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與伊朗之間的關系
怎麼說呢,美國和伊朗以前很好的,但是後來伊朗爆發了革命,反對派上了台,伊朗換了政府。美國和伊朗關系就不好了,並且對伊朗進行經濟封鎖和制裁。但是當時的伊朗做了一件事,惹惱了美國,就是抓了幾十個美國人做人質來威脅美國政府。讓美國政府氣急敗壞,美國就凍結了伊朗在美國的資金,後來阿爾及利亞出來斡旋才得以解決。加上前段時間伊朗送還美國隱形機模型,你就知道,伊朗是個有些任性的民族。一些外交政策不夠成熟,實在讓人哭笑不得的
B. 揭秘:伊朗和中國,美國的關系怎麼樣
按照現在實時匯率:1伊朗里亞爾=0.0002人民幣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C. 美國伊朗現在關系怎樣
自伊拉克之戰後,人們便一直在猜測美國要打擊的下一個目標。最近美伊間越來越緊張的關系表明,美國已經鎖定了伊朗,在加強輿論攻勢和暗作軍事准備的同時,布希總統近日不斷發出不排除軍事打擊之類的威脅,海灣上空再次出現不祥之兆。
眾所周知,自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美伊兩國就成為不共戴天的敵人;而布希在3年前的國情咨文中更是將伊朗列入「邪惡軸心」國家之中。最近兩國關系的驟然惡化似與布希 政府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和克的局勢發展不無關系。 布希在不久前的就職演說中,將在大中東地區推行「民主自由」列為其第二任期的戰略性任務。為此,美國宣稱要「改造」或「推翻」這一地區的所謂「專制」和「暴政」政權。對埃及和沙特這樣的對美友好國家,布希採用了鼓勵性措辭。
而伊朗則不同,它是賴斯點名的6個所謂「暴政據點」之一。布希在今年的國情咨文中不僅指責「伊朗是世界上支持恐怖主義的主要國家」;更毫不掩飾地表示,「對伊朗人民,我今晚要說:在你們追求自由的時候,美國與你們站在一起。」 另一方面,美國對伊朗的怒火亦與伊拉克的局勢有關。美國推翻薩達姆的本意是在伊拉克建立一個親美國家。但此次大選的結果卻是讓占人口多數的什葉派獲得了超過半數席位。無論將來新的過渡政府如何組成,什葉派都理所當然地要在新政府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伊朗與伊拉克什葉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影響是他國所難以相比的。說不定,美國在伊拉克取得的戰果最終為伊朗做嫁衣裳。 此外,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客觀上為伊朗消除了一個勁敵,使伊朗失去了可以與之抗衡的對手。
美國擔心伊朗正在中東坐大,會對美國實現控制中東的夢想形成挑戰。如果伊朗有朝一日掌握了核武器,不僅美國親密盟友以色列的安全,連其自身在中東的巨大利益都將受到致命威脅。這就是美國為什麼如此害怕伊朗會研製出核武器。 勞民傷財又損兵折將的伊拉克之戰給了美國一個嚴厲的教訓。面對巨大的財政負擔和兵員短缺,面對國內外的反戰輿論和孤立處境,面對伊朗的廣闊幅員和更強實力,美國近期似已無可能再打一場伊拉克式的戰爭。
布希政府目前看來只有3個選擇:一是接受英法德三國的外交斡旋;二是在三國談判失敗後再提交安理會以圖對伊朗進行制裁;最後是慫恿以色列出手,對伊朗核設施進行定點清除。布希17日已明確表示,「美國支持以色列維護其領土安全,一旦以色列安全受到威脅,美國將向以色列提供支持。」美以心知肚明,這最後一招實在難以預測,不到萬不得已,美以都不會貿然走這一招險棋。 而伊朗方面則是態度強硬,壓而不服。
究其原因,一方面伊堅稱無意研發核武器,而是根據核不擴散條約和平利用核能;普京總統20日明確表示認同並支持伊朗的這一立場。另一方面,伊朗也看到,國際社會不會支持美國動武;而美國本身亦難以單獨發動另一場戰爭。當然,伊朗也不願將問題提到安理會,在適當的時候它可能會做出某些讓步,與英法德三國達成妥協,以避免遭受制裁的危險。 現在布希已啟程前往歐洲,他同歐、俄領導人會晤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試圖說服他們協同美國,加大對伊朗的壓力,逼其就範。因此,英法德三國的外交斡旋十分令人關注,它似乎成了美伊關系這個日益升溫的高壓鍋的一個放氣閥,具有防止發生爆炸的功能。這一使命讓歐盟頗感得意,這表明其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正悄然提升。
D.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
伊朗總統內賈德近日以來無疑成為全球關注的政治明星。一方面,他終於有機會踏上美國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的講台進行演講;另一方面他還在聯大辯論中快意講述伊朗政策。此外,他在聯大還做出姿態,邀請布希總統同台辯論。結果是,盡管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對其演講前的歡迎辭改成了批判會,但內賈德在哥倫比亞大學舌戰群儒,在聯大逼得布希總統退卻,顯示了內賈德的「英雄本色」。不過,透過這些帶有傳奇性的政治表象,人們還是窺出了美伊關系的某些新變化。
眾所周知,自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關系就陷入僵局。尤其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後,美國和伊拉克就處於戰略上地緣交接、戰術上隨時可能發生擦槍走火的危險境地。尤其在伊朗核問題糾纏不清的危情下,人們一度認為美國武力攻打伊朗箭在弦上。
但形勢比人強,伊拉克已成布希總統的噩夢,新生的民主伊拉克孱弱無力,權力分配不均,導致國內什葉派和遜尼派爭權奪利,宗教沖突頻仍,加之卡伊達組織的攪水,美國在伊面臨著難以抽身的尷尬。
內賈德深諳布希心理
在伊拉克問題上,伊朗對伊拉克什葉派有著足夠的影響力。為了伊拉克的局勢穩定,美國不得不和伊朗進行協商解決伊拉克困局。雖然至今雙方協商的層級較低,但自去年年底民主黨控制國會以來,美國和伊朗就伊拉克問題的協商並未中斷。由於伊拉克問題是布希總統外交部據的戰略核心,所以伊朗核問題在布希總統的棋局上不得不退後一步。內賈德總統深諳布希總統的急切心理,故而頻打伊拉克牌來消弭美國對伊核危機的強硬態度。
美國允許內賈德訪美並給其提供在大學演講的機會,其實也反映了美國政府不願在海灣開辟第二戰線的利益考量;並趁此試探美國民眾對內賈德的反映,以便布希政府採取更為穩妥的外交政策,以期達到即解決伊拉克混亂又化解伊朗核危機的「一石二鳥」之效。從內賈德訪美的效果看,其實已經達到了雙贏。
對美國而言,一是向國際社會證明了她包容異端的大國氣度。正如布希總統所言,內賈德出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講台上,說明「美國的偉大」,因為內賈德是「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領導人,美國卻給他一個表達自己看法的舞台。
二是掌握了美國民眾對內賈德本人或對伊朗的態度。雖然美國政界和民眾對內賈德在哥大演講有反對也有示威。
在哥大演講不卑不亢
但在演講現場,除了哥大校長或其他精英分子對內賈德予以毫不留情的批駁外,旁聽的學生基本上還是抱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尤其是內賈德在哥大和聯大講台上多次強調伊朗不會擁有核武器、澄清他在納粹大屠殺問題上的態度時。
美國民眾亦可從本國政府對伊朗描黑的一面之辭中進行自主思考和形成理性的自我判斷。布希總統或許就是可以讓內賈德來凝聚美國民眾民意,使其在任期的最後時刻盡量解決好他遺留下的外交難題。從其准備從伊拉克撤軍、朝核危機路線圖基本確定的外交取向看,看來是不想在其任內和內賈德發生武裝沖突了。
對內賈德而言,他不僅維持了他一貫的敢言風格,也再次強調了伊朗在核問題上的底線立場。
更重要的是,他面對哥大的羞辱性邀請和布希總統自詡的「美國偉大」,也不失時機地表示伊朗願意提供給布希總統到伊朗大學演講的機會。這種不卑不亢,確保了伊朗和內賈德的尊嚴。
更重要的是,內賈德也不失時機地向美國釋放善意信號:一是在哥大和聯大講台上,表示伊朗願意與美國改善關系,實現邦交正常化。二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不相信美國正在准備發動對伊朗的戰爭。所謂美國准備襲擊伊朗的說法只是為美國國內的大選服務以及掩蓋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失敗。
內賈德短短的4天美國行,雖然雙方唇槍舌劍,火葯味極濃,但事實證明,雙方恰恰因為這種坦率而有了更真切的理解。雖然內賈德期望參觀九一一遺址的要求被拒絕,雖然布希總統緘默以對內賈德邀請其到伊朗大學演講,但面對面的爭吵還是要比死不往來的猜疑威脅要好。美聯社就此婉轉地評論——兩國斷交20多年來,伊朗方面似乎有意接待一位美國總統。
事實也足以證明,內賈德訪美後兩國關系出現了令人欣慰的新變化。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俄、中、英、法、德等6個大國同意推遲就進一步制裁伊朗舉行投票,並將這一期限推遲到11月底。由於攸關伊核的「六方會談」由美國主導,因此這種延期顯然是美國深思熟慮的結果。國際社會的這一決定和內賈德訪美有著時間上的機緣,因此可以視作內賈德「演講外交」的成果。(南洋商報)
E. 最近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如何
中國、俄羅斯、伊朗的關系只是互相利用的關系,不得已而為之的關系。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近來越來越緊張,主要是美國戰略和敘利亞關系的影響。美伊必有一戰,但什麼候戰目前還不太清楚。 美國人有一句話,大意是:如果世界上剩下了最後一滴油,那也是美國人用的。這充分體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全球利益和中東利益。這與他們宣傳的什麼博愛、自由,人權,平等一點關系也沒有。因為國家利益永遠高於道德。 2012年是世界顯得最不和平的一年。戰爭的陰雲時刻籠罩在我們的頭上,稍微不注意,就會一觸即發……
F. 美國與伊朗處於什麼關系這種關系是如何形成的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占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當時美國對伊朗的事務幾乎沒有興趣。伊朗為了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在波斯事務中的統治地位。向美國尋找支持,美國工業和商業領袖支持波斯推動其經濟現代化並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影響。美伊兩國也開始越來越親密。
到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伊朗讓美國交出阿沙,阿沙和美國關系特殊,美國沒有交出來。伊朗佔領了美國大使館,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雖然伊朗因為阿沙死了最後放了人,但是是梁子結下了。
伊斯蘭革命期間」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對伊朗所有美國文化,經濟全盤否定。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對伊朗進行全方面經濟,軍事的制裁。
G. 伊朗和美國關系好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8日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據美聯社5月9日報道,伊朗議員們當天在議會焚燒了一面紙質美國國旗,高喊「美國去死!」
據報道,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就一直使用「美國去死」這句口號,在其議會內部也經常能聽到這種聲音。9日當天的示威表明:特朗普的決定讓伊朗公眾的憤怒情緒高漲。
H.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為什麼這么惡劣
其實就是雙方的利益關系。美國和伊朗現在關系惡劣,完全是因為雙方對利益的條件沒有談攏。其實美國和伊朗的關系一直以來並沒有很差。只是因為最近伊朗因為石油的關系與美國產生了一定的摩擦。伊朗想要動搖美國與石油的關系。所以觸怒了美國侵犯了美國的利益之後,美國和伊朗的關系才變得這么惡劣的。
伊朗學生曾扣押美國人質更令美國尷尬的是,美軍曾派出秘密部隊進行解救。但由於沙漠中的惡劣氣候,多架美軍戰機墜毀,美軍只能載著陣亡士兵回國。此後美國不得不和伊朗進行秘密談判,有報道稱,當時美國政府為了救人,秘密答應了伊朗一些條件。這段沖突之後,美國和伊朗幾乎是水火不容。
除了美國自身和伊朗的沖突之外,以色列和伊朗也是極為敵對。事實上,阿拉伯國家曾經集體反對以色列,但後來為了實際利益,埃及、沙特等國轉而和以色列和好。而伊朗仍舊堅決反對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
I. 現在伊朗和美國的關系怎麼樣拉
伊朗問題一般指伊朗核問題
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下,伊朗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核能開發活動。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美國隨即對伊朗的核能開發計劃表示了「嚴重質疑」。美國稱伊朗擁有濃縮鈾就意味著擁有核武器,並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的試驗。在國際社會,特別是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的積極斡旋下,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11月,伊朗宣布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
2003年10月21日,伊朗表示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此後,伊朗與歐盟進行了一系列談判,但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歐盟堅持伊朗應完全終止鈾濃縮活動,而伊朗則表示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2005年8月,伊朗恢復了鈾轉化活動,歐盟與伊朗之間的談判中斷。
2003年12月18日,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薩利希(左)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右)共同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2005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2005年8月8日,在伊朗伊斯法罕鈾轉化設施內,伊朗技術人員正在移動一個裝有核材料的容器。伊朗原子能組織副主席賽義迪2005年8月8日向外界宣布,伊朗已於當日在伊斯法罕附近的一處核設施中恢復鈾轉化活動。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美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立即就此指責伊朗。美國表示,必須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以便對伊朗實施可能的制裁。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這意味著伊朗將於4月28日面臨最後期限。
4月11日,伊朗宣布已經成功提煉出純度達3.5%的濃縮鈾,表明伊朗已完全掌握核燃料生產技術。此舉引起美國等有關國家的強烈反應。13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呼籲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強硬決議。25日,伊朗表示,如果聯合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伊朗將中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27日重申,伊朗不會在核問題上屈服於西方壓力。5月2日,伊朗稱最近生產的濃縮鈾純度已達到4.8%。5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就擬議中的伊朗核問題決議草案舉行閉門磋商,但未能就草案內容達成一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