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5中國免簽證國家,2015對中國免簽證的國家有哪些
2015年中國免簽證國家
互免簽證或落地簽,且在中國可以出關。模里西斯、 韓國濟州島、美屬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包括塞班等)、 印度尼西亞、聖馬利諾、塞席爾、薩摩亞、 馬爾地夫、海地、汶萊、斐濟、葛摩、帛琉、巴林、約旦、 緬甸、牙買加、東帝汶、 泰國等。
37個落地簽國家
單方面允許中國公民辦理落地簽證國家和地區名單共37個,其中亞洲19個,非洲12個,美洲2個,大洋洲4個。
亞洲(19個):阿聯酋、巴林、東帝汶、喬治亞、寮國、黎巴嫩、馬爾地夫、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土庫曼、汶萊、伊朗、印度尼西亞、約旦、越南、柬埔寨、孟加拉。
非洲(12個):埃及、多哥、維德角、幾內亞比索、葛摩、象牙海岸、馬達加斯加、馬拉維、獅子山、坦尚尼亞、烏干達、肯亞。
美洲(2個):蓋亞那、聖赫勒拿(英國海外領地)。
大洋洲(4個):斐濟、帛琉、吐瓦魯、萬那杜。
可攜電子簽證前往的國家
需要提前辦理目的國的電子簽證,在中國可以出關: 新加坡、 土耳其、 澳大利亞、卡達、阿聯酋、 柬埔寨、斯里蘭卡等。
無須簽證但無法在中國出關的國家
對方給予中國公民免簽或落地簽待遇,但無簽證無法在中國出關。包括:寮國、 肯亞、坦尚尼亞、 尼泊爾、多米尼克、黎巴嫩、多哥、哥斯大黎加、孟加拉、莫三比克等。
隨著2015中國免簽證國家的增多,這些政策的推出無疑對出境游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說走就走不再是夢
『貳』 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財政收入
現在世界各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0%-30%左右。如果不足20%,那屬於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藏富於民的政策。如果高於30%,那是國家想集中精力辦大事的政策。 通常來說,中國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應該比其它國家平均水平略高一點。這是因為中國國企的比例很高(三分之一左右),每年國家財政支出的大頭是發展經濟。但西方國家的政府,基本上沒有發展經濟的任務(那是私企自己的事兒),所以財政的盤子可以小些。不過也有少數高福利制度的西方國家,稅賦比例也很高,以較大的財政來進行社會財富二次調節。 很難簡單地說對老百姓來說,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高好還是低好。低雖然意味著稅賦低,但國家用於調節財政的能力也低,實際上是放任富人少交稅。這里有個分寸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初年是休養生息,藏富於民,所以稅賦很低,財政佔GDP的比例非常低(百分之十幾),雖然經濟繁榮,但政府財力增長有限。近十年政府開始收緊錢袋,加大對「先富起來的人」的征稅,使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達到25%左右。考慮到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正在籌建的社會福利體系,我認為中國保持財政收佔GDP的30%左右是合適的。
『叄』 印尼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印尼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耕地面積約8000萬公頃,從事農業人口約4200萬人。印尼氣候濕潤多雨,日照充足,農作物生長周期短,主要經濟作物有棕櫚油、橡膠、咖啡、可可。2012年,印尼棕櫚油產量達到285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
印尼采礦業為印尼國民經濟發展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它是出口創匯、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為保持經濟活力、創造就業和發展地區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還具有輻射社會經濟其他領域的間接作用以及對邊遠地區發展的推動作用。印尼主要的礦產品有錫、鋁、鎳、鐵、銅、錫、金、銀、煤等。印尼最大的國有礦業公司為安塔公司,另外還有印尼國有錫業集團公司。
印尼的工業化水平相對不高,製造業有30多個不同種類的部門,主要有紡織、電子、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紙漿、紙張、化工、橡膠加工、皮革、製鞋、食品、飲料等。其中紡織、電子、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是出口創匯的重要門類。印尼最大的鋼鐵企業為國有克拉卡陶鋼鐵公司,年產量約300萬噸。
旅遊業是印尼非油氣行業中僅次於電子產品出口的第二大創匯行業,政府長期重視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入境手續。1997年以來受金融危機、政局動盪、自然災害、禽流感等不利影響,旅遊業發展緩慢。2007年起增速加快,2012年到印尼的外國遊客人數達到804萬人。
『肆』 現在雅加達人均收入多少元 一個三口之家每月2萬人民幣算高么
印尼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還有龐大的貧困階層,近半人口日均生活費在兩美元以下,約有3000萬人口每日收入不足1美元。因此每月20000人民幣,足以讓他們過上中上的生活了。
雅加達的企業高管月薪輕松便可達到2.5億印尼盾(約2萬美元),雅加達最低工資卻僅為250萬印盾(約200美元)。2013年,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增至0.41,這一數字在2010年為0.32。
『伍』 印尼國家的公民年收入平均是多少
根據印尼中央統計局的數據,印尼的人均收入3650萬盾(摺合約16590人民幣),也就是平均每個月300萬盾(摺合約1400人民幣/月)
『陸』 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誰的人均收入高,
中國人均收入世界排名:1960年第78名,1970年第82名,1980年第94名,1990年第105名,2008年第106名,2010年第127名;
但反觀中國GDP世界排名:1978年第15名,1990年第10名,1995年第7名,2000年第6名,2007年第4名,2010年第2名。其它比較:教育投入世界公共教育經費投入平均佔GNP的比例為5.1%,發達國家為5.3% ,撒哈拉的南非國家為4.6%,印度為3.5%,最不發達國家為3.3,中國為2.3%(成為世界上投入最少的國家?)。200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41%,2003年為3.28%,2004年為2.7%,逐年減少。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受教育人口的中國,只用了佔世界各國教育總開支的1.5%;美國兩億人口,教育經費為7千億美圓,中國十三億人口,教育經費僅0.4千億。以2003年開始,肯亞這個經濟落後國家克服重重困難,破天荒地實行了小學義務教育。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義務教育非那個「義務教育」,他們是真正的全免費教育,學生完全不交書本費、學費和雜費等一切學習費用。繼肯亞之後,馬拉維、賴索托、烏干達、坦尚尼亞和莫三比克等國也都實行了小學免費教育。 2/3非洲國家的教育經費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4%。醫療投入中國公共衛生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5%,在全球191個國家中排名第188(倒數第四),美國是13.9%,瑞士是10.9%.WTO制定的最底投入標准為5%,世界經合組織為8.4%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0%,但醫療服務支出不到全國總支出的20%。中國在教育、醫療方面的投入比不上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烏干達!!!中國官方公布的其官/民比例目前達到了1:28(一說1:15),絕對創世界第一。當代中國官民比例之高舉世罕見。盡管統計資料的來源各不相同,但官民比例的數字大致差不離,如從縱向看,我國官民比例在漢代是1:7948人,唐代是 1:3927人,明代是1:2299人,清代是1:911人,1949年是1:294人(一說是1:600人),而今天是1:30人(一說是1:28 人),有個別地方甚至達到了空前的1:9人(如陝西省黃龍縣是9個農民供養1個幹部);從橫向上看,1999年中國的官員比例是1:30人,印尼是 1:98人,日本是1:150人,法國是1:164人,美國是1:187人。農村社會的基層政府是典型的「吃飯型財政」,行政管理費及工資支出佔到了當地財政收入的80%~90%。特大利好,中國人均薪資收入再創地球新低2009年中國人均薪資收入佔GDP比例由2008年的12%下降為8%,比非洲還低,衛冕世界最差,再創地球新低。
最新
名次 國家 人均收入(美元/年)
107 中國 4,270
146 印度 1,330
162 巴基斯坦 1,050
這是維 基百 科最近的數據,由世界銀行提供
『柒』 您好!現在印尼的人均收入相比較中國的怎麼樣
印尼現在不同城市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很大,雅加達類似北京,泗水類似上海,梭羅類似於武漢,那麼我們可以以泗水的工資來做對比。
泗水星巴克服務員的工資是3000/月,可以自己對比一下,泗水的物價也蠻貴,相當於國內二線城市的價格水平,所以生存壓力也是有的。
『捌』 介紹一下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狀況及潛力
1.自然資源
印度尼西亞礦物資源豐富, 石油和錫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天然氣、鈾、鎳、錳、銅、鉻、鋁土礦、金剛石儲量也較豐富。石油探明儲量總計13億多噸, 是目前東南亞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另外, 據估計, 印尼沿海海底石油蘊藏量要比陸上石油多3-5 倍,以三馬林達近海的阿塔卡油田為最大。印尼天然氣儲量也很可觀, 約73萬億立方米。印尼的錫礦儲量也很大, 是繼馬亞西亞之後的世界最大錫生產國, 鎳礦儲量562萬噸, 居世界前列。 伊里安查亞還有豐富的鈾礦。廖內群島的賓坦島有鋁土礦。日惹附近產錳。金剛石推測儲量約150萬克拉, 居亞洲之首,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
在農林產品方面,印尼的胡椒、金雞納霜、木棉和藤的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橡膠、椰子產量居世界第二。印尼的熱帶雨林面積僅次於巴西亞馬孫地區。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鐵木、努沙登加拉 的檀木、蘇拉威西的烏木、爪哇的柚木都是馳名於世的珍貴木材。印尼海域水產資源豐富, 種類繁多。蘇門答臘東海岸的巴眼亞比等地附近為著名漁場。勿里洞沿海產海 參, 馬魯古群島沿海產珍珠,馬都拉島沿海產海鹽。
2.經濟簡史
自1945年獨立以來, 印尼致力於推行初級產品出口發展戰略和由石油產業支持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 同時對外國資本進入印尼加以限制,以保護印尼民族經濟的發展。自 1967年蘇哈托政府執政以後的前十五年裡,印尼通過開發豐富的石油和其它資源, 實現 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國家收入主要來自石油出口,1982年石油出口收入占國家收入的80%。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 石油出口景氣, 印尼經濟一度出現了較快的增長, 1973年到1981年, 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7-8%。從1982年起,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和其它初級產品價格開始趨向疲軟, 印尼經濟受到很大沖擊, 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進入八十年代中期, 世界石油價格暴跌, 印尼經濟出現了衰退。
1982-83年度, 出口和政府收入下降, 財政赤字和經濟項目逆差擴大。自八十年代初以來, 印尼經常項目赤字連年不斷, 外債償付額高達27.6億美元(1988年外債總額為530 億美元), 支付石油和天然氣服務費用為26億美元。另外印尼在對外貿易的運輸費用上也支付了大量的外匯(印尼用於對外貿易的船隊不足), 同時直接投資收入又用於再投資, 不能為支付平衡起作用。 印尼雖有巨額外債, 但印尼嚴格履行金融契約, 因而能得到國際組織的友好資助。印尼的旅遊業發展比較快, 1990年相當興旺, 遊客達211萬人次,外匯收入為18億美元。
3.經濟概況
自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印尼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內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 以內。1994年4月印尼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採取了進一步簡化進出口手續、降低關稅、放寬投資政策等措施,把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作為經濟建設中的主要任務,使印尼經濟繼續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1995年5月起,印尼政府頒布了放寬經濟限制的一攬子計劃,開放投資領域,減少對產 業部門經營和發展的限制,鼓勵私營企業在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1995年、1996年分別吸引外資399億和299億美元。1996年批准外資項目959個,比 1995年上升23%。但由於外資投入猛增、人口和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將制約經濟的發展。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全國擁有可耕地1980萬公頃。1995年,農業總產值616370億盾,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7.2%。農業人口約占勞動力人數的50.6%。農業以種植業為主, 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糧食作物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 主要由小農分散經營。 糧食作物主要是稻穀, 其次是玉米、木薯、甘薯、大豆等, 大米是印尼人民的主要食糧。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國之一, 經濟作物大都在種植園種植, 是外匯 收入的重要來源, 主要有橡膠, 咖啡, 棕櫚油, 椰子, 甘蔗, 胡椒, 奎寧, 木棉, 茶 葉等。橡膠是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大部分在民間小膠園內種植, 產量僅次於馬來西亞, 居世界第二位, 主要供出口。咖啡也是主要的經濟作物, 約90%的產量供出口, 椰 子是傳統的出口作物。
農產品產量統計
(2).工業概況
印尼工業發展的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1995年製造業、采礦業產值各為919290 和351450億盾,分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4.3%和8.4%。主要部門有製造、采礦、紡織、輕工、裝配業等。1994年、1995年製造業增長率分別為12.5%、11.1%。工業品出口額已超過293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4.5%。1995年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0%。煤炭生產約 3830萬噸,其中出口3160萬噸,成為僅次於澳大利亞和南非的世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國。
工業行業產值統計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5年):1903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95年):1023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8.07%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8025.00盾
通貨膨脹率(1996年):6.47%
經濟增長率(1996年):7.8%
『玖』 各國財政收入排名
現在世界各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0%-30%左右。如果不足20%,那屬於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藏富於民的政策。如果高於30%,那是國家想集中精力辦大事的政策。 通常來說,中國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應該比其它國家平均水平略高一點。這是因為中國國企的比例很高(三分之一左右),每年國家財政支出的大頭是發展經濟。但西方國家的政府,基本上沒有發展經濟的任務(那是私企自己的事兒),所以財政的盤子可以小些。不過也有少數高福利制度的西方國家,稅賦比例也很高,以較大的財政來進行社會財富二次調節。 很難簡單地說對老百姓來說,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高好還是低好。低雖然意味著稅賦低,但國家用於調節財政的能力也低,實際上是放任富人少交稅。這里有個分寸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初年是休養生息,藏富於民,所以稅賦很低,財政佔GDP的比例非常低(百分之十幾),雖然經濟繁榮,但政府財力增長有限。近十年政府開始收緊錢袋,加大對「先富起來的人」的征稅,使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達到25%左右。考慮到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正在籌建的社會福利體系,我認為中國保持財政收佔GDP的30%左右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