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歷史悠久嗎
去年我去位於伊朗設拉子的波斯波利斯遺址的時候,直接被震驚了,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三洲帝國的統治中樞,這里實在是太雄壯氣派了。可以想像一下,在2500多年前,現在伊朗人的祖先已經掌握了非常高超的建築技能,能營造出這樣規模的城市,是多麼的了不起啊。
而對照一下這個時期的正處在東周亂世時期的中國,從目前這一時期的考古發現來看,似乎還沒有能夠和波斯波利斯媲美的城市,包括西周的都城豐鎬,與東周的都城洛邑。
當然修建波斯波利斯的時代,已經進入了波斯帝國的全盛時期,開國皇帝居魯士修築的蘇薩,從復原效果圖來看,就已經非常壯觀了。作為當時西亞-小亞世界強悍統治者米底國王的外孫,他先是擊敗了這一區域強國之一的呂底亞,然後又征服了修築空中花園的新巴比倫。這些都是伊朗輝煌悠久歷史的組成部分。
再往前追溯,建立於兩河流域的文明,其統治范圍也影響到了伊朗高原,雖然不是波斯民族創造的歷史,但這一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也屬於伊朗歷史的一部分。
和中國一樣,伊朗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氏族時代,這里都有文明存在,而且起步發展的非常早,可以說是大幅領先於同一時期的中國的,所以從文明大省的時間和取得的成就來看,伊朗絕對配得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的稱號。
2. 埃及最後一位國王是誰,他擁有整個國家,為何卻經常偷竊,竟還偷過丘吉爾的懷表
埃及的最後一位國王就是法魯克一世,這個人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嗜好,就是特別喜歡去偷別人的東西,這個幾乎已經成了他的一個嗜好了。其實當時在埃及很多大臣在向他奏報國事的時候,基本上都會被他偷走一些東西的,很多大臣後來在進奏的時候,都會把自己上身上值錢的東西全部取下來的。而且這個國王還偷過其他國家元首的東西的。
法魯克一世除了有偷盜的不良嗜好以外,自己還特別的好色,風流成性,另外這個人特別喜歡飆車。終於埃及人民無法忍受這個國王的一些所作所為了,在1952年的時候把法魯克一世趕下台了,所以說法魯克一世其實也是自作自受。
3. 伊朗杯是什麼獎杯為何要起這個名字
伊朗杯是什麼獎杯?為何要起這個名字?這個比賽最初是伊朗國王捐助的,所以一直叫作伊朗杯。
二、有十分強大的教練隊伍,這支教練隊伍不僅有高超的技術水平,而且還有強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日本的張本智和、伊藤,他(她)們戰勝過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馬龍、丁寧、劉詩雯,但中國的教練團隊很快就找到克敵制勝的法寶,有人說過,如國外乒乓球隊員被中國教練盯上,那他就基本沒戲了。
三、中國乒乓球這個團隊,有良好的品德和作風,有嚴明的紀律,這就是整個乒乓球隊常盛不衰的可靠保障。
4. 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生平
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1902年9月22日-1989年6月3日),伊朗什葉派宗教學者(大阿亞圖拉),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領袖。該革命推翻了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在經過革命及全民公投後,霍梅尼成為了國家最高領袖,最高領袖是憲法所創造的一個職位,是國家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職位。霍梅尼是一名什葉派伊斯蘭教十二伊瑪目派的瑪爾扎,但以他的政治角色最為聞名。
(4)伊朗國王獲得了什麼勛章擴展閱讀
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的政治生涯始於庫姆教書時期。當時他經常舉辦社會與道德問題專題講座,由於時常流露出不滿情緒,引起老巴列維國王的注意。他的講演活動曾遭到取締。1963年以後,因抨擊巴列維國王的『六點社會改革方案』(即所謂『白色革命』),在政治上開始嶄露頭角。
他因反對國王的『土改』而被捕入獄,數月後獲釋。但在1963年6月阿蘇拉日(什葉派信徒紀念伊瑪目海珊遇難的傳統宗教節日)再次被捕。為抗議這次逮捕,有成千上萬人上街遊行示威。據說,有數千人死於這次沖突。
9個月後,霍梅尼再度獲釋。但不久又因反對國王再次遭到逮捕。接著被流放到土耳其,1年以後被解往伊拉克,居住在伊拉克什葉派宗教聖地納傑夫達15年之久
5. 聯合國前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去世,他生前做了哪些貢獻能獲得25個國家勛章
德奎利亞爾任職期間,促成了兩伊八年戰爭的停火。並且為眾多國家的和平,國際局勢的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前幾日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去世了。消息一出就引爆了輿論,很多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又漸漸在腦海中翻出了關於他的回憶。
德奎利亞爾在上個世紀40年代進入聯合國工作,期間他在聯合國的很多部門擔任要職,並漸漸熟悉了聯合國的工作模式。憑著優秀的工作表現,以及各國代表的支持,他在20世紀80年代正式擔任聯合國秘書長一職,並在這個位置是上做了十年之久。
德奎利亞爾任職期間,恰好是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的時候。不管是蘇聯撤軍,還是國家獨立,又或者一些國家恢復和平等事件,德奎利亞爾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同時,這也為他積累了很高的人氣。
因此,在知道他去世消息後,眾多國家的領導人都表示沉痛哀悼。也正是因為他的突出貢獻,才會獲得那麼多的國家勛章。
6. 介紹一下各國的勛章系統
最佳答案
1]-- 德國勛章
可以這么說,一旦提到德國勛章,人們無疑首先想到的就是鐵十字勛章。一個德國戰士,以能夠得到鐵十字勛章作為自己的莫大榮譽。這也是為什麼第三帝國的元首幾乎每時每刻都戴著它那枚鐵十字勛章的原因。鐵十字,是德意志民族的象徵,因此鐵十字勛章也成為了德意志的驕傲。
鐵十字勛章的歷史很長。授予鐵十字勛章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813年。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反抗拿破崙戰爭中開始了這一傳統。第一枚鐵十字勛章授予的時間是1813年3月10日。1870年普法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再次對自己的英雄授予鐵十字勛章,以表彰他們的功績。盡管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但是這沒有使這一傳統消失,反而在國內戰爭期間得到了繼承。
在很大程度上,鐵十字勛章包括在戰地勛章一類裡面。鐵十字勛章能夠勾起人們對普魯士武士、俾斯麥時代的偉大勝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勇敢戰士的回憶。精明的希特勒在30年代將這一意志的象徵重新引入自己的政治統治體制當中。於是,鐵十字勛章馬上就成為第三帝國強有力並且實際可見的軍事力量的象徵。
鐵十字勛章最初由卡爾·弗里得里希·辛克爾設計。在後來的幾十年裡,鐵十字勛章的式樣就沒有改變過。當鐵十字勛章在第三帝國恢復的時候,它還只有四個級別:二級鐵十字、一級鐵十字、騎士鐵十字和大鐵十字。到戰爭結束的時候,鐵十字勛章已經增加到了八個級別。
在戰爭的五年裡,一級/二級鐵十字勛章被廣泛地授予,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這兩個級別的勛章就沒有價值。獲得這些勛章的戰士都是實實在在地做出了貢獻的。而騎士鐵十字勛章的獲得者就是德軍裡面的精英了,而且也被納粹宣傳機器捧為了國家的英雄。
根據傳統,一個戰士獲得勛章都是從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但是偶爾二級鐵十字和一級鐵十字也能同時獲得,不過這種情況還是非常罕見的。鐵十字勛章的獲得者一般佩戴的都是從官方獲得的副本,而原品都被獲得者保存了起來,以避免在戰場上的損壞。
鐵十字勛章不僅授予那些在戰場上表現英勇的戰士,而且還授予那些為戰爭勝利做出其他貢獻的人員,比如提出卓越的戰略等。許多軍官因為出色的指揮也獲得了鐵十字勛章。鐵十字勛章廣泛地授予德國軍隊各個兵種。盡管它本來是用來表彰戰士在戰場上的英勇行為的,但是後來獲得鐵十字勛章的人員也有來自警察、消防隊、高速公路系統甚至希特勒青年團的。作戰人員和非作戰人員鐵十字勛章的區別來自後者有一種專門的勛飾。
獲得騎士十字勛章更多的是軍事人員。對於一名戰士而言,能夠獲得騎士十字是莫大的光榮,這意味著自己已經躋身於軍隊精英裡面了。同樣,這也能贏得同事對自己的尊敬。盡管騎士十字勛章在授予條件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但是一般而言,精銳部隊的官兵獲得騎士十字的可能性更大。騎士十字的獲得者能夠受到第三帝國宣傳機器的特別關注,報紙和其他宣傳媒體反復地向人們播送他們的事跡。不僅如此,第三帝國政府還發行印有他們肖像的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在戰時的德國被廣泛的收藏。
二級鐵十字勛章
說明: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下文所要介紹的所有鐵十字勛章應該稱作「1939型鐵十字勛章」。但是約定俗成,我們在一般意義上所講的鐵十字勛章就是指的這一型的勛章,因此下文若非特殊說明,都將指的是「1939型鐵十字勛章」。
二級鐵十字(以下簡稱EK2)和其前身,即早期鐵十字勛章在外形上是一致的。但是鐵十字中央的老式的褐色橡樹葉等標志被萬字飾代替。在十字下支底部是「1939」字樣。EK2背面基本沒有任何裝飾,除了在下支底部有代表其開始頒發年代「1939」的字樣。EK2周長44厘米,一般懸掛於第三帝國代表色黑白紅三色的勛帶上。
一級鐵十字勛章
相對於EK2來說,EK1頒發的數量要少得多,因此獲得EK1的人員受到更多的尊敬。跟前一個版本的EK(即1914式EK)不同,1939式EK1在各個方面更為標准,而且帝國的標志也從勛章上刪除了。
從外觀上講,EK1和EK2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它也由三層組成,不過反面是一塊堅固的鍍銀底片,而且帶有一個中部臃腫的別針。鐵制核心包在底片和前部鐵框之間。一般別針或者十字的下臂上面刻有生產商的記號。各個部分之間的焊接工藝非常好,僅有不易察覺的縫隙。整個勛章呈現無光澤或者半無光澤的黑色。當然,也有並非用堅固鐵質生產的EK1,而且開始一些生產廠商還生產過凸面型的EK1。不過這些做法在1941年5月以後被官方禁止了。
凸面型的EK1
我們通常能夠看到的私人購買的變型是「螺絲釘背」型。這種類型的EK1更加堅固,因此獲得作戰人員的青睞。「螺絲釘背」型EK1用一種突出的金屬軟管取代了別針,這根金屬軟管直接穿過制服。該金屬軟管有一原盤通過螺絲釘相接。十字上臂背面還有一個突出物保證勛章正常佩戴,而不會出現歪向一邊的情況。
日本和西班牙都生產過鐵十字勛章。日本產的勛章是為了給予那些在東京的德國水兵的。這種類型的鐵十字非常罕見。西班牙也用鐵十字來表彰藍色軍團的人員。值得注意的是二戰以後西班牙並不將萬字列為非法標示,因此這種鐵十字後來仍然在生產。
EK1一般放在刻有銀質字樣的黑色皮革盒子里。盒子裡面的墊子為白顏色,EK1放在裡面非常合適。同EK2一樣,EK1同樣有各種正式證書和文本同時給予獲得者。一般說來,EK1佩戴在制服左胸口袋上。而獲得者們都喜歡購買獲得官方認可的復製版本,以保證原品不受損壞。而復製版本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上面介紹過的「螺絲釘背」型EK1。
EK1的獲得標准首要一條就是必須得到EK2,在此基礎上,你必須有3-4次英勇行為。對於陸軍、空軍、海軍和武裝黨衛隊而言,各自標准大同小異。而對於U-Boat指揮官和空軍飛行員而言,前者擊沉50000噸船舶、後者完成6-7項認證技能也能獲得EK1。當然,這些僅僅是參考的標准,如果一次重要行動和長期忠誠服役也能獲得EK1。在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總共有大約300000到575000枚EK1被授予。
EK1也有1957年版本,同其他EK一樣,中間的萬字被去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橡樹葉。戰後在聯邦國防軍中服役的EK1獲得者更喜歡佩戴EK1的勛帶,而不是勛章。
EK1和EK2一樣,一般都存放在黑色的皮革盒子裡面,盒蓋上刻有銀色的勛章名稱字樣。盒子內襯為白色綢緞製作,襯底為天鵝絨。同時,內襯上有隱約的勛章印,以便放在盒子內的勛章不受損害。
EK1在任何時候都是佩戴在制服左胸口袋上。獲得者一般也都購買官方認可的復製品,以保護原品。因此就出現了上面所說的各種變體。
整個二戰期間,總共有30萬到57萬5千人獲得了EK1。
騎士十字勛章(Ritter Kreuz)
1939年9月,希特勒提出了以騎士十字勛章來彌合一級鐵十字和大鐵十字勛章之間巨大缺口的想法。於是,鐵十字家族裡面一個空前的種類出現了。騎士十字(以下簡稱RK)被授予給帝國軍隊各個級別的人員,得到RK的人士在帝國內部通常被認為是帝國的精英和驕傲,他們自然地進入了帝國的上層社會。當戰爭進入到第二年之後,新的種類的RK也開始頒發。他們當中每一種都易於辨認。當時RK的所有種類都具有巨大的宣傳力量。
詳細描述
在第三帝國時期,沒有任何其他的勛章有RK這么神秘。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那些獲得了RK的人們都是經過了戰爭的嚴酷考驗的。由於RK的神秘性和高於其他勛章的性質,它成為當時帝國軍事人員最希望獲得的軍事勛章。這種強烈的興趣又大大提高了RK的價值,同時也出現了眾多的復製品。有些復製品的歷史和原品一樣久遠,也有近幾年生產出來的。
材料、結構以及磨光
同第三帝國的其他勛章和徽章不一樣,RK的製作工藝和質量一直都很高。RK的外框幾乎全是由「800」號銀沖製成的(註:800銀是指1000份該金屬製品中有800份純銀)。800銀既有純銀的光澤,但是看起來更加淡雅。而且,它比純銀的硬度和耐久度更大。銀含量更多的合金,如「935」號銀也常常被用來製作RK的原品。在裝配前,銀種類和製作商的名稱都會被印製在外框上。RK的內核大多是用可鍛的磁鐵礦沖制而成的。RK的帶環一般為800銀。當然,使用不同原料的變種RK同樣存在。例如一些RK就用「德國銀」(即銀鎳合金)和非鐵核心製作。另外,非銀的帶環也經常碰到。採用不同原料製作RK的用意也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未用標准原料製作的RK多為博物館或者製造商的陳列品,以及面向私人購買的產品。另外,到了戰爭後期,由於高質量的原料供應受限,也出現了許多未用標准材料製作的RK。
RK原品的結構和早期EK2是一樣的。不過特別的是,RK正反兩面的外框都是由薄銀片壓制而成,然後加以修飾並安裝到內核上。半邊的外框一般由金屬外緣和有棱紋的內框組成。正反外框都是由同一個沖模製作出來的,因此其外形完全一致。在RK的上臂上有一個環形的掛眼,這也被認為是半邊外框的組成部分。原品的內核由相應的金屬壓制而成,並且相關細節不同於外框。內核正面為旋轉45度的萬字,下臂有「1939」字樣;反面下臂為「1813」字樣。
當我們觸摸到RK的時候,會馬上驚嘆其精湛的組合工藝。兩邊外框由軟鉛焊接在一起,內部鑲邊也焊在一起以保持內核的穩定。我們可以想像,焊接是非常小心翼翼的,以至於兩邊之間沒有任何縫隙或者多餘的材料。帶環總是由硬質的約1.5mm的金屬線彎成曲別針的形狀。其長度一般為18-21CM。金屬線的末端被巧妙地打磨。
PS:這里一部分鄙人省的比較多,而且能看到這里的人也是夠嗆,和杯水吧,由於鄙人人比較懶,所以就概括一下吧~只不過是一些不同型號的勛章的介紹。。。。。。。
金質鑽石橡樹葉佩劍騎士十字勛章/勛飾
1944年12月29日,希特勒設立了金質鑽石橡樹葉佩劍騎士十字勛章/勛飾(Goldenem Eichenlaub Schwertern und Brillanten)。可以這么說,從現實意義上來講,這一級別的勛章是第三帝國級別最高的軍事勛章。而該勛章的設立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一位卓越的空軍軍官、「斯圖卡」王牌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的戰績的推動。作為一名東線的飛行員,魯德爾出擊的次數達到令人難以致信的2530次,擊毀了近500輛坦克。他獲得了所有可以獲得勛章,但是仍然在戰場上功勛卓著。1945年1月1日,他獲得了金質鑽石。有關魯德爾的情況,無論中文還是外文資料都介紹很多了,大家花點精力就能獲得不少信息。如果大家還想更深入的了解魯德爾,可以翻閱他的三本自傳。他們是:英文版的《斯圖卡飛行員》(Stuka Pilot)、德文版的《我的戰地日記:一個「斯圖卡」飛行員的回憶錄》(Mein Kriegstagebuch : Aufzeichnungeneines Stukafliegers)和《我在戰時與和平年代裡的生活》(Mein Leben in Krieg und Frieden)。還有岡瑟·加斯特撰寫的《斯圖卡飛行員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文字和照片中的他的經歷》(Stuka-Pilot Hans-Ulrich Rudel: His Life Story in Words in Photographs)
金質鑽石的勛飾和鑽石的式樣差不多,也由完全手工製造,鑲嵌有50顆鑽石。但是前者含有8克拉的純金。金質鑽石由柏林的戈德特公司製造。希特勒曾打算將金質鑽石的獲得者限制在12人之內,但是最後只有魯德爾成為了幸運者。而且由於當時已經臨近戰爭尾聲,也沒有正式的金質鑽石的相關證書留存下來。
大鐵十字勛章
在介紹大鐵十字之前,有必要廓清一個概念。一般說來,金質鑽石是第三帝國最高級別的勛章,它具有非常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而大鐵十字作為整個鐵十字勛章體系裡面最高一個級別的勛章,僅僅是個象徵意義上的最高級別。所以,我們還是認為金質鑽石是第三帝國最高級別的勛章。
大鐵十字(Grosskreuz des Eidernen Kreuzes)從1939型鐵十字勛章開始重新設立之日起就存在了。其特徵跟騎士十字差不多。但外形上更大,達到了63mm。最初大鐵十字的外緣被設計成金質的,但後來在授予時作出了些許改變。大鐵十字佩戴在脖子上,由寬57mm的勛帶連接。勛帶的顏色和騎士十字以及二級鐵十字的一樣。
大鐵十字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勛章,它只單獨授予將軍以上的指揮官,只有這些指揮官出色的戰略決策對戰爭進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他們才可能獲得這一勛章。而實際上只有一位獲得過大鐵十字,這就是帝國元帥赫爾曼·戈林。他於1940年7月19日在帝國國會獲勛,此時他被晉升為帝國元帥。這枚勛章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空軍在對法國和低地國家發動的閃電戰中的成功的認可。
戈林的這枚大鐵十字在盟軍轟炸柏林時被毀。但是戈林還有幾枚復製品。其中一枚的外緣是白金的,他在投降時就是佩戴的這枚勛章。
參考資料:http://www.fs7711.com/05JSZL/08xunzhang/Germany.htm
2]--美國勛章
服役優異十字勛章
這種勛章是在1918年7月9日根據國會設立的,並根據1963年7月25日法案進行了修正。服役優異十字勛章是授予那些以任何身份在陸軍中服役時,在同美國的敵人的斗爭中,在同外部敵對勢力發生沖突的軍事行動中,或者在國外服役時參加了友軍與敵軍的武裝沖突
榮譽勛章 MEDAL OF HONOR(ARMY)
榮譽勛章是根據1862年的國會法而設立的一種美國國家頒發的最高並且最難獲得的勛章。獲得榮譽勛章的個人必須具備英勇頑強,自我犧牲,臨危不懼的事跡,所表現的勇氣與大無畏精神必須明顯超過他的同伴,授予此勛章必須具備令人信服的服役表現證明,在推薦必須從突出功績的標准來考慮。
獲得榮譽勛章決不意味著獲勛者可以享有特殊的個人特權,也意味免除其應該履行的軍人義務。但是在有空餘艙位的情況下,獲得榮譽勛章的個人可以免費乘坐軍事空運司令部的飛機其子女只要符合規定條件,可以不受名額限制由美國軍事學院錄取。獲得榮譽勛章的陸軍人員可以向位於弗吉尼亞州的亞歷三大利亞的陸軍部總部提出申請將自己的姓名列入榮譽勛章人名錄。列入人名錄或其他符合條件的人員經申請後可以終身享受每月200美元的特別養老金。
陸軍個人勛章
授勛是對履行職責時所表現的英雄行為或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表彰。英雄行為和成就都在程度上存在著差別,因此表彰這些英雄行為和成就的獎勵也有不同等級。每一個士兵都有其應盡的職責,並在履行義務時要承擔一般的風險。因此不存在為此而設立的特殊個人獎勵。讓我們回頭看一看「本職責范圍外」這一定義,這一條是我們理解的關鍵。為表彰戰斗英雄行為,榮譽勛章為最高獎勵,其餘獎章按其等級順序分別為服役優異十字勛章,銀星勛章,飛行優異十字勛章,銅星勛章,空軍獎章,三軍嘉獎獎章和陸軍嘉獎獎章。為表彰服役功債,國防部優異服役勛章為最高獎勵,其他按其等級順序分別為服役優異勛章,國防部服役優秀勛章,功績勛章,飛行優異十字勛章,銅星勛章,國防部軍功獎章,軍功獎章,空軍獎章,三軍嘉獎獎章,陸軍嘉獎獎章,三軍功績獎章和陸軍功績獎章。應當注意的是,有些獎勵既可用來表彰英雄行為,也可用來表彰所取得的成就。作為陸軍最古老的勛章的紫心勛章只能用來表彰受傷或因傷陣亡的人員,佩帶時排列在銅星勛章之後。
國防部服役優異勛章
於1970年7月9日根據第11545號總統令設立。這種勛章由國防部長親自授予那些在國防部聯合參謀部或其他聯合部門任職並擔負特殊和重大責任時表現特別優異的軍官。在等級順序上,這種勛章介於服役優異十字勛章和服役優異勛章之間,因在某一服役期內表現出色而獲得服役優異勛章或類似勛章的任何個人則不再被授予國防部服役優異勛章。
服役優異勛章
於1918年7月9日經國會決定設立。這種勛章授予以各種身份在陸軍服役期間,以卓越的服務對政府履行重要職責的任何人員。於實戰沒有關系時,「重大責任」一詞的含義較在戰爭時期所適用的范圍要窄些,並且需要有表示取得卓越成就的證明。在特殊情況下,經總統批准,這種獎勵也可授予只在戰爭期間服役的非美國武裝力量的成員。
銀星勛章
由1918年7月9日國會法設立,並經1963年7月25日國會法修正。榮獲銀星勛章的條件與上述服役優異十字勛章一致,只是英勇程度稍低些,但行為表現要明顯突出
國防部服役優秀勛章
根據1976年2月6日的第11904號總統令而設立的國防部服役優秀勛章由國防部長授予美國武裝部隊中任何在國防部聯合參謀部和其他三軍聯合部門中擔負重任而功績卓著的人員。國防部服役優秀勛章在等級順序上介於銀星勛章和功績勛章之間。凡在某一服役內已獲得功績勛章或類似勛章的任何個人不能再獲得國防部服役優秀勛章。
功績勛章
於1942年7月20日由國會決定設立。這種勛章授予美國武裝部隊或盟軍中在服役期間功績卓著的人員(通常是主要人員)。對於與戰爭無關的服役人員,「主要人員」一詞所適用的范圍比在戰時要窄些,授予美國國民功績勛章時不分等級,每次獎勵均頒發一枚功績勛章,但依據陸軍條例第672—5—1號規定的條件授予外國軍人功績勛章時,則分以下四級:總司令,司令官,一般軍官及外籍軍團成員。
飛行優異十字勛章
於1962年7月2日由美國國會決定設立。這種勛章授予美軍和盟軍中以任何身份在陸軍服役並且在參加空中飛行時表現英勇或成績卓著的人員
軍人勛章
於1962年7月2日由國會決定設立。這種勛章授予任何在陸軍服役期間,在非直接參加對武裝敵人作戰時表現異常勇敢的人員。對勇敢程度的要求與飛行優異十字勛章相同。此勛章不能授予僅僅搭救了他人性命的人員。
銅星勛章
於1944年根據總統令首次設立,並於1962年8月24日由第11046好總統令重新確立。銅星勛章授予凡在1941年12月6日以後以任何身份於美國陸軍服役期間,在抗擊武裝之敵的軍事行動中(不含飛行作戰),或者在美國為非參戰國時參加與敵對武裝力量的作戰中表現異常英勇,功績卓著或服役優異的人員。 ?=m9E鶜4?
這種獎勵可用來表彰英勇程度低於銀星勛章獲得者所要求的英雄行為。 俶c虺樳?
盡管這種獎勵的條件低於功績勛章,但如果用來表彰個人取得的成就或功績時,其成就或功績必須是傑出和卓著的。
紫心勛章
紫心勛章於1782年8月7日有喬治。華盛頓將軍在紐約州紐堡市首次設立,1932年2月22日陸軍部第3號一般命令宣布總統下令恢復頒發紫心勛章,經1962年4月25日第11016號總統令修正,後又經1984年2月23日與1984年10月19日頒發的第12464 號總統令98---525號公共法再次修正。紫心勛章是以美國總統的名義授予自1917年4月5日以後在主管當局領導之下以任何身份於美國武裝力量的一個軍種服役期間負傷,犧牲,或因傷陣亡或可能犧牲的美國武裝部隊成員或美國公民,其中包括: 銠糋P\o~m
美國已參與或按約定參與的與外國敵對武裝力量作戰的任何行動與盟軍一起參與抗擊敵對武裝力量的作戰因上述敵人或敵對武裝力量所造成的傷亡:
因國外敵人所造成的傷亡
1973年3月23日以後,因國際恐怖分子對美國或美國盟國的攻擊所造承德傷亡。如果行動中傷亡的人員屬於不同軍種,需由陸軍後有關部門軍種共同予以確。自1973年3月23日以後,作為維持和平部隊的成員在美國領土以外服役因參加軍事行動而導致的傷亡 N +橘訣/?
凡在上述情況只首次受傷即有權獲得紫心勛章,但此後再次或多次獲得者,則只授予佩帶在獎章或勛章上的橡樹葉束代用章
3]--日本
日本軍用勛章(金鵄勛章) 原先的打算是把日本軍用勛章分成「金鵄勛章」和「其他從軍章」這兩部分。至於菊花章、旭日章、寶冠章和瑞寶章因為都不是軍人專用勛章,和論壇主題無關,所以原先都打算略去。先看看這個帖子的反應 其他的以後再看 要是好就繼續 不好就算了 整理材料真累 不好意思。
金鵄勛章是二戰之前頒給舊日本帝國海陸軍官兵的最高榮譽的勛章。功一級金鵄勛章為最高級別的勛章,共有七個級別。最低的是功七級。當時明治23年(1890年)2月11日,明治天皇為紀念神武天皇在橿原即皇位這神話時代開始的第2550年,以神武天皇東征的故事(注)中的金鵄作為勛章名字的來源,從而才有了金鵄勛章,其性質和英國的嘉德勛章或是德國的鐵十字勛章相當。與旭日章、瑞寶章也把對國家作出過傑出貢獻的平民作為頒布對象所不同,金鵄勛章只頒給軍功卓著的海陸軍人和軍屬(1894年11月25日的金鵄勛章頒布條例)。金鵄勛章於1947年被廢除。
「功」的評定基本上是按照軍銜來制定的。將官初次授勛基本上是功三級,初次授勛若是功二級的話,那必須有超乎常人赫赫戰功。功一級主要是頒給天皇直屬部隊的指揮官,也就是親補職的將官。佐官(校官)的初勛是從功四級到功二級,尉官的初勛是功五級到功三級,准士官(准尉,曹長)的初勛是功六級到功四級,下士官的初勛是功六級到功五級,兵的初勛是功七級到功六級。
和美國的國會名譽勛章(MOH)一樣,金鵄勛章的授勛者或授勛者軍屬每月可以領到數目很可觀撫恤金(退休金)。根據撫恤金(退休金)制度,功一級1500円,功二級1000円,功三級700円,功四級500円,功五級350功,円六級250円,功七級150円。
註:神武天皇東征的故事:神武天皇遠征長髓彥的部隊,金色的鵄(一種鷹)停在了天皇手持的弓上,金色鵄所發射出的耀眼光芒令長髓彥軍將士所炫目,便全軍向天皇投降。史書上最早正式開始有「皇軍」這稱謂也可以追溯到這里。
以下是各級金鵄勛章的示意照片,照片大小和實物大小相同。
本帖地址: http://bbs.enet.com.cn/message.do?operate=doList&threadID=2470999&forumID=D1032
4]--我國勛章
很早以前就想就此問題發表一下看法,總是沒什麼機會.這次說幾句個人見解,希望大家指正.
勛章是一個軍人榮譽的象徵。既是對他們功績的肯定,也是他們進取的動力之一。同時一個國家的勛章制度也是這個國家軍隊正規化的象徵。但是,我們在這方面我覺得作的很不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我覺得我國的現在的勛章過於簡單化了。現行大體就是一、二、三等功,還有一、二級英雄勛章(我所知道的也就這幾種)。如此籠統的分級很難客觀的反映軍人在戰時及和平環境中的作出的各種貢獻。我認為應專門設置類似「戰傷勛章」、「紫心勛章」這類為國流血負傷的勛章,並分等級。還有其他的諸如:突擊(沖鋒)、出勤等各方面都可以專門設立相應的勛章,這方面可以向許多軍事發達國家學習借鑒(如二戰的德國、美國),總的說就是勛章的種類要細化。
另外,我覺得我國的勛章無論是名稱還是造型都應該具有民族性,也就是要有中國特色。名稱可以出自一些典故,樣式也盡量的中國化一點。
最後就是佩帶了,國外的許多軍事發達國家對於勛章的佩帶都有著嚴格的要求,什麼場合佩帶、佩帶在什麼位置都明確寫入條令。而我們的軍人對此卻不重視,有什麼重要節日也很少佩帶(除非是參加什麼表彰大會、或什麼政治色彩很濃的聯歡會)。平時勛略就更沒見人帶過了。這不能說是我們的軍人榮譽感不夠,只能說明我們的正規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既然已經設計了新的軍裝,那麼我渴望著中國能早點能有更多與時代相配的勛章。更重要的相關的條例制度。這對於培養我軍將士的軍人榮譽感、責任感、激發官兵士氣、促進我軍現代化建設都有著重大意義。
7. 伊朗巴列維王朝是如何建立的
1926年4月25日,禮薩汗在伊朗建立了巴列維王朝。禮薩汗(1877—1944),出身於馬贊得朗省一富裕農民家庭,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性格強悍。1891年在波斯哥薩克旅中當士兵,1916年晉升為中尉,1921年初獲中校軍銜。他發動回歷12月3日政變後,被國王授於軍隊總司令兼哥薩克師師長的職務,後任國防大臣。1922年1月4日,他下令將哥薩克師、國家憲兵隊、中央直屬旅等各路軍隊統編成伊朗皇家武裝部隊,分5個師,官兵達3萬餘人,直屬國防大臣統轄,從此牢牢抓住了軍權。又通過在各州設立軍政州長,軍隊向居民收稅等措施,控制了部分財政大權。1922年—1923年間,禮薩汗向伊朗北部持分裂主義傾向的諸汗發動進攻,一一征服了他們,加強了伊朗的中央集權。在這些行動中,他的勢力大長,培植的親信控制了國家要害部門。國王受到排擠,於1923年10月26日被迫頒布兩項手諭:第一,任命禮薩汗為首相;第二,宣布國王將長久地去歐洲治病,委任國王的兄弟為攝政王。禮薩汗又迫使攝政王立下契約不幹預國事。新政府成立後,伊朗改組了財政制度,頒布了一些利於生產的措施,改善了與蘇聯的關系。1924年11月,禮薩汗親自率軍出征阿拉伯人聚居的胡齊斯坦省,討伐與中央分庭抗禮的省督謝赫·哈扎爾。12月,謝赫·哈扎爾投降。1925年初,他又擊敗庫爾德人的起義。經濟、軍事上的順利鞏固了他的政治地位。1925年2月14日,國民議會正式批准自回歷12月3日政變後國王授予他的軍隊最高統帥的頭銜。同年10月31日,議會通過廢除愷加王朝、把臨時政權交給禮薩汗的決議。11月前,在伊朗設有外交機構的國家都承認了新政權。12月12日,立憲會議宣布禮薩汗為伊朗國王,封號為禮薩·沙赫·巴列維,姓氏巴列維意味著與古波斯鼎盛時的聯系。1926年4月25日舉行了加冕典禮。至此,統治伊朗百餘年的愷加王朝覆滅,巴列維王朝開始。
8. 請問歐洲勛章的概念比如嘉德勛章、騎士勛章、十字勛章等等是什麼
嘉德勛章(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6�0)是授予英國騎士的一種勛章,它起源於中世紀,是今天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騎士勛章和英國榮譽制度最高的一級。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獲得這枚勛章,其中包括英國國君和最多25名活著的佩戴者。英國君主還可以授予少數超額佩戴者(包括王室成員和外國君主)。虛睜只有國君可以授予這枚勛章。不象其它勛章那樣首相無權建議或者提名佩戴者。
嘉德勛章最主要的標志是一根印有「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6�0」(「Shame on him who thinks evil of it.」「心懷邪念者蒙羞」)的金字的吊襪帶。在正式場合下勛章佩戴者要佩戴這個吊襪帶,在一些其它標志中印有它的圖案。
大多數英國的騎士勛章適用於整個聯合王國,但是有三個級別最高的勛章只適用於一個地區,在這三個勛章中嘉德勛章適用於英格蘭,它也是這三個勛章中地位最高和最古老的。適用於蘇格蘭的勛章是薊花勛章,這枚勛章至少從16世紀開始設置,有可能源於中世紀(傳說甚至說源於8世紀,不過這個傳說不可靠),其今天哪鉛的形式源於1687年。適用於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勛章是1787年設立的,但是愛爾蘭獨立後這枚勛章就停止了(其最後一位佩帶者逝世於1974年)。
鐵十字勛章的歷史很長。授予鐵十字勛章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813年。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反抗拿破崙戰爭中開始了這一傳統。第一枚鐵十字勛章授予的時間是1813年3月10日。1870年普法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再次對自己的英雄授予鐵十字勛章,以表彰他們的功績。盡管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但是這沒有使這一傳統消失,反而在國內戰爭期間得到了繼承。
在二戰的五年裡,一級/二級鐵十字勛章被廣泛地授予,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這兩個級別的勛章就沒有價值。獲得這些勛章的戰士都是實實在在地做出了貢獻的。而騎士鐵十字勛章的獲得者就是德軍裡面的精英了,而且也被納粹宣傳機器捧為了國家的英雄。
根據傳統,一個戰士獲得勛章都是從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但是偶爾二級鐵十字和一級鐵十字也能同時獲得,不過這種情況還是非常罕見的。鐵十字勛章的獲得者一般佩戴的都是從官方獲得的副本,而原品都被獲得者保存了起來,以避免在戰場上的損壞。
鐵十字勛章不僅授予那些在戰場上表現英勇的戰士,而且還授予那些為戰爭勝利做出其他貢獻的人員,比如提出卓越的戰略等。許多軍官因為出色的指揮也獲得了鐵十字勛章。鐵十字勛章廣泛地授予德國軍隊各個兵種。盡管它本來是用來表彰戰士在戰場上的英勇行為的,但是後來獲得鐵十字勛章的人員也有來自警察、消防隊、高速公路系統甚至希特勒青年團的。作戰人員和非作戰人員鐵十字勛章的區別來自後者有一種專門的勛飾。
獲得騎士十字勛章更多的是軍事人員。對於一名戰士而言,能夠獲得騎士十字是莫大的光榮,這意味著自己已經躋身於軍隊精英裡面了。同樣,這也能贏得同事對自己的尊敬。盡管騎士十字勛章在授予條件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但是一般而言,精銳部隊的官兵獲得騎士十字的可能性更大。騎士十字的獲得者李譽好能夠受到第三帝國宣傳機器的特別關注,報紙和其他宣傳媒體反復地向人們播送他們的事跡。不僅如此,第三帝國政府還發行印有他們肖像的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在戰時的德國被廣泛的收藏。
在很大程度上,鐵十字勛章包括在戰地勛章一類裡面。鐵十字勛章能夠勾起人們對普魯士武士、俾斯麥時代的偉大勝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勇敢戰士的回憶。精明的希特勒在30年代將這一意志的象徵重新引入自己的政治統治體制當中。於是,鐵十字勛章馬上就成為第三帝國強有力並且實際可見的軍事力量的象徵。
9. 伊朗最後一個伊斯蘭封建王朝是誰
伊朗巴列維王朝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是伊朗最後一個伊斯蘭封建王朝。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至此伊朗傳統的君主政制崩潰。 1925年,伊朗近衛軍團哥薩克旅旅長禮薩·巴列維在英國的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卡扎爾王朝,建立了巴列維王朝。 自19世紀以來,波斯卡扎爾王朝逐漸衰弱,不斷遭受到英國和俄國的侵略,變亂四起。至1921年2月,哥薩克師軍官禮薩·巴列維發動政變,並就任為首相。1925年,國會罷黜國王艾哈邁德·沙。同年12月,禮薩·巴列維自立為王,巴列維王朝正式建立。
該計劃片面追求高速度,最終造成各種社會矛盾激化,經濟嚴重失調。 1977年開始,伊朗境內各地相繼爆發了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下半年,各地動亂達到高潮,國王為挽回殘局,任命艾資哈里為首相,組成以軍人為主的臨時政府。 1979年1月,國王被迫出國,委任沙普爾·巴赫齊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什葉派領袖霍梅尼回到伊朗,並於2月11日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總理並接管政權,組織臨時政府,巴列維王朝覆亡。巴列維王朝從建立到滅亡,都始終處於一個動亂的時期。
10. 伊朗伊斯梅爾
伊斯梅爾〕即伊斯梅爾一世。也被翻譯成伊斯邁爾一世,為波斯索非(Sophy)王朝的創建者。
伊斯邁爾一世,英文名 Isma'il I(1487年7月17日—1524年5月23日),伊朗薩非王朝的創立者、沙阿(1502年—1524年在位)。
伊斯邁爾一世建立國家的主要支柱是突厥游牧部落。他大約於1500年—1501年在基齊爾巴希人的武力幫助下,在亞塞拜然起兵反對土庫曼人建立的白羊王朝。1502年伊斯邁爾攻克白羊王朝首都大不里士,定都於此,自立為沙阿。從此開始了薩非王朝在伊朗的統治(1502年—1736年)。
伊斯邁爾一世自登基之日起就致力於武力統一伊朗和向外拓展疆土。1503年—1508年經廣泛戰爭幾乎征服整個波斯、亞美尼亞和伊拉克大部。1510年,伊斯邁爾一世與另一位中亞征服者,烏茲別克汗國汗昔班尼激戰於呼羅珊,獲勝(昔班尼於是役陣亡)。伊斯邁爾一世向西推進的行為終於導致他與奧斯曼帝國的沖突。1514年在查爾迪蘭戰役中,伊斯邁爾一世被奧斯曼帝國蘇丹塞里姆一世擊敗。對土耳其軍事力量的共同擔心使他向一些歐洲國家伸出橄欖枝(包括威尼斯、西班牙和匈牙利)。
伊斯邁爾一世的對內政策主要是,宣布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並自任什葉派的領袖。他還是一位有學問、有教養的人,能夠寫詩。
http://ke..com/view/427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