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尼語家怎麼說
rumah 家(房子) 讀音:如媽
keluarga 家(家庭) 讀音:各路瓦爾噶
2. 是中耳炎還是外耳道炎怎麼治呢
外耳道炎:外耳道腫脹或充塞膿性脫屑時,彌漫性外耳炎患者可主訴有耳癢,耳痛,惡臭膿液流出和耳聾.牽拉耳廓或壓耳屏有劇痛者,能與中耳炎鑒別.外耳道皮膚紅腫且覆蓋著潮濕的膿性脫屑.耳癤可引起劇痛,在成熟破潰時可排出少量含血膿液.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1、耳痛 多數病人鼓膜穿孔前疼痛劇烈、也不成眠;如為搏動...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側頭部或牙齒放射,鼓膜穿孔流膿後而痛減輕。少數病人可無明顯耳痛症狀。 2、聽力減退及耳鳴 病程初期病人常有明顯耳悶、低調耳鳴和聽力減退。後期鼓膜無穿孔後耳聾反而可能減輕。耳痛劇烈者,聽覺障礙彰被忽略。有的病人可伴眩暈。 3、流膿 鼓膜穿孔後耳內有液體流出,初為血水膿樣,以後變為膿性分泌物。 4、全身症狀 輕重不一。可有畏寒、發熱、倦怠、納差。小兒選深症狀較重,常伴嘔吐、腹瀉等類似消化道症狀。一旦鼓膜穿孔,體溫即逐漸下降,全身症狀明顯減輕。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不及時就拖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那病不好治癒了
3. 什麼是中耳炎
中耳炎有兩種,一種是化膿性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初耳痛明顯,呈脹痛,可有發熱待到鼓膜穿孔流膿後,疼痛減輕。另一種稱為非化膿性中耳炎。這種中耳炎不流膿,只是耳朵發悶,聽力下降,或者有耳鳴。
到當地醫院耳鼻喉科詳細檢查治療..這是由於耳咽管的炎症引起中耳腔的壓力變化而引起的。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是:有條件的進行膿液培養,並進行葯敏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選用抗菌素,或口服或注射。
4. 中耳炎和外耳炎的區別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廣泛的急慢性炎症,主要分為急性糜爛性外耳道炎和慢性胃耳道炎。急性糜爛性外耳炎主要症狀有:
疼痛,發病初期耳內有灼熱感,隨著病情的發展耳內脹痛,疼痛逐漸加劇,甚至坐卧不寧,咀嚼或說話時加重。
分泌物,隨著病情的發展,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並逐漸增多,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漸變成膿性,慢性外耳道炎長使患者感耳眼不適,不時有少量分泌物流出,如果由於游泳洗澡水進入耳道或挖耳損傷外耳道可轉為急性感染,具有急性彌漫性外耳道炎的症狀。
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炎症性,病臨床主要常見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病變主要位於鼓室,中耳的其他各部如乳凸的面膜也有較輕微的炎症。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多見於兒童。
臨床上以耳痛,耳內流膿,骨膜充血穿孔為特點。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症,病變不僅局限於鼓室還會殃及鼓痘、乳突和咽鼓管,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很強勁,臨床上以耳內長期間斷或持續性流膿或鼓膜穿孔伴有或不伴有聽力下降為特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引起顱內外並發症。
5. 中耳炎的主要症狀是什麼
中耳炎症狀
中耳炎最常見的症狀是耳內悶脹或堵塞感、聽力減退或耳鳴等,常發生於感冒後或不知不覺中發生。
1、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表現為轉動頭部可時而改善,時而堵塞。如只有一耳患病,可能長期不被察覺。
2、耳痛:急性者中耳炎會有持續性隱隱耳痛或時而抽痛,慢性中耳炎患者耳痛則不明顯。本病或伴有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可暫時減輕。
3、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
6. 「印尼語」用英語怎麼說
印尼語 Indonesian
7. 印尼語的1到10分別怎麼說
1=satu 撒度
2=a 杜瓦
3=tiga 地噶
4=empat 恩把(後面有個 t 作出口型不發音,舌尖頂住上顎,類似漢語拼音的 d )
5=lima 里馬
6=enam 恩那 (後面有個 m 作出口型不發音)
7=tujuh 度朱 (朱不是漢語拼音的zhu,而是ju--)
8=delapan 得拉班
9=sempilan 森比藍
10=sepuluh 色不路
8. 中耳炎怎麼治
您好,中耳炎一般可以分為化膿性中耳炎,以及非化膿性中耳炎兩種。化膿性中耳炎,根據病程以及程度可以分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以及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通常是由於耳內感染,或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對於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要及時採用相應的抗生素進行治療,一般來說頭孢青黴素類葯物是比較敏感的,治療效果往往比較好。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慢性單純性化膿性中耳炎,一般適於保守葯物治療為主,並可以耳內外用抗生素滴耳液。膽脂瘤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要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的。對於非化膿性中耳炎,也叫做卡他性中耳炎,一般是要採取通暢咽鼓管的方法來解除中耳內壓力,達到中耳壓力與外界壓力的平衡,從而解除炎症滲出的情況。
9. 中耳炎問題
【【【【【【【【【【你好,一般情況下中耳炎會有以下症狀:】】】】】】】】1、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2、耳部疼痛:急性中耳炎患者,會有這樣一些症狀,耳朵隱隱作痛,這是中耳炎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有時為持續性疼痛,有時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顯。3、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嗡嗡聲記流水聲等。尤其是頭部運動或打哈欠、擤鼻涕時,有時耳內還會有膿性分泌物。如果是兒童常常會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另外,中耳炎有時會出現一些並發症,眩暈、頭痛等。【【【【【中醫學認為中耳炎是由於肝膽濕熱,邪氣盛行引起的,並且被稱為「耳膿」、「耳疳」。所以中醫在治療中耳炎的時候多以調和氣血、入骨通經、清熱解毒為主,而中醫【樂得耳清方】就是最常見,最佳的方劑】】】】】】】】】】病急不能亂投醫呀
10. 臨床上中耳炎分為多少種都有些什麼名稱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一、自療要點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沖洗鼻腔,不能同時壓閉兩只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應十分小心,宜先濕潤後才挖,避免損壞鼓膜。
4.游泳上岸後,側頭單腳跳動,讓耳內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簽吸干水分。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強體育鍛煉,增加體質,減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熱性補葯,如人參、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補膏之類。
10.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薺菜、蓬蒿、黃瓜、苦瓜等。
11.小蟲進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蟲後捉取。
二、自療方法
(一)內治法
1.成葯
(1)頭孢拉定膠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黃連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蓮內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單驗方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劑,連服3-4日。
(2)蒲公英、車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劑,分3次煎服,連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參15克、澤瀉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3.食療方
(1)糖冬瓜30克、鮮九龍吐珠葉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劑,連服5天。〔注〕本方對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銀花12克、柴胡9克、鱉甲15克、紅糖適量,將金銀花、柴胡、鱉甲煎湯取汁,與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劑,連服5劑。
(二)外治法
1.取蛋黃一枚,放鍋(不要用鐵鍋)內加熱翻炒,片刻油出濾出即可,炒時防焦。待冷卻後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條,剖開後洗凈,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鍾後用潔凈紗布濾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鮮豬膽汁(或雞膽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爛耳散少許,吹入耳內,每日3次。
5.生大蒜2隻,絲瓜1隻,共搗爛,布包擠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
6.胡桃肉搗油加冰片少許,滴入耳內。
三、自療誤區
1.急性期後持續有分泌物流出或存在其它症狀,可能並發其它疾病,不宜延誤,應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2.不可在公共汽車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損傷。
http://www.177k8.com/wuguanke/zhongerya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