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潔能源是什麼
清潔能源,即綠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夠直接用於生產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19年9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將繼續壯大清潔能源發展。
傳統意義上,清潔能源指的是對環境友好的能源,意思為環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這個概念不夠准確,容易讓人們誤以為是對能源的分類,認為能源有清潔與不清潔之分,從而誤解清潔能源的本意。清潔能源的准確定義應是:對能源清潔、高效、系統化應用的技術體系。
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沼氣)、地熱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日益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國家。
2019年9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正在研究「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將繼續壯大清潔能源發展。
應對能源危機7步走
要對能源進行戰略性的規劃和布局,以確保我國的能源保障能力。對此,張有生提出了7點意見:
一、積極把握發展節奏,形成高效的能源生產體系。這是我國能源戰略的優先選擇。 [5] 不能一邊拚命進口,一邊大肆浪費,這是不可持續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現在的需求擴張還沒有對油價上升做出足夠的反映,其中有多種原因,比如說國內依靠不斷增加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拉動的經濟高速增長,也拉高了石油需求。因此,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
二、合理利用能源,積極引導消費,控制消費總量;中國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偏低;能源效率較低而能耗較高;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這些現狀都影響能源安全,並制約中國能源工業的發展。
這些問題是由國際能源競爭格局、中國的生產力水平所決定的,也與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相關體制機制改革滯後密切相關。需要大力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方能實現能源與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特別是石油的合理消費應該是我國的長期能源戰略和政策目標,需採取多種措施節約能源。從經濟學上講,無論是可循環資源還是不可循環資源,都是稀缺的,發展節約資源的循環經濟就是可以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除此之外,要充分重視價格對需求的調節作用,石油輸出國採取補貼,美國放任自由發展,低稅收,而歐洲和日本則採取高稅收的態度來抑制過度消費。而我國既要補貼,壓低油價,又想搞節約,又想搞安全,這是兩難選擇。要積極倡導適合我國國情的,有價值的、有社會文化內容的,又是方便舒適的生活和消費方式。
三、堅定地推進能源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能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改善能源發展環境,推進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首先是加快能源法制建設。中國高度重視並繼續積極推進能源法律制度建設,正在研究論證制定能源法以及石油儲備、海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核電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規,修改完善《煤炭法》、《電力法》等現行法律法規,推進石油天然氣、原子能等領域的立法工作。
其次是完善市場體制機制。中國積極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凡是列入國家能源規劃的項目,除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間資本開放。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能源資源勘探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管網建設、電力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發展煤炭加工轉化和煉油產業,繼續支持民間資本全面進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
再次,加強能源行業管理。重視能源發展的戰略謀劃和宏觀調控,綜合運用規劃、政策、標准等手段實施行業管理。
四、布局合理,積極做好原油等資源儲備。一些措施可能要提前有所布局,我們要從石油運輸通道,包括現在伊朗、霍爾木茲海峽提到的封鎖問題。這些因素都應該通盤考慮。我們還應該堅持能源進口的多元化方向。一方面要考慮經濟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慮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五、健全及時靈活的應急響應機制。以避免因遭受意外災害而帶來的能源供應中斷現象,提高我國能源應急反應能力。
六、協同保障,形成國際能源外援的多元化的供應體系。多樣化的能源供應體系是非常重要的,我國化石能源增加有限,要實現煤、水、石油、頁岩氣等多種能源並舉的應用體系。
在能源合作上,我們應當樹立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准確把握合作機遇,加強與周邊國家開展能源合作,在開放的格局中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同時,大力發展新的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要有長期的發展戰略去使它逐步地從現在比較弱小,逐漸地能夠起到實質性的替代作用。掌握最先進的核、水、電技術,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七、增加我國在世界能源治理的話語權,參加並影響世界能源主體,引導世界能源市場。2012年年初,世界未來能源峰會上溫家寶總理提出,「各國應考慮在G20的框架下,建立全球能源市場的新機制。」
這被外界看作是在全球能源大變局之下中國高層的應對思路,在堅持立足國內的同時,為了滿足國內能源的供應缺口,中國仍將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海外油氣資源的合作開發。完善國際合作體制機制,深入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溝通合作,共同應對國際貨幣體系,過度投機、壟斷經營等因素對能源市場的影響,維護國際能源市場及價格穩定。
B. 屬於清潔能源的有哪些
屬於清潔能源的有潮汐能、波浪能、太陽能、風能、氫能、生物能、地熱能。
一、潮汐能
潮汐能是海水周期性漲落運動中所具有的能量。其水位差表現為勢能,其潮流的速度表現為動能。這兩種能量都可以利用,是一種可再生能源。由於在海水的各種運動中潮汐最守信,最具規律性,又漲落於岸邊,也最早為人們所認識和利用,在各種海洋能的利用中,潮汐能的利用是最成熟的。
二、波浪能
波浪能是海洋能的一種具體形態,也是海洋能中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它的開發和利用對緩解能源危機和減少環境污染是非常重要的。洶涌的海浪運動產生巨大的、永恆的和環保的能量,如果能將海浪的動能及其他水面的波浪能充分利用起來,則世界能源的前景會相當廣闊和光明。
三、太陽能
太陽能(solar energy),是指太陽的熱輻射能(參見熱能傳播的三種方式:輻射),主要表現就是常說的太陽光線。在現代一般用作發電或者為熱水器提供能源。
自地球上生命誕生以來,就主要以太陽提供的熱輻射能生存,而自古人類也懂得以陽光曬干物件,並作為製作食物的方法,如制鹽和曬咸魚等。
在化石燃料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太陽能已成為人類使用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不斷得到發展。太陽能的利用有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發電是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廣義上的太陽能也包括地球上的風能、化學能、水能等。
四、風能
風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風能作動力和風力發電兩種形式,其中又以風力發電為主。以風能作動力,就是利用風來直接帶動各種機械裝置,如帶動水泵提水等這種風力發動機的優點是:投資少、工效高、經濟耐用。
五、氫能
氫能是氫在物理與化學變化過程中釋放的能量。氫能是氫的化學能,氫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態的形式出現,是宇宙中分布最廣泛的物質,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二次能源。工業上生產氫的方式很多。
常見的有水電解制氫、煤炭氣化制氫、重油及天然氣水蒸氣催化轉化制氫等,但這些反應消耗的能量都大於其產生的能量。
C. 極地氣候最適宜開發的清潔能源是什麼
極地氣候最適宜開發的清潔能源是風能。極地附近受極地高氣壓帶可能,極地東風勢力強盛,可以開發風能。夏季極地地區出現極晝,太陽能也比較豐富,也可以考慮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