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尼虎魚地圖魚紅鸚鵡魚能混養嗎
鸚鵡和地圖混養沒有問題,印尼虎不建議混養,原因如下:
1:投喂沖突,鸚鵡屬於雜交生魚類,消化系統天生薄弱,餵食以顆粒飼料為主。而印尼虎屬於食肉性魚類,餵食以生鮮類肉食為主,活食最佳。如果投喂顆粒飼料,印尼虎拒食,投喂肉食,鸚鵡吃了容易引起腸炎,嚴重了甚至有「腹水」的風險。反觀地圖,倒是生冷不忌,來者不拒,任何飼料都能輕松駕馭。
2觀賞價值,印尼虎有「明虎」和「暗虎」之分,說的其實就是體表的顏色問題。鸚鵡魚天生嘴欠,且戰鬥力不弱,混養必然存在打架問題,印尼虎一旦受到攻擊,狀態欠佳就會體色暗淡發黑,變成所謂的「暗虎」,從而降低觀賞價值。
② 印尼虎魚所有的魚鰭緊閉是什麼原因
正常現象,只有找吃的,新入缸,打架,搶食物,受到威脅時才會把魚鰭全部展開,平時多換下水即可
③ 四紋印尼虎魚凶不凶
虎魚顧名思義肯定是食肉兇猛的魚!
④ 印尼三紋虎魚可以混養嗎
和龍魚可以,和同類會打架,但只要它不是缸霸它狀態就不會太好的。
生活習性
棲息於近岸潮間帶或底質為泥沙、岩礁的淺海區,也有棲息於河口鹹淡水水域的泥塗中,有些種類生活於淡水,少數生活於激流或穴居於泥洞中。大都游泳力不強,活動范圍較窄。少數種類有生殖洄遊習性,進入河川。主要攝食蝦、蟹等甲殼類、小型魚類、蛤類幼體,有的攝食底棲硅藻。生活在淡水的種類也食水生昆蟲和蠕蟲。生活力強,離水不易死亡。性成熟期較早,一般肉食性種類一年成熟,植食性種類兩年成熟。
虎魚具有出眾的速度和力量,身上的鱗片如同盔甲。虎魚具有強壯的顎和匕首般的牙齒,幾乎會對水域中的任何魚類發動攻擊。
虎魚有好幾種,其中個頭最大的長24英寸。它們的上下顎短而有力,牙齒尖而銳利,血腥味對它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一群虎魚能在5分鍾內將一條受傷鱷魚身上的肉全部撕光,不過,平時虎魚的行動卻是懶懶散散的。
⑤ 泰國虎魚經常變黑,還躲在角落不出來,正宗的泰國虎魚是這樣嗎
由圖可知你所飼養的是三紋印尼虎魚,而非泰國虎魚。而且印尼虎魚,天生膽子小,易發黑,夜行虎,非常喜歡躲在角落裡不出來,天性如此。
多數印尼虎體色偏黑黃或者黑,它的黃黑比一般為1:1,在狀態好的時候偏黑黃,狀態不好時發黑,當然和背景、環境以及水質有很大的關系。印尼虎的尾柄和各鰭基本沒有斑點,越大越沒有斑點,基本是黑色透明狀的。
印尼虎魚發黑是困擾不少魚友的問題,也都在研究印尼暗虎變明虎,虎魚的明暗與自身的基因和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我們根據虎魚的狀態、發色判定虎明虎暗,因此沒有絕對的明虎和暗虎。環境突變對印尼虎變色是有一定影響的,但不是絕對的。印尼的身體外部顏色的變化可以用瞬息萬變形容,有可能因為水質不好,身體發黑,有可能因為驚嚇,突然狀態不佳,想要恢復十分不易。印尼虎魚發黑與自身的基因有很大關系,但也有很多外界條件影響後,由暗變明或由明變暗的情況。
⑥ 印尼三紋虎魚怎麼變明
養魚等於養水,這是養魚界亘古不變的真理!水質只要管理好,暗虎變明虎的情況才是有可能發生的;同理,水質不好,泰國虎也是有可能變暗的!心思比較細膩的魚友肯定也在換水的時候觀察過印尼虎魚,此時的它們會變得異常興奮、滿缸洄遊變明!因此,建議大家養成良好的換水規律,時常給印尼虎虎魚提供新水,刺激印尼虎魚的新城代謝,促進生長!
餵食也是改善印尼虎魚狀態的一大神器!肯定有魚友觀察過,保持飢餓感的要比吃的撐的印尼虎魚狀態要好的多,而且完全適應的印尼虎魚在飢餓的時候是會出現追人、要食的現象!餵食活餌,虎魚追搶的過程中,體色是會變得非常鮮艷!因此,建議要讓印尼虎魚的狀態好、暗虎變明虎的魚友,在餵食的時候,盡可能喂活餌,調動印尼虎魚的運動量,而且不能喂得太多,要保持飢餓感,這樣印尼虎魚的狀態是最佳的!
由於印尼虎魚是夜行虎,各位魚友不難發現印尼虎會在光線較暗或者未開燈的情況下更容易變明,當然了也不排除在開燈的時候暗虎變明虎的現象!至於魚缸的背景,相比之下,淺色魚缸背景和底色更容易讓暗虎變明虎。這是因為人人都有求生的本能,虎魚同樣也不例外,它會為了保護自然,自然而然地調整自己的顏色模擬周圍的環境色,以減少天敵對它的襲擊!所以,建議各位魚友,想讓暗虎變明虎,可以調整下魚缸的光線,不要太過強烈,魚缸背景換成淺色系!
混養魚只對印尼虎魚的狀態也是有所影響的!印尼虎魚天生膽子小,非常認慫,因此在混養時千萬不可混養大型的生猛類的魚只,盡量選擇相對溫柔的,可以讓印尼虎魚進行欺負的魚只,讓印尼虎魚做缸霸,這樣的情況對印尼虎魚的狀態是有所幫助的,變明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