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距離,離日本近,還是印尼近,路程
中國離日本比較近
中國和日本的直線距離2478公里;跟印尼的直線距離則為4197公里
B. 中國離日本有多少公里
中國距離日本最近的中國城市是上海,距離約690公里。上海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 。
日本位於我國東面,按照數學上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原則,上海是距離日本最近的中國城市,距離日本領土約690千米。距離中國最近的日本城市是長崎市。日本(Japan),全稱日本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國名取「日出之國」之意,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
上海(Shanghai),簡稱「滬」或「申」,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地處長江入海口,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會展和航運中心之一。作為遠東最大的都市之一,上海有「中國的商業櫥窗」之稱,其2014年GDP總量居中國城市第一,亞洲第二。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
C. 中國到日本有多少公里
中國離日本最近的城市是上海,只有690公里,相當於開車6個小時就到了。北京到日本東京的直線距離是2478公里。
從中國去日本,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乘坐國際航班,從中國什麼地方到日本什麼地方時間都不一樣的,選擇的交通工具到達時間也不一樣,比如上海到日本神戶坐船,大概需要兩天的時間,上海飛日本3個小時,基本我們選擇的交通工具都是飛機,時間范圍在2到4小時都能到達。
到日本航班介紹:
2021年11月以來(11月1日-29日),國內飛往日本的航線有14條,實際執飛客運航班131班次;出發機場包含上海浦東、大連周水子、廣州白雲、杭州蕭山、福州長樂、深圳寶安、哈爾濱太平、青島膠東、沈陽桃仙、西安咸陽、天津濱海11家機場。
其中上海浦東機場飛往日本的航班最多,主要飛往東京成田、東京羽田、大阪關西3個機場。
D. 日本離越南到底有多遠
從日本東京離越南河內市民航飛機飛行里程 3674公里,直線距離為3420公里。
E. 香港距離日本有多遠精確到公里。
1、香港距離日本有1600公里左右;
2、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距廣州市約200公里;
3、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4-5],世界第三大經濟體,G7、G20等成員。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5)印尼到日本有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香港介紹:
香港鄰近大陸架,洋面廣闊,島嶼眾多,漁業生產環境得天獨厚,出產150多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海魚,主要是紅衫魚、九棍魚、大眼魚、黃花魚、黃肚魚和魷魚。
香港地區處於潮濕的亞熱帶環境,涇流豐富,地表水系發達。但水系作用范圍有限,無大河流。除作為香港與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主要有城門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錦田河等,絕大多數河流長度均不超過5英里,流速及流量與季節性降雨量密切相關,年中極不穩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
F. 日本南北長度,就是大約從沖繩到北海道,大約有多少公里
南北長3500公里。
日本南北長度,從沖繩到北海道,大約有3500公里。日本的東西寬300公里,只看國土面積,如果把日本平移到歐洲,是個和法國差不多大的國家,南北長約3500公里。
日本的南北長度如果從北海道的稚內市到南端的鹿兒島市算的話,直線長度大概在1900公里左右。大約是廣州到呼和浩特的直線距離。
(6)印尼到日本有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海域專屬經濟區(EEZ)日本在全世界可以排得非常靠前,比加拿大略少,大概有450萬平方公里,幾乎佔到了中國陸地面積的一半。而中國的EEZ大概只有200萬平方公里,只有日本的一半都不到。
算可開墾土地佔比,中日都在11%左右,日本並沒有比中國更貧瘠。而作為一個狹長的島國,日本有個天然優勢,就是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離大海50公里范圍內。
除此之外如果將日本放到歐洲,日本的面積可以在歐洲排到第7位,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法國、瑞典、西班牙、挪威。比英國、義大利、德國、波蘭、芬蘭的面積都要大。
G. 美索不達米亞的烏魯克到日本有多遠
你應該說的烏魯克是美索不達米亞西南部蘇美爾人的古城城名。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幼發拉底河下游右岸,現今伊拉克境內。距離日本直線距離8000公里左右,飛機約需要10小時
H. 日本離印尼有多遠,這次日本地震輻射對印尼有影響嗎
有至少兩千公里遠,而且印尼的大城市基本都在西部島嶼,那就更遠了,所以放心,中國一千多公里都沒啥影響那邊就更沒有影響了。
I. 印度跟印度尼西亞隔多遠
有個關於印度的笑話,說有印度人認為印度的地盤西到巴基斯坦、東到新幾內亞島(也稱伊里安島)。巴基斯坦曾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這一點還能說得通。新幾內亞島分屬於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和大洋洲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與印度沒什麼關系。之所以鬧出笑話,是因為印度尼西亞的國名帶有「印度」二字,有的印度人就認為印度尼西亞屬於印度。
印度尼西亞在地理上有一個著名的標簽——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為千島之國或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191.35萬平方公里的地盤,由1.7萬多個島嶼組成。不過,印度尼西亞有五個大島,佔了全國面積的大部分。比如印度尼西亞西部的蘇門答臘島,面積43萬多平方公里,扼守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的西南岸。蘇門答臘島東南是面積約12.6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印度尼西亞有2.62億人口,其中約有1.45億人居住在爪哇島上。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就位於爪哇島的西北部。
爪哇島以北,是面積74萬多平方公里的加里曼丹島。加里曼丹島分屬三個國家,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面積12萬多平方公里)與沙巴州(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沙撈越州的東北部有面積0.57萬平方公里的汶萊國。加里曼丹島剩下的大部分,為印度尼西亞所有。
加里曼丹島東海岸隔著望加錫海峽,與蘇拉威西島相望。蘇拉威西島面積17萬多平方公里,形狀非常「怪異」,北部狹長的部長像一根飄帶,南部「腰短腿長」。蘇拉威西島以東,隔著一些不大不小的島,就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島嶼——新幾內亞島。新幾內亞島面積78萬多平方公里,印度尼西亞佔西半部。不過新幾內亞島並不屬於亞洲,而是屬於大洋洲,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橫跨亞洲與大洋洲的國家。
介紹完印度尼西亞,就要介紹印度尼西亞為何叫印度尼西亞,而不是叫泰國尼西亞或馬來尼西亞呢?這與歐洲殖民者有關系。
在歐洲殖民者來之前,印度尼西亞曾有過一些王朝,比如室利佛逝王朝和麻諾巴歇王朝,但這些王朝的名字並沒有成為印度尼西亞群島(准確講應該稱為巽他群島,為行文方便,以下皆稱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國名。之後的印度尼西亞群島由很多個小王朝割據,更不要提什麼統一的國名了。
歐洲人到處「發現」新大陸,最早盯上印度尼西亞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國也先後躥上島,但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真正在印度尼西亞紮根的是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人公元1596年,荷蘭人登陸印度尼西亞群島。當時的歐洲人對亞洲地理不是很了解,但他們對「印度」這個地名卻非常熟。
很久以前,歐洲就流傳印度是香料之國的說法,除了香料,印度遍地都是黃金白銀大元寶。在歐洲人的地理概念中,印度位於歐洲以東,當荷蘭人向東來到印度尼西亞群島時,以為到了印度。公元1602年3月20日,荷蘭成立了一家掛著公司幌子的殖民地機構,就是東印度公司。我國人最熟悉的東印度公司應該是英國的那家賣鴉片的,實際上,除了英國,荷蘭、瑞典、丹麥等小國都搞過東印度公司。
荷蘭在「東印度」統治了幾百年。上世紀初,印度尼西亞人無法忍受荷蘭的殘暴統治,准備起義。起義後需要給這一片島嶼起國名,有人提議就用東印度作為國名,但更多的人認為東印度帶有強烈的殖民色彩,不合適作為國名。還有人提議用「英素琳特」或「努山打拉」,不過最終入選的卻是「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這個地名還不是印度尼西亞人發明的,而是被一個德國的學者民族學家巴斯蒂安叫響的。1884年,巴斯蒂安通過研究認為:東南亞島嶼,包括非洲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因居民多為馬來人種,應該劃為相同的類型。之所以叫印度尼西亞,因為歐洲人已經習慣把這片島嶼稱之為東印度,他們認為印度尼西亞是印度(非專指今之印度,更多的是地理概念)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亞的本意,是印度島嶼之地。
1912年,東印度成立了很多以獨立為目標的組織,基本上都冠名「印度尼西亞某組織」。到了1928年,這里的人們已基本上自稱為印度尼西亞人了。1945年8月,新國家獨立後,國名就定為印度尼西亞。不過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名也是歐洲人起的,多少還帶有一點殖民色彩。有些印度尼西亞人認為應該把國名改為具有本地特色的「努山打拉」,意為大洋之間的島嶼。
圖-印度尼西亞人
總結一下,印度尼西亞與印度,都是殖民者對東方殖民地的稱呼,兩者相隔千里,並沒有直接關系。
J. 日本距離中國多少公里
中國上海和日本九州島距離約690公里。
中國: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日本: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