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於中國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面積19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14大國家,印尼人口2.6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2019年印尼國內生產總值15833.9萬億印尼盾(約1.1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02%。貿易總額3382.4億美元。2019年全年通脹率2.7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6月經濟下滑1.26%。
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貳』 印度尼西亞
劉增潔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大小13700多個島嶼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國土面積191.94萬km2,陸地面積182.64萬km2,人口2.38億。
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礦業產值佔GDP的10%。為亞太地區唯一的歐佩克石油生產國,石油和天然氣為印度尼西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占政府收入的24%,油氣出口收入佔印度尼西亞出口總收入的15%。2006年國際礦產品市場價格高漲,印度尼西亞GDP增長5.5%,2007年增長6.1%。
一、儲量與資源
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鎳、銅、金、銀等礦產。其中重要的礦產資源有錫居世界第三位、銅居世界第二位、鎳居世界第八位和金居世界第六位。
據美國《油氣雜志》2007年終號報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5.99億t,佔世界總儲量的0.3%,居世界第二十五位;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6589.66億m3,佔世界總儲量的1.5%,居世界第十三位。印度尼西亞約有60個沉積盆地,其中73%位於海上,目前已勘探的36個含油氣盆地主要位於西部地區,主要的含油氣區有蘇門答臘油氣區、爪哇油氣區、東加里曼丹油氣區。
表3 印度尼西亞主要礦產品消費量
資料來源:①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7;②World Metal Statistics,February 2008。
三、礦產品貿易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礦產品出口國,2006年印度尼西亞煤炭、銅、天然氣、鎳和錫等資源性產品出口大幅度增長。2006年印度尼西亞貿易出口總值1010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14.4%;主要出口商品為石油、天然氣、煤炭、銅、錫、鎳、電力設備、橡膠等,其中礦產品佔15.7%,石油和天然氣佔21.2%。主要貿易出口國或地區為日本、新加坡、美國、中國、韓國和中國台灣。貿易進口總值 610億美元,比 2005年增長9.1%;其中石油產品佔77%,主要貿易進口國為新加坡、中國、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為亞洲重要的石油出口國,2006年石油出口收入為153.3億美元,占其出口總收入的15.6%。2006年石油出口量為52.7萬桶/日,其中原油出口量為30.13萬桶/日,主要出口到亞太地區的日本為10.97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36.4%,韓國為6.21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20.6%,澳大利亞為5.04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16.7%,美國為1.57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5.2%。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二大LNG出口國,2006年LNG出口量為295.7億m3,佔世界LNG總出口量的14.0%,主要出口到日本(186.0億m3)、韓國(67.2億m3)和中國台灣(42.5億m3)。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煤炭出口國,僅次於澳大利亞,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國,煤炭產量的70%用於出口,2006年出口量為1.62億t,比2005年增長28.6%,主要出口到中國香港、日本、朝鮮和中國台灣。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銅礦出口國,僅次於智利,為世界第二大銅出口國,2006年出口量為58.27萬t,占其礦山產量的71.4%,主要出口到日本、西班牙、韓國和印度。精煉銅出口量為11.09萬t,比2005年下降60.4%,居世界第十七位。精煉銅進口量為1.77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鎳礦石和精礦出口量為439.41萬 t(毛重),主要出口到日本(206.75萬t)、烏克蘭(72.62萬t)和澳大利亞(70.79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精煉錫出口量為11.29萬t,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主要出口到新加坡(8.25萬t)、英國(1.33萬t)、馬來西亞(0.42萬t)、美國(0.08萬t)及其他國家(1.22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鋁進口量為18.61萬t,出口量為15.61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鋅錠進口量為7.42萬t。
四、礦業政策
印度尼西亞憲法規定礦產資源歸國家所有,鼓勵國內和外國公司投資礦業。為吸引外國投資發展本國經濟,印度尼西亞政府早在1967年就制定了外國印度尼西亞投資法,並不斷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外國投資,並進一步簡化手續,降低關稅,外資對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投資協調委員會(簡稱BKPM)為非官方組織,負責投資主管。由總統並直接對總統負責,委員會設主席一人,同時兼任投資部長。BKPM的職能是協助總統制定投資政策,辦理投資批准許可,監督實施投資項目。外資公司可以單獨投資的方式成立,即外方可擁有100%的股權。要求在15年的商業經營期限內,公司可通過直接銷售或通過國內證券交易所非直接方式,把部分股權轉讓給印度尼西亞的個人或法人。通常而言至少轉讓5%給印度尼西亞方。同時規定外資企業自建立起,准予30年的經營期限,若在此期間增加了投資額(擴大投資項目),對於所擴大的項目另行准予30年的經營期。對印度尼西亞規定外資可進入領域方面,在1967年的外資法中規定比較簡單,只是規定了禁止外資佔全部股份的領域(主要是國計民生領域):港口、公用電力、海運、電訊、航空、飲用水、公共鐵路、原子能開發和大眾傳媒。同時規定,采礦業領域需要和政府合作。印度尼西亞政府在1995年第31號總統令中對限制和禁止投資的行業目錄作了補充和修訂,其後,2000年又進一步作了修正和完善。2007年3月印度尼西亞國會通過政府擬訂的新《投資法》,該法規定除國防、軍火等領域外,內外資享有同等權益,並規定了投資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和便利服務等內容。
2007年印度尼西亞政府又頒布2007年1號條例,規定15類行業的投資和增資企業將獲得減稅及分期支付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減為全部投資額的30%,並可分5年付清;外國投資企業紅利所得稅則減為10%,15類行業為食品、紡織品與成衣、造紙與紙漿、化學工業原料、化學葯品、樹膠、陶瓷、鋼鐵材料金屬、非鐵材料金屬、機械及其配備工業、電動機和發電機、電器和遙控儀器、陸路運輸工、船舶及造船業,該條例2007年1月1日起生效。2007年11月印度尼西亞政府頒布有關工業發展的總統決定書,給予32種工業免稅或減稅優惠,以此促進其發展,獲得稅務優惠的32種工業概括為五大類,其中第一大類是工廠生產類,具體包括鐵礦開采和鋼鐵工業、水泥工業、化工產品業和瓷磚工業等基礎原料工業。
為了促進石油工業的發展,印度尼西亞1960制定出台了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法,並在不同時期頒布了不同的石油法令,從租讓合同到工作合同又到產量分成合同制和聯合經營產量分成合同制,目前主要採用產量分成合同形式,主要內容:印度尼西亞對石油資源擁有所有權;外國石油公司承擔從勘探、開採到經營的全部費用,並承擔一切風險;勘探期限為6年,可申請兩次延期,每次2年。近年來印度尼西亞原油產量不斷下降,目前為95萬桶/日,比2001年的130萬桶/日減少35萬桶/日,為鼓勵在邊際地區投資,增加油氣開采,2007年11月印度尼西亞政府擬向在深海和邊疆地區油氣區塊進行開發開採的公司提供更優惠的產品分配方案,這些公司將得到49%的產量,印度尼西亞政府得51%,而目前的分配是油、氣開采公司分別得15%和30%,同時政府也將修改產品分配方案中有關補償營運費用的規定。
為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2007年印度尼西亞財政部和內政部的聯合工作小組已經廢除了1276項阻礙投資的地方條例,其中省政府簽發的135條,市政府簽發的231條,縣政府簽發的910條。
2008年4月15日印度尼西亞國會正在審議的新《礦產法》對擁有礦業特別許可證和開采許可證的礦場,將根據開採的礦產品限定采礦面積,如:
(1)黃金、錫:勘探期間面積限制為10萬hm2;開采期間面積限制為2.5萬hm2;
(2)鑽石、寶石:勘探期間面積限制為2.5萬hm2;開采期間面積限制為5000 hm2;
(3)煤:勘探期間面積限制為5萬hm2;開采期間面積限制為1.5萬hm2。
對於持礦業代理委託書的礦業公司,則根據其為個人經營、團體經營還是合作經營,面積分別限定為1 hm2、5 hm2、10 hm2。
五、展望
印度尼西亞以初級礦產品出口為主,為增加礦產品出口收入,防止錫降價,印度尼西亞能源礦產部官員表示,自2008年起印度尼西亞中央政府將限定每個省份的錫錠出口額,其中產錫大省邦加勿里洞省的出口限額為9萬t。目前印度尼西亞國內煤炭需求超過4000萬t,預計2015年將達到3億t,為了保證國內市場需求,印度尼西亞政府將從2010年開始限制煤炭出口,每年出口限額1.5億t,目前印度尼西亞每年的煤炭出口為1.45億t。
1950年4月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建交,1967年10月斷交,1990年8月恢復外交關系。近年來中國和印度尼西亞貿易發展較快,印度尼西亞已成為我國在東盟的第五大貿易夥伴,2006年實現雙邊貿易額190億美元。
中國深圳中金嶺南有色金屬公司與印度尼西亞多種金屬公司所組成的棠果公司已對當地的先驅鋅礦公司正式提交有條件收購要約。該要約表明,棠果公司願意以每股2.5 澳元,總金額約合4.48億美元的資金收購先驅鋅礦公司已發行的全部2.02億股股份。
先驅鋅礦公司是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企業,主要是在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從事金屬和金礦的勘探、開發及投資。2007年度該公司銷售收入631萬澳元,凈虧損為123萬澳元。
主要參考文獻
[1]Chin S Kuo.The Mineral Instry of Indonesia,USGS.Mineral Yearbook,2006
[2]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London,June 2007
[3]Oil,gas reserves inch up,proction steady in 2007.Oil&Gas Journal,Dec.24,2007
[4]06 Charts Some Remarkable Finds..Http://www.Aapg.org/2006/01jan/discoveries.cfm
[5]Indonesia Country Analysis Brief,January 2007.http://www.eia.doe.gov/emeu/cabs/Angola/Background.html
『叄』 id是哪個國家的英文縮寫
id是印度尼西亞的英文縮寫。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人口2.6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和馬來族分別佔7.5%。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自然資源:
印尼富含石油、天然氣以及煤、錫、鋁礬土、鎳、銅、金、銀等礦產資源。礦業在印尼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產值佔GDP的10%左右。
據印尼官方統計,印尼石油儲量約97億桶(13.1億噸),天然氣儲量4.8萬億~5.1萬億立方米,煤炭已探明儲量193億噸,潛在儲量可達900億噸以上。印尼是全球最大動力煤出口國,2020年的出口量約達4億噸。
『肆』 印度尼西亞礦業投資環境
1)主要礦產資源統計,見表7.10。
2)礦業管理機構。
印度尼西亞地質與礦產資源總局。主要職能與任務是:基礎地質填圖和全國地質礦產資源編錄;為礦山能源部制定地質與礦產資源方面的技術政策提供依據和建議;為社會提供最新的地礦信息、資料和圖件。
表7.10 2006年印度尼西亞主要礦產資源統計
3)主要金屬礦產資源。
A.錫。印度尼西亞錫儲量46萬t。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東海岸外的廖內群島,特別是邦加島、勿里洞島和新格烏;與我國滇西錫礦和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同屬一個錫成礦帶。該礦帶長達2500km以上,其中印度尼西亞境內錫礦帶長約750km。砂錫礦有河流沖積砂錫礦和濱海砂錫礦兩種。原生錫礦也有兩種,產於燕山期花崗岩中的錫石-石英脈型和產於花崗岩體內雲英岩化帶上的錫石-硫化物型。
B.鎳。2005年已探明鎳儲量320萬t,約佔世界總量的5.2%,居世界第8位。平均礦石品位1.5%~2.5%。主要為基性和超基性岩體風化殼中的紅土鎳礦,分布在群島的東部,礦帶可以從中蘇拉威西追蹤到哈爾馬赫拉、奧比、格貝、加格、瓦伊格奧群島,以及巴布亞的鳥頭半島和塔納梅拉地區等,其中蘇拉威西島東南部的波馬拉鎳礦,含鎳2.3%~3.3%,有鎳資源量126萬t;索羅科鎳礦含鎳1.4%~1.9%,含鈷0.12%,有鎳資源量224萬t。近年有一些新的發現,如哈馬黑拉島(Halmahera)紅土鎳礦已經獲得推定和推測資源2.038億t,鎳品位1.37%,鈷品位0.11%,鎳金屬量達到279萬t。
C.鋁土礦。已知鋁土礦儲量2400萬t,資源量約2億多t。其中85%分布在西加里曼丹,其餘15%分布在廖內群島中的賓坦島及其周圍小島上。屬紅土型鋁土礦,為含鋁的硅酸鹽類岩石在潮濕炎熱氣候條件下風化形成。主要分布在廖內群島、賓坦島、蘇拉威西和加里曼丹島。由於西加里曼丹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又不足,所以那裡的鋁土礦到現在還沒有開發。目前只有賓坦島及周圍島嶼上的鋁土礦得到開發。
D.銅。銅儲量為414.7萬t量。銅礦大部分分布在巴布亞省的艾斯伯格山和格拉斯貝格,少量分布在蘇拉威西、蘇門答臘和爪哇。以斑岩型為主。主要礦床有巴布亞省的艾斯伯格、格拉斯貝格,松巴哇島的巴圖希賈烏等銅、金礦床,還有北蘇拉威西和巴占島上的一些銅礦。
E.金和銀。金礦儲量為3156t,居世界前列。多為與第三紀火山岩有關的淺成熱液型金礦床和矽卡岩-斑岩型銅金礦床。幾乎所有的島嶼都有金礦分布。巴布亞省的格拉斯貝格銅-金礦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金礦,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礦山中金儲量最大的礦山。銀儲量1.14萬t,銀礦主要分布在西爪哇的芝格托克。
4)礦業投資環境。
印度尼西亞1967就頒布了基本礦業法(1967年的11號法),以後還陸續頒布了一系列與礦業有關的法律法規。近年來,制定和修改的一些有關法律法規對礦業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2000年關於權利金的13號法,將權利金的標准比以前提高了一塊。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的權利金為3%~4.5%,使印度尼西亞成為該類礦產權利金較高的國家之一。關於有害廢棄物管理的1999年18號法,其管理標准過於嚴格,礦產開發成本將大幅度提高。油氣和礦業部門均對此表示擔憂。
1999年議會通過了兩項法律,有關地方自治的1999年22 號法和關於財政分配的1999年25號法律。兩項法律於2001年5月實施。22號法將中央政府的一些權力下放到了地方政府。包括國內貿易、投資和工業政策。25號法將使至少25%的國內收入通過中央分配基金轉移到地方政府。另外,礦山所在的省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將從徵收的稅後石油權利金中得到15%的份額,天然氣為30%,其他礦產為80%。
1967年的11 號法授予中央政府對礦產的全權管理。1999年22號法給予地方政府管理礦產勘查活動較大的權力。這與1967年的礦業法直接相矛盾。事實上,在2000年12月31日以後,1967年11號法在對礦產經營保護方面已經不具法律效力。特別是對新的礦業投資。1999年41號森林法禁止露天采礦。在伊里安查亞省68%潛在的礦產遠景區被保護的森林所覆蓋,蘇門答臘地區為58%,馬魯古地區為50%,蘇拉威西地區為39%,加里曼丹地區為33%。由於不斷的安全威脅與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的矛盾,以及不確定的法律和規章環境,許多礦業公司延遲了他們的新的礦業項目投資和項目擴大計劃,甚至已經暫停了勘查和開發活動。例如BHP公司、Rio Tinto有限公司、PT Aneka Tambang公司、PT Freeport Indonesia公司。他們在等待政府提供一個明確而清晰的法律制度。
為改善投資環境,政府正在設法建立一套完整的礦業立法體系。2001年10月,印度尼西亞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新的石油和天然氣法案,以取代針對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1960年44號法律和關於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Pertamina)的1971年8號法律。放寬該部門的限制,結束1971年以來Pertamina所享有的壟斷局面。一個由政府控制的執行機構將在一年的過渡期後處理這一部門中的投資者的契約問題。印度尼西亞礦業的立法體系建設還有相當多的地方需要完善。
『伍』 礦業與主要礦產品的生產和消費
一、礦業基本狀況
礦業經濟在美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6年資料,2005年,美國從國內礦山中開採的礦產材料(銅礦石、鐵礦石、砂石、建材等)價值為516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產值的0.4%。2005年加工的礦產原材料(鋁、磚塊、水泥、銅、肥料、鋼等)價值達4780億美元,佔GDP的3.8%。2005年,以消費加工後的礦產原材料為基礎原料的主要工業給GDP增加的價值為21400億美元。2005年非燃料礦產工業對美國的經濟貢獻如圖2-4所示。
圖2-4 非燃料礦產在美國經濟中的作用(2005年)
美國目前開採的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鉬、鉑族金屬等,開發的金屬礦山主要位於西部地區(鐵礦山主要在明尼蘇達州和密歇根州)。而開採的非金屬礦產品主要為石料、石灰岩、磷酸鹽、高嶺土、鹽、蘇打灰、斑脫岩、鉀岩、硼礦物、硅藻土、石膏、寶石等,主要開采地多位於東部和西部地區,中部地區相對較少。在工業產值上,非金屬礦產的工業產值目前大於金屬礦產的工業產值。
以產值計,美國最大的礦業州是亞利桑那州,其次是內華達州。2005年,美國有19個州生產的非燃料礦產品價值超過10億美元。它們是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州、猶他州、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明尼蘇達州、喬治亞州、科羅拉多州、密歇根州、密蘇里州、賓夕法尼亞州、阿拉斯加州、懷俄明州、伊利諾伊州、新墨西哥州、紐約州、俄亥俄州、亞拉巴馬州。這些州所生產的非燃料礦產品價值佔全美國的74%以上。美國目前正在開發的非燃料礦山約有1965座(不包括8座鈾礦山)。主要的礦業公司有:Alcoa,Newmont,Phelps Dodge Corporation,Kennecott Utah Copper Corporation,ASARCO Incorporated,U.S.Steel Corp.等。
在化石能源方面,美國是化石能源生產大國,也是化石能源消費大國。能源在美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2005年,美國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產值大體上約占其GDP的1.1%,大大超過金屬、非金屬采礦業綜合產值。(2004及2005年,美國采礦業產值大體上占其GDP的1.5%,其中,金屬、非金屬采礦佔0.4%,石油天然氣開采約佔1.1%)。
美國石油天然氣生產區主要集中在墨西哥灣、得克薩斯(陸上)、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俄克拉何馬、懷俄明等州。主要的產油州有:得克薩斯、路易斯安那、加利福尼亞、懷俄明、佛羅里達、內布拉斯加、西弗吉尼亞、賓夕法尼亞等。美國有42個州生產石油和天然氣。2004年產油數量居前5名的州有得克薩斯、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路易斯安那和新墨西哥州。截至2004年底,有生產油井51萬個,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公司有:埃克森美孚公司、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美國大陸菲利普斯公司、西方石油公司,Area Energy LLC,Kerr-Mcgee Corp.,Apache公司、Anadarko Petroleum Corp,Amerada Hess Corp,Unocal Corp.,Marathon Oil Corp.Devon Energy Corporation,Chesapeake能源公司,Burlington Resources Inc.等。
美國煤炭生產主要集中在懷俄明、弗吉尼亞、西弗吉尼亞、肯塔基、賓夕法尼亞和得克薩斯等州。最大的煤炭生產州是懷俄明州,每年生產煤炭超過320百萬噸,其次是西弗吉尼亞州,每年生產煤炭超過130百萬噸。全美國有煤炭生產礦山1415個(2005年數字)。著名的煤炭公司有:Peabody Coal Co.、Kennecott Energy&Coal Co.和Arch Coal,Inc.等。2005年產量最高的10座煤礦山是:Black Thunder,North Antelope Rochelle Complex,Cordero Mine Jacobs Ranch Mine,Caballo Mine,Antelope Coal Mine,Eagle Butte Mine,Buckskin Mine,Belle Ayr Mine和Freedom Mine。美國主要的煤炭生產礦山分布如圖2-5所示。
圖2-5 美國主要的煤炭生產礦山分布(據美國地質調查局)
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2004年,美國採掘業包括石油天然氣採掘業、煤炭採掘業、金屬礦採掘業和非金屬礦採掘業,共有就業人數52.32萬人,與采礦有關的輔助支持人員有就業人數19.3萬人。在52.32萬的採掘業就業人數中,石油天然氣採掘業有12.3萬人,煤炭採掘業有7.17萬人;金屬採掘業有2.73萬人,非金屬礦採掘業有10.8萬人。將下游就業人員考慮在內,2004年,石油和煤炭產品製造業有就業人數11.28萬人,原金屬製造業(僅包括氧化鋁及鋁產品生產與加工、有色金屬生產與加工和鋼鐵廠與鐵合金製造)有就業人數23.94萬人,非金屬礦物產品製造業有就業人數50.48萬人。
又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2005年,美國非燃料礦產工業估計的就業人數為137萬人,其中,金屬采礦業2.2萬人,工業礦物業(不包括燃料)8.6萬人,化工及關聯產品51.4萬人,砂石、粘土和玻璃產品業38.5萬人,初級金屬工業36.3萬人。近5年來,美國礦產工業(不包括煤炭)的就業人數如表2-3所示。
表2-3 美國近5年非燃料礦產工業的就業人數(萬人)
二、主要礦產品生產
1.化石能源行業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化石能源生產大國,其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產量一直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在20世紀90年代,平均每年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產量及佔世界總產量的比例見表2-4。由表2-4可見,從1990年到1999年,美國煤炭產量變化在857.5~1013.6百萬噸之間,平均年產煤炭943.8百萬噸,約佔世界煤炭總產量的20.6%;石油產量變化在7731~9076千桶/天,平均每天石油產量為8445.6千桶,平均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2%;天然氣產量變化在176980~190240億立方英尺,平均年天然氣產量為184475億立方英尺,約佔世界天然氣總產量的23.5%。
表2-4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化石能源產量及其佔世界的比例
進入21世紀,美國石油產量比20世紀90年代有所下降,並呈穩步的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每天7733千桶逐步下降到2005年的每天5121千桶,平均年下降率為8%,美國石油產量佔世界的比例也相應呈不斷下降的趨勢,見表2-5。總體上,2000~2005年,美國平均每天產石油6839千桶,比20世紀90年代平均每天產量下降19%。2000~2005年,美國天然氣產量比20世紀90年代明顯增加,6年間平均年產天然氣189510億立方英尺,比90年代年平均生產水平增長2.7%。然而,由於增長幅度有限,所產天然氣量佔世界的比例卻日益下降,從2000年的21.7%下降到2005年的18.6%。2000~2005年,美國煤炭產量,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大體持平,但由於世界煤炭總產量不斷增長,因而,美國所產煤炭數量佔世界的比例卻日益下降。
表2-5 近6年美國化石能源產量
2.非能源行業
(1)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
歷史上,從可得記錄的1900年始,美國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鐵、鋁土礦、鎂、鉬等的生產國。20世紀90年代,除鋁土礦外,美國生產的主要金屬礦產品,如銅、鉛、鋅、鐵、鎂、鉬等,仍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14.9%~19.4%(Cu)、9.5%~13.8%(Pb)、3.0%~3.7%(Zn)、5.7%~6.1%(Fe)、26.8%~49.1%(Mg)和32.8%~48.8%(Mo),如表2-6所示。
表2-6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萬噸)及佔世界的比例
進入21世紀,由於美國經濟不景氣,除鋁土礦和氧化鋁外,美國許多金屬礦產品的產量都有所下降,見表2-7。其中,精煉鋁從2000年的366.8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248萬噸,平均年下降7.5%;礦山銅產量從2000年的145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115.9萬噸,平均年下降4.4%;精煉銅從2000年的179萬噸下降到2005的121.1萬噸,年平均下降7.5%;金產量從2000年的337.7噸下降到2005年的262.4噸,年平均下降4.9%;銀產量從2000年的2017噸下降到2005年的1178.8噸,年平均下降10.2%;礦山鉛產量從2000年的46.8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44.9萬噸,年平均下降0.8%;精煉鉛產量從2000年的147.2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138萬噸,年平均下降1.3%;礦山鋅產量從2000年的82.9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74萬噸,年平均下降2.2%;精煉鋅產量從2000年的37.1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25.9萬噸,年平均下降6.9%。相應地,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如礦山銅、精煉銅、金、銀、礦山鉛、精煉鉛、礦山鋅和精煉鋅等在世界上所佔的比例也呈下降趨勢,如表2-8所示。
表2-7 近6年美國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單位:萬噸
表2-8 美國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所佔世界的比例單位:%
(2)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產量
美國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非金屬礦生產國。其硅藻土、膨潤土、高嶺土、石膏、磷酸鹽等產量一直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20世紀90年代,其主要的非金屬礦產量及其所佔世界總產量的比例見表2-9。其中,硫、磷酸鹽、石膏、高嶺土、硅藻土等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以中間年份1995年為例,1995年硅藻土產量為72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6.6%;高嶺土產量94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 23.9%;石膏產量 189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9.2%;硫產量118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1.9%;磷酸鹽產量435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3.5%。進入21世紀,美國許多非金屬礦產品如硅藻土、高嶺土、石膏、磷酸鹽、重晶石、硫、硼等的產量與20世紀末(1999年)相比均發生了下降,如2001年,美國硅藻土產量僅為64.4萬噸;高嶺土產量僅為811萬噸;石膏產量為1630萬噸;磷酸鹽產量為3190萬噸;重晶石產量為40萬噸;硫產量為945萬噸;硼(B2O3)產量為53.6萬噸。然而,隨著2003年末美國經濟的復甦或好轉,2004年美國一些非金屬礦產品的產量包括硼、膨潤土、磷酸鹽、石膏和硅藻土等與上年(2003年)相比,又呈現一定增長的勢頭,如表2-10所示,但部分礦產產量如磷酸鹽、硅藻土、石膏等似乎已無法與20世紀90年代末的產量相比(對比表2-9與表2-10)。
三、礦產品消費
1.化石能源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化石能源消費國。20世紀90年代,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其化石能源消費穩步增加。石油消費從1990年的每天16988桶,上升到1999年的每天19519桶,年均增長1.6%;煤炭消費從1990年的820.4百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942.0百萬噸,年均增速為1.5%;天然氣消費從1990年的191740億立方英尺,上升到1999年的224050億立方英尺,年均增速為1.7%,見表2-11。進入21世紀,由於美國經濟發展減緩或陷入停滯時期,其石油和煤炭消費呈緩慢增長態勢,從2000年到2005年,煤炭消費量僅年均增長0.8%,石油消費量僅年均增長1.0%,而天然氣消費量則成負增長,見表2-11。
表2-9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產量(萬噸)及其在世界總產量中所佔比例
表2-10 近6年美國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產量單位:萬噸
表2-11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化石能源消費量
2.非能源礦產品消費量
(1)金屬礦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一直是世界金屬礦產品的主要消費國之一。以1980年為例,其銅消費量為21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0.3%;鉛消費量為90.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5.7%;鋅消費量為81.1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3.4%;鎳消費量為18.7萬噸,佔世界產量的24%;錫消費量為6.5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6.5%;鎢消費量為9.9千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9.0%;鉬消費量為2.5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2.5%。(20世紀80年代的銅、鉛、鋅、鎳、錫、鎢、鉬等金屬的世界總消費量無可得數據。)
20世紀90年代,隨著柯林頓總統的上任和美國經濟在1992年年底的復甦,美國主要金屬礦產品消費量迅速增長,銅消費量從1990年的217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313萬噸,年平均消費增長率為4.2%;鉛消費量從1990年的130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176萬噸,年平均消費增長率為3.4%;鋅從1990年的99.1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134萬噸,平均消費增長率為3.4%;鉬消費量從1990年的2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3.3萬噸,年平均消費增長率為5.7%;鎳消費量從1990年的18.5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21.1萬噸,年平均消費增長率為1.5%;錫消費量從1990年的45.9千噸上升到1999年的59.7千噸,年消費平均增長率為3.0%;鎢消費量從1990年的8.4千噸上升到1999年的12.9千噸,消費平均增長率為4.9%;鋁消費量從1990年的526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777萬噸,平均增速為4.4%,見表2-12。進入21世紀,美國經濟增速變緩或停滯,其幾乎所有金屬礦產品如鋁、銅、鉛、鋅、鎳、錫、鎢、鉬等金屬消費量均呈現負增長或零增長狀態,如表2-13所示。
表2-12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主要金屬礦產消費量單位:萬噸
續表
表2-13 近6年來美國主要礦產品消費量單位:萬噸
(2)非金屬礦產
美國是世界上金屬礦產品的消費大國,同時也是世界非金屬礦產品的消費大國。20世紀90年代,其硅藻土、高嶺土、重晶石、天然石墨、鉀岩、滑石等非金屬礦產品的消費量一直佔世界首位。硅藻土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28.6%~32.8%;重晶石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20%~44%;石膏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21%~34%;硫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22.7%~26.5%;滑石(包括葉蠟石)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10%~12%;螢石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11%~17%;石墨消費量占同期世界總生產量的1.8%~6.4%,見表2-14。(硅藻土、高嶺土、重晶石、天然石墨、鉀岩、滑石等非金屬礦產品的世界總消費量無可得數據。)
表2-14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主要非金屬礦產品消費量(萬噸)及其同期世界總產量的比例
美國硫、鉀岩和石膏等的消費量在2001年陷入低谷,天然石墨、螢石等的消費量在2002年陷入低谷後,於2003年開始進入上升期,而高嶺土、硅藻土和滑石等非金屬礦產品的消費則繼續下降,見表2-15。
表2-15 近6年美國主要非金屬礦產品消費量單位:萬噸
四、主要礦產品消費結構
1.化石能源
(1)天然氣
美國天然氣消費構成可分居民、商業、工業、運輸和電力五個部分。20世紀90年代,美國不同部門天然氣消費狀況見表2-16。進入21世紀,天然氣消費在電力部門增加明顯,而在其他部門則基本未發生明顯變化,見表2-16及圖2-6。
表2-16 美國天然氣消費構成單位:十億立方英尺
續表
圖2-6 美國天然氣消費構成變化圖
(2)石油
美國石油消費可分居民、商業、工業、運輸和電力五個部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部門石油消費構成見表2-17。進入21世紀,在美國石油消費中,總體上居民用油消費和運輸用油消費明顯增加,商業用油消費減少,工業用油消費小幅增加,而電力用油消費則呈現波動狀態,見表2-17及圖2-7和2-8。
表2-17 美國石油消費構成單位:千桶/天
圖2-7 美國(居民、商業和電力行業)石油消費構成變化圖
圖2-8 美國(工業和運輸行業)石油消費構成變化圖
(3)煤炭
美國煤炭消費可分居民、商業、工業和電力四個部分,各部門煤炭消費如表2-18所示。由表2-18可見,美國居民、商業和工業用煤在不斷減少,而電力用煤在穩步增加。見圖2-9和2-10。
表2-18 美國煤炭消費構成單位:百萬噸
圖2-9 美國居民和商業行業煤炭消費構成變化圖
圖2-10 美國工業和電力行業煤炭消費構成變化圖
2.金屬礦產
根據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資料,2005年,美國主要金屬礦產的消費結構如下:
銅 建築業49%;電器和電子產品21%;運輸設備11%;工業機械和設備9%;日用品10%。
鉛 鉛酸蓄電池業85%;彈葯等10%;其他5%。
鋅 鍍鋅55%;鋅合金21%;黃銅和青銅16%;其他8%。
鋁 建造業17.7%;運輸業30%;機械設備製造業8.4%;電子業8.6%;易拉罐佔12.2%;其他包裝業5.3%;耐用消費品5.9%;其他11.9%。
鎂 鑄件和鍛件產品59%;鋁合金28%;鋼、鐵的去硫化7%;其他6%。
錫 罐和容器27%;電器23%;建築10%;運輸10%;其他30%。
銻 防火劑55%;運輸包括電池18%;化工產品10%;陶瓷和玻璃7%;其他10%。
稀土金屬汽車催化變換器32%;冶金添加劑和合金16%;玻璃拋光和陶瓷12%;照明、電視、計算機監視器、雷達、X射線增強膠片的稀土磷光體15%;永久磁鐵4%;石油提煉催化劑4%;其他17%。
鈷 超級合金44%;飛機噴氣渦輪機9%;硬質合金21%;各種化工用途26%。
鎳 有色金屬合金和超級合金45%;不銹鋼和合金鋼36%;電鍍14;其他5%。端元消費如下:運輸33%;化學工業13%;電氣設備11%;建築9%;構件金屬產品7%;家用電氣6%;機械6%;石油工業6%;其他9%。
3.非金屬礦產
根據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資料,2005年,美國主要非金屬礦產的消費結構如下:
硅藻土助濾劑68%;吸附劑13%;填料13%;水泥生產和熱絕緣6%。
滑石陶瓷33%;油漆塗料20%;造紙16%;屋頂材料6%;塑料4%;橡膠2%;化妝品1%;其他18%。
高嶺土 造紙66%;其他34%。
膨潤土 鑄造業24%;吸收劑23%;鑽井泥漿21%;鐵礦球團15%;其他17%。
石棉 屋頂板30%;防火塗料和化合材料30%;其他用途40%。
石墨 耐火材料26%;電池、鑄造和潤滑劑21%;制動襯片12%;其他利用41%。
硫 美國90%的硫磺是以硫酸形式消費的,農用化學品(主要是肥料)佔62%;石油提煉29%;金屬采礦3%;其他6%。
石膏石膏牆板和熟石膏製品88%;水泥產品8%;農業3%,其他1%。
螢石 氫氟酸製造和氟化鋁87%;其他13%用於煉鋼、鋼鐵鑄造、原鋁生產、玻璃製造、搪瓷、焊條桿塗層、水泥生產和其他用途中的助熔劑。
硼 2004年美國硼化合物的消費構成是:玻璃和陶瓷70%;肥皂和洗滌劑5%;防火劑4%;農業2%;其他19%。
『陸』 印尼為何耗資上萬億遷都
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於2019年8月26日宣布,印尼政府將啟動遷都計劃。新首都將坐落在婆羅洲東加里曼丹省,印尼政府希望2024年能夠開始分階段遷都。據說,印尼政府已准備了18萬公頃土地用於建設新首都。整個遷都計劃預計耗資466萬億印尼盾,約合2340億元人民幣,其中19%的資金將來自政府預算,其餘資金將來自私人直接投資、國有企業或公私合作。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大家,滿意請採納,謝謝。
『柒』 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相比,如今誰的工業化水平更高
相對而言,馬來西亞的工業化程度更高一些,以下是我對他們的經濟發展情況的一些介紹 。
馬來西亞的經濟實力也是特別高的,而且它現在的工業化水平也提高的比較快,相對而言,印度尼西亞就發展的速度就沒有這么快了。
『捌』 跪求經濟學家回答:世界製造業GDP佔比最高的國家是哪一個在東南亞十國又是哪一個
首先,這個比值是相對值。一些小島國,可能製造業佔GDP接近100%。所以,看這個比值,還是鎖定GDP總量前幾名,才有意義。
美國是19.1%,中國是43.9%,日本是27.5%,德國是28.1%,法國是18.3%。
前30名里,沙烏地阿拉伯最高,66.9%,第二高是阿聯酋59.4%,第三高是印尼,46.9%。中國排第四。這個排名也回答了你的第二個問題,東南亞十國,製造業比值最高的是印尼。第二是泰國,34.0%。
『玖』 印尼的基本國情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均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製造業迅速崛起。90年代服務業發展迅速,2001年佔GDP比重近40%,吸納近三分之一就業人口。經濟在建國初期發展緩慢,1950年至1965年GDP年均增長僅2%。60年代後期調整經濟結構,經濟開始提速,1970年至1996年間GDP年均增長6%,躋身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嚴重衰退,貨幣大幅貶值。1999年底開始緩慢復甦,GDP年均增長3%-4%。2003年底按計劃結束國際貨幣組織(IMF)的經濟監管。
蘇希洛政府重視吸引外來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消除貧困、加強法制建設和反腐工作。2008年印尼國內生產總值4503億美元,同比增長6.1%,進出口總額2655億美元,人均收入2271.2美元,通貨膨脹率11.06%,外匯儲備516億美元,外債1290.7億美元。失業人數939萬人,失業率8.39%(2008年8月)。
【資 源】 富含石油、天然氣以及煤、錫、鋁礬土、鎳、銅、金、銀等礦產。截至2003年,石油探明儲量47.2億桶,潛在儲量50.24億桶。2006年日產石油量為92.3萬桶;天然氣探明儲量94.75萬億立方尺,潛在儲量75.56萬億立方尺。煤探明儲量70億噸。2007年油氣資源出口額221億美元。
【工 業】 工業發展方向是強化外向型製造業。近幾年製造業增長速度均超過經濟增長速度,2006年佔GDP比重為27.8%,就業人口1106.6萬。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錫、煤、鎳、金、銀等礦產產量居世界前列,2005年產錫6.94萬噸,煤1.2億噸,鎳370.7萬噸,金103.3噸,銀262.6噸;2006年紡織品出口額95.97億美元;2006年國內汽車銷售量31萬輛,同比下降40.2%。
『拾』 2010年印度的工業和農業在GDP中佔多少
按印度儲備銀行發布的盧比對美元平均匯率計算,2010年全年印度名義GDP(MP)為16245.52億美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25115.9億盧比,佔GDP的18.2%,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增加值184411.8億盧比,佔GDP的26.8%。
其中,采礦業佔2.7%,製造業佔14.6%,電氣水供應業佔1.5%,建築業佔8.1%。
第三產業增加值378109.5億盧比,佔GDP的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