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足球運動員阿齊茲的資料
霍達德·阿齊茲 英文名稱: KhodadadAzizi 生日: 1971年6月22日 身高: 169 體重: 70Kg 國籍: 伊朗 所屬球隊: 伊朗國家足球隊(現已退役)
這有一篇關於他的文章
伊朗球星阿齊茲正式宣布退役http://www.jiaodong.net 2007-01-17 08:39:48 新浪體育
「阿齊茲」對於不少中國球迷來說,相信對這個名字並不感到陌生,這位長相酷似中國人的伊朗球星曾在以往的比賽中給中國隊帶來無數惡夢,作為早一代赴歐洲聯賽踢球的亞洲球星,阿齊茲在亞洲范圍內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甚至還曾短暫在美國大聯盟效力,這足以證明這名隊員在足球領域中取得的成就,而就在不久前,阿齊茲正式宣布退役,並且成為了自己的老東家穆斯勒俱樂部的主帥。
如今已經36歲的阿齊茲在亞洲范圍內非常有影響力,由於在長相酷似中國人,因此在97年十強賽的時候,許多中國球迷都對這位伊朗人抱有好感,憑借著早期加盟德甲聯賽,阿齊茲更是在亞洲范圍內贏得榮譽,不久前亞洲杯的分組抽簽儀式上,阿齊茲甚至被邀請當作嘉賓,與中田英壽一起成為了四名嘉賓之一,從這點足以看出阿齊茲在亞洲足球的地位。
當然,作為一名頗具影響力的球星,阿齊茲在伊朗國家隊中同樣有著美妙的經歷,其中最為被球迷熟知就是在法國世界盃的預選賽附加賽中,伊朗隊客場迎戰澳大利亞,伊朗隊在兩球落後的情況下阿齊茲率先扳回一球,而就當補時快要結束的時候,又是阿齊茲的進球挽救的伊朗隊,最終幫助伊朗隊奇跡般的淘汰了澳大利亞,殺入了世界盃決賽圈。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齊茲的狀態也漸漸有所下滑,甚至連國家隊中的位置都開始有所動搖,到最後由於與伊朗前任主帥布拉澤維奇的沖突愈演愈烈,阿齊茲不得不退出了國家隊,而此時的阿齊茲或許也開始為自己退役之後的道路開始打算。
在加盟穆斯勒不久後,阿齊茲就被俱樂部任命技術顧問兼球員,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阿齊茲已經開始打算向教練這方面轉換,再經歷了一個賽季後,36歲的阿齊茲也終於決定結束自己的球員生涯,當然,這並不代表著阿齊茲就將離開職業足壇,而是變換了一個新的角色,那就是主教練,目前俱樂部已經宣布,阿齊茲被任命為俱樂部的新主教練,我們也祝願這位昔日伊朗球星,能再這個新的角色中,從新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貳』 伊朗足球隊隊員 被成為亞洲的貝克漢姆是誰
亞洲貝克漢姆?
很奇怪的,呵呵,想必是要打右中場或右腳腳法不錯。
疑似答案:卡里米,效力拜仁,前腰或前鋒,沖擊強。理由:比較帥吧,呵呵,其實很SB
疑似答案二:伊朗數得上的大牌,右路的似乎是馬達維吉亞比較有名,效力漢堡。
理由:右後衛或右前衛,助攻突出,速度很好,但是現在太老了。
疑似答案三:贊迪,另一個我認為可能是你的答案的球員,效力德甲凱澤斯勞滕,中前衛,伊德混血兒,入選過德青年隊,後來選擇為伊朗國家隊效力。
理由:中場隊員,善於右腳弧線任意球。
樓上的阿齊茲是前伊朗國腳,前腰,組織者,但是後來被伊朗足協封殺,不太像,和貝克漢姆風格不同。
其實樓主不必在意這些什麼外號,大部分是中國足球記者YY出來的,真正的球員綽號,中國記者倒不太講,他們不太懂外語吧,哈哈。
『叄』 薩達姆為什麼要屠殺庫爾德人
薩達姆因為指責庫爾德武裝勾結外國,所以屠殺庫爾德人。
2007年的時候,伊拉克前副總理阿齊茲涉嫌在1991年鎮壓什葉派和庫爾德人,但他的律師稱他尚未被起訴。當天他是以安法勒案證人的身份出現在法庭的。
上世紀80年代末,前薩達姆政府指責庫爾德武裝勾結外國,襲擊伊拉克軍隊,因而展開了對庫爾德人的大規模安法勒軍事行動,導致10多萬庫爾德人死亡。其中伊拉克軍隊1988年使用化學武器襲擊哈拉布賈村,造成5000人死亡。
(3)伊朗阿齊茲是什麼民族擴展閱讀:
對於薩達姆屠殺庫爾德人,阿齊茲在法庭上說:「當時我是外長,包括我在內的政府沒有對庫爾德人進行種族屠殺。」他表示,安法勒案發生時,伊拉克並不擁有導致大批庫爾德人死亡的致命化學武器。他說,對庫爾德人地區進行轟炸的是當時擁有這種化學武器的伊朗軍隊,不是伊拉克軍隊。
阿齊茲2003年4月向美軍自首,此後一直被關押在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的一個監獄。他的家人以其患有糖尿病和呼吸道疾病為由,再三呼籲當局早日釋放他。而薩達姆已於2006年12月30日被處死。
『肆』 伊朗,伊拉克都是穆斯林國家,為什麼還打根源是什麼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海灣戰爭或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
戰爭起因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Shatt al-Arab水道。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Shatt al Arab 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戰爭進程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戰後
戰爭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死傷人數以百萬計。伊拉克因此也背負了大量的債務,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僅次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具體傷亡數字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死亡人數為一百萬人左右。
伊拉克軍隊由戰前的24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萬人。
『伍』 兩伊戰爭的導火線是什麼呢
導火線是阿拉伯河界線。
因為宗教矛盾,兩個國家都是信仰伊斯蘭教。但是伊斯蘭教分為兩個派系,一個派系是葉派,一個是遜尼派,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兩個國家的戰爭才會這么持久。伊朗的人主要是不是人移民或者偷渡到伊朗的,伊朗克的人都是阿拉伯人,兩個民族之間有著很大的矛盾,也發生過很多的戰爭。伊朗的石油當時掌控在阿拉伯人的手裡伊拉克想要伊朗的石油,伊拉克和阿拉伯人,兩方達成了協議進攻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