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印尼華人有怎樣的歷史
印度尼西亞是萬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是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之一。印尼華僑遷居於此多發生於清朝末年。
華僑在印尼憑借其智慧與刻苦的精神不斷努力在印尼很多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其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清朝期間,荷蘭殖民者就在印尼發動了大規模殺害華僑的紅溪事件。但是華僑為印尼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也受到了本地居民應有的尊重。
總之,印尼是一個人口種類多樣的國家,文化有很強的多樣性,華僑在印尼生活的都很好,權益也得到了保護。
㈡ 印尼怎麼樣
經 濟】 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幅衰退,貨幣貶值、通膨高踞。為擺脫經濟困境,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1999年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
【資 源】 資源豐富。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礬土、鎳、銅和金、銀等。已探明礦產儲量為:石油500億桶、天然氣73萬億立方米,煤360億噸。地熱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45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74%。
【工 業】 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逾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
【農 業】 全國耕地面積5980萬公頃(不包括伊里安查亞)。1996年農業總產值約佔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全國農業人口(包括從事林業和漁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9%。
【旅遊業】 重要創匯行業,政府高度重視,注意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手續。外國遊客1997年達520萬人次,後受金融危機和國內政局影響連續下滑,2000年開始回升。2001年達515萬人次,創匯54億美元。主要景點有巴厘島、婆羅浮屠佛塔、"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日惹皇官、多巴湖等。
【軍 事】 國家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印尼國民軍(TNI)是在荷蘭殖民時期的"荷印殖民軍"和日本佔領時期的"國民後備軍"基礎上改編而成,設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總兵力31萬人。其中陸軍24萬人,編成戰略預備隊司令部、特種部隊司令部、教育訓練司令部和11個軍區;海軍4.7萬人,編成西部、東部艦隊司令部和海軍陸戰隊司令部、訓練司令部、軍事海運司令部;空軍2.3萬人,編成第一(西部)、第二(東部)空軍作戰司令部和訓練司令部、維修與物資司令部、特種部隊司令部。
【文化教育】 學制為小學六年,初、高中各3年,大學3至7年。2000年小學入學率為95.5%,初中入學率為78.7%,高中入學率為49.1%,高中以上學歷佔10歲以上公民的18.32%。全國共有小學約15萬所,中學3萬余所,國立大學77所,私立大學1300餘所。著名大學有雅加達的印度尼西亞大學、日惹的加查馬達大學、泗水的艾爾朗卡大學、萬隆的班查查蘭大學等。
【對外關系】 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的積極外交政策,主張平等、相互尊重和大國平衡原則,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主張改組聯合國,擴大安理會。反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把經濟與人權、環境等掛鉤。促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積極參與亞太經濟合作。重視與東盟成員國的友好合作關系,積極發展同美、日、俄及歐洲各國的關系。關注中東、南聯盟、朝鮮半島局勢等國際問題。瓦希德內閣成立後,在繼承前任外交方針基礎上,外交風格更加開放,廣泛尋求西方國家理解和支持,同時強調加強亞洲國家間合作,提出成立由中國、印度、印尼、日本、新加坡組成的「五國新經濟框架」構想。1992年9月擔任不結盟運動主席並主持召開了第10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1995年9月卸任。1994年11月在茂物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998年擔任「77國集團」主席國。1994年10月當選為聯合國安理會1995/96年度非常任理事國。主張和平解決南沙爭端,已先後召開11次南海問題研討會。截至2000年底已與112國建交,在國外設大使館80個,總領館23個,領館5個,代表處4個。
【同我國的關系】 1950年4月13日建交。1967年10月30日中斷外交關系。1990年7月,印尼外長阿拉塔斯訪華期間兩國發表復交聯合公報,決定自8月8日起正式恢復外交關系。
㈢ 1.印尼的主要城市,2.印尼的經濟發展分布特點以及經濟最發達地區,3.印尼的製造業,農業,工商業最集中發
問題一:
主要城市有:
1、雅加達:首都,位於爪哇島西北部海岸,面積661平方公里,人口916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海陸空交通樞紐,亞洲南部與大洋洲之間的航運中心。早在500多年前雅加達就已成為輸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當時稱「巽他格拉巴」,意即「椰子」。1527年改稱查雅加達,含有勝利和光榮之意。1618年荷蘭殖民軍攻佔,易名為「巴達維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略軍侵佔印尼,直到1945年印尼獨立後,改稱雅加達,並被指定為共和國首都。
2、泗水:東爪哇省首府,城市面積為300平方公里,人口360萬,是僅次於雅加達的全國第二大城市,海軍主要基地,是印尼重要的製造業、農產品加工業、貿易中心之一及爪哇島的海、空交通樞紐。因在獨立斗爭時期英勇抗英而被譽為「英雄城」。
3、棉蘭:北蘇門答臘省首府,城市面積為342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80萬,是印尼第三大城市。瀕臨馬六甲海峽,是印尼對外貿易的西大門和國內外遊客的主要出入境口岸之一。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經濟成長三角區的成立加強了它作為蘇北省和印尼北部地區發展中心的地位,推動了該市食品加工、紡織業、皮革製品、化工、建材、金屬和運輸工具等小工業的迅速發展。市容整潔,綠樹成蔭,氣候宜人。市內的蘇丹王宮建於1888年。
4、萬隆:西爪哇省首府,巽他族文化中心。人口170萬。地處高谷,周圍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此地設有50餘家高校及研究機構,並擁有全國唯一的飛機製造廠。著名的亞非會議曾在此舉行,會議原址獨立大廈現已辟為亞非會議博物館。
5、日惹:位於中爪哇,為全國三個省級特區之一,直屬中央政府管轄。城市面積32.5平方公里,人口42萬。是印尼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展示爪哇傳統文化的窗口,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擁有舉世聞名的婆羅浮屠佛塔等名勝古跡。在獨立戰爭時期,日惹是印尼共和國的第一個首都。
問題二:
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幅衰退,貨幣貶值、通膨高踞。為擺脫經濟困境,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1999年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
資源:資源豐富。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礬土、鎳、銅和金、銀等。已探明礦產儲量為:石油500億桶、天然氣73萬億立方米,煤360億噸。地熱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45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74%。
工業: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逾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
農業:全國耕地面積5980萬公頃(不包括伊里安查亞)。1996年農業總產值約佔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全國農業人口(包括從事林業和漁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9%。
旅遊業:重要創匯行業,政府高度重視,注意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手續。外國遊客1997年達520萬人
㈣ 庫克官宣新決定,富士康倉皇逃回大陸,郭台銘緊急回應說出實話,你怎麼看
富士康和蘋果當時往往會挑選趕到中國發展趨勢,主要是遭受幾層面的要素。最先便是由於中國的人力資本低成本,均值素養高,在便是由於中國地廣物博,銷售市場大市場前景寬闊。最終,由於中國在加工製造業層面發展趨勢得十分非常好,因此,在蘋果和富士康眼中,中國吃香的喝辣的。
共發展,共倒退
這兩家公司作為全世界大型企業,一直以來都維持著優良的合作關系,這倆家如今就好像一條繩上的螳螂。共同奮斗一同倒退,一旦產生什麼事情,一個都逃不掉。富士康和蘋果針對中國銷售市場或是較為依靠的,很有可能後邊也發覺了這一點,因此蒂姆庫克也是有心要想將蘋果的代工企業遷移到中國出現意外的地區,作為富士康的下家,大總裁,蘋果的一舉一動自然也會危害到富士康。
蘋果富士康與中國銷售市場中間的關聯,就好像水和魚的關聯,魚離去水難以生存下去,可是水沒有了魚,會越來越更為清亮,天地萬物全是五行相生相剋的。
㈤ 印尼是發達國家嗎
印尼不是發達國家,它是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發達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過僅依靠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這樣的國家未必有較先進的技術。
其他常常用來表示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這兩個團體的詞語有: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南北分歧國家、工業化國家和非工業化國家、發達國家和落後國家、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較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等。西方國家雖然有類似的涵義,但是並不等同於已開發國家。
目前,發達國家通常是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的24個成員國。其中,尤其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和加拿大最為發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一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使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成為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對世界經濟、政治有較大的影響。
㈥ 印尼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印尼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耕地面積約8000萬公頃,從事農業人口約4200萬人。印尼氣候濕潤多雨,日照充足,農作物生長周期短,主要經濟作物有棕櫚油、橡膠、咖啡、可可。2012年,印尼棕櫚油產量達到285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
印尼采礦業為印尼國民經濟發展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它是出口創匯、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為保持經濟活力、創造就業和發展地區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還具有輻射社會經濟其他領域的間接作用以及對邊遠地區發展的推動作用。印尼主要的礦產品有錫、鋁、鎳、鐵、銅、錫、金、銀、煤等。印尼最大的國有礦業公司為安塔公司,另外還有印尼國有錫業集團公司。
印尼的工業化水平相對不高,製造業有30多個不同種類的部門,主要有紡織、電子、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紙漿、紙張、化工、橡膠加工、皮革、製鞋、食品、飲料等。其中紡織、電子、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是出口創匯的重要門類。印尼最大的鋼鐵企業為國有克拉卡陶鋼鐵公司,年產量約300萬噸。
旅遊業是印尼非油氣行業中僅次於電子產品出口的第二大創匯行業,政府長期重視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入境手續。1997年以來受金融危機、政局動盪、自然災害、禽流感等不利影響,旅遊業發展緩慢。2007年起增速加快,2012年到印尼的外國遊客人數達到804萬人。
㈦ 我的女朋友去印尼了,聽說去那邊的中國女性的大部分都是做那個行業的
世界這么大,每個人都有一樣的想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理想和人生觀。她既然選擇了去印尼,你就不應該再對她已經做出的選擇有什麼看法了。話說回來,哥們兒,你就是對她有看法有懷疑又能怎麼樣呢?告訴她叫她回來?還是去找她?都不現實吧。。 她去都去了,你現在能做的就是相信她了。兩個人中沒有誰敢保證一定會永遠在一起。
㈧ 未來中國實體業,會怎麼樣
我對中國實體經濟及未來真的很看衰! 因為目前中國在科技創新, 產業升級, 經濟結構改革方面雖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相比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來說還是顯得微不足道, 何況這其中的一些改革也不過是聊以自慰的噱頭而已. 簡單的來講, 中國的實體經濟已經出現了高端與中低端綜合競爭力雙頭嚴重下滑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甚至都是無解的!
(一)中低端製造業----中國目前的生產要素成本已經非常高了.高到什麼程度?
(1)以人工為例, 中國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平均工資是越南, 菲律賓, 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3-4倍,即便比泰國和馬來西亞,也毫無優勢可言. 如果跟印度和孟加拉來比,這個差距可以擴大到5-6倍甚至更高.甚至有沿海大工廠的工人工資比新加坡, 中東等地的印巴外勞的收入還高.要知道這還沒有把企業要承擔的社保,醫保等福利負擔算進去.
(2)以原材料/零部件/配件/半成品為例, 中國的價格也要比國外高很多. 因為在中國買到的成品價格就比國外要高, 要知道成品也是由原材料,零部件等加工,組裝而成的, 成品都比別人貴很多, 這些基本生產要素價格也會高很多,畢竟麵粉不可能比麵包貴. 即便是進料加工,來料加工等從國外買的東西,進入到中國後也沒有成本優勢。因為中國的進口關稅,增值稅, 消費稅等就會把成本抬高,即便"三來一補"會有國家優惠, 但現在也不行了.
(3)以水/電/燃氣等直接能源為例, 中國的電價是美國的3倍. 美國除開夏威夷的電價特別貴外(海島地區沒辦法),其他州的電價都不貴,以德州為例,其電價摺合人民幣才2毛錢.而且人家好像也沒有所謂的階梯電價.用多少就是多少.中國的水價也比美國貴. 中國的氣價是美國至少3倍以上. 對於很多行業來說,在工業生產中,水電燃氣的消耗是大頭, 這塊的固定費用這么高, 你讓人家辦廠投資的怎麼想? 比美國都貴這么多, 更別說比東南亞,印度,孟加拉了.
(4)以油價為例, 中國的油價是美國的2倍, 也比其他國家高. 更別說去比那些產油地區比如巴西,印尼等國了. 油價高, 物流成本也就高. 何況中國還有全世界少有的過路費,過橋費.交警還時不時地卡卡脖子,物流成本能不高么?
(5)以工業地皮為例, 目前中國同等級城市買一塊工業用地的價格比美國同等級城市的工業區地價還要高,很多人肯定都不信, 但這卻是事實! 不用想, 連中國同等級城市的房價都比美國高那麼多, 工業地皮能不高? 比美國都高了,比東南亞就更別說了. 中國國內很多在柬埔寨, 緬甸, 印尼等地建工廠的老闆都在感嘆, 在那邊拿地不僅容易而且價格真的低! 而且那邊拿了地後, 即便廠子不搞了, 轉讓出去也有人接收, 因為現在越來越的中低端製造業都往東南亞搬遷, 根本不愁以後沒人要.
(6)以稅收優惠政策為例, 連美國現在為了鼓勵製造業迴流都已經出台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而中國不僅取消了對外資的優惠政策, 對自己的企業不僅不減稅, 相反還跟以前一樣, 該交的交, 該罰的罰, 一個子都不能少, 有些地區由於稅收不好,當地政府甚至要求企業預交次年的稅收......簡直不可理喻! 東南亞, 印-孟等地對外來製造業也有很多優惠政策, 其政策優惠幅度比美國更大.
(7)以人民幣匯率為例, 從去年開始到現在日元已大幅度貶值2次, 據說今年跟美國簽署TPP協議後,又准備大幅度貶值1次, 前2次已經使得很多中國對日出口企業苦不堪言, 這次再貶, 我估計那邊的市場可以直接放棄算了. 本來日本就不怎麼要中國的高端產品,人家有的是高技術. 現在中低端的沒了價格優勢, 還怎麼做生意? 澳大利亞,巴西, 印度等國都進行過1次大幅度貶值. 歐元在今年初,直接從1:7.7貶到1:6.7, 如果此次日本再貶值,又會帶動一波貶值跟風. 加上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1季度, 俄羅斯盧布也一直貶值.現在美國又要對俄羅斯實行新的制裁,那盧布估計又要下滑了. 即便如此,人民幣還是挺在那裡。央行寧可每月花1000億美元的子彈來抗,也不願意匯率馬上掉下去. 除了面子因素外,害怕國內外熱錢快速逃跑從而刺破資產價格泡沫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即便國內樓市, 股市泡沫一起破滅,TG也會竭盡全力穩住匯率,想一下子從1:6貶值到1:7,1:8怕是不現實的. 而且你貶, 人家也貶, 匯率上還是沒有優勢.
--------------------綜合以上7點分析, 中國實體製造業特別是中低端真的已經毫無優勢可言. 中低端產業遷徙東南亞, 印度, 孟加拉不僅是大勢所趨, 而且還是現實且不可逆的長期趨勢. 而中國在南海的強勢表現以及美國所倡導的TPP的達成, 只會加速這一進程! 用不了10年, 5年內大家就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這種變化, 到時候就不是鞋服上會印有MADE IN VIETNAM/INDIA/INDONESIA等的字樣,可能象PPR管,工業氧氣瓶,軸承,鋼管,玩具,傢具,紡織等會越來越多地出現東南亞,印度的品牌.現在在ALIBABA國際站上, 已經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印尼, 印度, 越南,泰國的企業購買供應商金牌會員帳號向中國推銷產品. 真的是太諷刺了!
(二)高段製造業----即便與歐美日拼高端製造,中國似乎也沒多大優勢. 以美國為例, 與中國在上述7點的較量中,除了人力成本美國依然是中國的8倍左右外, 其他的都比中國便宜很多.最後兩國在高技術產品領域的價格底線可能差不了多少. 前端時間所報道的泰國高鐵項目讓日本川崎重工以超低價格給拿下, 國內還有媒體說日本人做虧本生意搶訂單. 俗不知最喜歡做虧本生意的就是TG了.看看TG在海外的投資,哪次不是以巨虧收場的? 日本人可沒這么蠢. 人家的實際製造成本可能就有這么低. 人家只是不願意賣低價, 象中國那樣動不動就是價格戰, 那才是賤得死!
即便中國與歐美日做的產品無論外觀, 內在質量, 性能, 設計,售後服務都差不多,但別人有成熟的品牌優勢和國際影響力.人家就算比中國貴一些, 中國也不一定爭得過別人. 中國還是只能在傳統的金磚國家市場搞搞. 象華為,聯想,比亞迪, 吉利, 三一等國內巨頭, 其整體銷售收入還是靠了中國本土及其他發展中國家, 在歐美市場上雖然早已經滲透進去, 並站穩腳根但始終無法屹立於在最高端.除開歐美日民眾愛國熱情外,最根本還是在中國的產品確實沒有所謂的創新技術, 最多跟跟風, 不被落下, 靠價格,廣告,市場攻關去拼對手就不錯了. 三星之流都是如此, 更別說中國的企業了.
何況隨著3D列印機技術的逐漸進步, 工業機器人(工業自動化設備)快速普及, 和以碳化纖維,金屬陶瓷為代表的新材料, 以及以頁岩油氣/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在未來幾年的廣泛應用, 美國的高端製造成本會大幅降低, 甚至在中低端製造業領域, 價格會比中國還低都有可能.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 它確實能省下一筆巨量的勞動工資,加班費,社保,醫保等福利補貼, 甚至還省掉了建宿舍樓,寢室裝修,以及日常伙食供應的成本, 產量大,質量穩定,材料損耗率可以降到極低, 還沒有罷工和內部管理的麻煩. 只要產品利潤率較高, 走量大, 市場穩定, 做得好的2年左右就能收回初期機器人的固定投資成本,後面的年份全是純賺. 你說咱們中國能比嗎? 中國13億人, 總要吃口飯的, 如果在中國機器人大規模普及的話, 所有的實體外資就該全部迴流歐美了. 到時候剩下的人幹嘛? 全部失業, 然後暴動? 確實是個問題.
還比如造汽車, 等美國的T800,T1300碳化纖維大規模量產,成本下降後, 一輛汽車可以用到30%-50%的先進復合材料(歐洲台風戰機機身材質已使用了48%的復合材料), 人家做的車體更輕(油耗降低),更堅固,更耐磨損,抗腐蝕,抗老化,但費用跟傳統的鋁合金,特種鋼差不多, 你說中國的產品如何競爭? 話說中國的T800還是從美國那偷來的技術, 在江蘇建的工廠. 如果美歐日對中國集體封鎖, 那中國豈不跟世界潮流說BYE BYE ?
----------------------在上述7點中,人力成本已經不可能再往下降,即便經濟危機中,人工成本由於市場調節自動下浮, 但人的期望已經高不可攀. 沒有人希望自己未來過著一種沒車沒房沒有尊嚴低工資的生活.即便再窮的農村子弟也是如此.而其他6點,想要降低費用幾乎是不現實的. 這會影響到權貴的利益. 回想李總理要求提網速, 降費用,看看到現在全部都實現了嗎? 如果要TG減稅,降低水/電/油/氣價格, 不靠賣地過日子, 政府收入會銳減. 地方政府恐怕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TG對國家的控制會更弱, 權貴會更加反彈. 地方債務的漏洞將更加無從彌補.而要TG自我革新, 自我凈化, 老王在5月邀請日本著名政治學者福山先生時已經說了,天下沒有誰能自己給自己動手術的. 所以靠體制改革,進而帶動經濟改革,這一點還是別抱希望了.
----------------------最後補充說1點,其實大家談得最多的就是TPP. 實際上除了TPP的阻礙外, 美歐間的TTIP更將使得未來中國將會有更多的企業被擋在美歐2個最高端, 最大的國際市場之外. 如果撕破臉皮, 都不按現行WTO准則行事, 美歐會按照TTIP協議,搞出更多技術性或非技術性的貿易門檻阻擋中國企業.加上東南亞, 印度的崛起, TTP的推波助瀾, 美國不會需要中國的中低端產品, 但中國卻需要歐美日, 東南亞, 印度的市場和歐美日的高技術. 而中國又有13億人要就業, 要吃飯. 真的不敢想像未來中國會怎麼辦? 其實這已經是放在眼前的困境了.
先不說什麼放水晚死, 不放水早死. 也不說中國手裡目前抱著的股市-匯市-樓市-債市4顆炸彈誰先爆. 就目前這種趨勢來看, 10年太長, 5年內就將對中國形成嚴重沖擊! 而一帶一路計劃只會幫助這些潛在競爭國完善他們的基礎設施與交通條件, 真的是養虎為患.
所以從目前事態的發展速度來看, 中國已經沒有任何時間和空間去完成改革了.而且這種改革也不可能以犧牲很多人的就業為代價來完成. 畢竟中國有13億人,沒了中低端製造業, 大家都去搞高端么? 都去搞第1產業和第3產業么? 似乎也不現實啊!
但無論如何, 沒有了實體經濟這個強大根基的保障, 任何虛擬經濟都支撐不起一個巨型國家的崛起, 甚至連生存都將成為一句空話! 我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及未來真的悲觀!
㈨ 印度尼西亞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但在國民就業結構中,農業則是印尼最多人從事的產業,佔44.3%。其歷史背景,印尼跟南亞洲各地一樣,產業結構落後,國內工業欠發達。初期,印尼通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 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在1989年至1997年期間,印尼經濟以每年平均百分之七幅度增長,前景美好的印尼,譽為亞洲五小虎。印度尼西亞錢幣 旅遊 有巴厘島 、婆羅浮屠佛塔、印尼縮影公園、日惹皇宮、多巴湖等。旅遊是印尼非油氣行業中的第二大創匯行業,政府長期重視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手續。 工業 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逾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 農業 全國耕地面積5980萬公頃(不包括伊里安查亞)。1996年農業總產值約佔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全國農業人口(包括從事林業和漁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9%。
㈩ 印尼自是就是一個農業大國,為何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需要進口糧食的是我們中國,印度是出售糧食。
許多人感到困惑,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其穀物產量逐年增加,為什麼中國仍然需要從國外進口那麼多穀物?中國的耕地面積每年平均減少40萬公頃,城鎮化和工業化不僅使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而且還在改變土地用途。盡管國家下達了三項嚴格控制耕地紅線的命令,但開放房屋佔用耕地建房的情況仍然存在。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但人口壓力卻在增加。沒有人想成為食品進口國,但真正的潛在危險擺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