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尼語和馬來語有什麼區別
馬來語(Malay language),跟印尼語是同一種語言。是馬來西亞和汶萊的官方語言,也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
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上的馬來語泛指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諸語言;狹義上的馬來語指一種使用於馬六甲海峽附近地區的語言。狹義上的馬來語在語言分類上屬於南島語系的印度尼西亞語族。
(1)印尼語有多少種時態擴展閱讀:
一、細微差別
馬來語和印尼語之間的差別,可以類比為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之間的差別。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溝通的,只是在書寫系統的拼音和語匯上有一些差異。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印尼語從爪哇語和荷蘭語中借用了不少詞彙。
比如說,馬來語中的「郵局(post office)」是「pejabat pos」,但是印尼語中的「郵局」則是「kantor pos」,這是借用「kantoor」這個荷蘭語 --- 荷蘭語中的「辦公室(office)」--- 而產生的詞彙。
二、詞彙特點
馬來語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從14世紀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的馬來人阪依伊斯蘭教,他們開始使用一種叫作Jawi的阿拉伯字母書寫體。19世紀,英國人基於拉丁母設計了現在普遍使用的馬來文字,而印尼文則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除了拼寫之外,印尼文和馬來文的區別不大。馬來語的語法與西歐語言有著根本的不同。馬來語沒有詞前綴和詞後綴,屬於分析語。而相應的功能則由附加單詞來實現。
而名詞的復數形式則由簡單的將該名詞重復說兩次來實現,比如,"rumah-rumah"的意思就是"houses"。而跟在數詞後面的名詞又恢復為單數形式,並且添加了一個數量單位,有些類似於英文"seven head of cattle"的結構。
『貳』 印度尼西亞使用什麼語言
印度尼西亞使用印尼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印尼當地統治者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經歷了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後,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告獨立。
2013年印尼總人口達2.48億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華人3%-4%,此外還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個民族的居民,共佔23%。民族語言200多種,通用印尼語。
根據印尼政府2014年公布的數字,印尼有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占人口總數的5%,超過1000萬人。
『叄』 印度語與印尼語是一樣的嗎
印度尼西亞語
開放分類: 語言、印度尼西亞、語種
印度尼西亞語(Bahasa Indonesia)是以廖內方言為基礎的一種馬來語,是印度尼西亞的官方語言。全世界約有1700萬到3000萬人將印度尼西亞語作為他們的母語,還有大約1.4億人將印度尼西亞語作為第二語言,能較熟練的讀和說印度尼西亞語。
印度尼西亞的所有地區都通用印尼語,同時在荷蘭、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國也有許多人使用印尼語。
在語言學分類中,印尼語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印尼語源自於蘇門答臘島東北部的馬來語,是該語言的一個地區性變種,同標准馬來語有超過80%的同源性。但是印尼文和馬來文的拼寫卻大不相同,這是由於印尼文拼寫系統由荷蘭人發明的,而馬來文拼寫系統則是由英國人開發的。馬來語和印尼語都使用拉丁字母,屬於單位元組文字。同西歐語言相比較,印尼語的語法非常簡單。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官方印尼語稱為巴哈薩(Bahasa,在印尼語里就是「語言」的意思)。在印度尼西亞的2.3億人口中,有超過300種方言。某些年長的印尼人能夠說一些荷蘭語,在商業、游覽和教育方面也通用英語。
印地語
開放分類: 語言
印地語
Hindi language
印度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 。屬印歐語系中印度-伊朗語族印度語支 ,是由古梵語發展而來的一種現代印度-雅利安語言。分布於印度中部和北部的中央直轄德里特區、北方邦、中央邦、比哈爾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等地區。是印度國內最為通行的一種語言。此外,在模里西斯、斐濟、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蓋亞那、蘇利南等地的印度裔居民中也有相當數量的人講印地語。
印地語有5大方言,即西部印地語、東部印地語、比哈爾語、拉賈斯坦語和山地印地語。每種大方言里又各有若干方言。標准語的基礎是通行於德里和梅拉特附近地區的克里波利方言,屬西部印地語。同印度北部的大多數語言一樣,印地語是由梵語派生出來的。印地語和作為巴基斯坦官方語言的烏爾都語實際上是同一種語言,雖然前者用梵文字母書寫,而後者用波斯—阿拉伯文手寫體書寫。純粹印地語的大部分詞彙來源於梵語,而烏爾都語卻有許多從波斯語和阿拉伯語來源的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的基礎都是印度斯坦語(Hinstani),它是一種口語,曾經在印度許多地方作為交際語言使用,長達四個世紀以上。
當一九四七年印度獲得獨立時,印地語便被選作民族共同語,但是由於它沒能贏得印度講其它語言的人的承認,因此只好與英語分享官方語言的地位。
印度著名作家普列姆昌德長篇小說《戈丹》中的一頁
印地語標准語有母音11個 ,輔音43個。54個音位中,有1個母音和5個輔音是外來音,只使用於外來語中。印地語原有的10個母音都有對應的鼻化形式。輔音中不但清塞音、清塞擦音等有對應的送氣音,濁塞音、濁塞擦音、閃音等也都有對應的送氣音。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有區別意義的作用。一般沒有重音,也沒有聲調。語法比梵語大大簡化,名詞有陰性、陽性和單數、復數的范疇。在少數代詞中還保留了格的殘余形式。名詞格的形式已經消失。句中名詞或代詞跟其他詞之間的關系是在名詞或代詞後面用後置詞來表示。名詞或代詞等帶有後置詞時,其形式有一定的變化。動詞除有人稱、性、數等范疇外,還有體、時、式、態等范疇。句子的基本語序為主語—賓語—謂語。詞彙方面,基本詞彙大部分是從梵語演變而來的。各專業學科的術語,近來的趨向是直接取自梵語,或用梵語構詞法創立新的梵語詞。在穆斯林統治時期,印地語吸收了大量波斯語和阿拉伯語詞。英國統治時期,它又吸收了大量英語詞語,至今還在不斷地從英語吸收新的詞語。在吸收外來語同時,還吸收了外來語的一些構詞手段。
印地語使用天城體文字。這是一種音節拼音文字,由古代的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自左而右書寫。
『肆』 印尼是什麼語言
印尼即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官方語言是印度尼西亞語。
印度尼西亞國內所有地區都通用印尼語,同時在荷蘭、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國也有許多人使用印尼語。全世界約有3000萬人將印度尼西亞語作為他們的母語,還有大約1.4億人將印度尼西亞語作為第二語言,能較熟練的讀和說印度尼西亞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官方印尼語稱為巴哈薩(Bahasa,在印尼語里就是「語言」的意思)。在印度尼西亞的2.3億人口中,有超過300種方言。某些年長的印尼人能夠說一些荷蘭語,在商業、游覽和教育方面也通用英語。
(4)印尼語有多少種時態擴展閱讀
為了能與馬來語書面文字統一,1972年印尼政府推出以馬來文拼寫系統為標準的精確拼音(Ejaan Yang Disempurnakan)使得現在印尼語跟馬來語的拼寫非常接近。
在語言學分類中,印尼語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印尼語源自於蘇門答臘島東北部的馬來語,是該語言的一個地區性變種,同標准馬來語有超過80%的同源性。
基本上,所謂「馬來語言」和「印尼語言」的區別,是基於政治上的原因,而不是基於語言學上的考慮。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溝通的,雖然有不少語匯不一定完全相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馬來方言彼此之間反而無法完全互相溝通。比如說,對很多馬來人而言,他們就很難理解吉蘭丹語(Kelantanese)的發音。
此外,印尼爪哇的馬來語(Javanese Malay),則是擁有很多特有的詞彙,即使是熟悉馬來語的馬來人也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詞彙的意思。
『伍』 想要自學一門外語(除英語外)哪國的比較簡單,還有用什麼書比較好
簡單的話,那就是韓語或是馬來語(印尼語)吧。
先給你介紹一些語言,你自己去看看。
1.日語,日語和韓語一樣都是還未確定語系的語言,有些人學習日語是因為日語里有漢字,認為日語不會很難。但是這個是個錯誤的認識,日語里雖有很多漢字,但是不表示日語就很簡單,日語入門比較簡單,學得越深就會覺得比較難了。現在市面上用書一般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標准日本語》,最好買新版的,講的比較詳細。
2.韓語,韓語語法有些地方和日語有點像,它們的句子都是:主語+賓語+動詞,韓語里有很多漢字詞,很多發音類似漢語,韓語的漢字詞意義是,有很多是從漢語引進的,也有他們朝鮮族的人自己創造的漢字詞。市面上的書好像有《標准韓國語》,《無師自通韓國語》。抱歉,只知道這兩種。
3.印尼語/馬來語,這兩種語言好像是一種語言發展來的,相似度80%以上,就和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的區別差不多。學慣用書比較少,有《基礎馬來語》
4.法語,法語語音比較復雜,語音規則比較多,記住了還是挺有成就感的。法語語音有請濁輔音,小舌音R,鼻化母音等,這些在英語里沒有(英語里的請濁輔音沒法語的那麼不好分辨)。名詞分為陽性和陰性,動詞有變位(比英語的復雜),時態貌似是15種。市面上的書有《簡明法語教程》等
5.西班牙語,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羅馬尼亞語,加泰羅尼亞與,加利西亞語,葡萄牙語等都是印歐語西羅曼語族的語言,所以比較相似。但是西班牙語里的R不是小舌音,是大舌顫音。市面上的書有《現代西班牙語》
6.德語,德語和英語是一個語系一個語族的語言。但是德語比英語難得多。德語法語有點難,德語的名詞有陰陽中三個性,還有格變化..反正很復雜,暫時還未接觸德語。
就介紹這么多了...其他的像什麼,俄語,烏克蘭語,芬蘭語,匈牙利語,印地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等等之類的語言都挺難的。
『陸』 印度尼西亞說什麼語言
印度尼西亞語
印度尼西亞語(Bahasa Indonesia)是以廖內方言為基礎的一種馬來語,是印度尼西亞的官方語言。全世界約有3000萬人將印度尼西亞語作為他們的母語,還有大約1.4億人將印度尼西亞語作為第二語言,能較熟練的讀和說印度尼西亞語。
印度尼西亞國內所有地區都通用印尼語,同時在荷蘭、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國也有許多人使用印尼語。為了能與馬來語書面文字統一,1972年印尼政府推出以馬來文拼寫系統為標準的精確拼音(Ejaan Yang Disempurnakan)使得現在印尼語跟馬來語的拼寫非常接近。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官方印尼語稱為巴哈薩(Bahasa,在印尼語里就是「語言」的意思)。在印度尼西亞的2.3億人口中,有超過300種方言。某些年長的印尼人能夠說一些荷蘭語,在商業、游覽和教育方面也通用英語。
(6)印尼語有多少種時態擴展閱讀
基本上,所謂「馬來語言」和「印尼語言」的區別,是基於政治上的原因,而不是基於語言學上的考慮。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溝通的,雖然有不少語匯不一定完全相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馬來方言彼此之間反而無法完全互相溝通。比如說,對很多馬來人而言,他們就很難理解吉蘭丹語(Kelantanese)的發音。此外,印尼爪哇的馬來語(Javanese Malay),則是擁有很多特有的詞彙,即使是熟悉馬來語的馬來人也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詞彙的意思。
『柒』 印尼語翻譯
印度尼西亞語(Bahasa Indonesia)是以廖內方言為基礎的一種馬來語,是印度尼西亞的官方語言。在語言學分類中,印尼語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目前中國只有十幾所大學開設了印尼語這個專業,所以相比於其他語種來說,會印尼語的人員很少,翻譯公司基本上也沒有相應的譯員。一般印尼語的譯員只有在翻譯達人這樣的翻譯平台才能找到。平台譯員多,語種多,行業也廣泛,可供選擇多。
『捌』 印度尼西亞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印度尼西亞語是以廖內方言為基礎的一種馬來語,是印度尼西亞的官方語言。
在語言學分類中,印尼語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印尼語源自於蘇門答臘島東北部的馬來語,是該語言的一個地區性變種,同標准馬來語有超過80%的同源性。
印度尼西亞國內所有地區都通用印尼語,同時在荷蘭、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國也有許多人使用印尼語。為了能與馬來語書面文字統一,1972年印尼政府推出以馬來文拼寫系統為標準的精確拼音使得現在印尼語跟馬來語的拼寫非常接近。
(8)印尼語有多少種時態擴展閱讀
馬來語和印尼語之間的差別,可以類比為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之間的差別。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溝通的,只是在書寫系統的拼音和語匯上有一些差異。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印尼語從爪哇語和荷蘭語中借用了不少詞彙。
比如說,馬來語中的「郵局(post office)」是「pejabat pos」,但是印尼語中的「郵局」則是「kantor pos」,這是借用「kantoor」這個荷蘭語中的「辦公室(office)」而產生的詞彙。
『玖』 (150分)印尼語構詞法的資料
你是要學習印尼語嗎?呵呵~
印尼語單詞一般都是詞根,然後再加詞綴把它變成動詞,形容詞或名詞。
你說的me和meng其實都是將詞根變成動詞,只不過因為詞根的前綴不同而加的詞綴不同而已。例如:a,e,i,o,u開頭的詞根都是加「meng」,b前直接加mem,p前要將p換成m,g前加meng,其它都是加me。
語法其實也挺復雜的,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加我慢慢聊。
『拾』 大家誰知道世界上語言難度的排行
這個問題很容易因為個人觀點而有所不同,見仁見智,故直接搬出調查結果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調查: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排名(由難至簡)
1、漢語(中國)
2、希臘語(希臘)
3、阿拉伯語(阿拉伯)
4、冰島語(冰島)
5、日語(日本)
6、芬蘭語(芬蘭)
7、德語(德國)
8、挪威語(挪威)
9、丹麥語(丹麥)
10、法語(法國)
回答你的問題:(由難至簡)
1、繁體中文
2、簡體中文
3、日文
4、德語
5、法語
6、英文
中文
首先,繁體一定比簡體難。(筆劃的多寡、繁雜程度)
世界上除了華人外,中文是世界公認最難學的語言,根據亞洲學會的報告顯示,英語系國家一個受過教育者約需要一千三百個小時,就能夠像以中文做為母語者那樣熟練掌握漢語。
但是,學習法語或西班牙語卻只需要四百八十個小時,就能達到熟練的水準。而馬修斯一位華裔張姓同事則在一篇文章中引述資料來源表示,要實際學會中文至少需要學習二千二百個小時。
書寫方法簡直是天方夜譚
漢字的美麗,無可爭議。不過這種表意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很實用。漢語之所以難學,就是因為要學的漢字實在太多,這也是絕對的事實。還有,漢字的拼寫方式也不是很規則,也就是說,如果從一個漢字的組合方式中得不到任何顯而易見的語義提示,或者其中沒有包含什麼有用的偏旁部首,就會把一個漢字的寫法忘得乾乾凈凈。
中文裡面還有古漢語(文言文)
如果說,現代漢語再難也不過是讓你無所適從而已,那麼古漢語就簡直是故意讓人永遠也別學似的。古漢語確實含有數千年來積累起來的各種宮廷秘聞,用詞簡潔扼要,簡直象某種口令。
(羅馬式)拼音方案太多且都讓人精疲力盡
也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漢語的拼音方案確實太多,而大多數的拼音方案不是什麼文字委員會提倡的,就是語言學家提出來的,更糟糕的是由那些語言學家組成的文字委員會提出來的。當然,要發明一種羅馬式拼音方案確是一項技巧性很強的高難度工程,盡管各種方案各有千秋,但任何方案都無法憑直覺來拼讀。
漢語語調稀奇古怪
在學漢語過程中,最容易聽到的抱怨正是這一點,西方人對漢語最害怕的也是這一點,簡直是婦孺皆知。如果不是從小就會說漢語,那你就等著不停地去死記那些母音輔音吧。真正的難題還要等你真的要用漢語進行表達的時候才會出現。漢語的那些語調和強調習慣簡直是與生俱來的,根深蒂固的,簡直不可思議。
日文
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日文復雜的書寫系統。除非你已經很熟悉中國文字(漢字),不然你必須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完整的讀寫能力。日本的學生在中學畢業之前大約會學得2000個漢字,然後在他們的學生生涯結束之前,會繼續學習更多字。但是,另外兩種音節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合計約100個),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住。
日文的另一個大難題就是與人交談時語言會依談話的對象及當時的情況而變化。學習日文的人必須要去了解日本的社會及習慣,藉此才能了解不同的談吐層次的細節規定。
德語
屬拉丁語系,對於刻苦的人來說約有三四個月就可以達到初級水準,學習德語的關鍵在於單詞的記憶。
語法結構十分嚴謹復雜,也和英語/中文的語法結構完全不同,所謂難也只是相對而言。
德語的發音都是固定的,沒有英語那麼多音標,通常英語一個字母在不同的單詞里發音不同,必須查看音標才會讀,而德語則簡單的多,德語沒有音標,學懂了德語的26個字母外加三個變母音( ,,),所有的德語單詞你就可以自己讀了,德語就一個字母r的發音較難,因為是靠小舌發音。
在小語種里,德語並不算是難學的語言,德語屬於那種進門難但之後簡單的語言,德語一般掌握了陰陽性,動詞變位之後,就輕松許多了。德語與英語都來自羅馬語系,很多相像,相似的地方,許多單詞拼寫都完全一樣,所以學過英語的人,更有利於學習德語。單詞非常容易記,因為你只要會說,就肯定能夠拼寫出來,德語是一種很有規則的語言,就像德國人的習慣,做什麼事都遵循規則。
法語
屬於拉丁語系,和英文有許多相通之處,部分單詞拼法甚至相同,只是發音上不同。從零起點開始,約300個學時可以達到基本對話的水準。
只要發音規則掌握了,就可以像拼漢語拼音一樣,根據法語單詞拼讀音了,這也是為什麼法語生詞通常不標音標的原因。沒有哪件事比「我會講法語」更容易做到的了,給你一篇文章,哪怕你一個單詞都不認識!讀下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難就難在動詞變位和語法。
英文
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動詞沒什麼變化,時態只有12個,名詞沒有分性,單字短、發音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