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印度尼西亞體育的有誰知道
自從1992年羽毛球進入奧運會之後,這個項目就成了印尼主要的獎牌來源。1992年印尼共獲2金1銀1銅,全部來自羽毛球,男單他們包攬了前三名,魏仁芳與王蓮香作為情侶包攬男女單打冠軍更是成為羽壇的一段佳話。雅典奧運會,印尼共獲得1金1銀2銅,除舉重名將麗薩拿到1枚舉重銀牌外,其餘全部來自羽毛球。天才少年陶菲克終於真正成熟,他在羽毛球男子單打上為印尼奪得唯一一枚金牌,此外索尼和林培雷/徐永賢還獲得了男單和男雙的銅牌。印尼傳統體育運動有賽牛、鬥牛、獨木舟等,通常都是民族節日盛會的節目。另外,拳術在民間也十分流行。印尼的現代體育項目則始於荷屬殖民地時期,那時的民族體育運動主要以爪哇島為中心,運動員大多來自泗水、梭羅、日惹等地。運動項目除網球外,還有足球、曲棍球等。1930年成立的全印尼足球協會最初目的主要是組織印尼青年與荷蘭人比賽。1938年,印尼華裔青年高新吉獲得征戰倫敦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資格,成為印尼首位參加國際比賽的選手。1948年倫敦奧運會向獨立後的印尼發出邀請,但鑒於當時情況,印尼僅派了一名觀察員。印尼1951年參加了首屆亞運會足球及田徑部分項目的比賽,並於翌年首次派團參加了在芬蘭舉辦的夏季奧運會,舉重選手蔡金偉獲輕量級第七名,跳高選手蘇達莫佐獲第八名。1958年,印尼國家羽毛球隊首捧湯姆斯杯,同年陳友福贏得全英羽毛球賽冠軍,成為印尼在國際大賽中的第一位冠軍。從此,羽毛球成為印尼最流行、也最普及的運動項目。由於強手輩出,印尼開始雄踞世界羽壇。上世紀六十年代印尼的體育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1962年第四屆亞運會上,作為東道主的印尼獲得金牌總數第二的好成績。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除早已稱雄世界的羽毛球外,印尼的橋牌、網球、射箭、拳擊等項目也開始在亞洲或世界體壇一展風采。印尼除多次獲得東南亞運動會總分第一外,在1994年廣島亞運會上,以3金12銀11銅的成績獲總分第十一名。印尼女子射箭隊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贏得一枚銀牌,這是印尼獲得的首枚奧運獎牌。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印尼羽毛球選手奪得了2金2銀1銅,這是印尼歷史上首次獲得奧運金牌。印尼選手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得1金1銀2銅,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獲得1金2銀1銅,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獲得1金1銀2銅。為發展印尼民族體育事業,印尼於1948年9月9日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這一天後被定為「民族體育日」。1953年以後全運會每四年舉辦一次,1996年第14屆全運會在雅加達召開,2000年第15屆全運會在泗水召開。2004年第16屆全運會在巨港舉行。目前印尼主要體育管理機構是印尼國家體育委員會,成立於1965年,系印尼最高體育半官方機構,由印尼各單項體育運動協會組成(共有50個單項體育協會)。印尼國家體委之總會設在雅加達,各省均設有分會。印尼體委派出35名到40名運動員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比賽,計劃在7到8個項目上爭取好成績。歷屆奧運金銀銅總數排名第28屆 雅典奧運會1124 48第27屆 悉尼奧運會1326 37第26屆 亞特蘭大奧運會1124 41第25屆 巴塞羅那奧運會2215 24第24屆 漢城奧運會0101 36
❷ 亞運會標志是什麼
每一屆的標志都不同,歷屆標志如下:
第1屆會徽:
第一屆亞運會會徽的主體是一個放射出16道火焰光芒的紅色太陽,代表了亞洲是世界東方的日出之地,太陽下是11個相連的圓環,代表了首屆亞運會的11個參賽國家或地區。
第2屆會徽:
1954年馬尼拉亞運會,第2屆亞運會會徽同樣以太陽為中心,只是下方的圓環增加到了20個,並形成半圓圍繞太陽;太陽上方為亞運會口號:EVER ONWARD(永遠向前)。在外環分別為屆次、舉辦城市、時間。
第3屆會徽:
1958年東京亞運會,第3屆亞運會會徽除亞奧理事會會徽圖案中的太陽光芒外,上方是亞奧理事會「EVERONWARD(永遠向前)」的口號,下方有代表20個參賽國的20個圓環,圓環下方寫明了舉辦地。
第4屆會徽:
1962年雅加達亞運會,第4屆亞運會會徽在前三屆的基礎上,加上了印度尼西亞國徽上的鷹,表現了舉辦國的文化特色。
第5屆會徽:
1966年曼谷亞運會,第5屆亞運會會徽設計和第2,3屆亞運會會徽相差無幾,整個圖案表示在亞奧理事會的光芒照耀下亞洲人民團結、友誼,共同進步。
第6屆會徽:
1970年曼谷亞運會第6屆亞運會會徽設計簡單明了,除規定的亞奧理事會會徽中的太陽光芒外,標注了舉辦地、舉辦屆數和亞奧理事會的口號。
第7屆會徽:
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第7屆亞運會會徽設計上除了在屆次、舉辦城市、時間與圓環數上有所不同外,還加入了古波斯文字「第7屆亞運會」構成的圖案,展現了舉辦國悠久的歷史傳統。
第8屆會徽:
1978年曼谷亞運會,第8屆亞運會會徽用兩個既似手臂、又似泰國國鳥孔雀頭部的圖案,拱衛著太陽,既展現了泰國的文化精神,又形象地表達出亞運會茁壯成長、欣欣向榮的景象。
第9屆會徽:
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第9屆亞運會會徽主體為印度古跡曼探天台,並形成一個"A"字,代表亞洲,襯托著上方的太陽標志,代表奧林匹克之光照耀亞洲。
第10屆會徽:
1986年漢城亞運會,第10屆亞運會會徽設計以水珠為主體,代表了韓國是一個被水包圍的國度。結合在一起的水珠也代表了亞洲人民緊密團結,共迎美好明天。
第11屆會徽:
1990年北京亞運會,第11屆亞運會會徽圖案中除亞奧理事會會徽中的太陽光芒外,以雄偉的長城組成"A"字。長城是中國古老文明的象徵,"A"是英文Asia的縮寫,二者結合,代表在北京舉行的亞洲運動會將成為聯合亞洲各國人民的紐帶。長城圖案還構成"Ⅺ"字,表示本屆亞運會時第11屆。
第12屆會徽:
1994年屆廣島亞運會,第12屆亞運會會徽主體以"H"(廣島英文首字母)變形而成翅膀的圖案,與太陽共同組成了抽象的和平鴿,代表著亞洲人民和平、友誼的共同願望。
第13屆會徽:
1998年曼谷亞運會,第13屆亞運會會徽主體為泰國尖頂佛塔,設計和第9屆亞運會異曲同工,都是形成一個"A"字,並襯托著太陽標志,代表亞洲人民親如一家。
第14屆會徽:
2006年多哈亞運會,多哈亞運會的獎牌設計獨具匠心,一面為本屆亞運會的官方吉祥物「奧利(Orry)」高舉亞運會火距向前奔跑的圖案,另一面則是2006年多哈亞運會會徽嵌入「亞洲之日(Asiansun)」的圖案。在掛於獲獎運動員頸項上的暗紅色獎牌緞帶上,將繪有傳統的卡達風格的圖案。
獎牌的正面圖案體現了亞運會與卡達引以為豪的悠久歷史的完美結合,而獎牌的背面則著重強調卡達與亞洲其它國家的緊密聯系。獎牌上奧利手舉火炬所在的地方為卡達重要的文化地標—祖巴拉(Zubara)堡壘。
第15屆會徽:
第15屆亞運會會徽主體是一面飄揚的卡達國旗。會徽的顏色符合卡達當地民俗,黃色代表沙漠中的月牙狀沙丘,藍色代表阿拉伯灣平靜的碧海,而太陽則取自於亞奧理事會的標志,代表亞運會精神,即亞洲人民親如一家。而與上方的太陽標志聯系在一起同看,便是一名奔跑著的運動員形象,代表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第16屆會徽:
2006年11月17日,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2010年亞運會會徽發布儀式,由廣州設計師張強設計的象徵「羊城」廣州的會徽設計方案成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徽。
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徽,創意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廣州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無計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們的虔誠終於感動了五位仙人。仙人們騎著毛色各異、口銜稻穗的五隻仙羊,飄然降臨此地。他們把谷穗贈給人們,祝願這里"永無荒飢"。說完就騰空而去,五隻仙羊則變成石頭留在人間。
簡介:
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第一代會徽設計的中間是一輪放射16道光芒的紅日,象徵著亞洲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歷屆亞運會會徽代表著亞洲運動的蓬勃發展與迅速推廣。紅日上方是國際奧委會的標志——五環,下面寫有「Ever Onward」,底部是「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亞運會會徽
❸ 中國隊在雅加達亞運會獲得了多少獎牌
截至到目前,獎牌榜:
❹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的獎牌榜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的獎牌榜:
1、中國:金牌:132,銀牌:92,銅牌:65;
2、日本:金牌:75,銀牌:56,銅牌:74;
3、韓國:金牌:49,銀牌:58,銅牌:70;
4、印尼:金牌:31,銀牌:24,銅牌:43;
5、烏茲別克:金牌:21,銀牌:24,銅牌:25;
6、伊朗:金牌:20,銀牌:20,銅牌:22;
7、中國台北:金牌:17,銀牌:19,銅牌:31;
8、印度:金牌:15,銀牌:24,銅牌:30;
9、哈薩克:金牌:15,銀牌:17,銅牌:44;
10、朝鮮:金牌:12,銀牌:12,銅牌:13;
11、巴林:金牌:12,銀牌:7,銅牌:7;
12、泰國:金牌:11,銀牌:16,銅牌:46;
13、中國香港:金牌:8,銀牌:18,銅牌:20;
14、馬來西亞:金牌:7,銀牌:13,銅牌:16;
15、卡達:金牌:6,銀牌:4,銅牌:3;
16、蒙古:金牌:5,銀牌:9,銅牌:11;
17、越南:金牌:4,銀牌:16,銅牌:18;
18、新加坡:金牌:4,銀牌:4,銅牌:14;
19、菲律賓:金牌:4,銀牌:2,銅牌:15;
20、阿聯酋:金牌:3,銀牌:6,銅牌:5;
21、科威特:金牌:3,銀牌:1,銅牌:2;
22、吉爾吉斯斯坦:金牌:2,銀牌:6,銅牌:12;
23、約旦:金牌:2,銀牌:1,銅牌:9;
24、柬埔寨:金牌:2,銀牌:0,銅牌:1;
25、沙特:金牌:1,銀牌:2,銅牌:3;
26、中國澳門:金牌:1,銀牌:2,銅牌:2;
27、伊拉克:金牌:1,銀牌:2,銅牌:0;
28、黎巴嫩:金牌:1,銀牌:1,銅牌:2;
28、韓朝聯隊:金牌:1,銀牌:1,銅牌:2;
30、塔吉克:金牌:0,銀牌:4,銅牌:3;
31、寮國:金牌:0,銀牌:2,銅牌:3;
32、土庫曼:金牌:0,銀牌:1,銅牌:2;
33、尼泊爾:金牌:0,銀牌:1,銅牌:0;
34、巴基斯坦:金牌:0,銀牌:0,銅牌:4;
35、阿富汗:金牌:0,銀牌:0,銅牌:2;
35、緬甸:金牌:0,銀牌:0,銅牌:2;
37、敘利亞:金牌:0,銀牌:0,銅牌:1。
(4)印尼亞運會獎牌那張紙是什麼擴展閱讀:
歷屆亞運會獎牌榜前三:
1、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日本、印度、伊朗;
2、1954年馬尼拉亞運會:日本、菲律賓、韓國;
3、1958年東京亞運會:日本、菲律賓、韓國;
4、1962年雅加達亞運會: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
5、1966年曼谷亞運會:日本、韓國、泰國;
6、1970年曼谷亞運會:日本、韓國、泰國;
7、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日本、伊朗、中國;
8、1978年曼谷亞運會:日本、中國、韓國;
9、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中國、日本、韓國;
10、1986年漢城亞運會:中國、韓國、日本;
11、1990年北京亞運會:中國、韓國、日本;
12、1994年廣島亞運會:中國、日本、韓國;
13、1998年曼谷亞運會:中國、韓國、日本;
14、2002年釜山亞運會:中國、韓國、日本;
15、2006年多哈亞運會:中國、韓國、日本;
16、2010年廣州亞運會:中國、韓國、日本;
17、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國、韓國、日本;
18、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日本、韓國;
❺ 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銅牌、正面是亞運會圖案,背面是很多體育項目圖案/是什麼獎牌啊
銅牌吧
❻ 第18屆雅加達亞運會首金被誰獲得
是孫培原。
2018年8月19日,在雅加達亞運會在武術男子長拳比賽中,中國選手孫培原以9.75分奪得金牌。中國的孫培原奪雅加達亞運會首枚金牌。
孫培原六歲開始習武,1995-1999周村區體校訓練;2000-2003被選入淄博市武術院訓練;2003年正式進入山東省隊;2018年8月6日,孫培原入選第十八屆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
第18屆亞洲運動會於2018年08月18日至2018年09月0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雅加達是繼曼谷、新德里後第三個取得第二次亞運會主辦權的首都城市。雅加達曾於1962年舉辦第4屆亞運會。雅加達亞運會設40項比賽項目,包括32個奧運項目和8個非奧項目。
(6)印尼亞運會獎牌那張紙是什麼擴展閱讀:
亞運會的發展歷程
亞洲運動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律賓體育協會發起,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舉行。
1948年中國與菲律賓的體育界人士計劃恢復遠東運動會,並與亞洲各國體育界人士商討。並邀請了13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召開了關於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的籌備會議。並確定於1949年02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辦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因印度國內原因,這屆運動會延期至1951年舉行。
1951年03月,第1屆亞運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時只有489人參加。到1978年第8屆時,參加人數已超過了4000人。亞洲運動員已成為世界體壇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中國更是世界的體育大國和亞洲的體育霸主。
❼ 2018亞運會獎牌榜最新情況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於2018年08月18日至2018年09月0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雅加達是繼曼谷、新德里後第三個取得第二次亞運會主辦權的首都城市。
2018年7月25日,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在其官網對即將參加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代表團人員名單進行了公布。 8月18日,第18屆亞運會開幕式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朋加諾體育場舉行。
來源:搜狐科技
❽ 亞運會獎品提供者
亞運會獎品包括獎牌和證由亞運會組委會提供,亞奧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