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軍潛艇消失75年,在中國東海海底被找到,為何美國禁止打撈呢
1941年12月,密謀多時的日本利用航母搭載的飛機突然對美國珍珠港以及瓦胡島飛機場發動了偷襲轟炸,沒有任何防備的美方損失慘重。這是自一戰以後第一次有外國直接襲擊美國土地,"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對於日本這種小人行徑美國必然十分惱怒,由此正式引發了太平洋之戰。
事實上,日本的這次襲擊主要目標是美國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但是事發時三艘航母不在珍珠港附近。所以沒了目標的日軍當時也是病急亂投醫,對著船艦一頓狂轟濫炸,綜合起來命中率只有30%多。在後來的反擊戰中,海軍實力雄厚和生產力極強的美國最終應用這些航母和戰艦徹底將日本擊敗。
書中曾說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要保證前線戰爭的順利,強大的後勤力量絕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美國海軍使用一大部分潛艇來對付日本的商船與補給船,這給後勤部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日軍屢次遭遇斷糧危機,這也大大的加速了此次太平洋戰爭的取勝速度。
二、52艘失蹤潛水艇搜尋項目
美國私人海底探險家「泰勒」,這會些年來一直組織團隊致力於尋找在二戰時期被擊沉或者其他原因失蹤的潛艇,並將他們的這一行為命名為「52艘失蹤潛水艇搜尋項目」。其實對這些潛艇的尋找是極其困難的事情,首先潛艇出戰要求高度保密,其次,潛艇作戰區域比較大,行動自由,一旦參考數據有誤,對於茫茫大海來說,尋找一艘沒有目標的潛艇無異於大海撈針。
不過對於尋找失蹤潛艇這件事,美國海軍方面還是表示十分支持的,所以他們也為團隊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數據以供參考,再加上團隊自己搜集到的大量參考資料,對尋找工作帶了很大的成效。迄今為止,團隊共找到了5艘沉入海底的潛艇,其中最後一艘「灰鯨號」是於2019年被找到的。
三、「灰鯨」號潛艇
灰鯨號潛艇是在1944年失蹤的,距離找到它的時間已經過去了75年之久。灰鯨號曾在二戰期間為美軍立了不少的功勞。1944年2月,灰鯨號襲擊了日軍護航艦後,自我國東海區域返航。途中,它用僅剩的兩顆魚雷的擊沉了錫蘭丸號貨輪後,被日軍隊水上飛機發現,並通過上下夾擊將灰鯨號擊毀,艇上的80名船員也隨著爆炸的潛艇一同消失。
由於日本方面提供的資料錯誤的記載了沉船地點,導致搜尋團隊在這一區域始終沒有任何的發現。直到團隊得到了正確坐標位置的資料後,於2019年6月5日潛入海底,發現了潛艇殘骸與名牌,確定了灰鯨號的沉沒地點並報給了美國海軍,美國海軍於當年11月份確實並公布了這個消息。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回,不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朝代,軍人對國家做出的貢獻和犧牲都是功不可沒可歌可泣的,美國海軍潛艇的發現必然伴隨著大量潛艇士兵的犧牲。作為美國,必然也會敬畏這些勇士為國家戰爭做出的犧牲,所以雖然在我國海域發現了這些殘骸,但也沒有選擇去觸動這些殘骸,這艘沉沒的潛艇將作為士兵們的墳墓,希望那些烈士們能夠安靜的在此長眠下去。
『貳』 庫爾斯克號潛艇是怎麼打撈出來的
庫爾斯克號潛艇的打撈過程,採用了一種科學而嚴謹的水下操作技術。首先,工程師們將一個巨型鋼筒緊密密封,隨後,通過灌滿水將鋼筒沉入水下。接著,鋼筒被精確地綁定在已經成功分離開來的潛艇艇身上。隨後,經過精心計算和操作,工程師們將鋼筒中的水完全排空,利用鋼筒自身的浮力,潛艇的重量得以減輕,隨之浮出水面。這一過程,不僅需要精確的計算和操作,還需要確保每一個環節的無誤,以確保潛艇安全、完整地浮出水面。
在庫爾斯克號潛艇的打撈過程中,工程師們不僅要克服水下復雜環境的影響,還要面對潛艇結構和材料的特殊性。因此,打撈團隊進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和准備工作,包括對潛艇結構的詳細分析、制定詳細的打撈計劃和操作流程、以及准備相應的設備和技術支持。在實施過程中,他們還需要密切監控水下環境的變化,以及潛艇的浮力變化,以確保整個打撈過程的安全和順利進行。
在經過周密的准備和精確的操作後,庫爾斯克號潛艇成功地從海底被打撈出水面。這一過程不僅展示了人類在技術、智慧和勇氣方面的卓越能力,也是對歷史和未來的深刻反思。通過這一過程,人們不僅能夠了解庫爾斯克號潛艇的詳細情況,還能夠深入了解水下打撈技術的先進性和復雜性,以及在面對重大挑戰時所展現出的團結協作和科學精神。
『叄』 「阿波丸」號沉沒是怎麼回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末期,日本的最後一艘通航船隻「阿波丸」滿載東南亞的日本軍政要人從新加坡返航,不料中了美國一艘潛艇的魚雷後沉沒,2000多名高層人士連同他們攜帶的幾十噸黃金珠寶全部葬身海底。直到20世紀70年代,一部分物品才得以露出水面。
日本名艦「阿波丸」
1977年12月的一個夜晚,福建省牛山島海面燈火通明,大批艦船日夜不停,幾百名潛水員交替作業,一場轟轟烈烈的打撈活動正在進行。他們的目標是洶涌波濤之下、幾十年前因沉沒而轟動一時的日本名船「阿波丸」。
1943年3月5日,遠洋一級客貨船「阿波丸」號在日本完工下水,該船長達155米,寬20米,船高12.6米。滿載噸位1.1249萬噸。1945年2月17日,「阿波丸」從日本門司港啟航,雖然是戰時,但船上的高射炮與普通艦炮已經被卸下,所有的武裝人員也已經撤離。
早在1943年,美、英等國戰俘和僑民6.5萬餘人被日本扣押在東南亞地區。美英方面通過中立國的斡旋,再加上日內瓦國際紅十字會也提出請求,大批救濟物資才得以運往該區域,以保護這些被圍困的僑民。
根據協議,「阿波丸」兩舷及煙囪上用油漆刷上綠底白十字的標記。雖然美軍當時已經控制了整個太平洋的制海權,但是這艘裝滿了美、英、加拿大紅十字會和國際紅十字會救濟物資的船途徑高雄、香港、西貢、新加坡,一路並未受到任何攻擊。1945年3月10日,「阿波丸」抵達印尼雅加達。隨著救濟物資的卸載,還有6000噸軍火及飛機零件也在日本人的狡猾手段之下運抵——彈葯箱也刷上了紅十字標記。
返航裝貨
1945年3月18日,「阿波丸」從雅加達出港,分別在邦加島停留了4天,在新加坡停靠4天,1945年3月底,從新加坡向日本返航。
此時的日本已經沒有任何艦船可以自由往來,困在東南亞的日軍和權貴將「阿波丸」視為一根救命稻草。這些日本軍界政界的上層人士們,通過各種關系和手段,爭奪為數不多的乘船證,因此運輸司令部門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幾天時間里,日本東京和這里的各種關系委託電報多達3000多封。
最後確定搭船的幸運者共有2009個,除了120名船員外,超過一半以上是日本軍政要員、巨賈富商,其中包括日本第三船舶運輸司令部參謀長岩橋一男、緬甸偽政府顧問小川鄉太郎、日本大東亞省次官竹內新平、外務省調查局長山田方太郎等大批高級外交官。
在駛出新加坡港之前,日軍海軍特務機關首腦日高震作安排了一大批神秘的物資連夜運往港口裝船,僅僅從新加坡南方開發銀行的地下金庫運達這里的,就有幾百個木箱,一共裝了26輛卡車,裝貨過程中由全副荷槍實彈的軍警守護。
據後來調查,「阿波丸」在新加坡裝貨9812噸,包括40噸黃金、12噸白金、40箱左右的珠寶和文物、3000噸錫錠、3000噸橡膠以及數千噸大米。另外船上的3個金庫盛放著數量不明的大宗金銀珠寶,以及日本政要們攜帶的貴重物品。
歸途遇襲
根據當時日本同美英雙方達成的協議,在航行過程中,憑借船上的綠底白十字標志,美國軍方不得對其進行檢查和攻擊。但是返航第二天,滿船的人卻被不期而遇的兩架美國飛機嚇了個夠嗆。但是飛機只是觀察了一圈便飛離「阿波丸」上空。傍晚時分,船上的人又滿懷恐懼地發現了一隻尾隨而來的美軍潛水艇,半個小時後潛水艇也迅速撤離。船上的人們完全放鬆了警惕,船舷的十字標記在此刻成了人們心中的護身法寶。這群習慣了並且延續著奢靡生活的人們,誰也不會想到,危險正在向他們逼近。
1945年4月1日夜,「阿波丸」行至中國福建省平潭縣牛山島海面。值班員報告,發現了一艘美軍潛艇。根據白天的經驗,船長認為此時也是有驚無險,於是下令正常繼續航行。值班員又報告:潛艇發報要求停航檢查!船長認為憑借船身的十字標記,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於是下令繼續前進。
尾隨在「阿波丸」身後的,是美國潛艇「皇後魚」號,隸屬於美國第十七海上機動部隊。不久之前,他們接到命令,凡是經過台灣海峽的日本艦船,只要是作戰用途,都可以直接攻擊。此時「阿波丸」巨輪每小時航速18海里,再加上幾次發報詢問均無任何回應,這讓美軍船隻上的人都以為這是一艘日軍軍艦。於是,隨著一聲命令,幾發水雷從水下悄然而去,沉悶的爆炸聲響過,「阿波丸」火光沖天,幾分鍾內便攜帶著沉重的貨物沉沒。時間定格在1945年4月1日23時。
隨後,日本政府向美國提出了抗議,美國政府聲稱已將艇長交由軍事法庭處理,但由於對日方使用此船的用途表示懷疑,故絕對不會提供任何賠償。幾年後,此事不了了之,「阿波丸」事件成為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個謎。
尋找「阿波丸」
事後人們估算,「阿波丸」上裝載的金銀財寶以及其他貨品,總價值高達50億美元。
20世紀70年代初,尼克松訪華期間,美方向中方通報了「阿波丸」的大體位置,並向中國領導列出,「阿波丸」裝有黃金40噸,白金12噸,工業金鋼石30公斤,珠寶、工藝品40箱,以及大量紙幣、證券。美國要求參與打撈。隨後德國有關方面也與中方進行了對話,願意提供全套打撈所用的深水設備,但打撈的收獲要佔百分之五。
日本方面認為,他們最應該參與打撈活動,因為「阿波丸」是日本貨船,2000多名日本人的遺骸在船上。他們提供的資料顯示,「阿波丸」上的貨品包括橡膠、錫、鋁、大米,以及三個金庫(保險櫃)的貴重物品、金子、外幣等。各國民間人士此時也都躍躍欲試,表示願意參與打撈活動。但是這些都被周恩來總理謝絕了,他對外表示,「阿波丸」沉在中國領海,主權屬中國所有,不允許任何外國人進入中國領海。
在這種背景下,從1977年5月起,海軍防險救生部隊和中國救助打撈公司自行組織了600多名潛水員,展開了為期3年的專項打撈。在牛山島以東10海里,打撈隊通過聲納掃描,確定水下60米深處有船型物體,但是由於當時的條件有限,60米水深非常危險,當時的全國勞模馬玉林憑借自己的經驗,根據摸到的桅桿判斷,此處沉沒的是一艘萬噸級的船。
隨後一塊錫錠被打撈出來,上面銘文是一串英文字母「BANKER」——印度尼西亞邦加島!這里正是印度尼西亞生產錫錠的地方。然後潛水員在沉船的駕駛室發現了一具死屍,根據死屍身上的衣服,可以判定此人是一個中將。雖然證據已經非常接近,但是沒有物品可以直接證明這就是傳說中的「阿波丸」號。
「水下鐵人」嚴品忠、嚴士法兄弟兩人又一次潛入水下,撥開30多厘米厚的沉泥和海藻,他們摸到一支手槍,一把指揮刀,還有一雙爛皮鞋。另外在爛泥里,還摸到兩塊小木牌,上面還有個小孔兒。上岸之後,人們根據木牌上的痕跡,依稀辨認出杉浦隆吉、橫尾字樣——這已經足夠了,人們手中的遇難者姓名列表中兩個名字與這木板上的文字恰好吻合。「阿波丸」終於找到了。
寶藏之謎
1977年至1980年3年多時間里,「阿波丸」打撈作業隊發現了一系列珍貴的文物。
按照對珍貴寶藏儲藏位置的判斷,4組潛水員交替作業。在第一階段的清淤工作中,沉船爆破出一個豁口,400多千克橡膠直接湧出船艙,漂浮於海面之上。接下來的時間里,打撈隊的收獲有:3000多噸錫錠,其他雲母、光學玻璃等戰略物資2800噸,累計價值5000多萬美元。
1噸多的屍骨打撈上來了。連同各式物品:手錶、瓷盤、花瓶、茶具、化妝盒、銀鏈、牙雕、神像、印章、金筆……甚至包括一枚刻著「榎」字的金戒指,它記錄著一段愛情故事,是名叫榎修三的人的結婚紀念物。在繼續搜尋的過程中,打撈隊還發現了當時偽滿洲國的內閣總理大臣鄭孝胥的遺物,這些物品證明了日本人確實攜帶了大量的珍貴文物。但是根據掌握的「阿波丸」資料,最貴重的3個裝滿金銀珠寶的大保險櫃金庫卻並沒有出現。有人甚至推斷,「阿波丸」上甚至存在著失蹤多年的北京人頭蓋骨。
1980年7月6日,在失事35年後,標記著英文縮寫「AAAR」的「阿波丸」船頭浮出水面。至此,中國政府對外宣布,正式結束對「阿波丸」的打撈工作。而那傳說中的幾十噸黃金珠寶,卻成了一個無法解開的謎。
『肆』 泰坦尼克號沉沒至今,為什麼一直沒有打撈上來,是真的打撈不上來嗎
其實人們對於打撈與不撈是要通過很多方面考慮,一是他自身的價值方面,而另一方面就是他的打撈難度方面,泰坦尼克號沉落在海洋4000米以下,對於打撈難度來講可以說是非常的困難的。要知道在3000米的深度打撈就已經是非常困難的,更何況4000米這個深度呢?而另一方面泰坦尼克號自身的排水量高達46000噸,這也為打撈增加了難度。
綜合以上幾大困難,所以說在人們的權衡之下,要麼認為打撈泰坦尼克號所耗費的精力以及物力人力都是過於巨大的,而它所帶來的實際價值並不能夠支持它所耗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