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什麼時間發生政變

伊朗什麼時間發生政變

發布時間:2023-04-12 14:46:17

Ⅰ 英蘇入侵伊朗的戰爭背景

伊朗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為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但是由於飽受英俄干涉之苦,伊朗的親德情緒甚為強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5年4月,德國駐波斯布希爾城的領事,有「波斯的勞倫斯」之稱的瓦思穆斯(Wilhelm Wassmuss,1880—1931)將波斯南部的游牧部落爭取到自己一邊,在親德的波斯憲兵隊的幫助下建立游擊隊,掃盪了法爾斯省的英軍,攻佔設拉子城。在德國和土耳其間諜的煽動下,波斯西南部的阿拉伯游牧部落還切斷了馬斯傑德·蘇萊曼和阿巴丹之間的幾處主要輸油管道,致使英波石油公司的石油運輸停頓了4個月。為了對抗德國和土耳其的威脅英國和俄國則共同出兵波斯,兩國軍隊1917年4月2日在波斯的克爾曼沙赫會師。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波斯的哥薩克旅副指揮官禮薩汗在1921年發動政變,推翻愷加王朝,在1924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巴列維王朝建立後,禮薩汗國王與德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1925年,伊朗皇家空軍向德國的容克公司采購了第一批3架Ju F-13型飛機。1927年,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取得了在伊朗全國專營郵政運輸的特許權。1928年,德國公司承包了伊朗北方鐵路的修建工程。1930年,德國人受聘為伊朗國家銀行的經理。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納粹宣傳部門此後大力渲染德意志人和伊朗人同屬雅利安民族,兩國都要反對英國的奴役,都要反對共產主義的擴張。德國利用伊朗來威脅英屬印度和蘇聯的南部腹地,伊朗則用德國來防備宿敵英蘇,更想利用德國的先進技術和專家來推進伊朗的現代化。兩國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因此德伊關系越來越密切。到1936年,在伊朗工作的德國專家已經超過5000人。伊朗軍隊的火炮、步槍、手槍等武器裝備全由德國製造,德黑蘭大學和其他一些高等院校也由德國人管理。漢莎航空公司開辟了從柏林到德黑蘭的直達航線,數以千計的伊朗學生去德國留學。德國使館向伊朗國家圖書館捐贈了大量宣傳印刷品和圖書,並在德黑蘭設立了宣傳中心。
除此之外,德國和伊朗的經濟合作也增長迅速。1937年,德國在伊朗的對外貿易中僅次於蘇聯,居於第二位,次年即躍升為第一。伊朗向德國出口羊毛、棉花、鉛礦、錫礦、水果和優質的皮貨,進口各種機器、電訊器材、汽車、鐵軌和鐵路設備、化工產品和葯品。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伊朗隨即宣布中立。此後英國對德國展開海上封鎖,伊朗與德國的貿易往來一度中斷,後來兩國轉經蘇聯進行貿易。
到1941年春天,德國已經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當年4月1日,伊拉克親德的「金方陣」軍官集團發動政變,廢黜首相和攝政,由民族主義情緒強烈的拉希德·阿里掌握政權。新政府得到蘇、意、日、沙特的承認,與德國復交,並要求英軍撤出伊拉克。5月,德軍攻佔克里特島,並從維希法國手中接管了敘利亞的機場。一時間,英國在近東和中東的利益岌岌可危。
為了保護中東和蘇伊士運河的安全,以及確保英波石油公司對伊朗西南部油田的控制,英國對伊拉克政變做出了激烈的反應。4月18日,正要調往遠東的第10印度師一個旅和一個炮兵團在巴士拉登陸,此外約旦的「阿拉伯軍團」也開入伊拉克。5月2日,英國飛機開始轟炸包圍哈巴尼亞基地的伊拉克軍隊。此後兩個星期中,後續的英印聯軍部隊源源不斷地在巴士拉登陸,5月29日,英軍佔領巴格達,拉希德·阿里和「金方陣」軍官集團成員逃往伊朗、敘利亞和沙烏地阿拉伯。
佔領伊拉克的英軍由奎南中將(E.P.Quinan)指揮。他們的任務是確保盟國在伊拉克的交通線,並保障石油的供應。1941年5月底,印度武裝部隊總司令奧金萊克爵士和中東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將軍在巴士拉會見,並磋商進一步佔領中東的行動計劃。6月初,英軍和自由法國部隊聯手佔領了敘利亞和黎巴嫩。
1941年6月22日,德國向蘇聯發動突然進攻。在德國的猛烈攻擊下,7月12日,英蘇達成協議,兩國在對德戰爭中給予對方必要的幫助,不得到另一方的同意,絕不單獨媾和。英國還同意立即向蘇聯提供其急需的第一批軍火武器和葯品。
當時蘇聯遠東的港口皆處於日本海軍的嚴密監視之下,日本事實上已在1940年9月與德國結盟,只是尚未直接參戰。而且這些港口遠離蘇聯西部的戰線,漫長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存在運力不足的問題。盟國若通過北冰洋向摩爾曼斯克運送援助則更加危險,因為滿載軍火的船隻很容易受到以挪威為基地的德國潛艇和飛機的攻擊。再者,當時摩爾曼斯克港口條件甚差,鐵路運輸不便,若要從速擴建港口,則是臨渴掘井。從地中海和黑海向烏克蘭運送援助的通道同樣危險,而且土耳其關閉了達達尼爾海峽,盟國護航隊若要強行通過,勢必遭到土軍的激烈抵抗,很可能還由此召來已經佔領希臘和保加利亞的德軍干涉。
因此,盟國在1941年夏天能馬上使用的唯一一條援助蘇聯的路線,就是從波斯灣港口出發,經縱貫伊朗的鐵路,抵達巴庫和裏海。顯而易見,伊朗成為聯結蘇聯與英國的戰略通道,而當年4月發生在伊拉克的親德政變意味著兩國今後決不能容許德國人在這條戰略通道附近存在。禮薩汗國王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估計不足,最後終於鑄成大錯。

Ⅱ 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是在哪年

伊朗伊斯蘭革命(波斯文: ;拉丁轉寫:Enghelābe Eslāmi)爆發於1979年,該革命中,中東國家伊朗的巴列維王室遭人民推翻,並成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伊斯蘭教革命遠因起於1963年伊朗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之白色革命。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另外還簽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許多特權和司法豁免權的不平等條約,例如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人處理。 該改革遭到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對,批評說:「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都是美國和以色列造成的!」為了使改革順利,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將他移送到監獄、軍事基地等地,伊朗人民為此發生了大規模抗議與暴動。巴列維國王在強大的民眾壓力下只有釋放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迫驅逐出境。而經過多年醞釀後,1979年,以人民為主的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同年,霍梅尼回國並舉行公民投票,廢除君主制度,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了伊斯蘭教共和制度,並在翌年修改國旗。

求採納

Ⅲ 伊朗70年代是個很開放國家,為什麼現在這么保守

你說的是巴列維時期,後來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用伊斯蘭教法統治國家,使伊朗社會在精神生活上保守化。但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確立的政治體制是宗教力量與世俗力量達成妥協的結果,加上什葉派本身所具有的的變通性和包容性,伊朗本民族的文化傳統以及猶太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婦女的地位也較其他伊斯蘭化國家為高,婦女可以受教育,可以拋頭露面參加公共社交、文化、體育活動。加上原來巴列維時期打下的良好基礎,伊朗是中東地區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三個國家之一,總體上來說並不如許多人想像的那麼保守。認為伊朗專制保守,是人們先入為主或受西方對伊朗妖魔化宣傳的影響

Ⅳ 伊朗最後一個伊斯蘭封建王朝是誰

伊朗巴列維王朝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是伊朗最後一個伊斯蘭封建王朝。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至此伊朗傳統的君主政制崩潰。 1925年,伊朗近衛軍團哥薩克旅旅長禮薩·巴列維在英國的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卡扎爾王朝,建立了巴列維王朝。 自19世紀以來,波斯卡扎爾王朝逐漸衰弱,不斷遭受到英國和俄國的侵略,變亂四起。至1921年2月,哥薩克師軍官禮薩·巴列維發動政變,並就任為首相。1925年,國會罷黜國王艾哈邁德·沙。同年12月,禮薩·巴列維自立為王,巴列維王朝正式建立。

該計劃片面追求高速度,最終造成各種社會矛盾激化,經濟嚴重失調。 1977年開始,伊朗境內各地相繼爆發了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下半年,各地動亂達到高潮,國王為挽回殘局,任命艾資哈里為首相,組成以軍人為主的臨時政府。 1979年1月,國王被迫出國,委任沙普爾·巴赫齊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什葉派領袖霍梅尼回到伊朗,並於2月11日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總理並接管政權,組織臨時政府,巴列維王朝覆亡。巴列維王朝從建立到滅亡,都始終處於一個動亂的時期。

Ⅳ 美國為什麼要制裁伊朗

主要原因是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起因事件:

1、伊斯蘭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台成為伊朗民選首相,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

英美豈能白白讓自己利益受損,於是,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共同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

巴列維上台後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藍圖來進行改革,同時打壓國內宗教勢力,還簽下了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朗的治外法權。

那時的德黑蘭儼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婦女著裝西化,可口可樂大廣告牌隨處佇立。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極度不滿。

伊朗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領袖發動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2、美伊斷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的消息被傳回國內,憤怒的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

電影《逃離德黑蘭》講述的就是這一伊朗人質危機事件。

(5)伊朗什麼時間發生政變擴展閱讀:

美國制裁對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稱,為遏制伊朗導彈與核計劃並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8月重啟對伊非能源領域制裁,現在又宣布新制裁,試圖用一系列「組合拳」令伊朗最終屈服。

美國財政部發布通告稱,從5日起對涉及伊朗金融、航運、航空、能源等領域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隻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銀行及其境內外分支機構、伊朗國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飛機和伊朗原子能機構。

此次制裁重點瞄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蘊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按特朗普所說,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葉門、敘利亞等國,並迫使伊朗同意就核問題重新談判。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宣布,美國將暫時允許8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對伊朗制裁後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中國台灣地區。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後不會延長。

另據報道,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對伊朗新制裁時,模仿美劇《權力的游戲》「凜冬將至」橋段,在「推特」上發布一張海報圖。圖中他從層層迷霧中走來,配以「制裁將至,11月5日」字樣。

對此,《權力的游戲》製作方美國HBO電視網迅速聲明「不希望商標被用於政治用途」。接下來,美國網友輪番斗圖,以相同底圖繪制「訴訟書將至」「米勒將至」(註:米勒是負責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甚至「牢獄將至」。

Ⅵ 伊朗巴列維王朝的建立是怎樣的

1921年2月21日,伊朗軍人禮薩汗與親英政客賽伊德·齊亞丁合作,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塞帕赫達爾·拉什蒂政府,建立了以賽·齊亞丁為首相、禮薩汗掌握軍權的新政府,暫時保留了卡扎爾王室。1925年底,禮薩汗在奪取了全部軍政權力後,最後推翻了統治伊朗達140餘年之久的卡扎爾王朝,建立巴列維王朝。這一事件是伊朗歷史進入現代史時期的標志,它在中東和世界現代史上留下了鮮明的痕跡。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伊朗的局勢 伊朗舊名波斯(1935年改為今名),是一個文明古國。20世紀初的伊朗是個封建的農牧業國家。全國大約有1000萬人口,其中農民佔一半以上,牧民約佔25%。農村中,封建的生產關系居統治地位。

資產階級也發生分化:部分從事外貿的商業資產階級,資金比較雄厚(一般都擁有10萬土曼以上的資金),成了外資的買辦;更多從事國內貿易的中小商業資產階級力圖掙脫外資的控制,他們構成了民族資產階級。為了爭得自由發展的權利,伊朗商業民族資產階級曾奮力斗爭。早在19世紀末,德黑蘭的商人便建立了聯合公司,同英國控制伊朗金融的波斯帝國銀行競爭。商業資產階級還曾積極投入1907—1911年的伊朗資產階級革命,提出了建立國家銀行的主張。革命的失敗使他們的希望破滅,1911年以後,民族資本經營的企業幾乎沒有增加,接踵而至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更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災難。不僅是中小商人,甚至連商業資產階級中的首富扎爾卜家族所屬企業,也紛紛破產倒閉。

Ⅶ 伊朗在1900年是獨立的國家嗎我需要史實,如果不是獨立的那他受誰的殖民呢

半殖民半封建國家
伊朗愷加王朝
(1779年至1921年)
愷加王朝建於1779年,首次定都德黑蘭。愷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強加緊在伊朗的爭奪。1801年俄國兼並喬治亞;英國同伊朗三次戰爭導致伊朗割地賠款及承認阿富汗獨立。此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下半葉,英、俄攫取了在伊采礦、築路、設立銀行、訓練軍隊等特權。1907年,英、俄兩國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的勢力范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緩沖區。 之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簽訂不平等條約。伊朗雖然名義上仍是"獨立"國家,但實際上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往昔波斯帝國的輝煌與今日的恥辱形成鮮明對照,伊朗在追求復興強國的路上必然產生強烈的民族主義,而強烈的民族主義又很容易導致極端主義和盲目的排外思潮。」[1]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的侵入,伊朗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社會經濟衰落,封建統治專橫殘暴,多次發生人民起義。1921年2月,軍官禮薩汗·巴列維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巴列維王朝。

Ⅷ 近幾年那些國家發生了政變

只有泰國政變的經過自1932年推翻君主專制政體以來,王室、軍隊和政府形成了推動泰國歷史進程的三種力量,對於三者的關系,泰國樞密院主席曾表示,「軍隊是馬,政府是騎手,真正的主人是國王。」今年83歲的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擁有極高的民望,他也是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國王。在許多泰國人的心中,普密蓬就是他們的庇護神。 農民是紅衫軍的主力,他們反對如今城市精英為主的政府,但對國王依然無比尊敬。泰王在位64年,泰國發生過20次政變,更換了17部憲法,總理也走馬燈般換了23個,但普密蓬的地位一直穩如泰山。雖然作為泰國國王,他享有「顧問、鼓勵和警告的權力」,但是普密碰只是小心翼翼地發揮著對立法、憲法的建議作用。通常他也只有在總理對他進行私下拜見時,才行使這些權力。他很少干預政治,但是每當泰國處於危機關頭,他都表現得果斷堅定。流亡多年的前總理他信,當初就企圖挑戰泰王的權威,這在泰國是不可原諒的行為,此外泰王堅信,泰國人民和領袖應該遵守佛教徒的生活規范,即人民的生活應該趨於簡單,而不是追求無度,炫耀財富,這也使得他和他信之間,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分歧,在泰國王室和許多泰國人眼裡,他信主要的缺點正是他的性格。他信多次的言行顯示出對泰王和王室缺乏尊重,他表現出很大的獨立性,這是王室無法苟同的。按照西方民主的標准,軍隊國家化是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為民主國家的指標之一。而泰國軍隊一直享受著額外的獨立性,法律也沒有能夠將其徹底國家化,軍人常常藉助崇拜泰王強化自己干政的合法性。他們對泰王的效忠高於對民選政府的效忠,軍隊與民選政府之間的矛盾,也使泰王成為有利位置的第三方。二戰結束後,泰國軍隊其實已經不是政府能夠調動的,而是色彩鮮明的「皇家軍」。同時也被認為是一支能對國家進行有效治理的政治力量。在軍方與泰國王室密切的關系背後,兩者的合力,事實上真正控制著國家的性質與走向。政府也不得不隨時接受著他們的差遣,充其量只能算「第三等政治力量」。在泰國的政壇上,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紛爭,而到這種紛爭僵持不下的時候,是由軍隊在國王的默許之下,因為國王在君主立憲制下,他是不能夠直接干政的。那麼他就通過軍隊,來定紛止爭。而事實上,這些紛爭在一開始的時候,背後何嘗沒有國王和軍隊的影子。

Ⅸ 伊朗歷史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

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創造了燦爛的波斯文化。

但從公元7世紀以後,伊朗一直處於動盪不安和遭受外族入侵的狀態之中。

隨著 *** 帝國征服伊朗高原,昔日輝煌的波斯帝國語言、文字、文化甚至宗教信仰都被席捲而去,在 *** 人的刀劍之下,伊朗人拋棄了信仰千年之久的國教祆教,皈依 *** 教,接受了 *** 語言、文字甚至風俗習慣。

在 *** 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時期,伊朗人終於通過擠入宮廷內閣,逐步復興和保護了一些波斯文明,但蒙古人的鐵蹄又踏平了伊朗高原,隨後又是突厥人的清洗和阿富汗人的入侵。

近代史上,各族紛爭,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峙,以及後來被英、法、俄、美等列強瓜分,使伊朗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國家。

直到20世紀70年代,伊朗才完全收復了各種 *** 。

伊朗的什葉派 *** 也同樣經歷了其民族歷史的痛苦和磨難。

*** 教在其先知 *** 去世後不久就出現了分裂,占人口大多數的遜尼派 *** 成為 *** 帝國的統治階層,而自稱是先知 *** 真正繼承者的什葉派 *** 被逐步排擠出帝國的統治圈。

*** 的外孫海珊在伊拉克的卡爾巴拉起義失敗後,什葉派 *** 的主體只得逐漸從伊拉克輾轉到離帝國統治中心大馬士革更遠的伊朗,並在其領袖伊瑪目和其他宗教領袖的領導下,不斷組織反抗和起義,卻每每遭到挫折和失敗,隨之而來的是屠殺和流放。

從7世紀什葉派與遜尼派分裂直到16世紀初,什葉派 *** 才第一次在伊朗建立起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政教合一政權———薩法維王朝。

這個什葉派帝國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經歷一個世紀便逐漸衰落,伊朗陷入諸侯混戰之中。

以伊朗為中心的 *** 教什葉派再度遭受重大挫折。

一戰後,伊朗新軍首領禮薩·汗發動政變建立巴列維王朝。

巴列維國王認識到必須通過革新才能強國,因而推行政教分離和「全面西化」的政策,強行要求伊朗人改變自己的宗教傳統和風俗習慣。

巴列維政權這一親西方的政策又一次使 *** 教什葉派遭受重創,大批宗教人士受到排擠甚至流放。

直到1979年 *** 革命之後,什葉派才又一次在伊朗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神權至上的政權。

這種民族和宗教的曲折歷史造就了伊朗什葉派 *** 頑強而不屈的性格。

Ⅹ 伊朗是什麼政體

伊朗的政體是政教合一。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並稱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時刻」。

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單中。

(10)伊朗什麼時間發生政變擴展閱讀:

美國《華盛頓季刊》日前發文稱,由內賈德領導的伊朗,其軍隊的勢力再日益增大。1978-1979年伊朗革命形成的政教合一、神權高於一切的政治體制受到嚴重挑戰。

自1989年起,每年的6月4日,伊朗政府都會舉行隆重儀式,緬懷該國前最高領袖霍梅尼。2010年,伊朗革命衛隊首次負責組織紀念活動。霍梅尼的孫子教士哈桑登台進行佈道演說,但是被政府支持者們發出的陣陣噓聲轟下了台。

哈桑的遭遇展現了伊朗的統治基礎已經改變。伊朗的正式國名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屬政教合一政體。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以神權作為統治基礎。但是,現在軍隊的勢力越來越大。

2009年6月,伊朗大選時眾多抗議示威和激烈爭斗表明了充滿生氣的伊朗國民很希望公平選舉,但是伊朗現在已是軍隊領導的體制了。

從這個角度上講,6月12日的大選引發的政局動盪可以看做是改革派和強硬派爭斗的結果,也可以說是由內賈德領導的事實上的「軍事政變」,改變了1978-1979年伊朗革命帶來的政教合一、神權高於一切的政治體制。

閱讀全文

與伊朗什麼時間發生政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西西里報團和個人哪個好 瀏覽:153
雲南哪個縣有越南街 瀏覽:407
印度的紙幣是怎麼製作的 瀏覽:751
中國的哪些國企最好 瀏覽:681
伊朗核伊拉克什麼關系 瀏覽:171
印度卷煎餅怎麼做 瀏覽:527
蕎麥在中國種植有多久的歷史 瀏覽:251
蔻馳包在中國哪裡產多 瀏覽:901
中國房車壽命多久 瀏覽:491
伊朗為什麼買不到疫苗 瀏覽:102
印尼黑酸枝卷書123件套多少錢 瀏覽:735
看羅援如何解答中國軍事問題 瀏覽:748
沙烏地阿拉伯在伊朗哪個洲 瀏覽:668
印度各種姓人怎麼分別的 瀏覽:970
中興向伊朗出口了什麼 瀏覽:37
如何申請英國公費訪問學者 瀏覽:166
英國藍貓疫苗哪裡買 瀏覽:183
印度女人生孩子為什麼要回娘家 瀏覽:291
2020中國國奧在哪裡踢 瀏覽:301
打卡中國活動怎麼助力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