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吉里巴斯和伊朗差多少

吉里巴斯和伊朗差多少

發布時間:2023-02-28 11:36:04

❶ 97年十強賽國足主場2:0領先伊朗,什麼原因導致最後2:4輸球

那場比賽,我記憶猶新啊!時至今日我還記得當時2:0以後的勝負手!中國打的451陣型,首發:守門員區楚良,左後衛孫繼海,右後衛毛毅軍,中後衛張恩華,范志毅。左邊前衛姚夏,右邊前衛李明,攻擊前衛於根偉,後腰馬明宇,李鐵,前鋒黎兵!

1.老生常談的體力問題,中國球員大多數體力不足以應付90分鍾的強度比賽,這是第一場比賽,大家很興奮。60分鍾後,中國球員開始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

2.主教練換人有些按部就班,沒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我記得十強賽之前的熱身賽就是這個首發,然後60-70分鍾上,高峰,隋東亮,李金羽!60分鍾於根偉抽筋,隋東亮替換。姚夏抽筋,李金羽替換。然後上了高峰下了黎兵!當時2:0領先,真不應該上隋東亮和李金羽!這時候場上球員思想開始不統一了!有的想防守反擊,有的繼續強攻!

3.那場比賽,姚夏發揮是真好,姚夏在左路沖的馬達維雞鴨根本攻不到前場!假如當時戚務生用徐宏(穩定)換下姚夏,把馬明宇(體力好,能攻善守)推到左路,讓范志毅(體力好,身體好!)頂到後腰肉搏,用彭偉國換下於根偉,來控制中場,最後用高峰換下李鐵及(那會兒,李鐵已經有些懵逼了,覆蓋不到位了!),把黎兵(身體好,體力好)撤到後腰!或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這是個人的一點妄想,不喜勿噴

從於根偉和姚夏下場開始,局勢徹底逆轉。於根偉對伊朗後防線的壓製作用有多大,至少需要一個後腰和一個中衛來盯防;姚夏的速度牽制了馬達維基亞,使其不敢助攻。很不幸,於根偉受傷,姚夏被替換,伊朗後場壓力頓時減輕。巴蓋里頻頻上搶,馬達維基亞放肆助攻,只剩下范志毅、孫繼海疲於奔命,完全陷入伊朗人的進攻節奏,被逆轉毫無意外!

很榮幸,那場比賽看了直播,可以說,2:0領先的時候,心裡是真的激動,可實力上的差距很快就體現出來了,這不是一兩個人之間的差距,也不是鬥志上的差距,跟現在的國足相比,不說觀賞性,就是精氣神都不一樣,但唯一不變的,還是從領先到被扳平,再到落後,心理上的落差放在世界上任何一種比賽中,都會留下陰影,比較著名的就是歐冠決賽的伊斯坦布爾奇跡夜,AC米蘭大翻盤利物浦,相同的過程。

所以,從個人角度看,這場比賽國足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整體實力上還是跟伊朗有差距,主場作戰,開場三把斧,很快取得領先,但伊朗人並未心態失衡,看著幾位核心球員的串聯以及整體的組織逐漸控制了比賽節奏。足球比賽就是這樣,誰控制了節奏,誰就有更多的機會,再把握住機會,結局也就不難想像了。

2.國足的教練水平還是低了,戚務生作為國字型大小教練,水平還是跟國際教練有差距,尤其在那個年代,足球的整體技戰術水平往往在低水平球隊中體現的很重要,俗話說的個人能力能力不夠,就需要整體來湊,萊斯特城英超奪冠的奇跡就充分證明了這點,當時萊斯特城奪冠,隊中有超一流球星嗎??沒有,但球隊整體實力均衡,技戰術應用得當,整體配合默契,將足球這個團隊運動的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而這場國足比賽,雖然場面比現在的國足好看的多,但從伊朗隊的進球來說,還是將後防線的問題暴露無遺,說明國足的整體配合還是有明顯問題嘛。那麼這集中起來還是體現在教練的水平上。

3.就是我們強調的如何在逆境中作戰,恕我直言,國字型大小運動隊伍,無論足籃排還是其他運動,一旦落後,思想狀態一崩潰,一個人會傳染給整支球隊,這個也是我們國字型大小運動團體項目的通病,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這里不得不表揚一下c羅,世界盃上3:3絕平西班牙就充分展現了總裁的意志品質,真的是力挽狂瀾,整支球隊都因為他堅持了下來,這也就是亮劍精神,現在的國足,更不想說了,心理更脆弱。

綜上所述,個人觀點,肯定不全面,而且個人意識較濃濃,歡迎熱愛國足之人查漏補缺。

97年十強賽是當時中國隊的第一場比賽,賽前全國球迷媒體空前關注,因為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第一次沖擊世界盃,大家給予了厚望,毫不誇張的說這場比賽是在萬眾矚目下進行的。

這場比賽已經過去20多年,我對比賽的記憶已經有一些模糊,但是一些細節我還是有印象。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幾個鏡頭:1,比賽中中國隊2:0領先後主教練戚務生站在場邊揮手讓大家回防,臉上表情即興奮又緊張。2,伊朗隊邊後衛馬達尼基亞下半場突入中國隊半場如入無人之境,以及精彩的遠射,打的全場中國人鴉雀無聲。3,全場高呼換李鐵(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奇葩的是主教練還真的換了,結果中國隊場面更加難看。4,下半場中國隊體力急劇下降,好像有好幾個人抽筋。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場比賽,或者看整個十強賽,中國隊,包括足協主教練和球員,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脆弱的孩子,狀態起伏不定,情緒也起伏不定,而且極度缺乏自信。不可否認,當年那批球員在亞洲是具備相當的實力,或許是比賽經驗少,或許是主教練能力差,根本就不能擰成一股繩,體現在比賽中球員各打各的,想贏怕輸,很多機會都錯過了。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其實我們出線的機會是最大的,只是被我們自己提前放棄了。打沙特的時候必須要贏得比賽口號居然是保平爭勝,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從第一場輸給伊朗的比賽可以反應整個十強賽中國隊的狀態:主教練能力差,足協亂指揮,球迷瞎起鬨,球員比賽經驗少抗壓差,所以說那屆比賽中國沒有出線是正常的。

97年十強賽首戰,國足在主場先贏後輸,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

1998年法國世界盃亞洲區預算賽,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之後國足首次沖擊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

1994年開啟的中國足球職業化,讓足球這項運動火遍了神州各地。客觀上說,職業化對中國球員的技戰術水平和職業素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質變的程度。

但火熱的職業聯賽,已經94/95兩年間多次戰勝世界強隊的的商業比賽,造成了從足球從業者、媒體到球迷一致對國足實力的高估。

這從時任國足之教練戚務生對十強賽對手的判斷就能看出一二。在他眼中,同一小組中,實力在國足之上的只有沙特和伊朗兩隊,科威特和國足實力相當,卡達則明顯弱於國足。但在後來的比賽進程中,正是對卡達的低估,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當然,這是後話。

客觀上分析,1997年十強賽國足的分組結果,是最近數屆世界盃預選賽中比較差的一次。國足和四支西亞球隊分在同一組,需要四次勞師遠征飛往西亞,而對手只需要長途飛行一次。西亞球隊之間一直以來的默契,也將對國足非常不利。

這屆十強賽,在國際足聯的決定下,採用了之前預算賽極少採用的主客場賽制,這雖然和聯賽賽制有相似之處,但在國家隊層面上對國足來說是個新的挑戰。

在高估自己適應能力的前提下,國足教練組決定臨戰變陣,將一直以來的442打法換成451,並啟用於根偉和姚夏兩名新人。新陣型在熱身賽上表現尚可,但到了壓力倍增的正式比賽,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剛剛開始職業聯賽四年的中國球員,其實適應能力很差,足協和教練組自視過高,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在大賽前,按照正式比賽的節奏安排熱身賽是慣常的做法。當年的世預賽,除了輪空的輪次外,沒兩場比賽之間的間隔一般是一周左右。但為了預防熱身賽造成傷號不能及時恢復,國足把最後一場熱身賽和首場比賽的間隔拉大到了12天,對球員適應能力的高估,造成了首場比賽在壓力之下體能過早透支,比賽最後階段被對手拖垮。

另外,當年足協的情報工作可謂一塌糊塗,既沒有正確獲得卡達隊實力的情報,連小組賽最強對手之一的伊朗隊主力情況都沒有搞清楚。以至於比賽中被馬達維基亞打了個措手不及,賽後教練和球員都沒搞清楚對方這個厲害的「2號」是從哪冒出來的。

現在來看,1997年十強賽的失利是十分遺憾的,當時國足正處在上升期,如果能正確估計自己和對手的實力,做好細節工作,中國足球沖出亞洲可能會提前四年。

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其實那場比賽真的是挺可惜的,那屆國家隊基本薈聚了甲A各隊的頭牌,范志毅、徐弘、高峰、姚夏等等吧。而且當時國足還基本屬於亞洲一流球隊,擁有主場之利的國足其實還是挺強的,可惜最後被逆轉。

那場比賽憑借李明和范志毅的進球兩球領先,但是當巴蓋里罰中阿里代伊製造的點球後風雲突變,我們有點自亂陣腳了。戚務生連續用高峰,李金羽,隋東亮換下黎兵,姚夏和於根偉。這三個換人尤其姚夏的下場我覺得是絕對的轉折點,馬達維基亞一下就活過來了,兩記遠射徹底讓中國迷茫了。。之後國足就是一片混亂4:2也就順理成章。

那場比賽輸了我覺得原因有三, 2:0之前過於興奮,體力分配不勻導致後邊和伊朗人的比拼完全處於下風; 戚務生作為主教練思路並不清晰,臨場指揮太差了。姚夏當時在場上作用非常明顯,馬達維基亞在姚夏在時被壓制的比較厲害,幾乎沒有什麼助攻,而姚下場後馬達維基亞徹底復活。而隋東亮和李金羽,作為四小天鵝是有天賦但對伊朗這種對手完全發揮不了特點,換人後被壓制也很正常了; 老生常談的心態問題,米盧說過「中國球員很有實力,但是到場上卻發揮不了正常水平的一半」這就是我們的現實,過於緊張導致根本發揮不了自身實力,而02年米盧帶給中國的最大的就是心態的改變,讓國足變得更像自己才能出線。那場被追了一個後我們心態就已經變了,到2:3徹底不知道怎麼踢了,後邊對卡達也是這問題,所以脆弱的心理建設才是當時國足的致命弱點。


首場比賽國足取得夢幻開局,先是獲得一個點球,范志毅罰中1:0領先,隨後李明門前勁射球進2:0,這么順暢的比賽是任何隊員教練和媒體都不曾料到的。隨後國足的老毛病又犯了, 領先不會打,遭逆轉也沒有良策應對來取勝。 下半場姚夏受傷是一個轉折點,范志毅出腳過大,被巴蓋里打進一個點球,隊員教練心慌了,以前被姚夏壓制的小將後衛馬達維吉亞大膽插上進攻,連進兩球,特別是他的第二個進球,三十米遠射令守門員區楚良防不勝防。至此國足算徹底蒙了,戚戌生也沒見過這場面,是攻是守也沒主意,隊員們更不統一思想了, 經過六十多分鍾激烈拼搶,國足體能到了極限,多人抽筋, 趁國足疲態被阿里代伊打進一球,以2:4遭大逆轉。

主教練都是運動員出身,[紫薇別走][鄙視]【沒有學習過先進的足球思念,真正的國際大賽經驗不多(尤其勝利經驗)。他 自己沒有拿主意的擔當】,聽從觀眾的 換李鐵的呼聲 ,導致中場防守力度直線下降。合理安排體能強的隊員先依次出場也行,還有蔡晟,宿茂臻的頭槌優勢也沒有利用。 我們屢次遭遇黑色X分鍾,主教練執教能力欠缺,【應對突發情況毫無辦法。在進球後適當地加大針對防守是正確的,體力已透支】。

別忘了伊朗有後法制勝的傳統,在96年亞洲杯上韓國以2:1領先,代伊大爆連連進球,以6:2大勝,實力是勝利保證。

總之,西亞人的 [吐血][發怒] 【國與國合夥把國足擠出去了。還是實力,指揮水平,戰術按排都有問題,勝卡達一場也出線了,許多如果不可能重來,各方面工作沒做好】。換米盧,里皮級的教練肯定出線,和伊朗只差一分,太可惜了。

那場比賽我也看了,看完後和同學喝了一箱啤酒,真是沮喪透了!

當時大家分析了很多原因,從技術到心理再到教練的進場指導,還有人說足協的壓力。

後來冷靜下來,我想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定位不準。

當時從媒體到足協,對教練和球員都是有影響的,我們定位要奪第一。第一場主場要勝利,沒有失敗的預案,沒有在賽前分析透徹第一場輸了怎麼辦,各隊互相之間的勝率多少,更沒有分析每一場可能出現的情況,大家都給球隊打氣,卻沒想到怎麼給球隊減壓。

更有甚者,當時無人敢提出我們的目標是爭第二。

過於看重第一,反而心態大起大落。

到後來,小組形式一片亂哄哄,倒數第二輪其實還有爭第一的可能,足協和球隊無人分析出線形式,大好機會又被揮霍。

一直能在上半場打進擁有阿里代伊和馬達維基亞的伊朗隊的中國隊勢力沒問題,卻毀在沒頭腦的教練和足協身上。

那場比賽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換李鐵」。場上一幫假球迷一喊「換李鐵」,戚務生是個沒主見的教練,還真把李鐵換下了場,這是那場比賽的轉折點。

李鐵雖然射門不靈,有時在場上頭腦不清楚,但他最大的特點是跑動積極不惜力,阻截能力強,防守面積大。李鐵下場,中國隊的後防線頓時吃緊,場上的隊員看不住伊朗隊的強力前鋒阿里代伊和馬達維基亞,讓他們的水平得到了充分發揮。

那場比賽失利原因有很多,但換李鐵應該是那場比賽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場比賽距離現在已經超過20年,現在回憶起來記憶有點模糊,但作為當時在電視機前面親自觀看過直播的老一代球迷,我覺得還是可以發表點個人感受。

那個時候,我們並沒有網路和手機,體壇周報成為我們了解比賽動態的唯一方式。我記得體壇周報還用了很大一版介紹伊朗的陣容,提到了三駕馬車代伊、巴蓋里和阿齊茲,也順帶提到了邊後衛馬達維基亞。當時,賽前基本的預測是一場遭遇戰,雙方實力五五開,中國隊是主場,略占優勢。

比賽開始後,上半場雙方互有攻守,整體保持均勢,都沒有很好的機會。上半場快要結束時,中國隊獲得一粒點球,帶著1比0的優勢進入休息室;下半場,右邊鋒李明一個凌空抽射,把優勢擴大為兩球。當時,我們一大群學生圍在商城的電視機專賣區前面歡呼,險些讓商場的工作人員趕走。誰知道,沒過幾分鍾,伊朗也獲得了一個點球,然後,馬達維基亞一個遠射,把比分扳平。這樣大起大落之後,氣勢已經明顯不在中國隊這邊。80分鍾後,伊朗又連進兩球,最終將比分定格為2:4,中國隊首場失利,也間接導致了最終無緣世界盃決賽圈。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場失利應該有如下幾個原因:

1)中國隊臨場比賽經驗存在不足,兩球領先後,似乎思想有所變化,伊朗點球把比分縮小後,似乎更加加重了中國球員的精神負擔。而且,60分鍾後,中國隊主場的興奮勁過了,似乎有點疲憊,沒能摁住馬達維基亞,而他那個時候爆發徹底改變了比賽走勢;

2)主教練經驗存在嚴重不足,沒能及時閱讀場上形式,沒能在關鍵時候做出調整。我記得整個十強賽,當時的教練戚務生都似乎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些換人總是被人指責,而他自己好像也沒有特別堅定的想法。主教練的氣質也決定了球隊的氣質。其實,當時如果是米盧做主教練,以他豐富的經驗,我覺得結果應該不會是這樣。

3)當然,伊朗人的鐵血和堅韌也是值得贊賞。在客場比賽,面對億萬球迷的山呼海嘯,面對兩球落後的局面,伊朗人能夠按照既定的技戰術,把比賽扳過來,也說明了這個球隊的底蘊和能力。

這場比賽也是中國隊 歷史 上比較痛苦的回憶之一;其實,二十多年後,我們在回想起來,為什麼會覺得中國足球總是這么悲慘呢?也可能是中國文化中太在乎輸贏,太在乎結果了。而這種在乎又傳遞給了球隊和球員,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如果中國人的 娛樂 精神多一點,不要把比賽勝負看的這么重,結果會不會反而更好一些呢?

❷ 巴基斯坦和伊朗的關系

巴基斯坦和伊朗之間既有對抗也有合作

1、對抗
巴基斯坦和伊朗兩國在歷史上就有恩怨,雙方在卑路支地區的歸屬上一直有爭議;此外雙方都在阿富汗有代理人勢力。
目前最主要的矛盾症結,在於巴基斯坦在資金上高度依賴沙特,而沙特是中東地區最為反伊朗的國家,巴基斯坦必須與沙特站在一起。

2、合作
兩個最主要的合作就是核計劃。巴基斯坦在上世紀發展核武器受到美國制裁,與此同時伊朗也受到美國制裁,雙方就有了合作基礎。巴基斯坦曾通過前首席核科學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的網路,把核機密出售給伊朗。伊朗的離心機項目也受益於巴基斯坦的設計。


當然我依然希望伊朗和巴基斯坦兩國能夠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❸ 敘利亞巴基斯坦伊朗朝鮮誰的軍事強些具體點

從目前看,敘利亞的軍事實力在上述國家中排最末。你看,他連自己國內的反政府武裝也收拾不了。當然,要不是反政府武裝有西方國家在資金、武器裝備上的支援,也不會這么強大。當然了,一個國家,只要是陷入內亂,都不是強大的國家,就算是手中的武器一流,戰鬥力也會是二流或三流。這一點,巴基斯坦和敘利亞可以說是難兄難弟。如果說敘利亞在上述國家排最尾,那它就是倒數第二了。而且巴基斯坦還有個強敵印度虎視眈眈,旁邊的阿富汗塔利班、「基地」武裝、反美武裝也常常竄入巴基斯坦境內,並與巴國內反政府反美武裝相聯合,頻頻向巴政府機關、軍隊、警察、北約補給車隊等展開襲擊。而巴基斯坦的「盟友」美國及西方國家對巴政府也不信任,老是出言指責或無視巴國主權,派出無人武裝偵察機進入巴境內獵殺塔利班、「基地」武裝分子。伊朗和朝鮮在伯仲之間,不過,論面臨的周邊環境,朝鮮要比伊朗好一些。伊朗四面都被美軍基地及親美國家包圍 ,它在海灣唯一的盟友敘利亞現在已經深陷內戰。不過,幸好伊朗自身有一些殺手鐧武器,在中東又大小通吃,黑白兩道皆有往來,而且國土面積比較大,地形比較復雜,國內比較團結。這使得伊朗就像一個渾身長刺的刺蝟,令強大的獅子難以下口。朝鮮在常規武器方面是差了點,但在彈道導彈方面、核武器方面卻佔有一定的優勢。而且由於它實行全民皆兵的政策,軍隊數量龐大,地下交通設施四通八達,部署在38線附近的遠程火炮、火箭炮群只要一次齊射就可以他的對手韓國「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打回到解放前」。而且朝鮮背靠著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正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呢,只要中俄不同意打,美日韓等國也就無可奈何。所以,綜合的論起來,我個人認為,朝鮮第一,伊朗第二,巴基斯坦第三,敘利亞第四。

❹ 巴基斯坦和伊朗這兩個相鄰的國家,哪個國家比較

巴基斯坦和伊朗這兩個相鄰的國家, 哪個國家比較成功?

巴基斯坦和伊朗是鄰國,都有著共同的信仰-伊斯蘭教,但兩國教派不同,巴基斯坦為遜尼派穆斯林,伊朗則是什葉派穆斯林,更是什葉派的大本營。

巴基斯坦歷史:

正是伊朗新政權趕走王朝統治,但同時也把國內重要資源收回國有,得罪了美國、英國等世界大國,美國更是先後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對現在伊朗形成夾擊之勢。

伊朗還是阿拉伯世界的敵人,伊朗是什葉派大本營,與此對立是阿拉伯國家的遜尼派,沙烏地阿拉伯更是最敵視伊朗,老是認為伊朗會搶了自己伊斯蘭世界領導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更是與阿拉伯世界的伊拉克打起來,也就是所謂的「兩伊戰爭」。

從這方面來看,伊朗的內政完勝巴基斯坦,而外部國家環境比巴基斯坦稍差。

一個國家成功,看的就是民眾有沒有過上好日子,國內治安環境好不好,而後是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

綜合所述,伊朗做的還是比巴基斯坦更成功。

伊朗頂住美國軍事壓力,直到現在還是重要的反美國家,勇氣可嘉,至於當「大正」不舒服就是伊朗的政教合一,世俗社會嚴重被宗教神權干擾,嚴重束縛人應有的自由,這是「大正」歷來反對社會狀態,世俗是世俗,宗教是宗教,宗教絕對不能大於世俗,更不能幹擾世俗生活,當然,這只是「大正」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價值觀。

而伊朗人選擇政教合一社會制度,就應該尊重伊朗人民的選擇。

望有幫助

❺ 跟伊朗差不多大的國家,為何人口只有300萬

伊朗是中東地區大國,國土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沙特,而人口超過8000萬,在中東地區也是排名前列。而亞洲有個國家,其領土面積接近伊朗,但是人口卻只有300萬。

這個國家就是我國的北方鄰國蒙古,蒙古國土面積超過156萬平方公里,非常接近於伊朗,是世界第19大的國土大國,但是全國的人口卻只有300萬。

❻ 「中東三強」以色列、土耳其、伊朗,三者的軍事實力如何排名

其中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大於土耳其軍事實力,土耳其軍事實力大於伊朗的軍事實力。三者在別的方面發展各有所長,其中軍事力量以色列最強。

對於伊朗來說的話,伊朗的軍事實力水平是比不過以色列和土耳其的,但伊朗的經濟水平發展的很好。因為伊朗本身的地理位置就十分優越,全世界的運輸航線都要從伊朗經過,所以伊朗雖然軍事實力不是很高,但是一般也沒有人會去招惹伊朗。因此中東三強都是非常厲害的。雖然軍事實力有差別,但是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在別的方面的能力都有其發展的優勢。

❼ 伊朗面積相當於中國哪個

伊朗國和中國新疆省差不多。
伊朗中東國家,位於西亞,其國土面積是1648195平方公里,新疆的面積是166萬平方公里。
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 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伊朗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閱讀全文

與吉里巴斯和伊朗差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象棋如何玩斗獸棋 瀏覽:606
英國地鐵什麼時候出現 瀏覽:209
印度用什麼錢最貴 瀏覽:687
印尼黑酸枝傢具保養用什麼材料 瀏覽:3
越南政權如何交接 瀏覽:809
義大利什麼時候能成立 瀏覽:694
在中國哪裡賣房子 瀏覽:509
為什麼英國沒有威爾士元素 瀏覽:146
英國貨幣對人民幣多少 瀏覽:261
印度尼西亞礦產怎麼樣 瀏覽:448
去印度買手錶怎麼樣 瀏覽:708
哪個明星去了中國好聲音 瀏覽:981
信奉印度教有哪些國家 瀏覽:162
中國庚子年年都有什麼事 瀏覽:960
義大利怎麼考駕照 瀏覽:636
500馬幣是多少印尼盾 瀏覽:104
伊朗在地球儀上哪個位置 瀏覽:103
如何在中國和越南聊天 瀏覽:489
從印尼到印度多少公里 瀏覽:748
印度汽車關稅如何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