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伊朗棄核中我國發揮了什麼作用
中國施加影響力。近年來,由於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不斷提升,中國與伊朗一直也保持著比較和諧的關系,外界也期望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能發揮影響力。在核問題上,伊朗希望中國給予更多的支持,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伊朗進行了多輪制裁,由於中國、俄羅斯從中斡旋,經濟制裁並沒有讓伊朗傷筋動骨。
中國特別行動組急赴伊朗 美俄一片恐慌
這是從「中軍網」上抄的,望能讀懂
⑵ 伊朗核問題對我國的影響,我國如何應對
伊朗核問題對中國油價的影響分析
2007年3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問題新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和導彈計劃相關領域的制裁,並要求伊朗立即執行安理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此前通過的有關決議。但伊朗表示不服從安理會的新決議。隨即,美英等國的航母在海灣地區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一時間,海灣地區山雨欲來風滿樓。受此影響,周一國際油價走出今年新高。不過國際油價的上漲,短期內對國內油價的影響並不顯著。
一、伊朗核問題再出波瀾、美伊戰爭一觸即發
3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會議,一致通過伊朗核問題新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和導彈計劃相關領域的制裁,並要求伊朗立即執行安理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此前通過的有關決議,同時強調繼續尋求通過談判解決伊核問題。但當天,伊朗外長穆塔基在聯合國表示,對伊朗的制裁是聯合國中一小撮成員國編排的「非法」且「無理的措施」。
25日,伊朗政府宣布,為了回應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新決議,伊朗政府決定部分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關系,直到伊朗核問題由安理會重新回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框架內進行解決。當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也表示: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的新決議是"非法的",伊朗的核計劃不會因為該決議而停止。
而就在23日,英國媒體傳出消息稱:3月23日在波斯灣有爭議水域遭伊朗革命衛隊扣押的15名英國士兵將在伊朗被以間諜罪起訴。伊朗此舉的目的是想用這些人交換今年早些時候遭逮捕的5名伊朗革命衛隊成員。消息傳出後,駐海灣地區的美英軍基地和海灣多個國家的軍隊進入了高度警戒狀態,這包括沙特武裝部隊三軍和以色列的海空軍作戰部隊。更令人感到緊張的是,法國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於21日悄然抵達海灣,與美國的「斯坦尼斯」號航母戰斗群會合,並在阿拉伯海舉行大規模演習。與「戴高樂」號航母同行的還有法國第473特遣隊。「戴高樂」航母的抵達,使得在海灣地區內對伊朗能實施打擊的航母力量增至四個,另外兩個航母戰斗群分別是「艾森豪威爾」號和「拳師」號。在海上力量明顯增強的同時,駐海灣地區的美軍地面部隊總人數也將增至17萬,幾乎與伊拉克戰爭開戰前持平。
27日,「艾森豪威爾」號和「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戰斗群、100多架戰機和1萬多名官兵拉開了美國海軍在海灣地區軍事演習的序幕。這是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美軍在這一地區開展的最大規模軍事演習。美國戰艦更是停靠在距離伊朗海岸12海里(約22公里)以外地區。而從本月22號開始,伊朗海軍在海灣水域也舉行為期一周多的演習。伊朗國家電視台說,戰術潛艇和攜帶導彈發射架的小型艦艇將出現在演習中。演習將持續到3月30日,旨在證明伊朗"有保衛海灣的能力"。一時間,海灣地區風雲密布,戰爭一觸即發。不過,亞博分析員認為,雖然美伊兩國劍拔弩張。但兩個國家都不希望戰爭發生。目前美國已經"左右為難,騎虎難下",伊朗則堅持自己有使用核能的權利,短期內,美伊矛盾難以得到緩解。
二、國際原油價格走出年內新高、廉價石油時代一去不復還
伊朗地緣政治因素,一時間成為油價上漲的助推器,數天之內即把油價從56美元拉高至63美元。本周一,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盤中最高升至63.40美元/桶,創出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5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1.23美元,收於64.41美元。而此前受全球暖冬影響,各界人士普遍看空原油需求,油價於今年初曾一度跌至谷底,1月19日盤中觸及50.40美元每桶的低點,創下近19個月新低。此後50美元整數關口處產生了強勁的支撐效果,油價止跌企穩開始反彈,並於6月初升至62.49美元,反彈幅度接近24%。可以說,在不知不覺之間,國際原油期貨似乎已經擺脫了年初的低迷,價格逐步攀升至年內新高。但對於國際原油價格的後期走勢,考慮到美伊矛盾短期內難以得到緩解,再加會有颶風襲擊、需求增加等因素可能的影響,廉價石油時代不會再出現。中國銀行高級分析師譚雅玲更是認為,近年來,全年石油價格平均水平一直保持著上升趨勢。在這一主線下,預計2007年平均價格將達到65至68美元,第四季度國際石油價格或許將達到80美元的水平。
三、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暫無太大影響
受國際油價高漲,去年國內成品油價的多次上調。如今國際油價再次走高,短期難以回落,那麼會否再次促使國內上調成品油價格呢?亞博分析員認為,和去年國內成品油市場格局相比,今年國內市場格局發生了幾個深刻的變化,短期內,國際油價的上漲對國內油價的影響並不是太顯著。
首先,國內成品油定價體制發生變化,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採用"原油+成本"定價體系。新機制不再依據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的加權平均值,而改之以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三地原油價格的平均值為基準,再加上煉油成本和適當的利潤空間以及國內關稅、成品油流通費等,共同形成國內成品油零售基準價。同時,新方案將國際原油價格設置成幾個價格浮動區間,以50美元作為中間界限,即市場可承受范圍內,實現與國際市場三大原油價格的聯動。採用新的成品油定價體制,國家的原意是實現國內油價和國際油價掛鉤,推進成品油的市場化改革。但由於之前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只上調,不下調,而且目前的國內油價就是在去年國際油價達到最高點時上調的,此後一直沒有下調,所以,此次即便國際油價長期保持在65美元左右,對國內的油價影響也不會太大。
其次,我國戰略油儲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抵禦國際油價劇烈變動的能力得到提升。從2003年開始,中國開始在大連、黃島、鎮海、岱山四個沿海地區建設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去年下半年,隨著國際油價不斷下跌,中國加快戰略油儲建設。2006年12月份,中國戰略油儲新增注油1240萬桶,與11月份相比增加了50%以上。中國最大原油進口商--中石化在鎮海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的原油儲備已經增長到了2000萬桶,與之前的一個月相比增長了一倍。按照這一速度,鎮海油儲目前己基本注滿。22日,業內傳出消息稱,中國高層官員表示,中國已開始向位於浙江舟山的第二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注油。
第三、煉油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成品油產銷布局得到改善。在20日舉行的「2007中國石油貿易峰會」上獲悉, 2006年底,中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較上年增長6.3%,約達3.5億噸,穩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量達到3.07億噸,四大類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和航油)油產量達到1.88億噸。2006-2012年我國裝置能力將增長約1億噸,主要新建裝置集中於華東、華南、西南地區。這將有利於改變中國"北油南下"和"西油東調"的區域供求不平衡的問題,改善成品油產銷布局。
而去年夏季,出現大面積油荒的廣東省,23日表示:今年第二季度成品油供應穩定,且油價有可能再降,不會像去年一樣出現「油荒」。廣東省石油行業協會對今年廣東一、二季度的石油市場做了分析,認為成品油供應穩定。去年「油荒」的重要原因是當時調價消息盛傳,導致終端用戶和中間商大量「囤油」。今年第一季度,廣東全省成品油消費量近500萬噸,增幅比上一年有所放緩。進入第二季度後,各行各業的生產、農業春耕和夏天導致的汽車空調用油量將增大,預計全省成品油需求量可達到520萬噸。但由於中石化去年投產的年產量800萬噸的海南煉油廠能有效補充廣東供應,因此,預計廣東今年夏天不會出現「油荒」。
正是基於這些理由,我們認為,國際油價短期對國內油價的影響還是比較有限的。而由伊朗核問題帶來的海灣地區的緊張局面,是拉動國際油價高漲的主因,但由於美伊雙方互不相讓,但又都不真的發動一場戰爭,因此,國際油價短期保持在高位盤旋,廉價石油時代已經一去不復還。
⑶ 如何才能正確推動伊朗核問題的解決
伊朗核問題關繫到眾多利益關系,該如何解決,並非幾句話就能說明的。
這主要還是要看伊朗、美國、中國的談判和溝通,解決伊朗核問題除和平和外交辦法別無他路。伊朗方面:埃謝爾是以色列最資深的軍事戰略家,他打算用雄辯的語言讓北京相信,相比於對伊朗更嚴厲的制裁,軍事沖突的後果將嚴重得 多,因為沖突可能將導致來自中東的原油供給中斷,而中國的製造業和國際貿易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石油。伊朗希望得到北京的支持,這也有利於兩方的利益最大化。中方強調六國致力於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伊核問題,期待早日重啟與伊朗的談判。我們希望有關各方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大外交努力,推動即將舉行的六國及歐盟與伊朗的會晤取得積極成果。而美國方面則一直堅持有武力來解決伊朗核問題,大家都知道,伊朗是一個不使用美元的國家,美國無法在伊朗取得大的利益,也無法用經濟讓伊朗政府破產。雖然恨透了伊朗,但對伊朗卻毫無辦法。用武力解決直接解決伊朗問題,美國人不是不想,可現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伊朗的核武器真若能搞成的話,美國人更是別再做夢拿到伊朗的利益。甚至,中東利益也會損失殆盡。更會危及美國的全球利益安全。伊朗可以夾核武叫版以色列,也有力的支持了巴勒斯坦的國家的民族之戰。美國方面希望試圖說服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施加更多的壓力,這是一廂情願的做法,因為,中國從未公開承諾過將在國際事務中去支持制裁伊朗。
中國在未來的伊朗核問題上,將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是因為,中國不會支持任何新的經濟或者軍事制裁行動,這無助於伊朗核問題的解決,並且我個人甚至堅信,無論是經濟的還是軍事的對伊朗制裁行動,並不符合中國在波斯灣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YBqp8tANFlq6RuAuWI_r0KKoMnpzE_ofFi8dDdXm9w_EMt-_BkqdhAunys61Yy
⑷ 伊朗核問題,中國的態度
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的防擴散義務。為此中國希望伊朗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履行相關決議,在執行附加議定書,澄清未決問題等方面採取積極措施,以恢復國際社會對其核計劃和平性質的信心。不久前伊朗與土耳其和巴西簽署的核燃料交換協議,中方希望這一協議有助於推進通過對話與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進程。中國將繼續致力於勸和促談,推動通過對話和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審議朝核問題時發言,中方重申了中國政府「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反對核擴散」的一貫立場,並指出:六方會談是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和東北亞長治久安的有效途徑。在當前朝鮮半島形勢復雜敏感時期,各方更應保持冷靜克制,無論形勢如何變化,都應著眼大局,繼續推進六方會談進程。
⑸ 如何正確理解伊朗核問題的中方立場
中立立場就是既不支持封殺伊朗,也不贊成動用武力對抗,繼續貿易往來。
⑹ 伊朗核協議為什麼有中國參與
因為有利益,所以中國才會參與。
我們希望在60天內與其餘簽署方就此問題的權利達成協議,如果問題得到解決,伊朗將恢復其先前的承諾。如果不解決,伊朗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如果將伊朗核問題再次擺在桌面上,那麼伊朗方面將做出強硬回應。伊朗人民乃至全世界都應該意識到,這些行動符合伊朗核協議,並不代表伊朗核協議的終結。這些言論表明,伊拉克方面的呼籲也顯示出警告信號。最初在2015年7月,伊朗與其他六個國家就伊朗核問題達成了全面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制裁將取消。
⑺ 中國在伊核問題上的立場干條
1、外交人士:堅定支持在聯合國框架內,對於伊朗核設施進行檢查。確保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2、軍事戰略家:希望伊朗問題能夠吸引美國亞太戰略的大半精力,減輕美國為首的圍堵中國和平崛起的政策。同時希望消耗美國一定的戰略儲備,技術儲備,可以在美國打台灣牌,朝鮮牌的時候有一張伊朗牌可以抗衡。
3、外經貿人員:希望保持和穩定,中東的勞務市場和商品出口。中東和平有利於中國石油進口渠道暢通以及外貿出口的優勢。
4、普通民眾:受到輿論影響較大,部分人士希望美在伊朗有挫折有損失,以抵消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干涉主義。
5、知識分子:(這個暫且不說)
以上資料來源杭州圖書館,希望有助於你的問題研究。
⑻ 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
中國作為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和維護者的角色,高舉《聯合國憲章》的旗幟,並從和諧世界的理念出發,執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在與大國堅持戰略對話,與周邊鄰國建立睦鄰友好關系以及與廣大發展中國家鞏固並發展友好關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就,向世界昭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中國在聯合國的范圍內,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舉措,積極參與了當今諸如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中國在解決朝鮮核問題方面可謂嘔心瀝血。在這問題上中國始終把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方面堅決主張朝鮮半島無核化,另一方面也反對動輒進行制裁,使該問題進一步趨向復雜化,主張運用談判方式解決問題。這一符合《聯合國憲章》原則的立場給聯合國廣大成員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伊朗核問題,中國始終參加了5+1(即安理會「五常」加德國)的磋商過程,一方面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另一方面反對制裁伊朗,承認伊朗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由於該問題十分復雜,加之美國懷有利用該問題更迭伊朗政權的意圖,因而解決起來更加艱難。但中國有一條原則是毫不動搖的,那就是必須通過政治解決,反對動武。中國的這一立場得到了包括伊朗在內絕大多數國家的一致肯定。 在國際層面上,十分重視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中國早就參加了《京都議定書》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並按照中國國情,提出了逐步減少排放的目標。 在金融危機中,始終保持高速度的經濟發展,為世界人民提供廉價的商品,堅持人民幣匯率,保持了美元的穩定性,中國購買美國財政部的債券和其他美元資產,有利於美國債務的融資,提高了美國金融系統的清償能力,為世界的經濟恢復作出了貢獻。 中國自改革開放多年來,在支付聯合國的會費問題上一直採取積極、負責的態度。一是中國從不拖欠,二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逐步增長,支付聯合國會費的百分比也隨之相應增長,直至2006年的2.05%。2007年,中國已在2006年的基礎上,再增加40%的幅度,即從2.05%上升到2.67%。換言之,中國在2007年共需繳納2007年-2009年聯合國會費和維和行動攤款等各項費用共2.7億美元。其增幅之大,在各國中名列前茅,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