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核問題的發展及由來及形勢變化
一、伊朗核問題的由來
早在20世紀50年代,伊朗就已經涉足核領域,當時雄心勃勃的巴列維國王試圖利用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密切關系,全面實施核計劃。1957年伊朗與美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協議,這標志著伊朗正式開始實施核計劃。1979年巴列維政權倒台時,伊朗已與外國簽署了6個核電站的協議,其中西德幫助建設的布希爾核電站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建設工程。巴列維時代的伊朗一直努力成為伊斯蘭國家中第一個擁有核威懾的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伊朗核計劃處於暫時停滯時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是伊朗核計劃重新全面啟動時期。1992年,伊朗與俄羅斯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標志著伊朗核計劃進入新的階段。根據西方情報部門透露的資料,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伊朗已在核項目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環體系。[1] 與此同時,伊朗還大力發展自己的導彈系統。1998年伊朗成功地進行了「謝哈布-3型」彈道導彈的試驗性發射,射程1300公里,可達以色列,表明了伊朗自身的武器研製和生產能力,加強了伊朗在海灣乃至中東地區的戰略威懾力。伊朗還在研製射程2000公里的「謝哈布-4型」彈道導彈和「謝哈布-5型」洲際導彈。
伊朗軍事力量的發展、尤其核問題引起了美國的嚴重不安。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的巴列維王朝至今,美國和伊朗關系一直處在「冰點」。伊指責美支持以色列搞國家恐怖主義和佔領阿拉伯領土,推行全球霸權主義,是世界上「最大的魔頭」。美則指責伊支持恐怖主義。美國認為 「伊朗是世界上最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2] 「其對阿以和平進程的反對,對地區和國際恐怖主義的支持和其尋求製造核武器的努力使其不僅成為鄰國的威脅而且成為整個地區和世界的威脅。」[3]小布希總統上任後,在發表國情咨文時,把伊朗、伊拉克和朝鮮三國稱為「邪惡軸心」。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十分關注伊朗的核設施,美國也指責伊朗尋求發展核武器。尤其是1995年伊同俄羅斯簽署了共建布希爾核電站合作協議後,美如坐針氈,擔心伊有朝一日發展核武器,多次敦促俄中止與伊的核合作,但無結果。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指責伊朗發展核武器,直接或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歐盟和俄羅斯不斷向伊朗施加壓力。美國負責武器控制和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博爾頓甚至威脅,美國保留使用軍事手段防止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權利。美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加強了對伊的核監督,稱伊在秘密研發核武器。以色列也聲稱伊在2005年或2006年前可造出核武器,並揚言對此已制定了軍事打擊計劃。
08年國際形勢變化.油價上漲,伊朗已有能力進行「工業規模」核燃料生產。
艾哈邁迪-內賈德面對在場的數百名伊朗高級官員和記者說,「從今天起,伊朗已經加入能進行工業規模核燃料生產國家的行列」。
②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及形勢變化
由來
伊朗的核計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當時伊朗巴列維王朝與美國及西方國家關系密切,核技術大部分從這些國家引進。1974年伊朗開始修建核電站等核能利用項目。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伊朗的核電站等核能計劃陷於停滯狀態。
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開始經濟重建,恢復和發展核能源成為伊朗政府的一個重要議題。1991年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有關核電站問題。1992年伊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1995年初,伊俄簽署俄羅斯為伊朗建造4座商業用輕水核反應堆的合同。隨後,兩國又簽署俄羅斯將從1995年10月開始幫助伊朗在布希爾建設兩座核電站以及俄為伊核電站運轉提供核燃料等協議。
美國自1980年與伊朗斷交以來,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一直對其採取「遏制」政策。美國對伊俄核合作作出強烈反應,堅決要求俄停止與伊朗的一切核合作,並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向俄羅斯施壓。
「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列為三個「邪惡軸心」國之一。2002年底,美國公布了其偵察衛星拍攝的有關伊朗中部兩處核設施的照片,稱伊朗有可能利用這兩處設施製造核武器。特別是今年2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伊朗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伊朗的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
為了表明其和平開發利用核能的誠意,消除美國及國際社會的疑慮,伊朗主動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及有關專家訪問伊朗。今年2月下旬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曾多次到伊朗訪問,並對伊核設施進行例行檢查,其中包括美國曾指控的兩處核設施。
6月16日,巴拉迪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提交有關伊朗核問題報告,指出伊朗未能履行其在核安全保障協議中所規定的申報進口材料及其加工情況的義務。6月1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就伊朗核問題發表「總結性聲明」,敦促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隨時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核活動進行更嚴格的檢查。9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開核計劃,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動,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突擊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這一決議遭到伊朗強烈反對。伊朗官員多次聲稱,伊朗不會在和平利用核能或提煉濃縮鈾問題上作出妥協。伊朗早在1970年就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迄未簽署該條約的附加議定書。伊朗總統哈塔米19日首次表示,伊可考慮有條件地停止其濃縮鈾提煉項目,前提是「伊朗發展民用核計劃的權利得到保證」。伊朗官方通訊社20日報道說,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官員的會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伊朗政府認為「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的條件已經成熟」。
形勢方面一直在變化,具體關注下人民網的專題
http://e.people.com.cn/GB/5012198.html
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44051/index.html
還有CCTV的
http://www.cctv.com/news/special/C15579/index.shtml
以及中華網上的http://news.china.com/zh_cn/focus/ylhwt/
這幾個專題欄目,更新都比較即使,也有相應的分析
③ 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臨時關閉,關閉的原因是什麼
一:伊朗布希爾核電站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臨時關閉,關閉的原因是什麼?
布希爾核電站原是1974年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負責建造的,後來在美國的反對和施壓下,西門子公司停止了與伊朗的合作。1995年,俄伊兩國簽署合同,由俄幫助伊朗續建該核電站。1996年2月,布希爾核電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開始興建。由於涉及核能技術等問題,俄羅斯與伊朗的核電站合作一直受到西方國家的指責。根據合同,該核電站應當於1999年7月竣工。但後來由於政治、資金、技術等多種原因,竣工日期一拖再拖,最終接收和交付使用定於2015年。2021年6月20日,伊朗官員表示,伊朗布希爾核電站已經被關閉,關閉狀態將持續數天。6月21日,據伊朗國家電視台報道,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緊急關閉。可以看出,這個核電站算是比較老的核電站了,那麼它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他關閉呢?
④ 2007年世界發生的十件大事
1月:伊拉克美軍增兵
美國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增加了駐伊美軍數量。這一決定會成為美國開始扭轉形勢的時刻,抑或只是失敗的最後一搏,目前還言之太早。一些重要問題仍有待回答。內戰是否爆發在即?如果美國撤回增派的軍隊會發生什麼情況?
即便如此,目前已經明確的是,增兵是一個重要事件。它表明布希已決定拒絕棘手被廣泛視為美國撤軍戰略的「貝克報告」(Baker report)。到年底,伊拉克(特別是巴格達)暴力事件的減少,已開始說服一些對增兵持懷疑態度的人。即便獲選呼聲頗高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也拒絕承諾:到2013年美國將從伊拉克全面撤軍。增兵事件顯示,美國將長期駐軍伊拉克。
2月: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慕尼黑演講
這位俄羅斯總統憑借一次不同尋常的憤怒演講,表明了俄羅斯外交政策的新傾向。他在演講中指責美國「幾乎毫無節制地使用武力……使世界陷入了沖突的深淵」。普京的演講預示了這樣的一年:從科索沃導彈防禦到軍備控制及能源政策,俄羅斯在一切問題上都越來越自信。油價高企和國內經濟的繁榮發展,增強了俄羅斯政府的信心。俄羅斯在海外的自信,與國內威權主義的日益增長是相輔相成的。俄羅斯認為自己正在重新崛起,它希望全世界都認識到這一點。
8月:信貸危機
今年夏季,美國住宅貸款危機爆發,目前還在不斷發展。也許最終這「只是」一個金融和經濟問題。若果真如此,信貸危機可能不該在本年度五大最重要地緣政治事件中占據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美國消費者不斷購買的能力一直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如果次貸問題使其陷入停頓,並間接導致游談美元進一步貶值,該事件將對全球政治具有重要意義。中美關系將會惡化;歐洲經濟將承受壓力,整個全球交易體系也是如此。美國將發現更難為其作為世界警察的角色埋單。我們應當記住:上世紀30年代政治動盪的背景,正是1929年的華爾街股災。
11月:中石油(PetroChina)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的確,有大把理由說明這件事有些虛幻。該公司在上海證交所發行的股份僅占其總股本的2.2%.該公司的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市值的兩倍),這當然反映了中國股市的泡沫。不到一個月,中石油的市值就蒸發了三分之一(盡管其市值仍高於埃克森)。不過,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是中國企業,這一事實具有無可辯駁的象徵性沖擊力。中石油的成功並非僥幸。目前在全球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中,有4家是中國公司。
11月:巴基斯坦總統佩爾韋茲舉磨手-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發動小型政變
如果你在列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事件,你為何會挑選某正嫌個國家,而不是另一個國家呢?我有理由列舉的事件包括: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當選法國總統;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辭職;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分裂;或烏戈-查韋斯(Hugo Chavez)在委內瑞拉全民公決中受挫;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AKP)大選獲勝,結束了該國的憲法危機,並確立了文官執政;當然,還有那些成為報刊頭條的長期趨勢,例如油價上漲和北極冰蓋融化。
相反,我選擇了穆沙拉夫上將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的事件。巴基斯坦這個國家似乎集合了美國外交政策中所有最棘手的問題。美國的政策是要發展民主,打擊恐怖主義,抑制核擴散。但在巴基斯坦,美國發現自己的盟友是一個軍事政權,一個核擴散者,一個在反恐和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力量等戰爭中立場模糊的不堅定盟友。穆沙拉夫上將緊握大權和軟禁該國法官的決定,令西方國家深陷窘境,而且證明了巴基斯坦依然有多麼不穩定。但美國並未斷絕與他的關系,因為所有看似可行的替代方案似乎都更加糟糕。
是否有一個共同主題將這五個事件聯系在一起?當然有。這個聯系就是全球唯一超級大國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加。美國陷入了一場實力不斷消耗、士氣日益受損的戰爭。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正變得愈加自信。新對手中國正在崛起。而美國至關重要的盟友巴基斯坦,威脅要與其分手。目前,美國經濟承受著比過去多年更大的壓力。新年快樂。
⑤ 以色列伊朗再起風雲。伊朗重要核武器專家在坐車時,遭遇突然襲擊怎麼樣了
伊朗以色列這兩個國家可謂是怨氣太深,早在今年一月份美國就和以色列聯手擊殺了伊朗的一名高級將領蘇萊曼尼。過後幾日伊朗就派飛機擊殺了美軍在海外的軍事基地,還導致10多名美國大兵的身亡。
就目前來看依然不清楚這次襲擊是否會危及與新一屆美國政府就核協議進行談判的前景。
縱觀這幾年,伊朗已經不是第一次有科學家遭遇暗殺事件了,伊朗應該整頓一下自己的情報機構和安全部門了,每次伊朗的最新消息都能被別人提前知曉,並且根據信息對伊朗實施一系列計劃。
在核科學家遭遇偷襲身亡後,伊朗政府也發文稱加強了對伊朗科學家的保護,會讓科學家的周圍又蒙上一層神秘和安全的盾牌。
但根據發生過的事件來看,科學家們終究還是不夠安全。
⑥ 伊朗一名核科學家遭暗殺身亡,兇手有可能是誰
關於伊朗的核武器科學家遭到暗殺身亡這個問題,我在前兩天也做過,回答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那麼關於這個問題,兇手可能是誰?我會從以下幾點作出解答。
一、關於伊朗核武器科學家被暗殺的新聞。
前兩天的時候,伊朗的一名核武器科學家被暗殺了,而且這種暗殺是在公天化日之下的。有消息顯示,證明核武器科學家是在返回自己的汽車內的時候,遭遇了汽車炸彈這個汽車站,但是屬於自殺式的襲擊,隨後便沖出了幾名武裝分子,對這輛車進行掃射,可以看到這次暗殺多麼狠毒。這名科學家在被送往醫院的過程中搶救無效身亡。
⑦ 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細節曝光,他被殺時都遭遇了什麼
伊朗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遭暗殺細節曝光,被暗殺的當日,當法赫里扎德所乘車輛行駛到偏僻處的時候,突然出現的皮卡車車輛里木頭掩飾的爆炸物爆炸,並且出現了幾名武裝人員對車輛開槍,雙方發生槍戰後,均受傷嚴重。隨後法赫里扎德救治失敗,不治身亡。據調查,法赫里扎德死於遠程自動機槍的射擊。
蹊蹺的是,有媒體翻出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2018年4月的一次演講視頻,視頻里他提到過法赫里扎德,並且意味深長地警告大家記住這個名字。30日,伊朗發布恐怖分子中4名嫌疑犯的照片,事件仍在調查中。
⑧ 什麼是伊朗核問題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廢除美國和西方的武力, 及武力侵略能力, 如果伊朗擁有核武, 美國和西方在常規武力和戰略武力將失去優勢, 各文明將和平相處或相互毀滅, 世界秩序將重新定位. 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一個強盜拿槍搶劫,它敢搶劫有刀的人, 但敢搶有槍的人嗎? 因此, 美國和西方一定會武力攻打伊朗. 中國應在安理會堅決否決任何可能讓美國攻擊伊朗的議案.
現在的世界極不公平。雖然相關國際法字面上也說各國主權平等,但實際上許多不發達國家的主權問題,卻要由帝國主義國家(主要由美國)來決定。美英法帝國主義國家,既有強大的核武裝,又有龐大的民用核設施。他們的核武裝如何發展,他們的民用核設施如何發展,其他國家沒有決定權,連發言權都沒有。他們卻要來決定不發達國家是否應搞民用核設施,搞哪一部分(例如他們不準伊朗搞民用核燃料發展),搞什麼類型(例如他們只准朝鮮搞輕水反應堆型)。他們硬要把朝核、伊核等拿出來「討論」,以逼迫朝鮮、伊朗等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但不發達國家能提出將帝國主義的核武裝問題或民用核設施問題拿來交國際社會討論嗎?不行!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提出應在全球徹底禁止和銷毀核武器,希望這種泛指方式做到全球無核(武器)化,以徹底消除核武器對全人類的威脅。但美國這個最大核武器國堅決不同意,以保持自己對其他國家的巨大核領先和核威脅。因此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只能後退,不斷要求各擁有核武器國家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對此,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以動用核武器相威脅;但美國、法國根本不作承諾,反而大肆宣稱他們有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力,即有核威脅、以及率先核打擊的權力(美國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都曾叫囂要使用核武器,以威脅中朝人民和越南人民)。例如2005年5月的第七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上,「以馬來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為代表的廣大無核國家要求有核國家作出有法律效力的承諾,無條件不向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但這一建議遭到美國的拒絕」。(許輝《「不擴散」效力減弱》,《世界知識》2005年第12期)「廣大無核國家要求有核國家作出有法律效力的承諾,無條件不向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這一正義的、強烈的呼聲, 「遭到美國的拒絕」,也遭到壟斷全球國際問題信息傳播的美英法媒體的拒絕。它們對這一正義的、強烈的呼聲,以及美國對這一呼聲的拒絕,幾乎未作報道。彷彿世界上沒有這一正義的、強烈的呼聲, 以及沒有美國對這一呼聲的拒絕一樣。這樣,美國無視全球廣大國家和人民的呼聲,美國為維護自己優勢的、首先實施的核打擊力,無視全世界人民的安全的丑惡被「自由」媒體用閉口不談掩蓋了。
⑨ 伊核談判為何久拖不決到底是卡在哪個點上
伊朗核談判一直久拖不決,真正的原因其實就在於美國方面的挑動。這個問題和朝鮮核談判都是一個道理,都已經談10多年了,到現在為止也是沒有一個准確的結論。對於美國來講本身就不是真的想要談判,只是想要利用這件事情來達到制裁伊朗的目的。
⑩ 伊朗稱「不尋求製造或獲得核武器」,伊朗為什麼不能有核武器
因為伊朗簽署過《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且以美國為首的國家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
不過這仍然令這個美國非常的緊張,因為一旦擁有提煉濃縮油的技術,把濃度提高只是時間的問題了。於是美國一方面加大了制裁的力度,另一方面又通過這個西方國家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其干涉以及說服這個伊朗終止濃縮鈾的活動。伊朗也開始以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和這個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周旋,一會終止濃縮鈾的活動,一會又重新啟動濃縮鈾的研究,從中撈起自己的好處。幾次終止和重啟之後,伊朗核濃縮鈾的提純程度已經達到20%,離製造核武器的90%還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