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外高加索怎麼走

伊朗外高加索怎麼走

發布時間:2022-02-09 22:49:44

㈠ 高加索是什麼地方

亞歐大陸黑海、亞速海同裏海之間的廣闊地區,北起庫姆—馬內奇低地,南至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邊境。是以高加索山脈的山地地形和自然景觀的垂直分異為特色的自然區。大高加索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橫貫黑海和裏海之間的廣闊地峽。傳統上把大高加索山脈的主分水嶺當作南歐和西亞的分界線。山北側稱前高加索或北高加索,,屬俄羅斯;南側稱為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包括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整個地區面積44萬平方千米。從庫馬低地向馬內奇盆地以南延伸,包括俄羅斯的南部、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以及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大高加索山脈從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島向東南延伸到黑海的阿普歇倫半島 ,長約1200千米。小高加索山脈位於庫拉河谷與阿拉斯河谷之間。有山地(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高原、平原、低地,並具有干、濕不同的溫帶、亞熱帶等各種氣候。庫拉河、庫班河、庫馬河、捷列克河等發源於此。多冰川(約2,000條,總面積1,428平方公裏)和礦泉。一月氣溫:北高加索-5—2℃,外高加索-6—4℃;七月氣溫:西部23—24℃,東部25—29℃;2,000米以上山地一月-8℃,最熱月8月13℃。年降水量:平原200—1,800毫米,山地2,500毫米,迎風坡達4,000毫米。有亞熱帶闊葉林、森林草原、草原、高山草甸及半荒漠。礦藏有石油、天然氣、錳、鉛、鋅等。辟有許多自然保護區和療養區。

高加索氣候處於溫帶和亞熱帶之間,由於山脈的阻擋 ,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和來自南方的暖空氣都受攔截,使山脈兩側氣候差異顯著 。北高加索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1月平均氣溫為 -4~ -6℃ ,7月23~25℃ ,年降水量200 ~600毫米。南高加索為亞熱帶氣候,其中西部的科爾希達為亞熱帶濕潤氣候 ,1 月平均氣溫4.5~6℃ ,7月23~24℃ ,年降水量為1200~1800毫米,迎風坡高達4000毫米 ;東部庫拉-阿拉克斯低地為亞熱帶乾旱氣候 ,1月平均氣溫1~3℃ ,7月25 ~29℃,年降水量200~400毫米。

高加索地區礦產豐富 ,庫拉-阿拉克斯低地和裏海底層有含油沈積層,達格斯坦有石油、天然氣和煤礦,亞塞拜然有磁鐵礦,外高加索還有銅、鉬礦及其他金屬礦。

高加索地區總人口約3000萬 ,有50 多個民族 ,超過百萬人口的民族有俄羅斯人、亞塞拜然人、喬治亞人和亞美尼亞人等。經濟較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能源工業(石油 、天然氣)、有色冶金(錳、銅)、機械工業(電力機車和食品機械)和食品工業等。前高加索地區是糧食作物區,外高加索地區是亞熱帶經濟作物區。該區主要城市有巴庫、第比利斯、埃裏溫、克拉斯諾達爾、格羅茲尼和奧爾忠尼啟則等。

㈡ 南高加索地區包括哪些國家

南高加索地區是指大高加索山脈以南,土耳其和伊朗以北,黑海、裏海之間的喬治亞、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三國。本地區面積18.61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600萬。

一、喬治亞

喬治亞位於南高加索地區西部,北鄰俄羅斯,西瀕黑海,南與土耳其、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接壤。面積6.9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45萬(1990),大部分為喬治亞族,還有亞美尼亞族、俄羅斯族、亞塞拜然族等。通用喬治亞語和俄語,多數居民信奉東正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喬治亞國內多山,北部有大高加索山逶迤,南部為小高加索山盤踞,中部有面積不大的平原和低地。里奧尼河自東向西注入黑海。氣候較溫和,植物生長茂盛。

喬治亞的主要旅遊地有:

第比利斯,喬治亞語是「溫泉」的意思,因附近多溫泉得名。城市沿庫拉河兩岸狹窄階地和山坡布列,周圍為海拔500~650米的低山。市區呈帶狀,長約30公里,寬1~5公里。城市的主幹道為魯斯塔維利和普列漢諾夫兩條大道。舊區在東南部,街道窄狹,多為低矮房屋。新區在庫拉河右岸,街道寬敞,樓房高大。市內交通除一般公共電、汽車外,有地鐵2條,貫通市區南北,架空索道和纜車也是山城交通的一大特色。城市因具有許多有醫療功效的溫泉,吸引國內外許多旅遊者,特別是對患有關節炎、婦科病、血液病、皮膚病,以及呼吸系統與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前往醫療和休養。

黑海沿岸旅遊帶,這一地帶氣候溫暖,1月平均氣溫5~7℃,7月22~25℃,濱海沙灘浴場斷續相連,文物古跡蜚聲遐邇,背倚巍巍青山,面向茫茫碧海,景色令人心曠神怡,是上乘的旅遊地。

巴統,在海岸帶的南段,距格、土邊界不遠。它是一個重要海港和工業中心,市東北海濱為旅遊、療養區。附近9公里處有綠岬植物園,面積百餘公頃,栽培有熱帶、亞熱帶以及高加索地區土生植物及其變種數千種。16世紀的古堡遺跡和巴統地誌博物館(收藏有珍貴的古老陶器)都值得一游。

黑海沿岸北段旅遊地主要有蘇呼米、皮聰達和加格拉。

蘇呼米三面環山,全年220天有陽光,隆冬時節附近群山白雪皚皚,而臨海的市內草木依然蔥籠。1892年國際醫師會議認為,蘇呼米為優良的氣候療養地。這里旅遊、療養設施齊備。每年前往的旅遊者人數很多。其他著名文物有:羅馬古堡和土耳其城堡,以統一喬治亞各公國的第一代皇帝巴格拉特三世命名的城堡遺跡,距城4公里的克拉蘇里牆(類似中國長城,但其規模小得多,現已殘缺不全),11~12世紀的古拱橋(當時喬治亞橋梁工程的典範),等等。蘇呼米植物園建於1840年,佔地7公頃,森林公園位於山坡密林中,園中養有1500隻猴。王宮、神廟、教堂等均有游覽價值。

皮聰達,位於皮聰達角,古松林面積達數百公頃,為第三紀的黑海植物群落的殘存,十分珍稀,早在1947年即被定為自然保護區。古堡、塔樓、古教堂等至今猶存。皮聰達古城堡內有建於6世紀的布茲比教堂,它是南高加索地區保存最好的基督教建築遺存之一,教堂結構勻稱嚴密獨特,氣勢非凡,特別是它內部的牆壁、拱頂結構別致,一有聲響,就會發出動聽的樂曲,如同樂隊的演奏。皮聰達在歷史上就是封建主和貴族們避暑、療養之地,現有許多療養、旅遊設施,可進行日光浴療、海水浴療。海灘和海水泳場很普遍。

加格拉,位於格、俄邊界附近,距皮聰約20公里,背有群山屏障,面臨汪洋大海,海岸線長7公里,其中海濱浴場綿延5公里,緊鄰海濱的加格拉公園,面積達7公頃,是黑海沿岸的著名公園。園中栽植有棗椰樹、椰樹、中國棕櫚,以及美洲高大的木蘭花等。舊城內外文物古跡繁多,如古城堡、神殿、王宮、塔樓等。可進行日光療、海水療、硫化氫礦泉療,是重要的旅遊勝地。

二、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位於南高加索地區的西南部,與喬治亞、亞塞拜然、伊朗、土耳其毗連,是一個高原、山地型的內陸國。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350餘萬(1990),居民的絕大多數為亞美尼亞族,少數為亞塞拜然族、庫爾德族、俄羅斯族,通用亞美尼亞語和俄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

亞美尼亞的主要旅遊地有埃里溫和艾奇米亞金。

埃里溫,國家首都,舉世著稱的古城之一,位於國家南部,拉茲丹河岸,海拔900~1300米,阿拉拉特山與阿拉加茲山南北對峙。這里地勢較高,空氣潔凈,陽光充足,所以舉目遠眺,白雪皚皚的千仞冰峰躍然眼前。亞美尼亞盛產各色花崗岩、大理岩、凝灰岩等,有「石頭國」之稱。埃里溫的建築多為附近所產的優質石料所建,各種石料的建築物沐浴在陽光中,分外美麗。市中心有列寧廣場及列寧的青銅像,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亞美尼亞大廈,它帶有高聳的尖塔,顯得氣勢輝煌。邵武勉廣場也很有氣派。市區有建於13世紀和18世紀的加多基克教堂和佐拉瓦爾教堂。郊區有建於公元前782年的古堡遺跡。

艾奇米亞金,是亞美尼亞古都,曾是亞美尼亞的大主教駐節地,有建於公元303年和630年的古老教堂。建於618年的里普西梅教堂帶有小穹頂,是亞美尼亞早期建築藝術的典範。在埃里溫以東27公里處的古亞美尼亞城堡約建於公元前2~5世紀。它原是當時國王的夏宮,堡內列柱教堂是當時希臘文化末期的亞美尼亞文化的唯一遺跡。

三、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在南高加索的東部,東臨裏海,南同伊朗接壤,北與俄羅斯毗連,西與喬治亞、亞美尼亞相鄰。面積8.66萬平方公里,人口710餘萬(1990),基本上是亞塞拜然族,有少數居民為俄羅斯族、亞美尼亞族等。通用亞塞拜然語和俄語,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

亞塞拜然全國面積的50%以上為山地。大、小高加索山分別盤踞在國家的北部和南部。中部和東南部有河流沖積的平原。氣候比較溫暖乾燥。該國的石油資源和開采歷史已久,並著稱於世。

首都巴庫是全國和南高加索最大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城,周圍有40餘個衛星城,其企業和居民多直接、間接與石油業有關。

巴庫的主要名勝是處女塔。它坐落在裏海之濱,舊城的中部,是12世紀所建汗王宮殿建築群的組成部分。1304年,當地發生一次大地震,許多房屋被夷為平地,而處女塔則安然屹立。塔名的來源眾說不一,一種傳說是,當初有一雙戀人,女富男貧,姑娘的父親不同意他們結婚,將女兒關入高塔。姑娘為表示對戀人的堅貞愛情,縱身從高塔跳入海中,隨後小夥子也以身殉情。塔高27米,基牆厚5米,上部4米,全由石灰岩塊砌築,石塊一層外凸,一層內凹,形成層層橫線,別有風格。塔有8層,每層可容50人。塔內有井,水質清冽甘美。如有敵人進攻,可從塔上投擲石油火把,進行抗擊。據後人研究,該塔建築構思頗有講究。巴庫老城冬涼夏熱,塔的圓形部分朝北,冬季的寒風可繞塔而去,以保持城市的溫度;塔的突部向南,涼爽的夏季風被導向城內,可降低氣溫。

南高加索地區,特別是喬治亞沿黑海地帶的旅遊業,過去是很受原蘇聯的旅遊者青睞的,可是當前正處於蕭條階段。將來很有可能重新崛起。

㈢ 高加索地區和伊朗是同一個地方嗎為什麼在地圖上沒有詳細標注

LZ您好
高加索和伊朗根本不是同一個地方!
外高加索是高加索地區的一部分。
圖中黑色的箭頭是伊朗
藍色的圈圈是外高加索
而紅色圈圈是高加索地區。

㈣ 伊朗周邊國家有哪些

伊朗周邊國家巴基斯坦、阿富汗、土庫曼、 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

1、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烏爾都語: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簡稱「巴基斯坦」(Pakistan),意為「聖潔的土地」、「清真之國」。

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一個多民族伊斯蘭國家。國語為烏爾都語。

巴基斯坦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南瀕阿拉伯海,東接印度,東北鄰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與阿富汗交界,西鄰伊朗。海岸線長980公里。南部屬熱帶氣候,其餘屬亞熱帶氣候。首都伊斯蘭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2、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普什圖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فغانستان‎),簡稱阿富汗,是一個位於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義,有時候會被認為處在中亞或者南亞,甚至被歸類於中東地區(西亞)。

阿富汗與大部分比鄰的國家有著宗教上、語言上、地理上相當程度的關聯。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庫曼、烏茲別克以及塔吉克接壤。

東部與中國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區(有爭議)接壤,南部與巴基斯坦接壤,西部與伊朗接壤。

3、土庫曼

土庫曼(土庫曼語:Түркменистан)是一個中亞國家,位於伊朗以北,東南面和阿富汗接壤、東北面與烏茲別克為鄰、西北面是哈薩克,西鄰裏海,是一個內陸國家。因地處地中海地震帶上,所以時常受地震威脅。

4、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共和國(亞塞拜然語: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簡稱亞塞拜然(亞塞拜然語:Azərbaycan),國名意為「火的國家」,是東歐和西亞的「十字路口」。

亞塞拜然位於外高加索的東南部,東臨裏海,南鄰伊朗,北靠俄羅斯,東部與哈薩克、土庫曼隔海相望,西接喬治亞和亞美尼亞。湖岸線長456千米。 其西南部的納希切萬隔亞美尼亞與本土不相毗連。

5、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亞美尼亞語: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簡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

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亞塞拜然,南接伊朗和亞塞拜然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

6、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英語:The Republic of Turkey),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

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7、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庫爾德語:كۆماری عێراق),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4)伊朗外高加索怎麼走擴展閱讀: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遭不同異族先後入侵。

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

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網路—伊朗

㈤ 俄國——伊朗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1804年6月,集結在埃里溫地區的伊軍主力在王儲阿拔斯·米爾扎統率下,為奪取梯弗里斯展開了軍事行動。俄軍出動迎擊。6月22日,圖奇科夫部隊在古姆拉附近擊潰伊軍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軍總司令齊齊阿諾夫將軍統率的俄軍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圍牆附近戰勝了阿拔斯·米爾扎軍隊。1805年,卡拉巴赫、希爾凡和舍基等汗國,以及舒拉格利蘇丹國自願歸屬俄國。同年,俄軍對巴庫和臘什特進行了一次海上遠征,但未能取得戰果。1806年夏,俄軍擊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萬伊軍,佔領了努哈、傑爾賓特、巴庫和其他一些居民點。

英法兩國支持伊朗。1807年5月簽訂了伊朗法國同盟條約,隨後又簽訂了旨在反對俄國的英國伊朗條約。俄伊戰爭曾有過幾次較長時間的停息,並由於在此期間俄國同土耳其戰爭、同瑞典戰爭和進行衛國戰爭,而使俄伊戰爭對俄國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崙進攻俄國後,於1812年8月初中斷與俄國政府的和平談判。阿拔斯·米爾扎的軍隊侵入塔雷什汗國,8月21日侵佔連科蘭要塞。1812年10月,為了打擊俄軍,阿拔斯·米爾扎的8萬軍隊集結在阿拉斯河的阿斯蘭社茲徒涉場附近。但是,科特利亞列夫斯基上校指揮的一支俄軍前出到伊軍後方,出其不意地擊潰了伊軍,並繼續擴大戰果,於1813年1月13日強佔了連科蘭。10月24日,伊朗被迫簽訂古利斯坦和約。根據和約,伊朗承認塔吉斯坦、北亞塞拜然和喬治亞歸屬俄國。在戰爭中,外高加索非正規軍事組織和外高加索居民積極援助了俄軍。

俄國伊朗戰爭伊朗政府並未放棄其對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圖。由於東方危機的產生,出現了對伊朗有利的國際形勢,沙赫企圖乘機採取報復行動。他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改編了部隊,英國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蘇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國對巴爾幹事件的注意力。英國企圖將俄國逐出近東,因而支持伊朗與俄國交戰,並把1814年11月25日簽訂的旨在反對俄國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蘭條約強加給伊朗。按照英國的計劃,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應由俄國轉歸伊朗,並置於英國的勢力范圍之下。俄國政府力圖避免戰爭,當准備割讓出部分領土時,開始與伊朗進行談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爾扎為首的沙赫宮廷中有狂熱思想的黷武集團的影響下,伊軍不經宣戰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國和塔雷什汗國,其中部分伊軍推進到巴庫和庫巴,並指望當地居民舉行起義反對俄國。但是,當地居民沒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軍總司令葉爾莫洛夫將軍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擊敵人。東亞美尼亞和北亞塞拜然的居民給俄軍以援助,他們組成了各為1.2萬人的騎兵民團和步兵民團,東喬治亞也派出了2000人的騎兵民團。1826年7月,伊軍包圍舒沙要塞,俄國衛戍部隊頑強堅守了48天,從而使俄軍馬達托夫將軍的部隊於9月15日在沙姆霍爾戰役中擊潰了伊軍。1827年10月13日,俄軍在已任俄軍總司令的帕斯科維奇將軍的統率下,迅猛地奪取了埃里溫要塞。1826~1827年間,俄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佔領了許多城市和要塞,如納希切萬、阿巴薩巴德、梅連德、大不里士、烏爾米亞和阿爾傑比利。沙赫政府開始求和。談判結果,雙方於2月22日在土庫曼查伊鎮簽訂土庫曼查伊和約,根據和約,埃里溫汗國和納希切萬汗國歸屬俄國。

俄國在俄伊戰爭中的勝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躪和屠殺,使英法兩國的侵略企圖化為泡影,也使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發展的機會。

在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的俄伊戰爭中,俄軍在數量上較之伊軍並不佔優勢,但伊軍戰斗素質不強,軍事組織不完善,以及技術裝備落後,所以盡管有英法兩國的援助,仍然戰敗。俄軍的勝利也是由於得到了外高加索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戰術方面,俄軍採用疏開戰斗隊形和縱隊與射手散開隊形協同行動的戰法具有很大意義。戰斗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還由於俄軍善於在山林地區使用炮兵和使用得到炮兵加強的獨立步騎兵部隊。俄軍經常以防守山隘和山道的要塞為依託。在俄伊戰爭中,俄國非正規騎兵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們主要部署在步兵兩翼和用來追擊潰逃之敵。俄軍在山區、山林地區和半沙漠地區展開戰斗行動所積累的經驗,在19世紀30~40年代的俄軍條令中有所反映。

㈥ 伊朗-土耳其戰爭後伊朗為什麼繼續擴張

由於對1613年伊斯坦布爾和約的條款不滿,土耳其於1616年開始對伊朗採取報復行動。

在1616~1618年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的新戰爭中,土耳其又遭失敗,於1618年在謝拉布簽訂和約,條約基本上重申了伊斯坦布爾和約的各項條款。在最後兩次戰爭中,伊朗大大擴張了自己的領土范圍,接著就開始了進一步的征服。

1623~1639年的伊土戰爭起因於沙赫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入侵阿拉伯的伊拉克。阿拔斯一世利用伊拉克人反對蘇丹穆斯塔法一世統治的起義之機,攻佔了巴格達市,隨後佔領了整個阿拉伯的伊拉克。

阿拔斯一世於17世紀的前25年裡,對東喬治亞的幾次遠征,破壞性特別大。外高加索人民對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喬治亞,薩阿卡則領導的廣泛的反伊朗起義,動搖和削弱了伊朗在外高加索的統治。

㈦ 高加索有什麼好的,為什麼波斯和俄羅斯爭奪了幾百年

世界上存在著一些戰爭頻發的地區,這些地區通常因為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地緣價值,所以自古以來都是兵家的爭奪之地,外高加索地區亦是如此。

外高加索地區位於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是由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三個國家組成的。由於地處高加索山脈的南側,所以他剛好也處在歐亞兩洲的分界線上。



▲拜火教曾經是中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宗教

俄、土、波三方為何會爭搶這三國呢?先說說沙俄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的俄土戰爭。俄土戰爭是從17世紀開始的,當時俄國的海岸線基本都分布在寒帶結冰地區,經濟發展非常受限,所以為了擁有不會結冰的海岸線,俄國決定南擴尋找出海口,結果在擴張的過程當中,為了得到黑海出海口,佔領了黑海沿岸國家烏克蘭。

黑海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內海,所以他極力反對烏克蘭並入沙俄,便發兵入侵了烏克蘭,這是俄土戰爭爆發的開端。俄土戰爭過程非常漫長,持續了2個世紀,爆發過12次戰役,最後在19世紀初沙俄贏得了這場「外高爭奪戰」,並將對手統治下的亞美尼亞,以及西喬治亞全都納進自己的版圖。

㈧ 高加索地區大概包括哪些國家

該地區分為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兩部分。南高加索又稱外高加索,面積約18.5萬平方公里,包括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屬於俄羅斯。達吉斯坦、車臣、印古什、北奧塞梯、卡巴爾達-巴爾卡爾等共和國都分布在這里。

地形地貌

高加索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橫貫於黑海和裏海之間,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462米。傳統上把大高加索山脈的主分水嶺作為南歐與西亞之間的分界線。

高加索一詞不僅指山脈本身,而且包括山脈兩側的廣大地區,北側稱前高加索,南側稱外高加索,整個地區佔地面積為44萬平方公里。

高加索地區從庫馬低地和馬內奇盆地向南延伸到俄羅斯、喬治亞、土耳其、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邊境,因而包括俄羅斯的最南部(包括達吉斯坦、車臣、印古什、北奧塞梯等幾個俄聯邦的共和國)、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以及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

大高加索山脈從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島向東南延伸到裏海的阿普歇倫半島,長約1200多公里。小高加索山脈位於庫拉河與阿拉斯河谷之間。

歷史

高加索地區是西亞古文明的發源地,曾孕育不少西亞古文明。

在蘇聯解體後,由於當地民族結構復雜,致使分離主義甚囂塵上,因此發生了一連串的戰爭,情況跟1990年代巴爾干半島上多國混戰的南斯拉夫內戰相似,使得高加索成為著名的「火葯庫」;

其中在亞塞拜然共和國境內的亞美尼亞人群居地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俄羅斯境內的穆斯林群居地車臣共和國,和喬治亞境內的俄裔群居地阿布哈茲共和國和南奧塞梯共和國。

歷次沖突包含1988年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發生的第一次納卡戰爭、2008年俄羅斯和喬治亞發生的南奧塞梯戰爭、2020年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爆發的第二次納卡戰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高加索地區

㈨ 何為外高加索三國,其歷史及地理政治位置如何

外高加索三國指的是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
地理位置
外高加索三國指的是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
三國大體位於大高加索山、亞美尼亞高原-小高加索山、黑海和裏海之間,以山地為主,五分之三地區海拔600米以上。
黑海沿岸低地為亞熱帶氣候,年降水量達2,500毫米(巴統);裏海沿岸氣候乾燥,僅200—300毫米。主要河流有庫拉河、因古里河和里奧尼河,水力資源豐富。
三國主要的人口,就分布在兩海沿岸低地以及上述主要河流的河谷之中。
盡管這一地區交通如此不變(也因此保留了許多古老的民族),但卻也是兩河-阿拉伯、希臘、波斯、俄羅斯、土耳其等多個文明和列強勢力交匯的地方,因此自古以來亦屬兵家必爭之地。

1、古代史
外高加索地區的文明史,非常之悠久。早期這一地區受到亞述等兩河流域文明的壓迫,成為一大奴隸產區,但在公元前9世紀(也就是西周中期)崛起了烏拉爾圖王國。這個王國非常強大和繁榮,也是這一地區獨特文明的濫觴。
值得注意的是,烏拉爾圖王國國民使用的語言,不屬於現在這三個國家中任何一國主體民族語言所隸屬的語系,而是業已消亡的胡里特-烏拉爾圖語系的一部分。不過,據說亞美尼亞語中保留了相當一部分烏拉爾圖語的底層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今的三個民族都是已消亡文明的繼承者。
既烏拉爾圖崛起的,是從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中西部地區遷徙而來的亞美尼亞人,以及從東部的波斯高原上遷徙而來的泛伊朗民族。而當時喬治亞人的祖先高加索諸民族,則仍然處於分散而蒙昧的部落時期。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國,很快該國的勢力范圍就囊括了整個外高加索地區。居住著古亞塞拜然人(一種伊朗語民族,與今天的亞塞拜然人不是一回事)的亞塞拜然地區自然不必說,整個安納托利亞也逐漸為波斯帝國征服。這一時期,安納托利亞的印歐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大大波斯化了,亞美尼亞人也不例外。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開啟了與波斯化剛好逆向而行的希臘化進程,安納托利亞又逐漸被希臘化,直到公元1071年。不過,語言上更接近希臘而文化上更接近波斯的亞美尼亞卻因此贏得了獨立,並在日後的歷史進程中成為了希臘文化圈和波斯文化圈之間的緩沖地帶,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民族文化特色。
進入公元之後,安納托利亞成為日益希臘化的羅馬帝國的核心領土,而在伊朗高原日益擺脫希臘化影響逐步復興起來的安息王朝、薩珊帝國也逐漸將矛頭指向了這一地區。雙方幾經拉鋸,最終使得托羅斯山以東、亞塞拜然以西的廣大區域成為亞美尼亞人掌權的緩沖地帶。
公元7世紀崛起了阿拉伯人,一度征服了外高加索,但對外高加索影響不大。隨著公元10世紀阿拔斯王朝的衰弱和拜占庭馬其頓王朝的復興,阿拉伯人最終被從外高加索驅趕出去,尊奉君士坦丁堡號令的許多地方君主國在此建立了起來。然而好景不長,拜占庭色厲內荏,將這一地區劃入版圖,卻無法有效的施加統治,反而分散了自己的力量。此舉讓剛剛從河中南下伊朗高原的烏古斯突厥人欣喜萬分,他們紛紛湧向處於無政府狀態的外高加索,在1071年在曼奇刻爾特擊敗了拜占庭人的軍隊,又趁拜占庭內戰之際湧入了安納托利亞。
此後,突厥人開始成為這一地區長期的統治者。魯姆蘇丹國、黑羊王朝、白羊王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乃至薩菲王朝和卡扎爾王朝,從11世紀到19世紀,這一地區基本上籠罩在了不同的突厥霸主所統治——除了北方的喬治亞之外——古老的亞美尼亞貴族巴格拉季昂家族中的一支在這個異民族聚居的偏僻公國完成了土斷,借11世紀母國滅亡之際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
這樣,一性論使徒教會的亞美尼亞、東正教會的喬治亞、穆斯林烏瑪的突厥亞塞拜然,近現代外高加索的三個主要民族就這樣全部登上了歷史舞台。

2、近代史
外高加索的近代史開始於18世紀。這一時期波斯的卡扎爾王朝與安納托利亞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瓜分了外高加索,卡扎爾王朝分得亞塞拜然、喬治亞和東亞美尼亞(今亞美尼亞共和國),而奧斯曼帝國則分得西亞美尼亞(進屬土耳其)。就當這兩個突厥帝國打出一個結果來的時候,北方的俄羅斯帝國已經滅掉了南俄、伏爾加流域和北高加索地區的全部突厥汗國,開始兵臨外高加索。這時,他高舉的旗號是從穆斯林手中保護基督徒。
起初卡扎爾王朝擊退了葉卡捷琳娜大帝派遣的遠征軍。但到了19世紀初,無論是卡扎爾王朝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顯然都已經不是擊退拿破崙大軍的歐洲憲兵對手。沙俄通過幾次規模不大的戰爭很快就征服了整個外高加索,在那裡建立起了自己的統治。而原來歡迎沙俄前來「保護」自己的喬治亞王公們,很快也被遷往莫斯科圈養起來了。
一開始,沙俄雖然廢除了公國、汗國,建立起以省政府為中心的中央集權政體,但對外高加索舊來的社會結構還沒有大的觸動。亞美尼亞人作為當時遍及中東地區北部(南部是猶太人)的商業圈控制人,定居在各大城市中,像西歐的猶太人那樣控制著商業、手工業和許多專業領域,而周邊的喬治亞人多為農民,突厥亞塞拜然人、庫爾德人、切爾克斯人等則多是牧民或兼營牧業的農民。各民族之間大雜居、小聚居的現象十分明顯。
然而,19世紀後期,伴隨著巴庫油田的發現,外高加索急速地開始了它的現代化進程。民族主義思想也隨之在各個雜居民族間膨脹開來。持有最激烈民族主義思想的,是當時文化水平最高的亞美尼亞人。次之則是喬治亞人,但亞塞拜然人很快也在泛突厥主義的「啟發」下走上了類似的道路。伴隨著民族主義思想的出現,民族沖突乃至民族仇殺也日益常見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土耳其在其控制的西亞美尼亞地區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前代未聞的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將整個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徹底清除。這一民族主義慘劇的發生,更進一步刺激了外高加索各民族之間的對立。
二月革命後,俄羅斯國家機器開始解體,外高加索分離傾向明顯。1917年,臨時政府被迫同意設置所謂外高加索委員部,實際上就是默許其割據。十月革命後,控制這個委員部的喬治亞孟什維克宣布與莫斯科的蘇維埃政權斷絕關系,從此外高加索開始了脫離俄羅斯的進程。
起初,孟什維克基於其聯邦主義理想希望外高加索各民族建立聯邦國家。但民族主義傾向強烈的亞美尼亞達什納克(亞美尼亞革命聯盟)和亞塞拜然穆薩瓦特兩黨拒絕,因此很快各自宣布獨立,建立起各自所謂的「民主共和國」。另一方面,控制巴庫的公社政權則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依舊效忠俄羅斯聯邦。不久,英國干涉軍和奧斯曼土耳其干涉軍先後入侵外高加索,反復蹂躪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繼而又扔下爛攤子各自跑路。外患退去後,三國又開始內訌,圍繞著納卡、納希切萬、盧里等地發生了有如三國志的復雜邊境沖突。就在三國內戰不休之際的1920年5月,紅軍第11集團軍在奧爾忠尼啟則、基洛夫等人指揮下從阿斯特拉罕經北高加索進入外高加索援助當地革命,而凱末爾率領的土耳其大國民會議軍(1920年9月起與紅軍事實上成為盟友)也從同年6月起揮師東進,至11月已攻入了外高加索腹地,佔領了三國的大片土地【*】。
由於內外矛盾激化,三共和國政權先後在1920年5月、12月和1921年2月被推翻(其中亞美尼亞是自行下野),至此外高加索恢復和建立起蘇維埃政權。不過,三共和國的部分殘黨退到山區展開游擊戰,一直抵抗到1924年。
【*】這部分土地就是現在土耳其共和國的里澤省、阿爾特溫省、阿爾達漢省(這三個省居住著信奉伊斯蘭教但說喬治亞語的阿扎爾人)、卡爾斯省和厄德爾省(這兩個省居住著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等。

3、現代史
1922年,在同樣是聯邦主義者的斯大林主持下,外高加索的三個蘇維埃共和國合邦為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外高加索聯邦)。設置這個聯邦,一方面是因為外高加索社會民主黨人(不分布黨、孟黨)長期以來的理想,一方面也是因為外高加索各民族之間大雜居、小聚居的現狀已經給斯大林的民族人民委員部惹出了無窮的麻煩。無論斯大林如何裁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的邊界糾紛,都不可能讓任何一國滿意。同年,這個聯邦作為發起成員國加入了蘇聯。
聯邦時期,三共和國依舊存在,共和國之下又設置有各種自治州和自治共和國。在聯邦層面,設置有聯邦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由三個共和國各一名代表組成)和聯邦人民委員會;但沒有聯邦一級的共產黨,取而代之的是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外高加索邊疆區委員會。
1936年,蘇聯頒布了新憲法(後來被稱為斯大林憲法),標志著蘇聯在治國方向上的重大變化。這一變化也體現在民族政策方面——憲法提出,民族自治體只要符合三個條件(與聯盟以外的國家接壤、主體民族人口超過總人口的一半、全自治體人口超過100萬)即可申請直接加盟蘇聯,而不再需要經過聯邦體作為中介。同年,外高加索聯邦被解散,麾下的三個共和國成為直接加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聯邦時期,聯邦機關設置在第比利斯,因此喬治亞人對聯邦有較大影響力。可是聯邦解散後,三共和國內部的民族主義傾向卻愈來愈明顯。1950年代初,為了安置歸國的亞美尼亞大屠殺難民及其後裔(同時也為了強化對土耳其的邊防),亞美尼亞加盟共和國將數萬亞塞拜然族公民移民到亞塞拜然。盡管蘇聯政府向移民支付了大量的補償款,還提供了房屋、生產資料充作置換,但此舉還是產生了不良的影響。1960年代開始,各國領導人都採取了赤裸裸的民族沙文主義政策,因此各國的民族成分不但沒有隨著經濟發展、人口流動增加而多元化,反而出現了「純潔化」的傾向。亞美尼亞共和國內的亞塞拜然族以及亞塞拜然共和國內的亞美尼亞族,人口比例都大幅度地下降了。
到勃列日涅夫時期,亞塞拜然共和國和喬治亞共和國都出現了腐敗窩案,甚至被揭發出第一書記明碼標價賣官的惡性事件。勃列日涅夫採取的對策是利用當地克格勃領導人「打黑除惡」「反四風」,先後提拔了謝瓦爾德納澤和阿利耶夫兩個典型,結果這兩個典型很快又成了新的山大王。總之,到了此時外高加索的分離主義傾向已經十分明顯了。
隨著「新思維」改革的推進,分離主義、民族主義思想逐漸從地下轉入地上。與此同時,「新思維」改革還導致外高加索地區的經濟形勢迅速惡化——例如,在全聯盟經濟好歹還能有所增長的1985—1990年(全聯盟經濟在這一時期還增長了26%),喬治亞共和國的經濟卻衰退了差不多四分之一,從1985年的最高峰倒退到了1979年的水平。這很自然的引起了外高加索地區人民群眾的不滿。
1988年11月,喬治亞反對派在第比利斯舉行遊行示威,向蘇共中央發難。戈爾巴喬夫先是下令鎮壓,後來又把責任推卸到執行命令的外高加索軍區頭上,將其司令員撤職,從而導致蘇聯在外高加索的國家機器開始陷入癱瘓。
1988年12月,亞美尼亞發生了舉世罕見的大地震事件,整個共和國幾乎變成一片廢墟。由於蘇聯國家機器救援不力(已經陷入癱瘓了么),亞美尼亞人中開始普遍出現悲情心態,受到民族主義感染。同年,亞美尼亞國內和亞塞拜然共和國的納卡自治州(阿國內亞美尼亞人的一個自治地方)相繼出現了「納卡運動」。這個運動表面上是體制外的知識分子發起,其實卻得到了亞美尼亞共和國和納卡自治州高層人士的支持,更有一部分蘇共中層領導幹部公開投身運動充當了組織中的骨幹力量。這些人與國外以達什納克(該黨在流亡黎巴嫩、塞普勒斯等地的大屠殺倖存者後裔中有組織,因這些地區在60—80年代局勢不穩,有的地方組織還擁有自己的軍隊)為首的亞美尼亞極端民族主義勢力合流,向蘇共中央發難,要求納卡自治州與亞美尼亞合並。由於蘇共中央基於「維穩」邏輯支持亞塞拜然,納卡局勢很快失控,演變為亞美尼亞共和國和自治州為一方、蘇共中央和亞塞拜然為另一方的內戰。
很快,蘇共中央就失去了對外高加索三共和國的控制。

4、當代史
1991年3月17日,戈爾巴喬夫決定棄黨保國,將蘇聯換皮為所謂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因此就所謂《新聯盟條約》舉行了公投。外高加索三國與業已宣布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一起抵制了公投,成為六個未舉辦公投的加盟共和國之三。
1991年8月19日,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政變失敗後,戈爾巴喬夫和蘇聯聯盟政府迅速喪失了全部向心力,外高加索三國也順勢宣布獨立。
然而獨立之後,外高加索三國迅速陷入了戰亂之中。
喬治亞方面,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和南奧賽梯自治州不滿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大喬治亞沙文主義政策,有樣學樣也宣布獨立,引爆喬治亞內戰,最終在1993年把茲維亞德·加姆薩胡爾季阿總統趕下了台去,換上了謝瓦爾德納澤。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方面,則是正兒八經的國戰了。1992年2月,亞美尼亞方面率先挑起戰端,連續發動大規模攻勢,打通了納卡與亞美尼亞本土的聯系,還攻佔了納卡自治州之外的多處亞美尼亞人聚居城鎮。戰至6月,亞塞拜然方面可謂是全面潰敗。戰爭之所以打成這樣,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亞美尼亞人在蘇聯時期文化教育水平比較高,往往充當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亞塞拜然一口氣驅逐國內三十多萬亞美尼亞人後,整個國家機器和社會經濟一時陷入混亂狀態,反過來亞美尼亞只驅逐了七萬多亞塞拜然人,影響非常有限;其次,亞美尼亞人在蘇軍中受到重用,往往擔任指揮員或戰斗部隊骨幹,亞塞拜然人則總是被安置在建築部隊;最後,亞美尼亞人組織良好,亞塞拜然方面則以私兵、傭兵為主,組織混亂。
不過,亞塞拜然畢竟地大物博、廣土眾民,很快緩過勁來。1993年阿利耶夫鞏固了其在亞塞拜然的絕對統治地位後,很快重建亞塞拜然國內秩序成功,通過巴庫油田的石油收入招兵買馬。1994年1月亞塞拜然軍發起反攻,最初進展順利,但亞美尼亞在1月10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發動總體戰來應對,結果亞塞拜然方面陷入苦戰,最終被亞美尼亞方面擊退。此戰亞塞拜然方面陣亡5000人,總損失接近15000人。再也無力打下去的雙方,終於在1994年5月停戰。
1998年,亞美尼亞總統因試圖與亞塞拜然簽訂和平條約而被強力部門的「民族英雄」聯手趕下台。次年達什納克激進分子進攻國會槍殺總理等多名要人,但最終不得不投降。此後,亞美尼亞建立起由蘇共中層幹部、納卡戰爭時的「民族英雄」構成的共和黨一黨獨大的政局。

5、政治經濟現狀
1994年特別是1998年以後,三國國內外秩序開始穩固下來。民族主義狂潮退散,舊蘇聯官僚各自歸位,開始注重發展經濟。這一時期三國的經濟都有一定恢復和發展,但腐敗也十分嚴重,國有資產流失啊權貴資本主義啊什麼的大家都懂,這里不細說。除了腐敗之外,就是個人獨裁、家族式統治問題,動不動搞暗殺、讓反對派消失、策劃政治陰謀等等。其中,以經濟復興道路最為坎坷的喬治亞矛盾最為尖銳。
5.1、喬治亞
2003—2004年,喬治亞反對派領導人薩卡什維利利用喬治亞人民對謝瓦爾德納澤一夥人貪腐獨裁不滿上台,這就是玫瑰革命。薩卡什維利作為一個政治家,還是比較有才能的,起碼比季莫申科、尤先科、波羅申科、亞采紐克一夥人要好得多。他上台後勵精圖治,解散了腐敗的警察機構,組織新的民主治安機關,取得很大成績,一時間喬治亞清廉度飆升。在所有顏色革命國家裡,薩卡什維利時代的喬治亞也是經濟發展最快,經濟增長率最高的(達到5.8%,比謝瓦爾德納澤時期的4.1%還要高不少,比文革時期略低一籌,可以說是顏色革命政治家裡最牛逼的了——雖然也是沾了全球大景氣的光)。但是,薩卡什維利的執政基礎是民粹主義,這種民粹主義必然伴隨著統一喬治亞國內市場的民族主義要求。到了後期,為了維持自身人氣,薩卡什維利已經騎虎難下。收服阿扎爾之後,他的目標就指向了南奧賽梯,還挑了一個自以為最佳的時機(2008年奧運會期間)來發動戰爭。結果,軍事冒險失敗,國家分裂、俄羅斯制裁,喬治亞的經濟狀況很快惡化,薩卡什維利也不得不下台。
薩卡什維利下台後,新上任的總統馬爾格韋拉什維利是一個在俄羅斯經營多種實業的喬治亞億萬富翁。此公在2013年底當選之後,就開始准備與俄羅斯談判恢復外交關系,以收拾殘局。但接下來發生了頓巴斯戰爭,俄羅斯連烏克蘭的領土都要染指,當然就更不可能放過喬治亞了。理所當然的,俄羅斯堅持阿布哈茲和南奧賽梯決不可能再回歸喬治亞,最後更是與他們簽訂了事實上的保護國條約。這樣一來,喬治亞與俄羅斯的復交大門也就關上了。這之後喬治亞經濟也隨著周邊國際的蕭條而一落千丈,連薩卡什維利時代年均6%的水平都無法保持了。
【看了喬治亞,你就知道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人民有多麼不容易——喬治亞經濟水平至今沒有恢復到1990年的水平,2015年實際GDP僅及1990年的87.4%(大體相當於1977年的水平),更令人無語的是,1990年本身(大致相當於1979年的水平)也只及1985年的77.6%——換言之,1994年最低谷時期喬治亞的實際GDP僅及1985年的21.4%,大致相當於……嗯,這個表裡沒有,也就是說在1965年之前了。】
喬治亞的產業結構頗為落後,其主要出口產品是石油(25%,其中還有近一半是完全未經提煉過的原油)、黃金(15%)等礦產和初級農產品,唯一的高附加值商品就是鐵合金了。更有甚者,作為一個人口是亞美尼亞三倍且海路交通在三國中最為便利的國家,出口總額竟然只有亞美尼亞的兩倍,我也是醉了。
5.2、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剛好與喬治亞相反。阿利耶夫從1993年開始就培養兒子接班,2003年他自覺命不久矣就讓位給兒子小阿利耶夫,成功上演了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第一出父子相繼的鬧劇。
亞塞拜然在阿利耶夫家族治下,憑借巴庫油田的黑金(亞塞拜然出口總額里有超過80%是原油),在2002—2011年的全球資本主義黃金十年裡也是發展迅速,目前在外高加索三國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高(其他兩國都是4000美元左右,唯獨亞塞拜然2014年是接近6000美元)。但是,亞塞拜然在全球產油國中的條件並不算好,僻處歐亞大陸內部,交通十分不便,輸送油氣要通過前蘇聯時期修建的管道線經俄羅斯通過西歐市場。因此,亞塞拜然與土耳其非常想修建一條通過喬治亞、土耳其等國輸送油氣到歐洲的「南線」。可惜,因為俄羅斯和亞美尼亞的杯葛,這一願望至今也沒有實現。
【2002—2008年亞塞拜然的經濟奇跡,與亞美尼亞相比,亞塞拜然的經濟起伏更大】
全球油價暴跌後,亞塞拜然的經濟也受到沖擊,經濟發展幾乎停滯(2016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只有0,8%),通貨膨脹則居高不下。該國政治、經濟面臨嚴峻的考驗。在納卡發動戰爭,或許成了亞塞拜然當局轉嫁國內矛盾的一條「出路」。
5.3、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在三國之中,人最少、地最窮,還面臨著一副爛攤子。雖說總算在海外有一幫富翁可以提供一些僑匯和投資,可也是杯水車薪。
盡管如此,共和黨政府上台之後還是頗有一番作為,帶領亞美尼亞人民完成了災後和戰後的重建工作。從2002年到2007年的七年間,亞美尼亞經濟每年的發展速度都在兩位數的水平,繼2004年恢復到1990年水平後,到2007年已超越了1987年也就是蘇聯解體前亞美尼亞經濟的最高水平且達到了199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57倍,總算是重建了家園。要知道,1998年共和黨上台時,亞美尼亞的經濟還只有1990年水平的62%而已。
【2001—2007年亞美尼亞經濟奇跡】
雖然亞美尼亞也是借全球大景氣之勢,但考慮到該國一無資源二無地利,取得這一成就應該說也是很不容易,總比烏克蘭和摩爾多瓦這幫爛貨要好得多了。比起東歐那些被吹上天的轉型國家,應該說也是不知好到哪裡去了。評論區對亞美尼亞人民喪失信心的人應該來參觀一下。
當然2008年之後亞美尼亞經濟發展速度一落千丈,尤其是2009年還出現了-14.1%的驚人衰退,直到2012年才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此後,亞美尼亞經濟進入了不溫不火的平穩發展階段。
亞美尼亞的主要問題是人口負增長嚴重。建國時的350萬人口合亞塞拜然人口的一半,現在只剩下300萬人不及亞塞拜然三分之一(主要原因當然是人口外流了)。不過這對亞美尼亞經濟發展的影響相對較低,因為亞美尼亞目前仍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40%人口從事農業而農業生產總值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20%不到,所以應該說勞動力仍有較大轉移空間。
亞國主要的優勢產業還是礦業和相應的冶金工業,礦石和冶煉後的合金產品超過了出口總額的六成(其中又以銅礦石、銅合金、鐵合金、鋁合金、黃金和鑽石六大產業為主)。除此以外,最大宗的優勢產業就是葡萄酒,佔到出口總額的一成(算是唯一具有競爭力的農業-輕工業產品)。
亞美尼亞主要的貿易夥伴國就是俄羅斯,這也是亞美尼亞急於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原因之一(另一大原因當然是安全因素)。

閱讀全文

與伊朗外高加索怎麼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國家象徵上的獅子下面寫什麼 瀏覽:313
印度黃金一年多少錢 瀏覽:617
中國多少人沒辦護照 瀏覽:417
伊朗古代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58
在當代印度fbl是什麼意思 瀏覽:252
如何用中國銀行卡支付法郎 瀏覽:331
印尼哪裡看星星 瀏覽:474
中國最美庭院是什麼 瀏覽:520
印度老師掙多少錢 瀏覽:388
怎麼在義大利買酒庄 瀏覽:328
越南語你怎麼不理我了 瀏覽:118
汕頭舉報越南人偷渡有什麼獎勵 瀏覽:652
印度怎麼和中國搞僵了 瀏覽:278
義大利懸空教堂在哪裡 瀏覽:810
伊朗語大海怎麼讀 瀏覽:742
哪裡有印尼虎魚賣 瀏覽:66
印尼咖啡日期怎麼看 瀏覽:553
有什麼標志能代表中國 瀏覽:192
印度舞屬於什麼類型的舞 瀏覽:381
越南互金企業如何出海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