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世界7級以上的大地震主要集中發生在哪些地震帶
九十多年來,各國地震台共觀測到全世界7級以上的大地震兩千多次,它們主要集中發生在以下三個地震帶上:第一,太平洋周圍地震帶:地震沿太平洋周圍的島弧。海溝和水平大斷層帶分布,即沿南北美洲西海岸,經美國阿拉斯加海岸、阿留申群島至俄羅斯堪察加半島,轉向千島群島到日本,然後分成兩支,一支向南經馬里亞納群島至伊陵大里安島,另一支向西南經琉球群島、我國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至伊里安島,兩支匯合後經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湯加至南太平洋的紐西蘭。
這一地震帶的地震活動最強烈,全球76%的地震能量從這里釋放出來。幾乎全部深源地震都發生在這里,因此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和地區屢遭大地虧段震的襲擊和浩劫。
第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歐亞)地震帶:西起大西洋中的亞速爾群島,向東經地中海及其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希臘、北非沿岸國家,再向東經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塔吉克、印度北部、我國西部和西南地區,經過緬甸至印尼與太平洋周圍地震帶相匯。
這一地震帶的地震活動雖不如太平洋周圍地震帶那麼強烈,特大地震不多,地震釋放的能量只佔全球地震能量的22%,但它橫貫人口眾多的歐亞大陸,震源一般都不深,往往造成嚴重災害,其重要性和危害性與太平洋周圍震帶相比都毫不遜色。
第三,海嶺地震帶:沿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綿延幾萬公里的海底山嶺分布。
這一地震帶的大地震雖然數量不多,震級不特別高,震源也不深,但它們完全沿狹長的海嶺和水平大斷層分布,對於研究地球岩石層圈的構造和板塊運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台灣位於太平洋周圍地震帶上,新疆南部、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則位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尺空豎震帶上,是科學家公認的我國著名的大地震巢穴。
⑵ 伊朗地震造成巨大人員傷亡的原因是什麼
本次地震,震級僅為中強級,但為什麼會造成如此高的傷亡率?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短期連續多次中強度地震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原因之一。地震後強餘震連續發生,造成震災損害疊加,不僅放大了地震的破壞作用,且不利於「黃金72小時」的救援。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2次6級以上地震是在1個小時內發生的,屬多震型地震。加之主震後10個小時內,又發生兩次較強的5級餘震;12小時內發生9次4級以上餘震,這種短期連續多次中強度地震的發生對震中地區的破壞具有較強的疊加作用;同時也對地震災後救援非常不利,不僅縮短了災難發生後極其寶貴的「黃金72小時」救援時間,還對救援人員的人身生命安全製造了二次傷害的危機隱患。另外由於地震發生後不久夜墓降臨,救援嚴重受阻,致使不少傷員傷勢嚴重死亡。另外,道路擁堵也是造成救援不利的原因之一。
二、淺源地震,震感強烈,破壞性強是必然結果。本次地震,2次6級以上地震震源深度均為10公里,屬於淺源地震,且1個小時內發生了2次地震6級地震,產生了迭加效應,加大了破壞力。
三、當地建築物抗震能力比較弱,村落、人口密集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又一原因。地震發生的地區,建築物抗震能力普遍較弱,有時即便發生一些震級不高的地震也會造成重大損失,加之這次地震震中位於農村地區,村落、人口密集,於是建築物坍塌便成為地震的主要殺手,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同樣的原因2003年伊朗南部的巴姆城曾發生6.3級地震,造成3.1萬人死亡,死亡人數佔全城人口的四分之一。
圖1 8月11日伊朗連續2次6級地震餘震序列M-t圖
四、地震地質構造復雜,地質斷層眾多也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原因之一。伊朗地處歐亞地震帶,位於活動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帶上,地質斷層眾多,地質構造復雜,中強地震頻繁,86%的人口生活在地震活動區、大地震高發區之一。本次的兩次6級地震發生在扎格羅斯地震帶的斷裂帶中斷裂叢中,主震震中位於山脈邊緣,距離山谷小於20公里,其餘震分布穿越山谷,而山谷地區土層相對較厚、震感強烈,且分布著密集的村落和人口,因此災害相對較為嚴重。北東向地扎格羅斯沖斷層帶主要受阿拉伯板塊和歐亞板塊西部匯聚運動驅使,阿拉伯扳塊朝向歐亞板塊俯沖而形成。扎格羅斯地震帶是伊朗地震最活要地區,差不多每隔4~10年就可能發生一次6級地震,北部和東部地區每隔100年可能發生一次7.5級地震。伊朗是世界上地震活動頻度高、震級大、造成人員傷亡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次發生地震的伊朗東亞塞拜然省與2011年10月曾發生7.2級地震的土耳其東部凡省接壤,位於安納托利亞斷層帶,歷史上這一地區曾多次發生強烈地震。
需要進一步核查的是在世界各地歷次大地震中,72小時內的國際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而依據環球時報的報道本次地震救援據說僅開展一天,救援結束過早也是人員傷亡嚴重的原因之一。救援界認為,災難發生之後的存在一個「救難黃金72小時」,在此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研究資料顯示,在地震後的第一天,從瓦礫堆中救出來的人的存活率高達90多,第二第三天的存活率也有70,80左右,但第三天以後,存活率就驟減。所以說前三天是救人的黃金期。
⑶ 伊朗發生5.4級地震,地震頻繁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伊朗發生5.4級地震,地震頻發的原因是因為伊朗所處的地方是板塊交界處。在板塊交界處很容易會出現地震是因為板塊運動的時候所造成的危害。板塊在進行運動的時候很可能會有碰撞的風險,因此在板塊進行碰撞的時候,就會產生地震的危險。地震危險通常是由於地震波所產生的。地震波也分為兩種,一種稱之為縱波和另外一種稱之為橫波。縱波和橫波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縱波的危害是相對於恆波而言較弱。因為在縱波產生的時候只會對於建築物有上下移動的危害,但是卻不會對建築物造成左右搖晃的危害。而橫波則恰恰相反,所以橫波很容易會導致樓房的坍塌。
無論在國家哪一個地方都是國家的居民啊,國家有義務保護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國家和人民應該共同協作,將地震所帶來的危害降至最小化。雖然我們不可能完全的避免自然災害的來臨,但是我們可以將這種危害減少到最小化。
⑷ 全球地震的分布
全球性的地震活動帶有三個:環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南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分布,若由太平洋北端的阿留申群島開始,一支向東經美國阿拉斯加,再轉向東南沿北、南美洲西海岸,最後從南美洲南端經福克蘭和南喬治亞島而止於南安的列斯環。另一支則向西經堪察加半島,再轉向西南沿千島群島至日本,然後又分成兩支:向東南的分支經馬里亞納群島至伊里安島;向西南的分支經琉球群島、我國台灣省、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至伊里安島。兩支在此匯合後經所羅門、湯加至紐西蘭。
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球上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世界約80%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幾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這里。能量約佔全球地震釋放能量的80%,但其面積僅佔世界地震區總面積的一半。
2.地中海-南亞地震帶
地中海-南亞地震帶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所以又稱歐亞地震帶。該帶西起大西洋亞速爾群島,經地中海北岸、伊朗、帕米爾高原和喜馬拉雅地區,轉向南經中南半島西部至印度尼西亞再轉向東,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總長約15000km。該地震帶各段寬度相差很大,並經常出現分叉,如在帕米爾沿北東方向,經我國新疆、蒙古至中亞的貝加爾地震帶就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個分支。大陸內部的地震比較分散,這可能表明大陸內部地震的成因與海洋地震的成因不同。
地中海-南亞地震帶的地震活動性僅次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釋放能量佔全球地震釋放能量的15%。由於該地震帶以淺源地震為主,且大多分布於大陸上,所以常造成很大的災害。
3.海嶺地震帶
在太平洋東南部,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海底山脈,即海嶺一帶,也有一定數量的地震呈帶狀分布。海嶺地震帶的寬度很窄,一般只有數十千米。海嶺地震的次數雖然不少,但強度都不大,且皆為淺震。
除上述三大地震帶外,還有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大陸裂谷系地震帶,它們多由一些區域性大斷裂組成,有時表現為地塹體系。大陸上幾個主要的地塹體系在地貌上都反映為深水湖,如東非地塹、紅海地塹、亞丁灣及死海、貝加爾湖等。此外歐洲萊茵地塹、太平洋夏威夷島也屬於這種類型的地震帶,帶內地震均為震源在地殼內的淺源地震。在地球物理方面都是以負布格重力異常(大約-50mGal)和熱流值增高為其特徵。地震活動性較高的地帶,表明斷裂仍在活動,而且還多與地殼擴張有關。
⑸ 伊朗發生3次6級以上地震,當地的地震為何會如此頻繁
伊朗發生3次6級以上地震,當地的地震為何會如此頻繁?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概是:
1,伊朗受災省份,在地震帶上
眾所周知,我們人類的文明,一直和地球內部的不穩定相伴,所以全球每年都有大量的地震發生,盡管地震會造成大量的人員財產損失,但是這是不可避免的。而此次,伊朗霍爾木茲甘省發生3次6級以上地震 ,也是如此。至於當地地震為何會如此頻繁?
2,阿富汗地震,連帶反應
再說了,就在不久前,多災多難的阿富汗南部, 6月22日凌晨4點54分,阿富汗 剛剛經受發生6.2級地震,連著鄰國巴基斯坦也有震感。而如果我們聯系看問題的話,就會發現,阿富汗也在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如果在將視野放遠,就會發現我們感到心碎的汶川地震,也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發生的,所以如果聯系起來,此次伊朗遭遇地震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因為地震連帶的反應,可是一直都存在的。
⑹ 伊朗大地震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伊朗大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伊朗大地震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伊朗大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伊朗是中亞的一個國家,處於地震帶之上,伊朗曾經發生過一次很大的地震,那次地震造成了對伊朗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那麼,伊朗大地震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伊朗大地震的危害有哪些?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解答解答。
1978年9月16日伊朗霍拉桑省塔巴斯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伊朗塔巴斯鎮及周圍許多村莊被一場震級在里氏7.5級至7.9級之間的大地震夷為平地,造成2.5萬人死亡。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測定:這次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2.4°、東經54.7°;發震時刻為北京時間9月16日23時35分35秒,震級為里氏7.7級。這次地震造成了伊朗人民生命和財產的極大損失。
伊朗位於地球上的兩大地震帶之一「阿爾卑斯——喜馬拉亞地震帶」上,境內有多條斷層線,是一個地震多發國,每年有記錄的輕微地震都有數百次之多。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伊朗一共發生了7次大地震,在1990年6月,伊朗吉蘭省發生了里氏7.7級的大地震,造成3萬5千人死亡,近5萬人無家可歸,2003年12月26日,克爾曼省巴姆地區發生里氏6.3級地震,造成超過4.1萬人遇難,60%的房屋被地震摧毀。,成為伊朗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伊朗中部克爾曼省首府克爾曼附近當天早晨發生里氏6.3級地震,已經造成多人傷亡,很多人被埋在廢墟之下。伊朗東南部發生里氏6.3級強烈地震,古跡被毀人員傷亡慘重。伊朗高級官員跡歷稱,巴姆市胡州陸有多人死傷。巴姆市所屬克爾曼省省長阿里·卡里米接受伊朗電台采訪時說,有許多人在地震中喪生或者受傷,巴姆市的歷史名勝區已經徹底毀於地震。伊朗電台報道說,有許多人被埋在廢墟下。
地震是天災,但是地震之後,只要 *** 應對方案正確,對待地震災區方法處理得當,那麼哪怕是大地震,也不會造成太多的損失,大地震損失褲頃較大的主要原因還是震後處理的太過於差,才導致了災上加災。
⑺ 為什麼土耳其伊朗等國地震頻繁
土耳其伊朗等國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位於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地震。
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又稱歐亞地震帶,橫貫亞歐大陸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帶,它是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動帶。這個帶全長兩萬多公里,跨歐、亞、非三大洲。
歐亞地震帶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從印度尼西亞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我國的雲、貴、川、青、藏地區,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還伸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
其中一部分從堪察加開始,越過中亞,另一部分則從印度尼西亞開始,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它們在帕米爾會合,然後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區,再出亞速海。歐亞地震帶所釋放的地震能量佔全球地震總能量的15%,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另外5﹪的地震能量釋放在海嶺地震帶。
⑻ 伊朗是地震帶嗎,為什麼會發生6.2級地震
伊朗位於全球有三大地震帶中的地中海-印度尼西亞地震帶上。
地中海-印度尼西亞地震帶,西起大西洋亞速爾群島,向東經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邊境、經過緬甸到印度尼西亞,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它橫越歐亞非三洲,全長2萬多公里,基本上與東西向火山帶位置相同,但帶狀特性更加鮮明。該帶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全球三大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印度尼西亞地震帶、洋脊地震帶。
⑼ 伊朗是地震帶嗎,為什麼會發生6.2級地震
伊朗地處歐亞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劇烈.伊朗及其鄰區位於活動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帶上、其現代構造活動由於受阿拉伯板塊和歐亞板塊西部匯聚運動驅使,兩個碰撞板塊的邊界形成了伊朗扎格羅斯斷層.1900年以來伊朗境內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20次,其中最大地震為1945年11月27日8.2級地震.
⑽ 伊朗西北部發生了幾級的大地震
1990年6月21日0時30分,伊朗西北部的裏海沿岸地區發生7.3級地震,震中位置為東經36.49度,北緯49.24度,位於首都德黑蘭西北200千米的吉蘭省羅烏德巴爾鎮,該鎮幾乎所有的建築物倒塌,大部分居民遇難。據當地居民說,這個鎮震前有居民1.8萬人,震後倖存者僅6 500人,每個家庭平均死亡5至6人。地震發生後,由於餘震和滑坡等後續災害,受災面積達1.1萬平方千米,共導致4萬人喪生,20萬人受傷,50萬人流離失所,9萬幢房屋和4 000棟商業大樓夷為平地,全部經濟損失為80億美元。此次地震發生後的十餘年中,伊朗又多次受到6級以上的地震破壞,死傷慘重。
與日本等地震多發國家相比,伊朗每次地震造成的傷亡人數總是特別多。究其原因,第一,是由於伊朗的地理位置特殊,地處三個地震帶的匯合處,這些匯合點經常處於不斷的運動和擠壓之中;此外,伊朗基本上位於淺層地震帶上,一旦地殼的運動超過一定程度,就容易發生地震。第二,伊朗很多建築都是土坯結構,抗震性極差。一旦發生地震,最先倒塌、並被完全毀壞的往往是這些不能承受地震波沖擊的土坯房。第三,救援設備落後也是造成死亡人數較多的重要因素。一點,伊朗居民防震意識較差。絕大多數人認為,安拉創造了人類,安拉也有權決定每個人的命運。因此,人類應該聽天由命,服從安拉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