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厘島在哪裡
在:印度尼西亞
巴厘島(Bali)是印度尼西亞島嶼,位於小巽他群島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軸為東西走向。面積約5620㎞。
巴厘島地處赤道,氣候炎熱而潮濕,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在低處,平均溫度在21℃-33℃之間,但山區溫度可以低至5℃。濕度根據地區及季節不同而異,總體而言很高,平均濕度約在60%-100%之間。
(1)印尼哪裡有雜志擴展閱讀
巴厘島的主要景點:
1、烏布王宮
皇宮坐落在素有巴厘島藝術重鎮的烏布市裡,皇宮始建於16世紀,由著名的藝術家們一手設計,共有60間房,整座宮殿氣勢恢宏,特別是大門,宮殿內精緻細膩的手工雕刻和貴氣逼人的金箔裝飾,每年吸引著許多的藝術愛好者們慕名而來。
2、海神廟
海神廟(Tanah Lot)是巴厘島最重要的海邊廟宇之一,始建於16世紀,祭祀海神。該廟坐落在海邊一塊巨大的岩石上,每逢潮漲之時,岩石被海水包圍,整座寺廟與陸地隔絕,孤零零地矗立在海水中;只在落潮時才與陸地相連。
2. 哪裡可以找到印尼或泰國的報紙
省級或市級圖書館
3. nursing health science期刊版面費貴嗎
收取版面費最貴的期刊是:Tsaqafah,,CellReports,TheLancetPublicHealth,TheLancetPlanetaryHealth,TheLancet:DigitalHealth,AdvancedScience,TheLancetGlobalHealth,NPGAsiaMaterials,NatureCommunications。
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兩個期刊,版面費高達4.9萬人民幣,這都快接近很多博士後半年的工資了,真是天價版面費。但是一看這期刊名稱,聽都沒有聽說過,但是它就是這么貴,而且是被EI收錄的。仔細一查,發現前面兩個期刊都是印度尼西亞的出版的,出版商都是印尼的學校。
4. 誰能介紹一下國家地理雜志
國家地理是美國的一個雜志
另外有一個 中國國家地理
國家地理
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學會成立於1888年,以「增進並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學會資助了對世界最遠的角落的探索,同時還發行了數百種獲獎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艦出版物-《國家地理》雜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贏利性組織和教育機構之一,它擁有一千萬會員。
美國國家地理在一個世紀中的探索與發現,覆蓋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各項主題,比如:陸地生物、水下生物、世界文化和科學-從太空到考古到人文。圖片抓住了自然界珍貴的瞬間和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這些極富魅力的圖片展現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攝影師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
國家地理頻道於1998年在亞洲成功開播後,業績卓著,日新月異。時至今日,其24小時收視戶已突破3900萬,成為亞洲有線電視發展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頻道之一。
在中國內地,國家地理頻道與國內40多家地方電視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兩檔節目,這些節目均為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節目中的精華製作,他們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感染並吸引數以萬計的內地觀眾。
集合國家地理電視的精華之作,國家地理頻道將國家地理深造廣博的資源,無與倫比的質量和真正的英雄帶給全世界。其黃色長框標識己成為探險發現的代名詞,深入千家萬戶。迄今為止,該頻道的節目已用25種語言、在144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雜志每年發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雜志的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准也為人們所稱道。這也使得這本雜志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們夢想發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紀初期,國家地理雜志即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當時罕見的彩色照片。
雜志的另一特色是經常提供高質量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檔案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美國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2001年國家地理發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從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雜志地圖。雜志訂閱者對這本雜志的收藏愛好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大部分其他種類的舊雜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訂閱者也可以選擇全年合集購買。
1915年一月號國家地理雜志封面1960年開始, 雜志開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來的幾年,雜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樹葉飾紋。
1985年有一張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難民——一位用刺骨的綠眼看著鏡頭的年輕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後來變得非常著名。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志第二次發起人力尋找她。2002年,普什圖族婦女Sharbat Gula被認出就是當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號的國家地理雜志上。
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現在,國家地理的本地語言版本已經在全球大大擴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波蘭文、印度尼西亞文、韓文、葡萄牙文、繁體中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蘭文、瑞典文與克羅埃西亞文。
中文環境中第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的譯版,是在台灣發行,使用繁體中文編輯,創刊號是2001年1月號。
2005年4月,印尼版的國家地理雜志開始被雅加達發行。
現在在中國內地也可以買到《國家地理》雜志,但只有繁體和英文版,現在還沒有簡體中文版。而中國內地的《華夏地理》雜志則會從每一期的《國家地理》雜志中選擇文章發表。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什麼是「國家地理」?「國家地理」是一種刊物類型,適合高素質成年讀者的閱讀需求。許多國家都創辦了這類雜志,如《地球》(GEO、德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地球》(The Earth、美國)、《地理》(Geographical、英國)、《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澳大利亞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科學與生活》(Science et Vie、法國)、《世界》(World、美國)、《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美國)、……。這些雜志都是以傳導自然關懷和人文情感為己任,精美絕倫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文字,吸引了社會的主流階層。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國最具成長性的雜志。1949年4月,南京解放。為了適應時代轉變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國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和南京大學地理系教師,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的領導下,經與中學地理教師多次座談,一致認為需要一份知識性和自我教育的學習刊物。這個刊物首先要刊載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彌補當時缺乏完善地理教科書的不足;其次為各級幹部和大中學生、廣大群眾提供必需的地理新聞和必須具備的地理知識;第三,作為廣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學習的園地。
但在當時,百業待興。要創辦一個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幾位熱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吳傳鈞、高泳源、施雅風、李旭旦、胡豁成、楊紉章、王熙檉等,經過多次熱烈的商討,決定編輯出版定名為《地理知識》的普及刊物。推選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編。在出版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出版印刷費沒有著落。在當時工資很低的情況下,大家自願捐款,並物色價格低廉的小印刷廠印刷,同時以科協地理組的名義向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申請了登記證。經過緊張的籌備,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識》創刊號終於在1950年1月問世了。這份「創刊號」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訊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風寫的發刊詞。創刊號僅印刷了600冊,形式簡陋,但出版後,立即受到地理學界和中學地理教師的歡迎和好評。隨著刊物影響的不斷擴大,文章質量和編輯水平的不斷提高,得到上海亞光輿地學社社長金擎宇的青睞,主動表示願意出資承印。於是從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亞光輿地學社出版銷售,印數擴至2000份以上。
郭沫若院長為《地理知識》題寫刊名,後改名為《地理》,1966年又恢復原刊名
亞光輿地學社接印不久,由於印刷質量得到提高,備受讀者歡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視。1951年初編輯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來函,盛贊這個刊物辦得好,並索要已經出版的各期。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徐特立同志還約見施雅風面談,對《地理知識》給予極大的鼓勵和鞭策。編輯部每月召開1-2次編委會,商量組稿、審稿事宜。參與辦刊的幾位積極分子,積極寫稿,充實稿源,以保證稿件的質量,外來投稿數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開明書店及其後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識》編輯部掛靠在地理研究所內。郭沫若院長親自為《地理知識》題寫了刊名。從1954年第1期起正式啟用郭老題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學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識》主要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國民經濟建設。在向蘇聯學習的口號下,大量刊載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五年計劃的實施情況以及介紹東歐新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作者隊伍不斷擴大。
在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以農業為基礎,為農業服務的號召下,《地理知識》的編輯方針已跟不上形勢的需要,於1960年8—12月停刊整頓。1961年1月,《地理知識》以新的面貌出現,並改名為《地理》。整頓後的《地理》成為一份中級刊物。經過5年的實踐,認為未能認真貫徹以普及為主、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的編輯方針,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專,既不像中級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讀物。有一段時期,還採取由各地理機構輪編的形式,各機構之間又缺乏緊密的溝通,致使刊物質量下降,讀者為此提出很多意見和建議。他們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對冗長繁瑣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為此經有關部門批准,於1966年第2期起又恢復《地理知識》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國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識》和其他刊物一樣,遭到停刊的厄運。
文革中最早復刊的刊物之一,發行量曾高達40萬
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識》,頂著「文化大革命」後期的風浪,率先復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的領導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張慶祥、鄭平、李志華組成編輯部,高泳源任主任負責進行籌備,首先兵分兩路,到京廣、京滬沿線各?⑹形���俊⒏鞔笞ㄔ盒5乩硐島偷乩硌芯克��檣芨純�囊庖搴妥謚跡�髑笠餳��櫓�寮�T詰筆比嗣強是籩�丁⒖釋��暗那榭魷攏�兜乩碇�丁返母純��玫攪說乩砉ぷ髡摺⒌乩砝鮮�陀泄夭棵諾娜惹櫓С幀L乇鶚求每設甯痹撼せ襝ぁ兜乩碇�丁犯純�南�ⅲ��中牢浚�春�婊�鮮Ψ堆г旱乩硐翟�諺�淌冢�齦嬤С幀暗乩斫逃�鋇睦改俊?
《地理知識》的復刊,是緊密結合了當時的形勢,正如復刊號上編者話所闡明的:本刊是一地理科學普及刊物,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向廣大工農兵群眾、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普及地理知識,宣傳辯證唯物主義,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是本刊的根本任務。並規定刊物的內容為:介紹偉大祖國的錦綉河山和日新月異的地理面貌;介紹我國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豐富經驗;介紹世界各國的地理情況,幫助人們對國際事物的了解和關心;介紹大自然發生的各種地理現象和一般規律;交流地理教學的經驗和體會等,同時還把批判地理學領域的各種資產階級思想列為內容之一。
復刊後的《地理知識》,分三大欄目運作:國內地理、外國地理和基礎知識。每期32頁,為月刊,訂價0.13元,1972年10—12月共出了三期。但當時由於工廠停產學校停課,地理工作者也停止了研究工作,致使紙張短缺,稿源不足,在復刊的第二年即改為雙月刊,一直到1975年的上半年。1975年7月後又恢復為月刊,訂價為0.15元,這一訂價一直穩定了6年。廣大讀者認為《地理知識》是一本物美價廉的刊物。當時發行的刊物較少,《地理知識》在被列為限制發行刊物的情況下(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郵局列為限制發行),發行量還迅速增加到近40萬冊,被稱為一花獨秀。是為《地理知識》的火紅年代。期刊如林,競爭激烈;《地理知識》艱難開拓 進入80年代,隨著各種老刊物的復刊和新刊物的大量涌現,裝幀簡單、堅守老傳統的《地理知識》逐漸被淹沒在如林的期刊中。1982年發行量下降到20多萬份,到1988年時僅剩下10幾萬份了。
為了走出困境,編輯部全體同仁努力開拓思路,尋求改革,1989年實現了四封彩色印刷。為了擺脫舊的體制,在主辦單位未給任何經濟支持下,於1993年第一個從科學出版社脫離出來,成立了《地理知識》雜志社,開始自己設計,自己排版,自己聯系印刷廠。1995年在彩色封面的基礎上又增加4個彩色插頁,頁面由32頁增加到48頁。然而,刊物質量雖然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仍沒跳出傳統的老框框,加上新潮雜志的不斷涌現,本刊發行量繼續下降。
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使大家開拓了眼界,《地理知識》的編輯們並沒有被發行不景氣嚇住,相反,更促使大家把眼光瞄準了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在編輯會上,不時談論起美國《國家地理》的編輯風格和內容,探討如何能將《地理知識》辦成一本高水平的雜志。此時一些讀者也通過電話、信件傳達了這樣一種希望:中國能有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那樣的雜志就好了!
編輯的願望、讀者的希望凝聚成了一個目標:要辦一本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國家地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1997年5月地理所調曾到南極、北極進行科考研究,登過珠峰的李栓科研究員來雜志社任社長,開始了《地理知識》的全面改版工作。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大事記
1949年9月以《地理知識》為名在南京創刊, 1950年1月正式發行,
1961-1966年一度改名《地理》。發行量曾高達400,000冊
998年1月,改為全彩色進口銅版紙精印,版面擴至84頁;
1999年1月,擴版至100頁;
2000年10月,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
2001年6月,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其他大陸以外地區發行;
2001年11月,「中國國家地理基金會」成立;
2002年1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發行日文版;
2002年1月,擴版至132頁;
2002年2月,《中國國家地理》影視版推出;
2002年3月,「世界華人地理學會」成立;
2002年6月,《中國國家地理少年版》問世;
2002年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
2002年7月,「中國國家地理系列圖書」發行;
2003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發行;
2003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改版完成;
2003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網開通;
2004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館」奠基。
5. 哪裡有雜志啊
各地新華書店及圖書館都有,新華書店比較便宜,圖書館免費。
6. 如何看待《nylon》中國版雜志的定位
不錯的,王俊凱有很多粉絲,帶樂隊上NYLON雜志對樂隊成員是個很好的宣傳,互惠互利。
《NYLON》是一本以流行文化和時裝為主題的美國雜志,內容包含藝術、音樂、設計、名人、科技和旅行。名稱「NYLON」來自雜志中經常出現的文章主題——「各自自主的雙生城市」紐約和倫敦兩個城市的英文名稱(New York + London)。
雜志簡介:
誕生於1999年,《NYLON》一直以貼近年輕人的視角來報道關於時裝、音樂、藝術、電影、流行文化等話題,亦藉助於數據和社交媒體之力,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展至全球各個國家。
《NYLON》由多位人士共同創辦,分別是另類搖滾雜志《Ray Gun》的出版人馬文·史考特·賈瑞特(Marvin Scott Jarrett)和傑格林·賈瑞特(Jaclynn Jarrett)、馬克·布萊克威爾(Mark Blackwell)、企業家麥可·紐曼(Michael "Mic" Neumann)和超級名模海蓮娜·克莉絲汀森(Helena Christensen)。
7. Kinfolk是一本怎麼樣的雜志
如今你和我的公寓變得更有家的味道,由於你和我有個喵星人必要食品、關愛,以及每個小時對地毯提倡橫暴的打擊。你和我的公寓真正有了人氣,不但僅因你和我倆有更多時間留在家裡,也由於菲比——它將公寓視為本身的地皮以是粉碎地毯、隱蔽浴巾——讓你和我對家孕育產生了空前未有的喜好。薩爾瓦多?達利曾說構築的將來在於將每個人私家的家都蓋得軟綿綿、毛茸茸的。這么說來,大概大家必要的便是一貓:自從菲比和你和我同住,你和我的家就變得雲雲柔和又多毛。如今你和我都無法想像,沒有他家會是什麼樣子。」
——《毛茸茸的居家佳偶》
幾個人私家住講到和別人合租一處住處的感覺:
「和陌生人分享同一個家給你機遇洞察他人的性格,毫無疑問,這絕對可以讓你確定他們是否屬於活動得體的人。很多人一起合租這種生存方法與家庭的構成截然差別:共同生存的家庭創建在父母對孩子的權勢巨子之上,但合租要面對的是群體中全部人都是成年人,每個人私家都應該包袱責任,這就必要大家的參加、共同,並形成雷同交情的干係。
……
一間共同分享的屋子是一段共同分享的體驗——你和我分享空間、家居和餐具,都更緊張的是,你和我分享交情、風俗和經歷。室友不但是家人這么大略,合租的屋子也不但僅是屋子罷了。」
——《幾個人私家住:同一屋檐下》
末了分外要像大家保舉的是雜志末了的策劃——《KINGFOLK魄力魄力家居巡禮》,這里網路了12個差別的家,有日本東京的當代日式房屋,也有美國紐約的戰前相助公寓,有墨爾本郊區的沖浪小屋,也有印尼巴厘島的西班牙殖民時期構築。你和我生存在一個地方久了,會孕育產生一種錯覺,那便是大家跟本身的居住空間不會有太大的差別,而在這里你和我看到的是魄力魄力迥異的「家」。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要相識一個夫君,肯定要去他的家。由於一個人私家的居住環境可以反應他的生存狀態。
擁有好的筆墨,好的圖片,好的裝幀計劃,這足以使得KINFOLK成為一本高品格的雜志,但是著實,它不但僅是一本雜志這么大略,它代表的是一群人的生存方法:穿什麼樣的衣服,住什麼樣的屋子,吃什麼東西,而生存方法通常反應了一個人私家的天下觀和代價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生存方法便是一種「亞文化」。那麼KINFOLK這種亞文化的核心是什麼?著實它的宣言就在它的封底上:
「在《KINFOLK》這本雜志里,你和我分享那些微小平庸、返璞歸真的興趣。雜志的每一個方面,不管是選題、拍照還是美學魄力魄力,都處於你和我對幸福生存的明白:安寧、遲鈍、風趣並且投入。這本雜志融合了你和我在藝術與計劃方面的興趣,以及你和我想和心愛的人們共度韶光的激情親切之心。」
以是這本雜志的盛行不但單是雜志本身的力氣,而是這一種亞文化內涵力氣的表現,而美國將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Toffler)曾經預見到了這種亞文化的發作。
「美國將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Toffler)預言了在後產業社會中,隨著社會多元化的增長,將會有一波生存方法(次文化)的大發作。
前當代社會中不必要「次文化」或「生存型態」如許的名詞,由於差別的生存方法會被視為完全差別的文化、宗教、族群,大概那種文化只是屬於一小群被克制的少數族群。因此小眾文化永久被視為是異端或他者。
相比之下,生存型態是一種強勢文化或團體可以擔當,或至少可以部分擔當的差別。這種對存在於一個強勢文化中的差別的包涵,好像和當代性與資源主義有關。」
——WIKIPEDIA:生存形態
著實這種亞文化的發作你和我早已經領會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出現的嬉皮士活動、九十年代香港出現的無厘頭文化,如比年來出現的宅文化、二次元、學霸,這些都是某種亞文化。而對付某種產品的利用風俗也可以成為辨認亞文化的要領,比如是否熱衷利用蘋果配置(「果粉」),是否通常利用某一個網站(豆瓣大概知乎)。
但是作為一種亞文化或是生存方法的代表,這本雜志的意義是什麼呢?你和我的社會已經形成了諸多的群落,你和我對天下的見解豐富多彩,而這本雜志所代表的只是一種對生存的見解,一種生存的選擇。
你和我不是每個人私家都嚮往如許的生存,也不是每個人私家都有本領雲雲生存,但是正如《NewYorkTimeMagazine》的主編所說,「巨大的雜志總是可以或許扮演好『鏡子』和『窗戶』兩種角色。雜志承載著愉悅和反思。」這本雜志是一扇窗,讓你和我看到了一種分外的生存方法,而同時也是一壁鏡子,也是一種提示,提示著你和我,這個星球真的有人做到了荷爾德林所說的「詩意的棲居」。
-------------------------------------------
恭喜Kinfolk網站登上ElCapitan里Safari的成果先容頁
請存眷我的微信大眾號:窮羅傑年鑒(poorroger)
么么噠
8. 國家地理雜志是那一年創辦的
國家地理雜志網路名片
《國家地理雜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簡稱為《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成立後的9個月開始發行第一期。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其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目錄[隱藏]
文章
圖片
地圖輔助
保羅·薩洛佩科(Paul Salopek)
莎芭·古拉(Shabat Gula)
格倫伯格(Greenberg)訴國家地理雜志案
不同語言版本
國家地理雜志每年發行12次(此雜志為月刊),每刊帶有輔助地圖。但偶爾有特版發行則不在此限。雜志的內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歷史,文化, 實事和照片。
雜志現在的首席主編是著名的攝影記者克里斯·約翰斯(Chris Johns),他曾經拍攝了大量關於非洲的照片。原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經為克里斯的書撰寫了前言。約翰·格里芬(John Q. Griffin),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行政副總裁和國家地理雜志的主席主要負責本雜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達姆森(Terry B. Adamson),另一名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專門負責法律事務和政府公關的行政副總裁主要負責雜志的國際版所有事務。國家地理雜志每個月以各種不同的語言出版9 百萬冊,並擁有超過5千萬的讀者。
編輯 克里斯·約翰斯
類別 地理、科學、歷史、自然
發行周期 月刊
首發日期 1888年10月
公司 國家地理學會
發行地 美國
語言 英文
網站 www.ngm.com
ISSN 0027-9358
[編輯本段]文章
在過去的幾年,雜志的開篇文章總是涉及到環境,森林砍伐,化學污染,全球變暖和頻危物種,一系列的主題遠遠超過了地理探索的好奇心。雜志發表的一些文章還重點涉及到歷史和新產品,新技術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比如說一種金屬,基因技術,食物和農產品或者是新的考古發現。有時整個一期雜志的焦點集中到一個國家之上(它的過去的文明,自然資源,或其他題目)。在最近的幾十年裡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還發行了其他的,主要關於其他主題的雜志。
在冷戰時,該雜志試圖扮演一種超於鐵幕的角色,向讀者提供關於一個國家的自然與人文的客觀均衡的觀點。雜志在不同的地點印刷,其中包括德國的柏林,脫離四國佔領的奧地利,蘇聯和共產主義的中國,在關於美蘇太空競賽時,國家地理主要集中在當時的科學貢獻上而避免涉及同軍備競賽聯系的核武庫的擴張。
[編輯本段]圖片
除了那些關於眾人皆知的關於科技,歷史和介紹世界上人跡罕至的地方的文章外,雜志還因為其印刷質量和圖片的標准得到了世界的公認,這也使得這本雜志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夢想發布自己的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紀初期,國家地理雜志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當時很罕見的彩色照片了,盡管這種技術在當時還是很罕見的。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路易斯·馬登(Luis Marden),(生於1913年,卒於2003年)國家地理雜志的撰稿人和攝影師說服雜志允許攝影師們使用35毫米照相機用的電影膠片來代替當時普遍使用的大體積,三腳架的照相機。在1959年雜志開始在其封面上發表照片,很快國家地理雜志在其雜志和官方網站中廣泛地使用了數碼照片。在以後的幾年中,雜志決定保留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而去掉橡樹葉飾紋和關於介紹本期內容的文字,以騰出地方來發表更大的照片。同其他的雜志不同,國家地理雜志經常被讀者經年收藏,從2006年起,國家地理雜志參加了由超過18個國家參與的國際攝影競賽。
[編輯本段]地圖輔助
作為對文章的補充,國家地理有時還提供被介紹地區的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白宮地圖室里地圖大部分是國家地理雜志的地圖。國家地理雜志歐洲地圖被收藏在倫敦溫斯頓·丘吉爾博物館里,地圖上可以看到當時丘吉爾在由盟軍和蘇聯領導人劃分戰後歐洲參加的雅爾塔會議上的標記。2001年國家地理雜志發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了從1888年到2000年12月的所有發表過的地圖。
[編輯本段]保羅·薩洛佩科(Paul Salopek)
2006年8月,兩度普利策新聞獎(Pulizer Award)獲得者保羅·薩洛佩科受國家地理雜志委託撰寫一篇關於蘇丹(Sudan)薩赫爾(Sahel)地區的文章時,在蘇丹同他的兩位助手一起以間諜罪,非法入境和其他的罪名被逮捕。此後國家地理雜志和芝加哥論壇報(保羅·薩洛佩科也同時是它的撰稿人)發起了拯救運動,參加者中有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美國民權運動領導人傑西·傑克遜(Jessy Jackson)和其他著名的新聞記者和新聞組織。當時新墨西哥州的州長比爾·理查森(Bill Richardson)正接受蘇丹總統奧爾瑪·阿爾·巴希爾(Omar Al Bashir)的邀請訪問蘇丹,在他抵達的當天的會議上,巴希爾總統表示他將以人道原因釋放保羅·薩洛佩科。雜志主編克里斯·約翰斯同理查森在一起,其他的人員隨即飛往薩洛佩科被關押的蘇丹北部達福(Dafour)地區的埃爾法希爾(El Fashir)。隨後薩洛佩科被釋放同他的妻子一起回到了老家新墨西哥州,他的兩名來自查德(Chad)的助手也同時被釋放並回到了家鄉。
[編輯本段]莎芭·古拉(Shabat Gula)
1985年6月期雜志上的著名封面照片時一個阿富汗難民,一個用刺骨的綠眼睛盯著鏡頭的13歲的阿富汗小女孩。這張照片當時由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師史蒂文·麥柯里(Steve McCurry)攝於在巴基斯坦白沙瓦(Peshawar)難民營的一間小教室里。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志第二次發起人力來尋找這個小女孩。很快雜志攝影部的人就找到了她,她於2002年被確認是沙芭·古拉,普什圖族婦女,已婚並同她的家人生活在一起,她根本不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封面人物已經世界聞名了。攝影師史蒂文·麥柯里再次為莎芭·古拉照了一張照片,關於她的故事後來發表在雜志2002年4月期中和國家地理雜志電視紀錄片中。莎芭·古拉表示這兩張著名的照片,一張是在1985年,另一張在2002年,是她至今為止唯一的兩張照片。一個以古拉為名字的基金在國家地理雜志資助下建立了,此後在眾多的讀者幫助下國家地理雜志同亞洲基金會建立了聯系,並在阿富汗建立了一個女子學校,使得數千名年輕的女性得到了基礎和職業教育,此外學校還為學生們提供一頓熱餐和健康上的照顧。此基金還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資助建立了一所女子公立學校。
[編輯本段]格倫伯格(Greenberg)訴國家地理雜志案
國家地理雜志出版了國家地理CD ROM和DVD全集,包括了在其108年歷史中發表的所有在每一期中出現的圖片和攝影照片。在1997年合集出版面世後不久,許多栽植以前的攝影師和作者對國家地理雜志提出版權訴訟。國家地理雜志在2004年訴訟結束後從市場上撤回了所有的合集。兩個聯邦上訴法院受理了不同的案件,一個案件是美國第十一巡迴法院2001年受理的針對多家地理雜志的上訴案,即格倫伯格訴國家地理雜志案。同年,在此案之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審理相似案件時(即塔西尼訴紐約時報案)(Tasini vs New Zork Times)對美國版權法的適用作出了判決。美國聯邦第二巡迴法院在審理上訴時認為格倫伯格案不符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塔西尼案的判決,並作出了有利於國家地理雜志出版其合集的判決。國家地理雜志對美國聯邦第十一巡迴法院轄區內的下屬法院的判決的上訴還暫時沒有最終決定。2007年3月15日為暫定的口頭辯論。當國家地理雜志在美國聯邦第二巡迴法院取得勝利後,至少有兩家雜志社,紐約人和花花公子,已經開始出版或者宣布將要出版DVD版合集。
[編輯本段]不同語言版本
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雜志。現在國家地理雜志以33種不同的語言全球發行:英語,保加利亞語,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克羅埃西亞語,捷克語,丹麥語,荷蘭語,芬蘭語,法語,德語,希臘語,希伯來語,匈牙利語,印度尼西亞語,義大利語,日文,朝鮮語,挪威語,波蘭語,兩種葡萄牙語版本,羅馬尼亞語,俄文,塞爾維亞語,斯洛維尼亞語,兩種西班牙語版本,瑞典語,泰文和土耳其語。
1. 2005年4月,印尼版開始在雅加達由格拉梅地亞馬加拉出版社(Gramedia Majalah)發行。
2. 2005年11月,保加利亞語版由薩諾瑪出版聯合公司(Sanoma Publishing Joint Venture)發行。
3. 2006年5月,斯洛維尼亞語版由羅庫斯(Rokus)出版公司發行。
4. 中國的《華夏地理》在2007年7月經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與國家地理雜志進行版權合作,和全球32個版本同步刊出國家地理雜志的精彩內容
5. 2006年11月,塞爾維亞語版由薩諾瑪出版聯合公司和格魯納亞爾(Gruner Jahr)出版公司聯合發行。
6. 2007年,希伯來語版正式在以色列發行。
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會員資格是唯一可以得到該雜志的途徑,除了訂閱,其他世界不同的版本只能在報攤上才能買到。在其他幾個國家裡,像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和土耳其,國家地理雜志除了在傳統的報攤上可以買到外,還可以通過定期訂閱的方式得到。
9. 外文期刊網站有哪些
外文期刊網站:
1、掌橋科研
目前擁有中文文獻73277926篇,每月更新2600多萬篇;擁有外文文獻53921990篇,每月更新200多萬篇,其中包括外文期刊,外文會議、外文OA文獻、外文學位:美國政府科技報告、外軍國防科技報告。
2、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Dspace
包括香港科技大學的學術論文、學位論文、研究報告等內容,均可免費獲取全文。
3、Forgotten Books
Forgotten Books是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圖書出版商,專門從事舊書的翻新,既有小說也有非小說類作品。擁有787,733本書可供在線閱讀,或以電子書的形式下載,或以書面形式購買。
4、古騰堡計劃
這個在學術圈耳熟能詳了。古騰堡計劃提供56,000多種免費電子書,不需要任何費用或注冊,就能免費在線閱讀或下載。在這里,你會發現這里的世界偉大的文學,特別是版權已經過期的舊作品。
5、發展中國家聯合期刊庫
非營利的電子出版物服務機構,提供來自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古巴、印度、印尼、肯亞、南非、烏干達、辛巴威等)的開放獲取的多種期刊的全文。
10. 亞當夫婦 巴厘島的畫報雜志(Wedding)在哪裡買到
榮和 徐賢(紅薯夫婦):
EP 01《我們結婚了》100227 第一章 初遇 你來自哪顆星 EP 02《我們結婚了》100306 第二章 一點點……慢慢的 EP 03《我們結婚了》100313 第三章 第二次見面 以預備夫婦進一步 EP 04《我們結婚了》100320 第四章 yoong說出你的願望 EP 05《我們結婚了》100327 第五章 預備夫婦新婚房訪問記 EP 06《我們結婚了》100424 第六章 徐賢有家人了 EP 07《我們結婚了》100522 第七章 徐賢有家人了2 EP 08《我們結婚了》100529 第八章 yoong和hyoon特別的22day EP 09《我們結婚了》100605 第九章 夫婦生活准備好了嗎 第九章-2 結束又是另一個開始 EP 10《我們結婚了》100612 第九章 結束又是另一個開始2 EP 11《我們結婚了》100619 第十章 現在開始……應該只會有晴天了吧? EP 12《我們結婚了》100626 第十一章 丈夫也有了家人 EP 13《我們結婚了》100703 第十二章 容徐夫婦新婚日記start!!! EP 14《我們結婚了》100710 容徐夫婦新婚日記(新婚夫婦的第一頓晚餐) EP 15《我們結婚了》100717 容徐夫婦新婚日記(新婚夫婦的第一次晨練) EP 16《我們結婚了》100724 第十三章 容老公做的如何?賢夫人做的如何? EP 17《我們結婚了》100731 第十四章 天才driver之路
Nichkhun 宋茜(維尼夫婦):
中國時間每周六下午16:15(頻道 韓國MBC)
2010年6月26日 我們結婚了EP1 我們變成夫婦了(上) 2010年7月03日 我們結婚了EP2 我們變成夫婦了(中) 2010年7月10日 我們結婚了EP3 我們變成夫婦了(下) 2010年7月17日 我們結婚了EP4 第一次夫婦旅行(上) 2010年7月24日 我們結婚了EP5 第一次夫婦旅行(中) 2010年7月31日 我們結婚了EP6 第一次夫婦旅行(下)
權兒 佳仁(亞當夫婦):
100731《拍攝婚紗畫報 之 in巴厘島Ⅰ》EP37 100724《拍攝婚紗畫報 之 試穿婚紗》EP36 100717《拍攝婚紗畫報 之 拍前准備》EP35 兩人甜蜜的Instyle畫報.100710《錄制"來玩吧"——200天紀念日》(下)EP34 100703《錄制"來玩吧"——200天紀念日》(上)EP33 100626《添置新家當&special event》EP32 100619《寄宿2AM宿舍&搬新家》EP31 100612《交換情侶戒指&挑戰情侶蹦極》EP30 100605《看電影&交換情侶戒指》(上)EP29 100529《香港特輯》(下)EP28 100522《香港特輯》(中)EP27 100501《5.1回顧特輯》EP26 100424《香港特輯》(上)EP25 100327《花車巡遊邀請 之 Nichkhun家教》(下)EP24 100320《花車巡遊邀請》(上)EP23 100313《喬遷宴客 之 游戲時間》(下)EP22 100306《喬遷宴客 之 料理對決》(中)EP21 100607 亞當夫婦上《來玩吧》綜藝截圖100227《喬遷宴客》(上)EP20 100220《英語補習》EP19 100213《外國訪客》EP18 100206《隱藏攝像頭的Kiss計劃》EP17 100130《演唱會告白》EP16 100123《單曲打榜》EP15 100116《裝飾新房》EP14 100109《禮儀學習》EP13 100102《錄制單曲(下)& 電台節目 & 聖誕夜遊》EP12 091226《錄制單曲》(上)EP11 091219《蜜月滑雪(下)& 搬新家》EP10 091212《夫婦運動會(下)& 蜜月滑雪》(上)EP9 091205《新婚旅行(下)& 夫婦運動會》(上)EP8 091128《新婚旅行》(上)EP7 091121《夫婦角色對換(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