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伊戰爭一邊導彈狂襲,伊朗究竟有多死硬
近日伊朗和美國的紛爭讓全世界矚目,美國發射導彈炸死了伊朗高級將領,導致伊朗清真寺掛上了“血旗”開始復仇行動。不過很多人其實對伊朗這個國家並不了解,也並不知道伊朗到底有何實力敢和美國人叫板。不過有一點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伊朗絕對是這個星球上,最死硬頑強的國家之一。
任何與伊朗為敵的國家,都很容易回憶起30多年前那場驚心動魄,傷亡超過百萬的兩伊戰爭。
上圖_ 飛毛腿導彈
這場鬧劇一般的戰爭被稱為“現代技術條件下的一戰”。一邊是瘋狂人海戰術,另一邊是襲城炸船(伊拉克為了阻攔伊朗出口石油用空軍炸游輪)。兩邊對打不亦樂乎。然而當這場鬧劇結束,雙方發現留下的不僅僅是巨額債務,還有人民生活水平的空前倒退,無論是德黑蘭還是巴格達,除了上百萬具屍體和數百億美金的債務。什麼也沒有得到。
希望歷史永遠不會重演,希望人民不要再頂著炮火 地雷和導彈,在戰場上成為炮灰。
㈡ 伊朗的錢是什麼
伊朗貨幣是伊朗里亞爾
。
其外匯儲備全部用歐元,從07年開始降低美元在伊朗外匯儲備中的比例。現在基本沒了美元。
㈢ 伊朗為什麼經濟發達
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日產能力可達410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森林是伊朗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資源,面積達1800萬公頃。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伊朗水果、乾果十分豐富,開心果、蘋果、葡萄、椰棗等遠銷海內外,其中2001年伊朗開心果總產量為17萬噸,出口量約9.3萬噸,創匯2.88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心果出口國。有5000多年歷史的伊朗地毯編織藝術聞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藝、美麗的圖案、和諧的色彩搭配傾倒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詩歌、神話、繪畫。波斯地毯已成為伊朗享譽世界的傳統大宗出口產品。其他工業有紡織、食品、建材、地毯、造紙、電力、化工、汽車、冶金、鋼鐵和機械製造。農業比較落後,機械化程度較低。政府預算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石油收入、稅收和其他收入。
1979年以前伊朗除了石油工業外,絕大部分經濟成份屬於私人所有。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之後,當時由私人財團掌握的重要廠礦、農場、銀行、保險公司、飯店等均收回國有。目前伊朗的經濟體制是一種混合體制,由三種成分即國營、集體和私人成分構成,其中國營成分佔伊朗總經濟成分的75%以上。國營成分包括所有重要工業、礦山、發電設施、水壩、灌溉網路、廣播電視、郵電、航空、航運、公路、鐵路、對外貿易、銀行、保險等等,國營企業由政府統一實行中央計劃經濟管理,其收支由國家列入單獨預算。最近幾年,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漸下放管理許可權,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集體成分包括經營物資生產和分配的公司,以及在鄉鎮建立的類似機構。私人成分包括從事工業、貿易和服務的公司以及從事農業、畜牧業的家庭生產單位,它們是國營和集體成分經濟活動的補充。
伊朗的經濟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期間受到嚴重破壞,戰爭結束後,面臨著百業待興的困難局面,為此政府開始戰後重建計劃。1988年制定了第一個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計劃,從1989年3月21日開始實施。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期間,政府將建設重點放在石油、采礦、交通、能源等基礎工業方面,但由於缺乏計劃性,建設攤子鋪得過大,進口過度膨脹,資金發生短缺。在五年計劃後期(1992年-1993年期間)原油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跌,伊朗外匯儲備急劇匱乏,資金嚴重不足,為了保持制定的高經濟增長的目標,不得不向國外借債,不久債台高築,無力償還欠下的巨額中短期外債,導致伊朗銀行信用空前危機,使伊朗經濟建設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在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期間,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做了大量的調整,縮小建設戰線,關停了許多不急於上馬的項目,同時縮小進口規模,擴大非石油產品出口,節約外匯,償還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期間借下的中短期外債,此期間經濟增長率維持在3.5%左右。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4月期間,原油國際市場價格突然連續下跌,伊朗石油收入大幅減少,比上年減少三分之一,第二次給伊朗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失業率和通膨率升高,外債增加,1999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只達到1.8%,迫使第三個五年計劃推遲一年,這使政府充分認識到經濟上嚴重依賴石油的弊病。為此政府通過調整預算的方法,加大稅收,縮減政府開支,擴大吸引外資,出讓政府公司股份給私人公司等方法擺脫經濟困難。1999年9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了一項雄心計劃,將幾個主要的工業,包括通訊、郵電、鐵路、石油化工,甚至石油上游工業進行私有化,作為總體經濟結構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不久制定第三個五年計劃(2000年-2004年),第三個五年計劃總結了上兩個五年計劃的經驗教訓和伊朗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體現了政府對經濟政策重大調整。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總體經濟目標主要有:
(1). 所有經濟的發展和增長必須體現社會公正,縮小貧富差別,消滅貧窮;
(2). 擴大非石油產品出口,減少國家對石油產品出口的依賴;
(3). 對農產品和消費品的需求相對達到自給自足;
(4). 開發和培訓國內人力資源,全面提高技術和專業水平,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5). 鼓勵投資,保證投資安全,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6). 改革稅制,增加國家收入,支持和發展金融和資本市場;
(7). 控制通貨膨脹率,使之適應中下等收入家庭的購買力;
(8). 向私人經濟成分轉讓國營公司股份,加快私有化進程。
根據第三個五年計劃制定的目標,在執行過程中,伊朗近年採取了以下重要的舉措:
原油價格從1999年4月回彈以後,伊朗原油收入又大幅增加,改善了伊朗的外匯收支狀況,外債負擔減輕,9.11事件以後,原油價格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曾一度下降,但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對伊的經濟未造成影響。從2000年4月開始,國家每年將預算石油收入的超出部分存入中央銀行特設的石油外匯穩定基金帳戶,基金的50%用於抵銷今後由於油價下跌引起的預算赤字,另外50%為投資提供貸款,鼓勵非石油產品出口企業和生產企業的投資,其中為私人企業提供的信貸占相當的比例。
石油工業是伊朗的支柱產業,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維持目前的石油產量,保證足夠的外匯收入,同時鞏固伊朗在OPEC中的地位,從1998年開始,伊朗石油部陸續開放伊朗油氣田的勘探與開發,對外提供了40多個開發項目。迄今已與外國石油公司以產品回購方式(BUY-BACK)簽訂了數十個油氣田開發合同,成功吸引外部資金270億美元,計劃未來再吸收130億美元的投資。為了改變單一的石油經濟結構,實現石油產品的多元化,國家大力開發天然氣資源,由天然氣代替原油,並將天然氣出口到歐洲和亞洲市場,同時大力發展石油下游工業,增加石油產品的附加值,擴大石化產品的出口。
2001年5月伊朗議會批准了「吸引和保護外國投資法」,此法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出台的第一部外資法。由於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間的分歧,此法沒有立即生效,遭到伊朗憲法監督委員會的兩次駁回,直到2002年5月才正式生效。2002年8月通過投資法實施細則。新投資法的出台是兩派斗爭的產物,雖然許多條款仍有限制性,但畢竟向改革方向邁進了一步。新的投資法拓寬了投資領域和方式,包括了除石油工業以外的所有工業領域,投資比例沒有嚴格限制,投資的本金和利潤可以自由匯出境外,投資安全度有所提高。由於伊朗投資配套的法律還不健全,投資環境不理想,外國公司在伊朗的投資還處於探索階段。
2002年2月,伊朗議會通過立法改革國家的稅制,減少公司稅,增加增值稅,所得稅從原來的54%降到25%,鼓勵私人成分向生產企業投資。同時對一些國營企業和窮人基金會取消免徵稅務的特權待遇。
2002年3月21日伊朗中央銀行合並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建立統一的銀行協定匯率,與國際通行的匯率制度接軌,取消對國營公司的匯率補貼,使私人公司和國營公司的處於平等的競爭條件。匯率統一引起了通膨率上漲,國家為了減少通膨壓力,仍保持對生活必需品的補貼,對進口商品進行價格補貼,這種上漲影響預計在2003年度有所減小。
伊朗在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實現了一些經濟指標,如原油收入、控制政府支出、完成國民生產總值等,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的問題有:
高失業率是伊朗政府面對的重大社會問題,目前伊朗有350萬勞動適齡人口,預計在三年內將達到500萬,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目標之一是每年解決75萬人的就業,由於缺乏投資和勞動力市場,每年只有40萬人就業,如不加大吸引外資和鼓勵私人投資,就業問題很難解決。
國營企業由國家壟斷,經營方式沒有納入市場運行的軌道,效率普遍低下。
巨額補貼是政府財政的一個沉重包袱。伊朗每年用於能源的補貼高達100億美元,用於糧食和葯品的補貼20億美元,能源補貼除了造成能源浪費外,重要的是使企業競爭力下降,產品不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另外,伊朗一直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在美國的資產被凍結,9.11事件後,布希總統延長達馬托法,宣布伊朗為「邪惡軸心」國,阻止伊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將對伊朗的經濟發展長期產生不利影響
伊朗近期經濟數據
工業生產增長率:3.5% (包括石油)(2004估計數據) / 3%(不包括石油)(2005 估計數據)
通貨膨脹比率:15.5% (2004 估計數據) / 16% (2005 估計數據)
勞動力:2300萬 熟練勞動力短缺(2004 估計數據)/2368萬--熟練勞動力短缺(2005 估計數據)
勞動力分配:農業30%,工業25%,服務業45%(2001 估計數據)
失業率:11.2%(2004,估計數據)
貧困人口:40%(2002 估計數據)
投資(固定總投資) :30.5%(2005 估計數據)
國家收入433.4億美元(2004)/ 國家收入488.2億美元(2005)
支出: 477億美元,包括國家支出76億美元(2004估計數據)/ 604億美元,包括國家支出76億美元(2005,估計數據)
出口:387.9億美元FOB (2004估計數據)
國際債務:134億美元(2004 估計數據)/ 27.5% GDP(2005 估計數據)
農產品:小麥,大米,其他穀物,甜菜,水果,堅果,棉花,乳製品,羊毛,魚子醬
工業產品:石油,石化產品,紡織,水泥和其他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特別是糖精,蔬菜油加工),金屬預製件,武器.
經濟援助已收到:40800萬美元(2002 估計數據)
電力生產:1290億千瓦(2002)
已探明石油藏量:1380億 bbl (2004估計數據) / 1333億桶(2005估計數據)
已探明天然氣藏量:267億立方米(2004) / 266.2億立方米(2005)
電話:1257.11萬(2003)
行動電話:337.65萬台(2003)
網際網路主機: 5269 (2004)
網際網路用戶: 4300萬(2003)
鐵路: 7203 km
高速公路: 167157 km
飛機場: 305 (2004 估計數據)
㈣ 2022年伊朗一共有多少盧比
盧比是印度的貨幣,2022年伊朗的gdp大概在81萬億盧比左右。
㈤ 伊朗靠石油收入上千億,為何人民還不富裕,這些錢去了哪裡
伊朗,位於西亞,屬於中東國家。國土面積為164.5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17。它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以及不結盟運動和石油輸出國成員。說到石油,眾所周知,伊朗是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其經濟主體就是石油開采業。
由於霍梅尼對美國的態度並不友好,故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禁運伊朗的石油,讓伊朗的收入急劇減少,國民生活艱難。另外,因為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權力掌握在教士階層手中。他們利用職務之變,肆無忌憚地佔用國家財富,然後把錢財存到美國的銀行中。一來二去,伊朗的財富大量外流。所以,伊朗不富裕是有原因的。
㈥ 伊朗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千萬噸伊朗石油運抵中國後,事情後續如何發展
首先就是伊朗的經濟正在實現正增長,而且伊朗的出口額也會越來越高。其次就是,不管伊朗與一些大國是否達成協議,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都會上漲。
㈦ 70年代的伊朗,到底有多發達看看這幾個數字就明白了
從世界歷史來看,國家的發展那是應該不斷進步的,從窮困到發達,到富裕,那是最基本的路徑。因此,也才有了現在世界的現代化,才有了世界現在的發展。但是,也有相反的,從發達轉向窮困,最典型的一次就是伊朗 *** 革命。好好的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愣是成為窮困潦倒的國家,至今都被世界感到可惜。很多人甚至還在觀念伊朗巴列維時期的發達,那麼伊朗70年代,到底有多發達呢?這幾個數字看完就明白了,足以說明問題。
第一個數字,9。
在70年代,當時伊朗只有2000萬人,也就是我國一個城市的人口。但是,當時伊朗一年的GDP總量,在世界排第九,什麼概念,那是世界最有錢的9個國家,這個水平是當時我國的好多倍。因此,伊朗那是世界主要大的經濟體,世界第九大發達富裕國家,你說有多發達。
第二個數字,8%。
伊朗巴列維時代,尤其是整個70年代,伊朗連續幾十年,經濟增速在8%以上。在當時屬於最快經濟體,比我國現在都快。從這可以看到,伊朗當時有多發達。
第三個數字,200。
在70年代,當時我國整個國家的GDP很小,收入就更少了,外匯儲備加起來才30億美元,還是積攢了幾十年。而當時伊朗一年的石油收入就有2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簡直國家有錢到了極點,堪稱最有錢的中東國家。
第四個數字,1。
在70年代,因為伊朗人少,而且還是世界第九大工業國家,經濟體。所以伊朗的收入很高,整個人均GDP,幾乎是亞洲第一位的,世界前列的。所以伊朗人當時就是土豪的象徵,非常有錢。當時汽車,在伊朗已經到處都是了,而且當時伊朗的女子,可以穿著比基尼在海邊度假,玩耍,絲毫不用擔心 *** 教法。從這也可以側面反映出,伊朗當時的富裕和有錢程度。
第五個數字,5。
在巴列維後期,已經制定了一個工業發展計劃,准備大規模的投資,以使得伊朗在10年內,經濟總量進入世界前五,成為第五大工業國,第五大軍事強國。一旦如此,伊朗將徹底成為發達國家,而且按照伊朗當時的財力,那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如果伊朗人再等10年,就是發達國家了。
但是卻在1979年爆發了 *** 革命,一群城市無業遊民,在一群對社會不滿的教士帶領下,推翻了國家,推翻了發達的巴列維王朝,建立政教合一的 *** *** 。以至於70年代伊朗的輝煌和發達毀於一旦,現在回到了近代的窮困潦倒,極端窮困。所以有時候革命也是盲目的,至少伊朗人就毀了自己的發達國家,選擇了窮困的伊朗,窮困的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參考文獻:《伊朗史》。
㈧ 世界經濟的迅速復甦,到今年年底,油價會漲到每桶100美元嗎
2008年由於美國的房地產抵押貸款行業內部出現危機,進而引起美國的大型次貸危機,股價暴跌,美國經濟惡化。3月,美元下挫,聯邦利率下跌200點。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直奔150美元。而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的72%,佔全球貿易結算的58%。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一旦出現金融危機,那麼全球必定會受到影響。由美國引起的金融危機很快便使全球惡性通脹,不僅僅是金融業,很快便影響到了製造業、服務業等。而美國的金融危機也瞬間演變成為全球的金融危機,對全世界都是一種莫大的負面影響。那麼由此次的危機,關聯著各個領域,而近期大家關注的都是原油價格,那麼到今年年底油價會飆升到每桶100美元嗎?
五、結語。國際形勢雖千變萬化,但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能源,以及工業必需品,它的市場一直都是很大的,再加上國際上近兩年有意去控制油價,所以油價的上漲這也將會成為一個必然趨勢。不過肯定不會上漲的太過於偏激,會保持在一個平衡水平,因為上漲的過於迅速,勢必會物極必反的。
㈨ 伊拉克欠美國錢嗎
1980年9月22日,因為宗教以及領土等原因,伊拉克和伊朗開戰。然而交戰雙方誰都奈何不了誰,於是這場戰爭變成了一場消耗戰。為了獲得最終的勝利,伊朗和伊拉克斥巨資從凳談其他國家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武器。在戰爭中,伊拉克將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花得精光,而且還欠下了700多億美元的外債。其中欠科威特的債務就有15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近1000億。
戰後,科威特要求伊拉克償還債務,但是伊拉克剛剛經歷過戰爭,經濟還未恢復,所以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為此伊拉克選擇賴賬。而且為了一勞永逸,伊拉克還做了一耐粗此件讓世界震驚的事情,那就是發兵吞並了科威特。
1980年9月22日,因為宗教以及領土等原因,伊拉克和伊朗開戰。然而交戰雙方誰都奈何不了誰,於是這場戰爭變成了一場消耗戰。為了獲得最終的勝利,伊朗和伊拉克斥巨資從其他國家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武器。在戰爭中,伊拉克將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花得精光,而且還欠下了700多億美元的外債。其中欠科威特的債務就有15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近1000億。
戰後,科威特要求伊拉克償還債務,但是伊拉克剛剛經歷過戰爭,經濟還未恢復,所以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為此伊拉克選擇賴賬。而昌迅且為了一勞永逸,伊拉克還做了一件讓世界震驚的事情,那就是發兵吞並了科威特。
㈩ 2014年12月底各國外匯儲備排名
1 中國 3,950,000 2014年 3月
2 日本 1,258,809 2013年 2月
3 沙特 626,800 2012年 12月
4 俄羅斯 527,708 2013年 3月
5 瑞士 522,475 2013年 3月
6 台灣 403,170 2012年 12月
7 巴西 376,934 2013年 3月
8 韓國 327,408 2013年 3月
9 香港 311,200 2013年 12月
10 印度 295,200 2013年 4月
11 德國 262,915 2012年 9月
12 新加坡 252,148 2012年 9月
13 阿爾及利亞 200,000 2012年 5月
14 義大利 191,247 2012年 9月
15 法國 190,340 2012年 9月
16 泰國 183,627 2012年 9月
17 墨西哥 165,358 2012年 8月
18 美國 153,442 2012年 10月
19 馬來西亞 137,500 2012年 9月
20 英國 127,800 2012年 8月
21 土耳其 112,085 2012年 9月
22 伊朗 109,700 2011年 12月
23 印尼 108,990 2012年 8月
24 波蘭 105,800 2012年 9月
25 丹麥 89,832 2012年 9月
26 菲律賓 82,090 2012年 9月
27 以色列 75,586 2012年 8月
28 利比亞 71,990 2011年 12月
29 加拿大 68,050 2012年 11月
30 秘魯 61,106 2012年 10月
31 荷蘭 57,304 2012年 9月
32 阿聯酋 55,290 2011年 12月
33 挪威 54,406 2012年 8月
34 伊拉克 53,470 2011年 12月
35 瑞典 52,453 2012年 9月
36 南非 50,979 2012年 9月
37 西班牙 50,216 2012年 7月
38 黎巴嫩 47,870 2011年 12月
39 羅馬尼亞 47,856 2012年 9月
40 澳大利亞 46,998 2012年 9月
41 阿根廷 45,010 2012年 9月
42 匈牙利 44,708 2012年 9月
43 捷克 40,521 2012年 9月
44 智利 40,107 2012年 9月
45 奈及利亞 35,210 2011年 12月
46 哥倫比亞 34,880 2012年 8月
47 比利時 31,710 2012年 9月
48 哈薩克 30,094 2012年 9月
49 烏克蘭 29,255 2012年 9月
50 奧地利 28,162 2012年 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