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建交國家多少個
目前,伊朗與193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其中包括: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安地卡及巴布達、阿根廷、亞冊態知美尼亞、澳大利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哈馬、巴林、孟加拉國、巴貝多、白俄羅斯、比利時、貝里斯、貝南、百慕大、玻利維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博州消茨瓦納、巴西、閉嫌保加利亞、
⑵ 威爾士伊朗是哪個洲的
亞洲。世界分為五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全球共243個國家.
A. 亞洲(49個國家):分為 東亞、東南亞、中南亞、西亞。
B. 歐洲(60個國家):分為 北歐、西歐、南歐、東歐、東南歐。
C. 非洲(57個國家):分為 北非、西非、中非、東非、南非。
D. 大洋洲(25個國家):分為 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
E. 美 洲(52個國家):分為 北美地區、中美地區、加勒比群島、南美。
A、亞洲(49個國家):分為 東亞、東南亞、中南亞、西亞。
a) 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俄羅斯(遠東)。
b) 東南亞: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達魯薩蘭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c) 中南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 、不丹、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d) 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約旦、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以色列、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黎巴嫩、土耳其、塞普勒斯、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
B、歐洲(60個國家):分為 北歐、西歐、南歐、東歐、東南歐。
a) 北歐:冰島、斯瓦爾巴德群島、法羅群島、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奧蘭群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a) 北歐:冰島、斯瓦爾巴德群島、法羅群島、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奧蘭群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b) 西歐:愛爾蘭、英國、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根西、澤西、馬恩島、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
c) 南歐:葡萄牙、西班牙、直布羅陀、安道爾、摩納哥、義大利、梵蒂岡、馬爾他、聖馬利諾、希臘。
d) 東歐和東南歐: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聯邦、塞族共和國、塞爾維亞和黑山、塞爾維亞。
C、非洲(57個國家):分為 北非、西非、中非、東非、南非。
a) 北非: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
b) 西非: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維德角、幾內亞比索、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聖赫勒拿。
c) 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查德 、中非共和國、加彭、剛果(布)、剛果(金)、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安哥拉
d) 東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吉布地、索馬里、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盧安達、蒲隆地、馬拉維、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塞席爾、葛摩、馬約特、模里西斯、留尼汪。
e) 南非:尚比亞、辛巴威、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賴索托、史瓦濟蘭。
D、大洋洲(25個國家):分為 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
a) 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美拉尼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斐濟群島、萬那杜、新喀里多尼亞。
b) 密克羅尼西亞: 北馬里亞納群島、關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帛琉、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吉里巴斯、諾魯。
c) 波利尼西亞:吐瓦魯、瓦利斯和富圖那、托克勞、薩摩亞、美屬薩摩亞、美屬太平洋小島、湯加、紐埃、庫克群島、法屬波利尼西亞、皮特凱恩島。
E、美 洲(52個國家):分為 北美地區、中美地區、加勒比群島、南美。
a) 北美地區:格陵蘭、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百慕大、加拿大、美國。
b) 中美地區: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
c) 加勒比群島:巴哈馬、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古巴、東加勒比地區、牙買加 、開曼群島、海地、多明尼加、波多黎各、美屬維爾京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安圭拉、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安地卡及巴布達、蒙特塞拉特、瓜德羅普、多米尼克國、馬提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荷屬安第列斯、阿魯巴。
d) 南美:哥倫比亞、厄瓜多、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秘魯、玻利維亞
⑶ 波斯尼亞得名的原因是什麼,和波斯有什麼關系
國名釋義 「波斯尼亞」得名於「波斯尼亞河」,塞爾維亞語意為「寒冷」或「清澈」,「黑塞哥維那」源自古高德語,意為「公爵」。
以下的參考下吧
http://news3.xinhuanet.com/misc/2002-06/18/content_445995.htm
波 黑 概 況
國名: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簡稱波黑。
國旗:底色為藍色,圖案為金黃色大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一條邊還有一排白色星星。大三角形的三條邊象徵組成波黑共和國的三個主要民族,即穆斯林族、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金色即太陽之光輝,象徵著希望。藍底色和白色星星象徵著歐洲,標志著波黑是歐洲的一部分。
國徽:為藍盾。一道白色的寬條斜貫盾面,上下各有三朵黃色百合花點綴盾面。
自然地理:波黑共和國位於原南斯拉夫中部,介於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兩共和國之間。面積51129平方公里。
人口:3644606(1996年),其中波黑聯邦(即穆克聯邦)2253606人,塞族共和國1391000人。主要民族為波什尼亞克族(即穆斯林,簡稱波族),約180萬人,克羅埃西亞族約45萬人,塞爾維亞族約135萬人。主要宗教為伊斯蘭教、東正教和天主教。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族佔43.7%,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族佔31.4%,信奉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族佔17.3%。這三個民族文化傳統各異,但卻混居在一起,很難劃清每個民族的聚居區。官方語言是波斯尼亞語。
首都:薩拉熱窩(Sarajevo)。
簡史: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於7世紀形成,歷史上曾輪番隸屬於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兩國。15世紀後期,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打敗塞爾維亞,先後佔領了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並強迫其境內大多數的斯拉夫人改信伊斯蘭教。使當地居民成為穆斯林。19世紀下半葉,波黑淪為奧匈帝國的屬地。雖然當地的穆斯林與塞爾維亞族人都使用塞爾維亞語,但在民俗習慣、道德標准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被德、意法西斯扶植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傀儡政權實行種族滅絕政策,30萬塞爾維亞人慘遭殺害,從此,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兩族結下了世仇。60年代末,當時的南領導人鐵托(克羅埃西亞人)和卡德爾(斯洛維尼亞人)曾決定將波黑的穆斯林列為一個民族,同時鼓勵其他共和國的穆斯林加入波黑,致使波黑穆斯林人口超過塞族人口。
1991年原南斯拉夫開始解體,波黑聯合執政的穆斯林民主行動黨、克羅埃西亞民主共同體和塞爾維亞民主黨在未來的國體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穆斯林族和克羅埃西亞族擔心受塞爾維亞控制而主張波黑獨立,塞爾維亞族則要求該共和國留在南斯拉夫內。1991年10月15日,由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人佔多數的波黑議會宣布波黑為主權國。1991年1月9日,波黑塞族領導人宣布單獨成立「波黑塞爾維亞人民共和國。」1992年3月初,全民公決贊成波黑共和國獨立,但該共和國中的塞族人進行了抵制。1992年4月6日,波黑塞族人「議會」宣布「塞爾維亞共和國」獨立。1992年4月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波黑內戰。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接納波黑共和國為正式成員國。1994年3月,波黑穆斯林族和克羅埃西亞族達成協議,合並為穆-克聯邦,並同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組成聯邦。1995年3月6日克羅埃西亞和波黑、穆克聯邦簽訂建立三方聯合司令部協議。同年12月14日,解決波黑沖突的《波黑和平協議》正式簽字儀式在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隆重舉行。波黑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克羅埃西亞總統圖季曼和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在《波黑和平協議》上簽了字。根據該協議波黑劃分為穆克聯邦和塞爾維亞共和國兩個實體,薩拉熱窩劃歸穆克聯邦統轄。12月22日,波黑政府宣布,結束在波黑領土上的戰爭狀態。1996年9月14日,波黑進行了首次大選。國際組織對大選情況表示滿意。1996年10月3日,在法國總統希拉克的主持下,波黑共和國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和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在巴黎簽署了一項《共同聲明》,宣布波黑和南聯盟決定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對外關系:至1998年底,已有125個國家承認波黑,118個國家與波黑建交,在薩拉熱窩目前共有42個使館、領館和外交辦事處,25個國際組織代表處。
與中國關系:1995年4月3日,中國和波黑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http://www.muwen.com/ot/world/muwen/oz/1021200211005.htm
國 名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共和國 Bosnia and Herzegovina
國名釋義 「波斯尼亞」得名於「波斯尼亞河」,塞爾維亞語意為「寒冷」或「清澈」,「黑塞哥維那」源自古高德語,意為「公爵」
別 稱 ----
首 都 薩拉熱窩 Sarajevo
國 花 ----
國 樹 ----
國 鳥 ----
面 積 5.1萬平方公里
人 口 448萬人
語 言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民 族 穆斯林族40%、塞爾維亞族30%、克羅埃西亞族17%、阿爾巴尼亞族、匈牙利族等
宗 教 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
貨 幣 波黑第納爾
國慶節 10月15日
時 差 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
與我國建交 1995年4月3日
氣 候 南部屬地中海型氣候、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名 勝 薩拉熱窩普林西普橋。
行政區劃 波黑由波黑聯邦和波黑塞族共和國兩個實體組成。波黑聯邦下設十個州:烏納-薩納州、波薩維納州、圖茲拉-波德里涅州、澤尼察-多博伊州、波斯那-波德里涅州、中波斯尼亞州、黑塞哥維那-涅雷特瓦州、西黑塞哥維那州、薩拉熱窩州、西波斯尼亞州。塞族共和國設七個區:巴尼亞盧卡區、多博伊區、別利那區、弗拉塞尼察區、索科拉茨區、斯爾比涅區和特雷比涅區。1999年,設立布爾奇科特區,直屬國家。
簡 史 6世紀末7世紀初,部分斯拉夫人南遷到巴爾干半島,在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等地定居。12世紀末葉斯拉夫人建立了獨立的波斯尼亞公國。14世紀末,波斯尼亞曾是南部斯拉夫人最強盛的國家。1463年後成為土耳其屬地,1908年被奧匈帝國佔領。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茲·裴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遭當地青年暗殺,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波黑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劃分為幾個行政省。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波黑成為南斯拉夫聯邦的一個共和國。1992年3月,波黑就國家是否獨立舉行全民公決,波族和克族贊成獨立,塞族抵制投票,此後,波黑三族間爆發了歷時三年半的戰爭。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聯合國。1995年11月21日,在美國主持下,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總統圖季曼和波黑共和國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簽署了代頓波黑和平協議,波黑戰爭結束。
⑷ 伊朗與地中海接壤對嗎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不與地中海接壤。伊朗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相連,另與哈薩克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面瀕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
⑸ 波斯尼亞和波黑是不是一個國家,如果是現在的正式名稱是什麼
波斯尼亞就不是一個國家,是波斯尼亞河流域,屬於波黑。波黑有兩個概念:
廣義的波黑:波黑共和國,是一個國家首都是薩拉熱窩。
狹義的波黑:波黑聯邦又稱穆克聯邦,不是一個國家是波黑共和國的一部分。
波黑共和國現在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個實體:波黑聯邦、塞族共和國、布爾奇科特區。
⑹ 波斯灣沿岸的十個國家分別是什麼,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分別是什麼,裏海與黑海之間
波斯灣: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沒有十個
地中海:歐洲國家(從西至東排序):西班牙、法國、摩納哥、義大利、馬爾他(島)、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黑山、阿爾巴尼亞、希臘;亞洲國家(從北至南排序):土耳其 、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非洲國家(從東至西排序):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黑海和裏海:南高加索又稱外高加索,包括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屬於俄羅斯。達吉斯坦、車臣、印古什、北奧塞梯、卡巴爾達-巴爾卡爾等共和國;土耳其東北和伊朗西北。
⑺ 55年我國都和那些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截至2009年7月16日,我國已於171個國家建立了關系,下面是我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系日期簡表。本資料來源於我國外交部網站,具有絕對權威性。亞洲:國名建交 日阿富汗1955.1.20亞美尼亞1992.4.6亞塞拜然1992.4.2彎斗巴林1989.4.18孟加拉國1975.10.4汶萊1991.9.30柬埔寨1958.7.19塞普勒斯1971.12.14朝鮮1949.10.6東帝汶2002.5.20喬治亞1992.6.9印度1950.4.1印度尼西亞1950.4.13伊朗1971.8.16伊拉克1958.8.25以色列1992.1.24日本1972.9.29約旦1977.4.7哈薩克1992.1.3科威行虛特1971.3.22吉爾吉斯斯坦1992.1.5寮國1961.4.25黎巴嫩1971.11.9馬來西亞1974.5.31馬爾地夫1972.10.14蒙古1949.10.16緬甸1950.6.8尼泊爾1955.8.1阿曼1978.5.25巴基斯坦1951.5.21巴勒斯坦1988.11.20菲律賓1975.6.9卡達1988.7.9韓國1992.8.24沙烏地阿拉伯1990.7.21新加坡1990.10.3斯里蘭卡1957.2.7敘利亞1956.8.1塔吉克1992.1.4泰國1975.7.1土耳其1971.8.4土庫曼1992.1.6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84.11.1烏茲別克1992.1.2越南1950.1.18葉門1956.9.24非洲:國名建交 日阿爾及利亞1958.12.20安哥拉1983.1.12貝南1964.11.12波札那1975.1.6蒲隆地1963.12.21喀麥隆1971.3.26維德角1976.4.25中非1964.9.29查德1972.11.28葛摩1975.11.13剛果(金)1961.2.20剛果(布)1964.2.22象牙海岸1983.3.2吉布地檔鬧燃1979.1.8埃及1956.5.30赤道幾內亞1970.10.15厄利垂亞1993.5.24衣索比亞1970.11.24加彭1974.4.20迦納1960.7.5幾內亞1959.10.4幾內亞比索1974.3.15肯亞1963.12.14賴索托1983.4.30賴比瑞亞1977.2.17利比亞1978.8.9馬達加斯加1972.11.6馬拉維2007.12.28馬里1960.10.25茅利塔尼亞1965.7.19模里西斯1972.4.15摩洛哥1958.11.1莫三比克1975.6.25納米比亞1990.3.22尼日1974.7.20奈及利亞1971.2.10盧安達1971.11.12塞內加爾1971.12.7塞席爾1976.6.30獅子山1971.7.29索馬里1960.12.14南非1998.1.1蘇丹1959.2.4坦尚尼亞1964.4.26多哥1972.9.19突尼西亞1964.1.10烏干達1962.10.18尚比亞1964.10.29辛巴威1980.4.18歐洲:國名建交 日阿爾巴尼亞1949.11.23安道爾1994.6.29奧地利1971.5.28白俄羅斯1992.1.20比利時1971.10.25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1995.4.3保加利亞1949.10.4克羅埃西亞1992.5.13捷克1949.10.6丹麥1950.5.11愛沙尼亞1991.9.11芬蘭1950.10.28法國1964.1.27德國1972.10.11希臘1972.6.5匈牙利1949.10.6冰島1971.12.8愛爾蘭1979.6.22義大利1970.11.6拉脫維亞1991.9.12列支敦斯登1950.9.14立陶宛1991.9.14盧森堡1972.11.16馬其頓1993.10.12馬爾他1972.1.31摩爾多瓦1992.1.30摩納哥1995.1.16黑山2006.7.6荷蘭1972.5.18挪威1954.10.5波蘭1949.10.7葡萄牙1979.2.8羅馬尼亞1949.10.5俄羅斯1949.10.2聖馬利諾1971.5.6塞爾維亞[1]斯洛伐克1949.10.6斯洛維尼亞1992.5.12西班牙1973.3.9瑞典1950.5.9瑞士1950.9.14烏克蘭1992.1.4英國1972.3.13美洲:國名建交 日安地卡及巴布達1983.1.1阿根廷1972.2.19巴哈馬1997.5.23巴貝多1977.5.30玻利維亞1985.7.9巴西1974.8.15加拿大1970.10.13智利1970.12.15哥倫比亞1980.2.7哥斯大黎加2007.6.1古巴1960.9.28多米尼克2004.3.23厄瓜多1980.1.2格瑞那達1985.10.1蓋亞那1972.6.27牙買加1972.11.21墨西哥1972.2.14秘魯1971.11.2蘇利南1976.5.28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74.6.20美國1979.1.1烏拉圭1988.2.3委內瑞拉1974.6.28大洋洲太平洋島嶼:國名建交 日澳大利亞1972.12.21庫克群島1997.7.25斐濟1975.11.5密克羅尼西亞1989.9.11紐西蘭1972.12.22紐埃2007.12.12巴布亞紐幾內亞1976.10.12薩摩亞1975.11.6湯加1998.11.2萬那杜1982.3.26
望採納,謝謝
⑻ 各國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政黨制度是怎樣的。
截止2018年,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有197個,地區有36個。
國家 政體 國家結構
中國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單一制
蒙古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朝鮮 蘇維埃制 單一制
韓國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日本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菲律賓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越南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單一制
寮國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單一制
柬埔寨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緬甸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泰國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馬來西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
汶萊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新加坡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印度尼西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東帝汶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尼泊爾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不丹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孟加拉國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印度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巴基斯坦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斯里蘭卡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馬爾地夫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哈薩克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吉爾吉斯斯坦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塔吉克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烏茲別克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土庫曼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阿富汗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伊拉克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伊朗 共和制 單一制
敘利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約旦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黎巴嫩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以色列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巴勒斯坦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沙烏地阿拉伯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巴林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卡達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科威特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 貴族共和制 聯邦制
阿曼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葉門 聯邦制 聯邦制
喬治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亞美尼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亞塞拜然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土耳其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塞普勒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芬蘭 共和制 單一制
瑞典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挪威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冰島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丹麥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法羅群島(丹) 君主立憲制、議會民主制 單一制
愛沙尼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拉脫維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立陶宛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白俄羅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俄羅斯 半總統共和制 聯邦制
烏克蘭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摩爾多瓦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波蘭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捷克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斯洛伐克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匈牙利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德國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奧地利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瑞士 代表團制 聯邦制
列支敦斯登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英國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
愛爾蘭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荷蘭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比利時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
盧森堡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法國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摩納哥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羅馬尼亞 民主共和制 單一制
保加利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塞爾維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馬其頓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阿爾巴尼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希臘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斯洛維尼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克羅埃西亞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黑山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馬爾他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 代表團制 聯邦制
義大利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梵蒂岡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聖馬利諾 民主共和制 單一制
西班牙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葡萄牙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安道爾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直布羅陀(英、西爭議,英國實際控制) 不詳 單一制
埃及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利比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突尼西亞 共和制 單一制
阿爾及利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摩洛哥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亞速爾群島(葡) 不詳 單一制
馬德拉群島(葡) 不詳 單一制
加那利群島(西) 不詳 單一制
蘇丹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南蘇丹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衣索比亞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厄利垂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索馬里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吉布地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肯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坦尚尼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烏干達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盧安達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蒲隆地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塞席爾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查德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中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喀麥隆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赤道幾內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加彭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剛果共和國【剛果(布)】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茅利塔尼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西撒哈拉(未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塞內加爾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甘比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馬里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布吉納法索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幾內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幾內亞比索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維德角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獅子山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賴比瑞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象牙海岸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迦納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多哥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貝南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尼日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奈及利亞 聯邦總統制 聯邦制
尚比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安哥拉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辛巴威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馬拉維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莫三比克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波札那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納米比亞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南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史瓦濟蘭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賴索托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馬達加斯加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葛摩 聯邦制 聯邦制
模里西斯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留尼汪島(法) 不詳 單一制
聖赫勒拿島(英) 不詳 單一制
馬約特(法) 議會民主制 單一制
加拿大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
美國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墨西哥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格陵蘭(丹)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法) 不詳 單一制
百慕大(英) 君主立憲政體 單一制
瓜地馬拉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貝里斯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薩爾瓦多 代議民主共和制 單一制
宏都拉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尼加拉瓜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哥斯大黎加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巴拿馬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巴哈馬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古巴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單一制
牙買加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海地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多米尼加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安地卡及巴布達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多米尼克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聖露西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格瑞那達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巴貝多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波多黎各(美) 不詳 單一制
英屬維爾京群島 不詳 單一制
美屬維爾京群島 不詳 單一制
安圭拉(英) 不詳 單一制
蒙特塞拉特(英) 不詳 單一制
瓜德羅普(法) 不詳 單一制
馬提尼克(法) 不詳 單一制
阿魯巴(荷)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荷屬聖馬丁 不詳 單一制
法屬聖馬丁 不詳 單一制
聖巴泰勒米島(法) 不詳 單一制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 不詳 單一制
開曼群島(英) 不詳 單一制
庫拉索(荷)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哥倫比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委內瑞拉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蓋亞那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蘇利南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法屬蓋亞那 不詳 單一制
厄瓜多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秘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玻利維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巴西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智利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阿根廷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烏拉圭 共和制 單一制
巴拉圭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英爭議) 不詳 單一制
澳大利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
紐西蘭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帛琉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邦聯制 聯邦制
馬紹爾群島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吉里巴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諾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北馬里亞納(美) 不詳 單一制
關島(美) 不詳 單一制
巴布亞紐幾內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索羅門群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萬那杜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斐濟群島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新喀里多尼亞(法) 民主共和制 單一制
吐瓦魯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薩摩亞 共和制 單一制
湯加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庫克群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紐埃 君主立憲政體 單一制
托克勞(新) 不詳 單一制
法屬波利尼西亞 不詳 單一制
瓦利斯和富圖納(法) 不詳 單一制
皮特凱恩群島(英) 不詳 單一制
美屬薩摩亞 不詳 單一制
⑼ 2004年1月1日之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所有國家
澳大利亞 1972年12月21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1976年10月12日
斐濟 1975年11月5日
吉里巴斯 1980年6月25日
庫克群島 1997年7月25日
諾魯 2002年7月21日
密克羅尼西亞 1989年9月11日
薩摩亞 1975年11月6日
湯加 1998年11月2日
萬那杜 1982年3月26日
紐西蘭 1972年12月22日
以及非洲所有國家。
(9)伊朗和波斯尼亞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基本含義
外交活動歷史悠久。能夠進行外交事務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定義元素。
從上千年前的城市國家開始人類就開始從事外交了。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外交官被派到另一個國家裡就一個特別問題進行談判,談判後立刻回到該國。外交官一般出自統治者家庭或者是高級官員,來使得他們與其他國家談判的結果有一定的合法性。
現代外交一般被看作是從文藝復興早期的義大利北部開始的,最早的大使館是在13世紀里設立的。米蘭在這個過程中起了一個尤其重要的作用,它首先開始在義大利北部其他城市裡設立常駐大使館。
今天的許多外交習俗就是從當時的義大利開始的,一個例子是大使上任時向對方國家元首提交其任命書。
從義大利出發這個實踐逐漸擴展到其他歐洲國家。1455年米蘭首次向法國派遣代表。但由於它懼怕法國代表會從事間諜活動或干涉米蘭內政它拒絕接受法國的使者。很快大的歐洲國家開始互派代表。
1487年西班牙向英國派遣大使。到16世紀末常駐外交代表已經成為一個習俗。只有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一般不派遣常駐大使,原因是他在德國的權利有限,無法代表所有德國貴族的意見。
⑽ 那位老師知道波斯語和波斯尼亞語一樣嗎
不一樣。
波斯尼亞語是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官方語吵含唯言,屬於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南斯拉夫語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波斯語 (波斯語:فارسی老坦 = Fârsi) 亦稱帕爾斯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西支,是伊朗和塔吉克的官語言 ,也是阿富汗斯坦境內兩種主要語言之一。波斯語還分布於中亞其他地升培區,波斯語在塔吉克稱為「塔吉克語」。