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尼華人受歧視為何不回中國,目前印尼大約有多少華人
一向都是華裔在印尼歧視印尼人,所以印尼人不爽華人!因為是華裔人太會做生意,華人的貢獻漸漸滲透印尼政府,印尼人怕有朝一天像新加坡一樣,讓華人當總統就丟人了,所以軍方和其它勢力久不久就搞事抗衡華裔人
⑵ 印尼華僑為什麼不回國
上世紀50-60年代曾經有回國熱潮,但是大部分歸僑們過得怎麼樣我們都知道,很多歸僑有迫不得已返回印尼或去了香港。
66年後,回國潮就沒了。
就目前的情況,絕大部分印尼華裔已加入印尼籍,跟中國的聯系也非常有限了。而且他們的產業或工作都在印尼,也難拋下。
再有就是坦白的說,印尼華裔現在在印尼生活的也不錯,沒傳聞中的那麼悲慘;普通中國人的生也不強,沒描述的那麼好,所以他們當然不會回國了。
⑶ 印尼為什麼恨華人
因為他們覺得華人不是真正的印尼人
還有在印尼華人大多數都是有錢人所以他們不服氣
⑷ 98年為什麼不列印尼
中國恪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幹涉別國內政。
印尼華人雖然是華裔,但也是印尼人,不是中國人。所以仍屬印尼內政范疇,中國是沒有理由出兵的。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
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印尼人口2.62億 ,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 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和馬來族分別佔7.5% 。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
國家政策:
很多事,不能以自己的眼光來看,為了國家的長久發展,我們要尊重領導人的決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尼
⑸ 華人為什麼不離開印尼
上世紀50-60年代曾經有回國熱潮,但是大部分歸僑們過得怎麼樣我們都知道,很多歸僑有迫不得已返回印尼或去了香港。66年後,回國潮就沒了。
就目前的情況,絕大部分印尼華裔已加入印尼籍,跟中國的聯系也非常有限了。而且他們的產業或工作都在印尼,也難拋下。
再有就是坦白的說,印尼華裔現在在印尼生活的也不錯,沒傳聞中的那麼悲慘;普通中國人的生也不強,沒描述的那麼好,所以他們當然不會回國了。
語言
印度尼西亞官方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為由通用於廖內群島、柔佛和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語為基礎所發展的語言,基本詞彙與語法結構和馬來語相同。學校內廣泛教授印度尼西亞語,因此幾乎所有印度尼西亞人皆能說印度尼西亞語,在商業、政治、國家媒體、教育及學術等各方面。
印度尼西亞語的概念由國家主義者於20世紀20年代提倡,於獨立宣言中明訂為官方語言並定名為Bahasa Indonesia。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至少都能使用數百種方言及地區語言中的一種,且通常為母語。由於爪哇族為最大族群,因此爪哇語為最廣泛使用的方言。而在巴布亞,在270萬人口中即有超過270種的巴布亞及南島語系語言。
⑹ 馬來西亞和印尼為什麼仇視華人
第三,海外排華勢力的影響。在印尼和馬來西亞,華人曾遭到嚴重的歧視,在印尼的600百萬華人境況尤其悲慘。印尼人視中華文化為「毒品」,極端仇視華人,禁止華人用漢語,強迫華人改姓。入境印尼的華人都會發現,關稅宣誓表格上依然是白紙黑字的列明中文刊物等同毒品和槍械,一概禁止攜帶入境。許多到印尼旅遊或經商的華人也有特殊遭遇,移民廳官員總愛諸多刁難,最後必須花錢消災才能順利過關。印尼有50多項法律存在歧視性條文,劣待華人。最嚴重的是華裔身份證有特別編號,這猶如在他們的額頭上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帶來一生厄運。在印尼和馬來西亞,華裔子弟經常受限制於族群的學額分配製,許多天資聰明的華人子弟盡管成績優秀也無法被大學錄取。
從文化方面看,主要是華人融入當地社會不夠。一方面,一些國家在制定社會合理移民政策方面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華商在主動融入當地社會方面也有欠缺。華人的社會特性決定了他們在海外往往會自我孤立,再加上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他們不太容易融入當地社會。
其一,他們缺乏與當地社會的文化認同感,僅僅關注自己的經營狀況,不太關注所在社區整體發展狀況和其他族群的經濟利益。其二,華商還缺少跨文化管理的意識,也不習慣分權,不信任外來管理者。相反,日本、韓國等在歐企業敢於嘗試跨文化管理,能夠很快融入當地社會。其三,一部分海外華人素質偏低。目前中國在國外的華人華僑素質參差不其,有高水平的經商者和留學生,也有偷渡出國的打工者。少數人缺乏道德素養,不尊重當地社會公德和風俗習慣,甚至違法犯罪、賄賂官員、結識當地黑社會,自招禍患,嚴重影響華人的形象。最後,海外華人現代公民意識薄弱,缺乏自主意識,更不能融入當地社會。一個封閉而又沉默的群體很容易遭受其他族群的攻擊。
這種封閉性和無為觀念還導致華人社會在大眾傳媒話語領域的失語狀態,成為當地主流媒體妖魔化的對象,從而導致社會形象的扭曲和邊緣化。發生的索羅門群島事件可見一斑,在歐洲也是如此。而其他少數族裔雖然也是弱勢群體,但善於利用各種手段來保護自己。就拿歐洲的少數族裔來說,歐洲的摩洛哥移民和土耳其移民非常善於「發出自己的聲音」,爭取自己的權益,所在國政府在考慮少數族群的政策上自然會對他們有所傾斜。又如,在德日本人就有德國政府資助的日語電視台。
歐洲華人雖然吃苦耐勞,但也許是由於文化傳統的原因,性格普遍謙和、沉默,使自己處於一個「弱勢族群」的地位。華人利益在歐洲各國政府考慮少數族群的政策時,大多排在最後一位。同是華裔,菲利賓的華裔一般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但卻不願意直接參政,他們通過向政客提供資金支持等手段來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因為他們深知:華人政治上的無權和真空狀態,直接導致經濟上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所以華人總體在當地社會都非常需要能傳達他們意願、保護他們權益的代言人。
⑺ 現在印尼華人的地位怎麼樣相比65年與98年事件後與印尼國內各群眾得到改善了嗎
蘇哈托政權跨台之後,印尼政府相繼取消了一系列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包括取消在法律里華人不是印尼本土居民的規定,不再禁止印尼華人學習漢語普通話等。而到擁有華裔血統的印尼總統瓦希德上台之後,又取消了在印尼公開展示中華文化標志和宣揚中華文化的禁令。瓦希德自稱是鄭和下西洋船隊隨行人員的後裔,並承認自己的祖先來自福建。而在蘇哈托政府跨台之後,幾乎每一屆印尼政府都會有華人部長。最早當上部長的是印尼知名經濟學家郭建義,後來比較有名的印尼華人部長還有首位女華人部長馮慧蘭。而在2002年,中國春節甚至被時任印尼總統的梅加瓦蒂(蘇加諾的女兒)確定為印尼全國性節日。
但印尼多年排華政策形成的排華情緒也很難在短期內消除。比如鍾萬學雖然一度支持率非常高,但最終還是因為與民族相關的宗教原因被免職,並被判處了2年監禁。某種程度上鍾萬學的遭遇也是印尼社會里華人現狀的縮影吧。即政治地位已經有大幅度提高,所受到的歧視與過去相比已經少了很多。但歧視減少並不等於已經消失,華人在印尼有時還是會遭遇隱性歧視,甚至是不公平待遇。但總體來說,華人在印尼的地位已經大幅提高,可以說和1998年之前的情況相比已經換了一翻天地了。
⑻ 印尼「九三零」屠殺華人事件始末是怎樣的
印尼陸軍是大屠殺的實施者,但在屠殺的開始階段,曾選擇利用美援武器裝備其他反共團體,避免直接參與反共屠殺。而中情局和美國駐印尼大使館,則秘密向印尼陸軍提供了多份印尼共的黨員名單——從1965年12月17日到1966年8月10日之間,美國先後至少向印尼陸軍提供了三份關於印尼共產黨領導人名單及其住所的電報。總人數據說在5000人以上。美國在大屠殺中,究竟介入多深,尚待更多材料說明。
此外,英國情報部門及澳大利亞當局,也曾介入到此次大屠殺之中;但具體情形,同樣還不清晰。
此次大屠殺的具體罹難人數,迄今沒有確切數據。據中情局後來的調查報告,截止1966年4月,大約有25萬到50萬人被殺,另有大量入獄者;據印尼官方在1975年公布的數據,則為45到50萬左右。真實數字當遠不止此。據美國駐印尼大使馬歇爾·格林披露,當年的大屠殺,「並不區分誰是華人共黨分子,誰是印尼公民」。
⑼ 中國人去印尼
印尼華人保守估計600萬,一說達2000萬,但估計大概在1000萬左右。是全世界華人最多的國家。但是因為時間久遠和之前三十年(66-98年)的同化政策,華人大部分也不會講華語了,而且有了比較強的國家認同感。
就生活和工作來說,印尼經濟在東南亞還算是不錯,雖然比不上泰國和馬來西亞,但每年增張速度還是很快的。所以當地人的生活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還可以,基本跟中國差不多。但是農村人口還是非常貧困的,還有很多(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在赤貧線以下。
工作的話這邊工作比較愜意,相對健全的法律核對勞動者的保護,以及安逸到有些懶散的工作態度,所以工作壓力和強度跟國內比起來都比較低。
生意的話這邊華人大部分是經商的,跟國內聯系也比較強,這邊的商品從大到小基本都能見到中國貨。所以來印尼經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⑽ 現在居住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華裔,他們好嗎如果印尼馬來西亞攻擊中國,他們會幫這兩個國家嗎
我是馬籍華僑,在那裡沒什麼不好的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但是華人是好樣的,創得比本土人更好。肯定幫中國啦但是不可能他們有這個膽量攻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