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加諾是怎樣領導印度尼西亞民族獨立運動的
1924年,蘇加諾在萬隆創立普通研究會,吸引知識分子關心和討論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啟發他們的政治覺悟。1927年7月4日,蘇加諾等人在萬隆創立印尼民族主義協會,1928年5月協會更名為印尼民族黨,蘇加諾出任主席,這個政黨就明確地提出了爭取印尼民族獨立的政治綱領。
1927年12月,蘇加諾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組織——印尼民族政治團體協商委員會,蘇加諾被選為主席。印尼民族政黨聯盟是由印尼民族主義協會、伊斯蘭聯盟、蘇門答臘同盟、巴巽丹協會至善社、巴達維亞人聯合會、印尼研究會等政黨團體組成的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盡管沒有解決一件重大問題,但到底是走向統一民族運動的第一步,同時也是蘇加諾實現民族團結理想的嘗試。
蘇加諾和印尼民族黨的活動遭到荷蘭殖民政府的瘋狂壓制。1929年12月,蘇加諾等領導人被荷蘭當局逮捕,關押在萬隆監獄。1930年8月18日到9月29日,蘇加諾等四人被萬隆地方法院審判,這就是印尼現代史上著名的「蘇加諾審判案」。蘇加諾在法庭上發表題為《印度尼西亞控訴》的辯護同,慷慨地揭發和控訴荷蘭殖民豐義者在印尼犯下的種種滔天罪行。
1931年12月,蘇加諾被提前釋放出獄後,繼續投身民族獨立運動。他力圖把原印尼民族黨兩派重新統一起來,但沒有成功,二是決定加人印度尼亞黨,並任主席。
1945年8月17日,蘇加諾在雅加達宣布印尼獨立。公眾投票,他被選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首任總統。
1948年9月,印尼右派在美國、荷蘭等國策劃鎮壓印尼共產黨。蘇加諾沒有識別帝國主義的陰謀,強烈抨擊印尼共產黨想篡奪政權。12月,荷蘭軍隊侵佔印尼首都日惹,蘇加諾等共和國領導人被捕,分別流放到邦加島等地,直到1949年7月獲釋返回。12月,蘇加諾任印尼聯邦共和國總統。1950年8月17日,蘇加諾宣布成立印尼統一共和國並任總統。
從1950至1959年10年間,印尼實行議會民主,內閣對議會負責,總統任命組閣人,並沒有掌握統治實權。
從1959年開始,蘇加諾實行有領導的民主。該年7月,蘇加諾宣布恢復「1945年憲法」,總統的權力大大增強。他兼任總理,前後擔任過最高評議院主席。民族陣線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職。印尼臨時人民協商會議先後授予蘇加諾以「偉大的革命領袖」、「終身總統」等光榮頭銜。
㈡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可以控制那麼大的國土
先回樓上:「如果說日本是彈丸小國~~那麼印尼都不知道怎麼形容了~~」真是不知所雲!日本才多大?37.7萬平方公里。印尼多大?191.9萬平方公里。換句話說,印尼的國土面積近乎於日本的6倍!
再回樓主:現在的印尼之所以有這么大,其實還得「感謝」荷蘭殖民者。這一點從印尼的歷史就不難看出, 當16世紀,歐洲人抵達現在的印尼時,印尼(所含諸島)還是一盤散沙(一些個小部落也能自立山頭,自成一家~~)。是荷蘭殖民者(為了其統治和經濟利益),才將它們「整合」到了一起,當時史稱「荷屬東印度」。
二戰結束後(1945年8月),印尼宣布獨立。從此,印尼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而說實話,即使從那時起,直到現在,印尼依然能保持其疆域(將上萬個島嶼「聚攏」到一塊)也確實不易~~當然,這其中的原因和印尼正府所採取的措施主要有:對內實施民族融合和平衡政策、軍隊國家化、各個方面體現民主,以增加國家的向心力等。對外則奉行不結盟、等距外交政策等。
㈢ 印尼國的政治面貌印尼就究是什麼樣的國家,他的民族信仰是什麼
印尼和中國、印度一樣,都是跋涉中的大國,發展程度不如中印,比中國的事更難辦。
人口量緊隨中印,民族構成更復雜,疆土比中印分散,地域比中印偏遠。中國古人的說的丟到爪哇國,說的就是印尼。
政治在傳統上嫁接了近現代文明,致力於發展民族經濟,提升國民生活素質,發展中國家特徵明顯。1945年通過憲法,使用至今。規定建國五基又稱「潘查希拉」為立國基礎,即信仰神道、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和社會公正。總體是生存型社會,半傳統社會。
主張不結盟,和中印一樣,自己的事忙不過來,無力再多參與國際事務。
㈣ 印尼建國五原則是哪些
印度尼西亞是實行共和體制的單一制國家。憲法規定,國家主權掌握在人民手中,並全部由人民協商會議行使。
印度尼西亞立國的基礎為印度尼西亞的建國五項原則(又稱「建國五基」),即潘查希拉。為建立國家基本制度的依據。印尼的國徽是神話中的鷹,鷹的胸前掛著一個盾牌,盾分為五個部分,分別代表五個原則,每一原則以一個物件為標志;以五角星象徵信仰上帝,以榕樹象徵民族主義,以野牛象徵民主,以鐵鏈象徵人道主義,以棉花和谷穗象徵社會公平。
建國五項原則最初是1945年6月1日蘇加諾在「獨立籌備委員會」會議上發表演說時提出來的。按照蘇加諾的解釋,要將印尼建設成為一個「天下為公」的國家,必須實行五項基本原則,即建國的五個基礎。第一個原則是「民族主義」。這個民族主義不是狹義的某一個民族的民族,而是指印尼是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第二個原則是「國際主義」。所謂國際主義並不是不承認民族主義,不承認民族國家存在的世界注意,這種國際主義是建立在民族主義基礎上的。第三個原則是「協商一致」的原則。通過協商和會議來保障伊斯蘭教徒的權利;第四個原則是「共同繁榮」。獨立的印度尼西亞不應再有貧困,全體人民過著吃飽穿暖的幸福生活應當得到保證。這就要求不僅應該有政治上的平等,而且在經濟上也必須實行平等。第五個原則是「信仰神道」。不僅隱匿人民有信仰,而且每個印尼人民應該信仰各自的神道,全體人民必須以具有教養的方式來信仰,不含宗教偏見,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一個信仰神道的國家。蘇加諾將這五項原則歸結為一項核心原則,稱為「互助合作」。
印度尼西亞實行的是總統制,同其它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總統制一樣,印尼總統制也具有總統權力較大的特色。總統是國家元首,又是最高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總統由人民協商會議選出,總統及其領導下的內閣只對人民協商會議負責而不對國會負責,國會無權推翻總統。內閣成員均由總統任免,協助總統工作,最高評議是總統的咨詢機構,其職責是為總統提供咨詢意見,回答總統的詢問,對總統無任何約束力。
根據憲法,印尼的國家機構包括:人民協商會議、總統、國家部門、國會、最高評議院、最高法院及司法機關、地方政府。
㈤ 印尼經濟政治是什麼樣的一國家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是一個總*統*制*共*和國,現行憲*法為「1945年憲*法」,規定建*國五基(又稱「潘查希拉」,即信仰神道、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和社會公正)為立國基礎,人民協商會議為最高*權*力*機*構,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從1999年10月至今,人協對憲*法進行了三次修改,主要包括規定總*統和副*總*統只能連*選連*任一次、每任五年,減少總*統*權*力、強*化議*會職*能等。
工業佔GDP比重為46.04%,其中:采礦業佔11.44%,製造業佔23.59%,電氣水供應業佔0.83%,建築業佔10.18%。
印尼采礦業為印尼國民經濟發展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它是出口創匯、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為保持經濟活力、創造就業和發展地區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還具有輻射社會經濟其他領域的間接作用以及對邊遠地區發展的 推動作用。印尼主要的礦產品有錫、鋁、鎳、鐵、銅、錫、金、銀、煤等。印尼最大的國有礦業公司為安塔公司,另外還有印尼國有錫業集團公司。
印尼的工業化水平相對不高,製造業有30多個不 同種類的部門,主要有紡織、電子、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紙漿、 紙張、化工、橡膠加工、皮革、製鞋、食品、飲料等。其中紡織、電子、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是出口創匯的重要門類。印尼最大的鋼鐵企業為國有克拉卡陶鋼鐵公司,年產量約300萬噸。
農林牧漁業佔比重為15.04%。印尼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耕地面積約8000萬公頃,從事農業人口約4200 萬人。印尼氣候濕潤多雨,日照充足,農作物生長周期短,主要經濟作物有棕櫚油、橡膠、咖啡、可可。2012年,印尼棕櫚油產量達到285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
印尼森林覆蓋率為54.25%,達10 000 000 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熱帶森林國家,全國有3000萬人依靠林業維持生計;膠合板、紙槳、紙張出口在印尼的出 口產品中占很大份額,其中藤條出口佔世界80-90%的份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海岸線8.1萬公里,水域面積580萬平方千米,包括領海漁業區270萬平方千米,專屬經濟區310萬平方千米。 漁業資源豐富,海洋魚類多達7000種,政府估計潛在捕撈量超過800萬噸 /年,已開發的海洋漁業產量占總漁業產量的77.7%,專屬經濟區的漁業資源還未充分開發。
㈥ 印度尼西亞是個怎樣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河流眾多,水量豐沛,但都比較小。它的石油、天然氣和錫的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印尼人口近2.62億(2019年) ,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
(6)印尼怎麼民主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特點: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蘭教國家
印尼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蘭教國家,主要是遜尼派。不過,印尼的許多島嶼和村莊都信仰基督教,這要歸功於傳教士們的功勞。有趣的是,島上一直就有的萬物有靈論就並沒有被拋棄,在有的島嶼上,它們也會混雜在一起。有時你會看到有人戴著十字架,也拿著護身符之類的東西。
2,有700多種方言
印尼的官方語言是印度尼西亞語,不過,印尼人使用的語言有700多種,單是巴布亞一個省,就有270多種方言。爪哇語是印尼的第二大語言,有超過8400萬人使用。
3、仍然生活著叢林部落
在現代化的印尼大都市裡,我們很難想像,在蘇門答臘的叢林中,依舊存在著遺世獨立的部落。有些部落曾有過獵人頭的事情,雖然這種做法幾十年前就被廢止了,但有些家庭還在屋裡懸掛著他們祖輩的「戰利品」。
㈦ 為何印尼人口中87%信仰伊斯蘭教,卻不是伊斯蘭國家
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利汗國,開國皇帝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但這個國家的貴族被伊斯蘭化了,於是就成了伊斯蘭國,波斯語還是國語,但是老百姓大部分信仰印度的各種原始宗教,說印度各種方言。再後來的帖木兒帝國,貼木爾也是一個突厥化的蒙古人,依然和伊利汗國政策一樣,國教伊斯蘭教,貴族說波斯語,老百姓該幹啥幹啥。
印尼無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不然視為共產黨(共產主義及其相關活動在印尼為非法)。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國民中約88%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基督教新教,3%信奉天主教,2%信奉印度教,1%信奉佛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㈧ 號稱千島之國的印度尼西亞,島嶼分散,它究竟是怎麼維護國家一統的
我覺得印度尼西亞能夠維系這么多個島嶼主要的原因有三點,首先是印尼一直都是軍方執政,具有威壓作用;其次是島嶼過於分散是優點也是缺點;最後人口經濟資源主要集中在爪哇島,所以其他的島嶼的居民即使是想要鬧獨立,也不可能會取得成功。
最後,人口主要都是在集中在爪哇島,如果爪哇島的經濟能夠發展起來,那麼中心的實力就強大可以在軟層面上鎮壓住這些異心,而且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我覺得這些小島嶼要和爪哇島打好關系可能會更加明智。而且這么一個小島嶼,如果政府不管了真的他們也只能自生自滅的,他們需要有很多的退路才能有異心。
㈨ 印尼的五大原則是什麼
印尼建國的五項原則,稱為建國五基,即信仰上帝、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和生活公平,簡稱為「潘查希拉」。(我就是復制的,腫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