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霍爾木茲海峽屬於哪個國家
霍爾木茲海峽不屬於哪個國家,是國際水域。
因為海峽的大部分水域雖然都在伊朗12海里領海線之內,但國際海洋法的附錄規定,海峽航道仍屬於國際水域,而不是伊朗的內水。
所以霍爾木茲海峽不屬於那個國家,是國際水域。
霍爾木茲海峽北岸是伊朗,南岸是阿曼,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的大島格什姆島,北方的霍爾木茲島等,皆是伊朗的島嶼 。南部屬阿拉伯人為主體民族的阿曼國。所以霍爾木茲海峽屬於伊朗和阿曼。
(1)伊朗控制哪個海擴展閱讀:
霍爾木茲海峽雖然不屬於哪個國家,但是伊朗稱霍爾木茲海峽在其完全控制之下
伊朗革命衛隊海軍司令阿里·法達維說,霍爾木茲海峽在伊朗武裝力量的完全控制之下。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法達維在對革命衛隊官兵講話時說,伊朗完全控制著霍爾木茲海峽。他說,美國和以色列明白,如果它們對伊朗採取任何敵對行為,它們將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法達維說,伊朗有能力完全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該地區的安全屬於所有國家,如果伊朗的安全無法得到保證,各國都甭想獨享該地區的安全。只要伊朗利益未受損,什麼事情也不會發生,但若美國想破壞該地區的安全,所有國家都將遭殃。
法達維表示,美國對伊朗軍力知之甚少,伊朗導彈能力已大幅提高,美國不敢在波斯灣地區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因此才試圖利用制裁迫使伊朗屈服。他說,在波斯灣地區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將證明西方國家非常愚蠢,伊朗武裝部隊已准備好應對任何威脅和軍事攻擊。
㈡ 伊朗的地理位置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相連,另與哈薩克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面瀕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遭不同異族先後入侵。
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2)伊朗控制哪個海擴展閱讀:
一、地形地貌
伊朗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
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朗最高峰。
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擊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
二、氣候特徵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伊朗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溫暖和濕潤,降水也往往形成於此,這和北下的冷空氣有關系。
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較多的原因。而夏天的時候,伊朗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氣溫很高,且降水不多。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
㈢ 伊朗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嗎
霍爾木茲海峽(Hormuz Strait)位於亞洲西南部,介於伊朗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海灣(伊朗人稱之為波斯灣,阿拉伯人稱之為阿拉伯灣),呈人字形。由於它是海灣與印度洋之間的必經之地,霍爾木茲海峽素有「海灣咽喉」之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和航運地位。海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一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合計承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因而西方國家把霍爾木茲海峽視為「生命線」,稱之為「石油海峽」。
鹽度洋流
由於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結果增大了海峽內海水鹽度,達37~38‰,波斯灣鹽度達38~41‰。
海峽數據
海峽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48.3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 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
交通樞紐
霍爾木茲海峽
國際石油運輸通道——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
交通要塞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形似人字型,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38.9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作為通往海灣地區的一條要道,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水域中最為重要的一條航道。每天,數以百萬桶計的石油都要通過這條航道運往世界各地。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霍爾木茲海峽承擔著全球近40%石油的出口供應。平均每五分鍾就有一艘油輪進出海峽。在美國能源信息署就估計,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運出的原油每天可達1340萬桶。除此以外,大約每天還有200萬桶其他的原油產品需要通過該航道運輸,包括燃油、液化天然氣等等。 控制霍爾木茲海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掐住世界經濟的命脈,這無疑是伊朗對抗美國的最大籌碼。如果伊朗封鎖海峽,無疑會給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沉重的打擊。
從伊軍自身防禦的角度上看,霍爾木茲海峽是通往伊朗內陸的主要屏障。強大的岸基火力是伊朗控制霍爾木茲海峽的利器,海峽的特點適合以陸制海,伊朗海軍及革命衛隊即使不出動艦艇,只依託岸防火力就可對海峽形成三面威脅。如果在水上作戰,依據霍爾木茲海峽的地理特點,狹小的水域限制了大型軍艦的威力,因此伊朗可充分發揮海軍艦艇小、靈活的特點,採取群狼戰術攻擊敵方大型艦船。
霍爾木茲海峽狹長的地理條件,決定了伊朗
㈣ 伊朗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嗎
霍爾木茲海峽(Hormuz Strait)位於亞洲西南部,介於伊朗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海灣(伊朗人稱之為波斯灣,阿拉伯人稱之為阿拉伯灣),呈人字形。由於它是海灣與印度洋之間的必經之地,霍爾木茲海峽素有「海灣咽喉」之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和航運地位。海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一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合計承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因而西方國家把霍爾木茲海峽視為「生命線」,稱之為「石油海峽」。
鹽度洋流
由於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結果增大了海峽內海水鹽度,達37~38‰,波斯灣鹽度達38~41‰。
海峽數據
海峽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48.3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 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
交通樞紐
霍爾木茲海峽
國際石油運輸通道——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
交通要塞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形似人字型,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38.9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作為通往海灣地區的一條要道,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水域中最為重要的一條航道。每天,數以百萬桶計的石油都要通過這條航道運往世界各地。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霍爾木茲海峽承擔著全球近40%石油的出口供應。平均每五分鍾就有一艘油輪進出海峽。在美國能源信息署就估計,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運出的原油每天可達1340萬桶。除此以外,大約每天還有200萬桶其他的原油產品需要通過該航道運輸,包括燃油、液化天然氣等等。 控制霍爾木茲海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掐住世界經濟的命脈,這無疑是伊朗對抗美國的最大籌碼。如果伊朗封鎖海峽,無疑會給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沉重的打擊。
從伊軍自身防禦的角度上看,霍爾木茲海峽是通往伊朗內陸的主要屏障。強大的岸基火力是伊朗控制霍爾木茲海峽的利器,海峽的特點適合以陸制海,伊朗海軍及革命衛隊即使不出動艦艇,只依託岸防火力就可對海峽形成三面威脅。如果在水上作戰,依據霍爾木茲海峽的地理特點,狹小的水域限制了大型軍艦的威力,因此伊朗可充分發揮海軍艦艇小、靈活的特點,採取群狼戰術攻擊敵方大型艦船。
霍爾木茲海峽狹長的地理條件,決定了伊朗
㈤ 美伊形勢緊張,如果兩國爆發沖突,伊朗靠什麼守住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美伊爆發戰爭,伊朗為了應對美國的軍事打擊,一定會真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其實也就切斷了中東各國通向外界的生命線,將會對世界各國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到時國際一定會介入,在國際力量的干預下,美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伊朗實施嚴厲的軍事打擊,伊朗可以憑借國際力量守住霍爾木茲海峽。
到時受影響的也就只是沙特、約旦、以色列等中東國家,一直以來和美國在中東爭奪勢力的俄羅斯一定不會袖手旁觀,而受到影響的歐盟和亞洲各國都會一致將矛頭對准美國,美國雖然武器先進,但是最近幾年,伊朗的軍事實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美國對伊朗動武不但耗損國力,而且受到國際一致指責,美國也不得不掂量掂量。
所以目前來說,美國也只會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而爆發沖突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
㈥ 吵翻了!世界最大湖——裏海到底是「海」還是「湖」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面積約38.6萬平方千米,而世界第二大湖——蘇必利爾湖(北美五大湖之一)的面積僅有8.2萬平方千米。裏海面積是蘇必利爾湖的4.5倍還多。
裏海的湖水儲量也非常龐大,是世界湖泊總量的40%。裏海水中還生活有海豹等海洋生物。很多人基於這些特徵,給這個湖泊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裏海。
世界上主要湖泊面積對比,裏海面積經常變化,所以用的37.1萬平方千米的數據
裏海位於中亞、中東與東歐交接,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裏海沿岸及其海底蘊含著豐富的油氣資源。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隨著俄羅斯在裏海的影響力下降,周邊的哈薩克、土庫曼斯曼、伊朗和亞塞拜然四國為了爭奪裏海的油氣資源,要求對裏海進行劃分,以明確各國的資源范圍。
1991年後,對裏海主權有爭議的主要國家
但裏海沿岸油氣資源分布不均衡,五國對裏海是「海」還是「湖」的身份爭論不休。如果是湖,那裏海的資源將由五國共享;如果是海,則要按照《國際海洋公約》的規定,進行劃分。
裏海到底是湖是海?還有哪些因素影響到裏海周邊國家對裏海的主權爭議呢?
裏海曾經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距今1.1萬年左右,地殼運動使裏海與地中海及黑海分離,成為四面被大陸包圍的鹹水湖。裏海補給水源眾多,其中就有世界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蘇聯為便於貨物的運輸,在1948年修築了伏爾加河—頓河運河,使得裏海和亞速海、黑海相通。
裏海和黑海相連的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圖中紅線)
從古代一直到16世紀初期,裏海周邊的民族主要是波斯人和突厥人。直到16世紀中期,沙俄才擴張到裏海的西北岸。
沙俄為了與裏海南側的波斯對抗,建立了裏海艦隊。19世紀初期,沙俄先是通過與波斯(伊朗)的戰爭,獲得包括亞塞拜然在內的裏海西岸的大片土地。隨後,沙俄又通過與突厥人的戰爭,佔領了裏海東側的哈薩克、土庫曼等地。
波斯人僅僅剩下裏海南岸的少部分地區。禍不單行的波斯19世紀中期又遭到了英國的入侵,淪為半殖民地。
沙俄在中亞的擴張
沙俄在佔領裏海西側的亞塞拜然後,發現當地城市巴庫竟存在很多已經運轉數百年的手挖油井。到20世紀初,巴庫油田因石油埋藏淺,便於開采,成為沙俄乃至全世界的石油開采中心。
巴庫油田的油井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蘇俄)。而波斯(伊朗)這個時候飽受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入侵,依然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慘境地。
1921年,蘇俄與波斯(伊朗)簽署了《俄波條約》。雙方一致承認蘇俄與波斯在裏海擁有平等的航海權,但該條約並沒有對裏海的水域劃分。為了保護兩國的利益,兩國還重申不允許第三國進入裏海地區。
1922年,蘇俄相繼把中亞的亞塞拜然、哈薩克等國納入蘇聯。從蘇俄與伊朗簽署第一個關於裏海的協議開始,兩國在20年裡,先後簽署多個條約。特別是1940年,兩國明確指出:「裏海是蘇聯和伊朗兩國的內海」。
蘇聯與伊朗
這20年中所有的條約僅是在法律上明確了裏海是兩國共同內海,並沒有對裏海水域及其水下的資源進行劃分。而且蘇聯與伊朗力量對比極不均衡,蘇聯的裏海艦隊遠遠強於伊朗的裏海海軍。裏海實際上更像是蘇聯的內海。
而且蘇聯還在距離巴庫油田不遠的北方發現了另外一個石油基地。為了保護自己的資源,蘇聯更是加強裏海地區的武裝力量。
巴庫一度成為俄羅斯人佔主體的城市
二戰後,蘇聯成為能與美國爭奪霸權的超級大國。而1953年伊朗巴列維王朝的國王因與首相發生矛盾被迫出走。
後來伊朗國王在美國的支持下重新掌權。重新上台的伊朗國王實行親美政策。美國雖然積極扶持伊朗,但由於伊朗控制的裏海南岸地區油氣資源較少,蘇伊兩國在裏海地區並沒有產生爭端。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伊朗採取既不偏向美國,也不倒向蘇聯的獨立自主外交路線。這個時候伊朗和蘇聯在裏海依然能夠和平相處。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
1991年,蘇聯轟然解體影響到裏海的平靜局面。裏海沿岸國家從之前的兩國變成了五國。五國中,哈薩克的湖泊岸線最長,伊朗的最短;如果以裏海東西寬的中間線為界劃分,伊朗的水域面積也是最小。
裏海周邊國家
裏海五國中,俄羅斯的海軍實力無疑是最強的。而小國亞塞拜然由於曾經是蘇聯裏海艦隊的總部所在地,因此獨立時也獲得了幾艘艦艇,成了裏海地區海軍第二強的國家。其他三個國家的海軍力量則相對弱小得多。
裏海周邊五國的經濟當時普遍不景氣。伊朗因推翻親美政權,深受美國制裁,經濟困難。亞塞拜然雖有巴庫油田,但歷經百年的掠奪性開采產能大大下降。哈薩克、土庫曼斯曼在蘇聯時期就缺少支柱產業。
在這些國家為經濟犯愁的時候,裏海豐富的油氣資源成為了救命稻草。據估算,裏海石油儲量大約有1200-2400億桶,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六分之一;天然氣儲量約1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儲量的4%。
但裏海資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俄羅斯、哈薩克和亞塞拜然附近的水域油氣資源豐富;而伊朗、土庫曼兩國附近水域的油氣資源相對較少。
以裏海東西中心線為界劃分後,裏海沿岸各國的油氣資源分布
亞塞拜然等地的油氣資源之前一直屬於蘇聯,因而 歷史 上蘇聯的獲利最大。現在其他四國都想從面前的聚寶盆分一杯羹。四國紛紛要求明確各自在裏海的主權范圍。裏海是湖泊還是海洋的爭議伴隨著利益之爭而出現。
本來人們就對裏海的身份存在分歧,聯合國的工作失誤更加劇這種分歧。從18世紀以來的沙俄和蘇聯時期,裏海一直是蘇聯和伊朗的界湖。但沙俄和蘇聯比伊朗強勢,裏海被認為是蘇聯的內海。裏海周邊國家之前也沒有爭議,因此聯合國在制定海洋法的時候,忽略了裏海的存在,並沒有對裏海的相對問題進行規定。
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正式生效後,關於裏海的爭議越來越多。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制定會議
國際法規定,對於湖泊,如果是邊界湖,湖中的資源當由沿岸國家共享,或者沿岸國家通過協議平分湖中資源。如北美五大湖區,密歇根湖因整體在美國境內屬美國外,其他四湖的區域兩國以聖勞倫斯河中部為界平分。
北美五大湖
如果是海洋,那麼沿岸國家將享有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該經濟區內的所有資源,歸相應國家單獨享有。剩餘的部分則屬於公海,世界各國可以自由在此航行、開采。
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示意圖
伊朗所在的南部水域油氣資源相對較少且較難開發,伊朗認為裏海是湖泊對自己有利。它一直堅持1921年和1940年與蘇聯簽署的條約,主張裏海資源應為沿岸各國共有,共同開發;或者將裏海五等分,每國各佔20%。土庫曼周邊的油氣資源也較少,因而支持伊朗的觀點。
俄羅斯、哈薩克和亞塞拜然所在水域的資源相對豐富。他們認定裏海為內陸海,應按照國際海洋法公約來明確各國的專屬經濟區。
但由於裏海的東西平均寬僅有約320公里,不足專屬經濟區的200海里(370.4公里)的距離,因此按規定,沿岸各國專屬經濟區的范圍到裏海中間線(160公里)為止。在這個專屬經濟區內,三國可以自主進行勘探、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1996年,裏海五國進行了有關裏海法律地位問題的首次談判。這次談判最終因「海派」和「湖派」的分歧過大,而未取得任何成果。
在裏海五國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美國介入裏海爭議。
蘇聯解體後,美國為了遏制俄羅斯,也為了尋求資源,橫插一腿。對於俄羅斯而言,裏海是保障其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俄羅斯在裏海部署了裏海艦隊,以維護其在裏海地區和中亞地區的戰略領導地位。
俄羅斯裏海艦隊
對美國來說,裏海所在的中亞也是其全球戰略的重要一步。美國趁俄羅斯在中亞影響力下降的機會,積極介入裏海地區的爭論,試圖擴大在此地區的影響力。
而亞塞拜然因無力抗衡俄羅斯也主動倒向西方國家,壯大了對抗俄羅斯的力量。
美國還覬覦著裏海的油氣資源。美國雖油氣資源豐富,但美國的油氣生產與消費相比缺口極大。2017年,美國的石油產量約6.53億噸,而消費量則是8.7億噸。
為了彌補油氣資源不足,也為避免受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制約,美國一直在尋求能源供應的多元化。裏海就成為了美國的目標。
美國的石油生產量(紅線)和消費量(藍線)對比
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間里,俄羅斯通過自己的輸油管道控制著裏海沿岸各國的油氣收益。哈薩克、亞塞拜然等國想要將石油運往歐洲必須使用俄羅斯的管道。
美國為打破俄羅斯的壟斷,在1999年和哈薩克、亞塞拜然以及土庫曼等國達成興修巴傑管道的協議。巴傑管道於2005年建成,該管道從亞塞拜然到達土耳其,完全避開了俄羅斯。
打破俄羅斯管道壟斷的巴傑管道
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俄羅斯採取了強硬的外交策略,並加大對裏海艦隊的投入,讓裏海的局勢撲朔迷離。
但裏海周邊國家並不希望美國完全介入局勢中而影響到自身利益,因此達成了「裏海是裏海沿岸五國的裏海」的共識。
2002年,堅持「海派」的俄羅斯、亞塞拜然按照「水面資源共享、劃分水底資源」的辦法,簽署了劃分裏海的協議。
隨後哈薩克也接受了俄、阿兩國的意見。三國以裏海東西中心線為界,將裏海的海底資源劃分為對應的三分。而伊朗因飽受美國制裁,自身經濟一直不景氣,堅決反對海派的態度也逐漸緩和。
2002年簽署條約的俄、阿總統
經過多次談判,2014年,五國都接受了俄、阿兩國的裏海劃分方法。最終,2018年,裏海五國簽署了《關於裏海法律地位的公約》。
公約既沒有將裏海界定為海,也沒有將其界定為邊界湖。公約從各國實際訴求出發,創造性的將海洋的專屬經濟區概念與湖泊的資源共享原則結合起來。裏海變成了一片非海非湖,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水體。
裏海五國簽署公約
根據公約,各國擁有沿岸15海里的領海和10海里的專屬捕魚區,其它水域的漁業資源將由裏海沿岸5國共同享有。公約還規定不允許五國外的國家在裏海駐軍。
五國按照俄、阿、哈三國的劃分方法,以裏海東西中心線為界,將裏海海底劃分為五份。五國各自擁有海底的資源。哈薩克成為最大的贏家,分得裏海面積的30%;其次是亞塞拜然21.1%和土庫曼20.5%。在這個劃分中,伊朗獲得的海底面積最少,僅佔11.6%。
根據公約的五國劃分面積
公約的簽訂不僅結束了五國長達20多年的湖海之爭,還阻止了西方國家的介入。對裏海五國來說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但由於伊朗獲利最少,而且伊朗周邊的油氣資源較少,因此仍然存有分歧。伊朗堅稱要在公約的框架下,繼續與相關國家進行談判,以實現自己五分之一海底面積的要求。
紅線為伊朗要求的邊界,綠色為公約實際劃分的邊界線
長期作者 羊洋洋
揚州大學 歷史 系畢業 歷史 愛好者
責任編輯 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 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㈦ 伊朗勢力現在如此膨脹,到底是誰給了他們這個底氣
伊朗方面底氣比較足,其實以下有幾個原因。首先,伊朗地區自己的擁有的石油資源非常之豐富,而現在很多國家都很需要這一項戰備資源。其次的話,伊朗和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大國關系一直都還可以。還有一點就是伊朗控制的霍爾木茲海峽戰略地位已經緊急地位都相當重要。
伊朗其實自己整體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要知道伊朗的石油資源以及他們控制的霍爾木茲海峽。只要伊朗方面停止是有的出口以及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就會對其他的國家,尤其是大國的戰略以及經濟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
另外一點,伊朗還是比較聰明的,習慣利用大國實力。除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他都在友好的相處。一旦與美國形成對立的局面,肯定其他的國家會幫助他,就形成了兩大對立的陣營。到那個時候不是他一個人面對美國,而是一群國家與美國對抗。
㈧ 請問,伊朗是存在於哪個海域的
呵呵,伊朗可不是島嶼,不是劃歸到屬於哪個海域的。伊朗屬於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要是說大洋的話,那就是印度洋了。
㈨ 伊朗瀕臨哪些海和海灣
南面瀕臨阿曼灣
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
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㈩ 伊朗的北部與南部水域邊界是哪些
伊朗東北部的阿拉斯河是伊朗與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分界線,北部是裏海,西北部捷詹河中游是與土庫曼西南部的分界線,哈里河是與阿富汗的分界線,南部從西到東依次是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曼海,和阿拉伯海,與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聯酋和阿曼隔海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