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好我有個女朋友他被移民廳發了黑名單 請問有辦法消除嗎我是馬來西亞人 她是印尼人
是犯哪條法律而被黑名單?因為每個處罰的情況不一樣,比如禁止在半年內入境之類等等,等到時效過了,也就是半年後就能入境了。如果是永久禁止入境,那麼可能你女朋友犯了嚴重的法律。
移民局是不能消除黑名單,最近反貪局抓人抓很兇,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可以為所欲為了。內部違法人員也被抓了不少。所以別想用錢去解決。
試試用法律去解決問題,不違法就行了。
B. 如何評價李光耀這個人
李光耀為新加坡的獨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擔任新加坡總理的數十年間,他排擠政敵,對西方的批評置之不理,牢牢掌握政權,領導新加坡實現了政治獨立和經濟繁榮,把一個缺乏生機的城市國家變成了一個全球貿易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已經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亞洲第二富國。
李光耀主張高薪養廉,李光耀的政府人員是全世界工資最高的,以此來吸引社會人才並預防腐敗。李光耀說,「在愛與恐懼之間,我總是相信馬基雅弗利的話,如果沒有人害怕我,那麼我就是沒有意義的存在」。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在新加坡你甚至都看不到警察,這意味著極大的成功。
C. 世界上主要的國際組織
1、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2、歐洲聯盟(德語:Europäische Union,法語:Union 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3、世界貿易組織(WTO),1994年4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 ,以取代成立於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 擁有164個成員,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4、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縮寫APEC),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
2001年10月,APEC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辦。這是APEC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2014年,APEC會議時隔13年再次來到中國。截至2014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正式成員和三個觀察員。
5、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置在瑞士日內瓦,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是國際上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獲得盡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准。
(3)印尼反貪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政府間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IGOs),指一般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通過宣言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而成立的國際組織, 例如,聯合國專門機構(Special Agenc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等。
非政府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s),指未經政府間協議而建立,由獨立機構、民間組織、志願協會等團體組成的國際組織,占國際組織總數80%以上。例如,國際紅十字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
全球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以聯合國)、世界、全球、國際的英文字母縮寫開頭,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區域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指明其所在地域,例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歐洲聯盟等。
政治性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是世界最大的政治性國際組織,獨立國家聯合體是蘇聯解體後有原多個加盟共和國組織的一個地區性組織。專業性國際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等。
D. 請將泰國那些東南亞國家近期的政治變化
2009年,影響東南亞地區形勢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全球金融海嘯引發的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影響的深度與廣度,取決於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持續的時間,剛剛從1997年金融危機中走出來的東南亞又將經受一次重大的考驗。從政治層面看,東南亞在2009年將會是一個比較平穩的一年,印尼的大選不會出現大的波瀾;泰國在經歷了幾年的動盪之後,人心思定,街頭政治不得人心;馬來西亞兩大政黨聯盟—國民陣線和人民聯盟爭權奪利,但是,這種斗爭將會限制在制度范圍內。在地區國際關系方面,發達國家忙於國內救火,自顧不暇,而東南亞兩個最大的鄰居—中國和印度則是風景這邊獨好,東南亞地區發展進程中的中國因素和印度因素將會進一步凸顯。
印尼
在2009年,東南亞政治的焦點是印尼的大選、泰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及馬來西亞的政局能否保持穩定。
印尼中央選舉委員會決定,今年4月9日舉行全國各級議會選舉,7月8日進行正副總統直選(若需舉行第二輪投票,則將於兩個月後,即9月8日舉行)。各級議會選舉應該沒有什麼懸念,人們關注的焦點是總統選舉。目前已經推出幾位總統候選人,包括現任總統蘇西洛,前總統梅加瓦蒂,現任副總統卡拉,隨著選舉日期的臨近,競選氣溫日漸升高。現任總統候選人蘇西洛以在任總統四年所取得的政績作為競選的主要資本,前任總統梅加瓦蒂是國會最大的反對黨推出的候選人,卡拉原來打算繼續作為蘇西洛的副手參與競選,最近專業集團(戈爾卡)黨所有省級支部理事會決定,將推出該黨主席卡拉作為該黨總統候選人,作為印尼國會中佔有最多議席的第一大政黨候選人,卡拉擁有許多蘇西洛和梅加瓦蒂所有沒有的資源。
蘇西洛近日在多個場合中說,其政府雖然遭到天災、油價不穩及全球金融風暴沖擊,但經濟成長仍高達6%,失業和貧窮率都比4年前降低。梅加瓦蒂則批評現政府施政失敗,蘇西洛沒有兌現2004年競選時的諾言,物價、失業和貧窮水平仍居高不下,使印尼日益偏離公正繁榮目標。
前人協議長、國民使命黨中央評議會主席(2004年總統候選人)阿敏.賴斯也認為2009年總統大選將主要在兩位候選人梅加瓦蒂和蘇西洛之間展開,但他希望有更多的政黨能夠推出自己的候選人參加競選,阿敏.賴斯表示,2009年大選已迫在眉睫,其他中小型政黨不應只是充當「出租」的角色。因那樣會使中小型政黨的支持票流向大黨,讓大黨在總統選舉中得到實際利益。
從各方面情況看,蘇西洛蟬聯下任印尼總統的可能性要比梅加瓦蒂大得多,理由有二:第一,作為現任總統,蘇西洛執政四年取得了良好的政績,盡管經歷了許多自然災害和世界經濟衰退等困難,但印尼的經濟的表現仍然不俗,好於其他東南亞鄰國,也優於前幾任總統。印尼政治也開始逐步走向穩定,現政府在反腐倡廉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反貪污行動中既抓蒼蠅,也打老虎,使人民群眾基本滿意,在地方自治方面也扭轉了前幾年混亂的局面,重新確定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地方自治開始向有序的方向發展;第二,蘇西洛是一位各種政治勢力都比較能夠接受的人物,許多人視其為印尼總統的最佳人選,認為他能力繼續領導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他目前已經得到了許多重要政黨的支持。
印尼的許多學者都認為,在經歷了多次總統和立法機構的選舉之後,印尼人民的選舉熱情已經逐步冷卻,因此,2009年的大選估計不會有大的波瀾,將會平穩而有序地進行,「人民對長時間的民主盛會已經感到筋疲力盡,因此,2009年選舉預測不會出現什麼高潮和激動現象而是平靜地進行。」[3]印尼的政治改革自1998年開始進行,迄今已經有10年的時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在推動民主化進程方面邁出了很大的步伐,實行普選,一人一票制,直接選舉總統、國會議員和地方各級行政首長,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比較突出的有三點:一是政府的工作效率低下,這可能是民主政府的通病;二是貪污腐敗雖然受到重大打擊,但仍然非常盛行,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這是令人民群眾最不滿意的一個方面;三是地方自治引起較大的混亂,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沒有理順成章印尼中央政府於2008年12月10宣布撤銷了2398項不利投資的地方條例,據悉全國地方政府總共有11,401項地方條例,如此多如牛毛的地方條例,令投資者卻步。加上地方官員貪污無能,缺乏全局觀念,只為短期的個人利益著想,使投資者敬而遠之。被撤銷的地方條例大部分與交通、農業、工商及林業等部門有關,以在東爪哇、北蘇門答臘和西爪哇省推行或將實施的地方條例最多。印尼於2002年開始實行地方自治,中央下放權力後,許多地方政府以增加收入及提高建設為由,紛紛制定地方發展條例。「政治改革最重要的一項,即執行地方自治、中央政府的權力下放,地方政府的權力大大的膨脹,不過地方政府未能發揮應有的效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步調未能一致,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往往因阻礙了地方政府的利益,在地方上受到嚴重的扭曲。」[4]印尼黃力群先生認為,印尼的地方自治目前主要存在如下四個問題:1)一下子放得太多,太寬,問題叢生;2)地方缺少自治能力,尤其缺乏實行自治的管理人才;3)地方與中央政府之間的權力、職能沒有明確的劃分,地方不懂如何行使權力,中央也不知道如何處理與地方的關系;4)各個省與中央的關系目前已經有一些法律和法規進行了界定,但省與縣市之間,各個地方之間的關系則非常混亂,基本上沒有任何規定。針對這幾年地方自治出現的混亂情況,蘇西洛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將一些下放的權力重新收回,適當集中中央的權力。[5]
最近,印尼某報舉辦了一次民意調查,約有半數民眾表示對改革成果不滿。人民群眾最不滿意的是政黨的表現,「民眾對國會議員的印象越來越壞,據調查結果,2005年有56.8%受訪民眾不滿民意代表的表現,2008年4月調查結果,有70%民眾不滿,2008年7月不滿程度增加到81.3%。52.5%的受訪民眾認為,國會或政府所制定的法令未保護人民的利益,他們認為這些法令只維護當權者或集團的利益。」[6]
筆者一直堅持認為,民主是個好東西,民主在印尼已經實踐了10年,印尼人民已經從民主這個大學校里學到了很多東西,正在變得越來越成熟。然而,政治民主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10年只是一個短暫的時期,一個國家的民主制度要真正成熟,可能要經歷幾代人的努力,印尼人民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當然也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一步,今後也許還會出現像菲律賓和泰國那樣的挫折,但是,人民會從中學到很多,人民會更加成熟,今後,印尼民主進一步提升和發展的關鍵,是能否真正產生一個有效率的、廉潔的政府帶領印尼走向繁榮和富強,使人民擺脫貧困,過上富足的生活,正如一位學者所說的:「民主的印尼發現她自己處在一個充滿競爭的全球環境中,她不僅要與中國和印度競爭,而且也要與越南和泰國競爭,甚至還有巴西和土耳其。她還面對一大堆國內經濟問題,按照目前的增長率,只能使印尼經濟擺脫債務和實現基本的穩定,卻無法為那些中學畢業和大學畢業的大量青年學生提供充足的工作機會,全球金融海嘯更進一步削弱了她在這方面的能力。……總而言之,印尼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缺少一個好的政府。」
泰國
泰國自2006年以來陷入持續了三年的政治紛爭,政府像走馬燈一樣換了一個又一個,反他信的各種勢力團結在「人民民主聯盟」(簡稱「民盟」,下同)的旗幟下,舉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終於把他信和親他信的勢力趕下台,組成了以阿披實為首的新政府。陳建榮把泰國目前的各種政治力量描繪為「三權分立」,一是君權,即以國王為首的政治勢力,二是軍權,即以軍人為核心的政治勢力,三是文官政府。這三種權力相互制約,有時相互合作,有時又相互斗爭,當這三權相互合作時,泰國政治便能夠穩定、和諧和有效地運作;當這三種權力出現矛盾甚至相互斗爭時,泰國政治便出現動盪不安。從目前的情況看,三種權力已經達成了暫時的聯合,合作取代了矛盾,於是,便產生了新的政府。親他信的勢力雖然不滿,並且不斷地開展各種抗議活動,但是,經過三年多的動盪之後,泰國人民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再開展各種反政府的抗議活動不會得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持。因此,筆者預測,泰國政治今後一段時間將會出現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這個相對穩定的局面能夠維持多長時間,主要取決於如下三個因素:一是阿披實政府能否順利地帶領泰國抵禦全球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的沖擊,引導泰國經濟盡快走向復甦;二是上述三種權力的合作能否持續,即三個政治勢力之間能夠達成妥協,克服矛盾,而這又取決於三權之間的利益能否實現平衡,不會出現過分的利益傾斜;三是被趕下台的他信勢力是否承認失敗,放棄街頭抗議活動,保存與壯大實力,寄希望於下一次的大選,重新上台。筆者贊同陳建榮關於泰國民主政治的如下結論:「從1932年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以來,泰國人民一直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前進,但假如軍隊仍能操縱政治,法制不能有效地保障民主的實施,金錢能肆無忌憚地滲入民主,而政黨不能充分行使其政治功能,那麼泰國的民主化進程還將困難重重。」
馬來西亞
2008年3月大選之後,馬來西亞出現了一個新的政治格局,執政的國民陣線喪失了5個州的政權,在聯邦議會中也失去了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的優勢地位,由幾個反對黨組成的「人民聯盟」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因此,有人把馬來西亞2008年大選比喻為「政治海嘯」,極大地震撼了馬來西亞政局,完全改變了馬來西亞國內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馬來西亞去年發生的政治海嘯產生了兩大效應,將在2009年和今後幾年進一步發揮影響,一是促使執政的國民陣線各個政黨反省自己,其中最大的執政黨巫統將在今年3月舉行黨內選舉,產生新的領導人,這也就意味著,馬來西亞將會產生一位新的總理,現任總理巴達維將會退出,現任副首相納吉將出現接班,如果不發生什麼意外,肯定會由納吉接班。但是,由於政治海嘯的沖擊,執政黨內部已經是人心渙散,有些國會議員已經易幟,有些則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隨時准備加入人民聯盟的陣營;此外,執政聯盟各個政黨之間也心存介蒂,面和心不和,互相抱怨,納吉接手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二是反對黨聯盟-人民聯盟在取得了5個州的地方政權之後正在摩拳擦掌,准備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態勢,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然而,長期處於反對地位的人民聯盟並沒有做好執政的人才准備和思想准備,他們在5個州執政之後,做得並不漂亮,許多時候還迷失身份,繼續把自己當作是反對黨。此外,各個反對黨之間原來是在反對國民陣線的旗幟下暫時團結在一起的,他們的意識形態、路線、方針和政策有重大的差別,一旦掌握政權,這些分歧和矛盾立即開始尖銳起來,執政之後,各個政黨之間還有一個如何分配利益的問題。
2008年8月,馬來西亞檳城峇東埔國會議席補選,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贏得65.8%的選票當選,得票率比3月8日全國大選時旺阿茲莎的得票率還高,出乎許多觀察者意料之外。新加坡的政治分析家認為,「一般預料,隨著安華成功重返國會,馬國政局接下來勢必會發生重大的變化。因為無論安華的變天大計是成是敗,接下來必定烏雲滿布、塵土飛揚,執政的國陣會傾全力阻擋這股奪權的勢頭,而在野陣營也將鉚足最大的後勁,毫不放鬆,雙方必將展開一場殊死斗。這是否將使馬國政局變得動盪,甚至影響經濟與投資者的信心,確實值得人們關注。……安華的前路固然並不平坦,馬國政治也將變得更加風雲詭譎,變化難料。」[9]安華能否在下屆大選中取得勝利,取決於如下幾個因素:一是執政的國民陣線無法收拾殘局,尤其是在如何應對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中,無法帶領馬來西亞經濟繼續走向繁榮;二是反對黨在其執政的5個州能夠順利地執政,實現經濟繁榮和政治穩定,給這5個州的人民帶實際的好處。有政治分析家認為,2008年大選給馬來西亞政局帶來的最大影響,是國民陣線長期執政的政治格局被打破,今後將出現兩個政黨聯盟――即國民陣線和人民聯盟輪流執政的格局。如果出現這一政治格局,對馬來西亞民主政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去年底,長期研究馬來西亞政治問題的學者何啟良先生在暨南大學做了一場關於馬來西亞民主政治的學術演講,他對當前馬來西亞政治作出如下評論:如果反對黨能夠在他們執政的五個州取得成績,將能夠在下一屆大選中一舉拿下全國政權。但是,從近年來的情況看,這些反對黨並未做好執政的准備。現在看來,反對黨仍然動搖不了執政黨的根基。關鍵還是馬來人社會的特殊性。馬來人對巫統的支持仍然是一如繼往的。當然,馬來民眾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中下層馬來人對巫統失去了信任,他們有被巫統拋棄的感覺。何先生認為,今後馬來西亞政治將會出現如下新的趨勢:
1)原有的以種族為基礎的政黨政治將會發生變化,各大族群並不一定認同本民族的政黨,如印度人對印度人國大黨基本上持否定態度,拋棄了本民族的政黨。有一個專門針對馬來民眾的調查結果顯示,80%的受訪者表示種族政治已經不符合民主發展的潮流,61%的受訪者認為,新經濟政策對馬來人的照顧已經過時,不必要也不利於種族團結。
2)兩大政黨聯盟輪流執政,馬來西亞不會出現兩個政黨之間的輪替,只會有兩個政黨聯盟之間的輪替,即國民陣線與人民聯盟之間輪流執政。
何先生對馬來西亞民主發展的前景持比較樂觀的態度,他認為,馬來西亞的民主還是很幼稚的,還不成熟,實際上還是一種民粹主義,馬來西亞的民主制度還是很脆弱的。但是,馬來西亞民主的前景是光明的,多元社會,言論自由,反對黨的存在與發展,這些都是民主發展的基本條件,馬來西亞都具備了。巫統一黨獨大的局面已經終結,因為當年產生這個政治格局的條件已經不存在了。[10]筆者完全贊同何先生上述觀點,但也存在一點憂慮,要在一個多元種族社會推行民主並非易事,在多元種族社會,推行民主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各大種族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差距不斷縮小,各民族之間的理解與融合程度較高,但從各方面的情況看,馬來西亞各大種族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距離,要消除這些距離,仍然需要時間,需要各方繼續作出巨大的努力。
緬甸
緬甸軍政府在今年有很大的動作,與果敢地區的交火就是例證,日益富有的果敢地區擁有自己的軍隊和政策,脫離了中央政府的控制,這是登盛總理所不願看到的。不過即使如此,因為中國這個強大的鄰居,緬甸在打擊果敢的同時不免投鼠忌器,有畏懼之心,因為果敢與雲南交界,此次軍事沖突造成了中國平民的死亡,所以緬甸的行動是否能夠跟進還有待觀察。
菲律賓
臨近大選的菲律賓最近爆發了地方武裝綁架官員並大肆屠殺的慘劇,菲律賓一向自詡為美式民主的樣板,但名不副實,分封的地方武裝依然強大,普通民眾依然生活潦倒,每逢大選前夕,菲國就會有暗殺政治家等消息傳出,成為民主進程中的巨大障礙。
希望我的答案能夠令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