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為什麼德黑蘭會議在伊朗

為什麼德黑蘭會議在伊朗

發布時間:2023-02-27 03:59:22

㈠ 二戰時德國英國蘇聯爭霸,是如何殃及伊朗的

1943年,美英蘇三巨頭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期間的一個主要議題就是肯定了伊朗「在反對共同敵人的戰爭中所作出的貢獻」,僅憑這一點就可以斷定伊朗肯定不是德國所在的軸心國。而就在兩年前的1941年,英國和蘇聯聯合出兵伊朗,沙阿(「國王」的意思)被逮捕,大批在伊朗工作的德國人被流放,此外伊朗的通訊和鐵路也被全面控制。這些行為顯然已經與對待敵國沒有太大分別,那麼作為反法西斯同盟的中堅力量,英國和蘇聯為什麼要入侵伊朗呢?

伊朗大部分領土位於伊朗高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里,對波斯灣其他國家有居高臨下的優勢。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雅利安人不斷滲入波斯高原,與當地民族融合,形成波斯族。

嚴格來說,「伊朗」這個名字問世於1924年,此前這個國家一直稱為「波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對波斯的滲透程度日益加重,這使得當時波斯的精英階層對英國極度反感。1924年禮薩·汗通成為波斯新一代沙阿,同時將國名從「波斯」改為「伊朗」。禮薩·汗上台之後大刀闊斧地進行世俗化改革,短短十年之後便將伊朗從一個軍力一般的國家變為極具影響的中東大國。對禮薩·汗而言,最大的威脅仍舊來自外部,而且確切地說是來自英國和蘇聯。

此前在英國的壓力之下,英國享有伊朗在軍事、關稅和財政方面的控制權,不過禮薩·汗始終對該協議置若罔聞。蘇聯則是因為雙方在 歷史 和領土問題上存在太大分歧,蘇聯對高加索的蠶食和滲透使伊朗不得不擔心自己西北部領土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伊朗決心引入德國的勢力來平衡英蘇的威脅,很快德國航空公司取得伊朗全國郵政運輸特許權,德國公司承包了伊朗北方鐵路修建工程,甚至伊朗國家銀行經理也由德國人充任。

當時二戰已經迫在眉睫,伊朗的舉動自然引起英國和蘇聯的警惕,不過這些並沒有擋住德國和伊朗繼續走向親近。後來伊朗的軍工製造也由德國人插手,數千德國專家夜以繼日地幫助伊朗開發火炮、步槍和手槍,德國成為伊朗學生留學的首選對象。二戰爆發後,德軍直逼高加索,蘇聯危在旦夕,而就在此時伊朗宣布限制蘇聯使用己方境內的鐵路運送來自英美的軍援,如此一來英國和蘇聯憤怒了。

結果就是英國和蘇聯聯合出兵,雙方從南北兩個方向攻入伊朗。他們將大量的德國人抓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和澳大利亞成為這些俘虜的最終歸宿,禮薩·汗則被迫宣布退位。所幸當時德國的戰爭威脅迫在眉睫,英蘇沒有多餘的精力直接管控伊朗,於是在英國、蘇聯和美國的首肯下,禮薩·汗之子巴列維成為新一代沙阿。此後伊朗與英蘇簽訂條約,兩國保證在對德作戰勝利之後半年內從伊朗撤兵,不過事態的發展顯然沒有預想的順利。

圖-伊朗風景

二戰結束之後,英國如約撤出伊朗,但蘇聯卻遲遲不肯動身,超過17個師的20萬蘇軍就這樣長期駐扎在伊朗西北部。在此期間,蘇聯人在當地扶植出一個「伊朗人民黨」,妄圖將伊朗西北獨立出來,但這樣必然會招致美國的反對。後來杜魯門直接施壓,如果蘇聯人再不走,美國就將採取敵對行動。眼見美國人占據著世界GDP的一半以上,手中又有原子彈,於是在1946年5月蘇軍正式撤出伊朗。

㈡ 二戰四大會議的主題分別是什麼

四大國際會議主題:

1、1943年11月召開開羅會議,要求日本歸還中國領土;

2、1943年12月召開德黑蘭會議,提出英美蘇要協同作戰;

3、1945年2月召開雅爾塔會議,決定建立聯合國;

4、1945年7月召開波茨坦會議,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

(2)為什麼德黑蘭會議在伊朗擴展閱讀

1、開羅會議

1943年11月22日到26日,美、英、中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國際會議,主要商討了三國聯合對日作戰的問題。

確定了推動東南亞戰區及中國戰區戰局,改變作戰態勢,在緬甸地區實施小規模突擊戰,打通滇緬路等一系列作戰方針,會議還發表了《美英中三國開羅宣言》。

根據《開羅宣言》的庄嚴宣告:「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我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與獨立。」

「根據以上所認定之各項目標,並與其他對日作戰之聯合國目標相一致,我三大盟國將堅忍進行其重大而長期之戰爭,以獲得日本之無條件投降。」

2、德黑蘭會議

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美、英、蘇三大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召開德黑蘭會議,德黑蘭會議是二戰中美、英、蘇三大國召開的第一次首腦會議。主要討論了盟國對德國法西斯聯合作戰以及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問題。

在這次會議上,由於美國領導人羅斯福、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取得了一致意見,英國領導人丘吉爾最終放棄在地中海地區,即英美從地中海進攻義大利,再向巴爾干進軍的戰略方案。

三國首腦達成最終協議:進攻西歐的「霸王」行動和進攻法國南部的戰役於1944年5月(實際於1944年6月)同時發動。

會議還就戰後成立國際組織問題、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和波蘭邊界問題、蘇聯對日作戰問題等內容進行了討論。會議最終簽署了《蘇、美、英三國德黑蘭宣言》和《蘇、美、英三國德黑蘭協定》。

3、波茨坦會議

1945年5月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勝利結束。為了商討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和解決戰後歐洲的秩序問題。

以及爭取蘇聯盡早對日作戰,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德國柏林西郊波茨坦,美、英、蘇三大國召開首腦會議,會議著重討論了戰後德國問題、波蘭問題以及蘇聯對日作戰的問題。

在此次會議中還發表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茲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提出日本帝國主義必須無條件投降,開羅宣言必須得到實施,日本軍隊應完全解除武裝並交還其所侵佔的土地。

4、雅爾塔會議

1945年2月4日—11日,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召開了英、美、蘇三國首腦會議,主要討論了關於德國的佔領、賠款和解除法西斯武裝等問題,其它還有關於波蘭疆界、聯合國以及蘇聯對日作戰的問題。

在此次會議上,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2—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其條件是: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蘇、中共同經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㈢ 德黑蘭會議的內容及其影響

一、內容

1、成立聯合國代替國際聯盟。

2、蘇聯可得波蘭東部一些土地作報酬。

3、通過了在1944年5月1日以前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決定,即諾曼底登陸。

4、蘇聯承諾,在對德戰爭結束後,參加對日作戰,但要求以獲得整個庫頁島為回報。

二、影響

1、它在反法西斯聯盟歷史上第一次協調了反對共同敵人的軍事戰略,通過了東西方盟國聯合打擊希特勒德國的一致作戰計劃,為1944年在歐洲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奠定了基礎,從而對大戰的進程和結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2、這次會議解決了美英蘇三大國長期以來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強了它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鞏同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團結與合作,這又為盟國今後解決其他各種問題和合作重建戰後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在德黑蘭會議上,三大國為了自身利益也達成了某些損害他國利益的妥協,對戰後世界產生了不良影響。

(3)為什麼德黑蘭會議在伊朗擴展閱讀:

會議背景:

為盡快打敗德日法西斯,早日結束戰爭,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於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了首次會晤,史稱「德黑蘭會議」。

會議的中心議題是開辟第二戰場問題。三國首腦達成協議:進攻西歐的「霸王」戰役和進攻法國南部的戰役於1944年5月同時發動,登陸兵力達100萬人,蘇聯則承諾在同一時間向德軍進攻,以配合盟軍西線的行動。

關於對日作戰問題,蘇聯初步同意在歐洲戰爭結束後半年左右參加對日作戰。作為交換,蘇軍可以進入中國不凍港大連,大連可以在國際監督下成為自由港。蘇聯的此項要求並未經過中國國民政府的批准,損害了中國的利益。

會議還就戰後世界安排問題進行磋商。關於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和波蘭邊界問題,未達成具體協議。美英都主張分割德國,美國主張將德國一分為五,英國則主張將德國東南部與別的國家合並組成聯邦。

蘇聯對這一問題的態度比較慎重,斯大林認為應當摧毀的不是德國,而是「希特勒國家」。所以,斯大林主張,必須徹底肅清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勢力。會議對這一問題的討論沒有結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黑蘭會議

㈣ 德黑蘭會議發生背景是什麼

德黑蘭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美、英三國首腦於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的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美英開辟西歐第二戰場,東西方配合對德作戰問題。那麼德黑蘭會議發生背景是什麼呢?

1、 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和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英美兩國同蘇聯結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對德國作戰。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蘇、中領銜的26個國家在華盛頓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表示要全力對抗德、意、日法西斯。這樣,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就形成了。當斯大林格勒會戰取得勝利以後,如何協調行動,共同作戰就成了十分迫切的問題。

2、 1943年7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斯大林籌組雙邊會晤。8月7日,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致函斯大林,建議在英國奧克尼群島的斯卡帕灣籌辦三方會晤。斯大林把自己要「將兩國代表會議……變成三國代表會議」的想法告訴了羅斯福和丘吉爾。他建議將會晤地點定在阿斯特拉罕或阿爾漢格爾斯克。正在參加魁北克會議的丘吉爾和羅斯福於8月19日共同致函斯大林,除強調了三方會晤的重要性外,提出以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作為三巨頭會晤的地點。斯大林在復信中對三巨頭會晤的重要性表示了肯定,但提出,在蘇聯軍隊與「希特勒主力展開極為緊張戰斗」之際,他不能前往費爾班克斯這樣遙遠的地點。之後,羅斯福又提出於11月15日至12月15日之間在北非舉行三巨頭會晤的設想。斯大林在復信中指出,將三巨頭的會期定為11月至12月之間是可以接受的,「至於會晤的地點,指定在三國都設有代表處的一個國家如伊朗就比較合適。」這樣,有關在伊朗舉行三巨頭會晤的建議被首次提了出來。

3、 兩天以後,丘吉爾復函同意出席德黑蘭會議。丘吉爾提出了要用古希臘「埃夫里卡」一詞(意即「我發現了」)作為這一行動的代號,以「開羅-3」代替「德黑蘭」。可是,羅斯福卻搬出美國憲法的某些條文和會議所面臨的使命,反對把德黑蘭作為召開三國代表會議的地點。他建議以開羅或前義大利殖民地厄利垂亞首府阿斯馬拉取代德黑蘭。羅斯福熱情地向斯大林提出把停泊在地中海東部某一港口的美國軍艦作為會晤場所,而對外則稱在巴格達近郊舉行會議,會晤日期定為11月20-25日。斯大林同意會晤日期的安排。為了能通過電話和電報繼續指揮紅軍的軍事戰役,他堅持會議應在德黑蘭召開。

4、 10月底,羅斯福又給斯大林發了一封信函,繼續堅持會議應在巴格達附近的阿斯馬拉、安卡拉或巴士拉,以及在波斯灣沿岸召開。斯大林表示,他將不能親臨在德黑蘭以外的地方舉行的會議,但他可向任何地點派遣自己的代表。羅斯福這時讓步了,同意在德黑蘭舉行三巨頭會晤。

5、 1943年11月下旬,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都來到了伊朗首都德黑蘭,共同商量對德作戰的軍事問題。這是他們之間舉行的第一次會晤。

以上就是對於德黑蘭會議發生背景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㈤ 二戰結朿前在伊朗簽了什麼協定

一九六八年五月十三日在德黑蘭宣布《 德黑蘭宣言》,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 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И.B.斯大林、F.D.羅斯福和W.L.S.丘吉爾,在德黑蘭會議結束時發表的宣言。

德黑蘭會議在發表《德黑蘭宣言》和《蘇美英三國關於伊朗的宣言》的同時,還簽訂了對德作戰的《蘇美英三國德黑蘭總協定》。這個當時保密的協定實際上是《德黑蘭宣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規定盟國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實行「霸王戰役」計劃,發動「諾曼底登陸」的時間。確定在各戰場配合這一行動的作戰計劃。

宣言的發表,對於加強反法西斯聯盟各國間的團結與合作,徹底擊敗德國,加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起了重要作用。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德黑蘭會議在伊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多久下證 瀏覽:401
伊朗是講什麼語言 瀏覽:15
越南香水怎麼辨真假 瀏覽:336
印尼的外匯監管力度怎麼樣 瀏覽:731
中國到伊朗火車有多少趟 瀏覽:300
伊朗為什麼要扎耳洞 瀏覽:89
越南gdp為什麼不能修改 瀏覽:166
中國市場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瀏覽:969
中國和美國談判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47
越南宣光是哪個省 瀏覽:599
英國的電壓是多少如果去英國的話 瀏覽:425
中國好聲音在哪裡看不用會員 瀏覽:567
越南芒街都開什麼車 瀏覽:908
為什麼要去印尼旅遊 瀏覽:656
銀河號是中國什麼公司船舶 瀏覽:948
義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372
伊朗核計劃遭受什麼病毒侵襲 瀏覽:582
印尼地震海嘯28樓有多少米 瀏覽:619
印度9億人參加哪些大選 瀏覽:211
怎麼加入英國外賣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