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棕櫚油價格如何,誰清楚
棕櫚油價格影響因素眾多,投資題材豐富,是一個極佳的期貨投資品種。影響棕櫚油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國內市場對棕櫚油的需求變動情況,大馬、印尼的產區天氣、收獲情況,國際市場對棕櫚油的需求變動,向中國出口的船運情況以及匯率變動等等。另外,東南亞地區天氣、地質災害發生頻繁,這對棕櫚油價格也將會產生經常性的影響,當地政治局勢、出口國政策變化等也對棕櫚油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從用途的變化上來看,棕櫚油用途的增加近年來直接影響著其市場價格。目前,隨著能源價格的一路走高,棕櫚油作為生物柴油主要原料之一,其需求得到了迅速增長,其價格也越來越受到國際原油等能源價格的影響。
棕櫚油價格波幅大,而且日內價格波動頻繁,投資機會較多。今年初到目前,大馬棕櫚油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50%,期間還有兩次較大幅度的調整,這種波動大的特點適合長線投資者和趨勢投資者。而其日內價格波動頻繁又受短線交易投資者的青睞。
棕櫚油還有著較多的跨品種、跨市場套利機會。棕櫚油是國際油脂市場上產量、消費量和貿易量最大的品種,由於其消費與豆油、菜籽油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因此其價格漲跌對豆油、菜籽油影響很大,是國際食用油脂市場的風向標,同時與相關品種有著較為密切的相關性。目前,國內豆油、菜籽油期貨均已上市,與棕櫚油將形成完整的油脂期貨系列,這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富的跨品種套利機會。
棕櫚油期貨交易門檻較低,適於一般大眾投資。棕櫚油期貨交易所收取的交易手續費設定為不超過6元⁄手,按照棕櫚油現貨價格8100元⁄噸計算,每手棕櫚油合約(10噸)的交易手續費不到合約價值的萬分之一。低手續費意味著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按照棕櫚油的最小變動價位2元⁄噸計,變動一個價位,投資者每手棕櫚油的價值變動20元,而買賣一手費用不超過12元,加上期貨經紀公司的手續費後,看對方向的投資者都有利可圖。
B. 棕櫚油毛棕櫚油,棕櫚原油供應500美元一噸算貴嗎
昨天的馬來西亞期貨交易所棕櫚油價格為3595.6848RMB
你這個500美元等於3451.05,按今天匯率
C. 棕櫚油生產過程和一般成本誰知道
棕櫚油生產提煉過程
一、 棕櫚果園區
每公頃可植138棵棕櫚樹,年產棕櫚果25噸左右/公頃,果園投資主要為土地置用,西馬地區一般每公頃投入20,000馬幣,東馬每公頃投入5,000/6,000馬幣(印尼水平與東馬相當或更低)。採摘工人每人每天可摘60/70串棕果,工資0.3馬幣/串(西馬印尼1/8)。苗圃培育棕苗,種發芽後1年移植入土,2.5-3年後收獲產果。產果壽命20-30年,每棵樹年長10-12個果串,重20-30公斤/串,每樹年產(摘)兩次。目前市場價格,棕果140-150馬幣/噸,含油28%-30%。
二、 初榨廠
(1)果串採摘後24小時內送入初榨廠(防止FFA升高)。(2)蒸煮:150℃2小時滅菌並且煮爛果實串的桿子。(3)果實剝落,提開機-剝落機,果實串桿分離,串桿經燃燒作肥料,果實送到料倉(4)壓榨:螺桿式壓榨機。榨餅從機頭擠出,內含果核(不破裂,含棕仁油),液體部分從下口流出,過濾後送入蝶式離心分離機,得出毛棕櫚油。(5)壓榨棕櫚仁油,第(4)步中所得榨餅送入網式分離口。a)榨碎擠乾的果實肉纖維經加工處理,生產纖維板及紙張;b)果實核風送至破碎機,把核殼破裂開分出仁粒,核殼作為燃料;c)仁粒經壓榨機,過濾機和蝶式分離機,得到毛棕櫚仁油。
出油率按油棕新鮮果實串計,得毛棕櫚油20%,毛棕仁油2%。毛棕櫚油呈桔紅色,半液體狀油。表面密度(50℃):0.8896-0.8910,皂化值:(mgkoH/g油)190-202,碘值(gz2/100g油)501-549,凝固點(℃)30-39,不可皂化物(%):0.15-0.99,脂肪酸分布(%):C12O:0.1-0.4,C14O:1.0-1.4,C16O4:0.9-47.5,C16l:0-0.5,C18O:3.8-4.8,C181:36.4-41.2,C182:0.2-11.6,C1830-0.5,C20O:0-0.8。
毛棕櫚油壓榨廠在馬來西亞(尤其西馬)環保要求較高。如當地某壓榨廠建於1975年,初期投入1500萬馬幣,在20多年內又遲加投資至4000萬馬幣,工廠佔地約40公頃。據介紹目前投資相同規模工廠(日壓榨棕果900-1000噸),需投資700-800萬美元,另需投資部分環保設施,工廠工人85人(每人每天工資20-30馬幣),目前毛棕櫚油成本價600馬幣/噸,加工成本,每噸果-油25馬幣左右。
三、 毛棕櫚油的分離及精煉
兩種方法:
①先分離,後精煉,得出各熔點棕櫚油(應用較少);
②毛棕櫚油送至精煉廠精煉(廣為採用,馬來西亞)。
四、 精煉
當地某精煉廠,位於新山市附近離全球最大儲油罐及港口FJB僅3公里,日精煉2000MT,投資1500萬美元,與國內精煉廠工藝略有區別:①降酸過程採用物理法(損耗較低)而非化學法(損耗高),物理法即在降酸過程中採用真空處理脂肪酸,國內一般用化學法即加入一定量鹼,使脂肪酸析出,因此損耗較大。過程為:
(1)脫色:a加入磷酸90℃→b添加特製的磯土;
(2)脫酸(降酸)採用物理法;
(3)脫臭;
(4)繼續漂白,得到精煉油(熔點33℃-39℃)即通常所說的33℃精煉棕櫚油;
(5)a、精煉油分餾,進入分餾罐冷卻後,上層為液態的24℃OLEIN(即24℃精煉油),最下層為44℃固體精煉油,產出比率為24℃:75%,44℃:25(成本最高);b、加壓過濾,設備為恆溫板框式壓濾機,若生產24℃油,則室溫設為24℃,加壓6-10大氣壓,液態油分流出,固態油從板框中卸落。
全精煉過程損耗1.5-1.8%,精煉成本每噸30美元左右(毛油)。
FJB附近有精煉廠15家,其中11家在5公里內,採用油管連接(運送過程用子彈頭清掃,損耗較低,運送成本低)。
五、 FJB
全球目前最大儲油(食用)罐群,油罐211個,能力:242,650MT,年周轉量350-400萬噸,4泊位(8-11半)碼頭,裝卸油率4,500MT每小時,100cbm(車)使用費用9馬布/噸儲存,中轉(含檢驗,海關費用等)20馬幣/噸。
六、 簡單過程成本
棕果(100T)
↓ 初榨25馬幣成本
毛棕櫚油
↓ 精煉30美元成本 + 損耗
精煉棕櫚油(33℃-39℃)
↓ 分餾(成本不詳)
24℃/44℃棕櫚油
D. 請問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關稅分別是多少,出口到中國是否享受最惠國稅率即零關稅
對於發到國內的貨物是屬於進口,棕櫚油的進口關稅最低為9,沒有零稅,13的增值稅。
E. 棕櫚油號稱全球最便宜的油,印尼怎麼還要大量種植
印尼大量種植可以生產棕櫚油的棕櫚樹,是因為棕櫚樹節約土地,並且不受到季節限制,除此之外,棕櫚油使用范圍廣泛,也是印尼願意種植棕櫚樹的原因。
也許很多人會對棕櫚油感到非常陌生,但是我們平常所吃的油炸食物當中都基本含有棕櫚油,而印尼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自然在棕櫚油領域掌握著極大的話語權,不過印尼之所以會大量種植棕櫚油,也和自身的國情有著很大的關系。
要知道印尼是東南亞地區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按照人口分配比例來看,印尼的平均土地量並不太高,而為了促進出口,印尼於是就利用起了棕櫚樹產量高的特點,要知道產量高的棕櫚樹並不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這使得印尼可以利用為數不多的土地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
F. 2008年的食用油還會漲價嗎理由呢
肯定要漲,理由如下: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國際市場食物油價格也呈現上漲趨勢。豆油、菜籽等期貨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批發和零售價格也緊隨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國在分享上漲帶來的紅利同時,也出現了本國市場價格高企所引發的通脹的隱憂。
1.國際期貨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連創新高,近期價格處歷史高位。
今年以來,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類品期貨、加拿大溫尼伯商品期貨交易所(WCE)油菜籽期貨、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期貨等國際上有影響的食物油期貨價格指數出現了大幅上漲趨勢。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礎產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貨品種。而菜籽油、棕櫚油等在國際市場都是被看作為替代品。因此,這里以CBOT大豆市場為例來說明價格走勢。從1月3日開市,到7月13日,開盤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盤948.1,上漲257.6(單位均為美分/蒲式耳),漲幅36.7%。其走勢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月10日CBOT大豆指數的最低點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點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國職業農場主組織(Pro Farmer)在其間拋出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新產季大豆的種植面積可能急劇減少860至940萬英畝。第二階段:從4月24日的最低點732.2美分/蒲式耳開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達150.2美分/蒲式耳,而這一階段主要影響因素是天氣。天氣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階段:從6月22日的最低點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點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為130.9美分/蒲式耳。期貨價格創下了三年來的新高。這主要是因為6月29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場人士大跌眼鏡的報告,即:美國2007年大豆種植面積預計為6408.1萬英畝,較三月份的數據大幅削減305.9萬英畝,遠低於市場普遍預測的6783.8萬英畝的平均值(預測區間為6600—6900萬英畝)。當天CBOT大豆各合約一度漲停開盤。
經過市場有計劃地進行播種面積——天氣狀況——播種面積的三個階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漲——種植面積增——下跌——種植面積減少——再上漲的循環模式,而現在出現了新情況是上漲——種植面積減少——再上漲——再減少種植面積的惡性循環模式。
7月,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月度供需報告,預計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產量達到2.221億噸,低於6月預測的2.253億噸,也低於2006年的2.361億噸。事實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幾個大豆主產國的大豆產量均有程度不等的減少,其中美國大豆產量調低至7140萬噸(6月預測7470萬噸,2006年為8680萬噸)。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為4700萬噸(2006-2007年度為4720萬噸)。中國大豆產量預計為1560萬噸,也低於2006-2007年度的1620萬噸。不過巴西大豆產量預計達到6100萬噸,和6月預估值持平,也高於2006-2007年度的5900萬噸。
從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調低到了2.342億噸(6月預測為2.343億噸,2006年為2.252億噸)。全球大豆出口預計為7550萬噸,和6月預測持平,2006年為7050萬噸,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預計提高到1020萬噸(6月預測860萬噸,2006年為800萬噸),巴西預計為2970萬噸(6月預測2970萬噸,2006年為2460萬噸)。美國預計為2780萬噸(6月為2940萬噸,2006年為2970萬噸)。這也將導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庫存降低到5187萬噸(6月預測為5400萬噸,2006年為6417萬噸)。
總體看來,報告印證了市場近期對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應吃緊的擔憂,這也使得市場對於任何可能導致美國大豆單產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種面積降低的因素都極為敏感。從最新的氣象預報看,美國西部玉米種植帶可能出現炎熱乾燥的天氣,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國大豆關鍵的結莢期和灌漿期,炎熱乾燥的天氣將會導致大豆單產潛力受損。除了天氣因素,美國大豆價格的上漲也是為了鼓勵巴西農戶增加播種面積。一般預計巴西新豆播種面積將會比2006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從雷亞爾匯率持續走強來看,這顯然不利於巴西大豆種植收益提高,因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來出口,所以美元相對雷亞爾越是疲軟,農戶換回的收益就越少。現在雷亞爾匯率位於近7年來的高點,1雷亞爾可以兌換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達到1美元兌換1.8雷亞爾。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種季節開始前(也就是未來三到四個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的幾率很大,特別是如果美國中西部出現炎熱乾燥天氣的情況下,以便能夠鼓勵南美農戶盡可能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彌補美國大豆產量下降帶來的全球供應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貨、馬來西亞BMD毛棕櫚油期貨等價格基本上與CBOT走勢相同。自從2006年以來,馬來西亞粗棕油期貨價格飆升近80%,現貨價格創下了8年來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撐國際棕櫚油價上漲
7月以來,國際棕櫚油市場大幅上漲,24度棕櫚油近月裝運港船上交貨(FOB)價格為每噸(下同)797.5美元,較前一周上漲22.5美元;33度棕櫚油FOB價格為792.5美元,上漲22.5美元;44度棕櫚油770美元,上漲10美元。
國際棕櫚油市場上漲的主要支撐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CBOT大豆市場大幅上漲的帶動。美國農業部大幅調低2007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數據,導致CBOT大豆市場大幅上漲,對BMD棕櫚油起到支撐作用。第二、近期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大幅上漲,使得棕櫚油在生物燃料行業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機資金做多。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到2008年時強制要求在傳統燃料中摻混生物柴油,並且打算提供補貼,確保生物燃料項目獲得成功,這也對BMD棕櫚油市場形成支撐。第三、印尼調高棕櫚油出口基價,增加了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競爭力。印尼政府將毛棕櫚油的基準出口價格由此前的每噸(下同)622美元上調至676美元;24度棕櫚油基準出口價格由676美元上調為746美元;33度棕櫚油基準出口價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調至737美元。印尼上調棕櫚油出口價格有利於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對BMD棕櫚油市場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應趨於緊張,整體價格趨勢保持向上。
據德國《油世界》預計,2006/07年度全球10種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費量預計將達3.96億噸,高於3.92億噸的同期產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為5160萬噸,高於上年的4720萬噸。其中歐盟油菜籽產量預計達到1780萬噸,上年為1610萬噸;中國產量預計為1100萬噸,低於上年的1270萬噸。加拿大產量預計提高到980萬噸,上年為850萬噸;澳大利亞產量預計提高到140萬噸,上年為51萬噸。但是仍然不能滿足需求的增長,全球油菜籽消費量增長明顯,預計為5220萬噸,上年為4910萬噸。油菜籽加工量預計為4900萬噸,上年為 4610萬噸。從期末庫存來看,預計今年為470萬噸,上年為530萬噸,庫存對用量比預計為9.0%,上年為10.9%。可見,今年全球油菜籽供應趨於緊張,整體價格趨勢持續向上。
造成供需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場對生物柴油的炒作,從而預期菜油、豆油、棕櫚油需求將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將偏緊。這一點在去年末的市場反應中較為明顯,在德國,隨著能源價格下挫、植物油價格相對堅挺及2006年8月開始實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稅造成生物柴油生產利潤下降等,導致了生物柴油消費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價格出現了短暫的下跌。今年以來,由於豆油、菜油、棕油價格的大幅爆漲,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義。但是,不斷有新的預測調高生物柴油的生產能力,這無疑將給油菜籽供應帶來逼迫的氣氛,為其價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據。
4.周邊國家食物油價格上漲帶來供應緊張,通貨膨脹壓力加劇。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於作為烹調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價格飛漲,很多印尼人因為買不起,只能改煮無油之炊。已經迫使很多印尼窮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為世界最大棕油生產國之一,印尼會從油價上漲中獲利,但是因為國內食用油價格也水漲船高地上漲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萬萬的印尼普通百姓負擔不起。另外食用油價格上漲,也讓經濟政策計劃官員擔心會對通貨膨脹帶來沖擊。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價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10%,是構成消費物價指數的商品和服務籃子中,上漲幅度最大的一塊。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進口國,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進口來滿足。由於今年油籽預計減產,這也使得印度對進口植物油的依賴性提高。印度食用油價格上漲,原因在於本地油籽產量降低,而且國際棕櫚油價格創下數年新高,也帶來明顯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價格近期持續走強,帶來了國內通漲率指標的繼續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發價格指數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政府為了平抑通漲壓力,已經將毛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從70%調低到了60%,把24度精煉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從80%調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進口關稅仍然維持在45%。由於用於計算關稅的基礎價格依然維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這有助於降低這些食用油的進口成本,也有利於進口增長。
總體上說,國外食物油價格仍然處在上漲趨勢之中,除了種植面積減少及天氣因素以外,美元持續貶值、全球面臨通脹威脅以及投資基金在期貨市場興風作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預計CBOT大豆市場很有可能達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
G. 食用油出口
路透社吉隆坡12月18日電 印尼交易商18日稱,受印度和中國大批消費者健康飲食傾向的影響,12月份印尼食用油出口將達到60萬噸。
印尼是世界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僅次於馬來西亞。11月份印尼出口的食用油總量為60萬噸,較十月份的717721噸有所下降,但仍高於前幾個於月40-50萬噸的進口水平。
印尼出口的食用油當中,棕櫚油佔90%。同時印尼是世界第二大可可油生產國,僅次於菲律賓。
雅加達一位貿易商說到,印度還不存在遠期購買傾向,現在不得不忙於棕櫚油的進口,否則食用油價格會更高。
他認為,印度並不會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減少進口量,目前棕櫚油價格較馬來西亞低了2.5-5美元/噸。交易商們認為,即使印度的大豆和花生等冬季作物已經進入市場,仍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印度食用油進口量占總需求量的幾乎五分之二,其中棕櫚油主要來自印尼和馬來西亞,豆油進口來自阿根廷和巴西。
由於國內需求減弱促使交易商加大了出口步伐,近幾個月印尼出口量有所上升,因此當地庫存量保持在了60萬噸的合理水平。
17日,雅加達拍賣市場上毛棕櫚油價格為4078盧比/千克,較一年前3868的價格有所上漲,但與馬來西亞毛棕櫚油期貨價格持平。近期馬來西亞毛棕櫚油期貨表現異常堅挺,達到了43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印尼市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印度正計劃從印尼購買毛棕櫚油,而中國也對RBD甘油脂很感興趣,東爪哇的一位交易商這樣說到。該交易商稱,勿拉灣港貨輪聚集,等待食用油的裝運。
北蘇門答臘島的勿拉灣港市印尼主要的棕櫚油出口港,每年出口的棕櫚油大約在200萬噸左右。2003年印尼毛棕櫚油產量預計為960萬噸,今年的產量為900萬噸。國內需求量基本不變,保持350萬噸的年均水平。
去年印尼出口的棕櫚油超過一半運到了印度。
交易商們稱,12月份印尼毛棕櫚油產量將下降到64萬噸,而上個月為80萬噸。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農民慶祝完節日之後仍未開始工作。
H. 毛棕櫚油和毛棕櫚液油有什麼區別
毛棕櫚油和毛棕櫚液油有什麼區別:
棕櫚油根據熔點不同分為很多種 。
棕櫚液油一般指熔點小於24度的棕櫚油,就是在24度的攝氏度下 ,油呈現是透明液態,就像超市裡買的桶裝油,如果天冷了,就會出現絮狀物。
棕櫚液油經過提煉加工後可以食用,在超市買的調和油里成分一般都有棕櫚油。
化妝品一般用棕櫚油里高熔點呈固態狀的棕櫚油,成為棕櫚硬脂,更高級一點的化妝品用的是棕櫚仁榨的油,類似於桃杏之類的,果肉榨出棕櫚油,果核里的仁榨出棕櫚仁油,這個價格比棕櫚油高1/3左右。
I. 5700馬幣的棕櫚油進口成本是多少
可以看看這個: 簡單過程成本棕果(100T)↓ 初榨25馬幣成本毛棕櫚油↓ 精煉30美元成本 + 損耗精煉棕櫚油(33℃-39℃)↓ 分餾(成本不詳)24℃/44℃棕櫚油
一、 棕櫚果園區
每公頃可植138棵棕櫚樹,年產棕櫚果25噸左右/公頃,果園投資主要為土地置用,西馬地區一般每公頃投入20,000馬幣,東馬每公頃投入5,000/6,000馬幣(印尼水平與東馬相當或更低)。採摘工人每人每天可摘60/70串棕果,工資0。3馬幣/串(西馬印尼1/8)。苗圃培育棕苗,種發芽後1年移植入土,2。5-3年後收獲產果。產果壽命20-30年,每棵樹年長10-12個果串,重20-30公斤/串,每樹年產(摘)兩次。目前市場價格,棕果140-150馬幣/噸,含油28%-30%。二、 初榨廠
(1)果串採摘後24小時內送入初榨廠(防止FFA升高)。
(2)蒸煮:150℃2小時滅菌並且煮爛果實串的桿子。
(3)果實剝落,提開機-剝落機,果實串桿分離,串桿經燃燒作肥料,果實送到料倉
(4)壓榨:螺桿式壓榨機。榨餅從機頭擠出,內含果核(不破裂,含棕仁油),液體部分從下口流出,過濾後送入蝶式離心分離機,得出毛棕櫚油。
(5)壓榨棕櫚仁油,第(4)步中所得榨餅送入網式分離口。
a)榨碎擠乾的果實肉纖維經加工處理,生產纖維板及紙張;
b)果實核風送至破碎機,把核殼破裂開分出仁粒,核殼作為燃料;
c)仁粒經壓榨機,過濾機和蝶式分離機,得到毛棕櫚仁油。出油率按油棕新鮮果實串計,得毛棕櫚油20%,毛棕仁油2%。毛棕櫚油呈桔紅色,半液體狀油。表面密度(50℃):0。8896-0。8910,皂化值:(mgkoH/g油)190-202,碘值(gz2/100g油)501-549,凝固點(℃)30-39,不可皂化物(%):0。15-0。99,脂肪酸分布(%):C12O:0。1-0。4,C14O:1。0-1。4,C16O4:0。9-47。5,C16l:0-0。5,C18O:3。8-4。8,C181:36。4-41。2,C182:0。2-11。6,C1830-0。5,C20O:0-0。8。毛棕櫚油壓榨廠在馬來西亞(尤其西馬)環保要求較高。如當地某壓榨廠建於1975年,初期投入1500萬馬幣,在20多年內又遲加投資至4000萬馬幣,工廠佔地約40公頃。據介紹目前投資相同規模工廠(日壓榨棕果900-1000噸),需投資700-800萬美元,另需投資部分環保設施,工廠工人85人(每人每天工資20-30馬幣),目前毛棕櫚油成本價600馬幣/噸,加工成本,每噸果-油25馬幣左右。三、 毛棕櫚油的分離及精煉兩種方法:
①先分離,後精煉,得出各熔點棕櫚油(應用較少);
②毛棕櫚油送至精煉廠精煉(廣為採用,馬來西亞)。
四、 精煉
當地某精煉廠,位於新山市附近離全球最大儲油罐及港口FJB僅3公里,日精煉2000MT,投資1500萬美元,與國內精煉廠工藝略有區別:
①降酸過程採用物理法(損耗較低)而非化學法(損耗高),物理法即在降酸過程中採用真空處理脂肪酸,國內一般用化學法即加入一定量鹼,使脂肪酸析出,因此損耗較大。過程為:
(1)脫色:a加入磷酸90℃→b添加特製的磯土;
(2)脫酸(降酸)採用物理法;
(3)脫臭;
(4)繼續漂白,得到精煉油(熔點33℃-39℃)即通常所說的33℃精煉棕櫚油;
(5)a、精煉油分餾,進入分餾罐冷卻後,上層為液態的24℃OLEIN(即24℃精煉油),最下層為44℃固體精煉油,產出比率為24℃:75%,44℃:25(成本最高);b、加壓過濾,設備為恆溫板框式壓濾機,若生產24℃油,則室溫設為24℃,加壓6-10大氣壓,液態油分流出,固態油從板框中卸落。全精煉過程損耗1。5-1。8%,精煉成本每噸30美元左右(毛油)。FJB附近有精煉廠15家,其中11家在5公里內,採用油管連接(運送過程用子彈頭清掃,損耗較低,運送成本低)。受馬幣走疲以及對全球供應趨緊的擔憂提振,馬來西亞BMD毛棕櫚油期貨周一收高,棕櫚油進口成本連續第五日上漲,刷新七周高位。7月20日馬來西亞棕櫚油離岸價為1100美元,較上日持平,進口到岸價為1127美元,較上日持平,進口成本價為8792.58元,較上日漲21.69元。
J. 油棕的價格是多少
油棕的價格是80多元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