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和伊拉克戰爭怎麼解決的

伊朗和伊拉克戰爭怎麼解決的

發布時間:2022-01-31 10:13:38

❶ 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為何會進行長達8年的戰爭

1980年,中東這個“火葯桶”又一次被點燃,使得海灣地區成為全世界所關注的熱點中的熱點。9月22日凌晨,伊拉克軍隊突然向伊朗發起了全面進攻,在一周之內深入伊朗境內15-30公里,打得伊朗軍隊措手不及。一些軍事分析家、政治家和新聞記者據此預言,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伊拉克軍隊只需幾個星期就能贏得戰爭。但恰恰相反,這場戰爭成了一場拉鋸式的消耗戰,一打就是8年之久。

這場戰爭的爆發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這中間還夾雜著民族糾紛、宗教矛盾、領土爭端、個人恩怨等,使得戰爭的原因更加紛繁復雜。伊朗人多數是波斯民族,伊拉克人是阿拉伯民族,在現代歷史上,兩個民族曾多次兵戎相見,相互都有被統治的經歷,都視對方為宿敵,結怨很深。圍繞半條阿拉伯河的主權歸屬問題,兩國鬥了70年。

1983年到1998年期間,戰爭同時在陸上和海上展開。陸上戰斗大多是“襲城戰”,在海上雙方展開了“油輪戰”。這不僅給兩國的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也給中立國的油輪帶來嚴重的威脅。美蘇兩國以此為借口,爭相護航,並在海灣地區明爭暗鬥,使海灣局勢進一步復雜。

兩伊武裝沖突,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全體一致通過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決議,即598號決議。伊拉克在第二天就作出了反應,表示歡迎安理會的決議。

一年之後,伊朗迫於戰爭形勢非常不利,在國際上形象孤立,國內經濟衰敗、政局不穩,人民厭戰情緒加劇,軍隊損失慘重,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接受598號決議,霍梅尼說:“接受這一現實比喝毒葯還要厲害,為了使真主滿意,我要把它喝下去。”兩伊終於在血戰8年之後實現停火。

戰爭沒有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一場戰爭,兩個輸家。

❷ 伊拉克與伊朗的戰爭原因

教派不同加領土爭議

❸ 伊拉克和伊朗為什麼發生「兩伊戰爭」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❹ 伊朗和伊拉克為什麼發生戰爭伊拉克是怎樣組建的共和國衛隊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千米,長約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伊朗和伊拉克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伊朗和伊拉克簽訂了《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 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海珊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共和國衛隊成立於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後的1968年,其主要任務是保衛總統及高級領導人的安全。兩伊戰爭前,這支部隊僅有1個師的編制,下轄3個旅。1986年初發展為7個旅,兩年後改編成6個師28個旅。衛隊的主要裝備有500多輛T-72坦克、BMP裝甲戰車、法制自行榴彈炮和GHN-45牽引式榴彈炮,以及蘇制地對空導彈、高射炮和武裝直升機等。 衛隊的成員大多來自薩達姆總統的家鄉提克里特,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絕大多數是復興社會黨黨員,年齡都在30歲以下。衛隊司令是薩達姆的次子庫賽。 這支部隊在兩伊戰爭中經常赴前線執行緊急使命,並在保衛巴士拉等重大戰役中屢建戰功。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伊軍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狂轟濫炸,元氣大傷,衛隊也遭受重大損失。海灣戰爭後,伊拉克遭受長期的制裁和武器禁運,軍隊裝備無法更新,但衛隊的裝備與其他部隊相比尚屬精良,目前仍是保衛薩達姆等高級領導人及巴格達安全的主要力量。 編輯本段部隊構成共和國衛隊是伊拉克軍隊中最精銳的王牌部隊,總兵力約14萬人。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編制裝甲師2個,即漢謨拉比裝甲師和麥地那裝甲師;機械化步兵師5個,即塔瓦卡爾那師、尼布查德尼扎爾師、阿德南師、巴格達師和總統警衛師;另編制1個補給師。共和國衛隊的司令官先由伊拉克三軍總參謀長尼扎爾·哈茲拉吉擔任。這支部隊駐防在以底格里斯河的總統府為中心的巴格達城內。後由薩達姆的兒子擔任共和國衛隊的司令官。 在共和國特別衛隊內部,根據職能不同可分成安全部隊、機動防護部隊、特種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四大部分。根據在保衛薩達姆時離薩達姆的距離的遠近又可以分成一線、二線和三線防衛部隊。一線部隊由薩達姆最信任的人組成,他們的保衛任務由薩達姆阿拉伯突擊隊(伊拉克的准軍事部隊)的首領穆薩希姆·薩阿卜·阿·海珊少將負責。在通常情況下,建築物外圍的安全防護工作由共和國特別衛隊負責。特別安全局負責內部保衛工作。但也有少量極受信任的共和國特別衛隊人員被允許進入總統府邸內部或薩達姆出行時擔任貼身保鏢,這些人都是從共和國特別衛隊第1旅第1營中挑選出來的。 該衛隊的官兵大部分來自薩達姆總統的老家提克里特縣,全部都是遜尼派教徒和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黨員,許多骨幹成員是薩達姆總統的親信或親戚。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官兵的待遇比正規軍高,他們享有特殊獎金和政府補貼的住房。 編輯本段部隊瓦解美國在二次開戰前,大量地賄賂、收買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所有重要將領,包括巴格達的衛戍司令。使得早已人心渙散的伊拉克號稱30萬人的軍隊,瞬間土崩瓦解。因此美軍可以說是兵不血刃的佔領了伊拉克。並且共和國衛隊的戰鬥力本來就有吹噓的成分,伊拉克經歷了8年的兩伊戰爭,又經歷了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打擊,實力已經遠不如前,根本沒有所謂的30萬精銳部隊,美國實際上只用了一個營的先頭部隊就控制了巴格達。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可供參考。這種說法認為:在美國靠近首都巴格達以後,薩達姆宣布解散共和國衛隊,採用「化整為零」的打算,把部隊分散到平民間,這樣以來一可以保證部隊的戰鬥力,二可以與美國長期做斗爭方便東山在起。因此美國在進入巴格達以後並沒有遇到什麼抵抗活動,但是在布希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不斷遭到散落的共和國衛隊的攻擊。但是這種說法不被大多數人採納。

❺ 伊拉克和伊朗是因什麼而發動戰爭的

1980年4月1日,在巴格達穆斯坦西里亞大學舉行的「世界經濟討論會」上,一名伊拉克籍的伊朗青年扔出一枚手榴彈,將出席會議的伊拉克總理阿齊茲炸傷,死傷數人。薩達姆冒著大雨來到事發現場,發表了煽動戰爭的激勵演講。伊朗總統霍梅尼則針鋒相對,這位上台後就神權治國,不僅要在伊朗搞伊斯蘭革命,還要來個世界性的,伊拉克首當其沖,揚言「一直打到巴格達。」

薩達姆·侯塞因可是個硬派人物,1980年9月,他宣布廢除1975年協議。

9月22日,伊拉克10萬大軍以收復被佔領土為由,從陸地到空中發起立體戰爭,佔領了伊朗近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兩伊戰爭正式開始。

1988年,兩伊戰爭也陷入了僵持局面。法國一家報紙將兩伊比喻為「兩個精疲力竭、旗鼓相當的拳擊手,誰都無力擊敗對手」。早在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停火。此時,在聯合國的多次調解下,兩伊終於接受了598號決議,於1988年8月20日停火。

兩伊戰爭是20世紀80年代傷亡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物資消耗和經濟損失最大的一場戰爭。雙方造成200多萬人傷亡,經濟損失達八千億美元,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給世界經濟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❻ 伊朗和伊拉克為何開戰

因為伊拉克想當21世紀的中東老大,伊朗認為自己不必伊拉克弱,見不得伊拉克飛揚跋扈,美國正好又利用伊朗制衡一下伊拉克

❼ 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為什麼會打了八年之久

因為雙方的軍事實力都彼此相當,而且在很多的方面都存在著分歧,薩達姆本想趁著伊朗政權不穩的時候,迅速的將霍梅尼打下台,結果卻落入到戰爭的深淵中,兩伊戰爭持續了八年。

三、在薩達姆的計劃中,本來很快的就能擊潰伊朗,但是現實非常的殘酷,雖然伊朗的軍事實力並不如伊拉克強大,但伊朗依靠著有利地形和伊拉克不斷的開展著襲擊戰,人海戰術,陣地戰,防禦戰等多種戰法,由於雙方的士兵軍事素質比較差,所以戰爭一直持續了八年,雙方兩敗俱傷,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利益,兩國消耗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尤其是伊拉克,直接負債約700多億美元,造成數十萬人民的傷亡,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幾千億美元,這場戰爭直接導致國家經濟衰退,沒有真正的勝利者。

❽ 伊朗與伊拉克之間進行的戰爭

概述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編輯本段]起因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編輯本段]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編輯本段]停戰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附:圖片為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居民慶祝兩伊於當日正式實現停火

[編輯本段]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編輯本段]戰爭結果
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雙方經濟損失慘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8,000億美元,兩國的經濟均倒退了20年。

❾ 伊拉克與伊朗戰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很少復制粘貼來進行回答,不過這個問題可以用新華社的通用新聞資料來解釋,就不費力自己敲鍵盤了。
(以下為引用內容)
伊朗-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糾紛,二是領土爭端,三是由宗教糾紛和領土爭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還夾雜著雙方領導人個人的決策。

一,兩伊同是伊斯蘭國家,但伊朗五千多萬居民信仰伊斯蘭教的什葉派,伊拉克一千六百萬人口中有半數以上為什葉派,但當政者是遜尼派。伊朗推翻巴列維王朝的 「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毛拉們(宗教專職人員)掀起宗教狂熱,公開鼓吹對外輸出「伊斯蘭革命」,伊拉克是伊朗的鄰國,什葉派穆斯林又佔全國人口的半數以上,因此首當其沖。伊朗領袖霍梅尼從1964年起,流亡到伊拉克,1978年被伊拉克現總統、當時的第二號領導人薩達姆·海珊以煽動當地什葉派叛亂的罪名驅逐到巴黎,為此,雙方結下了「一箭之仇」。二,領土爭端的兩個問題: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復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權。這個問題本來根據薩達姆同伊朗已故國王巴列維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已經解決了,協議規定構成兩國共同邊界的阿拉伯河一段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線劃界。但薩達姆簽約後一直感到後悔,趁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動亂之機廢除了協議。另一領土爭端問題是間接的。伊拉克要求伊朗將其在1971年英國實行撤出蘇伊士以東政策時被伊朗佔領的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阿布穆薩、大通布和小通布3島歸還給阿拉伯國家。三,由於雙方領導人都採取針鋒相對的政策,互不讓步,激起了歷史的民族矛盾和怨恨,導致爆發了戰爭。

❿ 伊朗和伊拉克為什麼發生戰爭

伊朗-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糾紛(伊斯蘭教分什葉派和遜尼派),二是領土糾紛,三是由宗教糾紛和領土爭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還夾雜著雙方領導人個人的決策

1980年9月16日,薩達姆與幕僚們針對伊朗與伊拉克的邊境問題舉行了一次高層會議。會議上,他們決定一周後將向伊朗全面開戰。

而就在此前一周,為試探伊朗的反應,薩達姆的軍隊佔領了伊朗邊境的兩個小村莊。伊朗當局的沉默態度使薩達姆大吃一驚,也更堅定了其出兵伊朗的決心。因為,伊朗的「無反應」正是霍梅尼虛弱的表現。薩達姆相信,霍梅尼政權對前國王軍隊的「大清洗」正嚴重侵蝕伊朗軍隊的戰鬥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正在喪失對伊朗軍隊的動員能力。只要在這「腐朽的門上」踹上一腳,伊朗必將崩潰,這正是復興阿拉伯的良機。

1981年,薩達姆和伊拉克軍隊領導人視察兩伊戰爭前線的伊拉克防空設施。

而此時的伊朗也沒有做好准備。伊朗情報機構1980年的報告中這樣記載著,「伊朗當前沒有能力去進攻伊拉克,亦沒有能力抵禦伊拉克的大規模入侵。」盡管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的大規模軍事集結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注意,但是伊朗仍不相信伊拉克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

霍梅尼相當樂觀。伊斯蘭革命在伊朗的成功鼓舞了他,並給了他繼續「革命」的勇氣。最為重要的是,伊朗軍隊經過巴列維國王全盤美式的訓練,僅從數字上也看是海灣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薩達姆之流不值一懼。對於薩達姆方面,兩伊戰爭其實在1980年9月4日就已經開始了,因為伊朗先動手炮擊了兩伊邊境中部地區的村莊。

然而,歷史終將銘記1980年9月22日這一天。因為這一天,薩達姆軍隊從南、北、中,三個方向發動了對伊朗全方位的軍事行動。

許多學者,特別是西方學者,將兩伊戰爭歸咎於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輸出革命的願望,或是薩達姆的個人野心,亦或是中東宗派分歧的使然,亦或是中東地緣政治的必然。

細究極恐,這場展現在世人面前長達八年的戰爭,實是在為西方的殖民歷史善後。西方殖民者所留下的遺毒,至今仍在中東發酵。

閱讀全文

與伊朗和伊拉克戰爭怎麼解決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鹽倉煙多少錢 瀏覽:146
出口到義大利是什麼產地證 瀏覽:478
印度的白內障是什麼 瀏覽:32
義大利都靈電話號碼前加什麼數字 瀏覽:937
印尼的臟鴨英語怎麼說 瀏覽:237
6厘米印尼虎喂什麼長得快 瀏覽:190
中國有多少女死形九 瀏覽:49
從英國到希臘有多少人 瀏覽:191
禁買伊朗石油中國怎麼辦 瀏覽:971
伊朗石油產地在什麼地方 瀏覽:173
伊朗在美國的哪個位置 瀏覽:443
哪個綜藝節目有去過義大利 瀏覽:391
英國議會否決了特蕾莎梅多少方案 瀏覽:159
中國銀行app如何更改預留手機 瀏覽:367
印尼衛生巾怎麼樣 瀏覽:782
印度人怎麼看待女人的腰 瀏覽:815
中國原駐蘇丹有哪些公司 瀏覽:614
印尼會計多少工資 瀏覽:50
中國能建盤子多少 瀏覽:551
在中國的外國美女有多少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