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和中國是什麼關系
中國與伊朗的關系,不可否認「石油」是兩國聯系的命脈。中國目前每天原油需求量高達800萬桶,其中近一半的原油都需要進口,伊朗每天出口中國的石油高達近55萬桶。如果中國採取跟隨美國的戰略,伊朗一旦限制對華石油出口,對於中國經濟的打擊可想而知,最後是美國制裁伊朗的目的達到了,中國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正是基於如此的推論,美國政府希望阿聯酋、沙特等國加大對中國石油的供應,甚至鼓勵中國石油企業參與伊拉克的油氣開采,從而減小中國對伊朗石油資源的依賴。首先,中國經濟的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將進一步大幅增加,決定了中國不會冒然參與到對伊朗核計劃的制裁中去。美國雖然敦促沙特、阿聯酋等國增加對中國的石油供應,但是這些國家增加的供應量不可能彌補伊朗的供應量。中國的石油消耗量預期到2030年將增長至每天兩千萬桶左右,無論是沙特、阿聯酋都不可能擔負起對中國石油的供應。對於伊朗這樣的石油出口大國,中國冒然與之割斷關系,伊朗始終有資源在手,受到的傷害是短暫的,對中國的影響則是波及到社會、經濟,乃至政治穩定的方方面面,除非世界上其它國家能夠完全取代伊朗對中國的石油供應量。其次,意識形態決定了中伊是一對孿生兄弟。美國透過石油利益鏈條來拉攏與中國的關系,但是美國忽略了中國對於意識形態的重視。雖然中國在國際關系事務中,逐漸淡化意識形態,但是歐美國家對中國進行民主機制和普世價值的滲透,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政權體制。中國政府出於對自身權力的維護,決定了只能和歐美保持一種表面的友好關系,對其提出制裁伊朗的措施即使不公開反對,也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敬而遠之。這一點在中國處理朝鮮關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中國如果疏遠伊朗,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伊朗目前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的否認,對其自身政權黨政合一也是巨大的沖擊。涉及到政治體制這一原則,中國當局是絕不會讓步的。其三,中國方面其實是希望伊朗與美國這種對峙關系的長期存在。中美之間的發展註定是一對遏制與反遏制的關系,雖然雙方都表示對對方的發展予以認同,那不過是表面上的功夫,誰都不希望看到對方一家獨大控制整個國際局勢。中國在中美關繫上,目前一直處於弱勢地位,恰恰是因為有伊朗、朝鮮等這樣的政權存在,才給中國有了反制美國的機會和平台。中國如果與美國聯手制裁伊朗,一旦這些在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都與中國較為趨同的政權垮台,必將給中國的體制和政權穩定帶來致命性的沖擊。迫於美國的強勢地位,雖然中國會趁機利用美國打「石油牌」獲取資源帶來的好處,但要中國從伊朗的政治利益鏈條上退出來,中國當局是要三思而後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 家 寶上周在與伊朗副總統拉希米(Reza Rahimi)會晤後,稱贊中伊兩國政府的關系將不斷拓展和深化,其實就是明確的告訴美國,在伊朗問題上,中國的立場不會輕易改變,中美在伊朗問題上全面合作是不符合中國政治、經濟利益。中國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買家,中國已經承諾未來幾年要在伊朗的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上新增投資數百億美元。中國在伊朗問題上,政治和經濟利益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國最多是伊朗核計劃制裁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和主導者。
② 國家元首一般都要出國訪問,為何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不曾前往他國訪問
壓力太大。並不是哈梅內伊他不想出國訪問,因為政治格局等等一些信息,而是他現在的形勢不利於他出國去其他的國家訪問,也沒有什麼權力出國訪問別國,因為美國對他們國家施加的壓力太大,所以就不訪問其他國家了。
在伊朗,神權監護者是代表安*拉統治萬民的,是監護者的角色,是很重要也很厲害的,也就是說,最高領袖並不是直接統治萬民,不是直接的方式就不是很方便了,而是用間接的方式,不方便直接監管什麼的,因此需要有一個執行機構,以及最高執行官來執行、落實最高領袖的決策,這個執行機構就是民選政府,而總統則作為政府的代表屬於最高領袖的首席執行官,在最高領袖的領導下治理國家。
③ 伊朗離中國有多遠
伊朗最東部的呼羅珊邊境離中國最西部的新疆塔什庫爾干縣的達坂約1230公里;伊朗首都德黑蘭距離中國首都北京約 5600公里。
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七。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遭不同異族先後入侵。
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3)我國主席哪個訪問過伊朗擴展閱讀:
中伊交往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紀。班超的副使甘英曾到過伊朗,並打通了中國經伊通往羅馬的交通線,即古絲綢之路。此後,兩國間往來連綿不斷。1971年8月16日中伊建交,2016年1月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近年來,中國與伊朗在政治、經貿等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平穩發展。兩國高層保持密切接觸。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比什凱克峰會期間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晤。
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雅加達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期間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9月,習近平主席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期間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
2016年1月,習近平主席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2019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比什凱克峰會期間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
④ 1999~2009發生了哪些國家大事
2007年3月時事政治(1日-15日)
1.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布「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據初步核算,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0940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0.7%;國家外匯儲備破萬億美元,達10663億美元;進出口總額176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8%。
2.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3日下午抵達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開始對沙特進行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這是他就任伊朗總統以來首次訪問沙特。輿論認為,此舉將有利於促進和維護伊斯蘭世界的團結和整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3.3月3日至15日,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提案委員會關於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和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政治決議。5日至16日,全國人大十屆五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等一批決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4.印度尼西亞鷹記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400型飛機7日上午在日惹阿迪蘇吉普托機場降落時與地面猛烈撞擊後沖出跑道並燃起大火。目前已證實有21人死於這次事故。
5.法國總統希拉克11日宣布,他放棄參加下一任總統選舉,轉而以另外一種方式為法國服務。這就意味著,兩度出任總理、連任兩屆總統的希拉克,將告別縱橫捭闔40餘年的政治舞台。
6.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3日晚與到訪的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有利於加強日澳安全保障領域合作的安全保障聯合宣言。
7.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14日晚在北京表示,他對朝鮮的訪問是很有益的,朝方表示願意重返國際原子能機構。
2007年3月時事政治(16日-31日)
1.備受關注的物權法草案3月8日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後,3月1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主席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2.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4周年之際,美國、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亞、匈牙利、土耳其、希臘等許多國家的民眾17日紛紛走上街頭,舉行大規模反對伊拉克戰爭示威遊行活動,要求外國軍隊撤出伊拉克。
3.俄羅斯中南部克麥羅沃州烏里揚諾夫斯克煤礦當地時間19日上午發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當地政府已確認有107人死亡。這是俄羅斯10年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礦難事故。
4.美國眾議院23日以218票贊成、212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一項總額為1240億美元的戰爭緊急撥款法案,法案附加條件,要求總統布希明年8月31日前從伊拉克撤出全部作戰部隊。
5.伊朗海軍23日在海灣水域扣押了15名英國士兵,稱他們侵犯了伊朗領海。英國予以否認,並要求伊朗立即釋放這些士兵。
6.聯合國安理會24日下午以一致贊成的表決結果,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747號決議。新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和導彈計劃相關領域的制裁,同時強調繼續尋求通過談判解決伊核問題。
7.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25日舉行投票,候選人曾蔭權獲得649票,以超過80%的高得票率在選舉中勝出,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人選。
8.國家主席胡錦濤26日乘專機離開北京,開始對俄羅斯聯邦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中國年」開幕式等活動。
9.中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6日共同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雙方確定於2009年聯合對火星及其衛星「火衛」進行探測。
⑤ 中國和伊朗關系怎麼樣和巴基斯坦比起來,哪個關系好
中國和伊朗關系一般吧,1971年8月16日,中伊兩國建交。能源上合作比較廣泛,伊朗的石油多數出口到中國,兩國關系比較穩定!
和中國關系好的當然是巴基斯坦,可以說世界各國中巴基斯坦是和中國關系最好的國家!
巴基斯坦和中國領導人都把兩國關系稱為「中巴全天候友誼」
中巴友好:
巴基斯坦參與救援汶川地震
巴基斯坦共有4架運輸機,其中兩架用於日常飛行,另外兩架作為緊急備用。目前有兩架運送救災物資的飛機仍在中國,巴政府經過緊急磋商後決定:動用剩下的兩架備用飛機。5月27日,一支由28名醫務人員組成的巴基斯坦醫療隊飛赴中國甘肅地震災區。為此,巴方專門動用了最後兩架戰備運輸機。
巴基斯坦婚禮上的新郎對於巴基斯坦的首批醫療隊赴甘肅地震災區進行救援,中國有關接待部門非常重視,也希望能為他們做好生活方面的安排。為此,國內專門向中國駐巴使館詢問巴基斯坦醫療隊的飲食安排問題。
巴外交部東亞司司長馬丁·汗告訴中國駐巴使館政務參贊姚敬,巴基斯坦醫療隊自己會帶一些簡單的食品,盡量不給災區增加麻煩和負擔。
「不要談錢」
急災區之所急。巴基斯坦在中國地震發生後共提供了兩萬多頂帳篷。中國駐巴使館非常清楚,這些帳篷對於經濟並不發達的巴基斯坦來說是筆很大的開銷,所以希望以中方購買的方式送給災區。但是經過幾次詢問,巴基斯坦國家減災局主席法魯克和其他巴方官員都拒絕透露帳篷的價格。
「這些帳篷是救災用的,是我們心意的表達,」法魯克說。
「巴方說:『這些援助不是用錢來衡量的。中國兄弟以前幫助我們的時候,跟我們要過錢嗎?』聽到這里我眼淚都出來了,」一位使館工作人員動情地說。
姚敬介紹說,根據市面價格,一頂帳篷一般約在200美元左右。光是帳篷一項,巴基斯坦的捐贈價值就達到了400多萬美元。
搬光戰備帳篷
巴基斯坦是全球向中國災區捐贈帳篷最多的國家之一。兩萬多頂帳篷不是個小數目。
巴政府在提出捐贈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而是把救災放在了第一位,舉全國之力為中國地震災區抽調帳篷。這些承載著巴基斯坦人民深情厚誼的帳篷源源不斷地從伊斯蘭堡、卡拉奇、拉合爾等城市運往中國災區。
在伊斯蘭堡裝運帳篷時,竟然把戰略儲備倉庫里的帳篷全部搬光了。
喀喇昆侖公路上的愛心傳遞
巴基斯坦提供救災帳篷後,運輸又成為了問題。畢竟,巴方運輸機每架次只能運送不過二三百頂帳篷。為此,使館和巴方經過協商決定,大部分帳篷通過喀喇昆侖公路——中巴友誼公路運輸。
喀喇昆侖公路平均海拔高,路況復雜。5月21日,16輛集裝箱卡車從伊斯蘭堡啟運。由於在巴方境內距紅其拉甫口岸50公里處的冰川融化,中巴友誼公路被沖毀,淹沒路段達一公里,運送救災物資的貨車無法通行。
經過中國新疆路橋公司和巴方工程人員的連夜緊急搶修,道路最終恢復了通車。歷時4天跋涉,這支車隊終於抵達中國的紅其拉甫口岸,在大雪中和等候在那裡的中方人員舉行了交接儀式。
截至記者發稿時,還有巴方運送帳篷的車隊行進在泥石流多發的中巴友誼公路上,進行著千里愛心傳遞。
患難與共
2008年9月29日凌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發生強烈地震。地震發生當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向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致慰問電,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並以他個人名義,向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表示誠摯慰問,對不幸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胡主席是第一位向巴總統表示慰問的外國領導人。30日,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羅照輝將中國政府捐贈的100萬美元的支票遞到扎爾達里總統的手中。中國是地震發生後第一個向巴基斯坦提供援款的國家。這兩個「第一」,正如扎爾達里所說,再次表明了巴中兩國「比海深、比山高」的兄弟情誼。
⑥ 伊朗跟阿拉伯國家關系怎麼樣
伊朗的什葉派革命者與富有的遜尼派為主要勢力,與在美國庇護下的波斯灣的阿拉伯政權關系一直很緊張。自從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2005年伊朗總統選舉火葯味濃後的內賈德上台後,二者之間關系明顯惡化。阿拉伯害怕伊朗的想要控制這一的地區野心,伊朗對什葉派少數民族的影響以及伊朗的核計劃,而伊朗也同樣擔心伊朗的阿拉伯人的忠誠度,以及海灣對面兵羅棋布的美軍可能發起的打擊。但從近幾年來看雙方的關系趨於緩和,然而,海灣兩岸的猜疑不是一下子就能煙消雲散的。和很多希望政府一樣,海灣國家也擔心伊朗的核計劃是否真的只是出於民用目的。阿拉伯領導人仍然念念不忘伊朗做過的壞事,比如所謂的調停伊拉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之間的關系,真實目的卻是佔領海灣中部屬於阿聯酋的三大島嶼。在峰會上內賈德總統所建議的「不受外國勢力干涉的」地區安區協定,海灣國家也投以懷疑的目光,在他們看來這不過是伊朗想要取代美國成為海灣的監護人的一個途徑罷了。但這種箭拔弩弓的局勢還是有所緩和的。無論他們多麼不喜歡伊朗的這位神學老師,他們更不原意看到美伊戰爭。伊朗領導人喜歡把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描繪的好像海灣的阿拉伯國家——而不是伊朗——從中獲益匪淺。但是,伊朗由於低效率,經濟日益衰落,而伊國內的幾千億投資資本也都攥在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的手中,現在看來還是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更勝一籌。
⑦ 拜登中東行後普京訪問伊朗,「中東」為何成俄美博弈新焦點
因為中東地區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主要矛盾正是由於資源分配不均勻而導致的。
雖然一戰和二戰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戰爭帶給我們的傷痛卻遠遠不僅如此。我國已經遠離戰爭時期多達四十多年,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夠掉以輕心。目前世界上正處於和平時期最長的一段時間,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地區出現了局部的戰亂。
中東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大國博弈的區域。隨著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發生矛盾之後,中東地區就顯得至關重要。於是美國總統與俄羅斯總統相繼開始訪問伊朗,伊朗也成為了兩個大國之間博弈的中心點。但是伊朗方面對此並沒有做出任何錶示,畢竟伊朗處於中東地區,一直以來都存在著戰亂的情況。根本不願意再介入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 ,也不願成為兩個大國博弈的棋子。
⑧ 伊朗的最高領袖好幾任,為何都沒有見他們離開過伊朗
外交是一個國家對外友好交往 ,吸收經驗,尋求合作,雙贏的一個交際過程。一個人需要嚮往交際,一個國家同樣需要對外交往。現在已經不像以前了,我國都從固守國體,逐漸轉為對外開放,可見外交的重要性。但是有這么一個國家,伊朗,最高領導人阿里·哈梅內伊已經在位四十多年,卻沒有一次的外出記錄。總歸如下有三點原因。
三,宗教信仰的限制。有涉及到了宗教問題,宗教信仰不能褻瀆,在伊朗,最高領袖同樣是他們的宗教最高信仰,就相當於他們的神了。所以,為了安撫民心,和籠據權利和信仰,最高領袖根本不能出國。
⑨ 簡述伊朗核危機及其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中國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是營造一個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國際環境,維護領土主權,促進國家統一。為此,中國力促國際形勢的緩和,珍惜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機遇,不需要在國際上挑頭去反對任何一個大國。
伊朗核危機,中國做為亞洲一個大國和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也想拉攏中國制裁伊朗,俄羅斯也想借機討到便宜。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需要進口伊朗的石油,所以中國不會贊成制裁伊朗,會採取一貫的和平解決方案!
⑩ 伊朗是一個國家嗎,在哪個地方
伊朗是一個國家,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