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禁忌之門是什麼

伊朗禁忌之門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21 01:34:44

A. 伊朗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衣著:女士(學前兒童除外)須戴頭巾。穿長袖、蓋過臀部、寬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風衣,官方場合須穿顏色較深的長風衣,不得顯露腿及腳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外出。

二、飲食:禁酒,忌食豬肉、狗肉。穆斯林齋月期間,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日出後至日落前)在公開場合進行飲食或吸煙。

三、伊朗禁止賭博、賣淫,婦女不得從事唱歌、跳舞等職業。偷竊他人財物者將被依照伊斯蘭法進行處罰。犯持槍搶劫、強奸罪將被處以死刑。

四、男士不可主動與伊朗女士握手,女士一般也不主動與伊朗男士握手;如女士主動握手,男士亦應禮貌回應。

五、伊朗人不喜歡與外國人有身體上的密切接觸,勿與伊朗人挎胳膊(如照相時)。不得用手觸摸小孩子的頭部。稱好時不能豎大拇指。說話時忌用食指指向他人和大聲喧嘩。伊朗人很講究衛生,隨地吐痰、扔雜物現象更是少見,口中異味較重會引起反感,會被認為缺乏修養。

(1)伊朗禁忌之門是什麼擴展閱讀

前往伊朗旅遊注意事項:

一、旅客可正常帶入個人財物,有些價值昂貴的物品需要申報,由海關官員記錄到個人護照里,被記錄下的物品不能出售,離境時須向海關官員出示,如上述物品在伊遺失,應出示有關報失證明。

二、不準攜帶出入境的物品包括:含酒精的飲料、豬肉及相關製品、賭具、迷幻葯物、武器、彈葯、爆炸品、色情書刊、詆毀伊斯蘭教和伊朗國家形象的一切書籍和音像製品及其他被伊朗法律禁止攜帶的物品。伊朗對出境旅客最多可攜帶的藏紅花數量有限制規定。

三、入境後如需延期簽證,須在停留期屆滿前向伊當地外事警察局提出申請。逾期居留將被處以45萬里亞爾/天的罰款。如被懷疑非法經商或勞務,則要另受到勞工部門、財政部門的巨額罰款後才許離境。

B. 伊朗40年首次容許女性進場看球,還有哪些國家對女性有偏見

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伊朗就發布了一個法令,那就是足球比賽現場是不允許女性去去觀看的,上一回,有位女球迷出現在足球比賽現場,還停留在1981年。就在這回伊朗對戰玻利維亞的比賽,伊朗打破了37年來不允許女性球迷進入現場觀看比賽的法令,竟然在比賽現場出現了100多名的女性球迷,這些女性球迷大部分都是伊朗男足的家屬們,雖然這一次女球迷到現場,還是有很多人的持反對意見。

說說他們對女性的生理期這個時間段,是非常排斥的,因為每當尼泊爾有女性到了生理期,這些女性就會被家人趕出去,有的更過分的是,直接干到村子外面,苛刻到不讓靠近自己家的家門,而且連喝水都不可以喝男性用一個水源,女性在生理期的時候,本來身體就會非常的難受、虛弱,還可憐的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他們只能躲在牛棚豬窩里,真的是太可憐了。

C. 什麼是美國伊朗門事件

「伊朗門」是美國里根政府的一項丑聞事件為查清事件真相,1987年5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組成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從1987年5月5日至8月3日就「伊朗門」事件舉行了公開聽證會。委員會共進行了41天的聽證,歷時250個小時,查閱數十萬份有關文件、官方證據1059件。有29人出席作證,其中包括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和他的助手諾思中校,波因德克斯特前任麥克法蘭和退役空軍少將西科德,以及國務卿舒爾茨、國防部長溫格和司法部長米斯等。為了促使知情者提供有用的證詞,委員會同意給予波因德克斯特和諾思以有限的豁免權。

第一天作證的是西科德。這位飛將軍原來拒絕作證,這回卻是口若懸河,有問必答。從5月5日至7日,接連3天,把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有關背景都說了出來。

西科德承認他和諾思共同控制了在瑞士銀行秘密賬戶上的大約3000萬美元。美國以3000萬美元的要價向伊朗出售價值2000萬美元的武器,美凈掙1800萬美元的利潤。他承認這筆錢中有350萬美元轉交給尼加拉瓜政府軍,350萬美元用於向伊朗運送武器,100萬美元用於其他開銷,800萬美元在瑞士銀行賬戶上,另有200萬美元去向不明。他說:「所有這些活動都是在國會明令禁止向尼反政府軍出售武器期間進行的。」他還說他有時同前中央情報局長凱西討論他的活動,經常同諾思接觸。他認為他是以里根政府的名義進行活動,並得到政府支持的。

5月8日至11日,麥克法蘭作證。人們知道他曾經三緘其口,最後服用過量安眠葯以求解脫,可謂「里根鐵桿」。但他這次卻出乎人們意料。他證明說:「在國會作出禁止向尼反政府軍提供援助的決定以後,里根仍然要求政府繼續提供援助;諾思雖受我領導,但他與中央情報局已故局長凱西來往密切,關系非同尋常。」他還證明,支付200萬美元作為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釋的贖金是里根親自批準的。但里根對此一直堅持說他已「記不清了」。

7月15日,輪到波因德克斯特作證。他顯得神情緊張、六神無主。他在回答問題時常常閃爍其詞,並不時地猛吸煙斗。他說:「作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我可以隨時面見總統,向他匯報國內外的事情。」關於向伊朗出售武器以交換人質一事,他說:「凱西1985年11月曾送來一份備忘錄,經我提交總統簽署。」一年以後,「伊朗門」事件曝光,為了保護總統,使之免受牽連,他親手將這一文件銷毀。關於向尼反政府軍提供援助問題,他說這是諾思出的「好主意」,但經過他批准。他相信總統也會批准這個「好主意」。不過,他深知這是一個很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所以沒有報告總統,以便將來曝光可讓總統矢口否認。他最後強調:「我批准將款項轉移給尼反政府軍,是在忠實地執行里根的中美洲政策。」

在29名證人中,最引人注目最出風頭的算是諾思中校了。

7月7日至13日的某一天,熒屏上的畫面分為兩半:右邊是里根總統,微笑著緩步走過白宮南草坪揮手向人們致意,然後跨上直升飛機的舷梯,向立正致敬的陸戰隊士兵行了個禮。畫面左邊是陸戰隊員諾思中校,坐在參議院的證人席上,傾身向前,凝神聆聽提問。那狡黠的眼睛時而充滿哀怨,時而又閃出凜然的光芒。

隨後,里根飛走,諾思的形象支配了整個熒屏。

電視觀眾瞪大眼睛注視著眼前這位「愛國英雄」。

諾思說,他曾起草了5份備忘錄送給波因德克斯特,要求總統批准把向伊朗出售武器的款項轉移給尼加拉瓜政府軍。後來他又四處活動,指揮行動。5份備忘錄中有4份被他銷毀,剩下的一份沒有留下里根總統批的字跡。

諾思接著說,早在1984年,凱西就介紹飛將軍西科德來負責向伊朗出售武器事宜,後來又是凱西要西科德管理武器交易的帳目,並將盈餘款項轉給了尼反政府軍。凱西後來還曾交給諾思一本總賬,上面記錄有援助尼反政府軍和其他秘密行動的資金流動情況。由於一次事故原因,凱西要諾思趕快清理文件,這本總賬及一批文件被銷毀了。在諾思被解職的當天,凱西又叫他銷毀了一大批文件。

但是凱西生前卻宣稱他不知道諾思在幹些什麼。凱西在最後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於尼加拉瓜反政府軍從何處得到資助,中央情報局毫無知情。」這與諾思的證詞大相徑庭。

此外,諾思還承認他1986年11月中旬參與偽造了一份「伊朗門」行動的大事記,以「幫助」國會調查委員會的調查。麥克法蘭、波因德克斯特、凱西、米斯等都知道他掩蓋真相的原因。

諾思在聽證會上口口聲聲說:「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司批準的。」這就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到了他的上司波因德克斯特身上。他是否把諾思的5份備忘錄統統給扣押了,並以這種方式讓諾思自由活動?

聽證會上,諾思繪聲繪色和擲地有聲的證詞,特別是他的「坦率」態度贏得了5000萬美國電視觀眾的心。大多數美國人相信了他的「真誠」,他成了「愛國者」,成了集美國人的全部價值觀(責任、榮譽、國家)於一身的人物。

其他作證者不一而列。

調查委員會領導人在聽證會結束時的總結發言中指出,「伊朗門」事件是個「充滿欺騙、口是心非和漠視法律的、使人寒心和使人沮喪的事件」。

美國人對聽證會的評價則是一出前緊後松、有頭無尾的電視「連續劇」。「伊朗門」事件的兩位主角諾思和波因德克斯特已經把主要責任承擔下來,使白宮如釋重負。一些配角雖然也從不同角度補充和驗證了若干細節,但都沒有透露出任何帶有爆炸性的內幕。「連續劇」是在沒有達到高潮的氣氛下收場的,在觀眾腦海中存在的若干懸念,至今仍然沒有找到答案,這也許將永遠是一個謎。

D. 伊朗女性為何要戴頭巾

伊朗女性為何要戴頭巾其實這和伊朗的歷史和政治宗教有密切聯系。

上個世紀60年代初,巴列維時期收西方國家的影響進行了一場白色革命,其中包括了主張女性參政、給婦女選舉權,取消神學教育和伊斯蘭教法,提倡女性去掉黑色面紗、廢除男性頭巾,淡化了伊斯蘭教的影響。

這些改革措施一時間給伊朗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各地涌現了電影院、就把、賭場等繁榮景象,強烈沖擊這伊斯蘭教法。

直到1979年,霍梅尼進行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政權,重新建立了以伊斯蘭教為政教的國家。此後伊朗以宗教執政,政教合一。

而在伊斯蘭教認為女人露出皮膚、臉龐會誘惑出世間的罪惡,所以傳統流傳下來,女人要以頭巾、面紗這面,不過該傳統已受到外界開放思想潮流的沖擊。

伊朗的女性必須知道的穿衣細節:

伊朗宗教禁止女性在外裸露皮膚,出門必須包嚴,禁止在公眾場合游泳,甚至還有專門的警察在大街上抓捕「不守規矩」的女人。

有國外的女人去他們國家旅遊也必須帶上頭巾,否則也會被抓捕。而這一切是因為他們的宗教要求。

在伊朗,女性的穿著問題在《著裝法》中有著明確的要求,並且由宗教警察進行監管,因而行走在伊朗的大街上,隨處可見佩戴著頭巾的伊朗女性。

在伊朗女性穿衣問題一定要注意,頭巾要帶著,即使帶著帽子,也最好隨身帶著頭巾。

E. 美國歷史上的「水門事件」「伊朗事件」是什麼

水門事件或者水門丑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聞事件之一,是關於總統競選的政治丑聞。

伊朗門事件是,美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從而造成里根政府嚴重政治危機的事件,因人們把它與尼克松水門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門事件。

水門事件:
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由於此事,尼克松於1974年8月8日宣布將於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有相關影視作品與此相關。

伊朗門事件:
1986年11月4日,出席慶祝德黑蘭青年學生佔領美國使館7周年集會的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突然宣布,麥克法蘭曾秘訪伊朗,時間是1986年5月28日。當時,麥克法蘭帶著4個人,裝扮成機組人員,手持偽造的愛爾蘭護照,乘一架裝有武器零件的飛機抵達德黑蘭國際機場。他帶來了里根總統給伊朗領導人的親筆信,信中要求改善美伊關系,要求伊朗幫助釋放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此外,他還帶來了幾件禮物,其中有一本里根親筆簽名的聖經,一塊象徵美伊打開良好關系的鑰匙形蛋糕和准備贈給伊朗官員的象徵美國可以向伊朗提供武器的幾把科特式手槍。拉夫桑賈尼聲稱,他下令將麥克法蘭及其隨從軟禁在旅館達5天,此後,他們被驅逐出境。
猶如平地里颳起了一陣狂風,整個世界都被震驚了。 目瞪口呆,興高采烈,驚慌失措……這就是各種人聽到這兩條消息後的最初表情。當然,反應最靈敏,行動最快的要數那些「唯恐天下不熱鬧」的西方記者了,他們立即施出渾身解數,連篇累犢地追蹤采訪報道。多次的新聞大曝光,使這股狂風越吹越大,終成暴風驟雨之勢。
阿拉伯國家對此的反應有的強烈,有的溫和,有的沉默。最感惱火的是伊拉克,「感到被出賣了」,但是,一貫強硬的薩達姆·海珊總統又不準備「同美國斷交」,認為這是以色列「不惜採取任何手段破壞美國同阿拉伯國家關系」的陰謀。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和約旦國王海珊·伊本·塔拉勒則表示震驚和失望,批評美國的作法「使華盛頓喪失了在這個地區的信譽。」更多的阿拉伯國家則默不作聲,各懷心思。
美國的西歐盟國也在埋怨,一些官員認為:「我們有種受到愚弄的感覺。」他們批評美國違背了它曾經要求它國恪守的信條,表面上振振有詞地宣稱決不向恐怖主義分子妥協,並不遺餘力地反對向伊朗出售武器,暗地裡卻另行其是,這損害了美國在其盟國中的信譽。
美國國內的反應,猶如一場強烈的政治地震。 美國雖然是世界頭號軍事和經濟強國,但是越南戰爭的失敗,經濟實力的削弱,水門事件和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使美國人感到國家實力的衰落,對國家的信心也隨之動搖。前總統卡特的私人民意調查專家卡特爾寫道:「美國正處在深刻的危機中,這場近乎無形的危機不同於南北戰爭或大蕭條。它與其說是物質危機,毋寧說是心理危機,信任危機,它表現為人們對未來失去信心。」但是,進入80年代以來,雄心勃勃的里根總統似乎給美國注入了活力,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有所恢復,外交較為活躍,美國的對手蘇聯則面臨許多困難,不得不從世界各地收縮。這些「重振美國」的努力,重塑了公眾對國家力量的自信,恢復了「美國第一」的優越感。美國人的心理「越來越平衡」了。里根的聲望在執政6年來也達到了高峰。
然而,此時此刻,從黎巴嫩和伊朗傳來的消息又使美國人的心理難以平衡了。新聞界和國會就象炸了窩似的,鬧得滿城風雨,批評和指責如同狂潮般席捲而來:政府同關押人質者談判,違反了政府宣布的一貫政策,即決不同恐怖主義組織做交易,決不同伊朗,利比亞之類的「邪惡國家」談判;向伊朗運送武器破壞了美國國會通過的禁止向伊朗運送武器的法律和在兩伊戰爭中嚴守中立的法律;秘密外交活動背著國會進行,違反了行政當局應定期向國會通報秘密活動的法律。激動的批評者們最後集中於一個聲音:「里根總統必須出來向美國人民澄清事情真相!

F. 伊朗門事件是怎麼回事簡潔一點

伊朗門事件:由以色列牽線搭橋的武器人質和麥克法蘭出訪德黑蘭的秘聞一經之於眾,舉世嘩然,里根在美國國內受到廣泛指責,他遇到自己的「水門事件」。1985年6月,美國環球航空公司飛機上的人質從大馬士革回到美國,這件事使美國意識到,實際上是伊朗在背後牽線的結果。由此,美政府就想到要了解伊朗的宗教領袖,能否對黎巴嫩施加影響,促使在黎被扣押的美國人質恢復自由。通過中間人進行試探,伊朗暗示,期望得到前國王巴列維在美購買的一批戰斗機的零部件,以便恢復使用這些早以擱置的飛機。因美國同伊朗中斷關系6年,正當白宮苦於無從下手時,以色列外交部辦公廳主任戴維在總理佩雷斯同意下,向美政府提議,利用一個在伊朗長期活動的軍火商考柏,寧格蒂在該國的廣泛聯系,來為華盛頓服務。這個建議得到當時還在擔任總統安全顧問的麥克法蘭的同意之後,經里根總統批准,開始悄悄執行了。麥克法蘭及其助手與伊朗代表進行了極為隱密的會談,會談中由以色列擔保,本著一飛機軍用物資交換一名人質的原則,分別於1985年9月,1986年7月和11月釋放了三名人質。

1986年5月,麥秘訪伊朗,伊官員不僅同麥進行接觸,而且美國提出一系列條件,美國只答應第一條即提供巴列維國王購買並以付款的飛機和坦克配件及其他武器。伊朗要求為得到滿足,於是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於11月4日突然公開了麥訪問伊朗的秘聞。以武器換人質的秘密交易,涉及到美國對恐怖活動和兩伊戰爭的態度。美過去採用絕不向恐怖分子屈服,也不用他們談判的政策,因此,以武器換人質立即引起國內外巨大的震驚。

G. 緊急求助啊,一個伊朗的客戶要來,應注意些什麼

給伊朗客戶送鮮花和中國的手工藝品。 伊朗是一個伊斯蘭國家,任何外國人須遵守伊斯蘭教的一些禁忌。 此外還須注意的一點是,各民族都有各民族的習慣,在伊朗一個人稱贊其他人時不向對方豎大拇指,伊朗人認為這是一種不雅觀的舉止 ; 與人交談或是在公共場所說話時不要用大嗓門說話,不隨地吐痰,不在人面前挖鼻子,到伊朗人家裡做客時不送水果而是時興送鮮花和中國的手工藝品。 伊朗人熱情好客好禮尚往來,喜歡和外國人交朋友,尤其是中國人。在遵守上述禁忌的情況下,外國人可以放心大膽的與伊朗人交往和交朋友

H. 第一次到伊朗,女生要怎麼穿

女生進入伊朗之後,頭巾必須要戴。
上衣長度蓋住屁股。
不得穿短袖,短褲和裙子。
不得穿露腳趾頭的涼鞋。
細高跟鞋也不要穿,因為在伊朗,只有妓女才會穿細高跟。
除了穿著要求比較嚴格,其他方面女性擁有特權。
比如地鐵有專門的女士車廂,男士站著,女士可以坐著。
taxi有專門的女性專用。
候車廳有專門的女性等候區等等。

I. 旅行時有沒有什麼約定俗成的「禁忌」

在旅行途中,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不同的風俗文化,去旅行前一定要仔細了解,以免犯了禁忌。

一、 莫議論嬰兒的眼睛(伊朗)

中國人一般在誇講嬰兒時總愛說:「看這對水靈靈的大眼睛」之類的話。然而,在伊朗你可千萬別議論嬰兒的眼睛,因為,伊朗人對嬰兒的眼睛最敏感,來客若出言不慎,雙親會出錢讓人挖掉嬰兒的「邪眼」。

二、女人上街必須戴耳環(西班牙)

如果你是到西班牙去旅遊,那麼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環,若沒有戴耳環,則就像一個正常人沒有穿衣服一樣,被人笑話。

八、西方人厭惡「13」

一般西方人都極端厭惡「13」這個數字,在任何場合都會極力避開它。西方人認為13是個不幸而凶險的數字,它源於《最後的晚餐》,耶酥和弟子們一起吃晚飯,第13個人是弟子猶大,他為貪圖三十塊銀幣,將耶酥出賣了,使耶酥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影響極深,西方人憎惡猶大,故把「13」這個數字當作「不幸的象徵」。所以,到西方旅遊要了解這一禁忌。

閱讀全文

與伊朗禁忌之門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衛塑像在義大利哪裡 瀏覽:885
義大利怎麼坐大巴 瀏覽:32
印尼林區有什麼規劃 瀏覽:693
義大利為什麼崇拜狼 瀏覽:421
中國多少人在用海爾 瀏覽:105
目前坐什麼飛機可以入境越南 瀏覽:750
義大利在哪裡可以換歐元 瀏覽:142
伊朗在什麼的北部 瀏覽:355
哪個國家會幫伊朗 瀏覽:495
越南總統有多少錢 瀏覽:78
義大利面和披薩哪個更難吃 瀏覽:206
伊朗人做生意為什麼不收錢 瀏覽:851
義大利軍團叫什麼 瀏覽:10
怎麼看待伊朗襲擊伊朗 瀏覽:423
崇左和越南哪裡交界 瀏覽:438
伊朗人平時吃什麼 瀏覽:580
義大利在什麼時候幫助過中國 瀏覽:25
英語單詞印度怎麼寫 瀏覽:673
尼泊爾與印度哪個更窮 瀏覽:996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是多少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