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和華盛頓關系怎麼樣

伊朗和華盛頓關系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2-07 01:46:45

⑴ 伊朗和美國真得打起來 會不會引發世界大戰

會打,但不會世界大戰,
看看引發世界大戰的可能國家:
德國不行,其國內有美國駐軍,周邊有大量的面和心不和的中小國家,英國是美國的鐵桿小兄弟,法國雖然只有中國的一個中等省大,但野心不小,可能不會唯德國馬首是瞻,再者,德國出過西特勒,在道德層上使別人無法聚集在德國門下。俄羅斯不行,車臣問題已經讓其心力交瘁,雖然核武器不少,但經濟不能支撐其擴張需要,需要較長時間的修養生息才能崛起。印度不行,印度第一是貧窮落後,第二是關鍵,因為是佛教國家,國民思想沒有任何擴張性,屬於爛泥糊不上牆的角色,安分守己是其國特色,從近代史來看,印度人從來就沒有什麼攻擊性,當年幾千英軍就讓上億印度人全部投降,就是獨立還是非暴力,中印之戰更證明了印度人的懦弱性,它不可能成為美國的對手。其它國家就不用提了,這里只剩下一個中國,沒有其它國家可供美國選擇的。

會打,
伊朗和美國如今的關系局面,不是伊朗造成的。而是美國造成的。在前蘇聯解體之後,和以往所有的霸權一樣,美國把自己的目光盯在了中東,將中東納入自己的控制范圍,將中東改造為自己的地盤是美國霸權擴張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不單伊朗,所有的稍微有點骨氣的中東國家都要遭殃。伊拉克是第一個。伊朗、敘利亞緊隨其後。這是從地緣政治角度說的。

對美國而言,還有一個問題得提一提,那就是垂涎中東的石油,美國人的圖謀是霸佔全中東的石油。伊朗不是在對抗美國,伊朗是在捍衛自己的東西,就好比一個被搶劫的人和搶劫犯之間的斗爭。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決定了美國和伊朗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除非伊朗願意將自己的主權和石油都交給美國人。不是伊朗的強硬態度招來美國的攻擊,而是伊朗坐在了石油上,卡在了位置上。懷壁其罪。這個問題沒有弄懂,談伊朗和美國的關系走向,那是南轅北轍。

伊朗核問題是從屬這個矛盾下雙方斗爭的一個戰役。我要是伊朗總統,我也要加快發展核武器,只有核武器才能使自己免遭侵略。雖然伊朗的核武器未必能扔到美國甚至以色列去,但它可以在美國人登上伊朗的土地的時候引爆,讓美國大兵去見上帝。美國人怕這個。

美國人心很大,但結果必然是命比紙薄。一個小小的伊拉克,美國人打了10多年才搞倒。要吃下伊朗,沒那麼容易。我歡迎美國人到處放槍,自己把自己搞死。美國人是邪惡的。

伊朗的另一種「核武器」

據報道,伊朗石油期貨交易所將在本月20日開張,這可能是比伊朗的核問題更讓美國緊張的新情況。其實,伊朗石油期貨交易所開張很正常,沒什麼特別的,讓美國緊張的只是這個交易所將不使用美元結算,而使用歐元結算。

伊朗的石油交易如果採用歐元作為結算標准貨幣,對美國經濟的沖擊將大於以往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封鎖和禁運。伊朗石油期貨交易對美國這么大影響力,是由美國自身的經濟特質決定的。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形成的以美元為主的國際金融體系,讓美國可以靠發行高能貨幣(不用付利息的貨幣)來大量佔用國際資源。美國靠印刷紙幣就能夠完成對別國的投資,連年的貿易赤字也靠印刷美元來支付,就連張牙舞爪的軍隊也靠美元來支持。也就是說美國用帶著符號的紙,換取了許多所需要的物資。美元體制,是美國霸權的重要支柱之一。

大量的作為國際流通貨幣的美元在世界各處流通,實質就是美國的欠債。美國現在有八萬億美元的國債,加上其他債務,現在每個美國人平均欠債是35000美元。如此高額債務,要是換了一般的國家,必然將導致信用的崩潰,但這一情況在美國卻一直沒有發生。這是由於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是美元,大家都必須儲備美元來防備緊急狀態時的支付需要,美國就沒有兌換美元的壓力。

因此,美國一直都不惜血本地維護美元地位,甚至發動戰爭。在卡扎菲說不使用美元而使用馬克時,美國就馬上對利比亞進行猛烈轟炸;在伊拉克的薩達姆說要停止使用美元並促使歐佩克用歐元結算時,美國就馬上發動戰爭推翻了薩達姆;在歐元誕生時,美國為了減少歐元的影響力,連續轟炸了南聯盟兩個多月。

如果伊朗的石油期貨交易所正常營業,並順利完成用歐元結算,這可能將帶動委內瑞拉、蘇丹、俄羅斯等也把他們的石油貿易結算貨幣朝著歐元轉化,而現在美國的經濟狀況和美元的貶值趨勢會促使其他一些產油國也朝著這個方向轉化,因為歐元沒有那麼大的風險,不太容易貶值。這就可能啟動美元霸權倒塌的多米諾骨牌。

現在的美國也明白伊朗這個期貨交易所會給美國造成麻煩,可是美國阻止的辦法不多。攻打伊朗的時機明顯不成熟,通過國際制裁來限制交易也有困難,因為石油是大家都需要的稀缺產品,主要的大國都不會支持美國的制裁,而且因為對伊朗的懲罰和限制行動會造成油價的大幅上漲,對美國的經濟也不利。

難怪俄羅斯的評論家說,這個期貨交易所將是伊朗的另一種「核武器」。 本報特約評論員 辛一山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
伊朗總統內賈德正式穿軍裝 伊百萬民兵納入現役

【作者:邱永崢】

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體成員會議並未能緩和驟然緊張的伊朗核問題。相反,這一問題正在日趨惡化。國際社會擔心,伊朗和歐美已經步入類似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的惡性發展軌道。

英國首相布萊爾再次喊打

3月7日,英國首相布萊爾在議會發表講話時,突然以罕見的強硬口氣說:「盡管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還沒有列入議程,但我從來沒有說過不考慮!」布萊爾還告訴議員們說,英國公眾現在越來越支持政府對伊朗核問題採取行動:「公眾現在的態度是,政府打算怎麼做,而不是像伊拉克戰爭前那樣,要我們保證不要怎麼做。」

布萊爾首相還特別警告伊朗說,不要以為國際社會現在忙於伊拉克事務,就等於是默許它可以研發核武器。如果伊朗持這種態度的話,那麼它就會犯「大錯」。布萊爾表示:「中東地區的穩定與安全關繫到全球的安全與穩定。」

美國支持動武人數增至80%

無獨有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湯姆·凱西7日也同樣強硬地表示:「我沒聽說一天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體成員會議提出任何可行的建議,或者具體的想法,因此應該把伊朗核問題及時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凱西同時還斷然否決了俄羅斯外交官提出的處理伊朗核問題的新建議。根據俄方提議,國際原子能機構應該允許伊朗在本國運行小型的濃縮鈾項目。凱西得意地用了個比喻:「這是不可能的,就好比婦女懷孕就是懷孕,而不可能是半懷孕!」

美英兩國的主流媒體也開足馬力搜羅伊朗的各種「罪狀」,令兩國的民眾看了之後頗感「觸目驚心」。

英國路透社7日拋出一篇重磅報道稱,伊朗軍方秘密制定代號為「111項目」的絕密導彈計劃,那就是給射程為2000千米的「流星-3」遠程導彈安裝核彈頭。美國官員私下向媒體透露說,一旦「111項目」成功完成,不但以色列全境、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所有軍事基地,甚至連德國境內的美軍基地都將處於伊朗核導彈的直接威脅之下。

德國聯邦情報局的多名官員向路透社證實,伊朗正在盡全力秘密研發導彈,為此,聯邦情報局向「一切有可能與伊朗發生貿易關系」的德國公司發了一份「預警信」,要他們警惕伊朗特工「尋求導彈技術的努力」;一名伊朗流亡人士也透露說,伊朗政府正在「開足馬力」生產「流星-3」導彈,其年產量從去年的15至20枚增加到現在的90枚。

美國廣播公司6日拋出了另一篇驚人的報道,聲稱伊拉克境內的美軍為什麼被「路邊炸彈」炸得那麼慘,就因為從去年10月起,這些路邊炸彈全是「伊朗製造」,它們的威力足以炸開美軍最新的防彈裝置!駐伊美軍情報部門的一名官員說:「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能證明這些路邊炸彈是伊朗製造的。伊朗政府製造了這些炸彈,然後偷偷地運過邊境,交給反美武裝來殺死美軍官兵。」

華盛頓和倫敦的媒體與政治分析機構認為,美英主流媒體近日的表現「非常令人擔憂」,所有的報道「似乎讓人想起了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前夕」,當時美英主流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伊拉克如何擁有遠程武器,如何擁有核生化武器,從而改變公眾對伊拉克政權的看法,獲得民眾對伊拉克戰爭的支持。

事實上,以美國有線新聞網的調查為例,在美國媒體加強了對伊朗負面報道之後,支持政府對伊朗強硬甚至動武的人已經增長到80%,成功地培植了反伊的輿論氣氛。

伊朗總統內賈德開始服現役

面對重壓的伊朗沒有絲毫松動的跡象,反而開始高調提升戰備。

3月7日,伊朗總統內賈德簽署了法令,讓100萬志願者組成的民兵武裝立即納入正規軍和武裝警察編制內。根據這一法令,其中40萬名最訓練有素的民兵直接轉現役進入地區或者當地的駐軍。

最鮮為人知的是,伊朗總統內賈德居然也是一個民兵,這次轉正後,他將是伊朗革命衛隊「耶路撒冷旅」的一名軍官!這還可能是伊朗政府進行前期戰備的第一階段。據外國情報機構分析,如果伊朗政府充分動員的話,那麼還有900萬預備役和民兵可以動員!

伊朗革命衛隊和常規武裝力量從2月起轉入「強化戰備訓練」。這意味著伊朗最精銳的武裝部隊和常規部隊所有的官兵開始「減少休假」,或者「中止休假」,參謀部與指揮所演習每個月至少三次,以模擬「作戰指令與指揮程序的通暢」,部隊班排一級史無前例地進行密集的實彈演練。

在一份伊朗武裝部隊的「密訓手冊」中,特別強調官兵的「單兵獨自作戰」,據說這是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基於對伊拉克戰爭的觀察與總結」,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金律」是:避免與美軍進行集團作戰,避免兩伊戰爭時使用的人海戰術,將戰爭的希望寄託在地面游擊戰上,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兵民結合的人民戰爭上。

伊朗還開始全面清除「美國間諜」。據法新社報道,伊朗逮捕了一名間諜,據稱這名間諜在過去的10年裡向美國提供了伊朗機密核情報。

⑵ 美國總統華盛頓和美國城市華盛頓又怎樣的關系

這座城市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喬治·華盛頓,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是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南北戰爭期間美國聯邦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一舉扭轉了北方不利戰局,成為了戰爭轉折點。90年前華盛頓會議上簽署的《九國公約》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或又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70年前的會議上簽署的《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或為徹底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基礎。

⑶ 華盛頓州和華盛頓特區的關系是什麼

兩者沒有聯系。華盛頓州是美國五十個州之一,華盛頓特區一般指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由美國國會直接管轄的特別行政區劃,因此不屬於美國的任何一州。

華盛頓州的農業和林業極為發達,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也是其重要產業。該州不僅擁有波音公司的生產線,微軟和亞馬遜公司也均將總部設在了華盛頓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靠近弗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位於美國的東北部、中大西洋地區。

華盛頓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地理環境:

地形華盛頓州地貌豐富多彩。巍峨的喀斯喀卡山脈縱貫州境,像一堵牆似的把全州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部約佔1/3,雨量充沛,靠海的地方聳立著奧林匹亞山,分布著的溫帶雨林。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位於美國的東北部,靠近弗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8°91′,西經77°01′,總面積177平方公里,其中有10.16%的地區是水。華盛頓西南同弗吉尼亞州相連,邊界為波多馬克河南岸。其它三面同馬里蘭州相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華盛頓州

網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⑷ 伊朗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和美國交惡

主要原因是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起因事件:

1、伊斯蘭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台成為伊朗民選首相,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

英美豈能白白讓自己利益受損,於是,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共同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

巴列維上台後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藍圖來進行改革,同時打壓國內宗教勢力,還簽下了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朗的治外法權。

那時的德黑蘭儼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婦女著裝西化,可口可樂大廣告牌隨處佇立。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極度不滿。

伊朗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領袖發動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2、美伊斷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的消息被傳回國內,憤怒的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

電影《逃離德黑蘭》講述的就是這一伊朗人質危機事件。

(4)伊朗和華盛頓關系怎麼樣擴展閱讀:

美國制裁對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稱,為遏制伊朗導彈與核計劃並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8月重啟對伊非能源領域制裁,現在又宣布新制裁,試圖用一系列「組合拳」令伊朗最終屈服。

美國財政部發布通告稱,從5日起對涉及伊朗金融、航運、航空、能源等領域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隻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銀行及其境內外分支機構、伊朗國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飛機和伊朗原子能機構。

此次制裁重點瞄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蘊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按特朗普所說,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葉門、敘利亞等國,並迫使伊朗同意就核問題重新談判。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宣布,美國將暫時允許8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對伊朗制裁後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中國台灣地區。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後不會延長。

另據報道,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對伊朗新制裁時,模仿美劇《權力的游戲》「凜冬將至」橋段,在「推特」上發布一張海報圖。圖中他從層層迷霧中走來,配以「制裁將至,11月5日」字樣。

對此,《權力的游戲》製作方美國HBO電視網迅速聲明「不希望商標被用於政治用途」。接下來,美國網友輪番斗圖,以相同底圖繪制「訴訟書將至」「米勒將至」(註:米勒是負責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甚至「牢獄將至」。

⑸ 美國,伊拉克,伊朗的關系

中新網3月27日電 在美英聯軍發動「自由伊拉克」行動前的周末,美國和伊朗的官員曾舉行過一次重要會議,討論戰爭如果爆發,美國與伊朗應如何進行合作。

據兩名白宮官員稱,3月16日,負責與伊拉克反對派領導人扎拉米-卡里爾扎德聯系的總統特使與伊朗高級官員在日內瓦進行了會晤,雙方達成一份協議稱,如果美國飛行員在戰爭期間被迫在伊朗境內著陸,伊朗將對其提供援助。

協議同時稱,不管是在戰時還是在戰後,伊朗都不會從任何方向出兵伊拉克,只允許在伊朗的伊拉克反對派組織「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的武裝成員入境伊拉克。據稱,這支武裝力量目前共有1,500人。

此次會晤之前,華盛頓與德黑蘭曾在一月份進行過一次級別相對較低的談判。美國副助理國務卿瑞恩-克羅克和伊朗外交部副部長加瓦德-扎里夫及伊朗革命衛隊的官員出席了談判。

美國與伊朗溝通的另一條渠道是「伊拉克國民大會」創始人阿哈默德-加拉比。據「伊拉克國民大會」官員稱,十一月份,加拉比與伊朗軍方和情報部門的高級官員進行了會晤。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德黑蘭使館,並扣留了所有使館人員充當人質,自此美國與伊朗的外交關系中斷,至今已經有20年的歷史。但是,美國與伊朗的通道卻並沒有完全封閉,雙方建立了一套直接和間接的聯系渠道,就緊急問題進行磋商,如在2001的阿富汗戰爭中,華盛頓擔心「基地」組織恐怖分子逃入阿富汗鄰國伊朗,曾與伊朗進行過秘密磋商。

在華盛頓看來,伊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什葉派穆斯林國家,對伊拉克南部的什葉派穆斯林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美國官員認為伊朗可以幫助美國贏得伊拉克什葉派的支持。為此,2月份時,美國幫助伊朗支持的伊拉克反對派組織「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進入了伊拉克反對派領導委員會。

一位歐洲外交家稱,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令伊朗人非常緊張。他說:「布希總統發布『邪惡軸心』說後,伊朗實際一直在期待華盛頓發表明確聲明,表明自己不會攻擊德黑蘭。」

但是,來自西方的一些中東問題專家卻向白宮發出警告:不要過多地信賴與伊朗的合作。前中東問題副助理國務卿愛德華-沃爾克上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期望伊朗人跟我們站在一條線上,那簡直是異想天開。他們是否會封鎖『基地』進入伊朗的秘密通道,是否會面對伊拉克的政治混亂而不介入,這都值得懷疑。伊朗有自己的國家利益,而且與我們的國家利益並不一致。」

現在伊拉克把美國拖進了泥潭,美國有點進退兩難,有傳言說美國最近要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因為美國以將伊朗核問題提交了聯合過,但我認為美國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並不大。首先,伊拉克已經拖住了美國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再者,伊朗和伊拉克不同,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全國人民擁有統一的信仰,而且國內政局相對穩定,人民還是很團結的,因此,就算打伊朗也並不那麼容易,兩伊戰爭就是例子,美國現在只能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了

⑹ 當年伊朗與美國是同盟,怎麼就成了死對頭呢

1979年11月4日

伊朗扣留美國人質事件發生

伊朗的「革命青年」佔領了美國大使館

1979年11月4日,在霍梅尼的支持下,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留52名使館人員,以強迫美政府引渡流亡美國的前伊朗國王巴列維,遭美拒絕,兩國關系陷入危機。

在一批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之後,另一些學生又在5日佔領了英國駐伊朗大使館;直至午夜前不久才撤出。

在伊朗西北部的設拉子和大不里士,學生們還佔領了在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領導的革命後就關閉了的兩個美國領事館。在學生佔領英國大使館之前數小時,伊朗國家電台廣播了霍梅尼的一個談話,指責英國包庇伊朗國王倒台時的最後一個首相巴赫蒂亞爾。英國大使館早些時候發表了一項聲明,否認巴赫蒂亞爾在英國。

霍梅尼在這次談話中肯定了伊朗青年佔領美國大使館並扣押一些使館人員當作人質的行動。他說,這是因為他們看到國王掠奪這個國家達五十年,殺害那樣多的人民,他們對美國給這個下了台的國王庇護所感到憤慨。他要求美國把國王、英國把巴赫蒂亞爾引渡給伊朗。他說:「如果他們不把這兩個賣國賊交出來,或者至少是把他們趕出他們的國家,我們就要採取另一種行動方針了。」

據來自華盛頓的消息說,有人問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霍丁-卡特:美國政府對佔領美國大使館的伊朗學生的要求反應如何?霍丁-卡特說:「回答是:不。」他說,美國政府的立場是:國王是得到允許到美國來治療癌症的,時間的長短未定,但是不會同意他長期留在美國。

在倫敦,英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否認關於英國庇護伊朗前首相巴赫蒂亞爾的指責。發言人說:「就我們所知,這位前首相目前是住在巴黎。」

伊朗政府還廢除了伊朗在1959年同美國簽署的一項條約以及1921年同蘇聯簽署的友好條約的某些條款。

1980年4月,美國與伊朗斷交。同年4月25日,美國派出飛機潛入伊朗,試圖以武力營救人質,遭失敗。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經阿爾及利亞的斡旋,1981年,美伊雙方作出讓步,就釋放人質達成協議。伊朗釋放全部人質。

⑺ 以色列和伊朗關系問什麼那麼僵

在1979 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之前,由於有波斯人和猶太人之間古老的文化紐帶和共同的戰略利益的維系,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緊密盟友。即使在今天,雙方的長遠戰略利益也顯示,波斯人- 猶太人夥伴關系的恢復盡管不會很快到來,終究卻是無法避免的。二戰期間駐歐伊朗外交官曾營救過數以千計的猶太人免遭大屠殺劫難;1948 年以色列獨立戰爭爆發後,伊朗曾經作為眾多伊拉克猶太人逃往以色列的跳板。事實上,伊朗是最早與以色列國建立外交和貿易關系的穆斯林國家之一。在隨後30 年中,由於有遜尼派阿拉伯人這一共同敵人,波斯人和猶太人一直互為親密朋友。伊朗國王禮薩·巴列維曾將以色列視作一個穩定的軍火和情報來源,以色列則將伊朗當成它與中東非阿拉伯國家「周邊政策」安全聯盟中的一員, 其他成員還有土耳其、衣索比亞,以及黎巴嫩的基督徒。在三次阿以戰爭中,伊朗都作壁上觀。甚至在1970 年代阿拉伯國家實行石油禁運時,它仍繼續向以色列供應石油。在伊朗的10 萬猶太居民為保持伊以貿易的活力作了貢獻。即便在阿亞圖拉·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切斷了這些關系,並驅逐了多數伊朗猶太人之後,利益的交集仍促使這兩個敵國繼續做生意。對伊拉克的共同敵視,以及以色列想對伊朗溫和派保持影響力的願望,都導致以色列在1980 年代繼續向伊朗供應武器,包括充當里根政府「以武器換人質」交易的中間人。1990 年代盡管由於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並捲入了以色列駐阿根廷使館及猶太文化中心被炸事件,雙方關系變得相當緊張,然而伊以之間仍不時磨擦出親近的火花。伊朗總統哈塔米任期的頭一年,當時以色列官員正在尋找渠道,爭取償還革命前對伊朗的石油欠債。當時以色列對伊朗的出口據說超過了3 億美元,主要是經由歐洲第三方中轉的農業設備。盡管德黑蘭、耶路撒冷和華盛頓的強硬派一直在阻撓雙方恢復對話的嘗試, 伊朗和以色列的共同利益到今天仍然存在。避免以色列攻擊伊朗核設施、防止伊拉克因教派之爭分裂化對雙方都至關重要; 萬一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爆發更廣泛的地區性戰爭,兩國將又一次找到一個共同的對頭。以色列需要伊朗和敘利亞來管束真主黨、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伊朗則需要藉助以色列及其在華盛頓的強大游說力量之力,勸阻美國對伊實施經濟制裁。事實上,由於華盛頓結束了長達27 年的不與伊朗直接對話的政策,擴大伊美接觸的大門已經打開,盡管可能只是一條窄縫。但對於德黑蘭和華盛頓來說,和解之路都要經過耶路撒冷。一旦兩國政府有此意向,最好的橋梁將是通過兩國人民間的傳統文化紐帶。以色列擁有20 萬來自伊朗的猶太人,包括一位副總理、一位軍方首腦和一位會說法爾西語( 即波斯語) 的總統,他們很適合出面與故國重建新的貿易和往來關系。伊朗民眾將會歡迎以色列作出的友好姿態,以該國的2.5 萬猶太人為首( 這是以色列之外中東最大的猶太人族群)。只不過是內賈德上台後。以伊關系才不好!長遠來講他們不太可能會發生戰爭!

⑻ 中國與伊朗有什麼共同的國際利益

《華盛頓觀察》
「中國和伊朗接近的最大原因是石油。」美國伊朗關系理事會(American-Iranian Council)主席、新澤西州拉特格斯大學中東問題教授胡山·阿米拉馬迪(Hooshang Amirahmadi)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短期而言,中國不會挑戰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20年後,中國對能源的渴求將是巨大的。那時,它將和美國角逐整個中東的主導權。簡言之,未來50年中,哪個國家能控制伊朗、伊拉克和沙特三國,它就能控制全球的石油。」

在中國為自己打造的「能源版圖」中,伊朗成為一塊備受關注的熱土。作為歐佩克第二大石油生產國,伊朗擁有佔世界12%的石油儲量和18%的天然氣儲量。而其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和儲量相比之下,伊朗在石油生產上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於是,日益密切的中伊貿易引來兩國政治合作的聯想。

「伊朗希望將中國作為其長期的戰略夥伴,它正不惜一切機會向中國尋求這種可能。」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政治系訪問學者傑里·洛山德爾(Jalil Roshandel)在接受《華盛頓觀察》周刊采訪時說,「但是,中國感覺到了來自美國的壓力,因此在避免和伊朗發生某種形式的戰略關系。在其外交日程中,中美戰略關系無疑是比中伊關系重要得多。」

中國填了伊朗的貿易真空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已經發展了近20年,經歷了兩個階段。」洛山德爾說,「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朗並沒有將中國作為一個『夥伴』,而是提供武器和資源的對象。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伊朗顧忌蘇聯和中國的意識形態色彩,沒有與之過多的接觸。但是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面臨美國的禁運和經濟制裁,逐漸轉向東方,填補這個外交缺口。伊朗前總理穆薩維曾積極推動和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和日本――的關系,試圖用石油貿易換取伊朗的政治、經濟利益。」

基於此,洛山德爾認為,中伊之間的兩個外交階段是有本質區別的。長遠看,第一個外交階段是臨時的、過渡性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才進入長期而有意義的第二個外交階段。
即將在2006年出版「中伊關系」專著的喬治亞理工學院外交學院教授高龍江(Dr. John Garver)這樣分析伊朗向中國走近的動因:「伊朗之所以選擇中國作主要貿易夥伴,是因為中國在國際上有競爭優勢。相比於法、德、英這些歐盟國家,中國的工業產品價格更加低廉;進而,中伊貿易額的擴大,為伊朗在服務行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了可能。」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國際舞台一向奉行經濟關系獨立於政治,不在貿易往來中摻雜政治問題。」高龍江在美國著名研究機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 7月14日舉行的「中伊關系」研討會上說,「美國和歐盟總是用人權、核武器擴散等政治議題『敲打』伊朗,動輒使用經濟制裁。比如,在兩伊戰爭期間,美、英、德、法等國就出於政治考慮撤出了伊朗市場,將絕好的貿易機會留給中國。戰爭結束後,雙邊的貿易額增長也相對緩慢,1991年只有2%,2003年不足8%。」

如此語境之下,中國從伊朗獲得了大量的訂單。高龍江的研究揭示:中伊之間的經濟合作項目遍布於伊朗各個重要的經濟部門,如汽車、住房、采礦、糖業、漁業等;另一邊,中國則從伊朗進口石油、原油和礦產資源,如銅、鋅、鉛、大理石等等。其中,石油進口佔到80%,礦產資源佔14%。

「相應地,中國能從與伊朗的貿易關系中得到雙重利益。」與其他學者不同,高龍江除了看到中國在伊朗能得到的能源之外,還剖析了更深層的原因:「首先,當中國對外敞開國門時,其輕工業產業積極吸引外資,但是中國幾十年建立起來的強大的重工業和一些高技術產業卻需要向外尋找市場。於是,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伊朗就成為其重要出口地。其次,這才是中國對石油的渴求。尤其是90年代以後,中國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戰略需要,如在台海問題上的軍事儲備。」

⑼ 若美國聯合多個盟友與伊朗開戰,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發動這種戰爭會讓海灣能源輸出徹底中斷,造成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無論是基於國際正義公理,還是自己的戰略安全切身利益,兩方面的強大後援都會以致命的復合反擊,把這個戰亂製造者徹底打出中東,必要時還會把這個人類災難製造者,趕回北美巢穴自生自滅去。

首先伊朗與中方簽署了25年全面合作協議,被華盛頓解讀為對美元霸權根基,對超級大國全球爭霸的地緣戰略利益,都形成了致命威脅,日前華盛頓破天荒要求中方合作,共同施壓伊朗,迫使伊朗的核活動完全履行《伊核協議》,得到的回應是解除對伊制裁,以這種方式,拒絕了華盛頓的,自己違反安理會框架協議的制裁在先,已退出協議,沒資格再要求伊朗單方面履行協議在後的要求,華盛頓理屈詞窮無言以對。

這個對伊朗開戰的同盟,對美軍本身的實力沒多少加強作用,但卻足以造成中東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徹底斷絕海灣石油出口給世界經濟發展斷血,迫使超級大國的兩大對手為了維護世界公平正義,為了自己切身利益不得不出手支持伊朗導彈雨,把這種帝國主義霸權打出中東,踢出歐亞大陸讓它龜縮回北美巢穴,舔舐傷口自生自滅去。

閱讀全文

與伊朗和華盛頓關系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的一萬塊錢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150
武漢至越南多少公里 瀏覽:206
越南龍眼是什麼 瀏覽:231
德國為什麼沒有閃擊英國 瀏覽:234
進口印度恆河是哪些公司 瀏覽:40
伊朗的女人是什麼樣的 瀏覽:296
英國寵物取什麼名字酷一點 瀏覽:914
伊朗現在有多少個王室 瀏覽:893
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指得是什麼 瀏覽:535
帽子義大利品牌有哪些 瀏覽:713
義大利為什麼這么喜歡投降 瀏覽:615
在印尼怎麼給自己個人加稅 瀏覽:398
廣東到印尼棉蘭什麼交通工具方便 瀏覽:20
中國人壽大同分公司地址在哪裡 瀏覽:630
英國什麼時候有石油 瀏覽:298
休伊朗什麼主義 瀏覽:181
緬甸卡怎麼顯示是中國移動 瀏覽:143
印度哪裡的小孩最好 瀏覽:840
在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日本歌手 瀏覽:124
英國愛丁堡有多少華人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