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什麼時候有航空母艦

印尼什麼時候有航空母艦

發布時間:2022-05-26 21:56:41

『壹』 航母出現時間

1917年,英國按照航空母艦標准全新設計建造了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第一次使用了在飛行甲板右舷的島狀上層建築。

第一艘服役的從一開始就作為航空母艦設計的船隻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它1922年12月開始服役。全通式飛行甲板、上層建築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航空母艦的樣版。

『貳』 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的先後順序

英國-美國-日本-西班牙-蘇聯-法國-義大利-阿根廷-泰國-印度
上邊的順序不太對,不過中國至少是第十一個。

『叄』 最早有航空母艦是那個國家

這個有爭議,是英國的競技神號和日本的鳳翔號

真正最早獨立開工建造,設計,全通式甲板的現代意義上航母是1918年開始建造的英國的競技神號,該艦1924年服役

日本透過間諜威廉·福布斯-森皮爾爵士率領的代表團等人自英國竊取而來的技術,在1919年建造了鳳翔號,由於服役時間是1922年

我個人傾向於是英國的競技神號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你判斷一個孩子誰先「有」,而不是誰先服役。
好比兩個孕婦一個懷孕更早,另一個晚,但是晚的那個孩子早產了
所以你怎麼說都有道理。英國死活都認為第一艘航母是自己的競技神號,但是日本人覺得鳳翔號是第一號沒有爭議。

美國和世界上似乎把鳳翔號當成第一艘的更多,但是對於日本人剽竊英國技術這點都沒有否認

『肆』 那個國家最先有航母

很可惜,是日本。
本世紀出現的最主要的海上兵器當首推航空母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戰斗艦艇,作為各國海軍的中堅力量和海上實力的重要象徵,航空母艦以其強大的制海、制空能力、續航能力和輝煌的戰績而著稱於世。然而,航母的問世卻經歷了一番不尋常的曲折和坎坷,留下了令人驚嘆的故事。

1909年,法國著名發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這個迷人的夢想。他在當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前無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設想。並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艦"這一概念。

然而,當時法國軍方正以極大的熱情研製水上飛機,似乎沒有多少心思去關心這種"異想天開"的航母。阿德的創意卻在英倫三島得到了熱烈的反響,並為英國人實現航母之夢帶來了希望之光。

1912年,英國海軍對一艘老巡洋艦"競技神"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工程技術人員拆除了軍艦上的一些火炮和設備,在艦首鋪設了一個平台用於停放水上飛機;另外在艦上加裝了一個大吊桿,用來搬運飛機。這樣,"競技神"號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然而,它卻並不是阿德所勾畫的那種航空母艦,也不是現代意義上航母的雛型,因為艦上所載的飛機並不能夠在艦上直接起降,所有飛機都需要從水上起飛和在水上降落,然後再從水中提升到軍艦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偵探機在英國"皇家方舟"號戰列巡洋艦起飛獲得成功。很快,英國海軍即將此艦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搭載艦。次年底,這艘水上飛機母艦作為英國海軍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飛機母艦加入現役。後來,它改名為"柏伽索斯"號,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說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但實際上,"柏伽索斯"號只能稱之為可以在艦上起飛飛機的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因為飛機仍然不能在艦上降落。

水上飛機母艦問世後不久就在海戰中初露鋒芒。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號、"女皇"號和"里維埃拉"號三艘水上飛機母艦及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一支英國特混艦隊,受命前去襲擊庫克斯港的德國飛艇基地,因濃霧彌漫,飛行員沒有找到目標,遂改襲停泊在港內的艦隊。然而,由於水上飛機所攜帶的炸彈威力太小,最終也未能對艦隊造成損害,只好無功而返。這次襲擊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它卻向世人展示了用以母艦為主的特混編隊從空中攻擊敵艦的全新戰法和光明前景。正如負責制定這次作戰計劃的塞西爾·萊斯克蘭奇海軍少校後來所指出的那樣:"12月25日發生的事件是海軍作戰原則發生變化的明顯證據。可以想像,如果我們的飛機攜帶的是魚雷而不是小型炸彈,那麼德國的軍艦就有可能被擊沉。"

時隔不久,水上飛機母艦在達達尼爾海戰中開始大顯身手。1915年8月12日,英國海軍飛行員埃蒙斯駕駛一架從水上飛機母艦上起飛的肖特184式水上飛機,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魚雷擊沉了一艘5000噸級的土耳其運輸艦。這是水上飛機誕生後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戰果。

1916年,英國的航母設計師總結水上飛機參戰以來的經驗教訓,重新提出了研製可在軍艦上起降飛機的航母的問題,並建議把陸基飛機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後,英國的設計師們開始對航母的結構進行新的重大修改,並由此導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號的誕生。 "百眼巨人"號原名"卡吉士"號,是英國造船商為義大利造的一艘客輪,開工不久即被英國海軍買下,准備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於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不定常渦流"的問題。正當英國的造船專家們一籌莫展之時,一名海軍軍官卻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把艦橋、桅桿和煙囪統統合並到上層建築中去,然後把整個建築的位置從飛機甲板的中間線移到右舷上去,這樣,起飛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連為一體,而"不定常渦流"的影響也將不復存在。這位海軍軍官把自己的高招稱之為"島"式設計。

"百眼巨人"號的艦載機採用了一種原來在陸基起降的"杜鵑"式魚雷攻擊機,它有折疊式的機翼能攜帶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魚雷,具有很強的進攻能力。由於這種飛機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於第一批准備上艦的飛機,未能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

今天的航母霸主美國也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於1910年11月14日駕機從「伯明翰」號輕巡洋艦起飛,2個月後又在「賓夕法尼亞」號重巡洋艦上實現了降落。1922年3月美國人將運煤船「木星」號改建成「蘭利」號航空母艦。

而世界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卻被日本海軍捷足先登,日本於1922年12月建成了「鳳翔」號,由於它不是改裝的,因此它被認為是世界上專門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這一時期,可以說是航空母艦的初創階段。

1922年初,華盛頓海軍裁軍會議簽約,協定除對各國航空母艦總噸位的限額作了分配外,還給航空母艦第一次正式下了定義。當時把標准排水量在1萬噸至2.7萬噸、為裝載和起降飛機的專門目的而建造的軍艦定義為航空母艦。根據條約規定的特別條款,美國把在建的2艘戰列艦改建成了「列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日本改建成了「赤城」號和「加賀」號,英國改建成了「勇敢」號、「光榮」號,並對「暴怒」號進行了翻新大改裝;法國則改建了「貝亞恩」號。20年代是航空母艦的改建階段。

30年代,美國建成了「突擊者」號等共5艘,並著手埃塞克斯級的研製;英國於1935年3月開工建造性能優良的「皇家方舟」號(II),隨後又開工建造該艦的改進型光輝級;日本更是磨刀霍霍,相繼建成了「龍驤」號、「蒼龍」號、「飛龍」號,並開工建造「翔鶴」號和「瑞鶴」號。這一時期是航空母艦的發展階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大顯身手,一舉取代了戰列艦,確立了自己在艦隊中的霸主地位。

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航空母艦已成為一個國家軍事、工業、科技水平與綜合國力的象徵。

目前世界上現役航空母艦共26艘,在建4艘;直升機母艦3艘;兩棲攻擊艦15艘,在建2艘。航空母艦從問世至今,世界上建造過的有8個國家,即英國、日本、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俄羅斯(前蘇聯);擁有過的國家達14個,加上正在建造的泰國,總計將達15個。建成服役的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總數,據統計為300餘艘;其中艦隊航空母艦佔45%,護航航空母艦42%,水上飛機母艦6%,直升機母艦2%,兩棲攻擊艦5%。未來的航空母艦將具有更強、更全面的防天、防空、防潛、防艦、防導等一切反攻擊手段的綜防能力,而自身用於爭奪制空權、制海權的主動攻擊能力將更加全面

『伍』 一九九八年美國航空母艦去過印尼嗎

去過,1998年印尼海嘯,我國援助印尼的救災物資就是美國航母轉運的

『陸』 航空母艦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皇家海軍的一艘由運煤船改建而成的航空母艦已接近完成,它被命名為「皇家方舟」號,後來,它改名為"柏伽索斯"號,排水量7450噸,可載10架水上飛機,它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艦了(應是水上飛機母艦因為艦上所載的飛機並不能夠在艦上直接起降,所有飛機都需要從水上起飛和在水上降落,然後再從水中提升到軍艦上)

1918年,英國海軍動工興建「競技神」號航空母艦,1923年7月才完成。它在航母發展史中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它的島式結構非常成功,由此一舉奠定了現代航空母艦的基本結構,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競技神」號一開始就按照航母標准進行全新設計。在這之前,世界上的航母都是由戰列艦、重巡洋艦或商船改建的。它採用封閉式艦首和全通式飛行甲板,一個環繞著煙囪的大型艦島配置在艦體右舷,構成了一個比「鳳翔」號大得多的島式上層建築。由於「鳳翔」號後來放棄了這種結構,「競技神」號實際上是第一艘真正採用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航母爭相模仿的標准樣版。
「競技神」號的標准排水量是10950噸,航速25節,載機20架。後來由於艦載機大小、重量的不斷增加,載機數量減少到15架。它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的艦上配備了強大的火力,4門140mm炮、4門102mm炮和4門47mm炮,主要用於防空作戰,這一點與現代航母注重對空防禦如出一轍。1942年4月9日,競技神號在錫蘭島亭可馬裏海軍基地附近,遭到日海軍機動艦隊的艦載機擊中攻擊,共命中10彈,很快沉沒。
1922年12月,日本帝國海軍也誕生了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鳳翔」號1920年開工,卻搶在1922年底完工服役,成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它不是改裝的,也是一開始就按航空母艦來設計的。早在1919年日本即著手此艦的設計,以同時代英國的航空母艦為參考,標准排水量7470噸,航速25節,飛行甲板為168×22.7米,可載飛機21架。由於該艦在航母發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島狀上層建築,因而被稱為第二代航母。但是經過試驗,日本海軍發現「鳳翔」號的島式結構並不是很合適。由於該艦的飛行甲板比較狹窄,島式建築在起降時顯得非常礙事。為了保證艦載機的安全起降,日本海軍最後拆除了島式建築,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又恢復成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這從發展上講是一種倒退。

『柒』 世界上最早擁有航空母艦的是哪個國家

世界第一個從停泊的船隻上起飛的飛行員是美國人尤金·伊利(Eugene Ely),他於1910年11月14日駕駛一駕「柯蒂斯」雙翼機從美國海軍伯明翰號輕型巡洋艦(USS Birmingham CS-2)起飛並成功地降落在賓夕法尼亞號裝甲巡洋艦(USS Pennsylvania ACR-4)一個長31公尺、寬10公尺的木製改裝滑行台上,成為第一個在船隻上降落的飛行員。1912年5月2日,英國海軍上尉格里高利駕駛著一架「肖特」S.27雙翼飛機從以10.5節的航速行駛的豪伊伯尼亞號戰列艦上起飛,從而創造了飛機從航行中的軍艦上起飛的先例。

發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水上飛機首先被用於海上偵察。各國海軍都喜歡使用這種飛機,它的降落和起飛能在水面上進行。但是水上飛機的裝載和運輸很成問題。剛開始,水上飛機只能被置於船後,由船隻來牽引。一但遇上惡劣天氣,缺少保護的水上飛機就有進水、發生傾覆的危險。

1912年,英國海軍把一艘老巡洋艦改裝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納飛機的船隻。後來,英國海軍徵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峽營運的渡輪,並把它們全部改裝成可以裝載水上飛機的軍艦,這種船隻後來被稱為「水上飛機母艦」,它是航空母艦最早的雛形。

第一次世界大戰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是唯一擁有艦載水上飛機的參戰方。英國軍方提出水上偵察機有助戰局發展的意見,並要搭配保護它的戰斗機,因此,不能再只使用沒有飛行甲板、無法供戰斗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必須重新設計另一種新軍艦,這即是後來的航空母艦。1917年6月,英國皇家海軍暴怒號巡洋艦在建造過程中改變原有設計,將艦艏部分上層建築被全部移除,轉而鋪設69.5米長的甲板供飛機起飛,這使暴怒號成為第一艘可以起降固定翼飛機的船隻。不過起飛後的飛機無法返回母艦,只能去陸地的機場著陸。暴怒號1917年6月完工服役。

1917年8月2日,英國海軍少校、「暴怒號」海軍航空兵指揮官歐內斯特·鄧寧駕駛「幼犬」戰斗機用與軍艦平行飛行側滑著陸的方式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地勤人員抓住了機翼後緣使飛機停了下來。這成為世界上首次飛機在航行中的軍艦上降落的嘗試。幾天之後,鄧寧再次試圖嘗試這個危險的降落方法時,飛機翻出軍艦墜入海中,鄧寧以身殉職。

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號」進行了大改裝。將軍艦後主炮和後桅拆除,在艦體後部加裝了86.6米長的飛行甲板。這樣,以艦體中部上層建築為界,前部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甲板用於飛機降落,飛機可以互不幹擾地同時進行起降作業。盡管如此,」暴怒號」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飛機著艦仍然十分困難。所以,此時的「暴怒號」還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艦。

第一艘安裝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是由一艘建造中的客輪「卡吉林」號改建的英國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飛行甲板長168米,甲板下是機庫,有多部升降機可將飛機升至甲板上。1918年7月19日,七架飛機從暴怒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攻擊德國停泊在同德恩的飛艇基地,這是第一次從母艦上起飛進行的攻擊。

1917年7月,英國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純正血統」的航空母艦,並為其命名為「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又譯作「赫爾墨斯」號)以紀念航母的鼻祖——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競技神」號。信心滿滿的英國海軍由於擁有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他們完全有理由認為:他們將建成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然而皇家海軍忽視了一個正在日益崛起的對手,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又一個「後起之秀」——日本海軍。日本海軍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發展速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善於向先進的海軍強國學習,善於跟蹤海軍建設中的最新浪潮,一旦看準就不惜血本的大力建造。他們於1919年開始設計,1920年開始建造本國第一艘純種航空母艦——「鳳翔」號。在此之前英國海軍訂購的「競技神」號航母於1918年1月開始動工,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其工期進度明顯放慢,直到1923年7月才最終建成。然而此時日本海軍的「鳳翔」號由於工期進展迅速,卻搶在1922年年底建成並開始正式服役。這樣日本海軍雖然後發但卻先制,搶在英國海軍以前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

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啟用的蘭利號(USS Langley CV-1)。蘭利號航空母艦並不是一開始就以航空母艦為用途所建造的艦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號運煤船(USS Jupite1917年美國按照航空母艦標准全新設計建造了AC-3)。美國海軍看上它載運煤炭用的腹艙容量充足因此將其改裝為航空母艦。在改裝中「木星」號煤倉上甲板的上層建築及起重機被全部拆除,從艦首至艦尾架設了13個單位桁架,在上面鋪設了長165.3米、寬19.8米的全通式飛行甲板。在甲板中心設置了一台飛機升降機。「蘭利」號的機艙設置在軍艦的尾部,原有的6個煤倉中的4個被改成飛機庫,其餘的被改成航空汽油庫、彈葯庫和升降機械室。

一戰後,1922年各海軍強國簽署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嚴格控制了戰列艦建造,但條約准許

企業號CV-6各締約國利用2艘戰列艦改建為標准排水量3.3萬噸的航空母艦。當時,作為東道主的美國正在建造6艘排水量為43200噸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而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潛在對手——日本海軍對這一舉動非常敏感。所以在條約簽署時,日本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美國放棄這6艘戰艦。經過反復討價還價,美國被迫做出讓步,暫停這幾艘戰艦的建造,但作為交換條件,日本也必須放棄其在建的兩艘排水量41000噸的「天城」級戰列艦。此次談判導致了兩國第一代大型攻擊航母的誕生——「赤城」級和「列剋星敦」級。此時的航母老牌大國——英國由於受到美、日兩國的影響也開始不甘寂寞,打算建造航空母艦。但英國在一戰中大傷元氣,所以最終選擇了兩艘大型巡洋艦「勇敢」號和「光榮」號作為被改裝成航母的軍艦。這時,美國的「列剋星敦」級的2艘航母(CV-2「列剋星敦」號和CV-3「薩拉托加」號)、日本的「天城」級的「赤城」號、「加賀」級的「加賀」號兩艘航母,以及英國的「勇敢」號、「光榮」號、「暴怒」號,並稱為世界7大航母。

1930年,英國建造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採用了全封閉式機庫、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強力飛行甲板、液壓式彈射器,被譽為「現代航母的原型」。1936年《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失效,海軍列強又展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國的「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日本的「翔鶴」級航空母艦、英國的「光輝級」航空母艦是這一時期的傑作。

二戰

航空母艦在二戰中首度被廣泛運用。它是一座浮動式的小航空站,攜帶戰斗機以及轟炸機遠離國土執行攻擊敵人目標的任務。這使得航空母艦可以由空中來攻擊陸地以及海上目標,尤其是那些遠遠超過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標。由航空母艦上起飛飛機的戰斗半徑一直不斷地在改變海軍的戰斗理論,敵對的艦隊必須在看不到對方艦船的情況下,互相進行遠距離的戰斗。這徹底終結了戰列艦為海上最強軍艦的優勢地位。

航空母艦在戰爭中初建功勛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的「光輝」號航空母艦出動魚雷轟炸機編隊攻擊了塔蘭托港內的義大利海軍並且擊沉一艘、擊傷三艘戰列艦。此舉使美國等海上強國意識到航母時代的來臨。

二戰中,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戰場上起了決定性作用。從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偷襲珍珠港,到雙方艦隊自始至終沒有見面的珊瑚海海戰,再到運用航空母艦編隊進行海上決戰的中途島海戰,從此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現代遠洋艦隊的主幹。美國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組成龐大的航空母艦編隊,成為海戰的主角。戰爭期間,廉價的小型護航航空母艦被大量建造投入到反潛護航作戰中。

當代

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都注重於發展適合本國的航空母艦。戰後的美國在其一段時間里都在對二戰期間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和中途島級航空母艦進行現代化改裝。改裝的項目包括增加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助降瞄準鏡的設計,提高了艦載重型噴氣式飛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的噴氣式飛機得以搭載到現代化的航空母艦上,並且航空母艦的排水量越來越大。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二戰後第一級專為搭載噴氣式飛機而建造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美國在使用這一級航空母艦時仍然發現了一些不足,於是在建造下一級航空母艦時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和升級,這就是「小鷹」級航空母艦,它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最後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美國在建造小鷹級航母時,在1958年開工建造了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 CVN65)。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1961年服役也可以被稱之為「企業級」,該級只建造了一艘。採用核動力的最大好處是提高續航能力,核動力燃料更換一次可連續航行數十萬海里,使航空母艦具備了近乎無限的機動能力,消除了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大型煙囪對飛行作業的影響。

在看到核動力的優勢後,美國海軍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10萬噸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這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體積最大、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其藍本是根據小鷹級航母改建的。

美國海軍於2007年1月16日宣布,美國新一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正式命名為傑拉德·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 CVN 78),以紀念在2006年12月26日晚間去世的美國前總統傑拉德·福特。福特號在2007年起開始建造,將在2015年9月交付以取代屆時艦齡將超過50歲的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N-65)。這也是美國進入21世紀建造的第一級航空母艦。

「福特」號航空母艦於當地時間2013年10月11日在位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隸屬於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成功下水。此外,「福特」級航母的第二艦被命名為「肯尼迪」號,第三艦據說將被命名為「企業」號,接替2012年退役的「企業」號這一艦名。

英國財力衰弱使皇家海軍無力擁有大型航空母艦。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很像二中的小型護航航空母艦,採用滑跳甲板和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在1982年英、阿福克蘭群島爭端中,英國依靠它在遠離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取得勝利。蘇聯採用垂直起降飛機的「基輔」級航空母艦(蘇聯海軍稱為「載機巡洋艦」)則裝有重型武備。蘇聯/俄羅斯最終建成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採用滑躍式甲板避免了安裝復雜的彈射裝置。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是英國正在建造的最新一級航空母艦。

由於蘇聯解體、經濟衰退,俄羅斯沒有能力再建造航空母艦,只有一艘排水量6萬噸的中型航空母艦,現在隸屬於北方艦隊。在波斯灣、阿富汗和太平洋地區,美國利用它的航空母艦艦隊維持它的利益。在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的過程中,美國盡管在中東沒有足夠的陸上機場,但依然能夠利用其航空母艦戰斗群進行主要攻擊。21世紀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艦約可以裝載1250架飛機,其中美國的載機數超過1000架,英國和法國正在擴大其載機量。

法國在航母發展史上一共先後擁有過十艘航空母艦。

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法國進入自主研製航母階段。兩艘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克萊蒙梭」號和「福煦」號分別於1961年和1963年開始服役。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國海軍隸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是法國海軍旗艦。「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標志著法國建立起全歐洲國家中最完整的國防工業研發體系,絕大多數關鍵性武器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許多方面還足以在美蘇兩強之外獨樹一幟。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航空母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2號艦「瓦良格號」。19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率為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為「遼寧號」,並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使用。

『捌』 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出現在什麼時候,哪個國家

日本建造出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艦。 本世紀出現的最主要的海上兵器當首推航空母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戰斗艦艇,作為各國海軍的中堅力量和海上實力的重要象徵,航空母艦以其強大的制海、制空能力、續航能力和輝煌的戰績而著稱於世。然而,航母的問世卻經歷了一番不尋常的曲折和坎坷,留下了令人驚嘆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印尼什麼時候有航空母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生產哪些中國香煙 瀏覽:727
義大利簽證可以在哪裡辦理 瀏覽:742
伊朗核設施怎麼掛的 瀏覽:112
想給伊朗捐口罩怎麼辦理 瀏覽:278
2019年伊朗洪水從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826
英國司登是什麼 瀏覽:342
外國人怎麼在印尼開公司 瀏覽:785
中國面積多少公頃 瀏覽:765
在印尼辦的駕駛證到中國怎麼轉換 瀏覽:715
24萬印尼盾多少美元 瀏覽:128
印尼玉米什麼時候種植 瀏覽:308
英國海關臨時體檢要多久 瀏覽:642
怎麼申請英國vat稅號 瀏覽:422
知乎中國海洋大學會計專碩怎麼樣 瀏覽:521
印度在什麼周 瀏覽:62
英國電氣碩士讀研怎麼樣 瀏覽:386
英國smeartest怎麼做 瀏覽:790
義大利威尼斯房子哪個朝向好 瀏覽:507
黎巴嫩vs伊朗哪個視頻轉播 瀏覽:648
1962年列印度怎麼打勝的 瀏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