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萬隆哪裡有賣大棗

印尼萬隆哪裡有賣大棗

發布時間:2022-05-15 14:35:48

㈠ 萬隆會議中周恩來有什麼突出功績

1955年萬隆會議:周恩來三次力挽狂瀾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9日16:05 人民網

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

這是周恩來在萬隆會議閉幕式上發言。新華社發

【前言】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世界外交舞台似乎專為周恩來而設。1954年日內瓦會議,周恩來「舌戰群儒」,「贏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1955年,在躲過克什米爾公主號暗殺事件後,周恩來不畏艱險出席萬隆會議,再次淋漓盡致地發揮了折沖樽俎、協和萬邦的外交藝術,數次力挽狂瀾,將會議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精神的勝利。

【導讀】

周恩來69個字震動萬隆

駐印尼大使黃鎮夫人為周恩來當替身

原國民黨軍官曾組成暗殺隊欲謀殺周恩來

萬隆會議召開之際,美國正在對中國進行圍堵,並扶持台灣當局製造緊張局勢,企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在這種背景下,周恩來總理不負眾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會議上三次力挽狂瀾,樹立了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的萬隆精神。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外交舉動有效地贏得了亞非國家的同情與支持,打破了中國所處的外交僵局。

會議之前:未雨綢繆制定攻守總方略

在赴印尼出席萬隆會議之前,周恩來審時度勢,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中國代表團制定了戰略總方針:在妥協中堅持原則,在和解中達到目的。這顯然是一個以柔克剛的、唯一現實可行的、正確的戰略方案。

還在亞非會議剛醞釀時,周總理就在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閃電般地訪問了印度和緬甸。亞非會議開幕前夕,他不是直飛萬隆,而是特地繞道去緬甸同尼赫魯等人再次會晤,正式達成中立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在亞非會議上合作的君子協定,為以後的亞非會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會議之中:彰顯偉人氣魄三次力挽狂瀾

第一回合:伊拉克代表首先發難 總理發言擲地有聲

在萬隆會議召開之初,總體上還是傾向於親善和合作。但是好景不長,這種和諧的局面在第一天會議快要結束時被打破,伊拉克的發言人法迪爾·賈馬利開始瘋狂地攻擊共產主義。他宣稱當時世界上存在著三股擾亂和平和和諧的國際性勢力,而第三股就是共產主義。他聲稱共產黨已經創造了一種「新形式的殖民主義」,並號召非共產黨國家認真對待共產主義危險的嚴重性。賈馬利的發言猶如向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塊巨石,瞬間激起了軒然大波。第二天,大會公開發言形式繼續急劇惡化。

周恩來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發表了演說,第一句話就擲地有聲地指出:「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先前緊張的會場氣氛一下子鬆弛了下來,也打破了美國妄圖讓萬隆會議演變為一場意識形態大戰的陰謀。周恩來巧妙的語言既申述了中國的立場,又給與會者留下了一種自我剋制、通情達理的印象。最為重要的是,周恩來發言中一貫始終的中心思想———求同存異,實際上為與會國提供了互相合作的基本准則,而這也是後來被稱為「萬隆精神」的主幹。至此,周恩來以他的真誠和機智巧妙化解了第一次危機。

第二回合:錫蘭總理節外生枝 周總理機智巧避鋒芒

兩天的公開發言結束之後,萬隆會議進入秘密會議階段。這個階段,錫蘭總理科特拉瓦拉充當了第二次進攻的號手,當時錫蘭的反共立場非常極端和強硬。他直截了當地說:台灣應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並建議將台灣置於聯合國或者亞洲國家的共同託管之下。在隨後舉行的會議上,科特拉瓦拉又公然提出要向反對西方殖民主義一樣反對蘇聯殖民主義。共產主義與反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的論爭眼看就要劍拔弩張了。

但是第二天,當科特拉瓦拉一改前一天語調,委婉地說他昨天的發言無意把會議引向分裂。為什麼他一夜之間在語氣上發生了這么明顯的變化呢?人們注意到,在前一天下午的會議結束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周恩來和科特拉瓦拉才從會議室里並肩走出來。隨後周恩來發言稱,自己和科特拉瓦拉已經在私下通過交談彼此取得了諒解,雖然他無法同意科特拉瓦拉新式殖民主義的解釋,但他贊賞科特拉瓦拉積極的精神。周恩來就這樣化解了科特拉瓦拉所設置的障礙。

第三回合:中立國與結盟國家激烈交鋒 周恩來選擇時機後發制人

隨後中立國家與親西方的國家為中立和結盟問題又吵得不可開交,在這個過程中,周恩來幾乎一言未發,其實他是在冷眼觀察,等候時機。當中立國領導人印度總理尼赫魯被親西方國家攻擊的異常憤怒時,周恩來不失時機地站了出來,靈巧地避開爭論,重申求同存異的主導思想,寬宏大量地建議把有人不喜歡的共處改為聯合國憲章中的和平共處,將5項原則改為7項原則。周恩來充滿和解精神的講話再次平息了爭論,使誤入歧途的會議又回到了正確的軌道。

萬隆會議十原則

1。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2。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3。承認一切種族的平等、承認一切大小國家的平等。

4。不幹預或干涉他國內政。

5。尊重每一個國家按照《聯合國憲章》單獨地或集體地進行自衛的權利。

6。不使用集體防禦的安排來為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任何國家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

7。不以侵略行為或侵略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侵犯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8。按照《聯合國憲章》,通過如談判、調停、仲裁或司法解決等和平方法以及有關方面自己選擇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來解決一切國際爭端。

9。促進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10。尊重正義和國際義務。

㈡ 萬隆會議有主題嗎

萬隆會議是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

資料:萬隆會議Banng Conference

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反對殖民主義,推動亞非各國民族獨立的會議。又稱亞非會議。由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5國發起,邀請阿富汗、中國、柬埔寨、寮國、泰國、埃及、菲律賓、尼泊爾、伊朗、約旦、伊拉克、黎巴嫩、土耳其、葉門、沙烏地阿拉伯、越南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蘇丹、利比亞、賴比瑞亞、黃金海岸(今迦納)、敘利亞、日本、南越等國家和地區參加。中國總理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會議廣泛討論了民族主權和反對殖民主義、保衛世界和平及與各國經濟文化合作等問題。會議期間,某些原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國家利用一些國家製造紛爭和矛盾,並對中國發出詆毀性言論,企圖分裂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在中國和大多數與會國努力下,會議一致通過了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和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確定了指導國際關系的10項原則。這10項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會議號召亞非各國團結一致、和平相處、友好合作、共同反對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被稱為萬隆精神。

㈢ 萬隆會議在哪裡召開周恩來在會議上提出什麼方針

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萬隆會議又稱亞非會議。亞非獨立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與的條件下舉行的大型國際會議。

1955年4月18日,亞非會議在印尼萬隆市開幕,有29個國家340名代表出席會議,與會代表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中國總理周恩來「求同存異」方針獲得普遍接受的情況下,萬隆會議排除外界干擾,圓滿結束。

萬隆會議增進了亞非國家間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動了亞非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同時它表明亞非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的政治力量已開始登上國際舞台,並向舊的國際關系格局發起沖擊。

(3)印尼萬隆哪裡有賣大棗擴展閱讀:

中國在萬隆會議的作用:

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團結。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五國總理的共同倡議下,第一次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史稱萬隆會議。

這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在戰後國際關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高舉團結反帝的旗幟,堅持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的原則,為會議的成功作出了傑出貢獻。

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的表現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團結,打破了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封鎖,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中國外交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亞非會議的成功對戰後的國際形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㈣ 萬隆會議有哪些代表參加

萬隆會議由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5國發起,邀請阿富汗、中國、柬埔寨、寮國、泰國、埃及、菲律賓、尼泊爾、伊朗、約旦、伊拉克、黎巴嫩、土耳其、葉門、沙烏地阿拉伯、越南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蘇丹、利比亞、賴比瑞亞、黃金海岸(今迦納)、敘利亞、日本、南越(今越南南部)等國家和地區參加。
中國的代表是周恩來

㈤ 萬隆會議有什麼歷史意義

萬隆會議促進了各國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強了亞非國家的團結,是和平共處的生動體現。萬隆會議的成就是亞非人民團結合作、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精神的結晶,是與會各國共同努力的結果。萬隆會議作為亞非團結反帝事業中的一個具有偉大意義的事件載入史冊。它所體現出的亞非各國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要求亞非國家之間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稱為「萬隆精神」。

首先來看一下高手和普通人的區別是什麼?

普通人思考問題都是一步一步的來,由A推理出B,B推導到C,再推導出D,最後得出E,然而聰明人卻可以由A直接推算到E。

這就像開車,普通人的是手動擋,需要一級級加速,而聰明人是自動擋,可以無極變速。

所以,聰明人需要和那些能和他們一起進行思維跨越的人在一起,才能激盪出智慧的火花。

如果他們和一群普通人在探討問題,就不得不負責反復演練B、C、D等等一個個檔位。

還要去解釋自己為什麼省略那些步驟,並且省略的如何合理......最後他們自己的思維就會嚴重受阻。

當然,除非他們願意給你降維溝通。

如果你遇到這樣一個人,他能理解你的處境,尊重你的觀點和立場,和你打成一片讓你覺得很舒服。

但當你想進一步和他深入交往時,會發現他總是難以捉摸,始終拿捏和你的距離,讓你覺得若即若離,時隱時現,似乎總和你隔著一層紗。

這說明你遇到了高人,他正在跟你「降維溝通」。

真正的高手,能在社交的時候做到「上下兼容」和「左右調和」。

「上下兼容」指的是能把自己的維度調整到跟對方平等,然後再展開對話。只要他們願意,能隨時跟不同層次的人同頻。

「左右調和」,指的是能很快找到對方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帶任何偏見,甚至能在世俗的對錯之間自如切換。

他們是不分高低對錯的,隨時升降,可左可右,沒有分別心,沒有執念。

只要他們願意,可以很容易兼容你。

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是沒辦法獲取跟高人對話的機會,因為他們也在找更高維度的人對話。

更何況,很多人即便遇到高維的人,也未必就能分辨得出來,在大多數普通人眼裡,這些天才們往往都是有各種怪癖,甚至基本生活都無法自理。

02

普通人的社交是怎麼樣的呢?

逢年過節要走人戶串門,拜訪朋友得帶點好禮,平日里也要注重同事的關系,打點好和領導的關系,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學老朋友聚一下。

除此之外還經常和不那麼熟悉,但是又必須要應酬的人一起假裝熱情。

所以普通人每忙著去「參加XX集體活動」、「多去認識些人」。

優秀人的社交呢?

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優秀的人之間不需要互相客套,也不需要象徵性的世俗禮節,他們很容易互相理解。

就像直接省略了B、C、D等等各種冗繁的環節一樣,他們往往會直奔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

當然,他們也要為這種天賦而付出代價,他們總是和世界那樣的格格不入,被人認為「孤僻、自負、不近人情」,甚至被孤立。

然而往往就是這些人,才能做出傑出的成就。

古今中外那些有大成就的人,無不是如此。

所有請不要再互相埋怨了,大家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不是我們變的越來越現實了,而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一切都以效率為導向的大時代。

這個社會時刻都要求人們能要以獲取資源和價值為導向,要把效率、效益放在第一位,你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當然,普通人總是竭力攀附那些優秀的人,但這就變成了單純的「索取」,形成了社交中的依附關系,而不是平等關系。

甚至當普通人用力過猛,在別人眼裡就成了「謅媚」、「逢迎巴結」、「點頭哈腰」的人,最終成為別人眼中的笑柄。

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扮演「索取」的角色;每一次努力的社交,都是試圖進行「不公平交換」。

人只有在同一個層次人群中,才能社交效能最大化。

無論你的社交能力多強,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只有同一個層次人才能建立起信任和互助關系,這是社交的基本法則。

更何況,那些優秀的人隨時隨地都在迴避各種「不公平交換」,他們除了不想給更優秀的人製造麻煩之外,也在學會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是所有優秀人堅持的原則。

優秀的人可以和多數人保持友好,卻只和少數同等優秀的人深交。

他們的需求是結交更多優秀的人,從而碰撞出更多優秀的成果,當然包括財富。


03

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

你永遠只能和同一個層次的人交往,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努力的提升自己。

因此,不要去追一匹馬,要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

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應該做的事上,把事情做到極致,提升自己的層次,自然就會把別人吸引過來。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實力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

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現在打開你的微信通訊錄,看看有多少好友?

2000?3000?或者是5000?但是真正有價值的有幾人?

平時我們花費了大把時間去刷朋友圈,去點贊或者評論,走馬觀花一般,總生怕錯過了什麼重要事情。

而實際上我們對他們,或者他們對我們,根本都沒那麼重要。

真的,無效的「好友」和多餘的物品一樣,只會徒增煩惱和空間。

我們時間和精力之所以那麼廉價,是因為我們把自己放在了這些廉價的事情上。

成長和成熟的區別是:

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

我們要把80%的精力時間放在20%的事情上,事情只有越做越少,才能越做越精。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只要肯踏實努力,都能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然後就可以用這個領域的知識啟迪別人。

這時你再去和別人社交的時候,就容易建立起信任關系,從而進行資源交換。

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真的是進入高端圈層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一個人無法選擇出身,也無法改變自己的運氣,卻可以憑借努力獲得更高的學識,修養和能力。

如果你通過努力成為優秀的人,這種符合了社交的基本原則,從而你會結識和你同等優秀的人。

只是現在人太過於浮躁,他們寧可把時間和精力用於奔波在各種社交場合,也不願意靜下心來在某個領域去學習。

他們更信賴機會主義,總認為自己在社會上游盪可以碰到各種機會,殊不知這種狀態即便碰到了機會也毫無意義。

要記住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我們要向內求,向外生長。」

04

努力提升自己,當你所處的圈層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身邊這些優秀的人不再提互相幫忙,因為他們都會以耽誤別人的時間為恥。

其實,所謂的「施恩不圖報」是一個人的圈層提升到一定境界的結果。

當一群很優秀又很努力的人在一起,彼此已經形成了良性的互動。

此時驗證自己的價值就是最大化成全別人。

只有境界豁達到一定層次的人,並且處於同種人群當中,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助人為樂」。

所以,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首先要確定一個領域或方向,然後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上面,把事情做到極致,就會順其自然地把該吸引的都吸引過來。

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獨立的人,真的非常重要。

其實,我們努力的原因只有一個:通過努力遇到最好的自己。

㈥ 廣州到印尼萬隆在哪裡轉機好

如果是直接從廣州起飛,可以直飛到印尼雅加達,大約5個小時,然後在機場坐迷你城際巴士大約三個小時到萬隆市區。
或者從廣州飛到吉隆坡,吉隆坡有直飛萬隆的飛機,但是航班太少花時太多,不建議。

㈦ 萬隆會議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954年,中印、中緬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在國際關系中「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充分表達了亞非國家希望建立國家間平等友好新關系的強烈要求。亞非會議於1954年由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5國發起,翌年4月在印尼萬隆舉行。

1955年4月18日,亞非會議在萬隆的獨立大廈隆重開幕。參加會議的有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與會國家分屬於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經濟發展程度等方面也都存在著差異。它們之間有的已經建立外交關系,或者相互友好;有的彼此沒有任何關系,或存在著隔閡或疑懼。盡管如此,經過與會國的一致努力,終於還是找到了共同點,即和平、獨立、合作、團結、協商、求同。

會議期間,美國派出的記者團利用亞非國家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挑撥離間,擴大分歧,企圖使會議陷於失敗。

在第二天的亞非會議上,為了防止會議被引入歧途,周總理作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發言,他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令人信服地將會議重新納入到宜於討論的氣氛之中。中國代表團申明大義、求同存異的立場和主張,受到了各國代表的好評。

4月24日晚上,萬隆會議舉行最後一次全體會議,與會國家的代表一致通過會議決議,通過了《亞非會議最後公報》,為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閱讀全文

與印尼萬隆哪裡有賣大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的花在哪裡 瀏覽:281
中國人在伊朗旅遊什麼違法行為 瀏覽:836
中國哪裡的女子不外嫁 瀏覽:716
伊朗人工作效率怎麼樣 瀏覽:814
越南老百姓蓋房子要花多少越南幣 瀏覽:455
印尼屬於什麼大洋 瀏覽:110
越南最大鋼材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749
義大利自由貿易港是哪個 瀏覽:259
義大利哪個城市賣傢具 瀏覽:348
丘吉爾為什麼不轟炸英國首都 瀏覽:807
65印尼排華死了多少人 瀏覽:716
給伊朗手機發信息怎麼發號碼 瀏覽:87
印度夜晚生活怎麼樣 瀏覽:277
川崎在印度多少錢 瀏覽:263
越南建圍牆多少錢 瀏覽:196
去印尼需要注意什麼手續 瀏覽:299
98年印尼殺華人怎麼 瀏覽:331
為什麼伊朗衛星發射失敗 瀏覽:758
中國石油掃碼領優惠在哪裡 瀏覽:603
29萬越南盾相當於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