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事情是去過伊朗後才知道的
去過伊朗才知道波斯美女貌若天仙,但是當地的男人不願意娶兩個老婆,導致剩女眾多,在伊朗花50元可以加滿一箱油,卻買不了一包面條。
如果你對伊朗女性的印象還停留在一身黑衣只能露出兩隻眼睛,那就大錯特錯了。 伊朗的女人不用蒙面,不穿黑色的長袍,在伊朗的街頭隨處可見笑容燦爛,身著彩色時裝的波斯美女。
當地的女性毫不掩飾自己的美麗,大方地向人們展示姣好的妝容和精緻的發型,雖然規定出門要戴頭巾,但是她們把頭巾變成了裝飾品,五彩斑斕,質地輕薄的頭巾配合發型搭配出不同的風格,成為引人注目的亮點。
伊朗的女性臉部輪廓線條優美,五官立體,有深邃的眼窩和迷人的眼睛,也有白皙的肌膚和烏黑的長發,充滿異域風情,尤其當她們朝你嫣然一笑的時候,你會感覺全身都酥透了。
當地的女性出門前都會精心打扮,她們不穿寬大的長袍,經常會穿修身的衣服和牛仔褲突出優美的身材曲線,只要不穿短裙短褲等過分暴露的衣服就可以上街。
伊朗允許一夫多妻,可是那裡還是有很多剩女,因為伊朗男人並不願意娶兩個老婆。
當地要娶第二個老婆要先證明第一個老婆不能生孩子,並得到第一個老婆的同意,娶了第二個老婆要保證對兩個人平等待遇,對於大部分男人來說養一個老婆已經負擔很重,他們不會選擇再娶一個,畢竟那裡的收入水平也不高。
伊朗除了德黑蘭之外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集中在1000到2000元之間,德黑蘭的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
伊朗的最低工資標準是1500元,但實際上不少人的收入達不到,洗車工每個月只有450元,酒店服務員每個月600到800元,普通工人1000到1500元,公務員2500元,大學老師3500元, 在伊朗做醫生的收入很高,超過5000元的月收入,算得上高薪職業。
伊朗一瓶礦泉水1元,一瓶檸檬果汁2元,一盒酸奶5元,一升食用油18元。
除了超市,街邊賣菜的和賣肉的店是分開的,茄子8毛錢一公斤,土豆5.5元一公斤,當地人愛吃的洋蔥1.8元一公斤。
雞爪2.5元一公斤,炸雞排7.6元一公斤,牛肉10元一斤,羊肉12元一斤。
伊朗的水果主要是進口的,街邊水果店的不太新鮮,看上去乾巴巴的沒有水分,橘子1.9元一公斤,獼猴桃2.2元一公斤,香蕉6元一公斤,只有本地出產的石榴最新鮮,個頭也大。
伊朗一袋大米20斤72元,一包韓國方便麵18元,一包中國產的掛面要賣60元,當地人吃得起 面條 算 的 上 土豪 了,他們平時就到路邊買饢吃,一塊饢餅足夠一個人吃飽,只要1塊錢。
在伊朗吃披薩套餐,一塊夠4個人吃的羊肉披薩加上3罐可樂只要29元,高檔餐廳兩個人吃只花100元。
伊朗大部分地區的房價在3000到4000元一平,德黑蘭房價5000一平起步,越往北房價越高,中部城區15000一平,到了北面的富人區至少70000一平。
大多數人要想在德黑蘭買房就不太現實,買不了房那租房子住總可以吧, 德黑蘭兩居室的房子租金一個月要800以上,而且他們那裡租房的押金要先交一年。
如果在伊朗沒錢買房,那就爭取買輛車,因為在當地二手車賣的比新車還要貴,車子的保值率很高,街上的豪車很多是二手的。
伊朗的城市交通比較便利,他們有自己的 汽車 工業,屬於支柱產業,貢獻10%的GDP並且提供4%的就業機會。 自主品牌車標是個馬頭的形狀,有點山寨法國車的味道。
在伊朗街頭看到最多的進口車就是法國車和中國車,尤其奇瑞 汽車 在伊朗的銷量很好。
伊朗的車大部分是轎車,很少看到越野車,車身空間緊湊,行李一般要綁在車頂去固定,再多的行李也難不倒當地人,對他們來說是小菜一碟。
伊朗不用阿拉伯數字,他們的車牌都是用波斯文字,在那裡坐車不用多久你就會搞清楚他們的文字對應的數字。
伊朗人開車比較隨意,坐計程車遇到邊喝茶邊開車的司機不要太驚訝,他們開車速度很快,不注意交通規則,逆行,闖紅燈時有發生,把計程車開出跑車的感覺。
伊朗人吃飯的時間很晚,他們11點才吃早飯,下午4點吃午飯,晚飯經常要到晚上11點開始吃。 伊朗傳統的餐廳中央會有一個小型的噴泉,周圍有一圈放著枕頭和毯子的卧榻供人休息。
伊朗人的主食就是饢和抓飯,早餐吃饢,正餐通常吃抓飯,他們出產的大米是長粒的香米,根據配菜不同分為羊肉,雞腿,烤魚等抓飯。
伊朗人特別喜歡吃烤肉,俗稱叫「烤巴巴」,把牛羊肉剁碎後用細長的鐵桿串起來,放在火上烤熟,烤完後配上當地人愛吃的洋蔥和番茄,就是他們的國民 美食 。
在伊朗喝一杯酸奶絕對讓人難忘,他們喝酸奶要加佐料,用豆類,芹菜,菠菜葉等碾碎成粉末,加上薄荷撒在酸奶上,這股酸爽的味道無法形容。
伊朗特產是藏紅花,他們除了燒飯做菜會放藏紅花,就連冰淇淋也會撒上少許藏紅花,在伊朗藏紅花口味的冰淇淋就是網紅爆款。
伊朗人喜歡喝紅茶,不過他們本地茶比較澀口,所以他們養成喝茶要放糖的習慣,當地喝茶不是放白砂糖而是配一根根用糖做的勺子用來攪拌茶水。
伊朗是禁止飲酒的國家,不過這難不倒當地人,他們的餐館和超市裡售賣不含酒精的飲料,味道又和啤酒相似,可以 過 一把 嘴 癮 。
其實在伊朗的城市街道深處同樣有豐富的夜生活,年輕人會在隱秘的私人場所蹦迪喝酒,在保守的外表下很多人擁有不羈的靈魂。
伊朗的 娛樂 活動不多,平時人們會去水煙館放鬆一下,在那裡男女之間不用刻意分開,坐在一起,也可以脫了鞋子躺在榻上,邊吸水煙邊聊天。
水煙通常是薄荷味加一點水果味,吸起來全身舒爽,有些地方還提供小吃,餓了就叫一份點心。
伊朗人喜歡野餐,他們不限於在公園的草坪上野餐,在海灘,在樹林,甚至在墓地都會進行,一群人圍坐在地毯周圍,可以放著輕松的音樂,男女間也允許有身體接觸,度過悠閑的下午時光。
野餐的時候,婦女佔主導地位,負責指揮分配男人幹活,男人則聽從安排承擔開車,准備工作,燒烤等任務。
伊朗人習慣喝冷水不喝熱水,酒店一般會有小冰箱,裡面有冰的礦泉水,但是沒有熱水壺用來燒熱水喝。
伊朗坐公交車和地鐵時,男女是分開來坐的,男人坐前面的座位,女人坐後面的座位。
伊朗電視台里播放的內容如果有暴露的鏡頭,就會打黑色的馬賽克,你看到的就是一個個黑方塊在動。
在伊朗不能用豎起大拇指來表示對別人的贊同,這個手勢在伊朗是不敬的。
伊朗的手工地毯舉世聞名,但是再精美的地毯當地人會故意留一塊地方做的不完美,他們認為這樣才是完美。
伊朗人以做削鼻整容為 時尚 ,別人一般是隆鼻,他們卻嫌鼻子太挺要削鼻,路上看到鼻子處有塊白布的就說明剛動手術。
❷ 吃在伊朗:一場穿越時光與絲路的舌尖冒險
我始終認為,伊朗的飲食是很難用「美」字去形容的。烹飪方式單一、食材有限、口感不豐富…… 「吐槽」伊朗飲食太過容易。然而,3000多年的 歷史 、亞歐之交的位置、乾旱的環境都為伊朗飲食帶來了獨特的個性。這更像是一場舌尖上的冒險,味覺在千年時光與萬里絲路上穿梭,到最後,我已經無法用好吃或者難吃來簡單地做評價,但我可以說,飲食已成為理解伊朗的一條重要途徑。
齋月求生
因為在齋月抵達,我在伊朗的覓食體驗實在稱不上美好。大多數餐廳都歇業了,一整個白天幾乎無飯可吃。但從仍在營業的寥寥幾家小餐館里,我得以窺見伊朗最普通、最常見的飲食。
饢
我站在40多度高溫的街道上攏了攏頭巾,烈日的灼烤令我有點眩暈。伊斯法罕的街道上幾乎不見行人,店鋪都在齋月歇業了,只有一家除外:躲在陰影里的店主守著一袋整齊疊放的餅。
拉文什 本文圖均由Luna 攝
拉文什(lavash)是一種未發酵的薄餅,用水和麵粉製成,製作方式按紀錄片《風味人間》的描述「像印刷報紙一樣」。事實上,我覺得它的口感也很像咀嚼舊報紙,干、韌、無味。但它是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地區,以及周邊的高加索、中亞地區的日常主食之一。拉文什最長可保質6個月,想像古波斯的商人,帶著駝隊穿越亞歐大陸的雪山、戈壁與沙漠,這種便攜又飽腹的餅確實是極好的選擇。
伊朗的餅有很多種類,「饢」這個詞即源於波斯語。發酵面餅隨著絲路貿易傳播,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形態,比如伊朗的石子烤饢(sangak)和陝西的石子饃就頗有些相似。
Kebab
日暮的宣禮聲響起,宣告禁止飲食的白日結束,晚餐的時間到來。不過即便是夜間,大不里士開門的餐廳不多,菜單上的選擇更少,以kebab為主。這種肉類料理大多採用燒烤作為烹飪手段,是中東最廣泛流行的主菜之一,搭配米飯或者饢吃。
我的 Kebab
然而端上來的食物嚇了我一跳:一根黃色的棍子擺在盤子中間,旁邊各有半個黑乎乎的烤番茄,點綴著兩條綠色辣椒。那根黃棍子就是我的烤雞肉,乾巴巴的又柴又硬。至於番茄,我不忍心吃。這頓晚餐似乎在嘲笑被齋月烈日烤了一整天的我。
羊腦湯
也許是在齋月營業的餐廳太少,我在伊朗的一個月從沒吃到傳聞中鮮嫩多汁的波斯烤肉,齋月求生最重要的食物反而是賣相猙獰的羊腦湯。
熱烘烘的德黑蘭夜風將一陣香氣吹到了我面前,順著香味,我在一條僻靜的小街找到了這家小店。羊頭正在湯煲里燉煮,空洞的眼眶直視著食客,但乳白色的湯汁咕嘟嘟冒著泡,令飽受飢餓與kebab摧殘的我無法抗拒。
羊肉湯
羊湯濃郁,帶著一點香料的辛與甜,恰好中和了羊肉的腥膻味。我很快就喝盡一碗,再滿足地吃光了羊肉。後來,我才發現這個吃法是不對的。第二次去的時候老闆示範了正確的當地就餐方式:先加入鹽、檸檬汁和肉桂粉調味,再把饢掰碎了扔進湯里——有點像西安的羊肉泡饃,顯然是千百年來東西方交流的成果。
波斯人家
直到住進傳統酒店,吃到當地人的家常菜,我的舌尖冒險之旅才算進入一段稍感愉悅的時期。伊朗的飲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各地的物產,各地的家常菜更能體現不同地區的不同口味,波斯人的熱情也會給食物增色不少。
Dizi
卡尚、設拉子和亞茲德有很多傳統大宅都改成了酒店,延續著古老的待客之道。這些大宅通常都有百年以上的 歷史 ,古老優美的房子圍繞著庭院,廊前種著蔥郁的石榴樹,庭院中間有一池清水,偶爾有風吹過的時候帶來徐徐清涼。
山谷之中的設拉子氣溫比其他沙漠邊緣的城市低一些,我們這些客人躺靠在庭院樹陰里鋪設的榻上,享用著紅茶、椰棗、咸酸奶和dizi。
Dizi
Dizi是一種燉菜,名字來自盛放燉菜的陶罐,在伊朗很常見。鷹嘴豆、土豆、番茄和羊肉一起燉煮,直到它們都變得軟爛。吃之前要先用一個杵把這些食材全都搗碎,然後用勺子或者饢餅舀出碎泥吃掉。忽略掉搗碎這個略有點惡心的過程的話,我把它當做土豆燉羊肉來吃,肉質鮮美、入口即化,堪稱伊朗最好吃的主菜。
鷹嘴豆泥
在波斯古都的遺址波斯波利斯附近,我第一次走進當地人家。四周都是荒漠,整個村子幾乎都是就地取材,用黃土搭建而成。男主人在門口迎接我們走進他的小庭院,陰涼怡人的屋子裡已經鋪好了鮮艷柔軟的地毯,女主人微笑著在毯子中央擺好午餐。
鷹嘴豆泥和鷹嘴豆湯
主食當然還是拉文什,主菜則是鷹嘴豆泥和鷹嘴豆湯。鷹嘴豆原產中東,元朝時由波斯傳入中國,常出現在在中葯方子里。中東國家包括伊朗在內則一直將鷹嘴豆作為食材,豆泥搭配著橄欖油、薄荷葉,口感清新綿密;豆湯里加了胡椒、洋蔥、酸奶油,在物產貧瘠的荒漠里是補充營養的好方法。
飯後主人家送上了紅茶,在溫熱的水汽中,男主人敲著手鼓唱起了歌,歌詞雖聽不懂,但樂聲歡快、韻味悠揚。那個瞬間,我像是加入了一千多年前的商隊,來自遠方的旅人經過漫長跋涉,終於來到了夢想中的波斯首都。
駱駝肉
伊朗人,或者按他們更喜歡的說法「波斯人」,自古就是亞歐大陸上的出色商人。他們的駝隊穿越沙漠戈壁、溝通東西,因此在沙漠邊緣的亞茲德,駱駝肉也是很流行的食物。
在這座用黃土磚建造的古老城市裡,有一家以「絲綢之路」為名的傳統酒店便提供烤和燉兩種烹飪方式的駱駝肉。駱駝的肉質稍有些粗糙,即便是燉肉也達不到羊肉那種軟爛程度,但肉香更純粹、質朴,沒有腥膻味,很能滿足肉食愛好者。
一點酸甜
在伊朗旅行的最後幾天,齋月的結束讓所有城市都恢復了令人驚嘆的活力,原本空無一人的街道上變得熙攘熱鬧,巴扎里的店鋪紛紛開張營業,馥郁的香料與香甜的乾果擺得滿滿當當,我也迎來了飲食最豐美的一段時光。
巴扎里的乾果
藏紅花和小檗
德黑蘭的艷陽照耀下,巴扎外的一條長隊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人們站在高溫下,熱切地交談著,隊伍一直從街道延伸到一棟小樓的二樓。我湊過去張望了幾眼,二樓是家熱鬧的餐廳,擠滿了歡快的食客,充盈著香甜的食物氣息。和伊朗人一樣幾乎餓了一整個月的我,也立刻加入了排隊等待——那時候我都還不知道要吃的是什麼呢。
Zereshk Polo Morg
一個小時之後,我吃到了餐廳供應的唯一一種食物:Zereshk Polo Morgh。賣相極好,切成方塊的橙紅色米飯外焦里嫩,上面散落著紅寶石色的小檗和鮮綠色的開心果仁,還配有一隻很大的雞腿。
我吃了一口,米飯外層香脆、內里柔軟,入口酸極了,但回味又有隱隱的甜,在炎熱的夏日倒是很開胃,難怪那麼多人排隊。米飯的橙紅色來自伊朗特產藏紅花,再加入小檗,它的酸味和咸鮮味的雞腿搭配,讓整道菜的味道變得很有趣。
這是我在伊朗吃過的口感層次最豐富的一頓飯,但旅伴卻被酸倒了牙。
車厘子
車輛載著我們離開加茲溫,朝著色彩斑斕的厄爾布爾士山脈行進。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逐漸降低了一些,原本荒蕪的山谷里開始出現綠色的林子。路邊的伊朗人守著成箱的艷紅車厘子,等待著城市裡的收購者到來。
車厘子
說到中東的水果,被提到的往往是甜蜜的椰棗和無花果,它們被製成乾果大量出口,聞名世界。但別忘了伊朗也是車厘子的原產地之一,從大不里士到加茲溫的山谷中漫山遍野都是櫻桃樹,成熟的紅色車厘子掛在濃綠的枝頭,堪稱炎夏最宜人的風景。
因為是原產地,伊朗的車厘子極其便宜。品質最好的車厘子大小跟一元硬幣直徑相當,果實飽滿圓潤,咬一口唇齒間立刻溢滿酸甜汁液,售價合人民幣不過6塊錢一斤。想想國內的車厘子的高昂價格,突然降臨的「車厘子自由」讓我和旅伴欣喜不已,簡直恨不得把一生的車厘子配額都在這吃完。
冰淇淋
旅途開始之前,我就期待著能在伊朗過上天天吃冰淇淋的日子。作為藏紅花和開心果的產地,這兩種口味的冰淇淋都在伊朗頗為流行。因此齋月結束之後,我立刻沖進了在加茲溫看見的第一家冰飲店。
店主帶著年輕的兒子在營業,見到我便綻放出波斯人一貫的熱情笑容。語言不通,店主索性打開冰櫃讓我自選。一股冷氣沖出來,噴了我滿臉,神志都清明了幾分。我挑了其他客人都在吃的黃白相間冰淇淋,少年仔細地把簡陋的小盒子拿出來擺上桌,遞過來塑料小勺。白色部分是奶味,黃色部分是開心果味,側邊還沾著細密的開心果碎。
開心果冰淇淋
這種綠色的小乾果起源於兩伊地區,伊朗是最早人工種植開心果的國家和如今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冰淇淋的滋味並不濃郁,口感略有韌性,綿密的奶味之中帶著開心果的清甜,一口下去,像是在沙漠正午的烈日下發現一抹清泉——我的伊朗飲食冒險之旅終於圓滿了。
❸ 伊朗人一般早餐吃什麼
伊朗人認為,早餐是當天最重要的一餐。所以他們一點不會馬虎,從主食到肉到茶點,樣樣俱全。
傳統的伊朗早餐一定離不開這些食物:
第一,主食:麵包:
傳統的伊朗早餐的最終主食是麵包,每天新鮮購買。每個城市可能有特定的當地品種,但三種標準的品種有:
1.巴爾巴里: 一種長長的橢圓形麵包,有美味的耐嚼和結實的麵包。
2.山干克: 烤在岩石上的小麥餅,
3.塔夫圖: 一個大,圓形,白色的大餅。
用什麼食物來搭配麵包呢?
搭配巴爾巴裡麵包適合用甜食搭配,如黃油,果醬,凝結奶油和蜂蜜都特別適合。
而諸如羊乳酪,切片黃瓜和西紅柿以及核桃等鹹味食品,尤其適合搭配山干克麵包。
第二,茶
伊朗人全天喝茶,從早餐時第一道熱玻璃杯開始。就像義大利人僅在早晨喝卡布奇諾一樣,伊朗人只有在早餐時才會喝茶配上砂糖。在一天中的其他時間,使用方糖,葡萄乾或其他甜食。
第三,煎蛋
伊朗只有一種煎蛋,那是用新鮮的西紅柿或番茄醬炒雞蛋。 山干克麵包是煎蛋的最佳搭配,配上一盤新鮮的香草和洋蔥就更棒了。
第四,哈利姆
哈利姆是一種羔羊肉,雞肉或土耳其肉粥,用小麥搗成泥狀,直至形成燕麥片狀稠度。通常在冬季,在一些宗教節日期間吃。
第五,扁豆湯
扁豆湯是早餐食品,通常包括在酒店或高速公路休息區自助早餐。淋上檸檬汁更 健康 ,素食主義者友好的早餐選擇之一。
伊朗這個國家給人感覺知名度不高,但說到它的舊稱~波斯,印象則不同了,波斯貓,波斯帝國、波斯王子、波斯美女……
回到正題,伊朗人的早餐分為兩種,餐館的和家庭自做的。像伊朗早餐館的食物,對中國遊客來講是非常便宜的。
一個牛肉蔬菜饢(漢堡),加一瓶可樂,或者羊雜湯+饢,價格在10萬里亞爾,摺合人民幣為5元。而且這還是2018年的匯率,如今伊朗貨幣更貶值了。(美國去年對伊朗實施了經濟制裁造成的結果)
10萬利亞爾的早餐對伊朗普通百姓並不便宜,他們普通工人的月薪是1000萬里亞爾(500元),城市白領3000萬利亞爾,高級管理階層7000萬里亞爾……
伊朗的主食有大米,早餐也有吃粥的習慣,但不是白粥,而是蔬菜咸酸粥。同理米飯不是白飯,通常是以藏紅花汁調味,或者手抓飯,羊肉抓飯、雞肉手抓飯……等等。跟新疆的手抓飯有異曲同工之妙,實際上在飲食習俗還有許多相似的,農業方面以水稻、小麥等為主。
新疆維爾吾族的主食是饢,伊朗人同是如此。伊朗的饢比較長些,大點,有薄有厚,軟硬都有,品種多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由小麥粉或者麵粉製作的。
早餐吃著饢,喝著酸奶,或者白乳酪(咋一看以為是豆腐呢)。但最多的還是紅茶,幾乎一天三餐都有,伊朗是全世界第七大茶葉生產國。喝紅茶要配上方糖,不是直接放入茶調味的,而是含在嘴裡,每喝一口都帶有絲絲甘甜,因為這種方糖甜度低,且難融化。
伊朗人跟維爾吾人一樣喜歡吃烤羊肉,牛肉、雞肉等等。蔬菜水果和堅果也差不多,葡萄、西瓜、哈密瓜、杏子、番茄……等等,家庭條件不錯的,早餐有各類水果、沙拉、果醬。吃飯時在地上鋪上桌布,席地而坐的。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主食中有烤肉串,英語是kebab與波斯語發音基本相似,於是網友把它翻譯成「烤爸爸」。他們的烤肉串有兩種,分別是「土耳其烤肉」和「波斯烤肉」。第一種跟國內的「肉夾饃」相似,據說是絲綢之路時引入中國的,做法略有不同,刮下的肉需要先在鐵板上與蔬菜炒熱,再夾入饃里。第二種則是用羊肉剁成糜,混合調料、香料做成的,再包裹在烤串上烤制。
此外,伊朗人喜歡吃腌制菜、泡菜,全是酸酸的口味。
題外:伊朗雖然是個貧窮的國家,但是對於中國遊客很熱情,不存在辱華藐華的現象,不像印度把中國人當行走的錢包,比許多國家對國人態度要好。因為中國援助過伊朗眾多方面,所以是一個值得遊玩的國家。
佘小廚(完)
在伊朗的旅行中,總會帶給我太多的驚喜和期待。早在出發前就對伊朗的攻略做了差不多60%,但我還是把 美食 攻略給遺忘了,以至於在伊朗的旅行中對於 美食 都是有些不知所措。
伊朗的十幾天里,我既嘗到受西方快餐文化的影響下誕生的許多漢堡,薯條,三明治和披薩等西式食品。也可以嘗到非常多地道的伊朗傳統 美食 ,在很多人看起來這些 美食 確實賣相一般,吃起來或許可以說難以下咽,但在我看來卻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至少我都可以把米飯,烤焦的西紅柿,豆子湯消滅。
相信很多人都會問,那麼我們在伊朗到底都吃啥?下面我就跟大家來啰嗦啰嗦:
早餐
在伊朗不論是青旅,客棧,私人庭院,抑或是高級酒店,都會有免費早餐,當然也包括30元一晚的青旅。只不過檔次就不一樣,如果是高級酒店那麼早晨非常豐富-豪華自助餐。大都包含了各類果醬、色拉醬、黃油、主食方面會有烤餅、餅干、麵包;飲料方面不僅有咖啡、果汁、牛奶、紅茶,還會有這里特別的豆子湯。
下面這個是在德黑蘭酒店吃的早餐,圖片中的就是左下角的就是味道奇特的豆子湯,其他驢友說口感有點像豆汁,細細品嘗還真有點似曾相似。右邊則是一些糕點和小菜以比較西式。
饢可以說是伊朗最重要的主食,不論是早飯中飯還是晚飯,都會出現饢。酒店工作人員說,他們每天早上都會烤制許多新鮮出爐的饢,基本上可以供客人吃一天。
早餐中還有一種甜點尤其不能錯過,那就是椰棗,據說在伊朗吃椰棗的方法有500多種,味道是特別甜,一定要配著茶,不然那甜度我相信大部人都接受不了。
再來一張豆子湯的圖片,在伊朗很多燉菜中,都會把不少的蔬菜燉爛喝湯,有的也會加上一些肉末一起燉煮。
此後的每天時間里,基本上的早餐都差不過類似,只不過有些小青旅或者客棧,只提供簡單的紅茶和饢,外加一些小菜。不過總歸來說,都可以讓你吃的很飽,以保證一上午遊玩不挨餓。
而下面這個則是在亞滋徳非常普通的一個旅店的早餐,雖然簡單,但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干凈和可口。
不過通常我們在逛街的時候,碰到香氣逼人的烤饢店就進門,花五毛錢選購一張饢,剛出爐的饢脆而香,分量實在,四五個人都吃不完。
中午
在中午的時候,我們通常會選擇吃當地很有名的,也是最尋常的主食套餐-烤爸爸。烤雞肉、烤牛肉、烤羊肉是點餐率最高的,另外烤雞翅、烤駱駝肉、烤鴿子也都可以品嘗到。有了肉,當然少不了一些生菜和烤焦的西紅柿,就著饢或者米飯一同吃,別提有多搭了。末了,再來一杯茶水或者咖啡別提有多爽了。(補充一下,不知道為啥這里都會把西紅柿烤焦?)
我還挺喜歡這種用藏紅花煮的米飯,雖然口感不如中國的勁道,但是配烤肉卻是另一種滋味。
另外吃完飯,還必須品嘗的那就是伊朗的冰激凌,尤其是設拉子,或許是我吃過最特色的冰激凌,而且價格超級劃算,量大物美。
晚餐
晚餐其實和中餐的差別不大,基本上以烤爸爸為主,在配以米飯饢,茶水或者咖啡。不過一般晚上我們都會挑選一些環境相對比較好的餐廳就餐,餐廳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服務員清一色的男生,基本上很少看得到女性,這就是伊朗的一種風俗。
其他還有一些賣相不太好的菜品,我也來分享一下,比如這個黑乎乎的一坨坨的燉牛肉,燉豆子或者燉茄子。
對於伊朗的 美食 ,旅行者大都覺得很一般,甚至一般,雖然褒貶不一的伊朗 美食 ,但在我看來卻是享受另一種獨特的味道,與眾不同但不討厭。
早餐一直被認為是伊朗家庭的重要一餐。享受早餐時間被認為家庭團聚之一,也是開始一天的最佳時機。饢和紅茶是波斯風格早餐的重要組成部分。伊朗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紅茶,其次饢。
饢對於伊朗人的生活很重要,饢是波斯語 音譯,中文意思麵包,英語Bread
在伊朗,每天都有新鮮饢出爐。各種類型的饢餅,在伊朗早餐很受歡迎。幾款著名饢有:noon-e barbari,noon-e sangak,andon -e taftoon。
另外,早餐中還有:乳酪、水煮雞蛋、核桃、果醬、蜂蜜、黃油及黃瓜、西紅柿,一起與饢享用。紅茶是伊朗人中最重要的飲料,他們從早到晚都有喝紅茶的習慣。
在伊朗早餐還有幾款暖湯:
1、Adasi扁豆湯。它是用扁豆、洋蔥或馬鈴薯塊做成。
2、Haleem是用小麥或大麥和肉類在內的燉菜,屬於溫熱早餐的類型。通常在大多數城市的專門店裡售。
3、 Kalleh Pache,一種用煮牛或羊蹄頭的菜,也有一些粉絲。有些人喜歡吃,但有些人不喜歡它的味道。
4、煎雞蛋和伊朗番茄炒雞蛋,用新鮮西紅柿炒雞蛋,通常在伊朗家庭中享用。
享受充滿活力的一天,波斯風格的早餐充滿了品味和色彩。
如果你等到伊朗 旅遊 就有機會品嘗這些五彩繽紛的早餐,因為伊朗賓館提供早餐。
身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身邊最不缺的就是 美食 了,這樣的想法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也照樣適用,全世界的每個國家都有他們的國民認為好吃的 美食 ,比如說我們不是很熟悉的一個國家伊朗,伊朗是我們的鄰國,如今也有很多中國人在那裡工作,也了解了一些伊朗當地的文化,尤其是飲食文化。
伊朗人吃飯還是比較講究的,首先比較 養生 ,他們一整天都喝茶,從早上第一頓飯就要吃好,所以早餐相當的豐盛。
伊朗人的茶搭配方糖、蜂蜜、水果和葡萄乾等食物一起吃,可以品一整天,而早飯是他們最重要的一頓飯,必須要吃好,伊朗人早餐的首選就是麵包,而且是那種我們國家沒有見過的麵包,麵包的種類也有幾種,但是他們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比較大,而且嚼起來偏硬,很有嚼勁,搭配一些當地的菜品吃,很合適。
伊朗人喜歡吃炒雞蛋,但是他們炒雞蛋的方法只有一種,就是「西紅柿炒雞蛋」,是不是聽上去很有中國的風味,其實,現在在伊朗生活著很多的中國人,他們吃飯的方式也多多少少受到了中國人的影響,炒雞蛋搭配像煎餅一樣的主食吃,再來一點新鮮的圓蔥和香料。
伊朗人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吃肉也是比較平常的,他們比較喜歡吃羔羊肉和雞肉以及肉粥,而且在伊朗還有專門烹飪這種肉的手法,這種食物在宗教的節日經常吃,他們把小麥搗成泥狀,直至形成燕麥片狀稠度。然後搭配著肉來吃。冬天吃讓身體能夠更加的溫暖。
除此之外,伊朗人的正餐還是經常吃米飯的,伊朗的很多飲食文化和我們的另外一個鄰國印度很像,都是喜歡用手抓飯,而且他們練就了一種不怕燙的本領,網友們,看了伊朗人的日常飲食,你們覺得有食慾嗎?
在伊朗,人們非常重視早餐,每天的早餐都精心准備。伊朗主婦能把所有食品做成各式花樣,非常有藝術特點。
一般早餐主食以麵包為主,大致包含3特色:長長的橢圓形麵包叫巴爾巴里,和我國的傳統麵包味道差不多;在岩石上烤的小麥餅叫巴爾巴里,和我們的燒烤餅味道類似;圓形,白色的大餅叫塔夫圖,類似新疆的饢。
伊朗人將黃油,果醬,羊乳酪,塗抹麵包上面,配上多種蔬菜:西紅柿,辣椒,黃瓜,土豆,捲心菜等,灑上鹽巴來吃。
伊朗人早餐必不可少的就是煎蛋或煮蛋,條件好的好要吃烤羊肉,烤牛肉。伊朗人最喜歡乳酪,每餐都要吃乳酪。各式蔬菜沙拉、水果沙拉也是伊朗人早餐必不可少的。
飯後,伊朗人喜歡喝早茶,特別是紅茶,伊朗人都很喜歡喝。
伊朗早餐主要以各種鞭為主,什麼牛鞭,馬鞭,羊鞭,鹿鞭,大象鞭。輔助配一些麵包和狗鞭湯。要不伊朗足球這么厲害,能輕輕鬆鬆打中國3:0,不愧為亞洲第一,原來是吃的早餐和我們不一樣。。。。。。。。。。。。
拍的圖,寫的介紹,都是有錢人的習慣,沒普通人尤其窮人的就餐習慣。
有一道非常有特點的早餐,就是伊朗的羊湯,一碗湯,一盤羊頭肉,還有羊舌頭和羊腦花。這早餐杠杠滴!
中國人一般早餐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