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黑蘭的介紹
德黑蘭(波斯語:تهران、Tehrān)是伊朗的首都,同時也是德黑蘭省省會,總人口達8,429,807人,它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並且是西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在20世紀,伊朗各地有大批民眾湧入德黑蘭定居,有意見認為德黑蘭的市區人口應要減少至少5,000,000人。德黑蘭有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清真寺、基督教堂、猶太會堂及瑣羅亞斯德教的火廟。德黑蘭是現代化的城市,高樓大廈林立,當中的阿扎迪塔及默德塔(Milad Tower)是德黑蘭的標志性建築。伊朗的歷史悠久,首都也隨著時代的推進而變遷,德黑蘭是第32個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母語是帶有德黑蘭方言的波斯語,98%人口都使用母語,德黑蘭的大部分居民都是波斯人。在前伊斯蘭及伊斯蘭時代早期,德黑蘭在祆教里被稱為「拉伊」(Ray),亦即波斯古經里的剌伽。
⑵ 德黑蘭會議為什麼要選在伊朗召開
1本來羅斯福想召開一個美英中蘇四國首腦會議。但是斯大林不願意和蔣舉行會晤,借口是蘇聯和日本有中立條約,不便參加中美英三國討論對日作戰的討論。最後沒辦法,為了遷就斯大林,不得不把會晤拆分成開羅會晤和德黑蘭會晤兩場。而斯大林以蘇德戰場戰事激烈為由,不遠離開蘇聯太遠。而且斯大林還提出不乘坐飛機,以能從蘇聯陸路抵達為合適。而1940年,伊朗已經被蘇聯和英國南北分區佔領,伊朗北部蘇占區毗鄰蘇聯。加之伊朗距離埃及也不遠,便於羅斯福和丘吉爾會後返回開羅。所以位於伊朗北部的首都德黑蘭被視為最合適的地點。
⑶ 德黑蘭不僅水源充足,美食也很受歡迎,伊朗首都德黑蘭有何魅力呢
城市的經濟發展非常快,這個城市特別現代化,這個城市的人口規模特別大,教育水平很高,人口的識字率高達95%。這個城市的包容性特別好。
⑷ 德黑蘭地理位置偏遠 伊朗為何將其選為首都
德黑蘭目前是伊朗最大的城市,這里不僅人口眾多,而且現代化程度高,並且歷史悠久。早在9世紀,德黑蘭還是個很一般的小村莊,其知名度也不高。但在蒙古人滅掉拉伊後,很多人為了避難選擇逃到德黑蘭。可能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才會想去一個偏遠的地方。伊朗歷史中,他們曾頻繁遷都,最後是把首都定在了德黑蘭,這讓人感到費解,德黑蘭究竟是怎樣被選中的呢?
按理來說,首都雖不需要一定在國家正中方位,但也會選擇一個富饒之地,或者戰略中心,而這偏遠的德黑蘭真的有點氣質不符合。
漫長的歷史,32次遷都
和中國悠久的歷史一樣,伊朗也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變遷。從公元前到公元後,從近代到現代,伊朗的版圖在紛紛擾擾的歷史軌跡中多次改換,一個又一個王朝興起又顛覆,一座又一座城市誕生又湮滅。正是在這更替的政權中,伊朗有了32次的遷都。
早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這塊崎嶇的土地上就出現了人類的文明。底格里斯河附近建起了一個名為埃蘭的國家。它的首都也在距離水源很近的地方——蘇撒。這個地方靠近河流,地形也較為平坦,是個合適的都城。
在與周圍國家的多年爭斗中,它被亞述這個城邦所顛覆。但是在它徹底覆滅前,大約公元前678年,一個叫米底的國家興起了。建都在埃克巴塔納的米底並沒有存在多久,和歷經了幾千年的埃蘭比起來,它不過存在了短短一百多年。
而推翻它的正是波斯部落。公元前550年,波斯帝國建立,定都西南部的波斯波利斯。歷史在平穩地向前,波斯帝國也在逐漸發展,直到希波戰場爆發,波斯帝國走上了下坡路。公元前330年左右,波斯湮滅在馬其頓王國的軍隊下,希臘化時代降臨。馬其頓王國的首都就像它的勢力范圍一樣,幾經變遷,先是維爾吉納,再是佩拉,最後是巴比倫。
公元前247年,安息王朝成立。它的首都就是底格里斯河附近的一個名為泰西封的城池。等到公元224年,安息王朝覆滅,薩珊王朝建立,仍然以泰西封作為首都。就這樣過去了四百餘年,阿拉伯帝國入侵,薩珊王朝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而麥地納,大馬士革和巴格達都成為過阿拉伯帝國的首都。
公元874年,薩曼家族建立了薩曼王朝,先後定都於布哈拉和巴爾赫。公元999年,疆域龐大的薩曼王朝被境內小國伽色尼王朝顛覆。伊朗這片土地迎來了突厥王朝。兩百餘年後,成吉思汗揮兵至此,其二子在此處建立了伊爾汗國。蔑刺哈,蘇丹尼耶和大不里士都擔任過首都。
公元1380年,伊爾汗國又被突厥族攻陷,以撒馬爾罕為首都的帖木兒王朝成立。其後不到百年,它就漸漸衰落了,新興勢力黑羊王朝與白羊王朝先後出現。前者的首都分是赫拉特後者首都先後為大不里士,迪亞巴爾克。
公元1501年,白羊王朝動亂,薩非王朝就此建立。這個王朝也有幾個首都,分別是大不里士,加茲溫和伊斯法罕。兩百多年後,伊朗東北方的突厥部落入侵,阿夫沙爾王朝就此成立。以馬什哈德為都城的阿夫沙爾王朝不斷向外擴張,增大勢力范圍。但與此同時,王朝內部皇室斗爭不斷,不得安寧。
公元1779年,愷加王朝乘機建立,定都德黑蘭。此後的巴列維王朝和現今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也一直以德黑蘭為首都。
那麼為何定都於德黑蘭呢?又為什麼這么多年王朝在變,首都卻未變呢?
成功「上位」
德黑蘭在成為首都之前一直是個「偏遠山村」,人數剛過2萬的小城,經濟也稱不上有多繁榮。那麼為何愷加王朝要在此處定都呢?在這個地方安營紮寨,其實是愷加王朝的第一位皇帝看上了它的地理位置。
這里距離愷加王朝的核心勢力圈伊朗北部區域很近、同時又能輻射伊朗其他區域,前可攻退可守。對於剛剛「上位」的皇帝來說,這個地方可謂是得天獨厚。
定都於此本來是處於政治上的考量,但定都以後,統治階層和新來此地的百姓慢慢發現這里的氣候比伊朗其它地方要好上許多,雖然也是炎熱乾旱,但比起更乾旱更炎熱的周圍地區,這里簡直不要太好。這也是後來的政權沒有遷都的原因之一。
新的顧慮
雖然德黑蘭氣候上有一定優勢,但這里也不缺乏高熱和暴雪等極端天氣。不僅如此,位置偏僻的德黑蘭恰巧位於地震帶上,隨時都有爆發地震的危險。
更重要的是,成為首都的德黑蘭雖然各方面都在發展,逐步成為了現代化城市,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城市問題。狹小的區域湧入了大量外地人口,交通擁堵,住房擁擠,環境惡化,空氣污染等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德黑蘭這個小小的地方急需整治。遷都的呼聲也逐漸增大。
但是政府雖有遷都的打算,奈何沒有足夠的資金。況且,現今的德黑蘭早已不是那個可以隨隨便便「拋棄」的小村落。這里是伊朗的政治中心,許多大型企業與文化學府都在此地。而且人民對其還懷有深厚的文化情感。要想立馬搬遷幾乎是不可能的。故而也只好先「暫居於此」,再徐徐圖之了。
這遷都打算的背後也是滿滿的無奈啊。
⑸ 伊朗為何從美國的堅定盟友,變成了頭號公敵
2000年的第二個十年剛剛過去,波斯灣上空戰雲密布。1月3日,美國無人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動空襲,打死伊朗革命衛隊精英“聖城部隊”指揮官、伊朗強大派系第二號人物卡西姆·蘇萊馬尼少將。西方媒體對此事評論說:“這不意味著戰爭,不導致戰爭,不製造戰爭風險。這就是戰爭本身。” 從西方國家的後花園到美國眼中的邪惡軸心 說起伊朗,美麗富饒的德黑蘭一年四季鮮花盛開,征服了歐、亞、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國,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此發表了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德黑蘭宣言》。
同年10月,伊朗國王流亡美國。德黑蘭的穆斯林群眾佔領了美國大使館並拘留了使館人員。歷史稱之為“伊朗人質危機”,兩國正式斷交。 然後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實行孤立和敵對的政策。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蘇聯和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為推翻伊朗向伊拉克提供了大規模援助。911事件後,華盛頓說伊朗是“邪惡軸心”。
⑹ 請問伊朗的首都
德黑蘭
早在5000年前,伊朗就創建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蘭(Tehran)作為首都發展起來還是近200年的事。因此,人們把德黑蘭稱之為古老國家的新首都。
「德黑蘭」一詞是古波斯語「山腳下」的意思。在公元9世紀時,這里還是一個隱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莊,公元13世紀日漸興旺,直到1788年,伊朗愷加王朝才把這里定為首都。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伊朗石油財富劇增,這座城市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成為一座規模龐大、繁華熱鬧的大都市。目前,它不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最大的城市。擁有人口1100萬。
德黑蘭距裏海100多公里,中間隔著巍峨的阿爾布爾士山脈,整個城市建在一個山坡上,全城北高南低,兩條寬闊筆直的林蔭大道貫穿市區的南北和東西。南部多古老的建築,至今這里的許多市場仍保留著古代波斯的風貌。北城則為現代化建築,有高級飯店和各種商店,美麗的鮮花和噴泉,把整個城市裝扮得清新、秀麗。從整體看,高層建築不多,人們喜歡有院落的平房,寧靜而舒適。
作為古老國家的首都,德黑蘭市擁有許多博物館。自由紀念塔氣勢雄偉、風格新穎,是德黑蘭的門戶。花崗岩的新式建築、前巴列維國王的夏宮,在王朝推翻後,已改為「人民宮殿博物館」,並向公眾開放。新著名於世的古堡式地毯博物館藏有從伊朗各地收集的16世紀到20世紀的珍貴地毯5000餘件。由於室內保持20度的衡溫和均衡濕度,使地毯樣品色澤始終鮮艷奪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已達450年的歷史。在德黑蘭還有文化遺產博物館、拉列公園以及首都最大的「巴扎」(市場),它們都反映了數千年燦爛的波斯文化。新建的霍梅尼陵墓更是金壁輝煌,氣勢磅礴。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的首都,德黑蘭還擁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禱告時間,各清真寺的宣禮之聲彼此應和,壯嚴肅穆。
編輯詞條
⑺ 德黑蘭習俗
由於伊朗宗教國家的特性,伊朗要求在伊朗領土上的所有女性(學前兒童除外)外出時須帶頭巾和穿著長外衣,否則可能會受到處罰。男性不可穿著短褲外出。到伊朗,宜持用印有波斯文、英文的名片。
伊朗商人比中東其他地方的商人好禮而講究正式,招待殷勤,打交道時宜以正式而保守方式進行。伊朗人以其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驕做,在交談過程中,可多強調中伊瑪目清真寺國與波斯商賈往來的悠久歷史。 按照伊朗的禮俗,每年的4~9月間,天氣炎熱,穿襯衫,打領帶即可,其他時候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拜訪商界、企業界或政府部門須先訂約會,談公事要遵守時間。和伊朗人打招呼,要稱他們的姓加上學術或職務頭銜。根據當地的商業習慣,進行商務活動時,首先彼此要提示所希望的價格、條件,然後相互讓步達成協議。生意洽談,按伊朗人的習慣,往往相當費時。雖然起初所提示的價格很難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撓地進行交涉。有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即對方的意識觀念與我們的差異。注意不急躁、不慌張、不灰心。
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不要傷害伊朗人的自尊心,並要十分注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蘭教的言行。觀光、商業旅行到伊斯蘭教國家時,都可以參觀伊斯蘭教教堂,但必須遵守他們的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著更須注意,不宜太暴露。不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在伊朗,茶館也是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⑻ 伊朗德黑蘭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德黑蘭是伊朗的首都,總人口高達8000多萬人,是伊朗最大的城市。
三、現在的德黑蘭擁有幾千萬人交通非常的堵塞,而且空氣污染非常嚴重,經常能在城市內部看見大范圍的霧霾,導致人們會產生肺部的疾病,根據政府報告空氣污染主要是汽車尾氣和工業污染,現在德黑蘭政府不斷地在鼓勵國家取消汽油車,而採取更加節能的天然氣車。同時德黑蘭還擁有著非常好的教育機構,伊朗境內一大半以上的教育機構都在德黑蘭,包括一些宗教學院和軍事學院。
⑼ 伊朗為什麼要頻繁遷都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首都,一般來說很多國家的首都是不會輕易去改變的,因為一個國家的首都是國內最重要的城市,關系著這個國家方方面面,很多國家的首都一般都是國家的政治中心,與整個國家的動向密切相連。我國自古代以來,因為朝代更迭的關系也換了很多首都,但每一次的更換都是經過慎重考慮。古時候首都也稱為帝都,除非是改朝換代或者是受到戰爭的摧殘,基本上首都是不會發生改變的。但世界卻有一個國家特別喜歡遷都,到目前為止已經遷都32次,現在依舊還在考慮遷都,而且不惜耗資千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雖然伊朗是個擁有了好幾千年歷史的古國,但卻不是一個非常適合旅遊的地方,因為在過去十幾年中,伊朗一直在和美國等國家發生經濟糾紛,並受到很大的限制。當地時局比較動盪,不過這里的風景卻真的很迷人,伊朗擁有著很多著名的世界遺產,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伊朗能夠發展地比較穩定的話,它也成為一個很不錯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