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目前,全球哪些國家的新冠肺炎感染情況尤為嚴重
從世界范圍來看,新冠肺炎在亞洲地區的爆發和傳播應該屬於第一階段。首先,新冠肺炎在中國被發現,然後在東亞地區的中國和韓國快速蔓延,隨後中東地區特別是伊朗廣泛傳播。伊朗等中東國家的疫情在快速發展中,令人擔憂。
B. 疫情對世界的影響是什麼
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一定沖擊。
部分國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會影響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受疫情沖擊,全球人員、商品、技術等要素流動會放慢,全球交通、餐飲以及旅遊業等服務業會受到影響,短期內全球國際貿易、供應鏈波動等下行預期增加。
全球疫情的發展和蔓延,短期內也會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供需關系、價格波動和全球資本市場、期貨市場、金融市場帶來沖擊和影響,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風險。
理性看待疫情對我國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不可避免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較大的沖擊,特別是短期內帶來的綜合影響不可忽視。一方面在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也在逐步有序有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通過採取及時和有力的措施,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
綜合起來看,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對疫情給全球經貿和世界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影響,也需做出理性分析,形成科學認識和判斷。
C. 伊朗發言感謝中國,中國都為全世界抗擊疫情做出了哪些努力
中國為全世界抗擊疫情做出了三個方面的努力,具體如下:
1.中國為全世界抗疫贏得時間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多的14億人口,一旦疫情出現大流行,影響將十分巨大。中國不僅建立了中央層面的防控體系,還有11位部級幹部在一線具體參與指揮協調湖北、武漢的防疫工作。武漢人民和廣大基層幹部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和努力為防控疫情做出貢獻。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依靠全國各地的支持,武漢市改造和新建了86家定點醫院、16家方艙醫院,完成了6萬多張床位,中國採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改變了疫情快速擴散流行的危險進程,減少了全國范圍內數十萬病例的發生。為全世界抗疫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終上所述,中國為全世界取得抗疫戰爭最後的勝利貢獻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D. 特朗普宣布打算恢復對伊朗的制裁,這是要搞事情嗎
很明顯不想要伊朗發展核武器,伊朗想要研究核武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一直都在進行軸濃縮活動研究,美國對伊朗制裁,目的就是不想讓伊朗搞核武器。一旦伊朗研究成功,美國就會多一個威脅。別看伊朗國家不大,但這個國家非常團結,伊朗要是壯大起來,美國可就不好過了。
03、伊朗政府坦言不會讓美國意圖得逞不過伊朗也不是軟柿子,想捏就捏。雖然國家不大,伊朗外交已經表示國家不會屈服美國這種無理由制裁。美國想要恢復對伊朗一切制裁都不會得逞,挑明得說就是不服從美國的決定。美國提出這個協議本來就是耍無賴,不然也不會遭到聯合國反對。現在想要制裁伊朗,可不是那麼簡單。
E. 國際油價明顯下跌,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2018年從10月份開始,國際油價就成一瀉千里之勢,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國際油價如此大的波動那?
國際油價明顯下跌,是什麼原因導致
國際油價可以看成是大國博弈的一個對象,低油價顯然對很依賴石油出口的俄、伊來說不是好事。但對美國來說,雖然現在美國也是石油出口國,但同時美國還是世界第二大耗油國,所以,低油價對美國來說影響不大。因此,美國把油價做為了打擊對方和武器,從各方面打壓油價。
F. 疫情給社會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第一、國人開始更加重視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不再獵殺、販賣、品嘗野生動物,有錢人也不再敢拿吃野味當作是一種炫富的資本,開始逐步轉向清淡生活。未來中國政府將會出台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嚴禁捕殺野生動物的相關法律法規。真正做到縱有金山銀山,也不如家鄉的青山綠水。預計內地的生態環境將越變越好。
第二,過去娛樂明星(靚妹帥哥)吸引著大家的眼球,醫生這個職業因為醫患矛盾時有發生,並不受人待見。但是,在這次的非常時期里,我們的鍾南山院士、李蘭娟等醫務工作者,年事已高還沖在最前沿。更受到感動的是,廣大醫務人員冒著生病危險奮戰在最危險的第一線,有的甚至付出了寶貴生命。我們認為,將來明星們的光環將會褪去,高收入將會逐步降下來,而廣大知識份子,特別是醫務人員的社會地位將顯著提升。
第三,這次非常時期,的確給中國傳統經濟帶來一定的沖擊,估計上半年經濟數據會差一些,下半年可以逐步恢復。但也有二大類產業會得到快速發展:一個是國內網路產業、比如網上辦公、網上教育、網上影院、網上遠程會議等領域會得到較快發展。另一個國內經濟下行,必將迫使經濟轉型至高科技行業,比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5G等高科技產業。未來中國有望走在世界科學技術、高級製造業的最前沿。
第四,與17年前的SRAS情況相比,我國的各級政府及醫療部門,在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方面,雖然也有改進之處,但總體上無論是反映速度、應對能力都有了大幅提高,而且軍隊和社會各界也在積極配合中,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應對突發事件的保障體系。所以,從這次非常時期來看,中國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更強大了。
第五,在經歷了這次非常時期後,國人應該感到加金融杠桿要理性,要量力而為。這次很多家庭只要失去一二個月的收入來源,就還不出房貸、車貸、信用卡欠款了,基本上過當月工資,當月用完的日子。這說明了中國居民在抗擊突發事件的經濟能力是脆弱的。
過去很多人買房都是非理性的,看到別人買房,自己也要買,也不顧自己的經濟實力如何,房貸二三十年都在所不息。有的人甚至購房首付也是向親戚拼湊。像這樣的家庭一遇到突發事件就無力應對。未來很多行業會不景氣,人們對收入預期會降低,非理性購房需求會降溫。
G. 海外疫情蔓延,國內汽車行業會受到哪些影響
相信有關注目前國際環境的朋友都知道,如今雖然國內的新冠狀病毒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整體趨勢良好,國內經濟也在進一步恢復中。但國外諸多國家卻成為了疫情重災區,其中影響最嚴重的當屬歐亞大陸,除中國以外,韓國、伊朗、義大利、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新型冠狀病毒人數都在不斷增加。
雖說目前國內疫情已經逐步受到控制,但在全球經濟的大環境下,受疫情肆虐的海外國家也同樣會對國內市場造成相應的影響,尤其是對於中國的一些出口行業,目前將是一段相當艱辛的時間。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今國內的工廠產能已經在逐步恢復,等到國外疫情過去後,其所形成的巨大需求缺口將為國內出口業帶來巨大的商機。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的影響是什麼
這次新冠疫情會給中國與全球帶來怎樣深刻的影響?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有兩年了。疫情對中國與全球實體經濟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總體上看,現階段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影響很大,其沖擊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五個。
1.經濟衰退
這幾年,整個全球經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增長停滯。 根據2020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由於新冠病毒的爆發,世界經濟可能會以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速增長.美國2020年一季度開始GDP收縮4.8%,終結了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擴張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0年4月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認為,世界經濟已陷入「大封鎖」,預計今年全球經濟萎縮3%,其中發達經濟體萎縮6.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萎縮1%,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
2022年,在全球通脹高企、金融環境可能收緊以及俄烏沖突背景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近日同時下調了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2和2023年全球增長預期從4.4%和3.8%下調至均為3.6%,世界銀行則將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4.1%下調至3.2%。從目前看,全球經濟衰退不可避免,這次全球大流行不僅僅是全球公共衛生危機,而是嚴峻的就業危機和經濟危機。同時,新冠疫情可能導致更多人失業;在美國,申請失業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標志著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之一的十年擴張已經結束。
再來看中國的經濟情況。當2020年疫情爆發時,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長達到-6.8%。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盪。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金融等領域風險有所積聚,基層財政收支矛盾加劇。
進入2022年3月以來,中國疫情出現反彈,且病毒傳播呈現出點多、面廣、頻發三大特徵。今年2-3月以來,疫情影響促使深圳和上海兩大全國經濟中心先後採取區域封鎖等隔離措施。盡管這一舉措對限制疫情的傳播發展已經起到關鍵性作用,但從經濟影響來看,這將直接導致製造業及服務業勞動力供給出現階段性短缺。同時,交通物流的封鎖和限制將影響勞動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並進一步對廣大中小微企業形成沖擊。而且,動態清零政策要求對局部聚集性疫情進行快速嚴格防控。這意味著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將受到影響,人員的流動和聚集下降將直接影響餐飲,零售,旅遊及房地產銷售等服務行業。考慮到上海和東南沿海經濟大省持續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困擾,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將階段性放大。
2.全球市場動盪
疫情爆發以來,富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日經指數均出現大幅下跌。2020年3月18日,美國股市再度暴跌,觸發本月第4次、史上第5次熔斷,這也是道瓊斯指數近3年來首次失守20000點。受疫情影響,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從3月23日起關閉交易大廳,完全轉向電子交易。美國股市10天內發生4次熔斷,而美股自1987年熔斷機制建立以來共發生過5次熔斷,上一次還要追溯到1997年。美三大股市市值一度縮水20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總量。道瓊斯指數自2017年以來首次跌破2萬點。歐洲和新興市場股市也經歷多次熔斷,英國、德國、法國等國股指累計下跌一度超過40%,進入技術性熊市。全球市場避險情緒大幅上升,信貸市場信用風險增大。如此陣仗,讓89歲的巴菲特也驚嘆活久見,巴菲特可是股神呀,活了這么久,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但也讓他感嘆這太不正常了。網友們還替他開啟了段子接龍:
2020年3月8日,巴菲特:我活了89歲,只見過一次美股熔斷。
2020年3月9日,巴菲特:我活了89歲,只見過兩次美股熔斷。
2020年3月12日,巴菲特:我活了89歲,只見過三次美股熔斷。
2020年3月16日,巴菲特:我活了89歲,只見過四次美股熔斷,我太年輕了……
2020年3月18日……
還有網友調侃道:「巴菲特說一輩子就看見五次熔斷,我10天就實現了四次,看來我要比股神厲害。」
雖然疫情對股市的沖擊是短暫的,但若疫情持續蔓延,全球股市將進一步受挫。這幾年的股市表現也是如此。
3.全球產業鏈突發中斷
全球產業鏈的形成利益於比較優勢理論的運用。可以說,現在的世界是一個整體,每一個國家都是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當你在為各國疫情重創、美股暴跌幸災樂禍,隔岸觀火的時候,火馬上就要燒過來了。或許你沒有親戚同學在美國,你沒有購買美股,美國的疫情似乎和你毫無關系,然而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則沒有如此簡單——美股大跌,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毫無疑問也損失慘重。
中國平安下跌 13%、微博下跌 19%、阿里巴巴下跌 10%,網路下跌 21%,股價下跌公司就需要改善財報來繼續維持股價。在疫情需求抑制的情況下,裁員就是縮減成本的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或許失業離我們並沒有那麼遙遠。一個簡單的邏輯——國際疫情水深火熱,國際消費者就會減少消費,而直接後果就是我們東莞的工廠的訂單就會被撤掉,我們的工人就會失業回家。全球產業鏈條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美歐英是以服務業為主要輸出的經濟體:更多輸出技術、品牌;
中日德意是以中高端製造業為主要輸出的經濟體:更多輸出產品、實物;
而其他國家則主要輸出上游產品:更多輸出石油、原材料。
以中國為例,中國作為「中間產品」供應商在世界各地區的份額:
1.蘋果全球限購了,因為我們的富士康不能正常開足馬力生產了;
2.澳洲的龍蝦賣不出去了,因為中國的餐館在疫情期間紛紛關門了;
3.泰國的旅遊業按下暫停鍵,因為中國的旅客隔離在家不敢出門了;
4.韓國的現代汽車工廠停產了,因為中國山東的供應鏈工廠停滯了;
5.巴塞羅那國際電信展取消了,因為中國的電子消費品牌沒法參展了:
據不完全統計,《財富》雜志1000強企業中94%經歷了供應鏈中斷。每一個國家都是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全球供應鏈是一副多米羅骨牌,任何一塊倒掉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4.各國龐大財政貨幣刺激政策的隱患有可能不斷顯現
面對疫情,全球各國都在想辦法解決。很多人覺得既然疫情主要就是怕帶來流動性危機,那直接放水不就得了,美元是美國自己印的,又怎麼會出現危機呢?其實對於這點,也真的不是大家想想的那麼簡單。對於給實體注入流動性,像美國的兩萬億刺激計劃那樣,無法就是分成兩塊,一個是給老百姓放錢保民生保消費。但是放少了,可能信用卡等債務都還不夠,放多了,企業又沒生產,時間一久就很容易出現資金多貨幣少而出現通脹的問題。
而給企業放水也是一樣。因為一旦隨著消費的恢復和企業的復工,整個社會的資金流動速度就會恢復,而此時對銀行來說,其實是有錢放不出去的情況下,那就很容易出現全面通脹的局面。
所以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是簡單的放水或某個政策就能解決的,其根據影響時間的長短產生的傷害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各種政策的把控上也是會有一定的後遺症。假如沒有放到關鍵點上,那就會出現過量的資金流入地產和金融市場導致新的風險點出現。而又解決不了實體經濟的問題。
在社會總需求因為疫情明顯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的當下,各國在實施貨幣政策刺激的同時,新的財政刺激政策也在發力,財政政策很可能可以也應該扮演比貨幣政策更重要的角色。
為什麼疫情期間或疫後財政政策更為積極和重要呢?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學家,凱恩斯,英國的財政經濟顧問,在1931年世界經濟在蕭條的情況下,提出了一個挖坑理論,當然這個挖坑,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給別人下套,設陷阱。而是無事找事做。說得更直白點,就是當經濟不行時,大家都沒事做,當然也沒有收入,那們政府就僱傭一此人把好好的馬路挖一些坑,然後在把這些坑修好,有人說,這不就是沒事找事嘛,但也正是這無事找事,才讓人們有事做,有事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消費,才能拉動經濟運行。
針對這個挖坑理論,有很多人杜撰很多有趣的故事。第一個故事據說是杜克大學的胡佛教授講述的:「1934年在華盛頓的一家酒店的房間中,當我正准備與凱恩斯共進晚餐時,他善意地諷刺了我在擱架上挑選毛巾而避免弄亂其他毛巾時的小心謹慎。他用胳膊一掃一下就將兩三條毛巾掃到了地板上。他開玩笑地說道:我確信與你非常謹慎地避免浪費相比,我對於美國經濟更加有用,因為通過弄亂這些毛巾可以刺激就業。」
古老的道理說,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凱恩斯卻說,刻意製造的麻煩是可以幫助別人的。這裡面的邏輯就是凱恩斯主義常說的「挖坑理論」——顧客弄亂毛巾,酒店就必須多雇服務員來整理,而服務員崗位增加,更多的人通過當服務員獲得了收入,他們的消費又刺激了其他行業的發展,從而形成一系列的拉動效應。
歷史上,在很多經濟危機時,都用過這個挖坑理論,最為典型的就是羅斯福新政,當時處於1931年的經濟大蕭條,農產品價值降到最低點,經營者將牛奶倒入大海,把糧食、棉花當眾焚毀的現象屢見不鮮。
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所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其核心是三個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時亦稱三R新政。救濟主要針對窮人與失業者,復興則是將經濟恢復到正常水準,針對金融系統的改革則試圖預防再次發生大蕭條。
I. 全球疫情會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一、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疫情出現後,盡管各國採取措施應對疫情蔓延,包括對疫情嚴重地區採取入境管制、旅行禁令、取消大型賽事、停工停產等措施,但仍有可能演變為一場「大級友耐別疫病」。全球正常的生產貿易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加大全球經濟下行者帆壓力,甚至造成衰退。
二、全球市場震盪。全球疫情加速擴散引發恐慌情緒,全球主要股指下跌。過去一周,歐洲斯托克50指數、倫敦金融時報股價指數、巴黎CAC40指數、法蘭克福DAX指數等均暴跌11%~12%左右,美國道瓊斯從近期最高點已暴跌14%,美股恐慌指數(VIX)一周內翻倍。雖然疫情對股市的沖擊是短暫的,但若疫情持首告雹續蔓延,全球股市將進一步受挫。
三、沖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全球化生產和交易網路中,疫情防控帶來的停工減產及延遲復工,將加大全球供應鏈風險。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是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樞紐,2019年中國製造業佔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比重約為30.9%。2020年2月,中國PMI大幅下降。
四、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勢力借勢猖獗。在發達國家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西方一些國家政客從狹隘的政黨和個人利益出發,操縱輿論和民意,一些國家出現種族、民族、國別等身份歧視。
五、疫情全球持續擴散。如果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疫情控制不好,全球經濟有可能遭遇重創,其嚴重程度可能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之後的歐債危機,國際貿易可能衰退,全球產業分工體系或將受到破壞。
J.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Epidemic或變成Pandemic
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傳播之際,epidemic和pandemic這兩個詞比往常更頻繁地在新聞報道中出現。盡管這兩個詞很相近,但二者指的不是同一種東西,就像流感從來不是感冒。
當一種傳染性疾病迅速傳播給許多人時,就被稱為epidemic。通常,epidemic發生之前會有outbreak(疾病暴發),即「某種疾病案例的突然增加」。Outbreak可能影響到單個社區或幾個國家,但規模比epidemic小得多。
如果一場epidemic不能被控制住,還在不斷蔓延,公共衛生官員可能就要開始稱之為pandemic,意思是這場流行病已經影響到世界皮數不同地區足夠多的人,到了全球性暴發的程度。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得到有效遏制,但韓國、日本、義大利、伊朗等國出現多起聚集性感染,確診病例弊握吵快速增加,其中與伊朗和義大利相關聯的病例已向多國輸出,義大利總理孔特宣布自10日起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封城禁令。截至歐洲中部時間3月9日上午10時,中國境外共10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新冠肺炎28674例,死亡共計686例,全球累計確診超10萬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圖示(來自北京大學)
當地時間3月9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表示,新冠肺炎成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威脅已變得非常現實。此前,譚德塞在3月2日的媒體通報會上稱,如證據確鑿,世衛組織將毫不猶豫地將新冠肺炎由之前的流行病(Epidemic)改宣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
Pandemic意味著什麼?
新冠肺炎如果演變成「全球性大流行病」,不僅意味著疫情嚴重程度的升級,也意味著抗「疫」難度的升級。約翰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詹妮弗·努佐表示,當疫情蔓延到全球時,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必須在比epidemic時期更大的地理范圍上分配資源,這將使pandemic情況下的防控工作更加難以調控。
「對付這種病原體的方法也可能發生變化。如果病例無處不在,當局可能會停止阻止它進入另一個國家,而是集中精力治療疾病本身,減緩病原體的傳播,保護弱勢羣體。」詹妮弗·努佐說道。
上一次官宣Pandemic
上一次官宣Pandemic是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發時。2009年6月11日,時任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宣布,根據現有證據以及專家們對證據的評估,甲型H1N1病毒的傳播情況已經達到為流感大流行設定的科學標准。這是世衛組織40年來第一次把傳染病警戒級別升至較高。H1N1最終蔓延到214個國家和地區,在當年導致至少18449人死亡。2009年的甲流大流行,也催生了疫苗和新型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帕拉米韋的研發,以及數年後力緯在中國的上市。
2009年世衛組織官宣Pandemic(來自WHO視頻截圖)
出於對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經驗教訓和總結,世衛組織曾於2017年發布過「流感大流行風險管理指南」。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差異,這份指南並不一定準確適用。但其中的理念是一以貫之的:在應對「全球性流行病」時,不僅需要各國因地制宜開展防控工作,更需要國家間的精誠合作。
新冠肺炎成為Pandemic影響有多大?
2009年4月25日世衛組織宣布美國和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到6月11日定性其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歷時一個半月,當時H1N1流感已在74個國家報告了近3萬起確診病例。同樣的一個半月,新冠肺炎病毒的全球感染人數卻已遠超當年。
新冠肺炎如果成為Pandemic,對全球經濟的打擊程度也是令世界擔憂的重大租侍議題。疫情本身的嚴重性,加上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使其更加來勢洶洶。參考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據報道,其導致首發地墨西哥當年GDP縮減比例大約5.3%,經濟損失數百億美元。回顧同樣蔓延至全球的SARS,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統計,當年SARS給全球經濟造成了約400億美元的損失。而與之相比,新冠病毒更為狡猾——傳染性比SARS強,致死率比流感高,這使得此次疫情在全球影響面會更為廣泛。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此前表示,若新冠肺炎發展成全球性大流行病,可能導致美國和全球經濟在2020年上半年陷入衰退。
不過世衛組織表示,中國經驗證明新冠肺炎可被遏制,大多數感染者也都可以康復,中國有70%病例已康復並已出院。譚德塞指出,即使宣布新冠肺炎為大流行病,仍然可以遏制它,只是時間問題,並呼籲各國盡最大努力,贏得這場戰役。
該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飛華健康網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