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千年黨參值多少錢啊
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由於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生長千年的人參,極為罕見,葯用價值極高。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蘆頭)短,直立或斜上,不增厚成塊狀。主根肥大,紡錘形或圓柱形。地上莖單生,高30-60厘米,有縱紋,無毛,基部有宿存鱗片。葉為掌狀復葉,3-6枚輪生莖頂,幼株的葉數較少;葉柄長3-8厘米,有縱紋,無毛,基部無托葉;小葉片3-5,幼株常為3,薄膜質,中央小葉片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8-12厘米,寬3-5厘米,最外一對側生小葉片卵形或菱狀卵形,長2-4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下延,邊緣有鋸齒,齒有刺尖,上面散生少數剛毛,剛毛長約1毫米,下面無毛,側脈5-6對,兩面明顯,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0.5-2.5厘米,側生者較短。傘形花序單個頂生,直徑約1.5厘不能回復vg米,有花30-50朵,稀5-6朵;總花梗通常較葉長,長15-30厘米,有縱紋;花梗絲狀,長0.8-1.5厘米;花淡黃綠色;萼無毛,邊緣有5個三角形小齒;花瓣5,卵狀三角形;雄蕊5,花絲短;子房2室;花柱2,離生。果實扁球形,鮮紅色,長4-5毫米,寬6-7毫米。種子腎形,乳白色。[1]
人參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質,圓柱形或紡錘形,須根細長;根狀莖(蘆頭)短,上有莖痕(蘆碗)和芽苞;莖單生,直立,先端漸尖,邊緣有細尖鋸齒,上面沿中脈疏被剛毛。傘形花序頂生,花小;花菩鍾形,具5齒;花瓣5,淡黃綠色;.雄蕊5,花絲短,花葯球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1,柱頭2裂。漿果狀核果扁球形或腎形,成熟時鮮紅色;種子2個,扁圓形,黃白色。瀕危物種。人參為第三紀孑遺植物,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約40~50cm,輪生掌狀復葉。初夏開黃綠色小花,傘頂花序單個頂生,果實呈扁圓形。也是珍貴的中葯材,是「東北三寶」之一,在中國葯用歷史悠久。長期以來,由於過度採挖,資源枯竭,人參賴以生存的森林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因此以山西五加科「上黨參」為代表的中原產區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東西部等地的人參早已絕滅。東北參也處於瀕臨絕滅的邊緣,因此,保護本種的自然資源有其重要的意義。
人參已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長白山等自然保護區已進行保護。其它分布區也應加強保護,嚴禁採挖,使人參資源逐漸恢復和增加。東北三省已廣泛栽培,河北、山西、陝西、湖南、湖北、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均有引種。
人參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它與三七、西洋參等著名葯用植物是近親。野生人參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它怕熱、怕旱怕曬,要求土壤疏鬆、肥沃、空氣濕潤涼爽,所以多生長在長白山海拔500~1000米的針葉、闊葉混交林里。每年七八月正是人參開花季節,紫白色的花朵結出鮮紅色的漿果,十分引人喜愛。野山參在深山裡生長很慢,60~100年的山參,其根往鎊也只有幾十克重。1989年,撫松縣農民在長白山採到一棵「參王」重305克,估計已在地下生長了500年。這棵「參王」是我國目前採到的最大的山參,已作為"國寶"被國家收購保存。
我國自唐朝起,就已開始人工種植人參。人工栽培的園參,除東北有大量種植外,河北、山西、甘肅、寧夏、湖北等省區也均有栽培。在人工精心管理下,栽培的人參6年就可收獲,但從葯用價值或珍貴程度講,似乎都無法與百年的老山參相比。野生人參被大量採挖已越來越少。野生人參已處於瀕臨絕滅的境地。這種"中葯之王"、"能治百病的草"與水杉、銀杉、桫欏等珍貴植物一起,已列為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2. 一斤酒適合泡多少人參
一般浸泡葯材用酒的比例在10-20 : 1的量即可,浸泡一次白酒就多點,浸泡兩次每次就少點。白酒酒精度最好在50度以上,酒精度稍高點有利於葯物中的有益成分溶出。
一斤白酒一次浸泡放20-25克人參,浸泡20天以上即可飲用。
人參大補酒配方:
[配方]人參5克,熟地黃25克,枸杞子90克,冰糖100克,白酒2500克。
[製法]將人參去蘆頭,烘軟,切片。枸杞子除去雜質,與白熟地同放入潔凈的紗布袋中,封好袋口,把葯袋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每日攪拌1次。浸泡15天後,用潔凈紗布過濾,取葯酒備用。將冰糖放入鍋中,加少量水加熱溶化煮沸,煮至見微黃時,趁熱過濾去渣,待涼後加入葯酒中,攪勻。靜置一段時間後,取上清酒液即可飲用。
[功效]大補氣血。安神,滋肝明目。適用於身體虛弱,神經衰弱,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無病者常飲,有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之功。
[服法]每日2次,每次飲服15 ~ 20毫升。
(2)印尼刺王參多少錢一斤擴展閱讀:
人參(Panax ginsengC. A. Mey)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葉片無氣孔和柵欄組織,無法保留水分,溫度高於32度葉片會灼傷,郁閉度0.7-0.8。通常3年開花,5-6年結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長於北緯33度-48度之間的海拔數百米的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林下,產於中國東北、朝鮮、韓國、日本、俄羅斯東部。人參的別稱為黃參、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之一。
3. 《巢刺王元吉》文言文翻譯
《巢刺王元吉》文言文翻譯如下:
巢剌王李元吉小字三胡,是高祖的第四子。高祖起兵西行時,留守於太原,封為姑臧郡公,進封為齊國公,總管河東十五郡諸軍事,加官為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高祖受禪即位之後,進封為齊王,擔任並州總管。
起初,元吉出生時,太穆皇後不喜其貌,不想養他,其侍媼陳善意私自乳養。長大成人之後,為人殘忍好兵,居守邊郡日久,愈益驕奢淫逸。常令奴僕、諸妾數百人披甲練習交戰,相互擊刺,以致死傷甚眾。後來元吉被刺傷,善意制止他這樣胡作非為,元吉發怒,命壯士將她弄死,而私謚她為慈訓夫人。
劉武周進犯汾、晉地區,朝廷下詔派遣右衛將軍宇文歆協助他防守並州。元吉喜好鷹狗,出城常載獵網滿三十餘車,並說:「我寧可三天不吃飯,也不能一日不行獵。」夜裡潛出府門縱淫於民家,不閉府門。宇文歆多次勸諫,完全不聽。宇文歆便上表於高祖說:「齊王多次出城與竇誕肆意游獵,蹂踐民田,放縱左右公然劫奪,民間六畜殆盡。常常當道而射,觀人避箭以為樂笑。百姓無比怨恨。不可與他共守此城。」有詔書召他還京。元吉暗示父老百姓赴京請留,才得以恢復其職。武周率五千騎兵駐於黃蛇嶺,元吉派將軍張達率步兵一百人試著與賊寇交戰,張達因兵少不願出戰,元吉強使他出戰,結果盡沒於陣。張達大怒,便引導武周攻陷榆次縣城。元吉退保祁縣,賊眾急攻其城,元吉隨即逃回並州,賊寇氣勢甚張。元吉哄騙司馬劉德威說:「您帶老弱守城,我率銳士出戰擊賊。」因而攜帶妻妾寶物夜出,拋棄軍隊奔還京師,以致並州失陷。高祖大怒,此後只讓他隨同秦王征討,而不再讓他獨擋一面了。
不久,任職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秦王圍攻東都時,竇建德前來援救,秦王率領精騎迎戰,而留元吉與屈突通繼續圍困東都,世充小看他們,隨即出兵進戰,元吉設伏劫擊,斬首八百級,生擒其戰將。東都平定之後,拜為司空,賜予袞冕禮服、鼓吹兩部、執劍衛士二十人、黃金二千斤,與太子、秦王各得三爐鑄錢自用。累進為司徒,兼領侍中、並州大都督。
當時秦王建有大功,而皇太子不為朝廷內外所矚目,元吉惟恐不亂,想一起除去兩人。於是向太子建成說:「秦王功業日隆,為皇上所愛,殿下雖為太子,其位不安,不早為計,轉眼就會受禍,請為殿下殺掉秦王。」太子不忍心,元吉多次勸說不止,太子方才答應。於是邀結宮中妃嬪,厚賄中書令封德彝,讓他們游說高祖,以致高祖果然疏遠秦王,親近太子。元吉還藏匿許多亡命壯士,厚賜他們以錢財,使之為己所用。元吉的記室參軍榮九思做詩諷喻他說:「用丹青裝飾成慶,拿玉帛禮遇專諸。」元吉見後,不悟其意。其典簽裴宣儼罷官後,前往侍奉於秦王府,元吉懷疑其事會被泄露,因而毒殺宣儼。從此以後人莫敢言。秦王曾經隨同高祖前往元吉宅第,元吉命其護軍宇文寶埋伏於寢室之內,准備刺殺秦王,太子堅決制止這樣做,元吉發脾氣說:「這是為兄考慮,他對我有什麼危害呢?」
後逢突厥酋帥郁射設進圍烏城,建成推薦元吉領兵北討,還引薦秦王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多人全都同行,又將秦王府精兵並入其府。高祖知其謀而不能禁制。元吉乘機密請加害秦王,高祖說:「他有平定四海之功,殺他沒有理由。」元吉說:「秦王從前平定東都後,顧望而不西還,散發金銀絲帛以立私恩,難道不是反狀嗎?」高祖不予回答。太子便與元吉謀議說:「大軍出發時,我與秦王到昆明池宴別,埋伏壯士殺秦王,而以暴逝奏聞,皇上沒有不相信的。然後再勸說父皇將帝位讓給我,我就封你為皇太弟,而盡殺秦叔寶等人。」率更令王日至暗中將其陰謀告知秦王,秦王召集僚屬商議,大家都說:「元吉兇殘陰險,使他得志,終究不能侍奉其兄。從前護軍薛寶上符錄說,『元吉』二字可合成一個『唐』字。元吉大喜說:『只要除去秦王,奪取東宮易如反掌!』製造此亂還未如願,就已復懷攘奪之心。大王如不早日正定其亂,社稷江山就會非復唐室所有。」秦王由此定計平亂。
元吉死時年齡為二十四歲。其子承業受封為梁郡王,承鸞為漁陽王,承獎為普安王,承裕為江夏王,承度為義陽王,全都連坐誅死。貞觀初年,下詔改葬元吉,追封海陵郡王的爵位與謚號。後來又改封為巢王,並將曹王李明過繼給他以主持其祭祀。
4. 印尼野生白刺參的營養價值好嗎
營養價值很高的,可以說是參中之王了,裡面的筋很發達,因為是野生的在海底要行走,所以肌肉多,抗癌成分主要存在於肌肉里,所以想滋補身體的吃點野生的紅刺參比養殖海參好多了。可以網上搜楓味兒
這家主要做紅刺參的,有冰鮮的還有淡乾的。
5. 印尼刺王和遼寧海參口感上有什麼區別
每個人的口感要有點不同哦。你可以去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