有明顯療效。
4. 美國施貴寶公司的:紫杉醇靜脈住射劑或輸液。
5. 施貴寶公司與歐洲羅氏跨國公司生產的:新復方紫杉醇制劑、用於治療棘手的晚期乳癌、半全身 (癌細胞)擴散症,為眾多晚期乳癌帶來福音。
園林綠化價值
每畝可定植種苗2000株,三年後年產枝葉1噸以上,房前屋後,荒坡空地,道路兩旁也適宜種植,一次種植,長年受益,效益顯著。紅豆杉樹形美麗,果實成熟期紅綠相映的顏色搭配令人陶醉,可廣泛應用於水土保護和林、園藝觀賞林,是新世紀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秀美山川的優良樹種。
在園林綠化,室內盆景方面也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如利用珍稀紅豆杉樹製作的高檔盆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賣到30萬元/盆,成為城市綠化和家居美化新貴,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珍貴的「搖錢樹」。
有用之禍
自冰川紀以來,紅豆杉這種古老的樹種就已生存於滇西,它木質堅硬,生長緩慢,從種子落地到長成大樹,需100-250年的時間。若干年來,從來沒有人去打擾它們寧靜的生活,因為這種樹對當地人來說沒有用,最多隻能做塊砧板。
1971年,美國的兩位化學家成功地從紅豆杉的樹干中分離出一種物質,起名紫杉醇,並發布了它的化學結構。1982年,紫杉醇在臨床實驗中被驗證為對卵巢癌、睾丸胚胎癌、乳腺癌等癌症具有特效,且毒副作用遠遠小於當時發現的其他抗癌物質。研究結果披露後轟動一時,被譽為數十年來在這一領域的最重要發現。
自然界中的紫杉醇主要存在於紅豆杉樹的全身,而樹皮的含量最高,達萬分之一左右。但紅豆杉是一種緩生樹種,全世界非常稀少,美國早已將其列入保護樹種。在亞洲,中國、緬甸、印尼等國擁有的野生紅豆杉較多。
1992年,紫杉醇正式通過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FDA認證,被批准上市。
1992年夏,第一波紅豆杉樹皮大戰在雲南省滇西北地區打響,大量商人湧向林區收購紅豆杉樹皮,這種情況在以前從未發生過。幾個月後,收購又突然停止了,當地的林業部門記錄了這次收購風潮。據知情者說,美國批准紫杉醇上市的消息傳到中國後,一些投機分子認為其中有利可圖,到紅豆杉分布集中的滇西北進行收購,由於樹皮銷往美國很不方便,這次風潮自然停止了。但是,對於中國來說,這才是紫杉醇熱的開始。
而在美國,自1992年後,紫杉醇在臨床運用中被譽為抗癌三大首選葯之一,身價也逐年水漲船高。手握專利的美國生產商將紫杉醇的價格越炒越高,達到每公斤三四百萬美元,而供應量不超過100公斤。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美國醫院更趨向於到外國購買紫杉醇,紫杉醇成了最有投資潛力的葯品,全世界由此泛起紫杉醇投資熱。
迄今為止,美國仍然為紫杉醇的最大消費國。中國生產的紫杉醇為粉劑,幾乎全部出口到美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美國也有大量的野生紅豆杉,但美國法律允許從境外進口紫杉醇,卻絕不允許在其國內利用紅豆杉。
由於發展中國家對紅豆杉價值認識上和立法上的滯後,自1992年以後,全球除美國、加拿大等少數國家之外,關於野生紅豆杉遭到人為破壞的報道不斷出現在各環保網站和媒體上。
紅豆杉的提取物 (TAXOL PACLI TAXEL)紫杉醇具有獨特的抗癌機理,美國國立腫瘤研究所所長BRODER博士稱紫杉醇是繼阿黴素、順鉑以後,十五年來被認為是對多種癌症療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葯物。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中國都相繼開展了深入的研究。美國率先把研究成果應用於醫學臨床並在治療各種癌症方面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從此人類在抗癌領域中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所以到目前為止以至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人類同癌症做抗爭的的最有利的武器還只能是紫杉醇。
紫杉醇主要是從紅豆杉的根、皮、莖、葉中來提取。由於提取工藝較為復雜,由其是在去除原液中的葉綠素的成份方面較為困難,在加之設備投資較大,由其是原料來源缺乏,紫杉醇的規摸性提取在我國發展較晚,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剛剛開始。
目前、全球每年大約死於癌症的病人在630萬左右。僅美國、歐洲、日本每年就在400萬人左右。治療這些病人每年大約消耗1500---2500公斤紫杉醇。而全世界每年大約只能生產350-500公斤紫杉醇。其中美國可生產25--50公斤、中國只能生產50公斤左右…。因此紫杉醇的市場開發、應用潛力巨大。同時大規摸的培植紅豆杉原料用材林基地,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商機。所以,紅豆杉的身價也因此倍增。
在國外,加拿大的植源葯物公司、美國的泰坦化學公司、美國的施貴寶 (BNS)公司是應用紅豆杉開發紫杉醇最早、技術實力最強、經濟實力最大的公司。由其是美國的施貴寶公司,二十年來一直獨霸世界紫杉醇市場。該公司用做提煉紫杉醇的原料有相當數量是從中國進口,或通過其它途徑獲得,然後其產品紫杉醇針劑在反銷中國從中獲取暴利。
中國生產的紫杉醇(TAXOL)含量都在98%以上,出口價位一般在800元/克人民幣,在國外每克紫杉醇被製成33克針劑,每支含紫杉醇大約30毫升,反銷我國大約每支2500元/支 人民幣。也就是說我國的癌症病人,每使用一克進口紫杉醇相當於付出了80000元人民幣,是黃金價格的600多倍。
正因如此,中國的野生紅豆杉,在短短的十幾年中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砍伐和破壞,野生存量銳減。有的地區甚至已瀕臨滅絕。因此,保護現有資源、人工擴大紅豆杉資源總量,就擺在了有識之士面前。
栽培技術方式
國家林業局曾對目前開展的 「紅豆杉工程」做出過明確的批示:「紅豆杉為我國一級保護樹種,兼有很好的生態效益和極高的經濟價值,國家支持在適當范圍大力營造紅豆杉林,社會各界以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造林綠化事業應予以提倡和鼓勵」?quot;。葦河林業局紅豆杉產業目前的發展目標是:資源儲量世界第一、苗木產量世界第一。所以說「紅豆杉工程」既是當務之急的挽救生命工程,又是造福人類的偉大陽光事業。
我國的紅豆杉資源和世界上其它國家相比雖佔一半以上,但從世界上的紫杉醇的需求量來看,還是遠遠不夠的。自從1992年美國的食品葯物管理局 (FAD)批准紫杉醇為治療晚期的癌症葯物以來,我國的野生紅豆杉資源過度砍伐日益加重,野生紅豆杉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且野生紅豆杉的很多生物學特性,又限制了自然群落的發展。據統計:世界上癌症的年發病人數在1000萬以上,如按0.006%----0.06%提取紫杉醇,年需消耗紅豆杉樹皮700----1000噸。既使全球的紅豆杉樹皮全部采凈,也僅能維持短期的需要。而且人工合成或化學合成紫杉醇的方法,目前還處在實驗室階段。所以,人工擴繁 發展紅豆杉資源,建立紅豆杉醫用原料用材林基地就迫在眉睫。
目前紅豆杉苗木的幾種繁植方法
1. 先育種植法
紅豆杉資源的保存和種苗的快速繁育,是解決紫杉醇用材林建設的基礎,大面積營造紅豆杉人工林是解決紫杉醇原料的關健。
用紅豆杉種子繁育苗木時,要住意種子的儲存方式,要沙種混藏或控溫處理,這對越冬後出芽和打破休眠習性,具有很好的效果。播種前要搓傷種皮、溫水浸種、葯劑激素處理。出苗後遮陰是育苗的關健。可防止苗木高溫灼燒保持濕潤、透光度在40%為宜。東北紅豆杉和南方紅豆杉出苗率均可達到70---80%,要求出苗溫度高於15度。
實生苗幼苗的動態生長情況是:實生苗的株高和莖粗在出苗的前兩年生長緩慢,株高一般年生長10CM左右,移栽一年以後生長加快。3---5年 年增加量可達20---30CM.
2. 組織培養繁育紅豆杉
組織培養是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和可克隆性。利用紅豆杉植株的嫩莖、針葉、樹皮、形成層、假種皮、胚等做為植體進行培養研究。
(1).選用紅豆杉優良品種,如東北紅豆杉的優質器官(紫杉醇含量較高)做為外植體,接種培養基中,經過愈傷組織形成、生根、幼苗芽叢形成等驟,在實驗室可獲得大量的組培苗。在經過基質移栽、練苗、檢查防疫後成為生產用苗。
(2).紅豆杉的愈傷組織形成的遲與早的比率,在不同的種類和同一種類不同植株之間存在差異。同時與外植體類型、取樣部位及採集季節、光照條件、培養基種類等因素有關。在誘導培養基上,東北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雲南紅豆杉均能形成愈傷組織。但形成情況因紅豆杉的種類及植株的不同也有差異。
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水解絡蛋白(CA)能促進東北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的傷愈組織生長,但濃度大於0.5%時不利於紫杉醇的形成和積累。
而當濃度大於1%時又能促進傷愈組織的的癒合,和形成新的生長點,又不影響紫杉醇的積累。
經比較,2、4D也有利於傷愈組織的形成,也可提高誘導率。在2、4D培養基中的愈傷組織顏色新鮮、塊大松軟,對紅豆杉的愈傷組織的誘導比較容易。但其它培養基添加物,如細胞懸浮培養、B5培養基、炭源蔗糖也可增加紫杉醇的含量。但高農度蔗糖中的葡萄糖會抑制紫杉醇的合成。同時半乳糖對促進細胞生長顯著。
GIBSON的研究表明,無論是細胞懸浮培養還是誘導愈傷組織細胞生長以及紫杉醇含量的形成,在黑暗情況下好於光照條件下。
無論組培的方式用什麼品種和部位都要選擇中層增殖能力旺盛的細胞組成(表層細胞含大量的澱粉顆粒、中心細胞無核,容易出現分化的管狀分子)。這樣有利於形成細胞間的細胞鏈絲,從而形成大的細胞團,有利於細胞間小物質的信號傳遞。從而使得紅豆杉的細胞以細胞團的形式存在,產生功能性細胞肌體,促進細胞團區域化,和細胞功能分化,這一點是使紅豆杉產生代謝物的前提。
3. 紅豆杉的人工扦插繁殖
隨著紅豆杉資源的日益減少,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合理利用紅豆杉、發展紅豆杉刻不容緩。在本著 「保證葯用,禁絕材用」的方針下,更有效的作好枝葉利用。在省政府「紅豆杉工程」的大背景下,積極倡導全民造林植樹。在保護現有野生紅豆杉資源的同時,人工扦插繁育栽種紅豆杉,目前還是最有效、最實用的手段。
葦河林業局多年來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並在84年最早在全國人工無性系扦插繁育紅豆杉獲得成功。並營造了世界上第一片人工紅豆杉林。目前,葦河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紅豆杉苗木基地,擁有紅豆杉苗木數量是世界上紅豆杉總量的1/5 .
紅豆杉的扦插繁育,春季以嫩枝為好,秋季以硬枝為好。一般扦插時要做低棚遮陰處理。一般扦插成活率可達 70%以上。而常規扦插只有3%--20左右。遮陽率不低於60% .扦插基部要做謹慎的生根處理。濕度開始時要間歇式保持在75---85%左右。避免通強風造成失水。
影響扦插成活率的因素一般有:樹齡、溫度、葯劑處理濃度、基質、季節、濕度、品種、和其它人為因素等。資料表明:幾種紅豆杉的扦插成活率一般最高為:東北紅豆杉95%、南方紅豆杉95%、雲南紅豆杉90%、中國紅豆杉86% .
扦插苗在第一年生根過程中,地上部分生長緩慢,但生根迅速、側根發達。第二年移栽後,需進一步遮陽處理、苗床管理。保證相應的環境條件,生長加快。以夏季生長速度最快,冬季和春季緩慢。此時應注意溫度的變化,長期的乾燥可造成生長抑制或猝死。但幼苗在苗床扶壯後,紅豆杉的造林成活率是非常高的。極少死亡,並生長迅速。
應用扦插的辦法是解決紅豆杉資源短缺,加快紅豆杉葯用林建設的最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