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伊斯蘭世界中哪些國家或地區信仰什葉派哪些信仰遜尼派
整個阿拉伯世界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這兩派積怨已久,其源泉來自公元紀年初,在整個阿拉伯世界中,遜尼派占絕大多數,什葉派大多居住在兩河流域的伊朗和伊拉克。其中在伊朗什葉派佔大多數,但在在伊拉克在薩達姆政權時期是遜尼派把握政權。由於利益上的矛盾,並且在兩伊戰爭中雙方都拿遜尼、什葉派的民族感情問題作為攻擊對方的方法使得兩派隔閡進一步加深。
這是兩派的新恨。
舊仇是在阿拉伯世界崛起的時候。當時,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先知——真主安拉的使者穆罕穆德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並且締造了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在穆罕穆德死後,阿拉伯世界各部落的領袖就繼承人的問題產生了分歧,一部分認為,穆罕穆德沒有子嗣,應該由他的女婿繼承哈里發,這一部分就是什葉派;另一部分認為穆罕穆德的女婿沒有足夠的能力,應由穆罕穆德的戰友和夥伴來繼承,這一部分人自稱為遜尼派。此後雙方就這一問題展開激烈的斗爭,整個阿拉伯世界也由此分裂,分為由幾個哈里發各自為政的獨立國家,並在以後的兩千多年歲月里再也沒能統一。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曇花一現。兩派積怨也越積越深。
現代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國際組織是「伊斯蘭會議組織」,英文是Organizationof Islamic Conference,簡稱是OIC,1969年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舉行的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上決定成立,1979年5月正式宣布成立。 這個組織現在有正式成員國家57個,非洲伊斯蘭國家最多,在53個非洲國家中有27個是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會員國,伊斯蘭國家。 其次是14個西亞和中亞國家,7個東南亞國家。 南美洲有兩個會員國:蓋亞那和蘇利南;歐洲只有一個正式會員國阿爾巴尼亞。
南美洲的蓋亞那和蘇利南,基督教人口佔50%,而穆斯林只有20-30%,穆斯林人口分別為7萬和10萬,對當地政治、經濟和文化影響很大,其它為印度教和土著傳統宗教。
世界上穆斯林民族最單純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和巴林,100%都是穆斯林;其次是土耳其,人口7千萬,穆斯林佔99%。 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2億3千萬人口中穆斯林佔88%以上,其餘的人口信仰基督教、印度教或佛教。 非洲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奈及利亞,有7千多萬。 亞洲的穆斯林人口大國有巴基斯坦,全國1億5千萬人口中穆斯林佔97%;其次是孟加拉國國,1億4千萬人口中,穆斯林佔83%,在這兩個國家只有少數基督教徒和印度教徒。 印度多次申請加入伊斯蘭會員組織,理由是印度是一個穆斯林人口大國,超過1億2千萬,但印度是傳統印度教為主的國家和文化,每次申請都被拒絕。
中亞伊斯蘭國家是在蘇聯解體後顯現出來的,因為蘇聯的政治消滅一切宗教,無神論為國家主體思想,法律上沒有伊斯蘭的合法性,伊斯蘭教育被迫轉入地下,蘇聯解體後,中亞原本的穆斯林國家,獲得信仰和民族文化的恢復,全體加入了伊斯蘭會員組織,例如烏孜別克斯坦、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和阿賽拜疆等,這些都是穆斯林人口占絕對多數的國家。
非洲的成員國家最多,但穆斯林人口只有世界16億穆斯林的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北非,如利比亞、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蘇丹、馬里、尼日、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 在這些國家,穆斯林人口都占絕對多數,而有些非洲成員國,人口未必是多數,例如奈及利亞穆斯林人口占總人口的50%,其餘為基督教和土著宗教;許多老殖民地國家如多哥、莫三比克、喀麥隆,穆斯林不是多數民族,但伊斯蘭是最大的信仰人群,超過20%,因為當地人信奉各種土著原始宗教和一部分基督教徒。 埃及是非洲進入伊斯蘭化最早的國家,從公元639年穆斯林進入,於641年,阿拉伯的將軍阿米爾·伊本·艾斯率領穆斯林大軍跨越加沙地帶,長驅直入埃及,開始了非洲的伊斯蘭歷史。 在以後的二百年間,穆斯林通過各種方式,如貿易、傳教和戰爭,不但把伊斯蘭傳遍北非,而且教會他們使用標準的阿拉伯語,因此所有北非伊斯蘭國家至今都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 如今,伊斯蘭已經遍及整個非洲,所有非洲國家都有穆斯林社會,但主要集中在北非和西非。
2. 伊斯蘭世界中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地區分布主要在哪些國家
什葉派(阿拉伯語:�1�2�1�4�1�7�1�3)。 「什葉」,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黨人」、「派別」。又譯作「十葉派」。什葉派是與遜尼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並稱為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政治派別。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0-15%的穆斯林屬於這個教派,全世界什葉派穆斯林約有800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巴林等地區。遜尼派全稱「遜奈與大眾派」,自稱「正統派」。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正統派。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遜尼和什葉這兩個宗派的穆斯林在許多國家長期和平並存﹐如伊拉克﹑敘利亞﹑約旦﹑黎巴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高級學者和宗教領袖們同意民眾 互相交流﹐到對方清真寺參加活動﹐允許跟隨彼此的伊瑪目禮拜﹐互相通婚。
3. 伊拉克各派系介紹及其關系
伊拉克現在的派系眾多,基本是教派和民族區分,但在同教派之下又有派系:
一、遜尼派
伊拉克自獨立以來,大多數時期都是遜尼派掌權。目前遜尼派又分為兩派:
1、世俗派政黨聯盟「伊拉克集團」,以前總理阿拉維領導,參與國際承認的伊拉克聯合政府。曾佔有總理、副總統等職位,在議會曾有近40%席位。但近期在政治上受到什葉派的打壓,軍事上又被ISIS打擊,北部遜尼派地區被大量侵蝕。
2、遜尼派極端勢力,有很多是前總統薩達姆的支持者,參加了ISIS,目前正在用武力擴大在北部和西部的地盤。
二、什葉派
1、馬利基領導的「國家法治聯盟黨」,這是什葉派主流派系,目前在聯合政府中占優勢。
2、「伊拉克全國聯盟」,這是親伊朗的政治團體,目前和馬利基合作。
三、庫爾德人
庫爾德人目前已經在事實上處於獨立地位,美國對其採取拉攏態度,正在北部和ISIS爭奪地盤。
——伊拉克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分布圖
ISIS所佔領的地區基本與北部遜尼派聚居區的黃色重合;紅色為什葉派地區,他們目前是伊拉克政府的主導力量;藍色為庫爾德人。
4. 誰能簡要介紹一下伊拉克的遜尼教派和什葉派
「遜尼派」和「什葉派」有何區別
伊斯蘭教是公元7世紀初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的。「伊斯蘭」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順服」,指順服真主安拉的旨意。伊斯蘭教內教派很多,有報道說多達70多個,但主要是兩大教派:「遜尼派」和「什葉派」。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當時他沒有留下遺囑安排誰為哈里發,即繼承人,也沒有談到以什麼形式推選哈里發。按照阿拉伯人的傳統,領袖是從部落上層有威望的人中推選的。然而穆罕默德所建的公社包括了許多部落,哪個部落有優先權呢?後經協商,先後推選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為前3任哈里發。
「遜尼派」全稱為「遜奈與大眾派」,阿拉伯語原意為「遵循傳統者」。遜尼派是伊斯蘭教中教徒最多的一個教派,佔全世界穆斯林的90%左右。此教派的教徒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等國。遜尼派雖然將其他不同信仰視為異端,卻同時提倡求大同存小異,融合不同見解,努力調合真主的無限權威和人的責任這兩個觀念。
「什葉派」是伊斯蘭教中僅次於「遜尼派」的第二大教派。「什葉」在阿拉伯語中意為「追隨者」或者「派別」、「同黨」。該派認為只有出身於哈希姆家族(即聖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後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否認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前3任哈里發的合法性。目前該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葉門、敘利亞、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國。「什葉派」的主要支派是十二伊瑪目派、伊斯瑪儀派和栽德派。十二伊瑪目派尊奉阿里及其直系後裔中的12人為伊瑪目(阿拉伯語意為指導者),強調真正安拉的旨意必體現在某個人身上,特別強調這一特殊人物具有無比權威,而這位獨特領袖就是救世救人的伊瑪目,伊朗前宗教領袖霍梅尼就屬於這派。
長期以來,伊斯蘭教內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大派一直進行著激烈斗爭,直到現在也沒有停止。海灣地區是什葉派穆斯林集中的地區,但該地區除伊朗外全部是遜尼派掌權,什葉派一直在為爭取改變這種不平等的政治權力分配而斗爭。伊朗和伊拉克之所以長期不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大教派之爭。伊朗的穆斯林絕大多數屬於什葉派,而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雖占該國人口的55%,但不掌握國家權力,遜尼派處於領導地位。因此,歷史上兩派長期不和。伊拉克的什葉派受波斯文化影響深,同伊朗的什葉派認同感接近,而遜尼派則受阿拉伯文化影響較深。宗教因素再加上領土爭端和民族矛盾,終於使兩伊爆發了長達8年的戰爭。
在中東地區根據宗教進行權力分配的惟一國家就是黎巴嫩。在1943年獨立前,黎巴嫩各教派達成協議,總統由基督教人士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擔任,議會議長由什葉派人士擔任,部長和議員根據教派人數按比例分配。
5. 伊朗是什葉派還是遜尼派
伊朗屬於什葉派,是中東地區最大的什葉派國家。
阿拉伯帝國崩潰後,波斯地區多個本地或外來王朝屢興屢衰。到了1501年,波斯薩法維王朝建立,由於這一政權主要是由什葉派里的十二伊瑪目派(賈法里派)主導建立的,這個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很快就被宣布為國教,其傳統也一直保持到今天。
在當前的中東地區,伊朗可謂是一個搶眼的國家,坐擁重要石油資源和戰略地位的它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時不時地硬懟,構建「什葉派新月弧」,與強悍的以色列針鋒相對,不落下風。
值得一提的是,與沙特等中等國家信奉遜尼派不同,伊朗雖然也信仰伊斯蘭教,卻是劍走偏鋒,信仰的是伊斯蘭教中的少數派什葉派。但是,鮮為人知的是,伊朗並非一開始皈依伊斯蘭教時就信奉什葉派,而是信奉遜尼派,伊朗開始改宗什葉派是從1501年伊朗薩法維王朝建立時確立的。
6. 伊朗明明是什葉派國家,為何它們國內竟然還有高達700萬的遜尼派
主要是因為,現在伊朗的遜尼派穆斯林主要集中在眾多少數民族群體,這些少數民族有著自己的文化,很難被同化。 而伊朗也無法使用武力將其消滅,為了團結國家,保持領土完整,因此,在國內強調教派平等和睦相處。
7. 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分布
世界穆斯林分布一覽表
國家(地區)
穆斯林人口
教派分布
印度尼西亞
2.08億
遜尼派95.2% 瓦哈比4%
巴基斯坦
1.43億
遜尼派88.7% 什葉派8% 瓦哈比3%
孟加拉國
1.34億
遜尼派93.7% 什葉派6% 瓦哈比0.3%
印度
1.21億
遜尼派92.3% 什葉派4% 瓦哈比3%
奈及利亞
0.69億
遜尼派97% 什葉和瓦哈比3%
伊朗
0.72億
遜尼派9% 什葉派91%
土耳其
0.67億
遜尼派91% 什葉派9%
埃及
0.76億
遜尼派82% 什葉派6% 瓦哈比12%
摩洛哥
0.32億
遜尼派94% 瓦哈比5%
阿爾及利亞
0.34億
遜尼派81% 瓦哈比18%
伊拉克
0.34億
遜尼派45% 什葉派53% 瓦哈比2%
中國
0.21億
遜尼派91% 什葉派2% 瓦哈比7%
敘利亞
0.2億
遜尼派81% 什葉派19%
沙特
0.24億
遜尼派44% 什葉派13% 瓦哈比43%
科威特
300萬
遜尼派46% 什葉派30% 瓦哈比24%
巴林
72萬
遜尼派20% 什葉派75% 瓦哈比5%
卡達
80萬
遜尼派35% 什葉派16% 瓦哈比49%
阿聯酋
41萬
遜尼派92% 什葉派4% 瓦哈比4%
阿曼
21萬
遜尼派8% 什葉派2% 伊巴德派90%
阿富汗
0.28億
遜尼派72% 什葉派10% 瓦哈比18%
哈薩克
0.13億
遜尼派96% 什葉派4%
塔吉克
690萬
遜尼派92% 什葉派8%
吉爾吉斯坦
490萬
遜尼派94% 什葉派6%
烏茲別克
0.25億
遜尼派99% 什葉派1%
馬來西亞
0.18億
遜尼派99% 瓦哈比1%
黎巴嫩
220萬
遜尼派40% 什葉派57% 德魯茲派3%
其他南亞國家
0.1億
遜尼派94% 什葉派和瓦哈比6%
美洲各國
900萬
遜尼派95% 什葉派5%
俄羅斯
0.22億
遜尼派100%
法國
450萬
遜尼派90% 什葉派10%
其他歐洲國家
0.12億
遜尼派96% 什葉派4%
衣索比亞
0.4億
遜尼派100%
塞內加爾
0.1億
遜尼派100%
坦尚尼亞
820萬
遜尼派100%
突尼西亞
0.1億
遜尼派100%
索馬里
0.1億
遜尼派100%
馬里
0.1億
遜尼派100%
蘇丹
0.28億
遜尼派100%
利比亞
630萬
遜尼派96% 什葉派4%
喀麥隆
380萬
遜尼派100%
查德
510萬
遜尼派100%
尼日
0.12億
遜尼派100%
甘比亞
148萬
遜尼派100%
象牙海岸
800萬
遜尼派100%
其他非洲國家
0.12億
遜尼派98% 瓦哈比2%
8. 哪些國家有遜尼派和什葉派
伊朗,伊拉克等地有這兩派。什葉派原意是黨人;全世界大約有15%25的穆斯林屬於這個教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等地遜尼派原意是遵循聖訓(Hadiths)者;其餘85%25屬於此派;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國家及土耳其印度等地,中國大部分的穆斯林也屬此派。
(8)遜尼派伊朗哪個城擴展閱讀:
什葉派(阿拉伯語:شيعى)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 「什葉」,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黨人」、「派別」。又譯作「十葉派」。什葉派與遜尼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並稱為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政治派別,是伊斯蘭教中除遜尼派外人數最多的一個教派。
什葉派(英文:Shi'ites)以擁護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後裔擔任穆斯林領袖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徵,故又稱作阿里派。與遜尼派對立。該派只承認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後裔為合法繼承人,並尊奉阿里與其後代為「伊瑪目」,認為他們是「受安拉保護,永不犯錯誤」的賢人,且認為末代伊瑪目已隱遁,將以救世主(馬赫迪)身份再現。後因內部主張分歧,又相繼分化出凱薩尼派、十二伊瑪目派、栽德派、伊斯瑪儀派等支派和許多支系。
參考資料:網路-什葉派
9. 伊朗伊斯蘭教的伊朗什葉派
在伊朗穆斯林中,什葉派占總人數的95%以上,其中十二伊瑪目派佔85%以上,其餘為伊斯瑪儀派、栽德派、巴哈派和巴布派。十二伊瑪目派穆斯林在教法上分別遵奉烏蘇勒派(佔80%)和艾赫巴里派(佔20%)。遜尼派約占穆斯林總數的5%,主要是庫爾德人、阿拉伯人和土克曼人等。在教法上,遜尼派穆斯林分屬於沙斐儀教法學派(佔60%)和哈乃斐教法學派(佔40%),國家在首都德黑蘭和各省設立宗教法庭,由教法官執掌,依教法裁決民事及有關宗教的案件。烏萊瑪(即宗教學者)階層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各級政府的主要官員大多由高級烏萊瑪擔任。全國有8萬多座清真寺。清真寺、聖墓均有大量瓦克夫土地及不動產,宗教課稅為宗教基金的主要來源。宗教教育分為三級:初級教育一般在清真寺中招收兒童,學習波斯文經典和普通知識,中等教育在所設的各種專科宗教學校中進行,培養中級宗教職業者,在庫姆、馬什哈德兩聖地和伊斯法罕設有高等伊斯蘭經學院,培養高級公職宗教職業者和政府官員。烏萊瑪的高級職稱(如阿亞圖拉)由庫姆伊斯蘭經學院的最高長老委員會授予。伊朗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出版有大量伊斯蘭經籍和期刊。伊朗為「伊斯蘭會議組織」、「伊斯蘭世界聯盟」、「世界伊斯蘭大會」的成員國。
10. 伊斯蘭教分幾大派區別是什麼
伊斯蘭教主要分為遜尼和什葉兩大派系,也有其他一些小派系,如哈瓦里吉派,伊斯瑪儀派。
區別是:遜尼派被認為是主流派別,又被稱為正統派,分布在大多數伊斯蘭國家,中國穆斯林也大多是遜尼派;什葉派的信徒主要分布伊朗,還存在於其它一些國家和地區,比如伊拉克等國。兩派的分別主要在於對於穆聖繼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認上。
按什葉派的觀點,只有穆聖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後裔(即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才是合法的繼承人,而遜尼派則認為哈里發只是信徒的領袖,穆聖的宗教領導人的身份的繼承者,無論是誰,只要信仰虔誠,都可以擔任哈里發(即安拉使者的繼承人)。
(10)遜尼派伊朗哪個城擴展閱讀:
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影響:
1、中國的伊斯蘭教一般認為是在公歷651年從阿拉伯傳入中國的泉州、廣州等地。那時伊斯蘭光明的時期,距離穆聖很近的光陰傳過來的正教。當時主要是一些阿拉伯商人,士兵和阿訇。
2、伊斯蘭教分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教派,中國主要是遜尼派。在回族、維吾爾族、塔塔爾、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2000多萬人口(2006年)中,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在其他的漢、滿、蒙古、藏、傣等民族中也有信仰者。
3、1953年5月11日,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在北京成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是中國穆斯林全國性的宗教團體。其宗旨和任務是: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發揚伊斯蘭教的基本精神和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