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最大的蝦是什麼蝦
世界上最大的海蝦是美洲螯龍蝦,世界上最大的對蝦是鬼蝦。
1、美洲螯龍蝦
美洲螯龍蝦又名波士頓龍蝦,波士頓龍蝦是現在世界上蝦中體型最大的存在。其中最大的一隻波士頓龍蝦體重達到了驚人的40.28斤,全長從尾部到大螯尖端更是有1.06米。波士頓龍蝦分布於大西洋的北美洲海岸,加拿大、紐芬蘭、拉布拉多、美國緬因州和馬薩諸塞州等地區,主要以魚類、貝類為食。
美洲螯龍蝦和鬼蝦的生活習性
1、美洲螯龍蝦
美洲螯龍蝦生活於淺海的岩礁中或在沙礫底挖孔生活,以魚類、其他小型甲殼類及貝類為食,偶爾也會吃海中植物。天敵則有鱈魚、比目魚和其他龍蝦等。
美洲螯龍蝦只能在脫殼後的短暫時間進行交配。在幼年時一年約脫殼2-3 次,成年後(4-7歲) 一年約脫殼一次。由於生活在600-700米以下的寒冷海域,波士頓龍蝦離水後生存期很短,並且生長特別緩慢。
2、鬼蝦
鬼蝦白天一般靜伏海足底或潛於泥沙內不動,傍晚開始活動。該種對鹽度適應范圍較廣為10-35‰。對水溫的適應范圍為14-32℃。以底溫22-25℃、底鹽為20-34‰范圍內漁獲量較高。鬼蝦為廣鹽性種,對鹽度變化耐力較大,能夠在11-33‰的鹽度范圍內正常生活。
⑵ 蝦有哪幾種
龍蝦,又稱克氏螯蝦,學名克氏原螯蝦,英名RedSwamp Crayfish或Red Swamp Crawfish,學名Pro-cambarusClarkii(Cirard),龍蝦在分類上屆甲殼綱Cmstacea,十足目OrderDecapoda,爬行亞目Reptantia。
全世界共有龍蝦400多種,北美洲是龍蝦分布最多的大陸,分布在北美洲的有兩個科(蟹蝦科,螯蝦科),12個屬,300多種。在300多種龍蝦中多數經濟價值較低,其中Cambarellus屬的種類個體最小,個體重量很少超過lg;個體較大(每尾可達到50-80g)和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龍蝦有原螯蝦屬Procambams,螯蝦屬Cambarus,太平洋螯蝦屬Pacifastacus和叉肢螯蝦屬Orconectes的種類,其中克氏原螯蝦占整個龍蝦產量的70-80%。
我國是龍蝦分布最少的國家之一,僅有四個種,克氏原螯蝦,東北螯蝦Cambaroides dauricus,史氏擬螯蝦C.schrenkii和朝鮮螯蝦C.Similis,後三種僅分布於我國東北三省、朝鮮和日本。
2、形態特徵
(1)外形
龍蝦體表披一層光滑的堅硬外殼,體色呈淡青色、淡紅色。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稍大,背腹略扁平,頭胸部與腹部均勻連接。
龍蝦的頭胸甲背面前部有4條脊突,居中兩條比較長和粗,從額角向後伸延;另兩條較短小,從眼後棘向後延伸。這4條脊突是該蝦與淡水螯蝦區別的顯著特徵。
(2)附肢
龍蝦頭部有觸須3對,觸須近頭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頭部外緣的一對觸須特別粗長,一般比體長長1/3;在一對長觸須中間為兩對短觸須,長度約為體長的一半。棲息和正常爬行時6條觸須均向前伸出,若受驚嚇或受攻擊時,兩條長觸須彎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擊。
胸部有步足5對,第1-3對步足末端呈鉗狀,第4-5對步足末端呈爪狀。第2對步足特別發達而成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發達,並且雄性龍蝦的前外緣有一鮮紅的薄膜,十分顯眼。雌性則沒有此紅色薄膜,因而這成為雄雌區別的重要特徵。
尾部有5片強大酌尾扇,母蝦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內彎曲,爬行或受敵時,以保護受精卵或稚蝦免受損害。
(3)棲息習性
①底棲
龍蝦喜棲息於水草、樹枝、石隙等隱蔽物中。該蝦晝伏夜出,不喜強光。在正常條件下,白天多隱藏在水中較深處或隱蔽物中,很少活動,傍晚太陽下山後開始活動,多聚集在淺水邊爬行覓食或尋偶。若受驚嚇,迅速逃回深水中。該蝦多喜爬行,不喜游泳,覓食和活動時向前爬行,受驚或遇敵時迅速向後,彈跳躲避。
②趨水
龍蝦有很強的趨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養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進水口周圍。下大雨天,該蝦可逆向水流上岸邊作短暫停留或逃逸,水中環境不適時也會爬上岸邊棲息,因此養殖場地要有防逃的圍欄設施。
③好鬥
龍蝦生性好鬥,在飼料不足或爭棲息洞穴時,往往出現凌強欺弱、欺小怕大現象。
幼體的再生能力強,損失部分在第2次蛻皮時再生一部分,幾次蛻皮後就會恢復,不過新生的部分比原先的要短小。這種自切與再生行為是一種保護性的適應。
(4)掘洞習性
龍蝦喜歡掘洞,並且善於掘洞。
①掘洞深度與速度 龍蝦掘洞的深度是決定其危害程度的關鍵因素。據我們對35例龍蝦洞穴的實地測量,大多數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約占測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過1米,我們測量到最長的一處洞穴達2.1米。通常,橫向平面走向的龍蝦洞穴才有超過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縱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較淺。龍蝦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入一個新的生活環境中尤為明顯。大豐龍蝦試驗池甲,放入龍蝦經一夜後觀察,在砂質土壤條件下,大部分龍蝦所掘的新洞深度超過30厘米。
②龍蝦洞穴的位置 龍蝦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選擇在水平面處,但這種選擇常因水位的變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於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處,龍蝦洞口最多。但龍蝦掘洞的位置選擇並不很嚴格,在我們試驗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淺水區的池底部都有龍蝦洞穴,較集中於水草茂盛處。
③生存環境對龍蝦掘洞的影響 水體底質條件對龍蝦掘洞的影響較為明顯,在底質有機質缺乏的砂質土,龍蝦打洞現象較多,而硬質土打洞較少。在水質較肥,底層淤泥較多,有機質豐富的條件下,龍蝦洞穴明顯減少。但是,無論在何種生存環境中,在繁殖季節龍蝦打洞的數量都明顯增多。
(5)適應性
①環境要求龍蝦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各種水體都能生存,無論是湖泊、河流、池塘、河溝、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魚類難以生存的水體也能存活。龍蝦耐低氧能力較強,在水體缺氧的環境下它可以爬上岸進行鰓呼吸以維持生存。水質的PH值在5.8-9范圍內,溶氧低於1.5mg/L時仍能正常生存。正常生長要求溶解氧在3ml/L以上。
②水溫
龍蝦生長適宜水溫為24℃-30℃,當溫度低於20℃或高於32℃時,生長率下降,水溫15℃以下時幼體成活率極低。飼養水域晝夜溫差不能過大,仔蝦幼蝦晝夜溫差不要超過3℃,成蝦不要超過5℃,否則會造成重大損失。
在珠江三角洲及華南沿岸地區,一般均能自然越冬,為防較大寒潮襲擊,可將越冬成蝦放在較深的養殖池中,並在養殖池西北角搭擋風牆或防寒棚。胚胎發育適宜水溫為22℃-32℃,若保持28℃-30℃,孵化時間可大為縮短。
③PH值
龍蝦適宜PH值范圍為5.8-9,但在繁殖孵化期要求PH值為7.0左右,溶氧量3mg/L以上。但它的抗逆力很強,能生活在一些生活污水、輕度工業廢水中,在農葯施用地區的田溝、渠道中也有分布。
(三)食性與生長
1、食性
龍蝦是偏動物性的雜食性動物,但食性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稍有差異。剛孵出的幼體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黃為營養,之後不久便攝食輪蟲等小浮游動物,隨著個體不斷增大,攝食較大的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和植物碎屑,成蝦兼食動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動物屍體,也攝食水蚯蚓、搖蚊幼蟲、小型甲殼類及一些水生昆蟲。在人工養殖情況下,幼體可投喂豐年蟲無節幼體、螺旋藻粉等,成蝦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或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輔以動、植物碎屑。
2、蛻殼與生長
龍蝦是通過蛻殼實現生長的,蛻殼後的新體殼於12-24小時後硬化。在水溫25℃-30℃條件下,飼養6-8個月,體重可達60-150克。龍蝦生長總的趨勢是:從孵化後到體重20克這一階段內,生長速率是加速度的增長;在達到50-100克的階段,其生長的速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超過這個階段,生長速率便呈下降的趨勢。因而形成一個倒u字形的生長曲線。蛻皮分長蛻皮和生殖蛻皮兩種,幼蝦脫離母體後,很快進入第1次蛻皮,換上柔軟多皺的新皮,並迅速吸水增長,此乃生長蛻皮,由幼體到成體共蛻皮11次。雌蝦性成熟後便開始生殖蛻皮,以後每次交配產卵前都要進行生殖蛻皮。
(四)繁殖習性
1、雌雄鑒別
龍蝦雌雄有所區別,主要可通過以下方法鑒別:
1)同齡親蝦個體,雌蝦比雄蝦大;
2)體長相近的親蝦,雄性的大螯比雌性的粗大,且雄性大螯腕節和掌節上的棘突長而明顯;
3)雌蝦的第1腹肢退化,很細小,第2腹肢正常,雄蝦第1、2腹肢變成管狀,較長,為淡紅色,第3、4、5腹肢為白色,這是雌雄之間在外形上最明顯的鑒別性特徵。
2、性成熟
龍蝦在天然環境中6-12個月齡達性成熟,已達性成熟的個體體重一般為30-100克。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一般6個月可達性成熟。同齡親蝦,一般是雄蝦個體比雌蝦稍大。同池塘飼養的龍蝦群體,雌雄性比接近1:1。
3、繁殖
龍蝦9-12月齡成熟,交配季節一般在4月下旬-7月,群體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交配時雌蝦仰卧水面,雄蝦位其上以龍足鉗住雌蝦前足,步足抱住雌蝦將交接器插入雌體,交配時間10-30分鍾。交配後3-10小時,雌蝦開始產卵,為一次性產卵,產出的卵粘附在腹足的剛毛上。抱卵量約500-1500粒,隨個體大小而異。胚胎發育長短與水溫高低密切相關,水溫較高孵化時間短,水溫較低則孵化時間延長。孵化出的稚蝦仍附於親蝦的游泳足上,在母體的保護下生長一段時間。在母體的腹部泳足上都附有生長到不同階段的龍蝦幼蝦,最大的龍蝦幼體體長達1.0-1.1厘米。從第一年初秋龍蝦稚蝦孵出後,龍蝦幼體的生長、發育和越冬過程都是附生於母體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離開母體生活。龍蝦這種繁育後代的方式,保證了後代很高的成活率。
4、產卵
龍蝦屬一年多次產卵類型。水溫升至20℃以上時,親蝦便開始產卵,產卵季節在粵東地區可持續6個月之久,一年可產卵3-4次。產卵量隨個體大小和性腺發育程度而異,一般每次產卵300-1000粒。個體較大的雌蝦懷卵量多些。
5、胚胎發育
龍蝦受精卵粘附於雌體腹肢進行胚胎發育,5-8周後孵化出幼體。受精卵發育速度與水溫高低有關,溫度高孵化時間短。受精卵初始卵徑達2毫米,隨著胚胎發育進展,受精卵在不同發育時期顏色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從初產時的淡乳白色依次變為深褐色,出現黑色眼點,最後變為橘紅色,此時幼體即將孵出。在32℃水溫下,受精卵發育過程中的上述顏色出現時期依次為:淡乳白色1-5天;深褐色12-14天;眼點出現20-33天;橘紅色28-35天;破膜而脫離母體35-40天。
6、幼體發育
剛孵出的龍蝦幼體體形構造與成體基本相同,平均體長約9.5毫米,仍繼續攀附於雌蝦腹肢上1-2周,在此期間幼體也會偶爾離開母體活動。剛孵出幼體依靠卵黃囊營養,直到孵化3周後完全獨立生活為止。在適宜的條件下,50-60天後幼體經5-8次蛻殼,體重長至0.5- 2克,便可放人池塘進行成蝦養殖。
⑶ 蝦都有哪些品種呀
蝦可分為海水蝦和淡水蝦兩種。
其中海水蝦包括斑節對蝦、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墨吉對蝦、日本對蝦、長毛對蝦、印尼草蝦等;淡水蝦包括青蝦、草蝦、白蝦、澳洲龍蝦、羅氏沼蝦、日本沼蝦等。
蝦是甲殼亞門十足目游泳亞目動物,有近2000個品種,大都生活在江湖中。都有胡須鉤鼻,背弓呈節狀,尾部有硬鱗腳多善於跳躍。許多種為重要食物。大小從數米到幾毫米,平均4~8厘米。體型大者稱為大蝦。藉腹部和尾的彎曲可迅速倒游。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蝦可產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體前要經過5個發育期。
營養成分
蝦忌與某些水果同吃,蝦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把它們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鞣酸和鈣酸結合形成鞣酸鈣後會刺激腸胃,引起人體不適,出現嘔吐、頭暈、惡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
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2小時。蝦皮中含有豐富的鈣,還含有一種被稱為甲殼質的動物性纖維,它是多糖的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經過化學處理後將其溶解在水中可製成健康食品殼聚糖。
⑷ 蘇蝦有多少個品種
蘇蝦即蘇拉威西蝦,採集地位於印尼南蘇拉威西省的瑪莉莉Malili湖系。品種非常多,且命名也比較亂,以下羅列大部分:
1、蘇拉威西彩虹蝦(Caridina spongicola)
2008年從印度尼西亞蘇拉維西島進口了的淡水歡賞蝦!! 很美麗,生活在礆性淡水中,較為稀少。由於它的條紋酷像可樂,在引進初期也被稱作可樂蝦。彩虹蝦是多種蘇拉維西觀賞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
2、蘇拉威西血鑽米蝦
這是最貴的一種新品種圖案有點像海水的龍蝦顏色近似於蘇拉威西彩虹米蝦不過身上的圖案更細致是最漂亮之一的紅色系列米蝦
3、蘇拉威西黃尾紅紋米蝦
與紅木紋米蝦十分相似卻多了尾部的黃斑
4、蘇拉威西紅木紋米蝦
身上有一條條細密的紅線排列整齊
5、蘇拉威西黃斑米蝦
也與白須黃背米蝦狠相似不過黃斑更多更鮮明是否相同現在還沒有學術上的發表期待更多的資料公報
6、蘇拉威西白須黃背米蝦
上背只有一點的黃斑, 配上鮮紅色的體色令黃斑更鮮明
7、蘇拉威西叄點白紅米蝦
身上有 3 點白色的斑點狠別致的加上尾部的白斑與黃色型的黃斑米蝦互相揮映
8、蘇拉威西白須血櫻桃米蝦
與蘇拉威西白須黃背米蝦狠相似體色更深, 更鮮紅尾部也有幾點的黃點
9、蘇拉威西白襪米蝦
也是最受歡迎之一紅色的體色, 配上身上的白點十分吸引, 加上前腳的白色不停的找尋食物非常可愛
10、蘇拉威西血紅白襪米蝦
與白襪米蝦型是相同的只是體色上比較更血紅色同時身上的白點更明亮而且白點是偏藍白色的
11、蘇拉威西金眼紅辣椒米蝦
也是紅色的體色背上有幾點金色的斑紋最吸引的卻是金色的眼睛狠特別的另一種風格
12、蘇拉威西蘭花蝦
13、蘇拉威西噴點蘭花蝦
全身的圖案寧亂配上白色的花紋是圖案最標致的一種米蝦
14、蘇拉威西紅線米蝦
身上的紅線粗幼不一加上背上不規則的斑點多了一份精彩的圖案
15、蘇拉威西金背紅米蝦
背上有一條金色的粗線體色鮮紅是體型比較大一點的米蝦
16、蘇拉威西紅太陽米蝦
沒有特別的花紋圖案全身只有簡約的橙紅色不過顏色十分搶眼悅目
17、蘇拉威西白背米蝦
淡淡的體色背上有一條有粗的白線
18、蘇拉威西白斑馬米蝦
全身透明色身上有灰白色的斑紋別具一格
19、蘇拉威西黑鑽米蝦
全身黑色加上部份透明的體色是另一種風格獨特的米蝦
20、蘇拉威西藍星斑米蝦
紫紅色藍白斑點也是滿特殊的
21、蘇拉威西銀河金點藍米蝦
半透明的藍色配上許多的金點非常迷人
22、蘇拉威西藍老虎米蝦
藍色型的一種米蝦背上有6條間圖案有點像廣東的虎紋蝦
23、蘇拉威西紅鼻金點米蝦
全身透明身上有許多細密的金點
24、蘇拉威西紅蜜蜂米蝦
紅色的間條有點像蜜蜂蝦的影子
25、蘇拉威西金頭藍腳藍槍米蝦
可說是槍蝦的夢幻品種最漂亮的了全身透明, 只剩腳, 尖鼻及尾部如涼果般的半透明粉藍色非常難得的品種
26、蘇拉威西四季黃金米蝦
聞說此蝦會隨著不同的水溫而有變化的,四季氣候不同不同季節, 有不同的變化。
27、蘇拉威西可可米蝦
有點像椰林殼的班紋
28、蘇拉威西雪球米蝦
全身厚厚的一層如雪般覆蓋著狠像紅水晶金蝦
29、蘇拉威西金背藍米蝦
小了金點的配搭卻多了一條金線的另有一番不同的品味
30、蘇拉威西雪斑白米蝦
全身透明色, 配上不同的白色斑紋如同雪花紛飛
31、蘇拉威西金背黑殼米蝦
有深色的虎紋圖案背部有一條金線加上大小不一的斑紋有別於一般的黑殼蝦
32、蘇拉威西玻璃槍米蝦
與紅鼻槍蝦相似
33、蘇拉威西金槍米蝦
也與紅鼻槍蝦相似卻是有金黃色的尖鼻
34、蘇拉威西金背藍珍珠米蝦
閃耀的天藍色體色是不常有的品系
35、蘇拉威西金背噴點米蝦
金色的背部全身有如射出噴點的圖案
36、蘇拉威西火箭金背米蝦
背部有一個像火箭的圖案非常特出
37、蘇拉威西藍米蝦
是狠廣泛的一種品種各地有不同的特色表現
38、蘇拉威西雙色米蝦
狠特別的蝦不知道是什麼蝦混種的
39、蘇拉威西紅木紋噴點米蝦
感覺像是紅木紋跟白襪的混種蝦
40、蘇拉威西可樂雪球米蝦
感覺像是可樂與雪球的混種
41、蘇拉威西黃斑藍米蝦
應該是黃斑跟藍米蝦的混種蝦
⑸ 蝦有哪些品種
蝦的種類繁多,據統計有近2000個品種。根據出產來源的不同,蝦可以被劃分為海水蝦和淡水蝦兩大類。海水蝦的家族龐大,包括斑節對蝦、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墨吉對蝦、日本對蝦、長毛對蝦以及印尼草蝦等。而淡水蝦同樣不容小覷,它們中包含了青蝦、草蝦、白蝦、澳洲龍蝦、羅氏沼蝦以及日本沼蝦等。
接下來,讓我們聚焦於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蝦類。首先,水晶蝦作為觀賞匙指蝦的佼佼者,其獨特的美麗源於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的缺陷導致其外殼失去了正常的色素,從而展現出紅白相間的艷麗色彩,宛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其次,蜜蜂蝦是主產於中國廣東一帶的米蝦,體長小巧,不足2厘米。它們因形似勤勞的蜜蜂而得名,不僅外觀可愛,也常成為水族箱中的常客。
最後,櫻花蝦同樣具有獨特的體色變異機理,與水晶蝦的基因缺陷類似。它們體長約2厘米,粉紅色的外殼上點綴著白色的斑紋,宛如春日裡綻放的櫻花,令人賞心悅目。
這些美麗的蝦類不僅是水族館中的明星,也是眾多愛好者心中的寶貝。它們各自獨特的美麗和魅力,使得人們在欣賞它們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與多樣。
⑹ 蝦有哪些品種
蝦可分為海水蝦和淡水蝦兩種。其中海水蝦包括斑節對蝦、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墨吉對蝦、日本對蝦、長毛對蝦、印尼草蝦等;淡水蝦包括青蝦、草蝦、白蝦、澳洲龍蝦、羅氏沼蝦、日本沼蝦等。
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松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的食物。
蝦中含有豐富的鎂,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
蝦是甲殼亞門十足目游泳亞目動物,有近2000個品種,大都生活在江湖中。都有胡須鉤鼻,背弓呈節狀,尾部有硬鱗腳多善於跳躍。許多種為重要食物。大小從數米到幾毫米,平均4~8厘米。體型大者稱為大蝦。藉腹部和尾的彎曲可迅速倒游。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蝦可產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體前要經過5個發育期。
它的子在腹外,味很鮮,人們喜食。蝦體長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質,分頭胸和腹兩部分。頭胸由甲殼覆蓋。腹部由7 節體節組成。頭胸甲前端有一尖長呈鋸齒狀的額劍及1對能轉動帶有柄的復眼。蝦以鰓呼吸,鰓位於頭胸部兩側,為甲殼所覆蓋。蝦的口在頭胸部的底部。頭胸部有2 對觸角,負責嗅覺、觸覺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顎組成的咀嚼器。
頭胸部還有3對顎足,幫助把持食物,有5對步足,主要用來捕食及爬行。腹部有5對游泳肢及一對粗短的尾肢。尾肢與腹部最後一節合為尾扇,能控制蝦的游泳方向。蝦的運動器官很不發達 , 平時只能緩慢地爬行在海底 , 利用身體腹部的屈 伸動作 , 也能作短距離的游動 。
⑺ 真正的龍蝦都有一對大鉗子嗎
真正的龍蝦是沒有大鉗子的。
因為真正的龍蝦屬於十足目下的龍蝦科,它們與蟬蝦科同屬於無螯下目,也就是「沒有鉗子」的意思。我們看到的有大鉗子的「大龍蝦」,其實也是一種海螯蝦,一般是美洲螯龍蝦。因為在波士頓進行貿攜告易中轉,所以也被叫做波士頓龍孝穗蝦或簡稱波龍,有時候也被乾脆叫做美國大龍蝦。
美洲螯龍蝦也屬於海螯蝦科,它主要產於大西洋的北美洲海水水域。其中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美國緬因和馬薩諸塞洲的波龍產量最高。巧隱卜
沒有鉗子的真龍蝦種類
1、澳龍
澳龍,屬於龍蝦科,岩龍蝦屬,是非常珍貴的淡水經濟蝦種,其外表有兩根長長的蝦須,但是沒有鉗子,而且外殼表面長滿了刺,用手觸碰還會有些許刺痛的感覺。
2、紅龍
紅龍指的是澳洲龍蝦中的紅龍蝦,它也是沒有鉗子的,口感相對澳龍要差。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部水域中,包括日本、朝鮮近海及中國的台灣海峽和南海。
3、錦綉龍蝦
錦綉龍蝦又叫七彩龍蝦、花龍、青龍,為龍蝦屬中體型最大的品種,它們沒有一對大鉗子,並且步足頂端也沒有螯。錦綉龍蝦在日本、印尼、越南以及南太平洋等水域,均勻分布。而在我國境內的中華錦綉龍蝦,則主要分布於南海以及香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