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跟伊朗對著乾的是什麼國家

跟伊朗對著乾的是什麼國家

發布時間:2023-04-17 02:40:58

1. 和伊朗關系友好的國家敵對的國家在糧食方面應和哪些國家達成共識

友好國:中國、俄羅斯、伊拉克敵對國:大多數歐美國家、日本、以色列應達成糧食方面共識:中國理由:中國一向力挺中東及非洲國家。這是國際社會有目共睹的。當然這也有其國際利益所在。不管如何、現階段伊朗跟中國的關系算是相當親密。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主要油源在是中東地區,而伊朗又是中國在中東地區除以色列之外唯一的一個親密的戰略夥伴,對中國的石油安全有很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於伊朗控制著波斯灣的出口霍爾木滋海峽,地位相當重要。而且伊朗是中國東西戰略的一大支柱國家,與巴基斯坦及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地位同等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將是伊朗36年來首次擔任歐佩克輪值主席國。而且從歷史原因來說、在伊朗受到國際社會孤立的時候、中國不僅保持了其外交關系而且充分尊重了伊朗人民關於本國內政的選擇。當然你如果是需要在糧食問題的專業分析、還需要自己花時間分析下中國和伊朗的糧食現狀及糧食共識對於兩國利益的影響。當然最好在分析中伊的關系時不要忘了把美國當陪襯。

2. 在美國和伊朗軍事對峙時,為什麼美國被認為犯了軍事大忌呢

本來有更好的手段可以解決伊朗核問題,但是自從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卻非要屢次增兵波斯灣,搞得波斯灣局勢緊張,而自己雖然一直在叫嚷著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但是又怕自己深陷泥潭不能自拔,所以只能說,美國在和伊朗軍事對峙時,犯了很嚴重的軍事大忌。

但是很明顯,美國並不想和伊朗打仗,雖然美國攻打伊朗的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是有伊拉克戰爭的前車之鑒,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不但沒有撈取一分錢的好處,而且還損兵折將,又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自古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對於伊核問題,明明經濟打擊要遠比軍事打擊有效地多,並且成本也要低得多,但現在因為美國增兵波斯灣,使得矛盾越來越激化,造成美國現在處於騎虎難下的境地,所以國際上也普遍認為美國犯了軍事大忌。

3. 為啥伊朗老跟美國對著干

在3月2日開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伊朗核問題成為重要議題之一。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3日宣布對11家伊朗公司實施制裁,這是奧巴馬政府首次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2日強調,原子能機構希望能夠盡快搞清楚伊朗核問題中的一些情況,但在過去幾個月里,「由於缺乏伊朗方面的合作,這項工作沒有取得進展」。至今有關伊朗核計劃是否具有軍事性質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巴拉迪2月提交的一份報告認為,到今年1月底,伊朗已經累計取得1000多千克低純度濃縮鈾。分析人士認為,只要伊朗繼續對此濃縮,理論上就將獲得製造一枚核彈所需的核材料。不過據巴拉迪透露,伊朗的這些鈾材料都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之下。

美國政府似乎趨向於接受伊朗暫無核武器計劃的結論。2007年11月,美國政府就發表情報評估,確信自2003年秋起,伊朗已暫停核武計劃,而且當前伊朗發展核武的可能性很小。美國新政府大致延續了這一看法。美國新任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2月在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年度威脅評估報告時稱,伊朗並無啟動核武器計劃的跡象。美國國防部長蓋茨3月1日認為,伊朗短期內還無法製造核武器。盡管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日前表示相信伊朗有足夠裂變材料來製造核彈,但他指的是,伊朗在理論上具有將低濃縮鈾轉化為武器用核材料的能力。

鑒於布希政府同伊朗對抗而不對話的政策並無成效,奧巴馬政府正在檢討現行對伊政策,接連有政府高官表示願意同伊朗政府直接談判,並稱只要伊朗放棄核計劃,雙方就有可能化解敵意。伊朗方面則認為,只要美國改變其根本戰略,就有可能為雙方直接對話創造條件。雖然伊朗和美國都將對方改變政策作為對話前提,但這至少表明兩國都願通過對話來改善關系。

美伊能否談起來,也許不是大問題,但雙方能否談成,卻還很難說。美國願意同伊朗「面對面」,目的是讓伊朗放棄核計劃,即目前以鈾濃縮為核心的整個核發展,但這恰恰是伊朗堅決拒絕的。伊朗認為,它已確認不發展核武器,就應該理直氣壯地發展民用核能。伊朗顯然歡迎美國政府轉換政策,以直接對話的方式改善關系,但它很難付出棄核的代價。

由此觀之,伊朗和美國的核博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隨著美國新政府改變對伊朗政策,美伊啟動對話的可能在增大;但隨著伊朗核能力的上升,伊朗棄核在現階段還難有實質可能,美國對伊政策面臨的挑戰也隨之加大。

4. 伊朗為什麼跟美國對著干

其實就是雙方的利益關系。

美國和伊朗現在關系惡劣,完全是因為雙方對利益的條件沒有談攏。其實美國和伊朗的關系一直以來並沒有很差。只是因為最近伊朗因為石油的關系與美國產生了一定的摩擦。伊朗想要動搖美國與石油的關系。所以觸怒了美國侵犯了美國的利益之後,美國和伊朗的關系才變得這么惡劣的。

伊朗的地理環境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另與哈薩克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面瀕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國土面積164.5萬平方千米。

伊朗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

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積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

5. 美英與伊朗之間究竟有什麼歷史為何雙方如此敵對英國駐伊朗大使館被襲與美國有什麼利害關系

伊朗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理上北鄰俄羅斯,南扼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東連南亞次大陸,西接阿拉伯世界,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122億噸,佔世界第五位)。從19世紀起,伊朗就淪為英、俄兩大帝國角逐的場所。而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波斯灣產油國財富陡增。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然而,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矛盾空前激化,經濟高速發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群眾運動。

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被迫出走。首都德黑蘭萬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齊湧上街頭載歌載舞,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打開大燈,不斷鳴笛以示慶祝。街道、廣場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維父子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這次規模空前的社會動盪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
這場「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25年來,曾經石油滾滾,夢想做世界第五大強國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驟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與此同時,美國的勢力范圍從伊蘇邊界退到了波斯灣南岸,失去了對波斯灣石油運輸線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權;美國在中東波斯灣失去了一個盟友和憲兵,相反增添了一個敵人;美國的石油財團被迫退出伊朗,從此失去了一個極富潛力的大市場。這就是美國視伊朗為「邪惡」國家的深層次原因。
人質事件導致美伊交惡
直接導致美伊交惡的導火索是發生於1979年11月4日的美國駐伊使館人質案。當天,伊朗學生沖入並佔領了美國大使館,50多名美國外交官被作為人質扣押長達444天。
人質事件被認為是美國自越戰後在國際上遭遇的最大挫折。為此,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導演了一場空中入境奇襲圍困使館的伊朗學生,並營救被扣使館人員回國的「藍光」行動。因行動失敗,卡特付出了落選的沉重代價。最終,當52名美國人質獲釋返回美國,這件事在美國公眾心目中至今仍是個揮之不去的夢魘。1987年,里根任總統期間發生的「伊朗門」事件,使得此後的美國歷屆總統對伊朗採取強硬政策時在國內極少遇到阻力。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從一開始就是外向型的。新政權熱衷於輸出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並將周圍一大批阿拉伯國家的政府稱為「反動腐朽政權」,引起鄰國的一片恐慌。
埃及、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先後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第二年就與鄰國伊拉克開戰,打了一場耗時8年的戰爭。這場戰爭耗盡了伊朗的國力,它的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
改革風潮的興起
世界在變,伊朗也在變。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伊朗作為位居要沖的產油大國已經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庫姆神學院用上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長起來,強烈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溫和、開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優勢當選,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議員又占據了多數席位。伊朗國內的政治氣氛逐漸寬松。
伊朗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恢復了正常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伊朗曾對創作《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拉什迪發出追殺令。為此,歐盟凍結與伊朗關系達10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一關系終於解凍。
1997年12月,伊朗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了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會上哈塔米總統提出了「文明對話」的倡議,主張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的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25年後,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

6. 美國和伊朗沖突的話哪些國家會捲入戰爭為什麼

美國和伊朗之間如果發生戰爭的話,沙特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肯定會被捲入其中,因為沙特和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同時沙特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跟伊朗之間也有著很多的矛盾,所以美國如果和伊朗之間有軍事沖突的話,沙特和以色列這兩個中東地區非常有影響力的國家一定會選擇幫助美國打擊伊朗的。

所以我們希望中東地區的有關國家能夠保持克制,只有保持克制才能夠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以及穩定,這樣才會對有關國家的老百姓的生命負責。千萬不要因為利益而發動戰爭,因為任何國家都無法承擔戰爭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後果。

7. 伊朗與什麼國家發生戰爭

兩伊戰爭升搭(英語: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波斯語:جنگ تحمیلی)、神聖抗戰(波斯語:دفاع مقدس)、或伊朗**戰爭(波斯語:جنگ تحمیلی),又稱第一次海灣戰爭或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

戰爭起因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意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整肅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歲胡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朗與美國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戰爭進程
第一時期,戰爭在伊朗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調集大量飛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空軍基地進行空襲。23日凌晨2時,出動地面部隊5個師又2個乎笑攔旅,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到10月底,伊朗擋住了伊拉克軍隊的全面進攻。從1982年3月起,伊朗軍隊轉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將其軍隊撤出所佔伊朗領土,兩國邊界又恢復戰前狀態。

第二時期,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萬軍隊,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發動猛烈進攻。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內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從10月開始,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第三時期,從1984年4月開始的4年多時間里,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至1988年7月,伊朗所佔伊拉克領土幾乎全部喪失。

聯合國停火決議
為使兩伊戰爭盡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第598號決議。次日,伊拉克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以示誠意。但伊朗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號決議。從兩伊戰爭停火後的第5天即8月25日開始,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伊拉克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啊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伊朗傷亡和被俘10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8. 歷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機有什麼共同點

三次石油危機的共同特點都是因事關中東戰略地位的各種問題而引起戰爭,導致油價飆升,沖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發展,使他們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或者呈現下降趨勢。三次世界危機的引爆點都在中東,都是中東擁有石油的阿拉伯國家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爭奪石油這一戰略資源而引爆。

第3次石油危機時發生在海灣戰爭時期。伊拉克的獨裁者薩達姆居然要吞並自己隔壁的石油產量大國科威特。伊拉克本來就是石油大國,如果再讓薩達姆控制了科威特,薩達姆便可以利用石油這一武器對西方國家發動攻擊,這是美國萬萬不願意看到的,所以1999年悍然發動了海灣戰爭。美軍為首的聯合國部隊憑借高精尖的武器優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消滅了伊拉克部隊,迫使薩達姆不得不被迫求和,撤出了科威特。

9. 國際關系、宗教、政治等多維度相互競爭,伊朗和沙特為何如此對立

其實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一直都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他們雖然都是被稱之為穆斯林國家,但是在人種上卻是不同的,伊朗在歷史上市一個很厲害的國家,他們曾經創建了很多個強大的帝國,但是最後他們建立的波斯帝國被阿拉伯人給打敗了,雖然說他們被打敗了,但是伊朗的人民到現在都依舊非常的自豪。

他們之間本來就不和睦,再加上沙特一直和美國的關系很好,伊朗和美國之間的關系一直都是處於緊綳的狀態,所以,在美國的指引下沙特一直都和伊朗對著干,基本上沙特有軍事活動的話,美國都會藉助軍力幫助沙特,甚至還會和其他國家一起對付伊朗,所以說,他們兩個國家雖然都是中東地區的,文化差異也不是很大,但是他們又都想做老大,自然而然兩個國家也一直都處於對立面了。

10. 美國和伊朗沖突的話哪些國家會捲入戰爭為什麼呢

美伊戰時會是什麼樣子呢?美軍肯定會想方設法控制空權知制海權,根據伊朗特殊的地理位置,伊朗很難依靠到自己的兄弟國家,但伊朗的背後卻站著兩個世界巨人,所以美國極有可能會被伊朗打得半死不活。

伊朗總統魯哈尼,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都表示會抵抗到底,而伊朗議會副議長佩澤什基安則表示:「我們的國家不會輕易低頭,將始終巍然屹立。美國和它的幫凶們必須明白,面對威脅,伊朗決不會輕易投降,只要生命不息,我們就戰斗不止,我們將繼續全力反抗,我也希望伊朗能全國上下一心,堅定團結。 」

閱讀全文

與跟伊朗對著乾的是什麼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些隊伍有旗幟 瀏覽:717
中國化學分紅在哪裡看得到 瀏覽:583
伊朗用什麼麵粉 瀏覽:69
越南人為什麼騙婚 瀏覽:977
伊朗油人民幣多少錢一克 瀏覽:610
和平精英國際服腰射按鈕怎麼開 瀏覽:291
印尼一年吃多少蝙蝠 瀏覽:106
印度人在家怎麼隔離 瀏覽:337
越南手機如何把越南字改為中國字 瀏覽:210
義大利哪裡有賣拉桿箱 瀏覽:300
中國銀行異地同行匯款多久能到賬 瀏覽:34
中國哪個地區蜂蜜最好最純 瀏覽:499
越南外匯管制是多少 瀏覽:960
中國哪個地方可以看到西瓜 瀏覽:550
伊朗一月多少錢 瀏覽:981
哪個姓氏的人可能來自伊朗 瀏覽:874
越南人如何看待古籍 瀏覽:322
中國醫學院哪個女生多 瀏覽:648
當初中國哪個球星在水晶宮 瀏覽:954
健康中國戰略是什麼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