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尼和印度是什麼關系
印尼和印度是兩個獨立的國家,沒有任何地緣、人緣和文化上的關系。
印度尼西亞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先後侵入。1596年荷蘭侵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設殖民政府。
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後,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爆發,1945年8月17日宣布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人口佔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7.5%,馬來族7.5%,其他26%。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國家,是英聯邦的會員國之一。
印度的種族劃分為五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亞人(the Proto-Austr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印度土著人。
印度的民族,主要是印度斯坦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
② 印度尼西亞行政區劃的歷史沿革
公元3至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王朝。13世紀末14世紀初爪哇形成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15世紀先後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的入侵,1602年荷蘭在印尼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開始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日本投降後爆發8月革命,8月17日宣告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到1950年,全國分為:亞齊特區、北蘇門答臘省、中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西爪哇省、中爪哇省、東爪哇省、小巽他省、加里曼丹省、蘇拉威西省、馬魯古省、伊里安查亞省11省1特區
1950: 日惹特別區設立,從中爪哇省分離;
1956: 加里曼丹省撤消,分為東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西加里曼丹省.
1957: 中蘇門答臘省撤消,分為占碑省、寥內省和西蘇門答臘省
雅加達首都特區設立,從西爪哇省分離;.
1958: 小巽他省撤消,分為巴厘省、西努沙登加拉省和東努沙登加拉省.
中加里曼丹省設立,從南加里曼丹省分離.
1960: 蘇拉威西省撤消,分為南蘇拉威西省和北蘇拉威西省.
1964: 楠榜省設立,從南蘇門答臘省分離;
中蘇拉威西省設立,從北蘇拉威西省分離;
東南蘇拉威西省設立,從南蘇拉威西省分離;
1967: 明古魯省設立,從南蘇門答臘省分離.
1971: 南蘇拉威西省的省會望加錫更名為烏戎潘當Ujungpandang.
1976.7: 強並東帝汶民主共和國為東帝汶省.
1999.9: 北馬魯古省設立,系馬魯古省北部哈馬黑拉等島分立,首府德爾納特市。
1999.11: 南蘇拉威西省的省會烏戎潘當恢復1971年以前的名字望加錫。
2000.10: 萬丹省設立,系西爪哇省分設,首府孔雀港(Pelabuhan Merak),暫住西冷。
2000.11: 邦加-勿里洞省設立, 由原屬南蘇門答臘省<?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的邦加島、勿里洞島等為其范圍,首府邦加檳港。
2000.12: 哥倫打洛省設立,舊屬北蘇拉威西省,首府哥倫打洛。
2001.12: 伊里安查亞省更名為巴布亞省。
2002.1: 亞齊和巴布亞特殊自治法通過,亞齊特區的正式名稱改為 Nanggroe Aceh Darussalam。
2002.5.20: 東帝汶省獲得完全獨立。
2002.9.24: 廖內群島省設立,舊屬廖內省,首府丹戎檳榔。
2003.11.14: 西伊里安查亞省正式成立。但在暴力抗議下,中和東兩省至今沒有正式成立。
2004. 9.22: 印度尼西亞議會批准西蘇拉威西省成立,分南蘇拉威西省部分地區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