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造原子彈很困難嗎為何伊拉克朝鮮伊朗等國家造了很多年還沒有成功
主是鈈(bu)與鈾的提純困難。原理根本沒有什麼東西,只要達到臨界體積就可以發生核爆炸。
困難的是提高純度。
以鈾為例,從礦物提練的鈾,要變成四氯化鈾氣體。利用四氯化鈾氣體在離心機提純。離心機提純氣體,用電量非常大。差不多需要一個半個三峽的電廠。離心機最少需要三五千台以上的大型離機。甚至上萬台。
平常核電廠用的核原料也就是濃度3%左右的樣子。而武器級的鈾需要90%甚至95%,這就相當的困難了。不僅電力能源的問題,還需要化學工藝。
還有的時候用鈾產生鈈,再用鈈來造核武。可以鈾半衰期1000多年。需要時間太長了。
生孩子原理很簡單,你能不能,在試管里精子與卵子受精呢。我覺得,你是不行了。
㈡ 為什麼朝鮮能生產出核武極鈾而伊朗不能
只要有材料 幾個大學生都能生產簡易核彈 世界上對於核武器核材料控制極嚴 想做一個合格的核武器比較難 朝鮮不排除是從某些方面得到材料技術。伊朗周邊國家都盯著它 比朝鮮還難
㈢ 伊朗也算中型國家,為啥科學技術,比朝鮮還落後,導彈還要上朝鮮那裡買
朝鮮那是以為獲得了前蘇聯和中國的技術支持,伊朗和蘇聯中國的關系一般,不是一個陣營的,尤其是霍梅尼上台後西方國家對伊朗進行封鎖。
現在伊朗也獲得了中國的技術支持才發展導彈技術的
㈣ 200分關於伊朗核問題,我會追加!
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想他的鄰國擁有核武,包括中俄兩個核大國。而中俄更希望朝鮮打核武牌,一方面轉移地區熱點視線,顯示本國地區的存在和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地緣政治和傳統關系,美又不能象對待伊拉克那樣武力解決朝核問題。中俄更希望朝核問題無限期談下去。中俄應有對伊朗核問題表視出更加關切的姿態,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滲透給中俄兩國帶來越來越多的麻煩,而伊朗擁有核武對中俄兩國也就構成潛在威脅。
伊拉克戰爭之後朝鮮與伊朗的核問題成了布希政府外交上面臨的最大挑戰。從美國的角度看,這兩個核問題是美國面對的重大國際安全問題,在美國的安全戰略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朝伊兩國雖都承受著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兩國在談判桌上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但在原則問題上卻都絲毫不讓。同時現階段的布希政府又很難拿出切實有效制約這兩個國家的核技術發展的手段與方案,也很難想像美國會在朝鮮與伊朗的核問題上對這兩個「邪惡軸心國」做出重大讓步。似乎朝鮮與伊朗這兩大核問題使美國陷入「核困境」之中。
其實朝鮮與伊朗的核問題由來已久。而其牽涉到的實質是朝鮮與伊朗兩國對美關系。美國現任總統布希上台之後,放棄了其前任柯林頓對朝鮮與伊朗的緩和政策,美對朝鮮與伊朗關系進入全面強硬階段。並將朝鮮與伊朗列入三大邪惡軸心國名單之中。
朝核問題暴發之前,朝鮮與周邊國家關系得到不斷的改善。自從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以來,朝鮮半島局勢不斷趨於緩和,並且在2000年7月,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成功訪問漢城,實現朝鮮半島分裂之後的兩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峰會。金大中下台之後,陽光政策仍然是盧武鉉新一屆政府所遵循的大方向。不但如此,在2002年9月,也就是朝鮮此次核問題爆發的前一個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平壤,這也是日朝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日朝兩國有著向關系正常化方向發展的趨勢。當時日韓兩國對朝的舉動不但使布希政府的對朝政策陷入被動,而且東北亞局勢出現逐漸脫離美國掌控的趨勢。一旦朝鮮半島脫離美國的掌控,朝鮮與周邊國家關系得到全面緩和。現在的美韓關系必將出現重大的調整。同時整個東北亞政治格局也將重新畫分。這次核危機爆發之時,正當朝鮮推動國內改革開放的時期,因此朝鮮必須有一個穩定而良好的國際環境。從一個時期以來朝鮮的外交動作可以看出,它一直在致力於營造一個有利於推動改革和開放的國際環境。但是,朝鮮開放政策和外交努力明顯遇到了來自美國的巨大障礙。小布希政府上台後,不再支持韓國旨在促進南北和解的「陽光政策」,停止了美朝關系正常化的努力,把朝鮮確定為三大「邪惡軸心」國家之一。而且自96年美國共和黨控制了眾議院之後。共和黨對柯林頓政府的對朝政策頗為不滿,便利用眾議院中的多數對政府施壓,導致柯林頓政府在無法實施94年與朝鮮首次達成朝核問題的援助協議。美國這些舉動顯然對朝鮮困難的經濟形勢造成重大的打擊。 朝鮮通過核問題真正要達到的目的只是徹底改變現有的朝美關系,為朝鮮創造一個長久穩定的周邊環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朝核危機再次爆發。日本由於與朝鮮近在咫尺,朝鮮一旦擁有核武器將對日本的安全利益造成極大的影響,進而給朝日關系帶來巨大的損害。而且由於朝鮮核問題的爆發,日本不但改變了之前與美國東北亞戰略利益背道而馳的與朝鮮緩和政策,還在美國的主導下將自己帶入朝鮮六方會談。滿足了日本在朝鮮半島加大影響力的願望,鞏固了日益加強的日美同盟關系。韓國雖然在朝鮮核問題爆發之後與美國的齷鹺不斷,並不滿意美國對朝鮮的強硬態度,進而造成的半島局勢緊張。但實際上韓國並沒有能力單獨解決朝鮮核問題,只有更加依賴與美國的同盟關系以此達到朝鮮核問題最終解決的目的。同時美國也借著朝鮮核問題,完成了美國在韓軍事調整。朝鮮核問題爆發之後,美國不但將責任全部推給朝鮮打斷了日朝與韓朝之間的關系緩和,還使朝鮮半島局勢進一步落入美國掌控之中。顯然朝鮮核問題只要不出現失控的局面,朝鮮半島不統、不和、不戰的狀況才真正的符合美國真正的國家利益。
伊朗在此次核問題暴發之前與朝鮮有著相似的背景。1997年伊朗改革派人物哈塔米當選伊朗總統,以改革派自居的哈塔米上台之後大幅調整伊朗對外政策,尤其是伊朗對外經貿關系發展迅速。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挪威等歐洲國家和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中國等亞洲國家,紛紛與伊朗在能源、交通、通訊等領域積極展開合作。進而帶動了伊朗與這些國家的關系。與此同時,伊朗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也不斷的得到改善。顯然這些情況是將伊朗視為眼中釘的美國所不願意看見的。伊朗核問題的暴發,不但使伊朗周邊國家提高了對伊朗的戒心,也給伊朗與歐盟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考驗。
朝鮮與伊朗核問題暴發之後,東北亞與中東的局勢實質上是朝著有利於美國一面發展的。可見美國在朝鮮與伊朗核問題上的最終目的不光是遏制這兩國核技術的發展,還在於借核問題之名,惡化兩國的外交關系與國內經濟形勢,加大外部壓力以促其內變。從而獲取自身的地區戰略利益。在不改變布希政府對朝、伊兩國與地區政策的前提下,朝鮮與伊朗其實進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如兩國在核問題對美作出實質性讓步,那麼接下來的國際核查同樣是朝、伊兩國的面臨的巨大難題。美伊戰爭的一個重要的教訓就是,美國打著國際組織進行的核查,不但無休止的核查並沒有消解原來的美伊矛盾。而且使伊拉克的國家安全利益與國家尊嚴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即使朝、伊兩國在現在核問題上與美國達成協議,這也很難改變布希政府對朝鮮與伊朗的強硬政策。而且很有可能美國再在朝、伊兩國的導彈與其他莫須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問題上尋找借口,向朝鮮與伊朗挑起爭端。
朝鮮與伊朗如果要改變現在不利自己的地區政策,只能對美國進而迂迴策略。朝鮮敢於主動向美國祭出核武牌與在談判桌上的強硬姿態可以看出,朝鮮至少目前並不對於自身的國家安全問題擔心。從朝鮮在核問題暴發之後的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其目的在於通過核問題演化為朝美雙邊問題,迫使美國徹底的改變對朝政策和為已經開始的朝鮮國內改革獲取美日韓等國物質的和道義上的支持。並不是想永久的持有核武器。但朝鮮這種核策略事實上很難達到自身的目的,而且朝鮮現在的舉動與外交姿態使朝鮮的國際形象大受影響。我們還要看到美韓兩國在朝鮮核問題與朝鮮半島局勢的立場上並不相同。朝鮮半島局勢的穩定與日後的民族統一,無疑是歷屆韓國政府的目標。這也是韓國願意保持與美國同盟關系的主要原因。而對於美國而言,美韓同盟的作用只是在於能保持美國在朝鮮半島這塊戰略要地的軍事存在。朝韓兩國之間的關系無論走向或「戰」或「和」都將極大的影響美國的戰略利益。對於韓國而言,現在的美國只是作為一個制約朝鮮的平衡力量存在於韓國。韓國並沒有能在美韓同盟的背景下推進與朝鮮的緩和。相反的朝鮮半島的局勢經常隨著美國對外政策的變化而起伏不定。日本在朝核六方會談中一改朝核問題之前對朝鮮緩和的外交政策,將日本人質問題攙雜進會談之中,對會談起到了極大的負面作用。很難想像一個國家會將幾個國民的安全與歸屬問題放到國家重要的安全利益與地緣政治利益之上。日本此舉動的目的在於,雖然美國因日益加強的美日關系將日本硬拉進朝核六方會談之中。但日本意識到自己在六方會談之中是屬於影響力最弱的一個國家。在朝鮮半島上的影響力根本不可能和中美這兩個在朝鮮半島擁有傳統影響力的大國相提並論。人質問題的提出只是在於希望不斷的破壞六方會談的進程,以此顯示日本在會談中的地位,通過六方會談加大自身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而已。在朝鮮核武器爆發之後,日本政府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中,我們也能看出日本對朝鮮半島策略本質。現在的日本在朝鮮半島並無中美兩國這般決定性的影響力,而朝鮮半島對於日本又是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一個地區。朝鮮半島無論出現對抗或者緩和的任何一種趨勢,日本總是以跟進者甚至推進者的角色出現,以此增加自己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朝鮮如能放棄原有通過核問題迫使美國徹底改變對朝關系的策略,並且避免美日的各種干擾與韓國在核問題上達成協議,繼而推動半島的緩和。不但能大大減輕自身的國際壓力,而且能對現在美韓同盟關系造成極大的沖擊。朝鮮半島緩和一旦能出現穩定的局面。日本將改變現有的地區外交政策與對朝鮮政策,必然跟進參與進朝鮮半島的緩和局勢之中。因為朝韓兩國一旦出現緩和,中俄兩國必然對朝韓兩國持支持立場。日本如不改變原有的外交立場將在東北亞處於被邊緣化的境地。更為重要的是,朝鮮半島一旦出現緩和,那麼在東北亞地區日本近來與中韓俄之間的各種矛盾將大大突出。
伊朗核問題看似沒有朝鮮核問題那麼緊張,但實際上伊朗在核問題上的迴旋空間要比朝鮮小的多。伊朗雖然國內經濟水平要大大的好於朝鮮,但其經濟發展比之朝鮮更加依賴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其二,伊朗現在的核問題並沒跡象能直接證明伊朗如朝鮮那般脫離民用范圍。朝鮮曾經在94年與美國在核問題上達成過協議。顯然朝鮮比伊朗更容易找台階下台,而伊朗一旦在核問題上對西方國家讓步,不但國家尊嚴大受損害。而且由於朝鮮與伊朗的政治體制不同,伊朗不論那一屆政府上台都將因對西方在核問題上的作出讓步面臨比朝鮮大的多國內壓力。其三,朝鮮一面背靠中國這樣的大國,一面與韓國這個有意願緩和目前朝核局勢的美國盟國相鄰。伊朗雖然與俄羅斯隔裏海相望,俄羅斯也支持伊朗正當發展民用核技術。但從在獨聯體國家中接連發生的顏色革命中俄羅斯的表現便能發現,俄羅斯並沒有決心與實力敢於與西方國家發生正面對抗。顯然俄羅斯對於伊朗在核問題上的支持是有限的。英法德歐洲三國雖然並不同意美國因伊朗核問題對伊朗動武。但假如美國對伊朗動用武力,英法德並沒有效的手段制止美國的行為。雖然因為各種原因,美國現階段並沒有能力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但伊朗在安全形勢上的壓力將比朝鮮大的多。
伊朗在核問題上有利於自己的一面是其談判對手是歐洲三國,而並非美國。歐洲三國雖然現階段在禁止伊朗發展濃縮鈾的立場與美國保持一致。但歐洲三國在能源等其他方面也與伊朗有著很大的合作潛力。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後,與美國產生的裂痕的歐洲在與伊朗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顯得更加迫切,尤其是對法德而言。假如因伊朗核問題使伊歐關系陷入長期徘徊不前的境地,從而阻礙伊歐早能源等方面的合作,歐洲三國在禁止伊朗發展濃縮鈾的立場很可能有所轉變。在與歐洲三國進行談判的同時,伊朗還應該加大與海灣、外高加索、中亞各國等周邊國家的外交力度。以備因核問題破裂之後發生伊美軍事對峙的情況下使這些國家採取不支持美國對伊的軍事立場或者將這些國家對美的支持力度最小化。一旦歐洲三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談判立場有所改變,那麼美國的對伊政策將陷入被動之中。
㈤ 為什麼伊朗、朝鮮不能發展核武器
因為根據1968年7月1日簽定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二條的規定,當時沒有核武器的國家不準發展核核武器,當時朝鮮和伊朗都沒有核武器.這是表面的理由。而且在國際社會上,許多國家都需要發展經濟,都需要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不希望朝鮮和伊朗擁有了核武器而與美國,或者敵對國家進行戰爭,破壞了自己的發展。比如,伊朗與以色列的戰爭必定影響整個中東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朝鮮與日本的戰爭必定影響整個東亞的穩定。人人都有核武器是好事?不壟斷,不要地球了?大家不要活了?多年來,禁止核武器擴散,銷毀核武器庫存,一直都是世界各國的明知選擇。但是,在聯合國「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精神原則下,究竟誰該擁有核武器和誰不該擁有核武器的權利上,卻從來都沒有明確的定論。所以,當那個超級大國認為與他明顯作對的國家擁有核武器時,不是給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戴上「邪惡軸心國」的帽子,就劃上「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進而以「顛覆而後快」為目的使用各種手段進行「定點清楚核武器」的舉動,以達到最大限度減少對自己的核威脅。說到底還是那個超級大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權行徑在作祟。這是本質。
㈥ 為什麼朝鮮敢明目張膽的製造核武器而伊朗只能偷偷製造
其實都是偷偷摸摸得搞,公開渠道是無法進口到伊朗和朝鮮需要的核材料,核技術,相關設備和人員的。無非是朝鮮覺得自己成功了,所以公開來要挾世界,只是目前的證據都顯示朝鮮的核試驗都是失敗了。而伊朗目前的核武器計劃進展還很緩慢,靠自己完成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在國際制裁的背景下再要依靠外國來取得突破也很困難。
㈦ 朝鮮核技術相比伊朗哪個更強強在哪裡
伊朗在中東國家軍事實力僅此於以色列,有「波斯雄獅」的美譽,政治上政教合一,動員能力強,以伊斯蘭教義的革命衛隊在列次戰役中讓敵國聞風喪膽。軍事上,19世紀純美軍血統,後雖然美伊關系惡劣,但是空軍也是除美國之外,第二個裝備F14雄貓戰斗機的國家,陸軍也是純美歐血統,海軍也有義大利等國的輕型護衛艦,在導彈防禦體繫上,也比朝鮮好,戰時伊朗的導彈可以封鎖波斯灣,全球都要為伊朗的戰爭買單。
朝鮮國家有點專制了,都是金正家族的朝鮮,國際上都看不過朝鮮核試驗,包括中國。而且朝鮮資源匱乏,要不是中國看在朝鮮韓國可以做中美較量的緩沖線,對朝鮮能源供,不然朝鮮這國家早就瓦解了
㈧ 朝鮮與伊朗為什麼不能擁有核武器
因為不符合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利益,朝鮮和伊朗又公開和這些國家作對,所以朝鮮和伊朗被打傷邪惡的標志,不允許朝鮮和伊朗擁有核武器,但朝鮮和伊朗還是用各種手段上馬了核武器研製
㈨ 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有什麼異同之處
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朝鮮是中國近鄰,朝鮮半島的無核化直接影響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2月朝鮮宣稱「已經擁有用於自衛的核力量」。伊朗核問題方面,伊朗雖聲稱「沒有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卻有意「向阿拉伯國家輸出核技術」。朝核問題六方第四輪會談取得的成就、各方觀點及其差異、中方在會談中的積極作用、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意義、伊朗核問題的深刻背景等都可能作為考試命題的知識點。�
2月10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宣布朝鮮已經擁有基於自衛目的的核力量。
明表示,由於美國繼續對朝鮮採取敵視政策,朝鮮將無限期中止參加六方會談。「美國政府已經暴露了其不惜一切代價顛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的企圖,並用核大棒加以威脅。這迫使我們採取措施加強核武庫,以保衛朝鮮人民選擇的意識形態、體制、自由和民主。」「我們已經採取果斷行動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已經製造了用於自衛的核武器,以應對布希政府一貫公然孤立和打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政策,」聲明說,「我們的核武器在任何情況下都將是只用於自衛的核威懾力量。目前的現實表明,只有強大的力量才能保衛正義和真理。」�
朝鮮半島自50多年前的朝鮮戰爭以來一直存在著軍事對峙,朝核問題實際上是冷戰對抗的延續。朝鮮指控美國對其國家安全構成最大威脅,美國則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朝鮮認為,朝鮮核問題是由美國敵視朝鮮政策造成的,要解決核問題首先需美國轉變對朝政策。朝鮮重申,只要美國不放棄敵視朝鮮政策,朝鮮也就不能放棄核遏制力。為解決問題,朝鮮一直要求與美國進行直接對話,並多次提議與美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美國則要求朝鮮先行放棄核計劃,並堅持認為處理朝核問題的恰當方式是通過多邊對話。�
為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舉行了三方會談。同年8月27日至29日,由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參加的關於朝核問題的第一次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隨後在2004年2月25日至28日和6月30日至25日分別舉行了第二和第三次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7月26日至8月7日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本階段會談的成果包括:一、各方凸顯了以對話求和平的願望,顯示出比以往更大的誠心和耐心;二、各方找出了影響會談進程的症結所在,即朝鮮要求保留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而美國堅持朝鮮必須放棄包括和平目的在內的所有核計劃。
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六方會談的目標,並同意就此發表一個共同文件。朝鮮棄核,涉及事關朝美核心利益的四方面內容:一是棄核的定義和范圍;二是朝方的責權;三是美方的責權;四是核查落實朝鮮棄核。六方主要分歧包括:先棄核,還是先承諾對朝鮮的安全保障與經濟援助?是單純解決朝鮮的核問題,還是承認朝鮮的有核國家地位從而轉入核軍控談判?如何界定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界限?朝鮮有無權利從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活動?美國提出朝鮮的導彈和人權問題,日本則提出被綁架人質問題。這些分歧,條條都關繫到主要當事國的核心利益,既復雜又棘手。�
美方堅決要求朝鮮全面放棄任何形式的核計劃。從朝美之間缺乏信任的角度來講,美方的立場是可以理解的。由於核有兩用性,發展民用核能的同時,必然為發展軍用核能力儲備了人力和技術資源。但作為主權國家,朝鮮在放棄發展核武器的同時,具有發展民用核能技術的權利,這是由國際法賦予的,美國無法剝奪美國和歐盟同樣無法剝奪伊朗發展民用核能事業的正當權利)。朝鮮不能放棄其發展民用核能的權利,可能有三方面考慮:一、顯示主權國家的權利;二、為其核計劃未來可能的民轉軍預留伏筆;三、增加與美國討價的砝碼。因此,朝鮮將發展民用核能技術的權利作為其在棄核談判中的核心利益,決不放棄。�
第四輪會談與前三輪會談的最大差別,是談判的背景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即在美國置朝鮮獲得核武器緊迫壓力於不顧,一再拒絕與朝直接溝通之後,朝鮮已宣布擁有核武器。此外,第四輪六方會談與前三輪談判不同的特點還包括:一是所有各方不對會談時間設限。二是雙邊會談成主要形式。此番會談,在簡短的開幕式以後便直接進入雙邊會談階段,並且是以封閉形式進行。三是實質性問題大量增加。四是首次出台共同文件,反映各方的基本立場及主要觀點。
9月13日至19日朝核問題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談通過《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與會各方達成六點共識,這標志著六方會談進入一個新階段。
六方從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穩定出發,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精神,在前三輪六方會談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務實的會談,達成如下共識:�
一、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六方會談的目標。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回到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韓方重申其依據1992年《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不運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諾,並確認在韓國領土上沒有核武器。1992年《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應予遵守和落實。朝方聲明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其他各方對此表示尊重,並同意在適當時候討論向朝鮮提供輕水反應堆問題。�
二、六方承諾,根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處理相互關系。朝方和美方承諾,相互尊重主權,和平共存,根據各自雙邊政策,採取步驟實現關系正常化。朝方和日方承諾,根據《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歷史和妥善處理有關懸案基礎上,採取步驟實現關系正常化。�
三、六方承諾,通過雙邊和多邊方式促進能源、貿易及投資領域的經濟合作。中、日、韓、俄、美表示,願向朝鮮提供能源援助。韓方重申2005年7月20日提出的有關向朝鮮提供200萬千瓦電力援助的方案。�
四、六方承諾,共同致力於東北亞地區持久和平與穩定。直接有關方將另行談判建立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機制。六方同意探討加強東北亞安全合作的途徑。�
五、六方同意,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採取協調一致步驟,分階段落實上述共識。�
六、六方同意於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舉行第五輪六方會談,具體時間另行商定。
必背考點:六方會談過程中,中國再一次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的負責任國家,是一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促進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國家,是一個在新世紀初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世界格局中身體力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和平發展國家。
無論是前三輪六方會談,抑或是本輪六方會談,中方都以其坦誠認真、積極進取、堅韌努力、辛勤工作、良好素質乃至周到服務贏得了贊譽。在會談過程中,中方以各種形式、在各個層次同其他各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磋商與接觸,進行了溝通、協調。中方把各方提出的立場和主張歸納整理,凝聚共識;在尚存分歧的問題上,與各方交換意見,共同尋找能被各方接受的方案。中方作為東道主主要做了三件事:一、積極推動各方尤其是朝美拿出自己的具體解決方案,從而把會談引向深入;二、反復勸說各方要相互尊重,認真對待和研究其他方面提出的方案;三、在出現僵局時,及時提出折中方案,積極居中協調。中國多方斡旋,促成第四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重大意義在於:首先,有利於維護東北亞地區安全。其次,有利於改善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最後,能夠為中國樹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國際形象。
必背考點:伊朗總統哈塔米2月23日在德黑蘭重申,伊朗決心繼續鈾濃縮活動,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止,伊朗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
9月14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聯合國首腦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批評美國阻礙一些國家的官員參加此次首腦會議,並抨擊少數強權國家奉行單邊主義政策、生產和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9月15日艾哈邁迪·內賈德表示,伊朗准備根據其他伊斯蘭國家的需要向它們轉讓核技術。9月17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第60屆聯大發言中重申伊朗有權發展核能源,但無意製造核武,並願意考慮引進外國企業參與伊朗核計劃。�
伊朗的核計劃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其核技術主要從當時關系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90年代初,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核電站的問題,並與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滿,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列為三個「邪惡軸心國」之一。2003年初,當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美國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威脅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以便對伊朗進行制裁。在國際社會,特別是法德英三國的積極斡旋下,伊朗為解決核問題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2004年6月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理事會成員國提交一份秘密報告,認為伊朗在當年4月前沒有向該機構申報進口了用於先進的第二代濃縮鈾離心機的零件及其來源。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18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理事會11月25日舉行會議之前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避免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其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的不利局面。
9月17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敦促聯合國對伊朗採取強硬政策,並敦促德黑蘭盡快重開與歐盟之間的「核談」,否則聯合國安理會將會介入其中。
之後,伊朗又多次強調,鈾濃縮的中止只是暫時行為,將在適當的時候恢復。
【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態度實際上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第一,伊朗是美國全球地緣戰略擴張中志在必奪的一環。「9·11」事件後,美國發動了兩場戰爭,基本上拿下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在軍事上對伊朗形成夾擊之勢。一旦拿下伊朗,美國就可以自西向東,把這三個伊斯蘭國家連成一片。從「大棋盤」上看,美國第一步可以滲透南亞;往北可與北約東擴呼應,並配合俄羅斯周邊國家的「天鵝絨革命」;往東可與其新的亞太戰略呼應,牽制它想像中的「潛在對手」中國。�
第二,伊朗是美國推行其意識形態的一塊絆腳石。美國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必須征服伊朗。否則,美國好不容易掌控的伊拉克「民主進程」就可能泡湯,推翻了一個「暴政」,很可能又迎來一個「神權」,而且還可能明裡暗裡同伊朗合作。在伊拉克大選中獲勝的什葉派聯盟和庫爾德政黨,還有中東反美勢力,大都接近伊朗。美國不能容忍這種局面繼續存在。�
第三,從經濟利益和能源戰略考慮,美國也必須征服伊朗。美對伊朗政策的調整希望達到三個目標:一是與歐結成對伊統一戰線,避免歐美為伊朗離間,並藉此彌合大西洋兩岸關系。二是通過外交手段暫時或永久性凍結伊濃縮鈾活動,推遲伊發展核武時間。三是通過外交手段推動伊核問題國際化,並為對伊採取進一步行動贏取國際支持。�
有關媒體分析認為,近來美國對伊朗政策已經由單純使用「大棒」轉向「胡蘿卜+大棒」的政策。美國政府對伊朗由單純使用「大棒」轉向「胡蘿卜+大棒」的政策,表明美對伊政策選擇面非常狹窄,制裁或打擊都不能放到檯面上來。首先,無論是美國還是國際原子能機構都未發現伊違規的確鑿證據。其次,伊朗國力較強,地廣人眾,民族凝聚力強,擁有可打到以色列以及美在海灣軍事基地的彈道導彈,絕非伊拉克可比。再次,伊核設施分散、隱秘,即使對伊核設施發動外科手術式打擊,也難以成功。最後,除以色列外,對伊朗動武在國際上得不到任何支持,再難組建新的「意願者同盟」。
必背考點:9月16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後表示,美國和俄羅斯在伊朗和朝鮮核問題上的目標一致,即美俄都不希望伊朗和朝鮮擁有核武器。
【布希表示,俄羅斯是美國在反恐問題上的強大盟友,兩國關系正在不斷深化發展。普京說,他與布希在伊朗和朝鮮核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接近,俄羅斯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而且今後也將堅持這一立場。普京強調,解決伊朗和朝鮮核問題的外交手段還遠未用盡。因此決不能採取可能使伊朗和朝鮮核問題惡化的舉措,希望俄美能經常協調在這兩個問題上的立場。�
在伊朗核問題的背後實際上是俄美兩國的政治較量。俄羅斯與伊朗有著傳統的夥伴關系。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伊朗是俄近鄰,俄不願看到在自家附近發生戰爭,更不願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幾十年的老夥伴、老鄰居落戶別人的勢力范圍。莫斯科認為美國以「防止核擴散」為借口打壓伊朗,其目的是削弱和破壞俄伊核合作,將俄排擠出這一地區,奪回伊斯蘭革命後在伊朗失去的地位。從經濟角度看,伊朗長期大量購買俄羅斯的武器、航空技術、裝甲運輸車和防空系統設備,是俄穩定的武器市場。此外,與伊朗在開發利用核能方面將給俄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俄不會容忍其他國家用非市場手段損害俄在伊朗能源市場上的地位。
㈩ 伊朗朝鮮核問題產生原因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多次就伊朗核問題作出決議,2010年6月,安理會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方案。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蘭國家,1980年美伊斷交,伊朗拒絕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屈服,同時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使伊朗不得不考慮保衛國家的安全,美國開始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有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軍常年賴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軍,美國入侵索馬里、美軍飛機空襲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軍在伊朗近鄰的中東、中亞國家、南亞島嶼等駐扎有大量軍隊,嚴重威脅了伊朗安全。中東是聯系歐洲和亞洲的重要地區,同時富含石油、天然氣的等礦產資源,中東一直是大國的目標。世界能源輸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與亞丁灣的曼德海峽都在中東,美國目前已經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還沒有控制。美國已經在海灣戰爭是趁機大舉駐軍中東,並擴大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圍:它下轄陸、海、空、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5個分支司令部,還有3個綜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國武裝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聯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聯合作戰司令部。美國在這些地區總共部署有25萬軍隊。海軍第五艦隊歸中央司令部所轄,其司令部設在中東的巴林。美國可能再次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雖然在伊拉克戰爭後沒有發現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美軍控制伊朗,則大大提高美軍控制中東和中亞的能力,把美國的實際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連成一片,將使美國牢牢地控制中東和中亞,威脅中國、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並對南亞、西亞、中亞、東亞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等國家將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響。美國的全球目標和中東戰略和伊朗核問題密切相關: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維護美國及盟國的擴張利益;擴張美國經濟;在國外推進所謂的美式民主,不斷削弱外國的內部力量,為美國的擴張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
朝核問題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美國根據衛星資料懷疑朝鮮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則宣布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由此爆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朝鮮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核技術研究。60年代中期,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創建了寧邊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訓了大批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蘇聯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應堆,使朝鮮核技術研究初具規模。此後,寧邊成為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核設施位於朝鮮首都平壤以北約130公里處,是朝鮮主要的核研究中心。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屬於石墨反應堆,於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堆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製造核武器的原料——鈈。 美國從1958年開始,在朝鮮半島南部及其臨近地區部署了大約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導彈、核炮彈等,其針對朝鮮的目的很明確。美國還為韓國提供了核保護傘。 盡管前蘇聯和中國都曾經對朝鮮的安全做出過承諾,但是,這種承諾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護傘;而且,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蘇聯和中國都沒有在朝鮮長期駐軍,因此,在核領域的安全問題上,朝鮮與中國或者蘇聯的關系並不密切。 這種態勢導致以下後果。第一,朝鮮在安全上更傾向於發展戰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賴與蘇聯或中國的軍事同盟關系。其次,由於當時蘇聯和中國在安全上給朝鮮的承諾不包括核領域,因此,兩國對朝鮮核武器發展政策的影響力也極其有限。 1974年,朝鮮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985年12月,朝鮮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按照該條約規定,成員國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其核設施的檢查,但朝鮮卻一直拒絕接受其檢查。 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關注朝鮮的核項目,1988年下半年,美國正式對國際宣稱朝鮮在寧邊的核反應堆已經能生產可製造兩至三枚原子彈的鈈,此舉立刻引起朝鮮的強烈反應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宣布,撤除美國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戰術核武器。這是當時東西方全球戰略互動的一部分,它在事實上大體滿足了朝鮮要求美國撤出駐韓國核武器的呼籲,客觀上推動了朝鮮核問題的積極轉變。 1991年底,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簽署了互不侵犯協定;韓國政府宣布韓國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國已經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韓雙方簽署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鮮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簽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協議。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鮮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6次不定期核檢查。但是,1992年下半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與朝鮮就視察問題出現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鮮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朝鮮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國和朝鮮進行了副部長級的談判,並於1993年6月11日達成一個聯合聲明。原則上,這次核危機得以解決,實際上,雙方仍有很多爭執。 1994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進行核項目調查並對其進行制裁。1994年6月,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往平壤斡旋,與朝鮮政府達成了《朝核問題框架協定》,此一協議是朝鮮核危機的直接淵源。按照《朝核問題框架協定》的要求,朝鮮必須凍結其各種核項目,並在所有核設施上加裝監控系統,禁止一切關閉項目的重啟。 因擔心朝鮮發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國與朝鮮在日內瓦簽署了一項關於朝核問題的《朝美核框架協議》,朝鮮凍結其核設施,美國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負責為朝鮮建造輕水反應堆並提供重油,以彌補朝鮮停止核能計劃造成的電力損失。此後,寧邊5兆瓦反應堆中8000根廢燃料棒被取出封存。 然而,美、日、韓三國協助朝鮮拆卸石墨反應堆並幫助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的承諾一拖再拖。這兩座反應堆的發電能力約為2千兆瓦。 2001年,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上台後,美國對朝政策變為強硬,並於2002年初將朝鮮與伊朗、伊拉克一起稱為「邪惡軸心」,媒體披露的美國《核態勢審議報告》也將朝鮮列為使用核武器的對象之一。 2002年10月美國總統特使、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平壤後,美國宣布朝鮮「已承認」鈾濃縮計劃,並指控朝鮮正在開發核武器。朝鮮則表示,朝鮮「有權開發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厲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國以朝鮮違反《朝美核框架協議》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隨後,朝鮮宣布解除核凍結,拆除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其核設施上安裝的監控設備,重新啟動用於電力生產的核設施。 2003年1月10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同時朝鮮表示無意開發核武器。朝鮮核危機正式爆發。 地下核試驗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在北京舉行六方會談。 2005年9月,第四輪六方會談達成共同聲明。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 2005年11月,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最終達成《主席聲明》,各方重申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早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一次地下核試驗。 2007年2月8日,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2月13日,六方達成共同文件。 2007年7月14日,在韓國運送的第一批6200噸重油抵達朝鮮先鋒港後,朝方關閉寧邊核設施。同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時隔5年後重返朝鮮,前往寧邊地區監督和驗證關閉核設施。 2007年10月3日,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的共同文件。根據文件,朝鮮應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寧邊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並全面申報核計劃;美國根據朝方行動並行履行其對朝承諾。 2008年1月1日,因雙方就申報問題存在分歧,朝鮮錯過原定申報核計劃期限。 2008年5月8日,朝鮮向當天抵達平壤訪問的美國國務院韓國科科長金成遞交共有1.8萬多頁的朝鮮核計劃文件。美國政府稱此舉為核查朝鮮核計劃的「重要一步」。 2008年8月26日,朝鮮宣布,由於美國拒絕將朝鮮從所謂「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朝方已停止寧邊地區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作業,並「考慮採取按原狀重新恢復寧邊核設施的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國宣布將朝鮮從所謂「支恐」國家名單中除名。朝鮮12日宣布,重新開始去功能化進程。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人員隨後獲許進入寧邊核設施。 2009年4月5日,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新聞公報,宣布朝鮮於當地時間4月5日11時20分(北京時間10時20分)成功發射「光明星2號」試驗通信衛星。 2009年4月13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發射問題一致通過一份主席聲明。聲明說,發射活動違背安理會2006年通過的第1718號決議,安理會對此表示「譴責」,要求朝鮮不再進行進一步的發射活動。 2009年4月25日,朝鮮外務省宣布,朝鮮已開始對從試驗核反應堆中取出的乏燃料棒進行再處理。 2009年4月29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說,如果聯合國安理會不就侵犯朝鮮自主權的行動「賠禮道歉」,朝鮮將再次進行核試驗和試射洲際彈道導彈。 2009年5月25日,朝鮮宣布成功實施核試驗,稱這次核試驗在爆炸當量和控制技術方面取得進展,進一步提高了核威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