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棕櫚油期貨的套利分析
豆油與棕櫚油跨品種套利理論基礎與價差分析
作為國內期貨市場主要油脂期貨品種,豆油和棕櫚油之間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兩者既有共性也有獨立的特性,這也是兩者可以進行套利的一個前提。所謂共性是指兩者都以食用為主,利用農作物和植物的果實加工榨油後,用以民用消費。而不同之處在於因生產原料不同兩者在消費領域形成了鮮明的季節差。在我國豆油全年消費比較均衡,一般在傳統節日特別是春節,豆油消費較旺盛,而棕櫚油因熔點高,在冬季進入消費淡季,消費量較小,因而在夏季棕櫚油為增加相對豆油的競爭力,其價格一般相對較低。兩者因季節性產生的價差給套利交易提供了機會。
另外他們都可以用來制備生物柴油。在全球的生物柴油原料中,亞洲主要是棕櫚油;歐洲以菜籽油為主,進口亞洲的棕櫚油也佔一部分;南美及美國則主要以豆油為主。
在食品工業中他們也具有一定可替代性。如奶油的製作,棕櫚油可直接乳化,豆油則需要氫化,因為氫化會產生反式脂肪酸,而乳化不會,現在奶油的原料越來越傾向於使用棕油。
從豆油和棕櫚油期價的走勢上看,自棕櫚油上市以來,其期貨價格就緊隨豆油的期價走勢,兩者同漲同跌的趨勢明顯,之間相關性極高(如下表)。豆油價格高於棕櫚油價格,豆油和棕櫚油價格走勢的趨同是進行套利的基礎。
根據歷史價差分析,通常情況下豆油和棕櫚油5月合約的價差高點出現在9-11月份,而低點出現在1-3月份左右。如下圖(該圖剔除了交易量較低的時段)。
09~11年,豆油與棕櫚油的價差一直處於一個區間波動的狀態,波動幅度一般在800點左右。一年中出現高價差的時間段,通常是在每年的夏季,這段時間是我國棕櫚油食用消費旺季。為獲得相對豆油更有競爭力的銷售狀況,其與豆油的相對價格需較低,兩者價差因此會出現高於1200點的情況。而低於700點的價差出現時間較短,一般是在每年的冬春季節。但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價差高點超過2000,造成今年如此高價差的主要原因有:
1、棕油主產國庫存巨大。如下圖是馬來西亞今年月度庫存變化,自6月起,庫存增加迅猛。1~9月馬來總產量為1316萬噸,而10月是棕油產量高峰,該庫存在10月可能繼續上升。
2、大豆減產導致豆油跟漲。USDA10月報告預估2012/13年度美豆產量為28.6億蒲,低於11/12年度的30.94億蒲,2012年初至10月19日收盤美豆上漲幅度達25.76%(11月合約),國內豆油上漲約8.73%。
3、國內食用油禁止攙兌棕油及餐飲行業不景氣導致食用需求下降。之前棕櫚油在國內的烹飪需求約佔25%,食品加工及方便麵生產需求佔50%,烹飪用量縮減了約50萬噸以上,占我國棕油整體消費的近10%。
但是高價差終將回歸,原因如下:
1、明年南美大豆將增產,據美國農業部10月份的預測,12/13年巴西、阿根廷產量達1.36億噸,比11/12年度增加26.51%.,這樣的話,明年大豆在供應上將會比較充裕,從而對豆油價格造成壓制。
2、國內食用油供應充足壓制豆油價格。我國月均食用油需求在210萬噸左右,目前國儲有約550萬噸食用油儲備,加上每月大豆壓榨出油約110萬噸,以及其他油品及進口毛油補充,中國食用油供應不會出現短缺。
3、印度棕油消費量快速增加。印度的棕櫚油食用非常普遍,其用量是豆油的2倍以上。印度的棕櫚油進口上升速度較快(如下圖)將彌補我國食用消費量的下滑。
4、全球棕油制備生物柴油增加。馬來西亞政府擬將生物柴油含量由5%提高到7~10%,這將增加約40~60萬噸棕櫚油消費量。12年全球生物柴油產量約1890萬噸,比11年小幅增加10萬噸,而棕油使用比例在逐步增加。當原油與棕油的價格相當時棕油制備生物柴油會相當有競爭力,目前布倫特原油約在855美元/噸,而馬盤期貨棕油價格在809美元/噸,已具競爭力。
5、馬來西亞自明年1月1日起將實行新關稅政策(採用同印尼一樣的從價征稅方法,但稅率比印尼更低),該政策將大幅降低出口關稅,從而刺激全球棕油消費,並擠占部分豆油消費。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認為豆棕價差將會回歸,目前存在著極好的套利機會。
2. 可否咨詢現在油葵價格是多少
近期油葵價格5.4左右一公斤,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含油率不同價位也有所出入。
一、國內油葵及其產品2014年回顧
回首2014年,國內油葵行情走勢疲軟,價格持續下跌。對於農戶而言,往事不堪回首,今年大部分時間油葵處於下跌通道,僅年底最後迎來一波反彈,收復小部分失地,截止12月31日,國內油葵價格4800元/噸,較去年的5180大跌380元/噸。
1、2014年行情回顧
2014年國內油葵價格走勢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月至11月初,國內油葵震盪緩跌。由於國內葵花油粕走勢疲軟,壓榨基本無利可圖,油廠開機意願較弱,采購原料非常有限,油葵需求不佳,農戶為吸引采購,不得不降價出售。截止11月4日,國內油葵均價由5180元/噸跌至5000元/噸,下跌180元/噸,跌幅3.47%。
第二階段: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國內油葵跌勢加快,今年原油暴跌,拖累大宗油脂紛紛走低,葵花油也難善獨
身,且今年豆粕大跌,葵花粕也跌跌不休,油廠壓榨處於虧損局面,多處於停產停收狀態,油葵需求遲滯,另外,今年哈薩克進口油葵低價位入市,主產區新
疆、內蒙已有大多油廠采購進口油葵來代替國產油葵,對國內市場沖擊較大。截止12月18日,國內油葵均價從5000元/噸下調至4740元/噸,下跌
260元/噸,跌幅5.2%。
第三階段:12月下旬,國內油葵止跌反彈。受種植效益不佳及不良天氣影響,2014年油葵種植面積較去年再次
減少,產量小幅下降,且12月下旬以後,主產區油葵供應已基本進入尾聲,農戶及貿易商持貨量已不多,而此時,收購商也開始有存貨意願,大型油企收購價也高
於預期,年底,油葵價格迎來一波溫和反彈,截止12月31日,國內油葵均價從4740元/噸反彈至4800元/噸,漲60元/噸,漲幅1.26%。
2、2015年油葵市場展望
2014年9、10月份美國大豆豐收上市,產量創歷史新高,目前南美大豆種植天氣良好,2015年3-5月也將豐產上市,全球大豆供應壓力難消,預計
2015年國內豆油、棕櫚油及豆粕行情走勢難以樂觀,葵花油粕行情預計也將受累,走勢不佳,下游產品疲軟,或將繼續影響油葵行情。不過,2015年上半年
油葵貨源仍不多,加上經過2014年的大跌,出於種植收益薄弱,部分農戶或將轉向種植其它農產品,2015年油葵種植面積將進一步下降,油葵產量將也將繼
續下降,這將給油葵提供支撐,繼續下跌的空間不大,如果供應量較小,下半年或有適度反彈的可能。預計2015年油葵行情不會有太大的漲跌,均價或將在
4700-5200區間震盪。
二、葵花油2014年行情回顧
時間過的風馳電掣,轉眼2015年已經到來。回首2014年,國內葵花油價格整體走下行通道,截止12月31日,國內葵花油均價下調至8150元/噸,較去年的9453跌1303元/噸,跌幅13.78%。
1、葵花油2014年行情回顧
第一階段:(1月-3月中旬),油葵產量有所減少,且壓榨無利可圖,油廠開機率偏低,葵花油產出量不多,且1月份適逢春節,葵花油需求尚可,油廠出貨心態良好,提價意願較強,葵花油迎來一波溫和上漲。截止3月12日,國內葵花油出廠均價從9433元/噸震盪上調至9493元/噸,上漲60元/噸。
第二階段:(3月下半月至10月),因美國大豆產量創紀錄及南美新季大豆播種加快,天氣良好,豐產在望,打壓美
豆不斷下跌,加上原油暴跌,國內豆油、棕櫚油持續下跌,導致買家在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前進行備貨的興趣索然,且當時港口進口毛葵油庫存數量頗大,量多
價低,買家觀望情緒濃郁,需求始終疲軟,油廠出貨意願較強,令國內葵花油行情滯漲,並且持續下跌,回吐第一階段所有漲幅。截止10月底,葵花油均價從
9493元/噸大幅下調至8075元/噸,下跌1418元/噸,跌幅14.93%。
第三階段:(11月至12月底),元旦、春節臨近,國內小包裝油銷售迎來最後一波備貨小高峰,葵花油的需求逐漸上
升,而油廠手中葵花油庫存量並不大,出貨心態良好,挺價意願較強,使得葵花油跌勢暫緩,出現溫和反彈,不過,由於節前備貨量不如往年,備貨量不大,限制反
彈空間。截止12月31日,國內葵花油均價從8075元/噸反彈到8150元/噸,漲75元/噸,漲幅0.92%。
2、海關進口情況:
2014年國內葵花油總進口量在406742.7噸,較去年的435929.8減少29187.1噸,年比減少至7%,隨著國內油葵產量連年下滑,2015年葵花油進口量下降勢頭或放慢,預計保持在40萬噸附近。具體表格如下:
往年國內葵花油進口量情況:2009年152780.7噸,2010年 136853.4噸,2011年71987.1噸,2012年106301.8噸,2013年435929.8噸,2014年406742.7噸,六年均值為218432.58噸。
2014年進口葵花油分月份統計:1月份63411.8噸,2月份25388.3噸,3月份2881.8噸,4月份
35228.8噸,5月份88677.2噸,6月份81909.4噸,7月份58554.6噸,8月份34243.4噸,9月份5385.4噸,10月份
2633.0噸,11月份4418.7噸,12月份4010.5噸。
3、2015年葵花油市場展望
(1)全球大豆產量創歷史新高,利空於油脂行情
當前全球植物油供應充裕,今年全球大豆產量樂觀,2013年南美春節大豆及美國秋季大豆已然豐產,而南美新豆從播種進度及播種天氣來看,有望再創下歷史最
高紀錄,《油世界》稱,全球2014/2015年度10種主要油籽產量料攀升4.3%,至創紀錄水平。預計全球2014/2015年度油籽產量料增至
5.197億噸,高於2013/2014年度的4.982億噸。全球10種主要油籽的壓榨量預計將增加3.6%,至4.249億噸,其中大豆壓榨量料從
2.378億噸跳增至2.533億噸。同時報告顯示,全球2014/2015年度油籽年末庫存料增至1.02億噸,高於上一年度的8490萬噸,全球油脂
供應非常充沛,這就構建了來年油脂整體偏空格局。
(2)、原油暴跌,將拖累小品種油脂市場
生物燃油前景黯淡,原油暴跌對棕櫚油走勢構成拖累的現象難以消除,馬來西亞海關將毛棕櫚油出口關稅豁免延長至2015年1月,參考價為2124.53林吉
特/噸,暗示政府對後市出口前景的擔憂。另外,印尼方面,今年棕櫚油期價下滑未能阻止相關公司繼續擴張種植面積的步伐。國際知名分析機構油世界最新報告顯
示,預計2014/2015年度印尼棕櫚油產量將達到3220萬噸,相比之下,早先預估為3190萬噸,上一年度為3050萬噸。而全球豐產格局仍會整體
延續,供應寬松的氛圍令部分投行已重新下修國際棕櫚油價格預判,如新加坡華僑銀行將2015年棕櫚油價格前景較前期下調11.5%至2300林吉特/噸。
此外,就豆油、棕油價差角度來看,當前兩者現貨標准等級價差平均不足700元/噸,部分地區在500元/噸左右,仍大幅偏離歷史均值水平,暗示棕櫚油依然
面臨被替代的空間。鑒於棕櫚油自身基本面熊性不改、外在因素原油市場弱勢依舊,預計2015年棕櫚油市場難有起色,從而對其他小品種油脂市場形成沖擊。
(3)、全球經濟復甦不確定性因素仍較多,國內油脂市場上陰霾猶在
2014年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弱於預期,美國經濟復甦勢頭較好,但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出現停滯不前現象;受金融動盪及地緣政治危機影響,新興經濟體增速繼續放
緩,但改革力度較大的印度經濟表現較好;發達國家物價低位徘徊,新興經濟體仍存在較大通脹壓力;全球貿易低速增長,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2015年,再
工業化有望推動美國經濟繼續擴張,結構調整將會促進全球經濟復甦,但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會對新興市場形成一定沖擊,發達國家高負債及主要經濟體潛在增長
率下移也將對世界經濟構成一定不利影響。預計2015年世界經濟表現將好於2014年,但仍屬緩慢復甦。具體就中國而言,2015年國內將維持經濟平緩下
滑的局面,預計2015年經濟增速將在7.0%以上,略低於2014年的增長水平,創近20年以來新低。全球經濟復甦不確定性因素仍較多,國內油脂市場上
陰霾猶在。
4、2015年葵花油市場價格走勢展望
綜合來看,受全球大豆供應增加影響,2015年油脂市場仍將受到壓制,作為小品種油,葵花油與豆油、棕櫚油價差不斷放大,葵花油價格均遠高於豆油、棕櫚油
等其它油脂,性價比劣勢突出,或搶占葵油部分市場份額。加上,若2015年進口毛葵油源源不斷湧入國內,也將給葵油市場帶來強力沖擊,預計2015年葵油
行情難有大的改善,但葵花油作為小品種油,有一定的獨立性,繼續下跌的空間或已經不大,整體或在低位震盪徘徊蓄勢。
三、葵花粕2014年行情回顧
回顧2014年,葵花粕先小漲後大跌的過程,整體呈現弱勢下跌態勢。截止年末,43蛋白葵花粕下調至1876元/噸,較去年同期2139元/噸,下跌263元/噸。
1、葵花粕2014年行情回顧
2014年國內葵花粕價格走勢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月份至3月初):葵花粕行情迎來溫和上漲。由於油廠開機率偏低,葵花粕供應量有限,加上葵花油偏弱,油廠在壓榨虧損情況下,提高葵花粕價格意願強烈,因此,國內葵花粕價格逐步上漲,均價從2138元/噸上調至2183元/噸,上漲45元/噸,漲幅2.1%。
第二階段(3月上旬-4月上半月):葵花粕行情滯漲回落。養殖戶在長期性虧損陰影下,補欄意願較弱,畜禽類存
欄率較低,而水產養殖也處於復甦初期,尚未完全恢復,飼料終端需求不佳,葵花粕成交清淡,需求不支持,葵花粕行情漲勢受阻,並轉跌。截止4月15日,國內
葵花粕均價從2183元/噸降至2050元/噸,下跌133元/噸,跌幅6%。
第三階段(4月下半月-7月中旬):美豆需求強勁,刺激美豆出現技術性大幅反彈,豆粕迎來反彈,加上,國內生豬養殖效益緩慢回升,且隨著天氣逐步回暖,南方水產養殖需求啟動,葵花粕成交也明顯好轉,令國內葵花粕再度迎來一波反彈,均價從2030元/噸反彈至2120元/噸,上漲90元/噸,漲幅4.43%。
第四階段(7月下旬-12月底):美豆產量創紀錄及南美新季大豆播種加快,令美豆承壓下挫,國內豆粕現貨也大
幅回落,同時今年水產養殖需求不如往年,且中國反腐力度加大,「八項規定」的出台對餐飲業的影響明顯,且今年疫情較為嚴重,導致生豬及禽蛋存欄明顯下降,
粕類需求疲軟,打壓葵花粕一路下跌。截止12月31日,國內葵花粕均價從2120元/噸回落至1874元/噸,下跌246元/噸,降幅11.60%。
2、2015年國內葵粕市場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1)、全球大豆豐產壓力大。因2014年秋季上市的美國大豆大獲豐收,美國大豆豐產消化壓力難消。2015年美國農
民繼續加大大豆播種面積也將成為大概率事件,後期南美大豆產量將達到高水平,2015年美豆仍可能在低位徘徊較長一段時間,2015年一季度大豆價格預期
將出現下跌,之後將震盪走低,價格也將遠遠低於前幾年的水平。如果天氣正常,2015年上半年在南美大豆豐產上市壓力顯現之後,美國CBOT大豆價格跌至
900美分一線的風險較大,6-8月份隨著美豆上市前天氣炒作涌現,市場或出現一波較明顯的反彈行情,至9月份美豆上市之後可能再度走低,國內豆粕現貨下
跌壓力較大,屆時也將拖累葵花粕行情。
2)、養殖業整體疲軟。去年豬肉消費量增幅不明顯,終端豬肉需求持續低迷,2014年以來豬肉消費市場持續低迷,旺
季不旺;生豬價格不斷下跌,養殖利潤快速減少,生豬養殖持續虧損,虧損程度之深,歷史罕見,且冬季口蹄疫肆虐,生豬、能繁母豬存欄量在2014年均有不同
程度下降,從生豬存欄環比變化率來看,截止2014年11月份,國內生豬存欄量475812萬頭,較去年同期518260萬頭減少42448萬頭,降幅
8.2%,低於3年平均的501664萬頭,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49227萬噸,較去年同期56049萬頭減少6822萬頭,降幅12.17%,也低於3
年平均的53362萬頭。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49227萬噸,較去年同期56049萬頭減少6822萬頭,降幅12.17%,也低於3年平均的53362
萬頭。由於2014年生豬整體養殖利潤不理想,加上不少生豬主產地由於環保壓力加大,需要拆遷、改建許多養殖場;隨著大型養殖場在勞動效率和飼料成本方面
優勢進一步顯現,小豬場和散養戶也在不斷退出,養殖業規模有所減少。因此,2015年生豬養殖量增幅恐難以樂觀,但總體或高於2014年。
3)、 2014年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弱於預期,2015年國內經濟將維持平緩下滑的局面,預計2015年經濟增速將下滑至7.0%左右,2015年宏觀經濟難以給葵粕市場提供太多的支持。
3、2015年葵粕價格走勢展望
由於全球大豆豐收在望,大豆到港成本降低,豆粕價格震盪下滑,2015年豆粕或在2500-3200元/噸的低位徘徊較長時間,受此影響,葵粕價格走勢也
不容樂觀,全年仍可能弱勢運行。具體而言,當前南美天氣良好,南美大豆產量再創歷史新高,而且美國2015年大豆播種面積預期增長,2015年一季度大豆
價格預期將出現下跌,且2-5月份國內養殖需求也是淡季。預計上半年葵粕價格可能繼續震盪下滑,2015年6月中旬-8月份可能因貨源緊張、後期需求放大
及美國大豆生長期的天氣炒作出現適度反彈上漲行情。但由於大豆/玉米比較較高,今年美國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較高,播種面積將再創新高,如果天氣良好,美國
新豆9月份上市之後,豆粕價格還可能再度下滑,屆時葵花粕行情也將受累下行。
3. 棕櫚油國內緊俏嗎
10月份棕櫚油產地持續降雨,疊加季節性減產臨近,市場擔憂提前減產將助力期價上行。但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馬棕產量創年內新高,且庫存漲至近3年高點。國內棕櫚油庫存也迅速累積至歷史同期高點,國內外供應寬松。
產地庫存走勢分化
上半年印尼為保障其國內植物油供應,限制出口,導致棕櫚油脹庫,隨後通過降低關稅刺激棕櫚油出口,重新與馬棕出口形成競爭,產地庫存走勢分化。8月份印尼棕櫚油出口433萬噸,庫存環比下降31%至404萬噸,庫存壓力降低,但同比仍增加18%,處於歷史同期中位區域。船運機構數據顯示,9月印尼棕櫚油預估產量達450萬噸、消費量185萬噸,出口回歸正常,為258萬噸,9月印尼棕櫚油庫存止跌或小幅累積。另外,馬來西亞棕櫚油持續累庫,截至10月底,馬棕庫存漲至240萬噸,觸及近3年歷史高位。整體看,產地供應仍相對寬松。
季節性減產期到來
今年「三峰」拉尼娜現象給棕櫚油產地帶來了更多降雨,10月初馬來西亞大部分產區降雨超過歷史均值,上旬馬棕的確有減產趨勢,不過中下旬天氣好轉後產量恢復,豐沛降雨未阻其連續增產步伐,10月馬棕產量達181萬噸。
但是,隨著11月後進入棕櫚油季節性減產期,馬棕產量將逐步下滑。
隨著高庫存的釋放,印尼棕櫚油出口壓力緩解,開始逐步提高CPO參考價。11月下半月印尼將CPO參考價升至826.58美元/噸,導致CPO出口稅從18美元/噸漲至33美元/噸,並觸發徵收85美元/噸的出口Levy稅,導致印尼與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價差進一步走擴。且國際棕櫚油較豆油貼水450美元/噸,生物柴油商業摻混利潤良好,需求有望保持旺盛。船運機構數據顯示,11月上半月馬棕出口環比增加10.7%—12.7%,下半月馬棕更具價格優勢,出口預期樂觀。年內馬棕庫存或已見頂,後期供應將逐步收縮。
國內油脂供應趨松
隨著印尼降低關稅刺激出口,國際棕櫚油價格大跌,我國棕櫚油進口利潤大幅改善,貿易商采購積極性增加,三季度棕櫚油到港顯著恢復。海關數據顯示,9月到港62萬噸,國內棕櫚油快速累庫,截至11月15日,庫存漲至82.8萬噸,環比增加23.8萬噸。近期人民幣升值,進口成本下降、利潤改善有利於刺激進口需求,11月我國棕櫚油進口預估58萬噸,隨著氣溫降低,替代需求下降,棕櫚油供應將保持寬松。
4. 豆油還能漲價嗎為什麼會這樣
紙幣貶值 ```````貌似是和諧出來的
漲是一定又一定的事情 一定還會瘋漲的 現在是一天漲1塊啊 夠彪悍的說 積累點也行 不要太多就好 咯 長多了的話 國家就樂子大了的說 不過好像要到幾十塊才行呢 ```````
誒 咱們都學學原始人吧 他們都不吃油的說 活的也滿好 ``````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國際市場食物油價格也呈現上漲趨勢。豆油、菜籽等期貨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批發和零售價格也緊隨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國在分享上漲帶來的紅利同時,也出現了本國市場價格高企所引發的通脹的隱憂。
1.國際期貨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連創新高,近期價格處歷史高位。
今年以來,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類品期貨、加拿大溫尼伯商品期貨交易所(WCE)油菜籽期貨、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期貨等國際上有影響的食物油期貨價格指數出現了大幅上漲趨勢。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礎產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貨品種。而菜籽油、棕櫚油等在國際市場都是被看作為替代品。因此,這里以CBOT大豆市場為例來說明價格走勢。從1月3日開市,到7月13日,開盤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盤948.1,上漲257.6(單位均為美分/蒲式耳),漲幅36.7%。其走勢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月10日CBOT大豆指數的最低點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點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國職業農場主組織(Pro Farmer)在其間拋出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新產季大豆的種植面積可能急劇減少860至940萬英畝。第二階段:從4月24日的最低點732.2美分/蒲式耳開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達150.2美分/蒲式耳,而這一階段主要影響因素是天氣。天氣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階段:從6月22日的最低點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點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為130.9美分/蒲式耳。期貨價格創下了三年來的新高。這主要是因為6月29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場人士大跌眼鏡的報告,即:美國2007年大豆種植面積預計為6408.1萬英畝,較三月份的數據大幅削減305.9萬英畝,遠低於市場普遍預測的6783.8萬英畝的平均值(預測區間為6600—6900萬英畝)。當天CBOT大豆各合約一度漲停開盤。
經過市場有計劃地進行播種面積——天氣狀況——播種面積的三個階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漲——種植面積增——下跌——種植面積減少——再上漲的循環模式,而現在出現了新情況是上漲——種植面積減少——再上漲——再減少種植面積的惡性循環模式。
7月,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月度供需報告,預計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產量達到2.221億噸,低於6月預測的2.253億噸,也低於2006年的2.361億噸。事實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幾個大豆主產國的大豆產量均有程度不等的減少,其中美國大豆產量調低至7140萬噸(6月預測7470萬噸,2006年為8680萬噸)。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為4700萬噸(2006-2007年度為4720萬噸)。中國大豆產量預計為1560萬噸,也低於2006-2007年度的1620萬噸。不過巴西大豆產量預計達到6100萬噸,和6月預估值持平,也高於2006-2007年度的5900萬噸。
從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調低到了2.342億噸(6月預測為2.343億噸,2006年為2.252億噸)。全球大豆出口預計為7550萬噸,和6月預測持平,2006年為7050萬噸,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預計提高到1020萬噸(6月預測860萬噸,2006年為800萬噸),巴西預計為2970萬噸(6月預測2970萬噸,2006年為2460萬噸)。美國預計為2780萬噸(6月為2940萬噸,2006年為2970萬噸)。這也將導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庫存降低到5187萬噸(6月預測為5400萬噸,2006年為6417萬噸)。
總體看來,報告印證了市場近期對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應吃緊的擔憂,這也使得市場對於任何可能導致美國大豆單產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種面積降低的因素都極為敏感。從最新的氣象預報看,美國西部玉米種植帶可能出現炎熱乾燥的天氣,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國大豆關鍵的結莢期和灌漿期,炎熱乾燥的天氣將會導致大豆單產潛力受損。除了天氣因素,美國大豆價格的上漲也是為了鼓勵巴西農戶增加播種面積。一般預計巴西新豆播種面積將會比2006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從雷亞爾匯率持續走強來看,這顯然不利於巴西大豆種植收益提高,因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來出口,所以美元相對雷亞爾越是疲軟,農戶換回的收益就越少。現在雷亞爾匯率位於近7年來的高點,1雷亞爾可以兌換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達到1美元兌換1.8雷亞爾。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種季節開始前(也就是未來三到四個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的幾率很大,特別是如果美國中西部出現炎熱乾燥天氣的情況下,以便能夠鼓勵南美農戶盡可能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彌補美國大豆產量下降帶來的全球供應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貨、馬來西亞BMD毛棕櫚油期貨等價格基本上與CBOT走勢相同。自從2006年以來,馬來西亞粗棕油期貨價格飆升近80%,現貨價格創下了8年來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撐國際棕櫚油價上漲
7月以來,國際棕櫚油市場大幅上漲,24度棕櫚油近月裝運港船上交貨(FOB)價格為每噸(下同)797.5美元,較前一周上漲22.5美元;33度棕櫚油FOB價格為792.5美元,上漲22.5美元;44度棕櫚油770美元,上漲10美元。
國際棕櫚油市場上漲的主要支撐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CBOT大豆市場大幅上漲的帶動。美國農業部大幅調低2007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數據,導致CBOT大豆市場大幅上漲,對BMD棕櫚油起到支撐作用。第二、近期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大幅上漲,使得棕櫚油在生物燃料行業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機資金做多。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到2008年時強制要求在傳統燃料中摻混生物柴油,並且打算提供補貼,確保生物燃料項目獲得成功,這也對BMD棕櫚油市場形成支撐。第三、印尼調高棕櫚油出口基價,增加了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競爭力。印尼政府將毛棕櫚油的基準出口價格由此前的每噸(下同)622美元上調至676美元;24度棕櫚油基準出口價格由676美元上調為746美元;33度棕櫚油基準出口價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調至737美元。印尼上調棕櫚油出口價格有利於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對BMD棕櫚油市場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應趨於緊張,整體價格趨勢保持向上。
據德國《油世界》預計,2006/07年度全球10種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費量預計將達3.96億噸,高於3.92億噸的同期產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為5160萬噸,高於上年的4720萬噸。其中歐盟油菜籽產量預計達到1780萬噸,上年為1610萬噸;中國產量預計為1100萬噸,低於上年的1270萬噸。加拿大產量預計提高到980萬噸,上年為850萬噸;澳大利亞產量預計提高到140萬噸,上年為51萬噸。但是仍然不能滿足需求的增長,全球油菜籽消費量增長明顯,預計為5220萬噸,上年為4910萬噸。油菜籽加工量預計為4900萬噸,上年為 4610萬噸。從期末庫存來看,預計今年為470萬噸,上年為530萬噸,庫存對用量比預計為9.0%,上年為10.9%。可見,今年全球油菜籽供應趨於緊張,整體價格趨勢持續向上。
造成供需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場對生物柴油的炒作,從而預期菜油、豆油、棕櫚油需求將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將偏緊。這一點在去年末的市場反應中較為明顯,在德國,隨著能源價格下挫、植物油價格相對堅挺及2006年8月開始實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稅造成生物柴油生產利潤下降等,導致了生物柴油消費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價格出現了短暫的下跌。今年以來,由於豆油、菜油、棕油價格的大幅爆漲,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義。但是,不斷有新的預測調高生物柴油的生產能力,這無疑將給油菜籽供應帶來逼迫的氣氛,為其價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據。
4.周邊國家食物油價格上漲帶來供應緊張,通貨膨脹壓力加劇。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於作為烹調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價格飛漲,很多印尼人因為買不起,只能改煮無油之炊。已經迫使很多印尼窮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為世界最大棕油生產國之一,印尼會從油價上漲中獲利,但是因為國內食用油價格也水漲船高地上漲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萬萬的印尼普通百姓負擔不起。另外食用油價格上漲,也讓經濟政策計劃官員擔心會對通貨膨脹帶來沖擊。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價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10%,是構成消費物價指數的商品和服務籃子中,上漲幅度最大的一塊。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進口國,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進口來滿足。由於今年油籽預計減產,這也使得印度對進口植物油的依賴性提高。印度食用油價格上漲,原因在於本地油籽產量降低,而且國際棕櫚油價格創下數年新高,也帶來明顯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價格近期持續走強,帶來了國內通漲率指標的繼續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發價格指數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政府為了平抑通漲壓力,已經將毛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從70%調低到了60%,把24度精煉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從80%調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進口關稅仍然維持在45%。由於用於計算關稅的基礎價格依然維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這有助於降低這些食用油的進口成本,也有利於進口增長。
總體上說,國外食物油價格仍然處在上漲趨勢之中,除了種植面積減少及天氣因素以外,美元持續貶值、全球面臨通脹威脅以及投資基金在期貨市場興風作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預計CBOT大豆市場很有可能達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