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和伊拉克的歷史有何關聯,何時分裂
歷史上,兩國間一直存在著民族矛盾、教派沖突、領土糾紛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爭端。1980年9月,兩伊戰爭全面爆發。戰爭共造成100多萬人死亡,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1987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伊拉克和伊朗先後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8月20日,長達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結束。
戰爭結束後,兩國仍然處於敵對狀態。1990年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拉克於當年8月17日正式宣布從伊朗領土撤軍,10月兩國恢復外交關系。盡管此後兩國為改善關系作出積極努力,但雙方在一些領域的分歧依然存在。
2000年以後,伊朗和伊拉克關系明顯改善,特別是「9·11」事件後,因被美國列入「邪惡軸心」國名單,雙方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
2003年3月20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後,伊朗強烈反對美國的武力行動以及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存在,呼籲聯合國在伊拉克重建和未來政府組建上發揮主導作用。伊拉克戰爭後,伊朗積極支持伊拉克重建,向對方提供援助,並加強與其的經濟合作。兩伊政治經濟關系逐漸升溫。
2005年,兩伊關系發展步伐加快。當年5月,伊拉克過渡政府成立。親伊朗的什葉派達瓦黨領導人賈法里執掌政府。為表示對賈法里政府的支持,伊朗外長哈拉齊5月中旬訪問伊拉克,成為薩達姆政權垮台後訪問伊拉克的伊朗最高級別官員。7月,伊拉克過渡政府總理賈法里訪問伊朗。11月,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訪問伊朗,成為近40年來首位訪問伊朗的伊拉克國家元首。
2006年以後,兩伊關系持續升溫。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於2006年9月和2007年8月先後兩度訪問伊朗。2006年11月,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時隔一年之後再度訪問伊朗,尋求擴大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兩國高層互訪進一步促進了雙邊關系的發展。
歷史上,兩國間一直存在著民族矛盾、教派沖突、領土糾紛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爭端。最主要原因。
B. 伊朗和伊拉克關系怎麼樣了
現在的伊拉克,掌權的是什葉派政黨,大大改善了與伊朗的關系,因為伊朗掌權的是什葉派!在一些問題上,兩國觀點逐步統一趨向一致!同時,兩國在不斷改善關系,消除兩伊戰爭帶來的隔閡!
C. 伊拉克與伊朗是否建交
伊朗在中國西面,伊拉克在伊朗西面。他們是相鄰的阿拉伯兄弟,都信伊斯教。
然而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拉克趁伊朗局勢未穩之際,發動兩伊戰爭。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
但自從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和伊朗的關系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兩國越走越近,出現明顯的緩和局面。
D. 伊拉克和伊朗是什麼關系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
二戰後,由於美蘇插手中東事務,沙特、黎巴嫩、伊朗和伊拉克成為了美國的跟班,1958年,伊拉克革命後轉投蘇聯懷抱。
而伊朗在1979年革命後也和美國劃清了界限,成為了鐵桿的反美國家。
蘇聯解體後,面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威脅,敘利亞、黎巴嫩、伊朗三個什葉派反美國家綁到了一起。
伊拉克則因為入侵科威特,被美國打垮了。
兩國曾在1980年爆發了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伊拉克戰爭以後,大量流亡伊朗的伊拉克反對派回國,並且在伊拉克重建中起重要作用,兩伊關系全面改善。
(4)伊朗和伊拉克為什麼和好了擴展閱讀:
1979年2月,伊朗 *** 革命成功,以宗教領袖霍梅尼為代表的什葉派 *** 上台執政。
伊拉克是什葉派發源地,占人口55%的什葉派 *** 中反 *** 勢力活躍,從而成為伊朗輸出革命的首要目標。
伊拉克國富兵強,積極謀求海灣地區霸權,企圖趁霍梅尼政權立足未穩之際對其進行打擊,以消除所面臨的威脅並徹底解決邊界爭端。
兩國關系日趨緊張,邊境沖突加劇。
兩伊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 第一階段,伊拉克全面進攻,伊朗組織邊境防禦和反攻。
1982年2月,伊朗發展反攻勢頭,伊拉克被動挨打。
1984年開始,雙方展開地面拉鋸戰,加強空中與海上襲擊。
第四階段,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戰場主動權,再次攻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但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戰斗。
E. 伊朗和伊拉克現在關系怎麼樣
從兩伊關系變化看伊拉克戰爭
一、兩伊關系由敵對到友國
伊拉克與伊朗是海灣地區國家關系中最重要的關系之一,對本地區局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世紀80年代,持續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影響了整個海灣地區,兩伊敵對關繫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隨著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爆發,海灣地區國際關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兩伊關系也發生了由敵對到友國的重大轉變。美國在9·11事件後,推出「先發制人」的戰爭理論,該理論針對三個敵對目標:伊拉克、伊朗和朝鮮。隨著什葉派在伊拉克掌權,什葉派勢力在中東明顯增強,從伊朗到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什葉派勢力一路走強。什葉派在伊拉克掌權後,真主黨和哈馬斯等強硬勢力在阿拉伯政壇崛起,這一系列的變化都以伊朗為中心,伊朗的勢力明顯在增強,而伊朗是美國圈定的「邪惡軸心」國家,內賈德在伊朗執政後堅持強硬的政策,這些新形勢使美國尷尬不已,無疑對美國的中東政策形成了嚴峻挑戰,可以說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導致了什葉派崛起,這是美國先發制人戰爭政策的最大失策之一。
二、兩伊化敵為友令美國不安
1991年海灣戰爭之前,美國奉行「以伊制伊」的海灣地區戰略,即通過伊拉克與伊朗相互制約,保持一種地區平衡並從中漁利。1993年美國推出「雙重遏制兩伊」政策,在對伊拉克進行遏制的同時,對伊朗也加以遏制,目的是保持美國霸權優勢地位不受挑戰。現在,兩伊這一對被美國遏制的冤家已經變成了朋友加兄弟關系。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取而代之的是什葉派掌握了伊拉克國家大權,什葉派與遜尼派權力和地位角色發生轉換。戰爭改變了伊拉克國家政治權力結構,什葉派成為現今政治權力結構的基礎,伊拉克與伊朗由敵對變為朋友關系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這嚴重影響了美國在海灣地區乃至全球的戰略,也與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目標背道而馳。伊拉克戰爭後,什葉派政權增多了,中東地區出現了什葉派弧形地帶,這令美國如坐針氈。
三、伊拉克離內戰越來越近
伊拉克戰爭結束三年多了,但它仍是戰亂國家,無穩定下來的任何跡象。不論美國或伊拉克政府是否敢於承認伊拉克已經陷入內戰,伊拉克局勢的現實是越來越糟。2006年以來教派沖突慘烈,每天都有數十人甚至數百人集體死於教派仇殺或教派沖突。值得注意的是,伊拉克境內各類暴力活動還在呈擴大趨勢。除反美、反政府襲擊以及什葉派與遜尼派的教派沖突外,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什葉派內部派別之間的爭斗也在逐漸惡化,波及北部基爾庫克和摩蘇爾及南部一些城市,這進一步加劇了伊拉克局勢的惡化程度。美軍對於改善伊拉克安全局勢的行動經常招致更猛烈的反抗和襲擊。伊拉克離陷入內戰的危險越來越大。亂象叢生的伊拉克局勢迫使布希政府不得不考慮調整對伊策略,以擺脫困境。這其中包括與伊朗私下談判,要求伊朗參與伊拉克戰後重建,一同討論解決伊拉克問題,以使教派沖突平息下來。美國的這一舉動只能表明布希政府對治理伊拉克亂局已力不從心,處於一種無奈的尷尬境地,已被動到求助伊朗的地步。
四、美國有求於伊朗
美國有求於伊朗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伊拉克什葉派政治上得勢,伊朗的鄰國不再是威脅性極強的薩達姆政權,而是換上了一脈相承的什葉派兄弟執政,伊拉克戰後兩屆總理都來自於什葉派政黨「達瓦黨」,該黨與伊朗關系密切。其二是在伊拉克當今領導層中,多數人都曾在伊朗避過難,他們與伊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國的政治合作日益增多。其三是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西斯塔尼是伊朗人,至今是伊朗國籍。於是,伊朗對伊拉克的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在伊拉克內政外交等問題上不僅有影響力,還有發言權。
雖然伊拉克不會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權政體,但同為什葉派政權的密切聯系足以使兩伊關系更加親密。一個什葉派的伊朗政府已足夠美國頭痛,再加上另一個什葉派政府的伊拉克,這令美國痛上加痛。美國原本以為推翻了薩達姆,海灣地區的事情就好辦多了,但事與願違,事情反而越來越棘手。伊拉克戰後安全問題和伊朗核問題一直困擾布希不得安寧,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難有作為,伊朗的強硬態度令美國拿不出有效的良策,在伊拉克戰後局勢問題上更是一籌莫展,眼下不得不有求於伊朗幫忙。
由此,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成敗,結果已顯現。這場師出無名的戰爭的確錯了。美國深陷伊拉克戰後泥潭難以自拔,不僅偏離了反恐戰爭的軌道,而且還招致全球恐怖活動越來越多,伊拉克變成了恐怖分子活動的重要場所。不僅如此,美國本土也越來越不安全。布希總統本人因此不斷遭到國內輿論的譴責。眼下,布希對制止伊拉克的暴力活動已經無牌可出,求助伊朗幫忙勢必也要調整對伊朗的政策,這等於宣布美國對伊拉克的影響力削弱了,同時也暴露了美國力量的局限性,而且,求助伊朗的結果會是,美國將被迫與伊朗分享其對伊拉克的影響力。
F. 伊朗和伊拉克曾經的宿敵,現在關系怎麼樣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1979年2月,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以宗教領袖霍梅尼為代表的什葉派穆斯林上台執政。伊拉克是什葉派發源地,占人口55%的什葉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勢力活躍,從而成為伊朗輸出革命的首要目標。伊拉克國富兵強,積極謀求海灣地區霸權,企圖趁霍梅尼政權立足未穩之際對其進行打擊,以消除所面臨的威脅並徹底解決邊界爭端。兩國關系日趨緊張,邊境沖突加劇。戰爭進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 第一階段,伊拉克全面進攻,伊朗組織邊境防禦和反攻。1982年2月,伊朗發展反攻勢頭,伊拉克被動挨打。1984年開始,雙方展開地面拉鋸戰,加強空中與海上襲擊。第四階段,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戰場主動權,再次攻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但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戰斗。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化學武器。2015年9月22日,伊朗舉辦紀念兩伊戰爭爆發35周年盛大閱兵式 。
G. 伊朗和伊拉克為何開戰
因為伊拉克想當21世紀的中東老大,伊朗認為自己不必伊拉克弱,見不得伊拉克飛揚跋扈,美國正好又利用伊朗制衡一下伊拉克
H. 敘利亞和伊朗關系為啥這么好
一、在歷史上,敘利亞雖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他與俄羅斯和伊朗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伊朗之所以支援他,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都有同一個敵人,就是以色列
二、如果說近幾年哪幾個國家的國際新聞最多,我想敘利亞一定當仁不讓排在前幾名了。這幾年發生在敘利亞的戰爭可以說是非常的頻繁了,而且本來屬於敘利亞國內的戰爭現在已經演化到了許多大國參與其中的國際性的戰爭了。而在他們當中有一個國家一直在力挺敘利亞他就是伊朗,敘利亞和伊朗這倆毫無交點的平行線,是如何變成「鐵哥們兒」的?兄弟情深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敘伊兩國是從「兩伊戰爭」的時候關系開始逐漸變鐵的,當時伊朗和伊拉克可以說是在中東這塊土地上打的不亦樂乎,當時在伊朗最困難的時候敘利亞向他伸出了援手,當時的敘利亞可不是現在這樣內戰不斷。而是在上屆總統的努力下從貧困弱小的小國變成了在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大國。而且伊朗還以敘利亞為中介用石油向歐洲等其他國家購買武器彈葯。甚至還用石油從亞洲某國購買了禁止售賣的武器裝備。而且不僅提供了武器援助,還派兵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來牽制其部隊。可以說是從最大程度上援助了伊朗了。
而且兩國的友誼並沒有因為戰爭的結束而開始慢慢疏遠,在戰爭結束以後兩國又開始了進一步加深合作,共同促進了兩國的軍事和經濟發展,同時又聯合整備軍隊抵抗另外一個鄰居以色列。不過其實兩國的關系鐵也是有原因的,伊朗需要敘利亞的地理位置來抵擋中東其他國家的襲擾,而敘利亞同時也需要伊朗的支持來擺脫當前困境。
其實我認為敘利亞要想擺脫現在的困境還是需要那些插手他國內政的某些國家撤退,畢竟自己家的事他人的摻和只會越弄越亂。還是希望敘利亞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擺脫自己的困境。
I. 伊朗和伊拉克的關系非常緊密,未來是否有可能合並成一個國家
伊朗和伊拉克關系再好,未來也完全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的。這可是本來就完全不相同的兩個國家,國情不一樣,處於同一個地界,嚴格來說這倆還能算是競爭關系,雖然這倆不打架,但是關系也算不上多鐵,和韓國朝鮮這種本來就是一個國家分裂出來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除了這些國際因素之外,伊拉克和伊朗本身治國政策上也不同,中東地區宗教地位又十分的重要。即使信奉一個宗教還有可能決裂,兩個國家親密也僅僅止於利益關系。就伊朗這么愛搞事的勢頭,一旦伊拉克真的和伊朗合並,伊拉克也免不了跟隨著伊朗到處惹事的命運,伊拉克的總統怎麼想也不會選擇這條讓伊拉克走向衰敗的命運的。
J. 伊朗為什末要拉攏伊拉克
同為伊斯蘭國家 相同的民族(阿拉伯) 相同的遭遇(被美國干涉) 而且現在伊朗在國際上太孤立的 中俄都已經近乎拋棄伊朗 所以後者迫切需要一個同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